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下到院子裡暴雨水流向哪裡了
視覺黃河
1/12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是由人類早期穴居發展演變而來的,如今農村現在還有部分老人居住在地坑院裡,持續三天的連續降雨這些住在地坑院裡的老人們都在幹些啥,連續三天的降雨對他們的生活又造成了什麼影響,這些降落在地坑院裡的雨水又是怎麼排放收集的,帶著這些疑問冒這大雨來到了一處標準的農家地坑院。
2/12 這位老人姓龐,今年76歲,是山西省平陸縣東坪頭村人,我們見到老人的時候,他正和老伴正忙活著在院子裡排水,老人說這場雨斷斷續續連下了三天,他們這個地方屬於比較乾旱的區域,這樣的降雨比較罕見,他家的旱井裡已經流進來的雨水已經快放不下了。
3/12 這塊地方是通往龐大爺家地坑院的上面通道,為了不讓雨水順著崖面流進地坑院,龐大爺冒雨在修了一個收集雨水的小渠,地坑院中間高四周低,龐大爺說院子周邊的雨水就會順著這個小渠流進院子裡的旱井。
4/12 這是通往龐大爺地坑院的通道,連續幾天的降雨讓這個通道變得又溼又滑比較難走,通道的中間也是低窪形狀,一部分雨水也會順著流進院子裡的旱井。通道溼滑難走76歲的大爺大媽也是3天都沒有出門了。
5/12 通道里低窪處雨水明顯形成水流,邊上還有一根水管在幫忙將其餘的雨水一起收集起來,這是當地一群人在龐大爺家查看連續的降雨大爺家的土窯是否牢固。
6/12 走進院子,院子裡的幾股水流流進一個小孔裡,這其實就是龐大爺家的旱井,聽大爺說這場雨下的實在是時間太長了,院子裡的這口旱井已經快放不下了,他一大早就是和老伴想辦法怎樣才能減小旱井的壓力。
7/12 龐大爺說經過觀察,就在院子裡這個做飯的地方放置了好多收集雨水的容器,一早上容器裡就流進去了不少,這樣多多少少能頂點事。
8/12 在龐大爺家院子裡還堆放有一大堆土,鬆軟的土堆上面種有一些蔬菜,聽大媽說這樣做也是為了不讓院子裡全部的雨水流進旱井裡,雨水落在鬆軟的土壤裡,被土壤吸收,這些措施都是老祖先想到的。
9/12 大媽指著門口的這眼井說這口井是用來食用的,老以前也是用來收集下雨的雨水的,以前沒有自來水就會把雨水分成兩部分,剛開始下的雨水不好會讓它流進旱井,用來洗衣服和牲畜使用,乾淨的雨水就會收集這口井裡供人使用。現在這口井裡存放的是從院子上面放下來的自來水。
10/12 大媽打著雨傘慢慢的從地坑院裡走上來,她說三天沒有出門了家裡的菜吃完了,她要到地裡摘些菜中午做飯,聽說這雨還要下兩天,她這次要多摘點菜。
11/12 趁著老伴上地裡摘菜,龐大爺就在家裡幫老伴剝蒜,大爺腿疼,一下雨出地坑院的通道又溼又滑,他上不去。大爺說他家的地坑院由於年年都會在收麥子的時候碾場,剛才村裡人看後沒有問題,就是囑咐他多注意點安全。
12/12 這就是大媽的小菜園子,有豆角辣椒黃瓜西紅柿等一些時令蔬菜,大爺大媽的孩子都在地坑院上面的磚房裡住著,孩子們老是嚷嚷著讓他倆搬出來,他老兩口住了一輩子地坑院,哪都不想去,大爺笑這說地坑院冬暖夏涼給我個別墅我都不換。
2018-12-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