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1878年7月13日,歐洲列強簽署劃分巴爾幹的《柏林條約》
往事推送
1/7 1878年初,俄國軍隊逼近奧斯曼首都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被逼接受俄國提出的和平條件,3月3日雙方在土耳其西部的聖斯特凡諾(位於今日土耳其西部耶西勒廓伊)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條約建議建立包括亞得里亞堡和薩洛尼卡的大保加利亞,條約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對保加利亞近500年的統治,成立了保加利亞大公國,並使土耳其賠款2億1000萬盧布。圖為條約簽訂現場。
2/7 新獨立的保加利亞版圖之大,令英國、奧匈帝國以及其他巴爾幹民族不滿,各國恐怕新獨立的保加利亞會成為俄羅斯傀儡,令俄羅斯大大增加在巴爾幹半島及東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於是巴爾幹地區在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後,變得異常緊張。圖為《聖斯特凡諾條約》簽訂後的“大保加利亞”。
3/7 歐洲列強不滿俄羅斯企圖擴張的行為,尤其是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塞爾維亞與希臘則恐懼大保加利亞的建立會減少他們可奪得的奧斯曼領土。德國宰相俾斯麥(圖)以德國在巴爾幹地區沒有直接利益為由,願意當調解人,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討論巴爾幹問題的國際會議,邀請各國出席,以平衡英國、俄羅斯與奧匈帝國的利益。
4/7 1878年6月13日-7月13日歐洲各國應俾斯麥之邀,在柏林召開會議。7月13日,各方達成協議,簽訂《柏林條約》,從而使得早前俄土簽訂的《聖斯特凡諾條約》作廢。
5/7 《柏林條約》確認原屬奧斯曼帝國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獨立;而保加利亞則獲得自治權,但仍然由土耳其統治權和宗主權,保加利亞部分被一分為二,北方的部分成立保加利亞大公國;南部則設置東魯米利亞自治省,徹底破壞了俄國當初的“大保加利亞”計劃。奧斯曼的波斯尼亞-赫塞哥維納等地由奧匈帝國佔領和治理,但仍然屬於土耳其。圖為《柏林條約》對東南歐地區的劃分。
6/7 俄國在俄土戰爭付出的代價巨大,但最後其設計的“大保加利亞”計劃失敗;相反,負責調停的德國卻間接讓奧匈坐收漁人之利,輕易奪得管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權利,故此令德、奧、俄三國結下的三帝同盟崩潰。俾斯麥一方面以德奧同盟拉攏奧國,又在另一邊廂以第二次三帝同盟企圖讓俄國回心轉意。這令他的同盟制度更形複雜,也令俄國與德奧的關係愈來愈緊張。圖為《聖斯特凡諾條約》和《柏林條約》對保加利亞劃分的比較。
7/7 德國主導的《柏林條約》,明顯偏袒一方,由此導致了之後數十年歐洲深刻分裂。西歐列強嘗試力挽衰弱的奧斯曼帝國於既倒,卻因此引起巴爾幹半島的種種紛爭,巴爾幹人民繼續爭取自由,於是造成戰爭與國際危機。另外《柏林條約》沒有能夠解決希臘和奧斯曼的邊界問題,也為之後的巴爾幹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導火線。圖為參加柏林會議的希臘代表團。
2019-07-15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