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老照片:晚清老北京前門大街,百年的風風雨雨,跟現在很不一樣
八點聊歷史
1/16 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有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間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期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圖中為1906年拍攝的前門大街。
2/16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甕城左首鎮海鐵龜著名。此外,崇文門稅關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門生畏。圖中是1906年拍攝的崇文門。
3/16 北古城牆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始建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經歷了七個世紀之久,古城牆現在已經見不到了,被二環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里,牆基寬24米,牆通高12-14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目前,北京明城牆遺蹟僅剩兩處,崇文門到東南城角樓一段是現存最長的一段,全長1540米,佔地15.4萬多平方米。圖中北京城牆拍攝於1906年。
4/16 天壇齋宮,修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的處所,位於天壇西壇門內,佔地約四萬平方米,正殿為五間無樑殿,是京城著名建築之一。圖中齋宮拍攝於1906年。
5/16 北京鼓樓,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北京鼓樓坐北朝南,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樓身坐落在4米高的磚砌城臺之上,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臺上四周圍以宇牆。圖中是拍攝於1906年的鼓樓。
6/16 淨化城石塔(清淨化域塔),全稱清淨化城塔,也叫西黃寺塔,為班禪六世衣冠塔,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黃寺西側清淨化城塔院內贊,坐落在安定門外。始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圖中是1906年拍攝的西黃寺塔。
7/16 萬壽山,為燕山餘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山上的建築起初是明清兩代建成,後被英法聯軍燒燬。現存的是燒燬後慈禧重新建造的。圖中為1906年拍攝的萬壽山。
8/16 萬壽山石橋,北京(1906年拍攝)。
9/16 北京玉泉山風景(1906年拍攝)。
10/16 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餘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佈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過明清兩代擴建。圖中為1906年拍攝的碧雲寺塔。
11/16 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開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葬入思陵為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名嬪妃、兩位太監。圖中拍攝於1906年。
12/16 北京,昌平區十三陵,拍攝於1906年。
13/16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以城牆為主體,連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圖中萬里長城拍攝於1906年。
14/16 戒臺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圖中戒臺寺拍攝於1906年。
15/16 北京,1906年拍攝的晚清時期,北京人坐的馬車。
16/16 北京,1906年拍攝的晚清時期,北京人坐的大車。
2019-09-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