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10 個回答
Mer86
2019-03-17

時勢造英雄,劉邦和李淵所處的時代與曹操所處的時代,時勢不一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劉邦、李淵、曹操都在玩吃雞遊戲。等遊戲開始後,劉邦和李淵一直都在趴窩,偷偷看著前面的人廝殺。等到外面殺得沒剩幾個人了以後,他們下山摘桃子,然後他們還真的摘到了桃子。這也就是所謂的:你不需要幹掉所有敵人,你只需要幹掉決賽圈那幾個就好了

相比之下,曹操就不同了。他是全程在與人廝殺,在幹掉了三分之二的敵人後,結果他掉線了。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一、劉邦所處的時代

劉邦出身於戰國晚期,當時是貴族政治。不管是周天子,還是被天子分封的諸侯,都要依靠貴族才能維持統治,君主的權力其實很小。如果稍微不留神,還會被貴族取代。典型的案例有“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但是當時也有一個特例,就是秦國。

秦國的秦孝公繼位後,依靠商鞅變法,提拔寒族的政治地位,打壓貴族,使得王權得到了加強。然後,秦國奮五世秦王之餘烈,傳到秦始皇時,秦王已經可以不依靠貴族的支持,也能統治全國了

那麼,為什麼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可以不依靠貴族而統治呢?

這是因為:商鞅變法的本質,就是推行小家庭制,利用老百姓對爵位和軍功的渴望,煽動小老百姓消滅傳統的大貴族。這種新型制度的特點是易於組織動員,而且組織成本也非常的低廉。用大白話說,就是煽動老百姓鬥財主。

在實行這種利用寒門打壓貴族的政治模式將近一百年後,秦王成功的消滅了秦國內部的貴族勢力,也一併消滅了關東六國的貴族勢力,統一了全國。

到了秦朝建立之後,當時的貴族已然是過街老鼠一般,老百姓不買他們的帳。他們對老百姓也沒有很大的號召力

應該說,這個時候的秦朝的統治力是非常強大的,只要秦始皇休養生息,惠利於民。老百姓不造反,貴族根本掀不起浪,秦朝不會二世而亡。

但是,秦始皇偏偏就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想建立一個萬世功業,濫用民力,結果玩的最後玩砸了,把關東六國的老百姓全部得罪了。始皇帝之後的秦二世也不是個東西,他沒有及時調整始皇帝的政策,而是繼續濫用民力。於是到最後,就爆發了老百姓反抗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雖然秦朝很快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但是起義帶來的震動很大,這就給了貴族一個翻身的好機會

然後,各地的六國貴族舊勢力紛紛崛起,一擁而上,推翻了秦朝。這相當於就是——開了歷史的倒車,中國的政治格局又回到了貴族統治的舊時代

其實我們只要看一下後來項羽分封的諸侯王名單就可以發現,除了劉邦之外,基本上都是戰國時期的貴族後裔,有些人直接就是戰國七雄的王族後裔。

如果讓貴族壟斷了政治,老百姓能得到什麼好處?顯然是沒好處的。就拿項羽來說,他就是典型的傳統貴族,如果讓他奪天下,普通老百姓就沒有上升的渠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不受項羽的重用,而韓信在劉邦那裡受到了重用。

所以老百姓就期盼一個大英雄能出現,重新帶領他們打倒舊貴族,給自己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而劉邦這個純屌絲的出現,就滿足了老百姓希望能出人頭地的夢想。

眾所周知,劉邦是個純屌絲,劉邦團隊也是純屌絲出身。比如蕭何只是個副縣長,曹參只是個監獄的典獄長,周勃是個吹鼓手,樊噲就是個殺豬屠狗之輩。包括韓信,他也是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破落戶。他們這些人在六國貴族眼裡,就是垃圾。但是在老百姓的眼裡,就是大救星。因為老百姓和劉邦有共同語言,有共同的政治追求

再加上劉邦又一個度量很大的人,他用人根本不看出身,只看能力。有能力,又急需要出人頭地的寒門子弟,必然會毫不猶豫的支持他。

後來劉邦團隊入關中滅秦朝,分封之後擊敗關中三王,擊敗趙王、擊敗齊王,最後乃至滅掉項羽。這都是因為有老百姓對劉邦的支持,有老百姓替他賣命的結果。

所以說,劉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秦朝統一了全國,搞垮了貴族政治勢力的基礎上的。

這就相當於說,秦朝消滅了90%的敵人,然後一個不小心被人幹掉了。劉邦團隊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接過秦朝的接力棒,徹底幹翻了六國貴族。

在幹翻六國貴族後,劉邦吸取教訓,取秦朝的長處,摒棄秦朝的短處,休養生息,終於建立了一個強盛的漢王朝。

小結:為什麼劉邦在起兵之前一直都是默默無聞,活到四十多歲還是個沒有姑娘家看得上老光棍。但是起兵之後迅速壯大,變成一個渾身都是優點的大英雄

因為這就是典型的時勢造英雄!劉邦早年所處的戰國時代,沒有讓他這種純屌絲出人頭地的可能性。但是當始皇掃六國,掃清了阻礙劉邦出人頭地的貴族之後,屬於他的時代就來了

當然了,劉邦本身也是一個大英雄,他身上的人格魅力遠非陳勝、吳廣之輩可比。他的個人能力,也是他能夠最終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二、曹操所屬的時代

劉邦的勝利,其實就是寒門的勝利。但是寒門崛起之後,勢必也會變成了新的貴族

漢朝建立後,由於生產力的限制,無法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權。傳統貴族雖然被消滅,但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的這幫功臣,又演變為新興的豪族階層。這些功臣雖然不是六國舊貴族,卻勝似六國舊貴族。這些人的存在一樣阻礙了寒門的上升渠道。

西漢末年的階級矛盾和新莽時期爆發的農民起義,其實就是老百姓不滿新興豪族的剝削和壓迫,奮起而反抗的案例。

但是此時的豪族已然做大做強,哪裡是毫無組織性可言的老百姓能對抗的?因此,老百姓的反抗,最終被豪族鎮壓。

劉秀和他的東漢王朝,其實就是因為有豪族的支持,才會那麼順利的統一。

到了東漢的中後期,豪族與儒學相結合,形成了士族階層。繼而,又演變為士族替皇帝管理地方,士族變成了事實上的土皇帝的局面。這個政治局面,完全就是戰國後期的貴族政治的翻版。

當皇權強大時,士族與皇帝共治天下;當皇權被削弱時,士族就會搞獨立。這是東漢末年變得四分五裂的重要因素。

那麼,身處於東漢末年的曹操,他的統一歷程為什麼就那麼困難呢?

這是因為,曹操的夢想,並不是簡單的統一全國,他更想要恢復秦皇漢武時期的那種絕對中央集權制度。如果僅僅只是這種政治追求,他可以仿效光武帝劉秀,選擇與豪族聯合,這樣的話,統一難度會很小。

但是曹操他偏偏就不願意那麼幹,他的政治追求極高。這就導致他面臨的敵人,不僅僅是其它的軍閥,還包括他自己陣營的一些士族。典型例子,曹操當年殺了兗州大士族邊讓,原因是邊讓跟他裝叉。像士族裝叉這種事情,劉秀也碰到過。但是劉秀選擇忍,不與豪族發生衝突。然而曹操卻不能忍,他直接殺了邊讓,以體現自己的權威。結果導致兗州士族對他的不滿,然後兗州士族勾結呂布,直接把曹操老窩端了。這就是曹操與士族矛盾的直觀體現。

有了這樣的教訓,所以曹操為什麼每次打下一塊地盤後,他都會求才若渴,趕緊發佈求賢詔令,急不可耐的尋求人才。因為他急需要擺脫士族,要提拔寒族打壓士族。(這就是當年秦始皇、劉邦乾的事情)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但是前面說過了,秦始皇是站在五代秦王基礎之上,用了將近一百年時間的積累,才把這個制度夯實,把不服的貴族殺服(其實到最後也沒服)。而曹操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僅憑他的一己之力,哪裡能完成這麼困難的事業?

我個人覺得,曹操他想當秦始皇,但他的處境更像秦孝公,苦活累活都是孝公幹,最後讓秦始皇摘桃子。曹操也是如此,他的政治理想註定了他不可能完成統一,摘桃子的人只能是他的子孫

只不過曹操死後,繼任的曹丕沒有繼承他的政策,而是選擇和士族妥協。然後,曹魏政權由此建立。

曹丕死後,曹叡繼位。他拋棄了曹丕跟士族聯合的政策,恢復曹操的政策(打壓士族加強皇權),結果導致士族離心離德,在他死後沒多久,就被司馬氏篡權了。

司馬氏上臺後,又恢復了曹丕的政策,選擇跟士族合作。然後,只用了二十年時間就消滅了蜀漢和東吳,統一全國。

曹操和曹叡打壓士族,有可能建立一個皇權至上的強盛王朝,但是阻力很大,屬於逆潮流而為;反之,曹丕和司馬氏與士族的合作則屬於順潮流而為,可以迅速凝聚內部各個勢力,統一全國,建立一個類似於東漢的王朝。但士族也必然會與皇帝分權,導致王朝四分五裂。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會有長達兩百年的東晉南北朝分裂期。

小結:曹操所處的時代,雖然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但四百年的劉漢政權死而未僵,士族已經習慣了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但是曹操要逆天而行,他想要打破士族的政治特權。這就導致曹操的統一,全程都受到合法性問題的困擾。主動投靠者寥寥(投靠過來的人也容易反水)。所以曹操打仗一步一個坑,地盤真的要一口一口啃下來,類似於闖關模式,一關一關的打,很不容易。

並且與曹操同時代的對手,諸如袁紹、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也都是罕見的人傑。這些人的存在使得曹操的統一極其困難。這也是曹操始終沒能統一的重要原因。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三、李淵所處的時代

唐高祖李淵完全就是劉邦的翻版,李淵之前的隋朝,也像劉邦之前的秦朝一樣,替他幹翻了90%的敵人,基本把西漢以來形成的士族階層幹翻在地。隋文帝繼位後,重新建立起一套制度,如果不出意外,隋朝堅持個一百多年,也應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是隋煬帝也如秦始皇一樣,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直接導致了老百姓造反,給了士族和南北朝舊貴族造反的機會。然後隋朝就三世而亡了。

不過,李淵與劉邦也稍微有點不同:劉邦所處的時代,是平民幹翻舊貴族的時代;李淵所處的時代,是新興的關隴政治集團統治中國的時代

李淵在關隴貴族這個大團體內,原本只是一個小角色。但是他運氣好,關隴集團的老大隋煬帝主動拋棄了關隴貴族。然後他又作死的三次東征高句麗,導致楊玄感叛亂、李密起義,最後宇文化及篡位,顛覆隋朝。緊接著宇文化及死磕王世充,而王世充又死磕李密,天下打的是一團糟。

這些人在亂斗的時候,李淵呢?他窩在草叢裡猥瑣發展,等軍閥打的精疲力盡時,一舉殺進關中,同關隴貴族聯合,變成了關隴集團的老大。

然後,李淵以關隴集團為繼續,對隋末軍閥一鍋端。那時候的關東軍閥,王世充、竇建德聯手,也打不過李淵。

並且,李淵還有一個好兒子李世民。唐朝開國功臣,除了李靖之外,沒有一個將領能跟李世民比軍功。李淵有李世民的輔佐,想不成功也難吶。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四、總結

劉邦、李淵的成功,曹操的半途而廢,歸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時勢不同。

這三個人中,李淵的時勢最好。他祖上是西魏八柱國,原本就是關隴集團的一份子。當關隴集團統治天下,原本的集團老大隋煬帝作死之後。李淵抓住時機,進軍長安,取代隋煬帝的位置,直接就坐到了老大。然後再依靠關隴集團打擊早已經是疲憊不堪的關東軍閥,算是下山摘桃子的典範。並且,他還有一個皇帝當中最會打仗的兒子。

劉邦相比於李淵,時勢稍微差一點,但也是極好的時勢。老百姓支持他,蕭何和韓信替他穩江山和打江山。再加上他的對手都是如同過街老鼠一般的舊貴族。自己很強,對手很弱,就算想不成功也很難

對比李淵和劉邦,曹操就慘透了,他是人見狗嫌的人。在他所處的那個門閥時代,他想統一天下,必須尋找士族的支持。然而士族的支持也是有條件的,就是士族要獲得政治地位。但是曹操又不願意給這種特權,這就導致曹操一輩子都活的很糾結,他為了維繫權力,只能全靠武力。但受時代限制,他也不能逆天而為。說到底,這就是時勢。

小约翰
2019-04-04

曹操敗在運氣太差,大環境不好!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李淵於公元617年起兵,618年就在長安稱帝,624年就天下大定了。從起兵到統一全國,只用了七年。

而劉邦於公元前209年起兵,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也是隻用了七年。

曹操呢?

曹操於公元189年在陳留起兵,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也不過只打下北方的半壁江山而已。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論能力,曹操並不比歷代的開國之君差,曹操之所以終其一生沒有統一天下,真的是運氣不好。雖然曹操的格局上可能跟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有差距,但是作為一代雄傑,這並不是曹操不能統一的根本原因。

曹操運氣差,究竟差在哪呢?

戰略環境惡劣

劉邦、李淵,他們建立了中國最強大的漢唐王朝,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摘果子的人。

什麼叫摘果子?就是前面的人已經打的差不多了,就剩下決賽圈的幾個人了。兩個人衝上去把決賽圈的這幾個幹掉,直接吃雞。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劉邦起兵時,陳勝吳廣起義已經動搖了秦朝的根基。劉邦在起義過程中,從來沒有被秦朝列位重點打擊對象,秦軍忙著和六國舊貴族廝殺,顧不上一個泥腿子劉邦。

秦軍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章邯,又能打又凶狠,結果被比他更凶狠的項羽幹掉了。在項羽和秦軍激戰的這個關頭,劉邦偷偷摸摸的饒過主要戰場,佔領了咸陽,一舉滅亡了秦朝。

就算是項羽,項羽在分封諸侯之後,也沒有顧得上劉邦,山東諸侯反對項羽的比比皆是。在劉邦出關之前,項羽就已經和山東諸侯們打成一片了,否則也不會給劉邦背刺彭城的機會(就這劉邦都沒打贏)。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李淵的情況跟劉邦差不多。隨著隋煬帝的作死,全國到處都是造反派,前有楊玄感,後有瓦崗軍,隋朝的政府軍已經被起義軍消耗的差不多了。

在全國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李淵抽個冷子快速起兵入關,迅速佔領長安,而且得到了關隴集團的大力支持。佔領關中穩定的根基之後,唐朝耐心等待關東諸侯彼此廝殺,等他們打的差不多了,唐軍東征,幹掉了王世充、竇建德,天下就基本大定了。

所以說,劉邦和李淵,都屬於上來就在決賽圈的人,先耐心積攢實力,最終幹掉僅剩的幾個對手。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曹操的局勢,是相當的差。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曹操是東漢大亂的第一批軍閥,如果說劉邦和李淵是在決賽圈的話,曹操就是第一批跳傘的人。他要一家一家打,一個對手一個對手的消滅。袁紹、袁術、陶謙、呂布、馬騰、馬超、張魯、劉備、孫權等等等等。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對手,剪滅北方群雄耗費了他大半生的時光。

赤壁之戰是曹操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赤壁大敗之後,曹操已經老了,沒有精力也沒有機會去統一天下了。他的一生,只能用來給兒子打下了基礎,誰讓他的對手那麼多呢?


人心向背不同

劉邦和李淵,只所以能夠很快稱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心支持。

在大漢和大唐之前,恰好是秦和隋兩個殘暴的王朝。秦始皇的嚴刑峻法,隋煬帝的橫徵暴斂,都耗盡了民眾對王朝的支持,百姓迫切的期待一個新王朝的出現。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除了百姓之外,統治階級也很支持新政權。

秦朝在建立以後,還在搞軍功制度,沒有一個正常的人才晉升機制,嚴重的影響了精英集團對秦朝的支持程度。而劉邦的崛起也沒有獲得六國舊貴族的反對,因為他們一開始認為劉邦也會和項羽一樣繼續搞分封制。

隋朝的情況更明確,隋朝是門閥制,是以關隴集團為核心的門閥統治制度。隋煬帝為了消耗門閥的力量,不惜三次東征高句麗。所以在隋朝末期,這個政權已經讓門閥們集體反對了。而李淵本身就出身於關隴集團,又打著拉攏門閥的旗號。所以李淵在入關之後得到了門閥貴族的一致支持,順利的佔領了長安,穩定了局面。

相比之下,曹操就很慘了。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曹操出身寒門,與門閥天生的不兼容。更重要的是,當時的門閥都是支持漢朝的,或至少在曹操時代表面上是支持漢朝的。

所以曹操天生的就在反對門閥,提拔寒門士人。曹操一生最主要的兩場鬥爭,一是與軍閥之間的鬥爭,二是與北方門閥之間的鬥爭。兩場鬥爭曹操都沒能贏。

曹操死後,魏文帝曹丕拉攏士族,於是曹丕被士族們抬上了皇位。可是繼位的魏明帝曹叡又開始打壓士族,於是士族們開始轉頭尋找一個利益代言人,魏明帝死後,司馬懿出現了。

總之,曹操時代的北方,人心向漢,無論是百姓還是統治階級,都不支持再建立一個新政權。所以曹魏政權也只成了曇花一現。

對手水平不同

劉邦的對手是誰?項羽啊!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楚霸王項羽,雖然是公認的英雄,可是也是公認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項羽靠著勇猛和善戰,固然可以擊敗劉邦幾次,可是碰見韓信這種玩謀略玩戰術的,立刻就不靈了,所以項羽雖然打仗十能勝九,卻終究被漢軍所殺。

李淵的主要對手是誰呢?竇建德,王世充。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竇建德名聲不錯,可是卻是個李世民式的人物,出了名的缺乏遠見。而王世充則是有名的“奸人”,對上諂媚對下殘暴,東都上下無不憤恨。這兩個人,雖然能成為一時豪傑,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很難稱為一流人物。碰見了奇才李世民,很快就被滅掉了。

而曹操的對手是誰?是劉備!是孫權的江東集團!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劉備是什麼人物我們都明白,如果不是遇上了曹操,劉備也能統一天下。孫權雖然一輩子因人成事,可是江東集團上下團結,又攜地利,曹操同樣很難擊敗。相比於位於中原的項羽、王世充等人,江南的孫權實在是塊硬骨頭。

所以,曹操面對的局面是:開局煉獄模式(對手多),環境煉獄模式(人心向漢,士族不服),敵人逆天模式(劉備孫權),就這麼個局勢,統一北方已經不容易了,我們就不要苛求曹操了吧?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4-05

論才幹,曹操絕不亞於劉邦、李淵、朱元璋這些開國皇帝。論親和力,曹操的親和力也是相當強了,比那個愛罵人的劉邦,愛殺人的朱元璋親和力強多了。論團隊成員,曹操的文臣武將也都是鼎鼎有名,而且人才濟濟。這些人才,放在任何朝代都是絕對能挑大樑的。可是為什麼,劉邦、李淵、朱元璋這些人統一天下都很容易,曹操卻用了幾十年,才能夠和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呢?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曹操劇照)

有人說,這主要是對手不一樣。其實,劉邦、李淵、朱元璋這些開國皇帝,他們的對手其實都不弱。比如項羽,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比如竇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也不是泛泛之輩。比如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人,也是一方諸侯。之所以最後大家覺得他們不行,無非是他們被打敗了。歷史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當然就不覺他們行了。所以說,以對手強作為曹操沒能統一天下的一個原因,顯然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曹操最終沒能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顧及道義。

三國時期的歷史,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歷史,也是最被後世所津津樂道的歷史。以至於三國形成了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話題。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讓三國時期的故事家喻戶曉。

三國之所以在後世引起極大的關注,就在於三國時期雖然和其他亂世一樣,主題是戰爭。但是,又不僅僅是戰爭,諸侯們並非完全為了爭奪天下,而是在講“道義”,在追求世間的道義。

比如曹操之所以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在於諸侯們都認可漢天子的尊貴。如果諸侯們不認可漢天子的尊貴,當然也就不會理睬曹操講的那一套了。而其它和曹操作對的諸侯,之所以反對曹操,是大家認為曹操是“尊崇天子”是假的。同時,那些完全不尊崇天子的人,比如董卓之流,肯定是會得到全天下群起而攻之的。

再比如劉備之所以能夠從一窮二白,到實現三分天下的目的。就在於他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正因為他把道義扛在肩上,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仁人志士追隨他,跟著他顛沛流離,直到建國。

曹操正是因為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顧及道義,所以他才沒有那麼心狠手黑,殺人如麻,因此沒能極快地統一天下。他不但沒能一統天下,他甚至在生前還沒有當皇帝,儘管他已經完全具備了當皇帝的資格。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劉備劇照)

二、老二法則。

我們知道,在長跑、競走、速滑等體育比賽中,在途中跑的時候,絕不會衝到最前面,只有在衝刺的時候,才會發力衝鋒,跑到最前面去奪魁。

王朝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很多王朝統一了亂世後,又會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如秦朝、隋朝等等。就在於這些王朝衝在了最前面,它當時雖然實現了統一,但是並沒有實現太平,結果被跑在後面的王朝給取代了。

作為諸侯,劉邦、李淵、朱元璋、趙匡胤等人,其實都不是衝在最前面的。劉邦之前,項羽是老大,他實現了表面的統一。朱元璋之前,陳友諒是老大。李淵之前,還有竇建德、王世充。趙匡胤之前,有柴榮。因為他們在歷史上是“跟跑”,等到跑在最前面的,把矛盾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後,他們便站出來,充當化解矛盾的角色,因而成功了。

曹操的經歷,並不符合這個“老二法則”,他其實是老大,所以他沒能成功。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司馬懿劇照)

三、個性性格。

曹操之所以最後沒能統一天下,還與個人性格有莫大的關係。曹操雖然有很多謀士,他也能聽謀士的意見,但很少付諸實施。他最相信的,還是自己的感覺。

而曹操個人又是能謀少斷的性格,而且又比較多疑。因此,實際上他在一生中,貽誤了多次絕好的機會。

比如當年張飛在當陽長阪據水斷橋。張飛也就是二十幾個人,卻由於他多疑的性格,不敢繼續追擊。要是追擊下去,捉住劉備,三國就不可能形成了。

再比如司馬懿曾給他提過幾次抓住機會從漢中打進去的計策。那時候劉備也還沒成氣候,張魯、劉璋又不行。如果他堅決執行,益州就是他曹操的了。

曹操一生有非常多的機會,都被他多疑少斷的性格給葬送了。因而,最終他並沒能統一天下。

(參考資料:《三國志》)

历来现实
2019-04-15

曹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既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霸氣,又有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的智慧。

這麼一個胸懷大志又有勇有謀的人,何等的厲害?但這麼優秀的曹操,為何征戰三十餘年仍未能打敗孫劉,統一全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首先,曹操未能以一開始建立絕對優勢去一鼓作氣統一全國,造成後來的曹、劉、孫三足鼎立局面。

關鍵原因肯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在發起向荊州的全面進攻之前,他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三十萬,比孫劉兩家總和還多好幾倍,而以曹操當時的能力,戰勝對手按理當不在話下。沒錯,曹操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曹操向兩者發起進攻的時候,人家兩家完成了合體。面對他們的聯軍,雖然在諸多方面,曹軍還是處於優勢,但是也存在著致命的不足,曹方的士兵不熟悉水戰,東吳地區卻是河流眾多。

兵力以及糧草等方面上的優勢,不足以彌補這個缺陷,這是曹操處於被動狀態的重要原因。而曹操之前在對戰眾多的敵人時,雖然也遇到了一些名將的抵抗,但是他們團隊的實力比較有限,個人的優秀被團隊的低迷所抵消,因此遇到的挑戰並不是很大。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反觀在下江南的時候曹操遇到的對手,是更加優秀的名將群體,更有整個東吳多年的國力累計為支撐。

周瑜等人是當時著名的水軍將領,其水軍的指揮藝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水軍指揮恰好又是曹操個人致命的弱點,這也決定他不得不以自己最為脆弱的地方,抵抗名將最優勢的地方。這對於他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而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的指揮能力無可挑剔,這使得曹操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對手擊敗。而此時自己部隊也出現了大面積的生病問題,戰鬥力進一步下降。

雖然此時曹操在兵力上仍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無法避免自己不足的硬傷,在這種情況下,失敗也許是在所難免。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赤壁之戰直接打斷了統一全國的良好趨勢。

赤壁之戰後,別看曹操仍然將精力集中在南方,但自己人生已經進入到晚年時刻,他雖然還是具有雄才大略,但是自己的判斷能力持續下降,做事越來越謹慎,這些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問題,自己已不能像年輕的時候,親自率領軍隊征戰。

歲月是把殺豬刀,曹操此時徒具統一的心願,可惜歲月荏苒,任何偉大的志向,都不能抵禦它的侵襲。在晚年的時候,他對於戰場上的控制呈現非常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也是他在後期經常性遇到敗仗的重要原因。

因此,曹操沒有統一全國,在很大程度上,年紀應該承受一定的責任。

而在擊敗曹操之後,孫劉兩家都看到了能夠將曹操打敗的希望,因此他們都是鬥志昂揚,積極的擴展軍隊,各自建立了非常有戰鬥力的軍隊。

此消彼長,兩者都對曹操的用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所以他們都採用了針對性的防守和進攻的方法,這使得曹操一度位於非常的被動的狀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是故,曹孟德雖然具有統一全國的野心,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因素制約著他的夢想,包括自然條件的不利,對手的強大以及個人後期過度自大引起的戰略失誤。當然更多的還是來自於無情歲月對他本人的侵擾。

如上種種因素,導致了能力出眾如曹操者,在這名士猛男輩出的時期,也無緣完成統一全國的平生夙願。

怀疑探索者
2019-05-21

我們看小說或者電視劇《封神演義》,在最後。武王姬發消滅了商紂,但是當時沒有郡縣制度,武王實行了分封制度。即把國土分割成很多個諸侯國,把貴族們分配到全國各地,讓他們做侯侯國的國君,替天下治理國家。連姜子牙也被分封在了齊國。

武王姬發雖然是天子,但是周國面積很小,天子的權力也是極其有限的。實際上,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是各地的貴族。天子在貴族們勢力強大的時候,也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到了東周時期,實際上天子的權威已經幾乎不管用了。貴族大門閥,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他們崛起之後,也就不再尊重天子,做了很多“越禮”的事情。所以,孔子憂心忡忡,他創立儒家學說,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恢復到過去那種舊的等級秩序。但是,孔子並沒有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貴族的力量還是越來越強大。可以說,在在當時的古代社會,貴族們掌握了幾乎所有的社會資源。普通寒門根本就沒有什麼上升的機會。

但是,秦國在西部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當時,出了一個叫商鞅的人,搞了一個變法運動,目的就是遏制舊貴族的力量。通過把軍功和爵位掛鉤,他使得普通人也有向上提升的渠道。而舊有的貴族如果不能在戰場上獲得軍功,他們就做不了官。貴族的身份,不再是做官的保障。通過幾代秦王的艱辛努力,秦國的貴族勢力被極大的削弱。這樣就保證了皇權的高度統一。等到秦始皇嬴政執政之後,可謂一言九鼎,沒有誰可以制衡他。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繼續摧殘山東六國的貴族勢力。但是由於他沒有施行仁政,透支國力過多,秦朝二世而亡。在秦朝末年,六國貴族趁勢而起,比如項羽與田橫這些人,都是原來六國的貴族後裔。

劉邦之所以很快贏得整個天下,是因為他統一了各條戰線。既有普通寒門知識分子的支持,也和各國的舊貴族勢力達成了妥協。各國的貴族雖然看不起劉邦這樣的寒門出身,但是他們的力量在秦朝時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所以也只好向劉邦妥協。劉邦建立漢朝之後,趕緊把原來六國貴族的力量加以安撫,為的是江山穩固。所以,劉邦又做了大量的分封。一方面,他把原來六國的舊貴族進行分封,另一方面,他把劉姓子弟也分封為王。這樣做,讓漢帝國重新湧現出一批新的貴族。在幾百年的執政時期,漢朝又湧現出一批讀書的士大夫階級。像袁紹的祖上,四輩子都做宰相,他們袁家就是貴族的一部分,代表了士族。楊修家族也是好幾代做三公這樣的大官。

可以說,在東漢末年這些士族、貴族們的力量非常強大。雖然由於戰亂遭遇了一定的削弱,但是他們死而不僵,隨時反撲。作為貴族階級,他們是看不起曹操的。曹操的父親曹嵩做了大太監的養子,他這樣的出身,是被士族所鄙夷的。曹操獲得極大的成功,主要是由於他依靠了寒門的力量。曹操給很多寒門子弟們做官,就等於是削弱了貴族的利益。他搞了一個“唯才是舉”的做官新政策,就是隻要你有才能,我就給你一個官職。他這樣操作,自然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過去,是貴族門第(比如袁紹、楊修、孔融都是貴族)世代做官,官員的名額幾乎被他們家族子弟壟斷,而現在如果搞什麼“唯才是舉”,這樣他們做官的名額就會被削減。所以,士族這些貴族們是對曹操有很大意見的,但是由於曹操當時非常強勢,所以只好隱忍。而曹操由於貴族的力量太強大,所以也沒能在事業上完全成功。

曹操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曹丕與貴族們妥協,大臣陳群搞了一個後來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這樣就等於恢復了士族高第做官的特權。所以,士族們支持曹家做了皇帝。

但是,後來曹家又想改變這一政策,所以士族們都拋棄了曹家,轉而支持司馬家族執政。司馬懿父子之所以在朝廷上得勢,就是因為他司馬家族本身就代表了士族們的傳統利益。

一部三國史,也可以看成是寒門與貴族們爭奪社會資源的鬥爭。劉備屬於寒門,曹操算不上寒門,但也絕對不算士族這類貴族。孫家也是貧民出身。他們這些人雖然建立了政權,但是由於他們不能完全與貴族進行合作,所以他們都沒有獲得最後的成功。

李淵本身也是貴族,他之所以成功,也是由於他有隴西貴族的鼎力支持。劉邦、李淵這些人,都與強大的貴族勢力做了妥協,所以他們在事業上順風順水,可以統一天下。而曹操與貴族不是一條心,所以反對他的力量非常強大。加上與曹操同一時代的英雄輩出,曹操沒有一統天下的運氣。儘管如此,曹魏在天下佔有五分之四,已經算很不錯了。

用户6828793367
2019-04-04

為何劉邦,李淵那麼容易統一天下,曹操卻只能三分天下?主要有下面的原因:

1,內政方面,他們三都做到非常好,但軍事方面,曹操雖然將領很多,但也只是人才,比起他們兩還是差一大截。。。因為劉邦有韓信,千年一出的兵仙,哪怕是項羽,號稱王不過霸,也只能被韓信碾壓。而李淵呢,有李世民,又是個軍事天才。。。。曹操的將領碰到韓信和李世民也都只有被碾壓的份。。

2.曹操其實很有機會統一的,但能力,性格確實差一點,不屬於天才型,有時候剛愎自用還太好色,簡單的說,只要赤壁之戰不輸,基本上就一統天下了。。但赤壁之戰輸給周瑜,為何,太輕敵,太剛愎自用,才被火攻而輸。打個官渡之戰,差點輸了,還是運氣好,袁紹作死,關鍵時刻許悠投降才贏,跟馬超打,差點被馬超打死,所以曹操軍事能力是硬傷

3。曹操好色誤事誤人,因這事差點被張繡殺死,本來很早張繡就投降他了,因他好色,白白浪費幾年,還坑死心腹和兒子,郭嘉呢,好不容易一個準天才軍事選手,結果也是因為他好色把郭嘉帶壞,導致年紀輕輕縱慾過度,得癆病死了。。本來關羽都要跟他了,結果答應給關羽的女人自己去睡了。。。白白丟一名將。。,

4。曹操太意氣用事,革命剛開始階段,就幹起了屠城的事,導致士人看不下去,紛紛倒戈,陳宮就因這事叛變,陶謙另願把徐州送劉備都不給他,為何,口碑太差啊。。。。

在看看劉邦,李淵,都好色,但也不會整天去睡人家老婆啊?起碼有底線,而且都會裝,沒有過屠城那種特傷口碑的經歷,還有天才級軍事家幫他打仗。。

總結下,曹操軍事水平只能是中上,屠城過,口碑差,還好色,愛睡人老婆,雖然優點是會用人,敢用人,但他們兩這方面也不比他差啊。。。所以統一天下還是差些的

小司马迁论史
2019-04-07

秦朝末年,天下紛爭,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劉邦和項羽。

然而有一點需要了解的就是當時的項羽,是分封制度的擁戴者,也就是說項羽沒有在根本上取得六國諸侯的支持。

項羽分封天下,間接的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因為六國這些分封的王,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王之中,基本都是六國後人,算的上是靠血統得以上位,不像劉邦集團那是打出來的。

很多人說項羽分封的時候,不應該將劉邦分到蜀地,但是問題就是六國之中,也就只有蜀地和秦地可以由項羽自由支配了。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劉邦進入蜀地之後,在人才方面和戰略位置方面,都是勝過項羽百倍,劉邦出蜀地便可以攻取整個關中。

在當時,那可是真正的天府之國,是八百里沃野秦川,所以只要關中被劉邦全部攻取,那劉邦便可以像當年的秦國一樣,併力東出。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事實上在國力和人才方面,一開始便已經逆轉,因為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了整個關中。

劉邦一開始定下的策略,就是分為兩路,一路就是去攻打支持項羽的諸侯,另外一路則是去牽制項羽。

可以展開這般鉗形攻勢,這可不是項羽能夠做到的,所以在戰略上,劉邦一直都是處於主動。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而且最最重要的劉邦集團是越打越富,項羽是越打越強。蜀地和關中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和兵員,而韓信攻城略地又不斷削弱項羽的實力。

所以楚漢爭霸之中,項羽輸給劉邦一點都不冤枉,而且當時也只有劉邦有實力終結這個亂世,一統天下。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但是情況換到曹操這裡,則就要複雜的多,首先就是曹操的起點比較低,而且當時天下的梟雄實在是太強悍了。

曹操一生遇到的對手,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尤其是曹操能夠遇到劉備這樣的對手,更是使得其統一大計受阻。

假如曹操當年赤壁不敗的話,其實也是可以一統天下的,但是偏偏這個時候老天沒有眷顧。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總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天下大勢一般不會改變。但是不排除一些特殊的運氣成分在其中,歷史有趣也就是得益於這些運氣成分。

但是我們看來是歷史,對於經歷者來說,卻是一種遺憾和滿滿的不甘!

刚日读史
2019-04-11

魏失天下,使曹操背千古罵名也! 《三國演義》中的“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讓曹操背惡名了。

至於劉邦,毛主席曾有過評價:

“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最厲害的一個。”

而李淵,他只是大唐開國皇帝,“統一”這個說法還是不夠完整。李唐得天下,固然是李世民卓越的個人能力,但最主要原因還是歷經西魏、北周、隋楊三朝仍然強悍無匹的關隴軍事貴族力量。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曹操是我在歷史上比較推崇的帝王之一。比殷紂王、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毛主席差一個等級,是因為他不是一個“革命”者。

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的美譽於一身的曹操,卻不能一統天下,還是有諸多原因的。 性格決定命運。

一是曹操好人妻,在宛城就差點死於非命;二是自得益滿,本來只是奪荊州,但得荊州也太過容易,於是寫了封信給孫權,“孤率八十萬大軍,與吳王會獵於吳!”,這一封信讓孫吳政權聞到了一股死亡氣息

於是,孫劉聯盟,破曹軍於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歷史上的某些事件,有可能變成撬動歷史走向的節點。 政敵強大。

曹操: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西羌、烏桓等北方異族持續壓縮曹魏的生存空間,雖然曹操北征烏桓勝利,但也進一步消耗了魏國財政。

二,孫權與劉備都是當世豪雄,他們很少犯錯,當然,時勢也不允許曹操犯錯。

而劉邦的老對手卻犯錯了,項羽在得天下之後竟然重啟分封,一口氣封十八個王,自稱霸王,使天下戰亂又起。不明白集權是大勢所趨,妄圖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這才是范增離開項羽的真正原因。

三,內部政敵――名門世族。

曹操殺孔融,逐彌衡,代表曹操與世族並不相融,所以在三國志就有“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的句子,這個“民”就是世族,老百姓懂什麼!

世族反對曹操的用人方針,所以孫權勸曹操稱帝的時候,曹操怒罵,這小子是想架我在火上烤啊!

部下勸曹操稱帝,曹操說了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這還真不是矯情,大家看看曹丕稱帝的時候與世族做的政治交易就知道了,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全面執行。

曹操不是規則的破壞者,但也不是規則的創建者。 因為所處的時空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也不同,文化基礎也不同。

劉邦是出生在一個“百家爭鳴”思想混亂的時代。君不見,秦始皇的法家集權大一統理念,是經過了統一六國,後戰國時代,呂后篡權,七國之亂,漢武帝北擊匈奴,獨尊儒術後才真正完成嗎?

劉邦: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一百餘年間,中土的文化不斷的崩潰、碰撞、裂變、新生,最後才形成了符合大一統帝國發展的新文化。

而曹操是生活在一個“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已經成熟的君主集權時代,他雖然可以跳過這一百餘年的時間差,迅速還原起一套制度來,在這個制度中使得所有人都能夠在裡面精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可惜的是他也只能在這個規則圈定的“牢籠”裡來辦事,殊不知他本人應該是規則的制定者,所有人都應該在他制定的規則下來為他服務。

曹操的用人之道有著時代侷限性。 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容齋隨筆》。

人才的選拔曹操做得很好,但是人才選拔制度曹操沒有做好。制度的優勢勝過個人的優勢,國家對人才的選拔應該形成制度,而不是選出一些天才,把他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

這個問題當然是時代侷限性了,曹操沒有創造出這種人才選拔制度,倒是後世被黑出翔的“隋明帝”創造出來了,“科舉”一出世,世家、貴族、門閥就被踩到了尾巴,一舉把“明帝”推倒成了“煬帝”。

曹操已老。

雖然曹操寫過《龜雖壽》,裡面有一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名句,讓人神往不已。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曹操已失去爭鋒天下的雄心壯志。我黨的唯物主義思想培訓中就有這麼一句話針對老幹部說的,“看到過去逝去的影像,我們很想再把它拉回來。”

就是要這些老幹部承認自己已經老了,應該乖乖退休。因為“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這個世界是年輕人的,未來也是他們的”。

曹操老年: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曹操的《龜雖壽》就是想把已經逝去的過去的雄心壯志再拉回來到現在的具體表現。相反,曹操在晚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權力交接和國家內部調整上,比如選擇曹丕交班以及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

斬呂布,滅袁紹,破袁術,破馬超,徵烏桓,滅劉表,使得曹操威名赫赫,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也耗盡其幾十年攢來的威望。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晚年的曹操也只是有那麼點能耐了。

挥剑决浮云6
2019-03-17

劉邦有三傑,張良,韓信,簫何。此三人皆是千年一遇的人物,且時之英傑皆歸劉老三帳下。李淵有個厲害的兒子,這一個兒子可頂張良簫何兩人,外加一個兩千年一遇的軍神李靖。所以此二人得天下在於先得奇才。

曹操手下倒也人才濟濟,但他對手帳下的人才更厲害。周郎赤壁一把火,再加上諸葛一陣東風,使曹操十餘年打拼的基業差點毀於一旦。若使東吳無周郎,劉備無孔明,曹操用不了十年也能一統天下。

故曰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千金易得一士難求。不論定天下還是治天下,最大的因素是人才。若使天下奇才皆歸於君,別說十年八年,就是一年半載得天下亦非神話。

南方鹏
2019-05-22

劉邦從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大潮蔓延全國時,也隨大流舉起反秦義旗,直到前202年垓下之戰逼死項羽,前後用時七年。唐高祖李淵在617年起兵,第二年廢楊侑稱帝,到624年,經虎牢關之戰、滅劉黑闥之戰、撲滅高開道輔公祏勢力,一統全國用時也近七年。而曹操從189年陳留起兵,南征北戰奮鬥了二十多年,直到220年逝世,天下仍然三分。難易懸殊差別為什麼如此大呢?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首先,劉邦李淵和曹操處於政治大環境不同,劉邦李淵他們處於大一統王朝撐不住崩潰後再出來收拾舊山河,李淵有關隴貴族的代言人優勢,初期還打著楊侑的旗號,在政治上具有絕對優勢,而劉邦以為楚懷王報仇的口號號召天下諸侯,這一點曹操雖也挾天子,但漢朝幾百年基業,危而未傾,天下雖然群雄四起,與中央王朝貌合神離,但真正敢表明造反態度的前期只有袁術,其他人名義上還是大漢臣子,天下並未真正分崩,何談統一?(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劉邦沒有遇到出身問題的困擾,李淵曹操受出身影響很大,李淵得益於關隴集團的支撐,成為新舊權貴看好的代言人,而曹操恰好相反,他宦閹之後的背景,放在東漢末士林與宦官集團水火不容的形勢下,一出來就天生有一班死敵。(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漢朝以儒家治天下,歷代元老大臣都是服膺儒家教化的人物,形成系列林林總總的世家豪族,這些人和士林名士盤根錯節,利益一致,面對這一派強敵,曹操無法妥協,一妥協就要放權,光與他們作鬥爭就直到死前還不休,無法清除強力對手,連最後曹魏還被世家代表司馬家所篡奪。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曹操與劉邦李淵兩人相比有一點優勢,就是較出色的軍事統帥能力,曹方的幾乎每場大戰事,都有曹操領軍在前指揮策劃,縱然有大勝也有大敗,他的軍事素養卻不是其他二人能比的,但在政治和出身嚴重不如的情況下,軍事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從陳留起兵直到襄樊之戰,曹操一輩子都在打仗,卻越打越分裂,終於親手推動三國的形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