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10 個回答
大饶子影视
2019-05-16

這部電影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實,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主人公,真實的情感,在辛酸和心疼中演繹出貧民窟裡的真實生活。也給觀眾更深的情感啟發,在艱苦貧窮的日子裡,窮人們將何去何從,何以為家,為小演員的經歷感到心痛。感慨自己生在一個不富有但是很幸福的家庭,贊恩是幸運的,因為他和他的家人遇到了一個脫離貧民窟、改變一生的機會。然而這個機會對於幾乎所有的貧民窟裡的人來說是一個奇蹟,這部劇註定優秀, 不容錯過。

风眼y
2019-05-16

我是獨生子女。

8歲時,叔叔阿姨開玩笑地問,你想不想要個弟弟啊,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弟弟會不會跟我掙寵愛,而是我們家庭有沒有富足的能力撫育兩個孩子。

其實父母並沒有在幼小的我面前表現出經濟能力,而且家裡什麼都是用的最好的,所以我應該不會有經濟方面擔憂才對。

但我知道奶粉錢很貴,學費很貴,輔導課很貴。我深深愛著我的家庭,我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像從前一樣無所顧忌生活,父母也會更加辛苦。

所以我對二胎一直都很牴觸。

我在走進電影院前,從未接觸過任何關於這個電影的資料。

這個電影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小時候害怕二胎的那種心情。

贊恩的悲慘經歷,不是父母不愛子女,而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撫養,他們也沒有為孩子的未來創造良好的條件。

不是說家境不好就沒有資格生育小孩,而是儘可能地給予每一個生命平等健康的生活條件。

哪怕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我也還是要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爭取為家庭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一直帶著花父母的錢的愧疚感,更何況多一個孩子,多了一筆巨大開銷呢。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萦仙
2019-05-16

《何以為家》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看完讓人覺得辛酸與心疼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實,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主人公,真實的情感,在辛酸與心疼中演繹出貧民窟裡的真實生活,也給觀眾更深的情感啟發。在艱苦貧窮的日子裡,窮人們將何去何從,何以為家,為小演員的經歷感到心痛,感慨自己生在一個不富有但很幸福的家庭,贊恩是幸運的,因為他和他的家人遇到了一個脫離貧民窟、改變一生的機會,然而這個機會對於幾乎所有的貧民窟裡的人來說是一個奇蹟,小贊恩一家遇到了奇蹟,也希望他們能在奇蹟中開始新的人生。

約12的少年贊恩肩負起照顧弟弟妹妹打工養家,當11歲的妹妹就被逼無奈嫁人後憤怒離家出走,但是依然沒有好命運,後輾轉照顧不滿5歲的小約納斯生存壓力艱難,半電影半記錄的一部影片實在是太揪人心了,這是男主角贊恩原敘利亞難民兒童感同身受真實經歷過的生活,影片告誡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贊恩是一個善良而正義的小男孩,這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卻也是他的命運悲劇。導演顯然有些偏心的賦予了一個十二歲男孩超於同齡人的認知,果敢和堅毅的性格。這樣的故事真實而殘忍,像蟑螂一樣不斷繁衍和苟且的人類,也許從來沒有思考過生存的意義。

每一個降臨到人間的孩子,都應該是被呵護的天使才對啊,可還有那麼多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沒有身份,被嫌棄被責罵被虐待,電影以贊恩控訴父母生下他開始倒敘,在迦百農破亂不堪的貧民窟,贊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生活的辛酸,默默承受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痛苦和壓力。他是隱忍而懂事的,想保護好妹妹薩拉,但父母為抵房租,薩拉月經初潮後即被變相賣走;他是善良而堅強的,想保護黑人小孩,但辛苦攢的錢都消失不見,只得無奈賣掉黑人小孩,這時的他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原來自己什麼都保護不了,他恨父母,本以為逃出這個家就能擺脫一切的苦難,沒想到這個社會還是那麼殘酷。

摩天輪上的朝霞、黑人哈瑞痛哭擠奶、母子的難後重逢、贊恩的微笑定格,讓人壓抑的大環境下,還好有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伴隨的是巨大的責任。而這個將新生兒撫養教育成人的交付過程,的確是一項耗時耗力、不容小覷的棘手項目,而這個項目成敗未卜,風險共存。世界上有一種職業身份,不需要考試就能獲得,那就是為人父母。生而不養的父母是可恥的,但是看了他們自身所處的幼年環境,才發現事情的本質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到後面就變成這個問題:窮人就不應該生孩子嗎,正如現場有人說,他們可能連套套都買不起又能說些什麼呢。

影片最後得知,電影都是來自贊恩的真實經歷,看到他因為這部電影離開了黎巴嫩,去挪威唸書了,想到之前的生於妓院,一臺小小的相機改變了紅燈區幾個小孩的命運,正是勇敢讓他們負重前行,未來可期。這是最近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為人父母也不是天生就會成為很好的爸爸媽媽,但有些父母真的讓人不禁咂舌,愧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的童年甚至於一生為之痛苦並且想極力擺脫家庭。來自難民國家最底層的呼喊聲,不禁聯想到周圍有些為人父母的詬病,同時也再次感恩自己生於和平年代,萬幸,力薦此片。

看完這個電影,最強的感受就是太慘了,這真的太慘了,難以想象的慘。在我還在無病呻吟地覺得自己百無聊賴、追求一些無意義的物質東西時,我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著這樣的一群人,掙扎至此。他們很痛苦,很慘,卻是真實的活著,我呢,走一步看一步,每天浪費時間做著一些無聊的事,是該好好想一想了。這個電影,不論是劇情、敘事手法、鏡頭,還是演員,主角大都是這個故事的原型,是真實經歷了這些事情的,非常真實有感情,絕對值得一看,有條件真的推薦去電影院看。這個海報就是他拍身份證時的表情,終於是個有身份的人了,不再是黑戶,全片小男孩唯一一次露出笑容吧。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丝耳影视
2019-05-17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看完後給我的感覺:真實、感人、接地氣。

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社會底層人的窮苦生活和無奈。小男孩成長於這樣一個貧窮又多孩的家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讓12歲的他異常的成熟。窮困潦倒的父母自然沒什麼文化,也造就了他們的無知,以為多生些孩子以後就有回報,殊不知這就是苦難日子的開始。他痛恨父母的無知,沒有身份、沒有學上,他不願向貧窮低頭,他離家出走,他想自己找工作養活自己,可是誰又願意用一個童工呢?所以他只能自救。碰到善良孩子媽的收留,但最終承擔的更多。不得不佩服,他堅韌、聰明、有擔當,想盡辦法讓自己和小朋友生活下去。心愛妹妹去世後,媽媽的再孕,讓他痛恨父母的生而不育,因而提出對父母的控訴,無力扶養就別再生了……

這部片子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出生於農村,三個小孩,條件自然不好,父母除了忙春耕秋收,就得多出去掙錢,小孩自然要承擔家務活,七八歲啥家務活都學會幹了。跟大家說個好玩的事情,還記得小時候,放暑假在家,每天下午都要去放牛,因為周圍到處是莊家,為防止它突然竄出去偷吃,我就把牛繩子拴在手腕上,這樣就輕鬆點不用一直拉著,結果我家這牛也太爭氣,吃草吃著吃著竟然觸碰到一窩土蜂,有個詞叫什麼來著,“蜂擁而至”,這玩意可不好招惹,然後就被群蜂圍攻,來不及解開繩子想帶牛一塊跑,但它不聽話呀,就在那瞎躥,結果我倆被蜂蟄得夠嗆。第二天臉也腫了,全身到處痛,心裡盤算著這下可以不用放牛了吧?本來就不喜歡,但大人說他們都忙沒空,你還得去!我暈,最後還是乖乖去了!真心覺得家庭條件不好,小孩又多的話,苦了大人也苦了孩子,還是量力而行比較好。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乐凯娱乐
2019-05-16

這對父母生這麼多孩子一方面是孩子就是勞動力,是他們繼續存活下去的資本。他們養育孩子的成本很低,小時候由家中較大的照顧,水加糖養著,衣服就由大的穿不下給小的,等到這些孩子大一點就出去打零工,出去賣水果汁飲料,出去幫他們騙藥店的藥製做“毒品”;如果是男孩就一直打工補貼家用,是女孩就賣出去維持房租或者換一點錢。

如果沒有薩哈,這一家人早就被趕走了,無家可歸那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沒有了。第二方面,生活窮苦,夾縫求生。這對父母沒有時間娛樂自己,頂著壓力勉強生存。性就是他們最後的放鬆方式了。然而他們無法避孕,有錢買藥買套不如拿這些錢買一個麵包,於是懷孕了;有錢藥流人流同理不如買麵包,於是只能生下來。但如果連這點最後的慾望都沒有了,他們又能頂住壓力支撐多久?

他們一家都是活在逼仄角落的蟲子,沒有身份證明,不被國家認可。可是在生存下去與被社會認可中孰輕孰重?不是想洗白父母,只是覺得一切的根源不在於他們,在於整個社會。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果粒娱乐星天地
2019-05-17

這部影片很真實,真實的把人世間的辛酸呈現到我們面前。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劇中的贊恩控訴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並且在法庭上,他站到了所有孩子的角度發聲: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對這句話感悟很深刻,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個有孩子的人了。每當我看到我自己的孩子依偎在我的懷裡,它那麼小,那麼需要保護,那麼信任我,笑的那麼開心,緊緊地抱著我。我知道,我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他的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選擇為人父母,就要承擔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做靠譜的父母,如果目前做不到,就真的先不要考慮要孩子。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愛,它選擇了你當他的父母,則是我們的榮幸,要珍惜這一世的母子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緣分。

霞霞视角
2019-05-16

電影,實在是一種太有力量的媒介,而影片真實的力量把我拖入電影中足足折磨了將近兩個小時,壓抑,反胃,噁心,頭痛,輪番上陣,恍惚中以為到了地獄 ——電影《何以為家》帶給我的恩寵。

觀影引發我強烈情緒反應的總共有兩部。

一部是N多年前的《黑太陽731》。

一個有著白晃晃太陽/比較溫暖的下午,因為電影中日本人慘無人環/滅絕人性的行為,我看得全身發抖,寒徹骨底,也是看了此片,我才意識到人性之惡會惡到如此無法言語的地步。

第二部《何以為家》。

得一偶然觀影機會,觀影前對它一無所知,一點沒有觀影的思想準備,一入場,就被影片呈現出來的那種無法排解的壓抑給拿住了,起不來只是作為一個觀者的那種置身事外的力量,於是隨著劇情顛沛流離了兩個小時。觀後回家,調整了好大一會兒,才緩過氣來。

以前聽過戰爭難民,可是從來不知道戰爭難民會因為宗教,文化,民族諸因素的內因+大國干預的外因會活得如此地無力,艱難還有絕望。戰爭如此蹂躪百姓,情何以堪。

接觸過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好像不同門派的心理學有一個共同的說法:原生家庭。

觀影前,對原生家庭的理解僅限於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下層:滿足了衣食住行基本保障下所產生的愛缺乏等等原生家庭問題,也即所謂的吃飽了開始思考人生往上走的問題。那時,狹隘的我以為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如今,影片突破了我的認知:

這些難民還有這些一出生就是難民的孩子,他們還未站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下層,衣食住行基本保障都沒有的情況下產生的原生家庭問題該如何去面對與處置?這種內外因強大力量層層包圍著的原生家庭問題如何解?這種需要超越民族,宗教,叢林法則的整個世界覺醒了才能解決問題的強大力量何時會積聚?

不知不覺,我潸然淚下,為戰爭,為難民,為人性。

生命總是有希望與奇蹟發生,影片中主人公贊恩不屈於命運,他一直在努力抗爭,希望過得美好,也因為他的不屈,得以在片中把人生地獄如實呈現,讓更多人去了解戰爭,瞭解難民然後去真正解決問題。

他是一顆種子,希望從贊恩出發的這點光能延續不斷, 連成片,蔚然成勢,去解救戰爭,獲得和平。——我想,這才是影片,導演的意義所在吧。

我从灯火阑珊里走过
2019-05-15

毫無疑問,這個是真的很治癒的故事,一個沒有得到過愛的男孩,一直在努力的給自己的妹妹,給自己照顧的男孩一些幸福。他那麼小,卻拼勁全力的活著,追求著幸福,卻也從未擁有過幸福。用著自己的力量養活了那個小男孩很久很久。他為了他的妹妹和小男孩偷過也搶過,只是他一個人的時候,他人送他的,他都不曾伸手接過。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看了《何以為家》,你有些什麼想法?
杨天锁805
2019-05-16

第一個“家”就是“肉身家”

用户76168372463
2019-05-16

沒看過,無法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