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4 個回答
一往文学
2019-05-10

"日短覺易老,夜長知至寒。"

——孟郊《商州客舍》

孟郊是唐代唐憲宗時期的詩人,安史之亂後,國家政治凋敝,士人心灰意冷,唐詩也是如此,在大曆年間一度中衰,而接下來的德宗穆宗年間又逐漸興盛,並在唐憲宗元和年間達到高潮。這個時期,出現了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人,孟郊亦是其中之一,他們各成風格,派別林立,形成新的詩繁榮。

孟郊,自東野,性格孤傲狷介,雖然有很強的用世之心,但是與世俗不能很好融合,一生潦倒失意。蘇軾曾說:"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即是說孟郊的詩"寒",賈島的詩"瘦"。"郊寒"是對孟郊詩最好的評價,"寒"是其作詩的中心,圍繞"寒"字,加入對生活的特殊感受。

從清冷的意象到悽愴的情感

孟東野的"寒",首先體現在意象的清冷。如《秋懷》其二: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

"秋月"、"冷露"、"峭風"、"枯"了的"梧桐"等意象組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種淒冷寒骨的意境。秋月的顏色慘白,像是一塊冰,冰冷的露滴碎了我的夜夢,風嗖嗖地颳著,像是在颳著我的骨頭。我臥病已久,愁腸百結,莫要胡思亂想,也莫要聽無憑無據的閒言碎語。枯了的梧桐崢嶸怪奇,那梳骨的風吹刮它,傳出陣陣悽苦的悲音。

意象清冷,意境幽寒,情感悽苦。"秋月"本是顏色慘白,卻能用"冰"來形容,從視覺到觸覺。"冷露"是觸覺,"峭風"是觸覺,"梧桐""哀彈"又轉到了聽覺。詩人是把全部的感情投注在了這種哀感的意境中,從觸覺、視覺、聽覺多個層次來刻畫一個"寒"。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從苦澀的詩到潦倒的人生

孟郊的詩作,有很多寫黑暗的現實與悽苦的生活。

孟郊是一個頗有志向的文人,他周遊各地,屢受讚賞,可惜他的性格與官僚階級格格不入,科舉不第,舉薦無門,"玉京十二樓,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門,何門薦孤士!"(《長安旅情》),"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寒冷、貧窮、飢餓、疾病、羈旅、失子、衰老,接踵而來,摧殘著這個孤傲的詩人。"天色寒清蒼,北風叫枯桑……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苦寒吟》),天是寒色,風是哀聲,詩人衣衫單薄,心中淒涼,提筆寫下盡是苦調。"餓馬骨亦聳,獨驅出東門"(《出東門》),聳餓的何止是馬,更是東野。"霜氣入病骨,老人身上冰。……瘦坐形欲折,晚飢心將崩"(《秋懷》其十三),寒冷的霜氣像是在侵蝕詩人的病軀,年歲亦老,瘦骨冰涼,這一坐下去,像是整個人都要折斷。"生氣散成風,骨骸化為地,負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悼幼子》),喪子大概是這世上最難忍的悲痛吧。東野的生命中充斥這世上的悲苦與不幸,他又如何能解脫呢?

孟郊的詩,孟郊的人生,概括一字,"寒"矣!(一往文學作者:李一帆)

历史有妖气
2019-03-27

“郊寒島瘦”,這是後世讀詩人對孟郊詩最熟悉的一個詞,意即唐代苦吟詩派的代表詩人“孟郊”的詩風偏於寒峭、而另一位代表詩人賈島的詩風更重瘦硬。這個詞的出處,是北宋大學士蘇軾的《祭柳子玉文》,現被編於《蘇軾文集》第六十三卷中。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蘇軾對孟郊的詩風,是持貶斥態度的。他說孟郊的詩“初如食小魚, 所得不償勞。又似煮彭明, 竟日持空鰲”,還指孟郊之筆為“寒蟲號”(見蘇軾《讀孟郊詩二首》,現編於《蘇軾詩集》第十六卷),這個說法十分“蘇軾風”了,就像生性豁達又幽默的他對政敵司馬光逗趣地喊“司馬牛、司馬牛”一樣。蘇軾為什麼說孟郊的詩“寒”呢?看一下他的《嘆命》:

三十年來命,唯藏一卦中。題詩還問易,問易蒙復蒙。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影孤別離月,衣破道路風。歸去不自息,耕耘成楚農。

還有他的《寒地百姓吟》: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騷。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搥鍾飲,到曉聞烹炮。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鬱陶!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可見,“窮”“孤”“別”“離”“破”“冷”“苦”“痛”“死”“虛”等一系列枯冷凋敝的詞接連入目,形成了一派寒苦冷峭、陰鬱苦重的風格。然而,孟郊並非願意如此。他人生坎坷,仕途短暫,更多的日子是在朝不保夕的潦倒苦悶中度過,歲月的悲愴將那個“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少年打磨成了愁苦的模樣。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韓愈對孟郊的詩歌是大為讚賞的,雲“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嘗讀古人書,謂言古猶今。作詩三百首,窅默咸池音”(韓愈《孟生詩》),他與蘇軾的觀點實而並不矛盾,我們剛好借古人之言,更加全面地閱讀孟詩。正如陝師大文學院教授傅紹良在《論孟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所指出的,孟郊的這種“寒”,也是孟郊自己對詩歌及人生的一種選擇和放棄。畢竟,“人生長恨水長東”,誰又不曾“暖”過呢。

亦有所思
2019-03-08

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只因為東坡的這一句,後人便認為這是蘇東坡對元稹,白居易,孟郊,賈島的帶有質疑性質的評價。

小可卻不這樣認為,因為這是一篇祭文中的句子,在祭文中通過貶低或質疑具體的前代詩人來褒獎死者確實不妥,更有浮誇之嫌。何況是文聲載譽天下的東坡,這些文章世故東坡不可能不懂!

東坡或許討厭政治,或許赤子之心,但絕不迂腐,更不虛偽。一個柳子玉的詩無法和上面四位相比。

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只有一種解釋,是闡述上面四位詩人的詩詞風格,以襯托下面那一句的“嘹然一吟,眾作卑陋。”

然後說“郊寒”

小可認為,這個寒指的不僅是寒冷,更有寒酸貧苦之意。孟郊很窮,再加上性格孤僻,自卑之下難免過度自尊,於是便顯會更加貧苦。所以他寫的詩歌大多都是愁苦之作,而他的愁苦明顯與杜甫不同,杜甫更窮,但杜甫不在乎,因為有強大的信念,這個信念讓杜甫的詩歌雄渾開闊,氣象萬千。

可是孟郊卻不同,性格上的孤僻束縛了他的氣度和視野,加上長期的不得思,所以始終處在一個鬱悶,失落,壓抑的狀態中。性格就變得很“小”,所以連帶著詩歌也是寒薄孤冷。

所以,這個寒指的是詩歌的特色,而不是質疑孟郊。同樣元輕白俗也是如此,都是形容詩人長期積累起來的個性化標籤。

或許,東坡會對以上四人存在質疑或保留看法,但絕對不會體現在給別人寫的祭文之中。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用户55157266238
2019-01-02

為什麼蘇軾說孟郊的詩“寒”?

半截門票接下聯,菊花忘枝落滿園;泡茶假冒三峽水,海南島上寫新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