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10 個回答
CueMan
2019-02-25

問題提的太籠統,準度這事先要明確你常玩的是什麼項目,問準度怎麼形成的目的不就是要落袋嗎?美式想要落袋,穩定性高點的大多都是點力、滑壘進球,因為袋口相對較大,發力和塞用的都是腕力;中式和斯諾克就不一樣了,袋口較小,不同角度的球瞄準的時候都要先判斷內沿和外沿,比如半貼庫球型,發力靠小臂以提高精準度和穩定性。這兩類發力本質區別在於,手腕關節就像一個萬向輪,你看菲律賓選手那腕怎麼翻的都有,你能說他打的不好嗎?小臂發力精準的原因是肘關節就一個方向,當你的站姿真正標準的時候,小臂就能提供一個又平又直的出杆軌跡。

我見過太多以訛傳訛的“偽理論”了,甚至連我自己也曾是誤導他人的傳播者,但是多走點彎路不是壞事,你會深刻的體會每一次成功改變的喜悅,不再動搖,是真正的理解透徹,並且在以後的瓶頸期中有強大的心理支撐渡過難熬的階段。

我就講講中八吧,大多數愛好者從打野球開始慢慢喜歡上的,有悟性的呢看看比賽,照貓畫虎,做比成樣,大部分知識是靠“猜”的,說起瞄準,什麼重合法啊、什麼虛擬球啊,全懂,就是打不進,那就繼續猜吧,半貼庫用推比較好進,噴(發力)不好進,有的把這個觀點反過來說,再後來呢就開始糾結手腕啊,小臂啊,延伸啊之類的,再糾結腰,再糾結到腳尖的指向問題;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後開始研究是不是球杆的問題啊,是不是皮頭的問題啊,這樣的樂子屢見不鮮吧?不用笑,這些彎路我都經歷過。如果你讓我用詳細的文字去描述怎麼樣才是正確的,我做不到,也沒人能做到用嘴說就教出一個世界冠軍來,這樣的話好教練早餓死了。每一個愛好者身材比例不一樣,柔韌性不一樣,所遇到的具體問題肯定不一樣,我說如下細節,自己去試試,定有收穫。

一、你正常打球,瞄準的時候讓朋友用手機拍張照,看你的背是平的還是拱起的。這點參照斯蒂芬李的背部。這個背的問題直接影響著你重心和運杆的問題,看著都是彎腰,可這裡有玄妙。有些柔韌性不好的朋友,剛開始會很累,但我想你可以克服的。

二、讓朋友錄一段你運杆的視頻,就看側面就行,回杆的時候看看是否是平的,不用說,99%都做不到,你那發力都拉滿了,打出去全是“懟”,怎麼可能運平呢?想打個強力的低杆恨不得半個身子都衝出去吧?但是你做不到不代表我說的是錯的,因為我能做到。跟什麼手腕、腳、腰、胸口貼不貼杆沒關係,不要糾結,不要瞎猜,就一個標準:遠臺發個力,打低杆,身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動,頭也沒有抬,母球拉回來的時候不帶左塞、不帶右塞,看能不能做到。

先去實踐我說的這兩點,做到了再結合你的瞄準方法試試,瞄準這事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方法本身沒錯,錯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

瞄準誰不會啊,視力沒問題都準,問題是你眼到手不到啊,你看的準,確打不準還找不到問題所在嗎?至於練習這事,先把解決的方法掌握了,你自然就愛練球了,因為很“爽”啊!

傅式台球工作室
2019-10-13

一般說明

一個球體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這個球體會朝受力點通過球體中心點所形成的路徑運動,這是檯球最基本的原理。

如圖所示: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如果想要把綠色球打進右上方的袋口,只要使母球有足夠的速度,並且某一特定的部分接觸到進球點,這樣就可以將球打進袋口。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將架橋點擺放在母球和母球接觸目標球正確位置(一般稱為“假想球”)所形成的路徑的正後方,這樣當我們用球杆擊打母球之後,母球就會朝向這個路徑運動,然後撞擊目標球,由於母球和目標球的接觸點正好處在目標球中心點與袋口連線所形成的路徑上,因此,目標球受到母球的擊打之後,向袋口運動,最後掉進袋口。

這個道理是檯球運動當中最基本的原理,也似乎沒有任何可以產生疑慮的地方!但是,卻有兩個影響檯球技術深遠的因素:

1、我們怎麼知道母球應該朝向什麼方向運動才可以在它的移動當中正好接觸到進球點?

2、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架橋點正好擺放在母球路徑的正後方?

評估和準備這兩個細節的過程,我們稱之為“瞄準”。

由於我們在進行瞄準的時候沒有任何憑藉,因此我們只能夠依靠自己所認定的“感覺”來進行瞄準。

剛開始練習檯球的時候,這種感覺實際上是源自於我們在生活經驗當中的一種“判斷能力”,得益於我們的這種能力,我們才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母球應該接觸到目標球什麼位置(進球點),才能夠打進目標球。

然後根據這個能夠使目標球落袋的感覺來判斷母球的路徑,再根據這個母球的路徑判斷我們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應該將架橋點設定在什麼距離、位置。

當我們開始準備打擊的時候,動作是依據這些判定的基礎進行準備的,就算沒有經過正確的鍛鍊,這些細節還是能夠由我們的感覺來判斷。由於感覺是由本能反應來提供,因此我們幾乎可以不經過思考就能夠大概知道,自己應該在什麼位置,按什麼順序擺放自己的姿勢。

但是不論何種程度的打擊者,在趴下去開始進行瞄準的時候都不可能以百分之百的精確度使自己的球杆與母球路徑重疊,因此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準備細節作修正。

1、照道理,我們應該是調整自己的架橋點與身體的方向,使自己的動作完全依據這個思路進行準備的。

2、但是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作為調整的依據:球杆接觸母球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接觸的過程中球杆的方向發生變化,那麼母球的路徑就跟著會產生變化。所以,很多臺球愛好者都會根據這樣的感覺來調整球杆接觸母球的位置使母球的路徑產生變化,直到我們感覺到可以將目標球打進袋口為止。

實際上,所有初學臺球運動的人在進行瞄準的時候都是以這兩種感覺在進行瞄準,渾然不知自己應該調整架橋點才會形成“中杆”。

因此,所謂的瞄準就是拿著中杆的幻想不斷地尋找以某種平衡方式使自己能夠打進子球。

事實上,就連這種平衡的感覺也是需要鍛鍊的。

在這裡,我們暫時不討論這些細節的影響,只討論一件事情:

我們為什麼能夠打準?

母球在受力時路徑的變化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如圖左圖所示:

球杆和母球是存在一個接觸時間的,在球杆和母球接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改變球杆和母球的相對位置使母球獲得的能量形式產生變化。例如:

當球杆擊打到母球的右側時,其實我們的架橋點是偏移在中杆架橋點的左側的。不同的發力方式母球會產生不同的行進路線。如此一來,當母球接觸到子球的時候,接觸點就會產生變化。

1、如圖A所示,我們稱之為“穿透”,這時候母球的路徑是屬於比較中性的,

2、如圖B所示:我們稱之為“撥杆”,由於球杆的牽引,母球的路徑會被帶往右邊,比較接近中杆路徑的方向。

3、如圖C所示:一般稱為“斯登”的杆法。

因此同一個進球點、同一個打擊母球的起始點,母球所產生的路徑卻是存在變化的。因此,當母球接觸到子球的時候,接觸點也會產生變化。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如圖所示:這是一個右塞打擊的示意圖。

1、A代表使用穿透進行打擊。

2、B代表使用撥杆進行打擊。

3、C代表使用斯登進行打擊。

這三種打擊方式都會使母球的路徑產生變化,因此母球接觸子球的位置是不同的。母球因為接觸子球的位置不同,所以子球也會朝著不同的方向運動。如果這個偏差比較大,那麼子球就不會被打進袋口,就會產生失誤。

那麼,這個原理和我們能夠打準有什麼關係呢?

當球杆接觸到母球的瞬間,是我們的發力部位在決定我們動作的完成方式,而決定發力完成方式的是我們的意念,是我們想完成的結果被我們的動作所執行了。

既然在發力過程中我們可以改變發力方式使母球的路徑發生改變,當我們的架橋點有偏差的時候,當然也可以利用這個原理使自己能夠精確地將目標球打進袋口。

意識行為的自我修正能力,產生準度

那麼,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們知道,當我們遇上危險的時候,身體能夠在瞬間做出反應,躲避危險,我們的這種能力稱之為“反射動作”。

事實上,生命的這種能力是存在於任何時間當中的,不一定只有在身體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才存在。比方我們拿筷子要夾一塊肉,如果我們所使用的角度不對,夾不起來的時候,身體也會自動調整這個角度來幫助我們最大程度地完成我們想要做的動作。

在臺球運動上面,身體的這種特性更為重要。

如果我們想要把子球打進,但是在準備的過程當中我們並沒有能夠完成所有需要的細節(假設已經非常接近),這時候我們仍然可能打得非常準。這是因為在我們動作的瞬間,“把球打進”的企圖心強烈。因此身體會驅動類似的本能反應幫助我們將目標球打進袋口。身體在球杆接觸母球的瞬間做出反應,改變球杆的速度和方向,使母球可以擊打到子球的進球點,從而把球打進。

身體的這種能力進一步掩飾了我們在準備過程當中錯誤的邏輯觀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身體的這種能力也是阻止日後技術進步的因素。

如圖所示: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原本我們是預計擊打一箇中杆的,但是我們的架橋點擺放到了偏向左側的位置,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準確地將目標球打進袋口。

如圖所示: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我們如果還要將目標球打進袋口,根據前面敘述的內容我們知道,如果利用球杆以右塞方式推擠母球,母球就會偏移到左側,所以如果我們使用斯登的打法可以將子球打進。由於我們自己本身並沒有發現架橋點存在偏差,因此當我們打擊完成之後會發現母球的力量比我們預想的要大了很多,而且還帶有一點點右塞。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在這種架橋點的約束之下,如果還想要準確地將子球打進袋口,就必須犧牲掉自己原本預想的母球的旋轉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檯球愛好者在擁有一定的準度之後開始對母球的走位進行控制會變得非常困難的原因。因為控制母球的走位就是控制球杆接觸母球的進程,而控制這個進程就會約束母球的路徑。既然約束了母球的路徑,那麼除非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準備是非常完善正確的,不然打擊的結果就只能夠在準度與控制之間選擇。

那麼,究竟是什麼能夠讓我們完成這樣子的修正行為呢?

在這裡,我們先要理解一件事情:

所謂的技術,就是指我們訓練自己,使自己擁有完成自己特定目的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形成是生命賦予我們面對環境的能力的一種表現。比方說,如果我們常常需要舉起很重的東西,那麼身體就會加強我們的肌肉組織,使我們能夠輕鬆地舉起重物。

當然,如果我們一心一意想要將子球打進袋口,那麼身體也會因為這種需求而產生一種方式,使我們能夠完成我們的意念。

為什麼有了準度之後開始練習走位會降低準度?

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我們所擁有的準度,其實是架構在一定的習慣當中的,但是這種習慣並不一定包含控制母球走位所需要的技巧。

當準度越好的時候,就意味著這種習慣越是根深蒂固。

當我們想要在這種準度的基礎上對母球的走位進行控制時,兩者間實際上是不存在互補關係的。

也就是說,準度與母球的走位控制它們之間存在的關係,初學者是不具備的。

因此一個檯球愛好者能夠成為高手,他的準度必須是在不同打擊條件中建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練習一些固定的走位需求,也就是我們在後面章節中所說的“球形練習”。

單純地練習準度,並不會幫助我們的檯球技巧進步。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一個打擊者辛辛苦苦將準度建立起來之後,一旦開始控制母球的走位,準度的穩定性會下降的原因了。

檯球技術的進步,像這樣看不見的險阻真的非常非常多!

依橹听江
2019-03-24

任何項目要想卻成功,就是勤學加苦練。

檯球的準度是一個很枯燥的聯繫過程。

首先,要好一個老師,雙腳如何站位,腰部是什麼定位,大臂小臂手腕是否 呈90度直角,球杆是否呈手,與沒有經過枯燥乏味的聯繫,為了學好姿勢,是會剝奪進球的快感。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個圓圈或一個鉤,把球杆後部套在圈裡,然後推動球杆,調整平衡為止,這時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這支球杆的重心(天平原理)。再從這個重心位置向杆尾部移動20到 30釐米的部位,這段距離範圍便是一般握杆的合適位置。遇到特殊打法,還可以前後再移動握杆位置。

檯球的姿勢是一個嚴格進入嚴苛的動作,容不得半點偏差,所以,各位愛好者,勤學苦練吧,加油。

雨妖
2019-09-17

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朋友抱怨為什麼自己檯球打不準、打不進,其實說白了,就是缺練。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不論普及度有多高,說到底,檯球仍舊是一項體育運動,既然是體育運動就有它自身的規律。所以,即便你天賦異稟,仍舊需要不斷地刻苦練習。事實上,不僅是準度,包括加塞球的運用,以及各種各樣的走位技巧,都是需要長時間大量練習的,在練習過程中,你會漸漸體驗到一種感覺,發力多少、加塞多大,母球能走到什麼位置,道理很多人都說過,但其中還是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是必須自己去體會的。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單純說準度,其實比加塞、走位等等更容易掌握,畢竟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不會受到球檯的影響。關於準度的訓練,網絡上的辦法有很多,專業的非專業的都有,隨便搜搜就能找到不少。今天,咱就不說那些了,只說說個人的感受。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首先,出杆穩是第一前提。沒事的時候,就算不在球房,也可以多手肘的隨杆動作,體會那種呈直線往前送杆的感覺,有杆的話,也沒必要用什麼啤酒瓶,隨便找一個點,儘量保證每次出杆都能打中這個點即可。先從緩慢的勻速出杆連起,到一定程度後在體會大力爆杆的感覺。

其次,就是學會看線。最開始,不用加塞,只考慮中杆球,保證手肘、前臂、下巴和球杆在一條直線,眼睛不要盯著杆頭,而是去看母球的擊球點,慢慢體會。之後將目光前移,去看目標球的擊球點。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當然,不管怎麼說,還是要勤練,如果能保證每週打一到兩次球,每次兩個小時左右,不用太長,但打球期間儘量別聊天、別看手機,把全部精力用在思考之上,用不了多長時間,你的球技就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雨妖,一線資深文娛記者,帶你瞭解更多體育、娛樂圈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忘初心153159731
2019-10-19

第一、從思想上掘棄輸贏的觀念, 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打球時,都以進攻為主,不要考慮其他,要知道,所有的技巧和掌控局面,都需要準度來支持。

有的人說了:只進攻,不考慮整體和做球等等,那怎麼整體提高呢?要知道,只有掌握了準度,才能發揮其他的技術效應。在一盤的攻防轉換中,對手在進攻的壓力下,自然會適時的做你的球,你也就在對手做你的時候,練習瞭解球和反做。進攻是練習準度的必要手段,不管輸贏,有球就打。

第二、積累記憶和穩固感覺, 既然是練準度,不是進一個就準了,而是怎樣達到穩固。瞄準在中游 檯球 裡,分為圈瞄和線瞄,無論那種方法的瞄準,你都必須要在每次的瞄準中在大腦裡產生記憶,瞄的哪個點,進沒進都要記住,沒進的時候,估算一下自己瞄的偏差是多少,只有記住了,才會對準不準有個比對和效驗。只打不記,永遠也練不好準度。當你在不斷的練習中對各個角度和位置的球有了一個自己的記憶積累後,就產生了感覺,這個感覺能使你在大腦裡迅速的判斷你瞄準的準確度,有了這種感覺你會對不準的球有排斥的感覺。從而會在瞄準中和出杆前加以校對。

第三、切忌嘗試外掛和使用外掛, 初學者一旦使用外掛,那就根本無法對瞄準有記憶,不可能有自己的判斷和感覺,完全的依賴於外掛了,一旦視屏和遠程,那就無法與別人抗衡,而且打的還很難看。

第四、充分利用時間, 中游 檯球 設定的每次擊打的時間是30秒,應該充分利用,不要匆忙出杆,忌諱憑意識出杆,一般來說,30秒裡,15秒時間的瞄準就夠了,培養10秒至15秒的範圍內出杆,這個時間足夠完成瞄準與校對的過程,當然了,15秒內出杆不是幹別的事,純粹是瞄準與校對的過程。

這是純粹的練準度,在練習的過程中,其他相應的技術並非是停止不前,因為對手和形勢,促使你也相應的採取其他的技術運用,不會拉下其他的技術練習,但是首先還是以練準度為主,見球就打,不計輸贏。有了準度,你的視野也相應的開闊了,其他的技術也有了保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靈性,對某些特定的位置的球的瞄準有特殊的感覺,一般很準,所以這個靈感很重要,它就象是個座標和參照物,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對相應位置的球進行比對,可獲得比較好的準度。

準度是 檯球 運動的最基本的技術,在練習和提高的過程中計較輸贏,勢必盲目和混雜技術與技巧,那就是貪多嚼不爛,整體的技術低劣。

体育工程师
2019-02-18

首先,請理解檯球是一項紳士運動,而非物理運動!

與許多球類運動不同的是,它不需要與人對抗接觸,也不需要與球直接接觸。所以檯球最根本的技術要領就是“自然放鬆”,瞄準進球就自然水到渠成。

站立 : 同其他運動,發力都是重心穩定後,從腳底到腰腹到最後發力點。所以右手握杆自然以右腳為重心直立,左腳微弓張開配合重心穩定在右側。距離掌握在上身彎下後,身體自然垂直,不前傾不後撅。

握杆 : 後手握杆是為了穩定的發力出杆。大臂與小臂垂直,小臂再與球杆垂直,從物理角度講是理想中達到不費多餘力,不易左右搖晃的方式。握杆位置根據身高臂長自然找到滿足垂直於球杆,右側腰部附近。

手架 : 是支點,也是發力助跑點。所以“支點”就要穩定不動,五指張開與手掌同時著於桌面便於放穩。食指和拇指緊攏呈現出V形支點,緊攏便於出杆不左右搖晃。“助跑點”就是說手架距離母球越遠,杆頭拉的越遠,發力力度可調整空間更大。保證上身彎曲後不前傾不後撅,根據自身感覺選擇距離。

瞄準 : 雙眼瞄準,球杆就應自然在下巴中間,保證雙眼直視即是球杆延伸方向。至於瞄準點不建議所謂假想球或者厚薄理論之說。應該先保證直線球打進沒問題後,其他各種角度找到打進一次的站位後,反覆趴下瞄準打進,所謂的球感就是建立於多次進球,自然而然的習慣了進球角度。

骑蜗牛逛世界
2019-10-27

出杆穩不穩是所有檯球技術的基礎,如果你肯下功夫,教你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檯球廳一般都有玻璃質的可樂瓶,放在臺球桌中央,用小頭杆,不要著急,一杆一杆來,不停的進出,在這期間你就能自然而然的調整你的擊球姿勢,每天練習1000次,一個月下來,不論高杆,低杆,加塞,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當時師傅交給我這樣練的,期間確實很累,但是出杆是檯球的基礎,練好了之後不管練什麼球,都事半功倍!

杰克说
2019-10-18

前面傅式檯球室回答的相當專業,我在這裡稍微補充一些作為新手,實地總結出的技巧。

檯球背後其實是一些物理與幾何方面的原理,所以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一些基礎的場景。

比如,當目標球與袋口連線的方向,與球桌邊的角度呈現30度,擊球瞄準時,讓母球剛好遮住目標球的一半,這樣擊球點會自然地將目標球送進袋口。

以此類推,15度時遮住3/4,45度時遮住1/4,60度時遮住1/8。

這些角度練習熟練了之後,其他的任意角度都可以細微調整,慢慢準度就高了。

詳細的分析在我的頭條號“傑克說”裡面,第一篇文章就是(已被頭條推薦),圖畫的有點醜,求輕拍,😄,歡迎關注與交流哦,有疑問也可以私信我。

【【傑克說】檯球老是感覺瞄準卻打不進,只因沒掌握這條基本原理】http://m.toutiao.org/item/6417331884077875713/?iid=15868713583&app=news_article&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檯球運動中準度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練習?

唯美3456
2019-06-30

我一個小菜鳥來說幾點建議吧。

學習任何東西都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檯球也一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論、思考、實踐。

大體框架有如下四條:

一,多看教學視頻,適當的再看點文字和圖片。

二,多看比賽視頻,斯諾克、中八都可。

三,在球房多看別人怎麼玩的。

四,最後才是自己思考,練球。

打檯球主要就是進球,走位,防守。

我先談一談進球的關鍵,也就是如何把球打進,走位涉及到杆法的問題,暫且不談。

具體實施過程有以下三條:

1.站姿。可以這麼說,你站好了,基本上就瞄準了進球路線了。對於如何站,你適當看些教學視頻,然後多看看斯諾克比賽,你會發現點東西的。

2.握杆。我想拋出幾個問題讓你去思考。

①手指如何握杆?

②五個手指頭都需要握緊麼?

③手腕發力、小臂發力還是大臂發力?或者說其他的發力方式?

④在你俯下身子握杆的時候,大臂處於緊繃狀態還是放鬆狀態?緊繃狀態會使身子僵硬,效果肯定不好。

⑤擊打母球的時候是否保持三個90°?這裡可以類比下籃球投籃的三個90°。手腕、小臂是否內拐還是外拐?

3.瞄準。用雙眼瞄準。即杆要在下巴正中間。擊打的時候,眼睛盯著母球正中間擊打,不要打偏。

不知題主是否會打籃球。其實有些東西和投籃是想通的。投籃講求動作的連貫性,投籃出手的一瞬間你就知道這球能不能進。同樣,檯球亦是如此,在你出手後也能知道這球是否能進。

希望這些內容能給題主帶來一定的思考。

老司机Vip
2019-03-12

本人業餘愛好者幾乎每天都會打上幾局斯諾克,打桌球考驗的是基本功,打過球或會打的都知道要打目標球的哪個點是進球點、但打出去後結果往往差強人意、所以基本功不紮實,沒有一套專業體系的練習在打球技術上是很難有什麼大的突破的;走位、杆法是一方面、準度是最考驗基本功的,特別是中長臺直線球10個不能進9到10個的都是基本功不紮實,通常所說的出杆不穩,不穩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站姿、運杆、、眼睛看到的喵點、發力等等。練好基本功才是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