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10 個回答
萨沙
2019-01-04

三國蔡瑁是隻會拍馬的無恥小人?明哲保家的豪門領袖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國小人物誌0021:明哲保家的豪門領袖——蔡瑁

蔡瑁,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丑角,也是一個邀功獻媚的反面人物。從出場開始,蔡瑁就沒幹過一件不缺德的事:先是暗害劉備不成,又作反詩嫁禍於劉備;到後來趁劉表病重,他勾結張允、蔡夫人等偽造劉表遺書,將劉琮立為繼承者,並殺掉進忠言的李珪;再到後來為了榮華富貴,力勸劉琮投降,將荊州拱手獻給曹操,並搖身一變,成為老曹手下的水軍大都督……

只不過,賣主求榮的蔡瑁也沒能得意多久,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輕信了蔣幹帶回的錯誤情報,誤以為蔡張二人意圖謀反,盛怒之下將二人斬首。此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報應來得如此之快,令讀者們大呼稱快……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蔡瑁,和演義中有很大差異。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蔡瑁並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所謂“群英傳蔣幹中計”等橋段也是虛構。蔡瑁投降曹操之後,並沒有被曹操斬殺,而是在曹操手下為官,並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最終封爵為漢陽亭侯,得以善終……

今天,就讓我們剝開《三國演義》的渲染,尤其是摒棄掉小說中“擁劉反曹”的寫作立場,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來客觀分析一下蔡瑁這個人物。

蔡瑁在史書上的記錄不多,陳壽也沒有為他單獨立傳,但我們可以從《三國志》中其它傳記中的零散記載裡,結合《襄陽耆舊記》等地方史料,去尋找蔡瑁歷史蹤跡,並儘可能給他一個客觀的歷史評價。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蔡瑁字德珪,是荊州家族蔡家的代表人物,也是荊州的實權派人物,和張允一起掌握著荊州的軍權。蔡家歷來就是荊州地界的大豪門,和另外兩家張家和蒯家,在荊襄八郡呈三足鼎立之勢。而且,蔡家的勢力和名望在這三大家族中居首,蔡瑁的父親蔡諷是東漢末年的名仕,他的姑母還是東漢太尉張溫之妻,後臺不可小覷。不僅如此,蔡瑁少年時代就和曹操相識,據說二人私人關係還挺不錯。

當初,劉表初來荊州,代替王睿為荊州牧,也是得到了荊州各大家族的支持。安定內政,討伐宗賊,抵抗袁術,遠交袁紹,威懾江東……在劉表治理荊州的一系列作為中,蔡瑁作為本土大家族的代表,也對劉表起到了充分的協助作用。而且,蔡瑁還擔任過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在劉表被朝廷封為鎮南將軍的時候,蔡瑁也一併受封,位居“軍師”的要務……

看得出,蔡瑁這個人確實有相當的本事,文武兩方面都有建樹,絕不是那種豪門望族的紈絝敗家子弟。荊襄八郡能夠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遠離戰火,獨享十年太平,蔡瑁在這其中也是出了不少的力。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荊州地界看似安寧的表象掩蓋下,幾股暗流在開始湧動著。

其一是劉表的繼承人問題。

劉表年紀已老,年近60的他,已經接近那個時代的壽命極限。劉表一死,荊州群龍無首,需要一位新的人物,來繼承荊州之主。而這位繼承人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荊襄八郡之後的形勢。

其二是天下大勢的變化。

在遙遠的北方中原,以往是袁曹兩家爭霸,都無暇對南方用兵。而官渡一戰,曹操逆襲打敗袁紹,已呈一家獨大之勢。在徹底消滅掉袁紹殘餘勢力過後,曹操隨時都可能出兵南下,給荊州帶來猛然陡增的軍事壓力。

其三是劉備的喧賓奪主。

劉備集團本來是劉表迎來,為了制衡本地軍方勢力的。然而,劉備外表仁義道德,實則老奸巨猾且狠辣腹黑,是個比劉表更難對付的傢伙。在荊州的幾年時間裡,劉備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控制了很大一部分人心,隱隱有和劉表抗衡之勢……

………………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在這種形勢微妙的時刻,蔡瑁作為荊州本土大家族的代表人物,該何去何從呢?

蔡瑁一方面先架空了病床上的劉表,擁立劉表的幼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劉琮上位,同時還打壓劉表的長子劉琦。對於支持劉琦的劉備,蔡瑁除了儘可能將其排擠出權力核心之外,還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和陷害。另一方面,蔡瑁作為荊州本土軍方的實權派人物,代表著荊州幾大家族,向曹操表達了歸順之意……

蔡瑁這麼做是錯誤的嗎?站在《三國演義》的寫作立場上,這自然是錯誤的,因為這與劉備的利益完全不符。按照作者的意願,蔡瑁應該是支持劉琦上位,並充分信任劉備,將整個荊州的軍隊指揮權都交給劉備,而自己作為劉備的馬仔,全力和“名託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作戰。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不過,既然是要客觀討論歷史,那就必須先拋開小說的寫作立場。其實,站在公正的歷史角度上來看,蔡瑁不過是站在家族利益的立場上,作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而已。一句話,政治上的事情沒有對錯和好壞,只有敵我和利弊。蔡瑁作為荊州豪門的代表,自然要維護大家族們的利益,並且要對自己的家族,以及別的家族負責,他的做法並沒有過錯。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不管是蔡家,還是張家,蒯家等,目的都是想保住自身利益,並置身戰事之外,避免戰亂的波及。在這樣的目的前提下,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強有力的靠山,表示效忠,並以荊州之地為籌碼,來換取自己的安寧。說白了,荊州由誰來管理並不重要,劉表也好,劉備也好,曹操也好,只要能有效維護他們的利益就行。

而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曹操一家獨大,而且按照老曹一向的慣例,每打下一處地方,都會盡可能安撫地方豪門,保留他們的地位,維護他們的產業,以促進地方和平。而劉備呢?劉備是曹操的敵人,選擇了劉備,就等於是把幾大家族的身家性命,都綁架到劉備的戰車上,和大半個天下對抗,這能有幾分勝算?

說白了,要是選擇投靠劉備,那就是在投機,用幾大家族的身家性命來下注,去賭一場幾乎不可能有勝算的賭局。賭贏了自然一切好說,但要是賭輸了,只怕幾大家族都逃不開家破人亡的命運……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蔡瑁不是傻子,更何況就連傻子都知道“選強者而依附”的道理。既然要找靠山,那就得找一座靠得住的大山,怎麼可能沒事找事,選擇去投靠劉備?這等於是放著現成的陽關大道不走,卻去選擇一條極為冒險,而且失敗率極高的偏徑小路。

為了幾大家族的利益,也保持今後的地位,蔡瑁作為荊州豪門的代表,自然而然選擇了更為穩妥的路。他的選擇帶來的是幾大家族的安寧,也從此為他們避免了戰火的襲擾。不過,選擇終歸是有代價的,那就是蔡瑁必須要交出手中的兵權,以表示自己永無反叛之心。

曹操的政策是,對征服之地的豪門大戶採取懷柔政策,保留其產業和資產,以籠絡其人心,好穩定地方局勢。但是,老曹一般也不會允許這些地方家族勢力染指軍隊,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他們今後反叛的可能。所以,荊州的軍隊,除了一部分被劉備和劉琦帶走以外,其它都落入了曹操的掌控,而蔡瑁張允等人都只能淨身出戶。

相比於之前在荊襄地界的威風八面,統領十萬大軍的叱吒風雲,蔡瑁現在只能擔任事中郎、司馬等有名無實的職位,一直到去世,都沒能再掌兵權。在之後的史書記錄上,蔡瑁和他所在的蔡家,也從此再沒有了記錄……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蔡瑁,他不是演義裡那個賣主求榮,惡有惡報的醜陋角色,只是一個事事都站在自己家族利益上,為家族作出了正確選擇的大家之長……只由於他的家族利益和劉備相沖,所以才在小說中渲染成壞人,並被羅貫中虛構上了一個罪有應得的結局。其實,歷史上的蔡瑁雖算不上英雄,卻也是一個優秀的家族領袖。他順應天下大勢,為自己,為自己的家族,也為荊州地界的其它大家族,選擇了一條退而自保的路,也因此保全了大家的身家性命和既得利益。這是亂世中的明哲保身,或者說是明哲保家之道,站在這個立場上,他可以算是家族的英雄……

PS:在歷史演義小說(不僅是《三國演義》)的創作過程中,作者為了迎合其主題思想和故事情節,往往將其中許多歷史人物的事蹟都篡改或扭曲。儘管小說只是藝術加工,可以理解其寫作立場,但是由於其流傳太廣,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給歷史真相的探索,造成了障礙。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我們想要客觀評價一個歷史上的人物,就必須要先拋開小說作者的觀點立場影響,從真實的史料記載出發,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去分析和評判,才能得出離歷史真相最近的答案

小鸿哥
2019-03-05

荊州當時沒有二十五萬,荊州有十萬左右的軍隊。當時劉琮投降曹操的有七八萬,劉備有一萬人劉琦在江夏有一萬人。公元208年八月曹操率十五萬左右人馬徵荊州,九月以蔡瑁蒯越等為代表的荊州豪強勸脅劉琮投降曹操。我認為投降原因: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第一賣主求榮

他們在劉表劉琮手下不過是太守的官職,就算保住荊州他們也封無可封。因為劉琮只是荊州牧而已(自立),所能封的官職有限。投降卻能得到想要的。何況曹操善待投降者。張繡降曹又叛曹,還害死了曹操的兒子。公元200年張繡投降後,曹操還跟張繡結為兒女親家。每次封賞,張繡都遠多過其他將領。有張繡做榜樣,他們為啥不願意投降?所以蔡瑁蒯越韓嵩傅巽等人投降。

何況蔡瑁還跟曹操從小玩到大。曹操到了荊州一口氣封了十五人為侯,還任用荊州名士。三國志: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三國志劉表傳: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蒯越)為光祿勳;韓嵩,大鴻臚;羲(鄧羲),侍中;先(劉先),尚書令;其餘多至大官。曹操把他們都加官進爵了,多少人一輩子都封不了侯。曹操雖然跟蔡瑁從小的玩伴,不過內心還是對他投降行為不恥的。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就把蔡瑁張允寫成曹操中周瑜反間計殺。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第二曹操代表中央,聲威勢大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在劉備孫權眼裡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這時的曹操對待漢獻帝還是很恭敬的。大漢必竟四百年,很多士人還是心繫漢室。曹操漢獻帝后河南關中紛紛歸附。天下士人紛紛來許昌。據後漢書: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避亂荊州的荀攸、杜襲(曹操跟劉備爭漢中,就是他建議遷走人口)、趙儼等。還有董昭郭嘉等,就連孔融都來了。諸葛亮的好友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等人都去曹操那裡了。這時的曹操在士人眼裡還是比較好的。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天天宴會,只有曹操率軍追擊董卓救漢帝。公元196年誰都沒有去迎漢獻帝,只有他去。

從曹操起兵近二十年來:東禽呂布、西取眭固、南討袁術、北征袁紹、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袁紹袁術呂布等都讓曹操滅了。現在統一北方,天下十三州已據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趙巽勸劉琮投降: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

第三荊州內部予盾

荊州分為投降派和抗戰派,這個矛盾在劉備來荊州之前就有了。投降派以蒯越韓嵩等人為代表,抗戰派劉備劉琦為代表。劉表死時魯肅就跟孫權講如果劉備跟他們(指蒯越他們)齊心合力,我們就聯合抗曹操。如果他們不齊心,再作別打算。現在讓我去吊劉表喪,瞭解下。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徵荊州時,劉琮就講:你們就不能跟我一起守衛先父的基業。他們問:將軍你認為才能跟劉備相比咋樣?劉琮講我比不上。他們又說:既然比不上劉備。如果劉備擋不住曹操,那荊州也是保不住的。如果劉備能擋住曹操,那劉備還會聽你的嗎?於是劉琮決定投降。

荊州投降派裡又有賣主派和擇主派。蔡瑁就是賣主派。擇主派是認為劉表不能成大業。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蒯越跟韓嵩就勸劉表降曹操。當時袁紹強曹操弱,他們肯定是認為曹操會勝利。還有一些就不願意在劉表手下做官。像劉巴,劉表多次徵召他做官,他都不去。曹操一來馬上去投曹操。(諸葛亮評論: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劉表在世時裴潛私下對人講:劉牧州不是霸王之才,又以周文王自居。荊州很快就保不住了。曹操來了他就投降了。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劉表自公元190年到荊州,不久就依靠蒯越蔡瑁撐控了荊州。而這時曹操袁紹不過是一郡太守。曹操評價: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就是說劉表只會守著荊州,等我統一北方後再滅了他。反正不會在背後搞動作。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丸時,劉備就建議偷襲許昌。當時曹操這邊都諫言不要去打烏丸,劉備會勸劉表偷襲許昌的。郭嘉講劉表坐談客,不會聽劉備的。正是由於劉表無他志,一些荊州豪強對劉表感到失望。於是紛紛投靠天下梟雄的劉備。三國志:荊州豪傑先主日益多。(劉表暗地裡防範)劉琮決定投降時,一些不願意投降的荊州豪傑紛紛跟隨劉備南下。三國志: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

如果曹操沒有來劉琮蔡瑁也怕劉琦劉備聯合一些荊州豪強發難。

漩涡鸣人yy
2019-01-07

其實當時荊州並沒有25萬大軍,無論是從哪個版本來說,就算是《三國演義》裡面,荊州也是33萬大軍,也有些不明白這25萬大軍是從哪裡來的?

根據正史上的記載,曹操率領的大軍南下的數量應該是15萬左右,而到達荊州接受的祥軍應該是8萬人左右,這也就是我們所通常說的赤壁之戰曹操擁兵23萬,這個數量的由來。

對於蔡瑁來講,劉表的進入,事實上只不過是一次壯大自己家族影響力的一個機會,因為對於這些荊州的本土派,劉表只不過是一個名義上面臨時推舉的一個帶頭人。

歷史上面第一個在東漢末年掌控荊州的是袁術,當時的袁術作為袁紹的弟弟可以說是志得意滿,不僅掌控著荊州,而且還拿下了半個揚州,結果劉表自己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單騎上任,劉表和劉焉雖然在演義裡面顯得有些糊塗,在正史上面這兩個都是狠人啊,兩個人都是單槍匹馬進入所轄之地,然後白手起家,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基業。

但是劉表是白手起家,一個人,一匹馬進入荊州的,他哪兒來的力量還不是靠這些荊州的本土派和氏族大家給他湊的錢,軍隊還有糧草,所以說劉表對於這些荊州世族大家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一種合作關係,這就有點像劉邦和張良之間的關係一樣。劉邦是自己白手起家的一支起義軍首領,張良是韓國貴族,只不過後來韓國貴族被項羽給殺了,張良無處可去,才一直待在劉邦的手底下。

對於這些人來講,劉表是面對朝廷的一個象徵物,要不然劉備的那個劉皇叔的身份也不會這麼值錢,但是劉表一死,那問題就大了,來了一個更強的叫做大漢丞相,而且得到大漢皇帝的親自認可過來征討你了。

劉琮是劉表的孩子,身體裡面流淌著一半來自於荊州市族的血液,而且這個人如果得不到大漢皇帝的認可,那他所謂劉氏宗親身份的地位就會得到挑戰,如果說這個時候荊州士族站出來說我們要抵抗曹操率領的大漢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的部隊,你這是什麼叛變謀反,那都算輕的了。

投降曹操,一方面給自己弄一個大漢皇家認可的一個身份,自己實力,只要自己實力還在自己手裡面,那麼接下來就能夠繼續掌控荊州。荊州還是我說了算。

不過對於曹操來講,他心裡也有另外一個算盤,要不然蔡瑁張允是怎麼死的?別告訴我說他在那裡斯通周瑜最後被曹操發現,然後死的這一點,打死我都不行,(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曹操也不會相信這種小把戲,但為什麼這倆貨就是死了呢?

解除掉當地政權的武裝力量,是曹操進入任何一個地區所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保證中央化以及曹魏政權對於這些地方的影響力是曹操一直堅定推行的一個政策,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一直在任命寒門子弟。都是我提拔起來的人,你們不聽我曹操的聽誰的?

四川達州
2019-01-03

真實歷史上,荊州並沒這麼多士兵。

荊州在劉表治理下,好空談,士兵戰鬥力非常羸弱,而且士兵員額大約只有15萬左右。

曹操南下時,劉琦控制的半個江夏郡最多也就一萬多人,荊州南部四郡大體也就兩三萬,其餘主力都在南郡和襄樊地區。這些士兵大體追隨劉琮投降曹操。

為什麼不抵抗?

因為控制荊州行政的蒯家、控制荊州軍政的蔡家不願反抗曹操。蔡瑁本是曹操舊交,而為了劉表兒子劉琮(哪怕劉琮還是自己的女婿)的政權與戰無不勝的曹操作戰,損傷的都是蒯蔡兩大家族的力量,憑什麼啊?

谢峰聊影视
2019-01-04

我們以蔡瑁的角度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大致可以推斷他的決策依據。

從大勢看,曹操當時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成為東漢末年勢力最強的一支力量。曹操確實有龍驤虎視,震盪宇內的能力和氣勢,荊州的實力無法與之相抗衡。

荊州外部環境不安全。北邊有曹操的壓力,東南有孫權的壓力,西南的益州劉璋雖然不會窺伺荊州,但也只求自保,不會給荊州任何支援。如果荊州開始全力與曹操開戰,誰也不能保證孫權是否會趁機背後捅上一刀。

外部環境惡劣還不是最要命的,荊州的內部才是最大隱患。劉琦與劉琮因繼承權明爭暗鬥,分屬兩個公子派陣營的大臣勾心鬥角,劉琮當然有外戚撐腰,但劉琦背後也有地方勢力做後盾。劉表死後,劉琦如果起兵發難,荊州可能陷入分裂的局面。

更可怕的是,潛龍在淵的劉備也在伺機而動。劉表在的時候劉備無法動手,當劉表去世以後,新野的劉備集團隨時可以找藉口奪取荊州。

劉表是荊州各方勢力的共主,劉表在,各方勢力還能維持現狀;劉表一旦去世,平衡瞬間就被打破,荊州政治動盪已無可避免。與其等到荊州四分五裂後,蔡氏家族被趕出荊州,成為可憐的喪家之犬,還不如趁著有資本可用的時候,投降曹操,換得蔡氏家族維持既得利益,這才是蔡瑁的最優選擇。

ww3721王建文
2019-01-03

劉琮投降曹操的選擇,早是劉表應該採取方針路線。他託延不辦。使劉琦與劉琮無論誰當家作主。都會被劉表的地方勢力所有左右。部下都為荊州都要荊州歸附曹操軍事集團。是歸順朝廷,是荊州和平安定找出路。

因為劉表無想進取,立意自守,己經到再無能力獨立於四方之志,劉表雖有劉家的宗室名士之威望。自己姿貌溫厚之偉壯,成八俊於世之大名,恩威並著之厲害,招誘有方之方略,使荊州萬里肅清,群民樂服。在東漢未年,成為一方樂土相對長期平安之地,他採納荊州名士,任用奇土蒯氏兄弟,高人蔡瑁為輔,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原先還能從容自保。

從曹操統一北方後,滅了呂布,袁術,袁紹,聯合孫策。降張繡,帶兵百萬,統一北方,成有席捲荊州勢不可擋之勢。

劉表已經沒有遠絡袁紹,近依張繡的影響。根本無援助勢力,荊州孤立,危在旦夕形勢之下。他的部下韓嵩,劉先,蒯越,都指出。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劉表不聽,頗為多疑。

曹操豈能容納荊州長期和自己搗亂。在平定河北,遠征烏桓勝利之後,荊州必定成為進攻目標,不是劉琦,劉琮有力量抗衡的強大勢力。代表荊州地方勢力著名人物,如蔡瑁,蒯越,蒯良,張允,韓嵩,付巽都共同遊說。迫使劉琮要降伏曹操。

劉琮仍想反抗說,今天與你們諸位,據守荊州,守父親的基業,觀望天下轉變,不可以嗎?。但他們那些人都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的荊州去對抗中原。必定是危險之事,似劉備那樣抵抗曹操,是不適當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是顯得不足。想用扺抗中央集權朝廷的軍隊,是必亡之道。將軍和劉備相比如何?劉琮說,我不如劉備。劉備都放棄了抵抗曹操使荊州更孤立。不能自存。劉備能抵抗曹操,還會是你的臣下嗎?

劉琮決定投降曹操,曹操派以虎豹騎早就到襄陽後,城內劉琮舉荊州請降曹操,曹操請劉琮為青州刺史,封為列侯。《魏武故事》講。荊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教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生,下圖不朽之餘祚,鮑永之異幷州,竇融之離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監史雖尊,秩祿未優。今聽所執,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劉琮並不是三國羅貫中創作的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老豚犬耳!的被殺結果。曹操對他順應歷史潮流歸附朝廷的行動給了很高評價。也不是走到青州路上殺了。更不是張允蔡瑁都被殺了。


蔡瑁投降曹操時,荊州尚有25萬精兵,為何輕易地就投降了?
大葱侃侃侃
2019-01-03

應該說,蔡瑁這個人,是個利己主義者,在這一點上,他一直很一貫。


首先說說題主提到的兵力,這個25萬怎麼來的,我很好奇,我查到的資料是《三國志》中的帶甲兵十餘萬,至於蔡瑁投降時荊州是不是也有這麼多的兵力,不好說。


至於蔡瑁為什麼投降,其實蔡瑁這人捍衛的,從來都不是劉表集團的利益,而是蔡家作為荊州名門望族的家族利益。當初他跟著劉表混,是出於家族利益的考慮,後來跟著曹操混,也是為了在老領導離世後換一個合乎利益取向的新老闆繼續混。


所謂形式不一,但主旨從未變過。


蔡氏一門,在東漢末年就已經是荊州一帶的望族了,他們跟劉表的關係很特殊,名為君臣,實為盟友,蔡瑁站在臺前,其實更像是家族利益的代言人。


當初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表派劉表繼任,然而當地正處於村龍無首,宗賊橫行的混亂狀態,導致劉表無法繼任。後來,他匿名獨自一人混入荊州,才得以繼任。一到任,就和蒯氏兄弟以及蔡瑁合計如何平定荊州的叛亂,靠著兄弟二人的計策,得以誘殺了宗賊,並很快平定了除南陽郡以外的另外荊州七郡,荊州的形勢得以穩定下來。


蒯良蒯越兄弟,儘管演義中名氣並不大,但在荊州當地亦是望族之一,蒯越更是家族的代表人物,頗具聲望。與之類似的還有蔡瑁,蔡氏家族在荊州根基很深,他的姑媽嫁給了當時的太尉張溫,大姐嫁給了襄陽名士黃承彥,二姐嫁給了劉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蔡夫人,蔡瑁於是成了劉表的小舅子。


不僅如此,大家都知道劉表手下有員大將黃祖,遊戲中一般也就他和蔡瑁的統帥在劉表勢力中拿的出手(不考慮甘寧和黃忠),他是江夏地區的大族出身。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劉表的處境,就很微妙了。


劉表自己是未帶一兵一卒進入的荊州地界,為了生存,他就必須拉攏本地的豪族與士人,這在東漢末年極為常見,不同於劉備、曹操和孫權,劉表是極度缺乏自己的私人部署的,他的任何政策都必須顧及到荊州本地豪族的利益,而本地的豪族將他推上前臺,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在荊襄地區的勢力,雙方互相抬莊,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終劉表一代,蔡瑁都是劉表集團的要員,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地太守,還曾任劉表的軍師。可以想見,劉表並未虧待這位小舅子,不僅是因為他是有功的老人,更需要考慮到蔡瑁背後的家族勢力,在本地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而到了劉表死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儘管這幫元老貴族成功排擠走了劉表長子劉琦,改讓次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位子,但當時的天下大勢已經非常明顯,那就是曹操一家獨大,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和東面的孫家勢力無時不刻不想染指荊州,而寄居在此的劉備也不是善茬,荊州豪族集團必須審時度勢,做出旨在延續家族勢力的重要決策。


簡言之,無非就是是戰是降兩條路,言戰,談何容易,曹軍此時剛剛戰勝袁紹沒多久,士氣正盛且曹營猛將眾多,荊州的將軍們,和孫家鏖戰多年便已相當吃力,何況黃祖早在此前就被孫權殲滅了,以現在的資本,同時抗衡曹孫兩家,是不可能的。


所以,投降就成了保全荊州豪族利益的最佳選擇,反正劉表時代他們也是打工仔,只要領導不砸了自己的飯碗,給誰打工不是混日子呢,那還不如早點主動點來投降。


至於說劉備,儘管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是荊襄士人集團的成員,但奈何蔡瑁始終很痛恨劉備,以至於到了一度想在酒席間做掉劉備的程度,將劉琦徹底屏蔽出荊州核心圈子以外,也是變向排擠打壓劉備的做法。


鑑於此,蔡瑁投降曹操,無非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已。何況,蔡瑁和曹操私交不錯,曹操拿下荊州後還曾前往襄陽的蔡瑁家中,拜訪他的妻子兒女,說自己和蔡瑁有舊,可見關係應該不差。


蔡瑁最終在曹操手下算是善終,不過官階不高,最後只升到了個漢陽亭侯,何況他也沒想到,孫權手下竟然能出現像周瑜這樣的猛人,硬是靠赤壁之戰扭轉了戰局,使得孫吳開始在荊州地區與曹魏勢力分庭抗禮。


不過,那也與他無關了,凡事不都是有得有失嗎。

灰太狼166046873
2019-01-03

荊州哪有這麼多兵,曹操自己的兵加上荊州降兵才二十萬。然後想揮師渡江滅了劉備和孫權的聯軍。荊州軍充其量也就七八萬人,所以劉琮知道無力抵抗曹操,望風而降。而荊州世族蒯家,蔡家本來就想歸降朝廷,蔡冒這些人更是和曹操交好。整個荊州本土勢力不可能去抵抗,難不成讓劉琮一個人抵抗曹操的十幾萬大軍

逍遥游ing
2019-01-04

蔡瑁自知非曹操敵手,邀劉備共御曹操,又非其所願。

小人從來都是以自身利益為計,別看平時姐姐外甥叫得那麼親密,那是有利用價值。沒有利用價值了,必是拿來獻功的。

以勸劉琮投降做為向曹操獻媚邀寵的本錢,就和呂布殺丁原獻董卓、譙周勸劉璋劉禪投降一樣,都是小人所必為。

师哲心
2019-01-04

統治階級享受越好越是怕死,當官的怕死了,士兵勇敢沒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