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今天看新聞說今年2月份,羅大佑的演唱會“假如我是羅大佑”,曾在微博掀起了一場熱議。 主辦方為造勢投入天價,歷時兩年的籌備,邀請了林俊杰、陶喆、戴佩妮、張宇、辛曉琪等眾多明星助陣。然而,還是無法挽回頹勢,結果差強人意,門票僅售出六成五,遭遇票房滑鐵盧的演唱會,最終損失百萬,慘淡收場。
5 個回答
蛮子101
2017-06-21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轉一篇樂評人李皖的文章


撞開大時代大門的人

李皖

《讀書》 2009年第7期

  我一直崇尚成長卻不衰老的境界。這個時候來看羅大佑,便有一些殘酷。自二○○四年《美麗島》以來,羅大佑的成長大體已經停住。

  一個時代終於過去,羅大佑曾經是這個時代的中心。二○○九年,我坐在洪山體育館的看臺上望著他,五十四歲,緊張,神經質,有一點難於覺察的尷尬,確確實實已經是位舊人。

  在一個時代落幕之際,無視這一時代曾有過的侷限,而換以一種全新眼光重新打量時代中如提線木偶的人物,這樣的評論,會不會太刻薄?

  千古英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有一天別人也會這樣說我、說我們。成長並不是上帝許諾給每個人一生的禮物,誰都有停住的那一天。且不傷感,且不自疑,且比劃下去,後一代人說前一代人,不管殘酷與刻薄,人類就是如此成長。

批判家:羅大佑到底有多憤怒

  羅大佑頭上有反骨。在洪山體育館他對著臺下說:你們就不要搖熒光棒啦,都那把年紀啦,不要裝。

  頭上有反骨的人,才會這樣刻薄地說話。那一刻,我在思考這長反骨人的命運。

  一九八二年,《之乎者也》橫空出世,羅大佑被譽為“青年時代的先知兼代言人”,圍繞著他,臺灣社會展開新舊價值觀激烈交戰的戰場。

  檄文第一篇是《之乎者也》,羅大佑在其中挑戰了什麼?他挑戰了——保守政局下的校風整治、校園民歌的無病呻吟。大陸也有過那個年代,古板校風對抗剛開放的社會氣候的年代,隨著經濟搞活,各種洋玩藝兒開始進來了,但校方一紙嚴令:捲髮、長髮、喇叭褲都不準進校園。一九八二年,羅大佑叫板的就是這。

  羅大佑以敢罵著稱。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他嘆臺灣,憂香港,譏大陸,如此以批判歌曲橫掃華人政局,誰也無法超越他的氣派。一九九四年,大陸、香港、臺灣局勢有了轉機,羅大佑嘲諷海峽兩岸勢不兩立的政治堅守終於讓位於經濟利益,在他看來,大陸和港臺的人心沸騰這下子終於合成了大合唱,而這個大合唱的主音是金錢的覺醒。這些歌曲差不多都成了禁歌,在臺灣,在大陸,甚至在新加坡,政治空間不能容忍如此赤裸裸的抨擊在公眾面前露臉。

  大佑喜歡露臉,喜歡放大炮,夠狠,但是缺少餘韻。論批判眼光,他眼光並不銳利,而是尖銳不足,刻薄有餘。

  長反骨的人,喜歡放惡聲、開頭炮。有此個性的人,膽兒大、嗓門大、性急、毛躁。亂世生梟雄,振臂一呼天下動,第一個說出了你想說的話題,但是批評是那麼表面,熱血沸騰沉穩不住,事件一過往往即告失效。

  在時代的亂局中,批判家羅大佑,並不是個洞穿了歷史厚幕的人,他同樣矇在鼓裡,偏巧又喜歡置身世外,冷言冷語。在大幕開啟的一刻,他熱衷於做個風派人物,但是拎出的事項是那麼小兒科,奮力拋擲出的觀點是那麼顯明易見。在深刻的轉機面前,他屢屢試圖舉起洞穿的長矛,但是看到的是那麼少,總是膚淺片面,單一而情緒化。作為憤怒的抗議歌手,羅大佑建樹不多。大多數時候,他看不清靶子,只看清了最大個兒的噱頭,要“敢把皇帝拉下馬”!這不是真正的批判者所為。真正的批判者,從來不會跟傀儡較真,而會看到傀儡下面的歷史流向,看到時代精神、社會思想的盤旋糾結,不說如此批判能管三百年,但若干個時期過去,另一個時代的人應能印證、體會,發現歷史漩流下近乎於永恆的物質、精神支配力量。

思想家:羅大佑到底多有思想

  在不同時期,羅大佑曾閃念過不同的思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發現了變化,發現了舊時代的告別。

  這一時期羅大佑的思想盤桓在這些方面:鄉村與都市、傳統與時風在人的心靈層面的深刻衝突(《鹿港小鎮》);臺灣,進而整個亞洲,受制於西方政治力量,飄搖如一葉小舟的命運(《亞細亞的孤兒》);城市眾生相,生活的質量並不隨物質文明而提高的奇怪景觀(《現象七十二變》);對未來的憂慮,所憂慮的包括當下的科學、政治、社會規範勢力對下一代的塑造和扭曲(《未來的主人翁》);出走與出走後對家的渴望(《家Ⅰ》、《家Ⅱ》);對城市垃圾、治安、塞車、市政建設的批評(《超級市民》) ;愛情、不朽、夢想、真理的不確定及其對它們的徹底懷疑(《我所不能瞭解的事》);人的本性——上帝、魔鬼共住心中的事實(《耶穌的另一個名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羅大佑發現了動亂,發現了黃種人的共同命運,發現了大陸、香港、臺灣交錯共織的一場歷史大戲,發現了“整個種族在大時代中的歸屬渴求”。

  他心憂香港的“九七之變”,為它未知的命運莊嚴祈禱(《東方之珠》等)。他追溯臺灣的戰亂頻頻、被侵被割、島民勤耕苦作的斑斑血史,力圖為它找到最終歸屬的根(《原鄉》等)。他笑望大陸的改革開放,描繪出五千年首都大門終於開啟,股票地產旅遊特區、走私賭博招商炒樓精神汙染包二奶一時齊飛的熱鬧景觀,不管道理,也不深究其變,一概以鬧劇的方式搞笑之(《首都》、《飛車》、《親親表哥》)。

  這時的羅大佑,最逼近歷史鉅變的軸心。在華語歌曲中,第一次有人如此清晰而深切地表現出這樣的情緒。但思想家羅大佑是如此地膚淺。他有觀察歷史的雄心,卻缺少觀察歷史的方法;有洞察世事的渴望,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力量。

  最能代表早期羅大佑的那些大作,無論《現象七十二變》還是《未來的主人翁》,今天看來,它的思考是那樣淺,容量是那樣小,簡直讓人不堪忍受。而後期羅大佑暴露出另一個命門,他的思想都是斷章,他早期發現的命題,再沒有在後來深入;中期發現的命題,也沒有再進一步深研。結果每一個時期,他的思想都成為因時而動的閃念,成為片斷化的碎念碎想。

  以歌曲思想史的角度看,這是一個抱負遠大,卻因為才疏學淺、勢單力薄,而最終未能將偉大的想法有所成就的人。

  一口氣以“音樂工廠”名義推出《皇后大道東》、《原鄉》、《首都》,是羅大佑思想最為雄渾、博大的時期。此時的羅大佑,是華語歌壇上宏圖大略、睥睨天下、首屈一指的戰略家。但羅大佑並不是個思維清晰的人,到了稍遠一點的一九九四年,思想家羅大佑已經說不出話了,還是面對著這場華人世界的大局,《戀曲二○○○》卻生長出藤蔓交錯的比喻和象徵,思想與洞察全無,只剩下幻滅的,不安的,憂心忡忡、患得患失、追悔莫及又恍若隔世、鋪天蓋地而無處逃遁的末世情和亂世情。

  歷史紛亂時,羅大佑展示的是大國小民坐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聰明。大局漸定時,羅大佑展示的是人世無常、浮生若夢、年華似水、世事滄桑的感悟。完全侷限在中國文化的傳統套路里,勿談超越,僅僅是個一般的學舌者。思想家羅大佑的重量,靠的是比當世所有人都更濃烈更沉重的感情、比所有音樂家更敏感更波瀾壯闊的時代的憂患。在最極致的一九九四年,它的慘烈、悲涼、強大,直比天地之氣。

詞作家:羅大佑的詞到底有多好

  世人欣賞羅大佑,多欣賞羅大佑的詞。

  世人欣賞羅大佑的詞,多欣賞羅大佑那麼多的形容詞,那麼長的曲折複雜、奇妙連綴的長句。

  當然,他肯定說中了你的心事。但麗辭靚句只是末技。

  作為歌曲,詞與曲是一個整體,單獨地去評論詞,肯定有偏頗。歌詞跟詩不同,它要配曲子,詞與曲是一體,有時不能單獨存在。羅大佑的詞,為了完美地配合先做成的曲,往往耗費三五年之功方告完成。

  但詞是一門單獨的手藝。曲調既成,他開始單獨與詞作戰。就詞而論詞,當能端量出一個人的文字水平。

  作詞家羅大佑,水平忽高忽低,時好時壞。

  羅大佑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有這麼多未完成之作。何謂未完成?語病多、境界普通、思維散亂、修辭水平不高、需要修改的詞叫做未完成。粗略估計,這部分詞將佔全部羅氏作品的一半以上。

  羅大佑罕有語言上乘、思想明淨深遠、表達到極致的詞。文字上無可挑剔的詞多集中在早期,多集中在他的詞作小品上,其思想大作大都失敗。早期完美的羅大佑詞作,格局都比較小,如《戀曲一九八○》、《童年》、《光陰的故事》、《愛的箴言》,都是一些精美小品。顯示羅大佑襟懷和氣象的作品,只有那些境界中等的寫到了較高的完成度,如《鹿港小鎮》、《將進酒》、《家Ⅰ》、《家Ⅱ》、《我所不能瞭解的事》、《耶穌的另一個名字》、《一樣的月光》。

  羅大佑中後期詞作境界極高,出現了一個飛躍,但也只有小部分作品寫到了完美。文字上難於挑剔的作品有《遊戲規則》、《彈唱詞》、《動亂》、《上海之夜》、《臺北紅玫瑰》、《戀曲2000》、《舞女》。作為一個詞作家,他顯然缺少洗練文字的能力,往往語義糾纏重複,思維比較混沌。

  但恰恰是在混沌的思維裡,羅大佑創造出了惟他獨有的文學。偉大的詞作,從來不是因為詞句之功,而是文體創新,意境氣韻獨到,情緒、精神或思想卓越,道人所未道。羅大佑文字才能絕非一流,卻產生了以下探索:他創造了抽象的對象含糊的敘事詩,這在歌曲歷史上獨有;他創造了虛構的注重戲劇性和氛圍的歷史詩,在華語歌曲裡如行在天空的宙斯。前一種詩有《戀曲一九九○》、《你的樣子》、《滾滾紅塵》、《追夢人》,意境上有纏綿之極的意緒、前人所不及的蒼涼悽美,並能覆蓋遠比傳統敘事詩更寬泛的人生體驗;後一種詩有《京城夜》、《東風》、《藍》、《天雨》,為了難於解釋的大時代,羅大佑造出了無法解讀卻令人神魂俱驚的歷史大夢。它們不完美,卻是最了不起的羅大佑傑作。

  在語言上,羅氏還曾經有過一個特色,大量轉借中國革命語彙,以移用、戲仿手法,構築成中期羅大佑詞作的修辭特徵。但是除了一點有趣,這一部分羅氏歌詞意旨卻比較空洞。

作曲家:羅大佑的曲到底有多妙

  羅大佑音樂品位極高,音樂識見極深。高不可攀,深不可測。

  羅大佑從沒有過風格化,但所有的作品無不風格獨具。關於這一點,所有的中國詞曲作家最終都將拜倒在他的腳下。

  他是那種從未被單一風格、單一形式、單一元素、單一潮流所佔據的人,即使是在學徒的階段。他一出手就是大融合,一長成就是貫通一切,不中不西、不統不獨、不明不白、不民謠不搖滾、不流行不高雅、不精英不大眾、不民間不學院、不現代不古典,但一切又都在其中,水乳交融,天衣無縫,雍容大度,玉潤珠圓。

  羅大佑從不陷身於任一種類型音樂的套套。無論民謠、民歌、搖滾、藍調、爵士、電子樂、實驗音樂,所有類型音樂全跟他不沾邊。在他生活的時代,若要論述起任何一種流派,都不可能框住羅大佑,但也都不可能跳過他。他不屬於任一個流派,卻為每一個流派都立下了大師級的典範作品。

  任一個國家任一種民族,有此等才智的歌曲作家頂多不過一二個。如果他不自詡天才,那麼將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天才。

  羅大佑的作品,一聽就是羅大佑。但作品風格之間千變萬化,從不單調、從不拘泥、從不侷限、從不清淺、從無凝滯。

  這種大融合的大道本不可說。但讓我揪起幾條小辮兒強梳一梳。

  一、東方曲調。羅大佑創造了一種以五聲音階為基,以大調起頭,之後漸進到古典大調的東方曲式。由此,東方音樂中出現了從未如此壯闊的中國小調,世界歌曲的寶庫中出現了從未如此中國、中國的元素從未如此深潛的各種體裁、各種題材的中文歌曲。

  二、詞曲咬合。歌到極致就跟說話一樣,必須順口,吐出的詞必須合轍合聲。羅大佑走了一條不同於李宗盛口白腔(其實也就是中國的戲曲腔、世界各地的民謠腔),卻跟中國的古典—民族主義歌曲作家雷振邦、劉熾等同樣的道路,將漢語歌曲引向了難度更大、境界也更其宏闊的道路。按這種方法做出的歌曲,本質上是旋律的、音樂性的,但旋律和音樂又跟說話一致,非常地自然順口。後期的羅大佑,更以字助聲,妙用疊字、疊詞、連綴型長句,用詞與曲相互激發的力量,撞擊出力量上無以復加的語音震撼。

  三、綿綿長句。從文學上看,歌詞長句不值得推崇;但從音樂上看,歌曲長句卻絕對是天才所造。連綴型的長句,動用詞與曲密切配合的力量,是羅大佑標誌性的旋律造句法,體現了他獨有的作曲智慧和音樂意境。

  四、音響工程。羅大佑不僅是旋律天才,還是罕有其匹的配器大師。在《愛人同志》與《戀曲二○○○》裡有中文歌曲最大的意境和聲場,在那裡,民族音樂、古典音樂、電子音樂,民謠、搖滾樂、流行歌曲、美聲合唱,被超人的偉力所統轄、貫通、鍛壓,鍛造成中文世界中無人能及的巍峨、雄偉、宏大、氣勢磅礴的音響工程。

  這四個方面,是羅大佑作詞作曲的方式方法,是織成羅大佑所有歌曲的精魂,越到後面越生長髮育得強大。羅氏進步的境界直讓人難以想象,每一次你都以為攀到了峰頂,沒想到再往前走一程,卻見識到讓你望而生畏的更高的山,更大的天,更廣的地。

  要見識到作曲家羅大佑的偉大,需到後期作品去尋,到冷門作品中去尋。

  除了這四個方式方法,還有四個生命力綿綿不絕的羅氏歌曲類型,如同根莖,不斷髮育蓬勃、枝繁葉茂。羅大佑一生都在其上深研,不斷髮出新枝:

  一、兒歌與童謠。有時做成進行曲,成為犀利的政治諷刺小調。代表作(每個時期舉一例,下同)《臺北市民》、《侏儒之歌》、《綠色恐怖分子》。

  二、民歌與雅歌。與一般民歌不同,這是境界特別浩大的民歌,往往將民歌、文人音樂與交響樂、古典聲樂合為一體。代表作《海上花》、《船歌》、《臺北紅玫瑰》。

  三、說唱體諷世歌。羅大佑的魔鬼歌,以邪惡說唱、密集世相,口吐毒舌,與怒氣衝衝的搖滾樂相配。代表作《現象七十二變》、《親親表哥》、《阿輝飼了一隻狗》。

  四、連綿體抒情曲。羅大佑產量最大、變化最多樣的體裁,千言萬語難盡。代表作《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你的樣子》、《上海之夜》。

歌唱家:羅大佑唱得到底有多糟

  二○○九年,走出武漢洪山體育館,一些觀眾給三位歌手的唱功自動排了座次:蔡琴第一,李宗盛第二,羅大佑第三。

  何等庸俗的排名!歷經了搖滾樂、世界各民族民歌近一個世紀的淘洗沖刷,字正腔圓依然是中國大眾心目中的美聲標準。

  庸俗美學沉迷於光滑圓潤的藝術,一直難以認定這樣的事實:重複一種聲腔沒有價值,光滑的修飾永遠比不上生命的真情抒發,聲樂發展的重點從來都是,用稀有的人聲,最富於表現力地,表達音樂獨有的意境。

  羅大佑的嗓音天賦不厚,但他有半分哭腔、半分邪惡的獨有音色,並且他的後天修為進境驚人,表現力越老越至極致。在他的聲帶能力範圍內,羅大佑往往能唱到情緒的最深處、美學的制高點,再不可能前進一分,何況他的內心裡還有更為強大的力量,他是從比其他歌手都更深的地方提起他的聲音。這樣的演唱功力,世間罕有。

  一九八九年的兩輯《情歌》,羅大佑將一批早年的簡單情歌唱出了時間感,唱出了至深的深情、滄桑和永恆的味道,完全超越了七八十年代一班男女歌星的細軟原唱。一九九一年的《原鄉》,羅大佑用閩南語唱出了民間老藝人的水準,那種臺灣鄉野的泥土苦烈味兒彷彿是深邃的歷史本身。一九九四年的《天雨》,羅大佑的演唱完全放開,拼出一個人所能積聚的全部能量,凶猛,暴烈,天地變色。二○○四年的《手牽手》,羅大佑放手一搏,簡直全身都是真氣,四周圍都是氣場,狂怒,惡狠狠,攝人心魄。這等大氣境界,非凡聲勢,夠得上歌唱藝術的經典示範。在他所擅長的,需要用到邪惡、悽慘、抑鬱、蒼老等表意的作品,專業唱將也唱不過他,此時,羅大佑是羅大佑作品最深刻的演繹者。只有羅大佑,才發掘出了他的歌曲所有可能的意義、意境和力道。

  批判家、思想家、詞作家、曲作家、歌唱家,五種身份合成了一個羅大佑。在告別的、轉折的年代,即便只擁有其中一種,也足以在歌壇形成氣候,而羅大佑是一人五種身份兼具。

  思想領域的羅大佑,總體上看是個二流角色。音樂上的羅大佑絕對是巨人。至於詞作,羅大佑則是良莠不齊、喜憂參半;但他用並不優越的語言天賦,撞出了一條別徑。

  羅大佑是那個撞開了大時代大門的人。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屢屢出現這樣的人物,他敏感、急躁、膽識過人,拼力發出驚天一呼,急劇變化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幕由此開啟。此等時代人物,有絕世的影響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隨著時代漸入佳境,卻逐漸顯露出其思想的膚淺、批判力的短暫。這種現象,不獨為羅大佑一人所有。回過身去看,好像他成就於時勢。也侷限於時勢,所謂時勢造英雄,天佔七成,個人之力只落三分。

  而完美文字能力的缺乏,那可真是他的軟肋,在這方面,羅大佑的造化,實在不高。

豆豆那些事儿
2017-03-31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時光荏苒,最終我們都忘了羅大佑。

從輝煌到黯淡 他一一品嚐

羅大佑是斷不該到目前這般田地的。

他的歌,造星。

很多人的成名曲都和羅大佑緊密相關,潘越雲和《野百合也有春天》,陳淑樺和《滾滾紅塵》,鳳飛飛和《追夢人》……他的歌和這些明星一樣橫空出世,迷倒眾生。

他的歌,豐滿。《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是政治色彩分明的金曲,戀曲系列是愛憎分明的懷想,《光陰的故事》《你的樣子》則嘆惋著時光的匆匆。

一首歌一個故事,一首歌一份情緣。羅大佑的歌,從社會中來,蘊含著對時代的情愫,又折射出他獨特而廣袤的價值觀。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而他又不遺餘力地投身音樂創作,為人才輩出的樂壇貢獻了一首又一首金曲。

好的作品,一個渾身散發出光芒的羅大佑。

這是成長成熟期的羅大佑,壯志躊躇。這時的他,已然是一個創作歌手,一個“音樂教父”,也是中國版的“鮑勃迪倫”,把一腔熱情揮灑在音樂的泥土裡。名譽,金錢,無所不及。輝煌和繁華,他都體驗了一個通透。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到了08年,組合“縱貫線”正式成立,隨即在中國音樂圈捲起一把火,立刻躍升至華語一線“天團”的位置。

而羅大佑,正是其中一個重要成員。

他們的組合採用了“沒有團長的編制”,張震嶽為鼓手,羅大佑為鍵盤手,李宗盛與周華健分別為木吉他與電吉他手。

幾百首歌,幾百場演唱會,百年以上的音樂資歷。無論哪一點,都能堪稱傳奇。

這個時候的羅大佑,身處轉折期,在音樂中浴火重生。他放下了曾經,從寫歌慢慢到唱歌。寫歌萬千,遠不如自己去陳述情深緣淺。但比起李宗盛的滄海桑田,周華健的深情款款,張震嶽的不拘一格,羅大佑則顯得小眾得太多,也是最不被待見的存在。

人氣不如李宗盛,唱功不如周華健,風範不如張震嶽,可他又更非一個綜合型人才。

這個時候,就有了質疑說:羅大佑唱功不行。但這又何嘗不是羅大佑呢?

不深情,倒也世俗;寫得歌多,唱得少。

他的歌聲裡,遠非大情小愛,都是浮沉鉅變,是城市和中國的輪廓縮影,是最深刻的世界觀。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而上綜藝和當評委,則是羅大佑在衰退期時候的選擇了。年紀大了,他也漸漸放下架子,有意無意地現身一些綜藝節目,著力於培養新人。

《中國最強音》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不藏著掖著,有教而無類,給樂壇注入新的靈魂。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但這時的羅大佑,已經不盡人意,面露疲相了。

與長期混戰綜藝音樂類的節目的導師顯出了差距,也漸漸走上了過氣之路。他的音樂成就多留在了過去,而新的音樂之路已再難走出新的璀璨。

一代江湖傳說 馳騁華語樂壇35年

但回顧羅大佑的一生,你便不難發現:他一直都是一代江湖傳說。

在李宗盛尚在彈木吉他時,他便已經出道。1982年,如今算算,已有35個年頭之久。

而他又向來不簡單,是第一個在臺灣開演唱會的明星,是對樂壇貢獻最大、引發最多關於歷史和人生思考的歌手。

“扛鼎”一詞,用在羅大佑身上並不過分。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他的創作早在上學時期便已然開始。

在醫科大讀書時,他寫下了《童年》。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童年》池塘邊、榕樹下、草叢邊、黑板上……他就這樣一一描摹下來這些生動的事物;知了、蝴蝶、下課、放學……他把細節寫得栩栩如生。

後來,在《之乎者也》這張專輯裡,羅大佑又寫了另一首念時光匆匆的《光陰的故事》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光陰的故事》

羅大佑的民謠筆觸,長在了骨子裡。

但他又並非一個正統的民謠歌手,他的歌裡融入了一幅幅眾生群像:

有政治。

《鹿港小鎮》是他的第一首政治歌曲。

尋夢的青年,在經濟發展的城市裡漸漸迷失,鋼筋混凝把之前的淳樸自然取代了一個乾淨。

諷刺政府,羅大佑是空前未有。

但因為種種原因,這首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被封禁。直到彭佳慧在《我是歌手》重現經典,才讓更多人認識到他當年的才情。

(彭佳慧—鹿港小鎮)

當然,《亞細亞的孤兒》《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無不在歌詞裡透露著一代人的懷想。

有文化。

他為香港導演楊凡執導的《海上花》用特有的意境鋪陳了一段柔情似水。


睡夢成真轉身浪影洶湧沒紅塵殘留水紋 空留遺恨願只願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隨

永生永世不離分

——《海上花》

古典有格調的標誌性長句,在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中,顯得含蓄而雋永。

而《滾滾紅塵》則在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潤色下,遊走著一曲時代變遷的流連。


自然,也有懷想。

在1988年的專輯《愛人同志》中,羅大佑的兩首歌:《戀曲1990》和《你的樣子》。


懷想須臾,無不是回憶最好的樣子。

我們都忘了羅大佑

忘了音樂的樣子

小時候的歌,長大才能聽懂。

如李宗盛,也是“年少不懂,聽懂已是不惑年”;如林憶蓮,也是越發在風塵裡越發迷人。

可是呀,羅大佑未嘗不是如此呢?

當年的他意氣風發、才華出眾、堪稱音樂教父;如今卻面臨著種種質疑和汙衊。

60多歲的老人,又唱又跳,又哪來這麼多求全責備啊!

而當年尾隨著羅大佑的一群人,早已漸漸沒了蹤跡;新生代的青年們,又斷然對這些音樂類型不感興趣。

羅大佑老了,也再也不像當年的朝氣蓬勃了。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而我們的大多數人,既錯過了羅大佑的曾經,也抹殺了他的未來。

最後,所有人都忘了羅大佑,忘了音樂的樣子。

吹風盛世邪粉鑠神
2017-06-19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當然知道羅大佑,之前一直都把羅大佑當成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直到某一天,無意從其他駒迷那瞭解到“追夢人”這首經典歌曲是羅大佑剽竊黃家駒的作品,從此對羅大佑印象180度大轉彎。事實上,聽完了”天若有情”(追夢人粵語版)之後,才發現,這首歌,更符合黃家駒的創作風格,無疑是黃家駒創作的作品,被羅大佑剽竊無疑。黃家駒才是真真正正的華語樂壇教父,真真正正的華語樂壇第一人,也是華語樂壇唯一能打入世界前四強的音樂人。

心跳呼吸正常
2017-06-19

多數記得羅大佑嘅一般系B鬥士,因為B鬥士屈大羅佑講:香港冇樂壇,黃家駒除外!但果啲B鬥士根本唔知呢句廢話只系黃家駒講嘅,而且系生命接觸演唱會後經理人公司又要賠錢,又同beyond反面嘅情況下黃家駒炒作自己嘅一句廢話!B鬥士除咗令黃家駒日日俾人鞭屍之外仲害咗大羅佑,只可以講一句:作孽啊!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還有多少人知道羅大佑?
手中有米
2017-03-31

羅大佑可以說是流行樂壇教父級的人物。有很多比較經典的作品,如童年,光陰的故事,戀曲1980和愛的箴言。尤其是愛的箴言,雖然歌詞簡單,但還是比較深刻的,“我將自己給了你”,每每聽到都有一種心悸的感覺。韓磊在我是歌手上翻唱過,效果更好。不過,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紅下去,就像現在為我們熟知和追捧的周杰倫、李健、薛之謙等,20年後的年輕人會有多少知道呢!還有,我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由於年輕時用嗓過度,或者疏於日常嚴格的訓練,羅大佑和齊秦一樣,聲音質量下降的厲害,而不能把自己放低,仍然高高在上,為老不尊,所以多少招人討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