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照片上已消失歷史,皇城第一門之大明門
老豬的碎碎念
1/7 它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原明代稱大明門,清代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名為中華門
2/7 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建成時,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國門”的地位。
3/7 它的名稱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朝時稱大明門,大學士解縉題門聯“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4/7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改名為大清門。作為皇城與市井的分界,中華門建築風格莊嚴厚重,具有很高的規制,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
5/7 清朝時,大清門至正陽門之間是用石欄杆圍成的一個方形廣場,明朝時這裡曾是鬧市街道,俗呼“棋盤街”,門外有下馬碑,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門內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過。清朝時,在皇帝大婚時,只有皇后的轎子才能從大清門進入紫禁城,其他嬪妃的轎子只能通過後門神武門進入。
6/7 中門只得遇太上皇、皇太后、皇帝、皇后才能開啟,其他人均走側門。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即大清門牆內有許多屋子,俗稱千步廊,乃為各衙門辦公地,中華民國時倒塌。圍牆與長安街交界的兩個門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
7/7 1952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於1954年被拆除
2019-08-2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