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10 個回答
孝陵卫小校
2017-10-18

謝邀。

晚了一些回答,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大多集中在商鞅變法和既得利益者報復等方面。

商鞅是不是必須死?

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不是秦國恨商鞅,是既得利益者們恨商鞅。但是這裡邊有一個問題,就是既得利益者本身就代表著秦國,而秦國的強大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也是有利的(問題只在於國家強大會不會給予他們相當的回報)。因此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況且變法形成的新貴族很大程度上也是從舊貴族那裡轉變過來的。那麼到底誰恨商鞅,商鞅是不是必須要死?筆者認為這都是一個可選擇的,秦惠文王不殺商鞅行不行?很顯然可以,要是有這個魄力,秦惠文王豈不是更加偉大?因此,但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的權衡中,商鞅的死並不是一個必然性的問題,而是一個或然性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推論,變法是否對秦國有利,與商鞅死不死其實不是一個問題。

如果大家看過了《大秦帝國之裂變》,我想大家會對商鞅變法的過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劇中已經刻畫了一個明事理的秦惠文王,也緩和了之前對雙方那種魚死網破的激烈鬥爭的印象。甚至,秦孝公為了保護商鞅,還許給了他大量的土地和軍隊,可以說商鞅擁有與秦國公室一戰的資本,但是他放棄了,是自己選擇了赴死。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回過頭來,《大秦帝國》是描述的不一定是對的,但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思路,商鞅真的跑不出函谷關嗎?錢學森從美國都跑回來了好嗎?人要死需要就兩個條件,一是有人要殺你,二你要配合。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有很多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戲劇描繪得過頭了。記得之前看過莫言老師編的一部話劇,叫《我們的荊軻》,劇中荊軻對赴秦刺秦的結局、太子丹對自己的利用、人生的價值等等都描繪得極為細緻,也就是說那些英雄他們不傻,我們今天苛責他們的方面,他們都曾經考慮過,最終做了我們認為傻的選擇。在這樣的理解下,這些英雄就更加偉大。比如有人說岳飛不懂政治云云,如果當你知道了岳飛明明知道那些亂七八糟的政治鬥爭,依然選擇精忠報國,那你還能說他傻嗎?

商鞅為何身死?

那麼商鞅身死,很大程度上應該說是政治鬥爭造成的。在探討商鞅變法身死的問題之前,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在商鞅入秦之前,秦國的國家體制是不健全的,換句話說商鞅給秦國構建了一整套國家建制和運行規範。秦孝公曾說“諸侯卑秦”,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秦國也算個國家?大體而言,秦國處於剛從遊牧民族安定下來的階段。雖然秦穆公曾經試圖加入中原文化圈,但失敗了,此後秦國一直在和西戎打來打去,國內也收編了很多遊牧民族,所以整體來看秦國國家水平很低,這是商鞅變法的秦國與列國不同的地方。鞅身死,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

1、通常說的舊貴族的反噬(部族仇恨或者個人仇恨)。說白了就是很多人沒有從遊牧的傳統習慣中走出來,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家,而不是國(雖然早已立國,但這依然是個新概念)。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2、商鞅坦然受死。我們之前說了商鞅有很多選擇,但身死更能使他的變法事業更進一步,變法已經深入下去了,顯然已經不是國君或者誰想停就停的了的了。變法成長起來的新貴族、獲得土地的百姓已經擁有了舊貴族無法撼動的力量。商鞅的死,只能使舊貴族在情理上更加被動。假如商鞅像孟嘗君一樣雞鳴狗盜而逃,是不是英雄氣頓減三分。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3、秦惠文王的政治策略。秦惠文王顯然可以不處死商鞅,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希望能夠撫慰舊貴族,保證君位的正常傳承。可惜事與願違,是不是特別像漢景帝之於晁錯、建文帝之於齊黃。還好,秦惠文王粉碎了舊貴族的叛亂,使得商鞅變法的成果持續進行下去(萬曆就差多了,連很多好的政策也廢掉了)。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略談變法

譚嗣同赴死時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好像變法者必然不會有好下場,商鞅、吳起、王安石(還行)、張居正等。其實這是歷史敘述中特意安排的,啥叫變法?只要從現在做的要與之前不同,便是變法了。春秋時期,管仲也算變法了。戰國變法的國家很多,申不害、鄒忌也變法了(變法徹不徹底不論,是不是之前的蛋糕理論依然是合理的)。歷朝歷代有很多皇帝想變法,他們手底下的人便是變法大臣 ,而變法的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皇帝本人。如漢武帝要將國策轉變,那麼董仲舒、衛青、桑弘羊等人都算變法者了。王莽、漢光武帝劉秀、曹操、諸葛亮、南北朝時期許多位皇帝(西魏宇文泰、北魏孝文帝、宋武帝劉裕)等等,不勝枚舉。他們變法有的成功,有的不盡如人意。

變法是一箇中性詞,變法會然很多人難受和不理解,因此任何變法承受的阻力都非常大。我國要改革發放,最重要的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而是之前召開的理論務虛會。

就談這麼多吧,不同看法請諸君多指教。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2017-10-20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商鞅和秦國就是這種關係。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咱先以商鞅的角度而論,商鞅的變法,以往關於法家的所有論述其實都忽略了一點,那便是政治權力上的分權制,即秦王“統而不治”,商鞅作為事實上的秦國“首相”實際掌握國家權力。正是因為這種授權,商鞅才得以全力推行新政,即便是貴族大臣紛紛反對也無法阻擋。

但這種權力分配,實際上是不穩定的。因為商鞅的權力來自大王,而非國會,一旦大王改變主意,或是大王換人,商鞅的權力便遭到了顛覆性的威脅。

這是其一,但不是全部。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再看商鞅的變法內容,他實際上是把秦國打造成一個“強勢軍國主義政權”,而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要犧牲若干階層的利益。

第一個遭遇犧牲的,便是秦國原本存在的貴族階層,他們原本是與秦王一起分享這個國家的,現在沒有了,一旦對秦王的法令表示不同意見,他們便遭遇商鞅的雷霆重擊。

第二個遭遇犧牲的,是秦國的底層大眾,他們首先失去了選擇的自由,原本可以做農民、士兵、商人,但現在非農即兵;其次他們失去了和平的可能,原本他們可以安寧到老,但現在必須上戰場,固然有可能立功受賞,但更大的可能是送掉性命。

而獲利的,自然是秦國的強勢崛起,也包括商鞅個人的權位高升。

所以,整個商鞅變法,獲利的三方其實是:秦孝公(最大,但只能保留統權,治權歸商鞅)、商鞅(其次,享有治權,但不穩定)、庶民(最少而且可能付出生命)。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咱們以秦王的角度論,新一任秦王,也就是秦惠王,他最初顯然只看到了後者(商鞅因為變法而權力過大),而沒有看到因為變法而強大這個更重要的事實。在一登上王位之後,他便急著對商鞅下手——秦王終究還是認識到了商鞅變法對自身的好處,所以,最終沒有廢除新法。但,不完全廢除新法不等於尊重商鞅式的權力分配製度,到了後期,秦王一手抓、李斯靠邊站的特點便暴露出來,最終李斯便斷送了自家性命,當然那已是秦朝了。

以秦國的國民論:實際上,商鞅變法最大的受害者,在秦國而言,還是百姓。以軍功爵而論,因為長期的戰爭需要,秦國人大批量地加入軍隊,其中一小撮立下戰功者確實得到了封賞,但另一大部分呢?他們其實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而一無所獲。

不要以為秦人好戰就是個個不要命,假如秦國是遭遇其它六國入侵,那麼秦人應徵入伍,是符合大眾利益的。但征伐六國送掉性命,獲利的僅僅是秦王及將相而已,關秦國的老百姓什麼事?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然而因為商鞅變法的強大監視體制,秦國的國人即便是不願送死,也得高高興興地去送死——由此看來,秦國的百姓在內心深處恨商鞅是普遍心理,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商鞅最終遭遇捕殺之際,沒有幾個秦人會出來保護商鞅,因為在秦人看來,商鞅就是個惡魔而已!

所以,歷史之上,商鞅的死,沒有一個秦國人會為他喊冤,真正有人給予他好評,已經是千年之後的事了(此時大家都忘記了殘酷,只覺得新法讓秦強大,呵呵,國人確實是健忘的)。

月望看历史
2017-10-17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商鞅是怎麼憑一介書生一路攀升,飛黃騰達的。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商鞅,最早時叫衛鞅,因為他是衛國人,後來被秦孝公封為商君時,才改稱商鞅。商鞅早年就喜歡刑名法術,但他離開魏國前往秦國,通過景監見到秦孝公時,卻準備了三套理論。

這三套理論分別是,帝道,王道,霸道。講前兩者時,秦孝公都是不耐煩的,不是因為帝道和王道不好,而是不合時宜。而且在戰國時代,每個諸侯都想在有生之年快速成長,建功立業,所以霸道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要實現霸道,就必須變法。在當時的諸侯國中,變法者強,不變者死。魏國因為首先變法,所以強於諸侯各國,但是各國緊跟變法,魏國又朝中無人,後來又被秦國迎頭趕上。但是在秦國內部,卻有身居高位者,為求一世安穩,反對變法,這些人中就有甘龍與杜摯。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商鞅跟甘龍和杜摯辯論,得秦孝公支持,最後勝出,並且推行新法。

商鞅變法有很多條,但其中有一條讓宗室十分厭惡,那就是王族宗室之中,凡是沒有軍功的,通通不得記入宗室名冊。這分明是要砸了部分平庸宗室的鐵飯碗。

而變法不久, 太子犯法。按新法而論,必須治罪。但是太子是秦孝公的兒子,將來要繼承王位的,治不得。但是商鞅卻換了個方式,懲治了太子的兩位老師,一位是公子虔,一位是公孫賈。

公子虔只是治罪,至於什麼罪,沒說。公孫賈受的則是黔刑。再過四年,公子虔又犯法,被處劓刑。

公子虔是宗室貴族,武功赫赫,公孫賈身居高位,兩人一個鼻子被割,一個臉被刺字,結果可想而知。從此他們倆隱退江湖,直到八九年以後,再次出現,聯手一擊擊倒商鞅。

商鞅在秦國變法,在諸侯國之中是最堅絕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數年之內,秦國迅速變強,與當年的老大魏國爭鋒,並且逼迫魏國搬離安邑,遷都大梁,從此魏國也叫樑國了。

功勞赫赫的商鞅因此被封為商君,權位僅次秦孝公,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深學刑名法術之道的商鞅,只知奮取,不懂身退。就當他人生已抵高峰之時,有一個叫趙良的給他說,你得罪天下的人太多了,最好將權利交出,歸隱山林,由此消災。如果還要繼續獨攬秦國政權,只有繼續激怒百姓,秦王一死,你的死期也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商鞅不以為然。

果然不出趙良所料,五個月後,秦孝公一死,太子接位,公子虔和公孫賈等所有當年被商鞅欺凌的人,紛紛起來向接秦王告狀。新秦王也是一位熱衷權術之人,他怎麼能甘願受商鞅擺佈呢,為了個人王位牢寵和內心愉快舒服,所以就趁眾人告狀之口,準備治罪。

商鞅聞風而逃,然而他得罪過魏國,魏國不接受他,他只好又跑到商地率兵造反,結果被秦國軍隊發兵攻打,最後被車裂而死。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總結一下,商鞅之死,是歷史的必然。

他為了秦國的千古功業,不顧個人安危,踩在他人的肉屍之上舔血前行。首先,甘龍,杜摯因他的到來,從此失勢;其次,公子虔公孫賈因他而奪位受刑;再次,王室平庸貴族因它而失去爵位;還有,秦國百姓因它得利,但也因此承受諸多不便,很多人也恨他。最後是太子,即後來的秦惠王不甘被這麼一個權臣左右自己,早想除之。

秦國合力之下,商鞅縱有千古功力,但能抵得住眾人圍攻麼,能有不死的道理?

坐古谈今
2017-10-18

許多人都沒想明白一個問題。“商鞅變法”的成功,如果沒有秦孝公地支持,他能成功嗎?秦國的老百姓是該聽秦孝公、秦公秦王還是商鞅的?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我們再問“商鞅變法”的根本是什麼呢?是以“法”作為一切人的行為準則。那麼,“變法”的結果的背後誰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呢?很顯然,是秦公、秦王!而不是公卿貴族和普通老百姓。

商鞅的存在已經傷害了秦公的威信,那麼,用“商鞅的法”制裁“商鞅”,誰也就沒有任何可以說的了。

首先,商鞅在變法過程中,以“法”制裁的人按道理說是很多的。因此,從權貴到民間,受到“法”的懲治的人可以說,每個秦國家庭的人都會有人受到懲罰。現在有的人會說,“法”好呀,但是“法”和“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放在2400年前。“法”的制裁是用殘害身體、殘殺、滅族的手段,而被制裁只是因為工作沒完成或者怠慢等原因造成的。也就是,現在的“法”至多屬於批評教育,而在過去“法”卻是缺胳膊少腿、全家被殺。那麼,這種“法”下的老百姓會是誇他呢還是恨他的呢或是怕他呢?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老百姓不會思考那麼多的,你為國家做了多大貢獻。

權貴也不會思考那麼多的,因為每個人的背景是不同的。你讓權貴去與老百姓平等?在古代社會你不招人恨?

其次,“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但是,古代社會強大、富強、富裕,國強民富、國強民窮、國弱民富、國弱民窮等這些詞語是不會懂的。加上“秦代”各項統計措施、政策,我們並沒有詳細地知道,只是大概其地知道秦朝的“法”挺狠。

秦國民間的生活有多麼好就很難說了,但至少比之前更穩定是肯定的。老百姓是很健忘的,而且老百姓只會為自己的生活生存考慮。對政策上乃至實際生活上幫助自己的人,頂多會在心理上感恩,為了有恩的人“造反”?可能嗎?而且在大部分人眼中,最有恩的是秦王、秦公而不是你商鞅。

希望之旅
2017-10-17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商 鞅

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其中,只有商鞅變法最為成功,使秦國在與諸雄的競爭中佔盡先機。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但是,為秦國立下曠世之功的商鞅,最後卻被車裂滅族。商鞅為什麼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商鞅變法在取得巨大利益的同時,又埋下了哪些隱患呢?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一、在經濟上,商鞅的變法措施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條,廢井田,開阡陌。政府允許人們自行開墾荒地,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按照佔地的多少來負擔。這也是商鞅變法措施中最具革命性的一條,它使中國的土地所有制從國有轉向了私有。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第二條,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第三條,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

二、在政治上,商鞅的變法措施更有獨創性,徹底廢除了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這方面,商鞅的功力遠遠超過了他的前輩吳起和李悝,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第一條,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

第二條,改革戶籍,以民編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不過,也正是這個制度的推行,為商鞅以後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他把這幫宗室貴族的飯碗都給砸了,別人也得找他拼命啊!那些無功受祿的老舊貴族當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要讓他們像平頭百姓一樣從頭爬起,那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所以,他們對變法表示出了最強烈的抗議。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新國君和老貴族對商鞅的仇恨刻骨銘心,都覺得這麼死太便宜他了,就對商鞅的屍體施以車裂之刑,並殺掉了他全家。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這幫宗室貴族恨商鞅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傷害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商鞅雖然被殺,但新法並沒有廢掉,因為即位的秦惠文王不是傻子,他也看出來商鞅這招確實管用。所以他繼續沿用新法,讓秦國在強大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地前進著 。

张不叁读秦史
2017-10-18

“秦國人恨商鞅”的說法,可能來自《戰國策》: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這裡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首先,“恨”商鞅的人肯定是大有人在,商鞅變法中最受打擊的就是秦國貴族,史料稱,“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太子傅公子虔、公孫賈還受過肉刑,他們恨商鞅是有充分理由的。即使是平民,反對者也有不少:“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還有那些“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都被商鞅“盡遷之於邊城”,導致“其後民莫敢議令”。這一部分人對於商鞅被處死,應當是樂見其成的。

不過問題在於,這些貴族和被懲治的平民,他們在整個秦國的民眾中,能佔多大比例?還有那麼多人因為立功得爵而改善了生活,這些人如果也恨商鞅,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換個角度理解,“不憐”並不一定代表“恨”,或者說程度遠較其為輕,更近於淡然處之、安之若素。之所以如此,是不是存在另一種可能:商鞅變法多年,奉公守法的精神已經深入秦國民眾的心底,在他們看來,即便是變法者本人觸犯了秦法,也不該有例外?如果真的是這樣,相當於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商鞅變法的成功。

當然,還有第三個可能:“秦人不憐”或許是掌握話語權的秦國王室和貴族對外的說法,並不能代表秦國的實情。不過這點沒有證據,只是推測。

永远2535506677
2017-10-19

“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以來古代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變法,這套變法對秦國的經濟、政治、軍事、社會進行了一系列變革,把秦國從實行“井田”經濟制度的奴隸制諸候國拉上了戰時“法西斯”經濟的戰車。從此,秦國各方面一路騰飛,最後一統華夏,奠定中國大一統根基。

從國家層面來講,商鞅變法確實促進了秦國的強大,土地私有化最大限度的刺激了小農經濟的發展,軍功制極大的提升了全民好戰的基因。但是,從個人層面來講,變法嚴重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原來可以世襲的爵位,現在要通過打仗才能獲得。因此,商鞅成為貴族的眼中釘。對普通平民來講,變法後的秦國,一此服從和服務於戰爭需要,連年對外戰爭,百姓苦不堪言,耕種所獲主要用於戰爭需要,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商鞅還限制平民從事工商業活動和人口自由流動。為了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商鞅通過連坐等辦法,嚴格控制社會內耗,且法度之嚴,令人瞠目。為了禁止民間私鬥,商鞅一次就斬殺了參與百姓700多人,執法的血腥程度前所未有。

因此,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貴族和百姓對商鞅恨之入骨,他們把商鞅變法帶來的個人損失完全怪罪於商鞅。秦孝公死後,繼位的泰惠文王為了迅速掌權,利用了上層貴族和民間對商鞅的仇恨,通過追殺商鞅並五馬分屍,立即得到了秦國上下的擁護,並很快掌控了秦國的政治局面。然而,他並沒有廢除商鞅變法,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秦惠文王繼續擁護和鞏固商鞅之法,並在其任內繼續推動秦國強大。

种花家的历史
2017-10-18

首先說明一點,秦國並不恨商鞅。恨商鞅的是那些被他動了蛋糕的政敵。而且商鞅屬於標準的法家,這也算法家的天性了,為了心中的理想不顧一切不惜手段。把秦國的統治階層—貴族以及下任老闆—秦惠王得罪的死死的,一點都不懂得拉攏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的天理。歷史上的改革家歷來下場好的有幾個?

商鞅其實估計也能猜到他的下場,要改革必須要動貴族們的蛋糕,而利益受損的貴族肯定不會放過他,這和恨不恨的沒啥關係,完全是屁股決定腦袋,誰都不可能退的戰爭。至於老百姓,那時候的百姓有話語權麼?還不是貴族們說啥就是啥啊。

一個對國家的未來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往往不會得到當時代人的尊崇。想想隋煬帝吧.

王朝的废墟
2017-10-19

其實恨商鞅的應該是秦國的舊貴族們,畢竟商鞅變法直接動了他們的蛋糕,在秦孝公在世的時候,他們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抵制變法,何況秦孝公去世之後呢?這種反攻倒算的事情,歷史上發生了太多,不足為奇。

比如秦惠文王的兩位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前者是秦孝公的大哥,後者是當時的權貴,但即使地位尊貴如此,也因為太子犯法,被商鞅處以刑罰。很遺憾史書上沒有說太子犯了什麼罪,但商鞅為了推行新政,在那種情況下必須出處理太子,但又不真正的依法辦事,畢竟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國王。所以他自己對法律進行解釋,找到了一個他覺得最為妥當的處理方式,即找人替太子受罰,而這種倒黴的事情最終就落到了公子虔和公孫賈的身上。換做是任何人,恐怕都會對商鞅恨之入骨吧。

為什麼從商鞅變法中得到莫大好處的秦國,會這麼恨商鞅呢?

所以當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秦國舊貴族開始清算商鞅,在這一過程中,公子虔扮演了聯絡者和告狀者的角色。而對於秦惠王來說,當時已經權傾朝野的商鞅,是他統治極大的威脅,也很願意借這個機會剷除掉這個威脅者,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只殺掉商鞅卻不廢除商鞅頒佈制定的那些制度的原因。

至於普通的秦國百姓,他們對於商鞅有感激之情,畢竟他們這些普通人也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爵位。當更多的還是恐懼吧,畢竟商鞅制定的那些法律太過苛刻,執行法律也太不近人情。所以商鞅出逃,沒有任何人敢收留這位給貧苦大眾帶去平等機會的變法者,這確實挺尷尬的。

徐元贞
2017-10-19

秦國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人,就算是一個人,還有個幼年,青年,老年時期,不同階段的心性不同。孝公時期的秦國,被山東六國藐視,是六國不放在眼裡的一塊順手就能滅了的地方。六國分秦,並不是經過六國慎重地開會決定的,這場大會的主旨是魏王炫富,順便邀請其他國家來魏國做個客,當然路途遙遠,來一趟也不容易,不能空著手回去,所以順手把秦國分了,權做禮物。秦國作為一個侯國,受到如此藐視,窮到如此地步,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難當頭,但凡能夠幫助秦國富強的辦法,但凡有一線希望,舉國上下都願意生死追隨。商鞅在這種情況下來到秦國,商鞅也正是看中了秦國此時的情況,便於開展改革,所以入秦。而孝公的兒子嬴駟接手秦國的時候,已經不是幼年時期的積貧積弱的秦國了,秦大出於天下,儼然有稱霸之勢。是一個有熱血、敢闖的青年秦國。對於昔日的老臣,只覺得礙手礙腳。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孝公不再,商鞅也就不能像以前一樣行事了。嬴駟幼年作為太子,被商鞅差點殺了,最終讓步為放逐鄉野,試問六國哪國太子受過這種恥辱。這是深埋心底的怨恨。作為當政者的嬴駟也知道,商鞅的時代已經過去,自己將會有新的臣屬,開闢新的時代。私仇加上不算是公憤的公憤,已經掌權的嬴駟造勢殺箇舊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