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還有三位因何未入皇陵?葬於何處?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8-12-10

從1368年到1644年,明朝共產生16位皇帝,其中只有13位死後葬在北京昌平,即今天的明十三陵。

而其中卻少了三位皇帝的陵寢,包括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孫子惠宗朱允炆,和第七位皇帝朱祈鈺。

這中間發生過什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請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就有遷都的打算,因為歷代統一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南京皇宮又是南髙北低,風水不祥。

朱元璋把開封、鳳陽和西安三個地方作為新都城的備選地,並最終確定為西安,由太子朱標在關中地區考查籌建 。

不幸的是朱標於第二年死去,朱元璋心灰意冷,就放下了遷都的念頭。

如果不是朱標早死,西安現在就會又多一朝古都,明十三陵也不會存在。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但歷史不能假設。

成祖朱棣促成了遷都的實施完成。對朱棣來說,更有遷都願望,因為他的封地本就是北平,對那裡有歸屬感,他的皇位又不是名正言順得來的,所以他真心不願終老南京。

成祖七年,朱棣下令在北京昌平動工修建陵墓,奠定了十三陵的基礎。

11年後,北京城建設完成,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那時並沒有遷墳的規矩,他父親的寢墓也是剛完成沒幾年,所以朱元璋的孝陵就留在了南京。

本來第二位皇帝的陵墓也該是在南京的,因為建文帝朱允炆是在遷都前沒的。但這位惠宗皇帝實實在在是在人間蒸發了,南京無墳,北京無墓。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為防後代進行權力爭奪,就定下嫡長子即位的規矩。太子朱標死後,他選定皇太孫朱允炆為接班人。

這對心高氣傲的朱棣來說是極大的恥辱,加之建文帝即位後實行削藩政策,把燕王逼得裝瘋賣傻,最後起兵“靖難”,直達南京。

朱棣入城後本要逼朱允炆退位,自己找藉口取而代之。誰知朱允炆一把火燒了皇宮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朱棣把兩具燒焦的屍體當作朱允炆和馬皇后,以天子禮儀下葬,卻沒有建立陵墓,所以建文帝的陵墓既不在南京,更不在北京。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有書君揣摸,建文帝失蹤並非是真的,而是朱棣故意製造的傳聞。

他這樣做,既不落下“逼宮”的惡名,也不用再想辦法廢帝,還可減少埋葬建陵定諡的麻煩,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

再看第三位在昌平無墳的皇帝——明代宗朱祈鈺。

明朝最大的歷史事件是“土木堡之變”,瓦剌人俘虜了皇帝明英宗朱祈鎮,直逼北京,國家處於危亡時刻。

于謙等有識之士挺身而出,擁英宗之弟朱祈鈺為帝,化解了瓦剌以皇帝為人質逼明朝投降的陰謀,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幾年後,太上皇朱祈鎮被迎回京,兄弟倆進行了你死我活的鬥爭,最終英宗勝利,復登皇帝寶座。

朱祈鎮將朱祈鈺降為王,並搗毀弟弟在萬壽山正修建的陵墓,並指定其死後陵墓為北京西郊玉泉山,造就了現在的十三陵。

明十三陵建築群莊嚴肅穆地掩映在青山綠水間,靜靜展現著中國古老的文化,封存起血雨腥風的故事,將親情與權力的思考擋在了墓外。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林杭之
2018-02-26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讓我們先來想想明朝的十六位皇帝都有誰吧。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一、明太祖朱元璋

二、建文帝朱允炆

三、明成祖朱棣

四、明仁宗朱高熾

五、明宣宗朱瞻基

六、明英宗朱祁鎮

七、明代宗朱祁鈺

八、明憲宗朱見深

九、明孝宗朱佑樘

十、明武宗朱厚照

十一、明世宗朱厚熜

十二、明穆宗朱載垕

十三、明神宗朱翊鈞

十四、明光宗朱常洛

十五、明熹宗朱由校

十六、明思宗朱由檢

在這十六位皇帝中,有三位皇帝我做出了加粗處理,這三位皇帝就是不在十三陵中的三位皇帝。下面我來為大家一一解釋為什麼這三位皇帝沒有葬到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朝當時的都城為南京,而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死後是不可能一路遷到北京去安葬的。

事實上,明十三陵埋葬的第一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也是朱棣將都城遷址北京的。

朱元璋葬在南京附近的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棣的侄子。他在位期間開始削藩,導致藩王的反彈,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奪得帝位,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別提葬在十三陵了。

明代宗朱祁鈺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鎮親征瓦剌,兵敗於土木堡,史稱“土木堡之變”。

兵敗之後,朱祁鎮被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眾臣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並在北京保衛戰中擊退了瓦剌大軍。瓦剌與明朝議和後,把朱祁鎮送了回來。

但是,朱祁鎮回來之後並沒有恢復帝位,而是被他的弟弟軟禁了起來。

過了幾年,趁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擁戴朱祁鎮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恢復帝位的朱祁鎮廢弟弟為郕王。不久,朱祁鈺去世,朱祁鎮給弟弟的諡號為“戾”,並且毀掉朱祁鈺的陵墓,將他的嬪妃全部賜死。

所以明代宗朱祁鈺是第三個明朝沒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至於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他在李自成攻入北京時上吊自殺殉國,李自成為了拉攏人心,將崇禎帝葬在了原本是崇禎的一個寵妃的陵墓,改名為“思陵”。所以在十三陵中,思陵的規模較小。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歡迎點贊、關注

謝謝啦!

明离子
2018-02-22

謝謝邀請。

其他沒有在十三陵的三位皇帝我來說明一下。

第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元璋創立大明,定都南京,在位三十一年,於1398年病逝於南京。陵寢是在孝陵,在南京市。

由於朱元璋的時代都城是南京,所以不可能葬在北京十三陵。

第二個是,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棣發起靖難之役,趕走了親侄子朱允炆,自己登基稱帝。

朱允炆就此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因此沒有陵寢。

退一步講,即使找到了朱允炆屍體,估計也不會葬在北京,更有可能葬在南京。

第三個皇帝,代宗朱祁鈺。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祁鈺作為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虜後登基稱帝。但在朱祁鎮還朝以後不願歸還皇位。

最後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掌權柄,朱祁鈺病死。未能按皇帝身份葬於明十三陵

时拾史事
2018-08-10

皇陵指的是“十三陵”吧!在北京昌平的十三陵,的確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剩下的三位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元璋沒有埋在十三陵,他的陵墓在南京紫金山的孝陵。因為太祖皇帝在位時,明帝國的首都是南京,他駕崩後,當然是葬在南京附近了。孝陵雖然經歷過戰火,但也被修復過,如果有時間去南京旅遊,不妨參觀參觀。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在位僅僅四年,就被叔叔朱棣打敗。城破之日,皇宮燃起了熊熊大火,朱允炆也不知所蹤。既然是被推翻的,人也找不到了,肯定不會有什麼皇陵了。

明代宗朱祁鈺的上臺有偶然性,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御駕親征,在土木堡全軍覆滅。危難關頭,朱祁鈺登基,重用於謙,保住了江山社稷。後來把哥哥接回,囚禁於南宮。數年後,朱祁鈺病重,皇子早亡,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重登帝位,把弟弟降為王爵。因為政治鬥爭的緣故,明代宗只能葬在西山,進不了皇陵了。

關注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青年史学家
2018-02-26

明十三陵是北京的一處著名景點,之所以被稱為十三陵,是因為其中安葬了十三位明朝的皇帝,但是明朝從朱元璋到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那麼另外三位皇帝是誰,又是葬在了哪裡呢?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十三陵之所以位於北京,具體地點在現今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下,陵區周邊的環境非常符合中國人對萬年福地的追求,陵區周圍群山圍繞,中部則是平原地區,非常有皇家之氣。現在已經是國務院重點文保單位。是因為自明成祖時起,明朝的國都就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十三陵中所葬的十三位皇帝都是明成祖及以下的皇帝,分別是長陵(明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很明顯,即便是成祖以下的皇帝還是少了一位,那就是明代宗。英宗南宮復辟之後,代宗被軟禁,很快就暴斃了。英宗為了報自己當年被代宗冷落和佔據皇位的仇,下令不允許代宗安葬在皇陵,所以代宗死後就被安葬在了北京西山,為了不能顯示代宗的皇帝身份,英宗下令代宗的目的全部用綠瓦。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而明成祖之前還有兩位皇帝,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位是明惠帝朱允文,不過明成祖在當皇帝后就宣佈將建文帝的年號取消,改為洪武年號。南京城破的時候,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說流落到了海外,有說流落到了中國西南地區,至今仍然沒有一種明確的說法。所以就不存在惠帝陵墓的說法。而朱元璋的墓地則在南京的明孝陵,所以在北京的十三陵墓地裡面只有十三位皇帝。

Allhistory
2018-11-06

未葬在明十三陵中的三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外,嚴格意義上講,景泰帝朱祁鈺才算是唯一按照皇室規定,沒能葬在皇陵中的明朝皇帝。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十三陵與十六位皇帝,紅圈中從左到右分別為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

試問一個罪奴私生、臨危受命坐上皇帝寶座、力挽狂瀾後又重病被廢、身死名滅的人,如何能葬在明十三陵?

一切始於跨越階級的見色起意


皇帝的兒子,一般都降生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一出生就有封號。而朱祁鈺就比較苦逼了,他的降生始於一場戰爭:漢王朱高煦謀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一舉挫敗。朱祁鈺的母親吳氏作為漢王府的侍女也被充入後宮為奴。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祁鈺的父親——明宣宗)

也許這位吳氏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貌,返京途中竟把明宣宗迷得神魂顛倒,一個衝動便寵幸了她。回京後,由於吳氏是罪人身份,不能入宮,宣宗就把她安頓在了宮外,私下時常來寵幸,不久後她便懷了龍種。1428年,朱祁鈺就這麼出生了。

他的童年倒是很快樂,和母親住在禁宮之外,父親時常微服出宮探望他們,身為皇子卻過著無憂無慮的常人生活。直到5歲那年,明宣宗病重,將他召入宮中,託付給了張太后。

他也是在這時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哥哥朱祁鎮。兩兄弟相依相伴,讀書玩耍,一同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光。

被俘的皇帝 vs 撿來的皇帝

1435年,明宣宗駕崩,朱祁鎮繼位,年僅8歲的朱祁鈺被哥哥封為郕王。如果一切平穩地發展下去,朱祁鈺的人生應當安逸舒坦。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明英宗朱祁鎮)

天有不測風雲,1449年,由瓦剌人引起的一場土木堡之變,使得整個大明王朝變了天。

年輕氣盛的朱祁鎮在宦官的教唆之下,御駕親征討伐瓦剌,臨行前任命弟弟朱祁鈺為監國。然而朱祁鎮的運氣不好,打了敗仗,還被瓦剌抓了起來。

消息傳到朱祁鈺耳朵裡,比朱祁鎮更年輕的他哪裡坐得住?腦中只剩下一個念頭:“為了給哥哥報仇,為了國家的榮耀,跟瓦剌決一死戰!”於是朱祁鈺就藉此機會繼承了皇位,遙尊自己的哥哥為太上皇,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與統治。

在位八年,朱祁鈺任用了名臣于謙等能力突出的人,對外打敗了氣焰囂張的瓦剌,對內整治了朝中的貪汙腐敗,一時間整個國家達到了空前的盛世。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景泰帝朱祁鈺)


你對我仁慈?抱歉,我對你不會!

戰敗的瓦剌為了保全自己的國家,把作為人質的朱祁鎮還了回來。這時候朱祁鈺才知道哥哥並沒有死,於是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難題:

既然哥哥沒有死,那麼他回來後是要奉還皇位,還是自己繼續做皇帝?

“瓦剌是我打敗的,國家是我治理好的,所以這天下,都應該是我的!”他選擇了後者。但是出於對兄弟的仁慈之心,他沒有殺朱祁鎮,而是把他關了起來。

可惜,命運無論如何都不肯眷顧朱祁鈺。囚禁哥哥八年後,朱祁鈺突然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加上他唯一的兒子早年夭折,膝下無子,眾多大臣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

一夜之間,江山再次易主,躺在床上的朱祁鈺聽到自己皇位被廢的聖旨時,縱然滿腔怒火與不甘,心中一萬匹羊駝奔跑而過,病魔纏身的他嘴裡也只喊得出“好……好……”這般無力之語。

不久後,年僅30歲的朱祁鈺病逝。他的哥哥朱祁鎮卻沒有他這般好心腸,先是給了朱祁鈺一個“戾”的惡諡,又把他後宮嬪妃和侍妾殺得乾乾淨淨。這還不解恨,朱祁鎮甚至下令不允許自己的親弟弟長眠於帝王陵寢,最終朱祁鈺的屍骨僅以親王之禮葬在了西山。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嘉靖年間,明世宗為朱祁鈺修建的景泰陵)

朱元璋未葬在明十三陵,是因為他在位時國都還在南京,他的陵墓也安在了南京;朱允炆未葬在明十三陵,是因為他敗給朱棣後,至今都無人知曉其行蹤;可朱祁鈺未葬在明十三陵,卻是自己和哥哥的仇恨所致。

朱祁鈺做錯什麼了嗎?在王權面前,任何人都剋制不了自己的慾望,何況是為大明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度讓頹廢的國家重回盛世的朱祁鈺呢?他錯就錯在,坐上王位前有勃勃野心,坐上王位後卻婦人之仁。

如果朱祁鈺當初狠下心殺了朱祁鎮,或是有幾個活著的兒子,明朝的歷史會不會就此改寫?你覺得朱祁鎮和朱祁鈺誰更適合當皇帝?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吧!

老猪的碎碎念
2018-04-11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大明王朝名正言順的皇帝確實只有十六位,咱們先盤點一下都有那些,給歷史沒學好的同學複習一下:

no1,大明創立者當政三十一年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no2,大明繼任者當政四年就被推翻的建文帝朱允炆

no3,大明搶來的皇帝當政二十二年的明成祖朱棣

no4,大明第四位皇帝當政僅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熾

no5,大明第五位皇帝當政十年的明宣宗朱瞻基

no6,大明第六位皇帝當政十四年被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

no7,大明第七位皇帝當政七年被搶皇位的明景帝朱祁鈺

特殊時期,大明皇帝當政八年又復辟回來的明英宗朱祁鎮

no8,大明皇帝第八位當政二十三年的明憲宗朱見深

no9,大明皇帝第九位當政十八年的明孝宗朱佑樘

no10,大明皇帝第十位當政十六年的明武宗朱厚照

no11,大明皇帝第十一位當政十六年的明世宗朱厚熜

no12,大明皇帝第十二位當政六年的朱穆宗朱載垕

no13,大明皇帝第十三位當政四十七年的明神宗朱翊鈞

no14,大明皇帝第十四位當政一年的明光宗朱常洛

no15,大明皇帝第十五位當政七年的明熹宗朱由校

no16,大明皇帝第十六位當政十七年的明思宗朱由檢

-------------------------------------------------------------------分割線劃重點

這十六位正牌的大明皇帝其中洪武帝朱元璋沒有在北京十三陵,而是在南京的紫金山明孝陵安葬,原因很簡單,當年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後,在南京定都,並在南京修建宮殿執政,他壓根就沒想過在北京這個邊塞邊關之地安葬自己,所以自然而然在當時的首都南京風水最好的紫金山尋得了萬年吉地開始營建自己的陵寢。這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就慘了點,正史講,他是在其老叔清君側的戰爭中自焚死於南京故宮,而且屍體完全辨不清模樣,故而繼任者也沒有給他興建皇陵得以厚葬,而是草率處理了(野史講,建文帝其實是逃出了南京,出家做了和尚而云游去了)第三個沒有在十三陵安葬的皇帝是第七位明景帝朱祁鈺,因為他哥回來後,他並沒有痛快的把皇位交還,反而把他哥明英宗朱祁鎮軟禁了,在某一天他病重之時,一些大臣發動了政變“奪門之變”把他哥朱祁鎮重新迎請回了故宮寶座,這樣一搞,朱祁鈺就被廢除了帝號為郕王並軟禁於西苑。不久朱祁鈺去世被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所以他成為了大明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所以解釋到此就很明朗了,16-3=13,這就是為什麼明十三陵叫做十三陵而不叫十六陵的原因了。因為一個在南京,一個失蹤無陵寢,一個被費帝號沒有獲准安葬在十三陵區。

龙支子
2018-02-25

明朝的這些事兒,不知道的人恐怕很少了。近幾年旅遊的人多了,越來越熟悉導遊們製造懸念噱頭的套路了,大抵上這樣的問題多半都出自導遊之口。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稍微知道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開國是在南京立都,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後,就近葬在了南京,即現在的明孝陵。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元璋之後,由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朝第二任皇帝,在位四年,年號建文,世稱建文帝,因靖難之役後,生死不明,成為明朝歷史上最大的懸案,因此也就沒有皇帝陵。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這一段充滿戲劇效果的歷史,卻在自明至今的文藝圈內大大的火了一把,今天的影視上我們還能不時看到其形象出現,雖然在皇帝之位上沒有待久,卻以文藝明星的身份活躍在各類藝術作品中,可謂是造化弄人,這樣的結果恐怕是他的那位一手把他弄上皇位、也算是老謀深算了一輩子的爺爺朱元璋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吧!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所謂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的話題,其實只涉及到明朝遷都北京後的一位皇帝,他就是大明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這是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出身低微,蓋因其母是明宣宗御駕親征朱高煦之亂時臨幸的一位漢王宮侍女,由於是叛臣附屬獲罪而不得入宮,宣宗帝只得將其安置在宮外並時時臨幸才生出朱祁鈺,有了這層掛礙,皇帝老子活著的時候,連應有的名份王位都沒封一個,只到父親臨終前才將實情和盤托出,並囑咐皇后等一應人等善待母子二人,至此才獲得身份認同,明英宗上位後,封為郕王。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本來當皇帝的事兒與他八杆子都打不著,可偏偏新上任的皇帝朱祁鎮是個不大消停的主,率領著自己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御駕親征瓦剌了,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敵人沒打著,自己反倒弄了個灰頭土臉讓人給俘虜了。乍逢大亂,國家不能一日無主,年幼的太子只有兩歲,如何撐得起大廈將傾的局面,所有人都亂了方寸,匆忙之間將監國朱祁鈺推上了皇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這位朱祁鈺雖在一片懵逼中得了大位,當皇帝可是一點都不含糊,任內知人善任,重用於謙這樣的能臣幹吏,很快使大明朝搖搖欲墜的朝局出現了中興跡象,勁敵瓦剌也被打得不得不求和,還同意無條件釋放俘虜的前任皇帝朱祁鎮,這讓現任皇帝朱祁鈺大大的犯上了嘀咕,怎麼著也不肯迎回前任了,乾脆玩起了無賴,耗不起的瓦剌只好單方面放回了朱祁鎮,一部似曾相識的宮廷狗血劇就此拉開了序幕。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祁鎮放回後,名義上得到了太上皇的待遇,實際上卻遭到了軟禁,朱祁鈺怕這位當過前任的哥哥不甘心,連居住地周邊的樹木都砍伐一空,就擔心他與外界聯絡,從而威脅自己的皇位,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鈺怎麼著也沒算計到自己一場大病後,很戲劇性地又在一片懵逼中丟了大位,反過來遭到朱祁鎮的圈禁,朱祁鎮可一點也不手軟,很快就不明不白的弄死了後任,並大開殺戒,幾乎所有擁戴朱祁鈺的臣屬都遭到了牽連,我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于謙就陷入這樣的狗血劇中,遭人暗算的,實屬可惜。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朱祁鈺死後,朱祁鎮下詔斥朱祁鈺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並按親王禮葬於北京西山,只到朱祁鎮死後,其子朱見深繼位,才恢復了這位叔叔的皇帝之名,諡號為“代”,史稱明代宗,但沒有搬遷陵墓,所以,朱祁鈺是唯一沒有葬在明皇陵十三陵的皇帝。因此,大明朝除朱元璋葬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外,只有這個朱祁鈺不在十三陵,這一提問的故事梗概大致如此,不知各位看官是否滿意?給個贊👍唄,謝謝!

忘川星玉
2018-03-05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沒有下葬十三陵的皇帝有明太祖,明興宗(建文帝父親,早逝),建文帝,以及明代宗。如果再加上南明的各位皇帝,就不止三位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是不在十三陵的。因為當時的朱元璋定都南京。而明十三陵是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後才下令修建的。,朱棣死後是第一位葬到明十三陵的。而朱棣的父親,朱元璋他的陵墓就是位於南京的明孝陵。南京在朱棣遷都北平後作為明朝的陪都,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

朱元璋的兒子太子朱標由於早逝,而沒有做皇帝。但是朱元璋依然將其以帝王規格葬到孝陵東,即明東陵。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第二位陵墓不在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就是建文帝了。大家都知道,建文帝時期,朱棣起兵發起了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以建文帝的失敗而告終。在南京城破之時,建文帝放火焚燒了皇宮,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被大火燒死,也有人說躲到了海外。總而言之連個屍體都沒發現。況且朱棣是奪取的建文帝皇位,也是不可能讓他的陵墓進入十三陵的。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
第三位陵墓不在十三陵的皇帝就是明代宗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率領的40萬明軍全軍覆沒。連大明皇帝朱祁鎮都當了俘虜。在這個時期內,為了避免明朝滅亡。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被推上皇位,這就是明代宗。但是後來,朱祁鈺從瓦剌被放了回來。後來便發生了奪門之變。朱祁鎮成功復辟。朱祁鈺被朱祁鎮廢為郕王,軟禁起來。後來朱祁鈺去世,明英宗為了表明自己的復辟的合法性,將其以親王禮儀葬到北京西山,並沒有葬到帝王陵寢十三陵。現在的朱祁鈺陵墓即景泰陵。後來明憲宗尊稱朱祁鈺為明景帝,恢復了其皇帝稱號。

其實如果算上南明的各位皇帝,明朝皇帝不止十六位。例如還有弘光帝,隆武帝,以及永曆皇帝等。而且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還把其祖父等人追封皇帝,在他老家鳳陽還設立了皇陵用來供奉其父母,祖父母。其兒子朱標由於早早去世,其實也有皇帝的稱號在那裡。朱標死後,朱元璋把他葬到了孝陵東,即明東陵。

杭师答
2018-02-22

第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時大明的首都是南京,十三陵是在遷都後的北京。朱元璋死,自然,墳就在南京。

第二個沒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朱允炆。有兩個原因。第一仍然是遷都的問題。第二建文4年那場大火使人們看到的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場面。無人得知建文帝的下落。更不要說埋到皇陵了。

第三個景泰。因土木堡事件他哥哥朱祁鎮被也先俘虜。直到1年後(其實也先早就想歸還給大明只不過朱祁鈺為了皇位不肯收納)朱祁鎮才回到北京。但朱祁鈺為了權力為了皇位把朱祁鎮囚禁了還不肯把休不斷地整他。直到七年後朱祁鈺病重但因為他沒有兒子,朱祁鎮再一次登上了皇位想到朱祁鈺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他死後便不把他屍體埋在十三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