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10 個回答
88双城记
2019-05-29

重慶直轄也已經20多年了,作為直轄市,只有重慶大學一家985高校的現狀,確實不太理想,這有其歷史原因,也有自身原因。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四川擠壓了重慶,其實不用爭,川渝本一家人,重慶高校崛起對川渝兩地學子都是莫大好事。

說到重大就要對比川大,川大這幾年迅速發展,國內排名10-15位,拉開了重大一兩個身位,相比一下重大有點鬱郁不得志,在985高校排名中下。有人說重大在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中院校拆分失血過多,川大受益不少,其實這樣說也是不公正的,川大作為百年老校,當年也是文理工農法師範門類齊全,甚至還有航空系(拆分到北航了),拆分後也僅留文理。工學院除外調外省剩下的組成成都工學院。即後來的西南地區工科第一的成都科技大學,經濟類協助組成西南財大,農學院參與組建西南農大和現在的四川農大,法學系參與組建西南政法,師範參與組建了西師和川師、西華師大,其實,重慶的幾所名校西師、西政、西農都有川大的貢獻。

說到重慶的高校,其實重慶的大學真不算少,就一個城市來說高校數量和知名度在國內排得上前列。當年除重大外,西農西師西政重郵重醫重建川外川美,還有三軍醫大,都是品相上佳,專業地位在國內都排得上前列的大學,現在的重慶高校也不差,只不過985和211少了點,川大和重大都是97年第二批次進的211,川大合併了成都科大和華西醫大兩家重量級高校,3家都是全國知名重點大學,實力自然強勁,科大彌補了工科,當然華西的加盟更是至關重要。在國內但凡合併了知名醫學院的高校都進步很大,浙武山吉中山華中中南復交都走的這條路,也包括清北。相反,沒有知名醫學院加盟的如哈工大、西交(西安醫大一般),湖南大學就逐漸落後,不過南大除外。

相比之下,浙江也只有一家985浙江大學,但浙大實力和知名度強勁,讓人感覺浙江高等教育不弱,而相比之下重慶高校顯得比較落寞,這和作為重慶唯一的985重大的表現不佳有較大關係。重大除了沒有合併醫學院這個致命弱項外,教學管理也出現一些問題,最近高校國重試驗室複查,國內6個不過關,重大就佔了2個。

重大表現不佳,包括重慶高校另一子211高校西南大學無法星光閃耀,主因還是在合併大潮中合併比較失敗,合併效果不理想,這也是當時重慶市領導層和高校界缺乏魄力和眼光,如果當年重大+重醫+西師合併成文理工醫齊全的綜合性大學,重郵+重建+重交+西政組成西南大學,成為學科地位突出偏理工特色的大學,要比現在的西南大學(西農+西師)要好的多很多,這樣的話西南大學也有較大希望在2017年增補成為985,如果重慶有兩所985,外加一批有一定實力的大學如三軍醫大、西農、川外、工商、重慶理工、川美、重師等等,重慶高校綜合水平就算比不過江蘇湖北陝西,也絕不會弱於川浙粵的。

这里最重庆
2019-03-06

雙子星大學的標準,一般是:綜合文理大學+綜合理工大學

比如:

北京的北大+清華

天津的南開+天大

上海的復旦+上交

武漢的武大+華科

廣州的中大+華工

……………………………………

所以,雙子星高校除了綜合性文理類院校,另一個應該是綜合性理工類院校。

重慶大學目前算是重慶最知名大學了。雖然弱電與信息學科完爆,但卻是川渝地區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985工科高校。。。。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上世紀五六十代的全國院系調整致使重大元氣大損。調整前的重大是妥妥的十大名校,文理工醫法農齊備的綜合性頂尖大學之一。但在全國院系調整中重大的文理經管醫政法農林師範全部被成建制拆分,只留下一個工學院而且工學院也被大拆,只有機械得以保全(這個是真的慘,相當於把一輛車拆的只剩輪胎了)。被拆分的學院參與組建了後來的川大,西政,西財,西農等。新組建的這些學校是什麼水準想必無須多言。反過來講,假如當初的重大未被拆分的話,現在的重大的座次絕不亞於現在的川大。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彼時南大,清華,浙大,重大,中山,同濟是全國院系調整中最受傷的,南大和中山甚至連校區都讓給了東南和華南理工。這些原本頂尖的綜合性大學為了區域高等教育水平的均衡被忍痛割愛,大部分變成了工科院校(南大,中大和武大調整後成為文科院校)。而復旦,北大,川大(川大後來還合併了成都科技大學,成都科技大學的理工科實力大致相當於華西醫科在醫學類的地位)則是全國院系調整中受益最大的。儘管九十年代後當初被拆分的都陸續恢復了一批原來的專業,但除了浙大基本恢復到了原來的狀態,清華有國家扛鼎外,其他學校都自此一蹶不振,雖然依然是名校但遠不及當年的榮光。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後來申報211時因為當時的重慶尚屬於四川省轄,原本強勢的西南政法大學(最遺憾),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範和西南農大合併為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錯失211名額。儘管當時重慶的各項經濟和工商業指標都遠勝於成都,但四川方面考慮到省會的文教中心地位,因此更多選擇成都的學校。這些學校只能啞巴吃黃連。這也成了長期以來重慶和成都不對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提問者的意圖無非是詬病重慶的高等教育水平與其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對等。但很大程度上不源自是自身實力不足,而是在國家的整體佈局和區域調整中一次次“忍痛割捨”做出讓步,導致重慶的高教水平同比而言一落再落,長期招黑。

其實我並不想多談及高校的排名問題,因為這不是國防軍備競賽也不是奧林匹克,非要爭一個座次。我一直記得高中語文課的一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想這也應該是推行高等教育的初心和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為了讓人更理智更健全而不是從此志得意滿虛榮攀比。不是說不能討論區域高等教育水平,如果有真的親自調查並瞭解,大可以直接指名道姓地講出哪個高校的哪個院的哪個教研方向有什麼什麼問題。我想這樣的建議應該沒有人質疑,借用去年王毅外長怒懟加拿大無禮記者的話“我們歡迎真誠的批評和建議但也拒絕無端的謾罵和指責”。

扯遠了,話說回來,有失必有得。重慶在工商業方面拿到了整個西南乃至西部最大的國家政策傾斜,重慶大都市區成為中西部翹楚、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題外話,重慶實力最強高校是重大和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三軍醫是全國唯一一所正軍級醫科大學,上海的二軍醫(現海軍軍醫大學)和西安的四軍醫(現空軍軍醫大學)都是副軍級,只是三軍醫實在是太低調了,導致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這個學校在哪,更別提外地人了,如果論在各自領域的實力和資歷的話,三軍醫不亞於成電,為什麼這麼過於低調想必都懂的。其實重慶的高等教育放眼全國是很均衡完備的,除了熟知的重大西南外,四川美術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大學的師範和農林牧漁,重慶交通大學的路橋,重慶郵電大學的通信(除此重慶以大學冠名的高校還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這些相對規模的專業型高校雖“名不見經傳”,但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是上得了檯面的。)

如果看完這些還有要吐槽重慶的高等教育的,我只能,,,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雁去无痕ty
2019-10-19

說重慶高校實力弱的,只能說不了解。

隨便說幾個:

西南政法:老牌十大高校之一,可以說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泰山北斗。後來,部分西政師資北上,於是組建了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

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袁隆平知道嗎?不多說了。

重慶建築大學(現重慶大學建築學院):以重慶大禮堂為代表的經典建築,讓這裡蜚聲中外。

此外,川外、川美、第三軍醫大、重慶醫科大學…都是老牌的重點大學,在各自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重慶高校的問題,在於以前追求專業化、太分散。

以前的重點大學就包括:重大、重建、重醫、西師、西農、西政、川外、川美、第三軍醫大……等一大批。

在世紀初,許多地方進行院校大合併,組建巨無霸學校。這些學校,雖然不可能每個專業都拔尖,但由於學校規模大、專業多,少數頂尖專業、頂尖院校帶動了學校的名氣和實力,使得學校整體排名靠前。

例如浙大。

而在這一輪高校合併中,重慶雖然也在進行合併,但力度小的多。

例如,重慶大學缺乏政法專業,原想把西南政法合併,結果發生西政的護校活動,只得作罷。後來,重大成立政法專業,重慶有限的政法資源被稀釋。由於重慶政府想把重大打造成一流大學,各種資源向重大傾斜,西政分到的就少了,而重大政法由於成立時間不長,在國內也沒啥名氣,最終導致兩地如今都只能居於二流,無法同國內一流政法大學抗衡。

再如,重醫,和第三軍醫大學,都是醫科類重點大學,可由於分屬於不同的系統,各自為政,又分散了醫學方面的資源。

如今重慶的兩所211,重慶大學,不如一些大省的省級大學那樣底子厚,專業多,名氣大。

西南大學,由原來的西師和西農組成,成立時間尚短,名氣也不太響。

所以,重慶想建成一流高校,還是應該繼續進行高校合併,把優勢專業、優勢資源,都合併到一、兩所高校裡,並加大投入,發揮規模效應,這樣才能出現頂級高校。而不是像現在,一堆的二線大學。

wwxxyy53503334
2019-01-28

從建市至五十年代,重慶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1957年以前的重慶,GDP一直居內陸第二名(第一名是上海)。這個時期,重慶各方面都跑在全國的前列。典型的例子有,建立了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一大批高校,並幫助成都建立了四川大學,成都電訊學院等大學;建設了重慶人民大會堂(建設時間比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要早些約),大田灣體育館等大型設施(當時中國最大的綜合體育館)等 ,並幫助成都搞了不少的市政工程(比如,公共路燈設計及施工,水、電等公共設施的設計和建設)。

但好景不長。

重慶併入四川的這個階段(1955年至1997年)是最憋屈的四十餘年,是大倒退的四十餘年。這個期間,整個重慶不但文教(含高等教育建設,文化建設,城市建設),體育發展嚴重倒退,而且許多大區機構,領事館,高校,科研機構等都搬到了成都,重慶的知名度及經濟實力也嚴重下滑。

今天的重慶綜合經濟實力能夠一直保持在國內前八之內(從建市至今天),全憑重慶老本雄厚,要換成其他城市,早就崩潰了。

重慶第三次直轄後,一切重新開始,希望重慶在今後的歷程中,把失去的(包括改變文教體育落後局面,補回城市建設欠賬及工商經濟損失,改善交通建設滯後現狀等等)補回來,並持續發展。

城市发展报告
2019-03-15

雙子星高校是指一座城市擁有兩所一流高校遙相呼應。

北京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上海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天津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武漢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

南京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廣州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通過名單來看,其實雙子星大學不是直轄市特有的,而是根據高教定位以及高教歷史而決定的,所以重慶沒有雙子星高校也不足為奇。何況京津滬三市不僅直轄更早,而且其高校都是成立較早,名聲在外的高校,後期定位高是情理之中。

上述城市除了京津滬以外,武漢、南京、西安都是早期的高教重鎮,名校在一百年前就是全國最多的。而當時重慶當時的高教領域還沒有真正起步。

看看現在的高教佈局,基本都是依託有高教歷史淵源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濟南作為第二教育大省省會,也一樣只有一所985,但是山大底蘊雄厚,歷史悠久,所以一早就定位於山東的龍頭高校。再比如礦大,礦大前身是焦作工學院,而且初次覆校是在洛陽,結果沒待幾個月又搬去鄭州,當時河南經濟比較蕭條,無力承建,後來才一路轉戰多地後落址徐州,並一舉成名。也這些高校定位都是講淵源和歷史以及影響力的。跟城市自身定位沒有關係,重慶早期沒有自己的百年名校,高校院系大整編時期重慶也沒能佔得先機,所以後期的高教發展定位也並不高。

娇羞帝老师
2019-04-02

很正常,雖然都是中國的大城市,但是重慶的高校教育別說和北京上海天津這三個老牌直轄市比處於明顯弱勢地位,甚至在與新晉的幾個一線省會強城市相比也很弱勢。比如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這幾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的高校教育比起重慶都要強上一些。

中國城市的高校資源:北京第一梯隊;上海第二梯隊;南京,武漢,西安,差不多,應屬第三梯隊;廣州,天津,長沙,成都屬第四梯隊;重慶目前最多排第五梯隊。

答主歸納總結的幾點原因如下: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1,重慶在成立直轄市以前高校資源本來就薄弱稀缺,高校教育基礎不好,後面發展自然要慢別的城市一截。

2,重慶作為一座工業城市,非常重視第二產業的發展,但是作為一個城市,資源始終有限,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拿來發展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資源勢必減少。

3,重慶的相關戰略政策,尤其是投資方面政策,過於傾斜於企業和工廠的發展,畢竟發展企業能出產品,投資回報快。但是投資高等教育不一樣,培養的人才需要一個週期,索性重慶在很多時候就忽略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資。

4,重慶直轄之前是一個地級市,雖然是計劃單列市,但是在當時,好的高校教育資源都是優先拿給省會成都享受的。

5,重慶本身作為一座山城,更是一個大型的工業城市,吸引高校教育資源有所欠缺,與之相鄰的成都,武漢,西安在吸引高校資源方面確實比重慶有優勢。畢竟成都西安是平原,利於擴建校區,武漢有良好的區位和發達的人才,也能夠吸引更多高校教育資源。

雖然是短板,但是並非不能發展,重慶應該藉著全國高校資源新一輪大分配這個時機,利用自己的城市優勢抓住機遇。

晴若之初
2019-12-01

這樣說更加通俗易懂,重慶有雙子星高校——重慶大學和西南大學,只是由於它們沒有像北大、清華這樣的星光燦爛,它們可能稱為“雙子月”可能更恰當。接著我們通過重慶大學的歷史沿革,看52年院系大調整後全國高校大洗牌,以及大洗牌後的思考。我不同尋常的觀點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時間寶貴,沒耐心看完的朋友直接看最後一段精彩總結)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觀點客觀理性,為人熱情善良,認同的朋友歡迎加個關注。不廢話說重點:①重慶大學歷史沿革②全國院系調整③形象生動的例子④大洗牌後的思考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①重慶大學的歷史沿革

1952-1956年,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除工學院部分專業外其他學部均遭到拆分,參與組建華西醫科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建築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成都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重慶大學附屬沙磁醫院獨立為重慶市腫瘤醫院。西南工業專科學校的機械與電氣系併入重慶大學,航天系併入北京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化工系併入成都工學院(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學校僅剩餘土木、水利和建築三個系。

本來作為抗戰時期全國文化、教育中心的重慶,重慶大學早已經形成理、工、經、管、法、文、史、哲、教育、藝術10個學科門類的齊全學科。就算抗戰結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高等教育也是能進入全國第一梯隊的,重慶大學再怎麼說也是一流的大學。

但是1952年院系調整,重慶大學多個學院、系科劃出,形成了後來的成都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學院,還有醫學院併入了華西醫科大學,文學院併入了四川大學,等等。西南地區絕大多數學校幾乎都有一定重慶大學的院系、專業,都能看到重慶大學的影子。而調整後,學校僅剩餘土木、水利和建築三個系,重慶大學正是那個時候開始元氣大傷。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②52年全國院系調整。

我們知道52年院系調整不僅僅是重慶遷出了很多院系和專業,比重慶更嚴重的還有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河南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等等,它們受傷程度不亞於重慶大學,為中國高等教育以及其它兄弟院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河南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這三所大學,幾乎是純遷出,從國內學科齊全的全國一流綜合性大學,變成了現在雙非院校,徹底被埋沒。

四川大學在52院系調整中,有進有出,不過仍然是出大於進,四川大學同樣被遷出很多院系和專業,但是也遷進了很多院系和專業,實力影響並不大,和上述大學相比較。

但是,整篇文章的關鍵來了——90年代末新世紀初的院校再調整也就是合併浪潮來臨。

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院校合併了大量的學校,曾經遷出的院系和專業,多數成功回校。並且它們合併的院校都經過一定的發展,實力較大增強,再經過合併後這些綜合性大學規模空前增大、實力空前增強。這些大學動不動就是三四個、四五個甚至六七個分校區,師生人數都在五六萬、七八萬,成了這樣一個超大學校。

反觀重慶大學和河南大學等學校,純遷出後再回歸的只有一些小學院,如重慶大學只回歸了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專,和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動不動三四個、四五個院校合併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③不恰當但是很生動的例子。

為了讓整個院系調整過程更加形象和具體,我們舉一個不恰當但是很生動的例子:假設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河南大學、雲南大學、廣西大學等它們都是幾大家族。他們開始的兒女數量分別是10、10、10、9、9、9、8、8、8,三個10三個9三個8。

52年院系調整開始。武漢大學等三家最大的家族獨立了6家,還剩4家。四川大學在過程中獨立了6家,中途又回來1家,還剩4家。重慶大學獨立6家,沒回來只有3家。吉林大學由國家特別籌辦特別重視,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學校之一。而河南大學等獨立6家沒回來,只剩2家。

90年代末新世紀初再合併。武漢大學等最大的家族回來4家,但是經過發展壯大已經相當於之前兩家的規模,所以說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相當於4加8,成了12家。南京大學、重慶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河南大學等元氣大傷,回來很少而且發展的一般。但是南京大學底子最好,而且自己重新開設很多,雖然基本沒回來,但是也具有12家的規模。而四川大學一直以來有進有出,而且最後回來一個巨無霸,四川大學在幾十年院系調整中是賺的,可能最後有11家。重慶大學、河南大學等回來很少,或者都是小家族,加上自身發展最後重慶大學可能有9家左右,河南大學等有7家左右。吉林大學新加入很多,最後可能也有12家。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④調整後的思考。

總結下來,重慶大學、河南大學等犧牲很大,回來很少。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犧牲大,回來更多。南京大學犧牲大,但是自身發展起來了。四川大學有進有出,最後回來遠大於犧牲。吉林大學一直在獲得,犧牲很少,但是自身發展一般。

重慶高等教育資源並不弱,重慶大學分出去一大批院系和專業都沒回來,集中在西南地區。就算不回來,僅僅在重慶的知名高校也有一大批,重慶67個高等院校,但是多而不精。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三軍醫、工商、理工、醫科、川外、人文、三峽、長師、重師、二師、川美等等一系列高考收分一本線左右甚至超過大幅度一本線的院校,還是那句話多而不精。

像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南大東大、川大電大、武大華科、西交西工等等代表的大學都在一個知名的城市,知名大學對一個城市的影響力、科研、科創、創新、創業帶動是非常突出的,唯獨重慶的兩所學校最弱,導致重慶在互聯網新經濟方面表現也最弱,幾乎沒有知名的互聯網新經濟企業。重慶急需合併壯大和優先發展頂部學校。

你怎麼看?

全文全手寫全宣傳,錯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215769336710319108
2019-01-28

那又如何?直轄市畢竟是直轄市,隨便以前怎麼被掠奪,實力始終擺在那裡,特別是那些長期不如重慶的、現在又不能把重慶怎樣的、因羨慕嫉妒恨而眼紅重慶的某些城市,不管你們如何在頭條上噴重慶黑重慶也改變不了你們一直追趕不上重慶的事實!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如何看待重慶是直轄市裡唯一一個沒有雙子星高校的城市?
雷神索尔的个人号
2019-02-07

上海人喜歡裝逼,但是上海人有資本。重慶人也喜歡裝逼,重慶人有什麼資本??一個省裝作一個市,還跟別人真正的市比較,裝自己排名前幾,其實作為一個省排名,也就比青海甘肅強點,

HerryAi
2019-04-02

非黑重慶。一直以來網絡就流傳重慶人均文化初中二年級,雖不知數據來源哪裡也不知道是否可靠,但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重慶的直轄面積與浙江省相當,轄區三千多萬人的人口,主城區一千萬,但重慶最為出名的大學重慶大學似乎也不足以和這種體量的直轄市所匹配,甚至直轄這麼多年了還保留著四川美術學院和四川外國語大學這種老招牌的名字,總的來說,重慶的大學並不少,但是有質量的鳳毛菱角,能像其他幾個直轄市裡面挑出來全國頂尖的,重慶暫時還沒有,去年重慶市教育局發佈了畢業生就業去向,重慶各高校的畢業生流出情況相當大。重慶直轄了,好事,帶動周邊,但教育和經濟不一樣,重慶可以靠國家固投堆經濟增速與總量,就算現在重慶市寫字樓空置率超百分之五十全國第一,但這也不妨礙國家對直轄市的援助與建設,但教育需要腳踏實地一點點積累文化素養,北大,清華,南開,同濟等大學不是國家指名道姓用政策把師生搬去的,同理重慶的教育需要重慶人自己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