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接受10萬敵人下馬跪拜投降的將軍是誰?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10 個回答
挚滗画畫紅尘
2019-07-07

薛仁貴(614-683)山西絳州龍門(今河津市修村)、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唐朝名將。

家道中落的薛仁貴,憑藉家族留下的武功和兵法,自幼習文練武,臂力過人。唐貞觀後期,薛仁貴應募從軍,征戰數十年,隨唐太宗創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赫赫功勳,尤其在朝鮮半島征戰經歷堪稱傳奇。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三箭定天山”

龍朔二年(662)鐵勒九姓突厥(九個部落聯盟)進犯唐朝邊境,唐高宗令薛仁貴掛帥出征。九姓突厥得知唐軍將至,便聚兵十餘萬人,憑藉天山有利地形(今蒙古杭愛山),阻擊唐軍。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獨戰幾十人,連發三箭,敵人三員大將墜馬而亡。敵人大軍立刻陷入慌亂,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掩殺,敵人大軍紛紛投降,之後薛仁貴繼續揮兵北進,生擒了鐵勒九部的首領,從此回紇九姓突厥一蹶不振。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神勇收遼東”

唐太宗去世以後,唐朝與半島三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是高句麗在恢復元氣之後,又開始不斷的侵擾唐朝的邊境,而且還經常去威脅唐朝的小弟新羅。

(公元678年)唐高宗令薛仁貴統軍東征高句麗,薛仁貴率軍一舉攻克了遼寧撫順北,斬首敵軍四百多級,俘虜敵人百餘人。高句麗立即派出三萬大軍迎戰,又被薛仁貴擊敗,斬首三千級,其餘擊潰。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次年薛仁貴再次率軍過遼河,與高句麗猛將溫沙門大戰於橫山,貴為統帥的薛仁貴一馬當先、左右開弓,把對方軍隊打的節節敗退。隨後兩軍又在石城會戰,敵軍中有一猛將,連續幹掉了唐軍十幾名將領,士氣大振。此時薛仁貴怒了,他抄起畫戟,直奔那人。那人用箭射薛仁貴,全被躲開,薛仁貴衝到他跟前,單手將他抓起,夾於腋下,直接生擒而回,高句麗最終在薛仁貴的猛攻下潰敗而去,唐朝完全控制了遼東半島。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劇照)

“脫帽退萬敵”

薛仁貴六十九歲高齡時,帶著傷病率軍進擊,以安定北部邊界。領兵去雲州(今天的大同一帶),跟突厥的阿史德元珍作戰。

兩軍對峙準備交戰時,突厥人問道:唐朝將軍是誰?唐兵答道:薛仁貴,突厥人不信說道:我們聽說薛仁貴將軍發配到象州,已經死了,怎麼可能還活著。

於是薛仁貴脫下頭盔,突厥人看到真的是這將軍,立即下馬跪拜,把軍退撤回去。(薛仁貴曾經打敗過九次突厥,殺敵無數,威名遠播,是突厥人的噩夢)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第二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在薛仁貴出生地及征戰所到之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典故。《汾河灣》、《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等上演的是薛仁貴及其後代的戲曲。

總結:薛仁貴一生東征西討,戰功顯赫,雖是英雄,也曾有過劣跡、打過敗仗。古人云:說人無完人,也體現薛仁貴這人顯得更為真實,但這不影響他的光輝事蹟。

歷史上很多傳奇故事都被誇張神話了,而薛仁貴的傳奇卻是被埋沒了。

煮酒君
2019-09-30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我是煮酒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614年-683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境內)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薛仁貴祖上薛安都,是北魏將領,但距離較近者,則少傑出人物,出身算不上顯貴。薛仁貴一生,在軍事、政治上於大唐有卓絕功勳,眾口相傳者,如“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是現實版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生於隋朝大業九年(公元614年),薛仁貴早年喪父,但以家學,習文練武,頗有建樹。世傳薛仁貴天生神力,平日裡飯量驚人,據《唐書》記載,“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薛仁貴最初以驍勇揚名三軍,其時唐將劉君邛為敵軍包圍,難於脫身,薛仁貴單槍匹馬將其救出,深受器重。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軍與高句麗守將高延壽、高惠真對壘,以薛仁貴為前鋒,大敗高麗二十五萬大軍,由此戰,薛仁貴進入李世民眼中,賜馬二匹,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唐軍困守安市城,採江夏王李道宗奇計,調虎離山以擊平壤,但時值科日大雪,後勤不繼,終於撤兵,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言道,“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由此可見唐太宗對薛仁貴的器重。

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以程名振再徵高句麗,薛仁貴為副。薛仁貴於貴端城擊潰高句麗部,此後,又與樑建方、契必何力、溫沙門等人激戰,敵人聞風喪膽。未久,薛仁貴會同辛文陵擊破契丹,逮住契丹王阿卜固,以戰功拜左武衛將軍。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紇首領婆閏去世,以比粟為繼承人。比粟與唐為敵,高宗以鄭仁泰為主,薛仁貴為富,兵擊天山九姓回紇,薛仁貴在天山創下“三箭”傳說,後人以“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傳唱,至此,回紇九姓敗落,不復為患。

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說郭待封是豬有失偏頗,但他的確成事不足。薛仁貴戰事緊急,郭待封卻不管什麼“糧草先行”的經驗,只管嫉賢妒能,致使後勤失利,薛仁貴所率七萬大軍被吐蕃糾集六十萬大軍一通“胖揍”,雖未全軍覆沒,卻也相去不遠——這是薛仁貴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敗績,也是最為慘痛的敗績。

薛仁貴戎馬一生,征戰達四十餘年,功勳卓著,他的後人為大唐社稷立下赫赫功勳,河東薛氏遺族為文武官員者達三百多位,造就了以薛仁貴為代表的白袍愛國主義精神。慕京詩《詠薛仁貴》“自古山西猛士鄉,史冊不絕載良將。文遠張遼家雁門,雲長關羽鄉解良。龍門仁貴少年勇,破陣名顯遼水旁。太宗親見語激賞,不喜遼東喜薛郎”,可見薛仁貴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集贤院居士
2019-03-01

高句麗人敬畏的大唐“戰神”,薛仁貴朝鮮半島傳奇戰績一覽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北魏河東王名將薛安都六世孫,唐朝初年名將,著名軍事家。薛仁貴一生東征西討,戰功顯赫,尤其在朝鮮半島征戰經歷堪稱傳奇。

唐太宗徵高句麗嶄露頭角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安市城之戰,有唐軍郎將劉君昂被高句麗軍重重圍困,形勢十分危急。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入伍不久的薛仁貴前去救援,單槍匹馬殺入高句麗軍中,斬殺一員高句麗大將,把敵將人頭掛在馬鞍旁邊,高句麗軍都嚇破了膽,直接敗逃了,薛仁貴嶄露頭角一戰成名。

後來唐軍圍攻安市城,高句麗派大將高延壽和高惠真率兵二十五萬前來迎戰。唐太宗分派眾將從四面共同進攻高句麗軍。仁薛仁貴藝高人膽大,想要建立奇功,於是穿上白盔白甲,手握方天畫戟,腰間別著強弓,怒吼著率先殺入高句麗大軍之中。薛仁貴勇往直前,所過之處高句麗兵將無不望風披靡。各路唐軍乘勢追殺,高句麗軍大敗。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唐太宗在高處觀戰,急忙派快馬來問這位先鋒白衣小將是誰,於是薛仁貴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賜馬兩匹、絹四十匹,封當時還是普通小兵的薛仁貴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來唐太宗撤軍時,對薛仁貴感慨的說:“我的大將都老了,不能承受戰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我不高興於得到高句麗,我高興得到你!。”

唐高宗時期再戰高麗

顯慶三年( 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討高句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薛仁貴於貴端城擊敗高句麗軍,斬首三千餘級。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又和樑建方、契必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衝入敵陣,箭無虛發,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接著,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十餘人,無人敢當。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將其生擒。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平定高句麗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子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建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侃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李治於是命薛仁貴率軍援送龐同善、高侃。行至新城,龐同善為高句麗軍襲擊,薛仁貴得知後,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龐同善、高侃進至金山,又為高句麗軍襲擊,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將高句麗軍截為兩斷奮擊,斬首五萬餘級,並乘勝攻佔高句麗南蘇、木底、蒼巖三城,終於與泉男生相遇。

薛仁貴乘勝率兩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員在於會用,不在人多。”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余城,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高句麗歸降,唐朝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詔命薛仁貴率兵二萬人與劉仁軌留守平壤。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檢校安東都護。薛仁貴移至新城,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表彰獎勵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百姓,一時間高句麗人都非常喜悅,甚至忘卻亡國之痛。

後來薛仁貴還擔任過雞林道總管,管理新羅國。

轱辘岛
2019-07-10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欲一舉擊垮大唐的心腹大患高句麗。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唐太宗御駕親征的動員下,大唐人民群情激昂,同仇敵愾,山呼海嘯的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無數熱血青年響應號召積極參軍。

與此同時,河東道絳州龍門縣的農夫薛仁貴,卻在不合時宜地長吁短嘆,為遷祖墳的事傷透了腦筋。薛仁貴生於隋朝大業九年(614年),薛家也曾是官宦世家,可惜到了薛仁貴父親那一代就已經家道中落,薛仁貴更是徹徹底底的草根。雖然自幼天生神力,習得一身好武藝,可身逢隋末亂世,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無權無勢的薛仁貴難尋出頭之日,乾脆避禍田野間種起了地來,這一種就種到了三十歲。

遙想東漢末年,織蓆賣履的劉備望著招軍的榜單嘆了一口氣,遭到了身後張飛的質問:“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從此桃園三結義,開啟了一段傳奇的征途。而薛仁貴身邊,恰巧也有一個“張飛”。

就在薛仁貴嘆氣之際,素知其才能的妻子柳氏安慰他:“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今天子自徵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 富貴還鄉,葬未晚。”

不得不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柳氏不想讓薛仁貴辜負埋沒自己的才華,忍痛割愛,送丈夫上戰場建功立業,以弱女子之身攬下整個家庭的重擔,著實令人感動。

帶著妻子的鼓勵與自己內心的抱負,薛仁貴參軍了。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當薛仁貴隨著遠征軍來到遼東安地之時,郎將劉君昂中了埋伏,被敵軍圍困。薛仁貴挺身而出,單槍匹馬前去救援,亂軍叢中直取敵將首級,懸於馬上示威,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己方將領的同時,也讓敵軍聞風喪膽而逃,薛仁貴得以嶄露頭角。

在之後的安市城之戰中,薛仁貴就得到了做先鋒的機會,而且此戰唐太宗親自督戰,薛仁貴為了一戰成名,還耍了一點小心機。薛仁貴軍旅生涯中一直帶著一個包袱,從未打開過,裡面裝的是柳氏特意為他定製的白衣戰袍。此戰唐太宗親臨,薛仁貴就穿上了這一身祕密武器。

大戰一觸即發,白袍薛仁貴手持銀剪戟,腰挎雙弓,身先士卒殺入敵陣,猶如天神下凡一般,左突右衝無人能擋。在一眾黑壓壓的士卒之中,薛仁貴如一道白色的閃電,硬生生在敵陣中撕開了一道裂口,身後大軍跟上,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染長空,斬首兩萬餘人,唐軍大獲全勝。

薛仁貴這一出“白衣戰神”的戲碼著實可謂驚險,著白衣雖然是戰場上的焦點,但更是敵軍攻擊的眾矢之的,薛仁貴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殺出一片天。在後方遙望戰場的唐太宗就問了,前面穿白衣服那個小子是誰?左右回答,薛仁貴!

雖然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戰爭並沒有分出勝負,最後以唐軍班師回朝告一段落,但薛仁貴闖出了名堂,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晉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在長安城裡看起了大門。

各位別急著笑,此大門非一般之門,正是鼎鼎有名的皇城太極宮玄武門。這個地方對於唐太宗也是很有紀念意義,薛仁貴鎮守此門,已然成了皇帝的親信。

此後數年間薛仁貴負責玄武門的安保工作,天下也相當太平,並沒有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及至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登基,這位新皇帝對薛仁貴的感情就沒有那麼深厚了,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又將君臣二人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那是在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這段日子裡長安城大雨如注連綿不絕,引得山洪暴發銀河倒瀉。大水直衝玄武門,守兵們四散而逃,薛仁貴怒道:“當天子緩急,安可懼死?”又冒著生命危險獨自衝進皇宮指揮撤離,唐高宗剛一逃出險境,寢宮便被大水淹沒,可謂九死一生。薛仁貴成了唐高宗的救命恩人,再立大功。

這之後唐高宗為完成先皇遺願,再徵高句麗,薛仁貴已升任副將,再度披掛上陣。這個時候的薛仁貴已經從原來的戰士轉型成射手了,箭術練的爐火純青,百步穿楊。但年輕時那股一往無前的衝勁還在,所以作戰時可以看到一個奇觀,薛仁貴還是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卻是在短兵交接時騎馬射箭,照樣是以一敵百,所向披靡。

後來唐高宗聽說了這事,估計也想開個玩笑,為難一下薛仁貴。就說據傳古時候的神箭手,一箭能射穿七層鎧甲,朕也不難為你,你就射個五層試一試。社會我薛仁貴,人狠話不多,抬手就射出一箭,五層鎧甲應聲而裂。唐高宗看得目瞪口呆,默默地下令給軍隊的鎧甲升級…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也愈發得到皇帝信任,之後天山九姓鐵勒中為首的回紇部落反唐,也是交由薛仁貴領兵遠征,也正是這一戰,薛仁貴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傳奇。

當時的情況是兩軍對陣之際,九姓鐵勒的精英騎兵部隊數十人上陣前挑釁,薛仁貴當世虎將,哪受得了這個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三箭齊發,瞬間拿下三殺。精英騎兵隊都嚇傻了,從未見過如此出神入化的箭術,直接舉手投降了。唐軍士氣大振,殺聲震天,九姓鐵勒十萬大軍潰不成軍,大敗而歸。從此軍中就有了薛仁貴的傳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戎馬半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惜在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中遭遇了滑鐵盧。當時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自恃名將郭孝恪之子,對於出身草根卻位在自己之上的薛仁貴很不服氣。在薛仁貴在青海湖前線高歌猛進之時,郭待封不甘落後,自作主張,帶領輜重部隊冒進,結果遭遇吐蕃大軍埋伏,輜重盡失。薛仁貴被迫撤軍,吐蕃乘勝追擊,唐軍大敗而歸。

雖然這場敗仗錯不在薛仁貴,但作為主帥,就要擔負責任,薛仁貴被革職為民,後又流放象州。這一時期薛仁貴有些心灰意懶,不再過問戰事。

還是唐高宗念及舊情,召回薛仁貴,君臣二人開誠佈公地交了一次心,唐高宗談及當年水淹皇宮一事,說沒有薛仁貴自己早就成了一條魚,並對薛仁貴歷年戰績如數家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面對情真意切的唐高宗,薛仁貴也忍不住淚溼衣襟,並且重振了信心,再度為朝廷效命。

永淳元年(682年),面對突厥的進犯,年近七旬的薛仁貴奉命征討,參與了他戎馬生涯的最後一戰:雲州之戰。

突厥大軍遙望唐軍三軍用命,嚴陣以待,便詢問唐軍主將何人。聽聞是一代戰神薛仁貴,皆難以置信,他們都以為薛仁貴早在流放的過程中死去。薛仁貴立於陣前,脫下頭盔,薛字大旗迎風招展,氣勢如虹。僅僅一個亮相,突厥軍大驚失色,全都下馬請降,四散而逃,薛仁貴下令追擊,大獲全勝,為自己的一生劃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第二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

时拾史事
2019-01-24

1.勵志進取:薛仁貴早年家道中落,地位卑微,想遷葬祖墳轉運,妻子柳氏勸丈夫從軍。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薛仁貴憑藉高超武藝脫穎而出。李世民非常欣慰,感慨軍中諸將皆老,薛仁貴是唐軍的未來。從底層布衣到皇帝賞識的將軍,成功逆襲。

2.武藝高超:沒有精湛的武功,薛仁貴不可能走上人生巔峰。唐高宗李治曾讓人取出五層鎧甲,要薛仁貴射,想看他力量如何,薛仁貴彎弓搭箭,果然,五層鎧甲射穿。征討鐵勒九姓,對方派出高手數十人挑戰,薛仁貴連發三箭,射死三人,命中率百分之百,見狀,其他高手下馬拜服,薛仁貴乘機發兵,大獲全勝。“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3.戰功赫赫、安撫地方:薛仁貴一生打過許多勝仗,主要是征討鐵勒、高句麗、契丹、突厥等,數十年戎馬生涯,為大唐的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檢校安東都護期間,他贍養老人,選拔人才,穩定地方。

4.缺點:薛仁貴是人不是神,也曾有過劣跡、打過敗仗。龍朔年間征討鐵勒。成功後,他把手下抓來的異族女子納為妾,並收受賄賂,遭言官彈劾,唐高宗以其功大,沒有追究。上元年間,因為犯事,薛仁貴被免職,流放象州。咸亨元年征討吐蕃,由於高原反應、敵眾我寡、屬下抗命等原因,唐軍全軍覆沒於大非川,事後,薛仁貴被李治免職。宦海沉浮,薛將軍幾起幾落,不是一帆風順的。

時拾史事/高成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9-06-15

薛仁貴是一個被民間傳說演義妖化的人物,而歷史上的薛仁貴其實也很牛,是中唐最有名氣的將領。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又叫薛禮,山西絳州龍門人,年輕時家境貧寒,父輩死了連賣棺材的錢都沒有,只能隨便找個坑埋嘍,薛仁貴身材魁梧,練就一身武藝,據說一頓能吃八碗飯(江湖傳聞),在唐初盛世,身高力大的薛仁貴養家餬口也不是問題,但其妻柳氏非常賢淑,認為薛仁貴非常人,在妻子的激勵下,三十歲的薛仁貴選擇了當兵(換在今天已經沒有入伍資格,即使參軍了也只能當個伙伕啥),從軍很晚,算是大器晚成之輩。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但薛仁貴入伍當後,立即以火箭的速度提升,不久唐太宗遠征高麗(公元645年),薛仁貴所在的張士貴部也趕赴遼東,薛仁貴作戰非常勇敢,衝鋒陷陣都是衝在最前面。

老薛很懂得為自己搞營銷,每次出戰他都搞了件“外掛”-妻子為其縫製的白袍,這件外掛雖然不能給他擋刀箭,但格外吸引人注意。很快一次唐軍與高句麗大軍在安市城東激戰,唐太宗李世民登北山觀戰,就看見一名白袍唐將在敵陣中來回衝鋒,所向無敵,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並在戰後唐太宗親自接見了這位戰鬥英雄,賜良馬兩匹、絹四十匹,提升為遊擊將軍。

從此薛禮的春天就來了,這段故事演義上有,基本是史實。

回國後,唐太宗當然沒有忘記這位白袍將,薛仁貴再次被破格提拔為左軍中郎將,並且李世民將他放置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統領宮廷禁衛軍駐守玄武門,玄武門是唐太宗李世民起家的地方,在唐朝,幾次重要的皇家宮廷政變都發起於玄武門,玄武門對李唐皇室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李世民將此重要位置交給毫無背景士卒出身的薛仁貴,足見李世民對白袍將軍薛仁貴有多重視。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用他的忠誠回報了李唐王室,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初三夜,長安天降暴雨,山洪爆發。長安城幾千人在這次水災中喪生,當時水至玄武門,士衛大多各自逃命,唯有薛仁貴冒死到皇宮呼救唐高宗李治。救了高宗一命,李治很感激他,之後更加重視薛仁貴。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顯慶三年(658),44歲的薛仁貴第一次作為獨領大軍的軍事主帥,率隊出征,出現在唐帝國襲擾高句麗的陣容中,正式成為唐軍中的重要將領,

隨後薛仁貴又率部征伐天山鐵勒部中,在此役中他連發三箭,射殺鐵勒三名大將,率領唐軍一舉平定鐵勒各部,當時民間傳唱“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西征鐵勒後,薛仁貴又參加了唐帝國平定高句麗的戰爭,勝利後被提拔為左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

但薛仁貴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公元670年大唐與吐蕃大非川之戰,是唐帝國開國來對外戰爭中最大的一次失利,而薛仁貴就是這次戰爭的主帥,此戰讓唐帝國的顏面盡失,薛仁貴作為主帥,當然會被追究,不過此時的大唐政治還算清明,二君(李治、武則天)依然大氣,僅僅免了薛仁貴和兩位副職的職務,均未遭受殺身之禍。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不過唐高宗依然沒有忘記當年的救命恩人,過了幾年,又啟用賦閒在家的薛仁貴,並以68歲的高齡再次西征,和突厥人作戰,白袍將軍的身影又出現在大唐軍。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薛仁貴病逝於雁門關,享年七十歲,他在沙場活躍的時候並不長,但戰果極其輝煌,說為中唐第一名將不為過,如評大唐前十的將領,必定有他(與大唐開國二李當然還是沒法比)。

其子薛訥、薛楚玉,其孫薛嵩皆是能征善戰的大唐武將。

在民間《說唐》等評書裡,薛氏父子三人的英雄傳奇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演義上的事十有八九是說書之人虛構,就當不得真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 主編夜狼嘯西風

冷兵器研究所
2019-07-11

薛仁貴是唐朝最著名的猛將之一,論單挑能力可以在全唐朝排前三,個人技術十分全面。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單騎斬將:無名小卒薛仁貴成名戰。唐朝將領劉君邛被高句麗軍隊團團圍困,眼看就要領盒飯。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接幹掉敵人的一員將領,還把頭顱掛在自己馬前。薛仁貴幹掉的高句麗將領到底是誰不得而知,反正高句麗人是嚇壞了,主動讓出了一條通道,小兵薛仁貴救下了劉君邛。 白衣陷陣:薛仁貴最拉風的戰鬥。李世民和高句麗軍隊野戰決戰,薛仁貴身穿白衣手握長戟,腰懸硬弓,遠射近刺,猶如白色閃電一樣突入敵陣。在這場戰鬥中薛仁貴的裝束和表現最拉風,也最招惹敵人,因此他的閃避功夫也極為驚人,讓見慣了高手廝殺的李世民都驚為天人。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騎射無雙:還是在遼東戰場,薛仁貴與樑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力戰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薛仁貴一馬當先直衝敵陣,他又快有準的騎射功夫幾乎成了一個移動火力點,只要有弓弦聲響,必然有敵人倒下。 射手對戰:薛仁貴又一次遇上了一個高句麗神射手,此人在石城下射殺了十幾名唐軍,讓唐軍士氣大跌。因此薛仁貴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鼓舞自己士氣,他主動向對方挑戰,在騎射對決中左躲右閃直衝敵人,最後將敵人生擒。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箭穿5唐甲:這是唐高宗對薛仁貴的考驗,李治說最NB的古人能射7層鎧甲,將軍你能射幾層?薛仁貴用弓箭回答說5層,這成了全唐朝的最牛的射箭記錄。這個數字並不能說明薛仁貴就弱於古人,唐高宗說的射7層的記錄出現在春秋時代,春秋時代的盔甲防護遠不如唐朝。 三箭定天山:薛仁貴的封神之戰。薛仁貴和鐵勒人交戰,用三箭射殺了三名最NB的鐵勒勇士,讓十餘萬鐵勒人直接跪了。

霜冷九州
2019-03-27

薛仁貴在清代演義小說中非常出名,歷史上也是難得的名將,小說中著名的徵遼東,三箭定天山等事蹟也是史實。薛仁貴出身不高,但參軍後靠著戰場上亮眼的打扮成功讓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勇猛,那句不喜得遼東喜得薛仁貴就註定了薛仁貴後期在唐軍中的地位。鎮守玄武門時面對大水還能拼死呼高宗逃命更是足見忠義。高宗時代無論是李績徵東還是鄭仁泰徵西薛仁貴雖非主帥但在幾次大戰中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更是經典之作。至於後面的大非川之敗,薛仁貴的徵東戰友郭待封才是主要責任,正是他私自前進導致了糧草丟失讓大軍陷入了被動,吐蕃大軍本多於唐軍,領軍的也是吐蕃名將論欽陵,這種情況下大敗不可避免。雖然薛仁貴因大非川一度被削職為民但因為能力很快還是被啟用,晚年面對突厥叛軍免盔就讓對方逃竄。所以雖然有大非川之失但薛仁貴當為初唐有數之名將。

小学生阿萌
2019-02-03

要評價薛仁貴,先得了解這位老兄是幹嘛滴。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兩個“薛仁貴”,一個是民間傳說、評書戲曲、演義小說和影視劇中的薛仁貴,一個是真實歷史上的薛仁貴,那可是大不一樣的!傳說中,白袍銀甲、方天畫戟、強弓利箭,是薛仁貴的三大logo。而真實的薛仁貴雖然沒有文藝作品中那麼神,但也確實是一枚智勇雙全、威名赫赫的名將,也確實是一位穿白袍、用長戟、擅射箭的超級猛人。下面咱就說說正史,也就是《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所記載的薛仁貴。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山西小夥子薛仁貴(614—684年)原來是個貧農,但人窮志不短,種地習武兩不誤,練就了一身武功,後光榮參軍,成為唐軍的一員。

薛仁貴的一鳴驚人是在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也就是今天的朝鮮和韓國)時,他上演“功夫秀”——白衣銀甲腰懸兩弓手舞長戟狂飆猛衝,殺得高句麗軍人仰馬翻!唐太宗看在眼中,暗暗稱奇,對薛仁貴大加封賞。

不久,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即位。時任宮廷侍衛的薛仁貴抗洪搶險,在山洪暴發即將水淹皇宮的危急時刻救了高宗一命,高宗感激得要命,從此對他加倍重用。

高宗時代,大唐外徵不斷,絕對亞洲無敵,身為高宗麾下第一猛將的薛仁貴幾乎次次都有上好表現。公元568年,薛仁貴跟隨大將程名振再徵高句麗,他又一次單騎陷陣,連續射箭,幹掉不少敵兵,還生擒了一個曾射死好多唐軍的高句麗神箭手。不久,薛仁貴在黑山(遼寧西南部)暴打契丹,俘虜了契丹王阿卜固。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公元662年,薛仁貴出征反唐的鐵勒九姓(甘肅、青海一帶),他連發三箭射死三個鐵勒驍騎,鐵勒軍集體嚇尿,全部投降。接著薛仁貴乘勢征討天山(內蒙杭愛山)以北的鐵勒主力,活捉了他們的首領。薛仁貴威名大震,其壯舉還被編成了軍中的流行歌曲——“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公元666年,薛仁貴第三次蹂躪了老對手高句麗,滅敵數萬,“威震遼海”。

 

薛仁貴身經百戰,幾乎全勝,唯有一次敗仗。公元670年,薛仁貴出征吐蕃(西藏),首挫敵軍,可是他的副將郭待封對他羨慕嫉妒恨,竟然違反軍令,擅自行動,結果把薛仁貴坑得很慘——全軍崩潰,薛仁貴也被貶為庶人。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幾年後薛仁貴又被重新啟用。公元681年,薛仁貴率軍出征突厥,當突厥人得知對手是薛仁貴時,竟然全嚇跑了,薛仁貴乘勢追擊,斬首萬餘,大獲全勝。

薛仁貴雖是英雄,但他身上並不全是閃光點,他曾坑殺降卒,搶女人當小妾,還收受賄賂。所以說人無完人,不過這些汙點也使薛仁貴這人顯得更為真實。這歷史上哪有那麼多高大全的英雄啊。這些汙點也並不影響薛仁貴的歷史地位。在整個唐朝歷史上,如果評選出十位最牛的名將,那麼薛仁貴必在其中。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淡定谈娱乐
2019-08-23

薛仁貴(614——683)),系唐朝名將地,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是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他官至左威衛大將軍、安東都護。因終生喜歡穿白袍,故有“白袍將軍”之稱。他為了保衛大唐社稷鞏固和百姓安居樂業,戎馬一生,出生入死,創造了“三箭定天山”、“一帽退萬敵”、“良策息干戈”、“仁政高麗國”等赫赫功勳。其撰寫的《周易新本古意》,是最早以辯證法論證兵法的著作。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略》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瞞天過海”的故事,從中可見薛仁貴的足智多謀。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領30萬大軍以寧東土。一天,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唐太宗見眼前白浪排空,一望無窮,即向眾臣問過海之計,四下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百姓請求見駕,並稱30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備好。唐太宗大喜,於是便率眾將領隨此百姓來到其海邊的家。只見萬戶皆用彩色幕布遮圍,十分嚴密。百姓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更是繡幔彩錦,茵褥鋪地。百宮進酒,宴飲甚樂。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過了不久,只聽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唐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什麼在百姓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來這百姓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就是他策劃的。

“瞞天過海”後來即成為兵法上的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是著名的“三十六計”之一,用來作戰役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薛仁貴初出茅廬,就能出此妙計,著實好生了得!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唐太宗曾經這樣評價薛仁貴:“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唐高宗也這樣讚譽薛仁貴:“漢北遼東鹹遵聲教者,並卿之力也。”“古之勇猛者,無一人可敵卿”。唐玄宗也曾對薛仁貴的兒子說過:“卿父勇猛罕見,古之未有。”得到這麼多帝王的讚譽,可見薛仁貴何牛之至!

薛仁貴的子孫也都很爭氣。其子薛訥,官至大元帥、宰相;其孫子薛嵩,官至六州節度使、高平郡王;其重孫薛平,官至太子太保、韓國公;其玄孫薛從,也曾官至上將軍。薛仁貴衍傳的十二世裔孫四十七人都是朝廷器重的文武官員,為唐朝立國的二百八十九年,相繼的二十一位皇帝盡忠報國,為中國歷史的著名的“大唐盛世”建功立業。

如何評價唐朝名將薛仁貴?

薛仁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讓敵人在未開戰之時就下馬跪拜的將軍,他打敗過鐵勒等諸多外族侵略,是我國的對外的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不可忘記的戰神。即是說,“薛家將”是中國古代“愛國為民”的光輝典範,整個顯示了以白袍薛仁貴為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閃躍著“白袍文化”的光輝。薛仁貴,一個讓華夏民族驕傲的子孫,一個必須讓人尊重的英雄,“白袍精神”也永遠不會過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