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呂梁之——葉劍英兩次來呂梁(中)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4-29

從延安到呂梁臨縣三交鎮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由於無力繼續進行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便集中兵力,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兩個解放區。中共中央面對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進攻,決定主動放棄延安。中央指定葉劍英、楊尚昆負責駐延安各機關撤退的組織指揮工作。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在西北野戰部隊的掩護下,全部撤離延安。同時,任弼時電告晉綏軍區的賀龍和李井泉,中央直屬隊將轉移到晉西北。3月29日,中共中央於陝北清澗縣棗林溝村舉行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的精幹機關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劉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各項工作。隨後,中共中央又決定葉劍英、楊尚昆等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後方支隊司令,在晉西北臨縣地區,統籌後方工作。3月下旬,葉劍英東渡黃河,前往晉西北地區。從延安撤退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3000餘人,經過艱苦行軍,至4月上旬陸續到達山西省臨縣三交鎮雙塔村及其附近的10多個村莊。

三交是一座山鄉小鎮,東倚呂梁山脈,西臨滾滾黃河,是山西省通往陝西省的要塞之一。三交又是1941年即被八路軍解放的老解放區,人民群眾覺悟高,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懷有深厚的感情。聽說中央機關要來,他們主動騰出窯洞,準備物資,熱情迎接。4月2日,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董必武、賀龍、葉劍英在三交開會,討論中央工委、後委的工作。這次討論的問題,由周恩來回陝北同毛澤東、任弼時研究後確定了下來。

葉劍英、楊尚昆等領導的中央後方委員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攤子。它包括:軍委總參謀部一、二、三局一部分,軍委總衛生部,中央辦公廳、城工部、交際處、外事組、立法委員會、婦委、工委等部分單位以及中央警衛團的一小部分,還有烈士家屬等。以後,從國民黨統治區撤回的幹部,也陸續到達三交。中央後委領導的人員最多時達5000餘人。

中央和軍委機關撤到三交以後,許多人聽到革命聖地延安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又聽不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消息,一時不瞭解戰局的發展,十分焦急。針對這種情況,葉劍英立即決定給後委的幹部們作一次形勢報告。4月的一天下午,後委的工作人員和家屬,聽說葉“參座”作報告,一個個急切地湧進會場,坐在老槐樹底下靜候。不多時,葉劍英來到會場。他舉起雙手向大家致意,並告訴大家,毛主席很好,中央的領導同志們都很好,他們仍轉戰在陝北。接著,他介紹瞭解放軍在西北和全國其他戰場的戰況,說:目前的形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給胡宗南留下了延安一座空城。敵人雖然進了延安,但他們背了個包袱。我們在延安附近連續打了勝仗。當然,戰爭是殘酷的,艱難的。同志們要有精神準備,克服困難,戰勝困難,要有勝利的信心。大家聽了葉劍英的講話,消除了自延安撤退以來籠罩在心頭的沉悶情緒,受到了很大鼓舞。

為了加強對後委機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葉劍英明確提出:中央機關合並後,要加強集中領導;各機關的任務,按組織系統落實;加強組織紀律性,糾正某些散漫的現象;充實業務人員,減少雜務人員;各機關只開展補助性、供給性的生產,使工作人員集中精力從事工作;適當地、妥貼地安置老弱、幼小、疾病人員,減少工作機關的負擔。為此,特設中央直屬縱隊管理處,在中央副祕書長直接指導下,統一管理中央直屬機關的供給、衛生、黨務、教育、行政各事項,形成一個行政管理系統。後委其他領導同志一致贊同葉劍英的意見。在葉劍英的主持下,後委的組織系統很快進行了調整和整頓,統一了領導。接著,葉劍英要求各部門立即恢復業務工作,並向軍委機關提出一些題目,責成各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研究。這些專題主要是:自延安到臨縣的行軍總結;保衛工作;保密工作;情報保障;通信聯絡;後勤供應保障等。爾後,葉劍英多次主持後委領導同志開會,對上述題目逐個進行研究討論。參加討論的除後委負責人葉劍英、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鄧穎超 (不 久到中央工委工作)等人外,還有帥孟奇、戴鏡元、王淨等。經過多次討論,作出了相應的決定,各部門迅速將各項業務工作開展起來。

中央的“耳目”

中央後委的首要任務,是協助留在陝北主持中央工作的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為此,既要擔負中央的後方保障工作,更要做好參謀部的工作。葉劍英在統籌後委全面工作的同時,將大量精力放在領導軍委總參謀部的工作上。總參謀部機關除留下少數機構和人員跟隨中央前委以外,大部分都撤到了三交,由中央後委領導和指揮。中央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要了解全國的戰爭動態和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主要靠後委提供情報。中央同全國各戰略區的通訊聯絡,也主要靠後委保障。因此,後委的任務十分繁重。葉劍英十分重視情報工作,他說:情報是指揮員定下作戰決心的重要依據,後委要充分利用電臺集中和駐地固定的有利條件,為中央做好情報工作。他經常聽取情報部門的彙報,及時給予指示。1947年5月18日,葉劍英在聽取情報工作負責人戴鏡元的彙報後,作了明確指示。他說:情報工作的方針,應以抓戰略偵察為主。要加強對國民黨中央重要的軍事部門、特務系統和各大戰區的偵察,注意收集戰略性的情報。按照葉劍英這一指示,情報部門立即對工作作了調整和部署。他們想方設法克服許多困難,完成任務。電源不足,就採用手搖馬達發電;設備性能差,就想辦法進行改善。在不長的時間內,他們就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20多部電臺,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葉劍英到情報部門駐地檢查工作,發現有些電臺架設方向不對,便對戴鏡元說:電臺這樣架設,不利於對敵工作。戴鏡元很快同工作人員作了研究,大家都覺得“參座”的意見提得好,立即對電臺的位置重新作了調整。葉劍英還提出情報部門每天收集的情報,要及時報告給他,同時編一個軍政情況彙報,及時通報給中央的毛澤東等領導。6月5日,葉劍英又指示戴鏡元,通知各大區野戰軍的情報分支機構,要把所得的情報,每3天或者5天向總部彙報一次,以便總部全面地加以綜合整編,上報中央和軍委。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全軍性的情報網。有些重要的軍事情報,葉劍英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中央報告。如1947年6月12日,他向正在陝北天賜灣駐紮的中央前委報告,追擊中央前委的國民黨軍董釗部整編第一軍,己到巡檢司、馬家臺一帶,前委機關西去如受阻,建議往楊橋畔之東南、青陽岔以北之線東向小理河。中央前委機關隨後重返小理河一帶,並在此駐紮一個半月,舉行了著名的小河村會議。6月22日這天,他又兩次致電中央,報告獲得的國民黨在瀋陽、長春的軍隊準備增援四平街國民黨守軍的計劃。

後委的情報工作不僅保證了中央和軍委耳聰目明,有效地進行指揮,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各戰略區的作戰行動。1947年6至8月,為了配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進軍魯西南,挺進大別山等戰略性作戰行動,情報部門先後及時提供了國民黨軍隊的作戰部署、兵力配置和蔣介石對戰局的判斷等極有價值的情報,使中央和劉伯承、鄧小平在明瞭敵情我情的情況下,及時定下決心,正確選擇戰機和作戰方向,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這期間,人民解放軍在西北、中原、華東、華北等各個戰場的重要作戰,情報部門也都及時提供了可靠的情報,因而受到中央和各戰區指揮員的讚揚。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就不止一次地說:總參情報部門的情報搞得及時準確。鄧小平直到1975年,還沒有忘記情報部門在解放戰爭中立下的功勞。這年4月,他見到戴鏡元時,感慨地說:我們在解放戰爭時期情報工作做得好,對敵人的情況瞭解得很清楚,對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訊聯絡,是總參謀部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葉劍英對這項工作也十分重視。他要求通信部門的同志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時刻保持中央和各地通訊聯絡的暢通,不能出任何差錯。中央軍委的電臺,90%以上都集中在三交,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指示,絕大多數都由後委轉達。各戰略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地下黨的許多電報,也是由後委向中央轉報的。根據中央的指示,後委還負責各戰區的經驗交流。各野戰軍的作戰經驗總結,絕大部分都先送到中央後委,再由後委整理上報中央,或介紹給各戰略區。在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許多部隊迫切需要了解城市攻堅作戰經驗。葉劍英指示參謀人員,及時組織總結和介紹瞭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等戰役的經驗。1947年底,陳毅去陝北參加中央會議,途經三交時,葉劍英請他介紹了華東地區人民解放戰爭的經驗。葉劍英組織參謀部人員,認真研究全國解放戰爭的戰局,及時向中央提出了許多關於戰爭指導方面的建議,為中央所採納。

後委還是一個人員和物資的中轉站。由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區籌措的供應中央的物資、經費,以及部分兵員,都是先集中到後委,再由後委運送給中央的。葉劍英還多次同各戰略區聯繫,為陝北戰場徵召、訓練新戰士。1947年6月至7月,他與晉綏、晉察冀解放區聯繫,徵召了一個團的新戰士,並配足武器,經過短期訓練,開往陝北。

後委為協助和保證中央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做了大量工作。正如王震回憶所說:“那時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在陝北打圈圈,彭老總帶我們在前邊打仗,劍英同志在呂梁三交的窯洞裡,默默無聞地擔負著中央後委工作。不只是管後方保障,更多的是做參謀部工作。每天,我們軍隊的行動,敵人兵團的運動,雙方態勢的變化,都得及時掌握,並向統帥部通報。那時,後委實際就是軍委的參謀部,中央的‘耳目’,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受到了毛澤東的讚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