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10 個回答
伊耆角木
2018-11-23

毋庸諱言,就是地域歧視啊。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春秋時諸侯國疆域)

首先說明下,宋國不能說是周天子封的最大諸侯國。從疆域上來說,還是有不少國家大過宋國的。至於爵位,宋國確實是最高一等的公爵國,但也並非獨一無二。雖然對西周分封諸侯具體爵位有些有爭議,但一般認為,當時封炎帝后裔於焦、黃帝后裔於祝、堯後裔於薊、舜後裔於陳、夏後裔於杞、商後人於宋,以及周文王之弟季子虢仲與虢,這幾個都是公爵國。這是為了追念歷代帝王先賢。所以,並不存在所謂宋國是最大諸侯國一說。

那接下來就是說為什麼宋國成了笑柄。其實不僅宋國,楚國、鄭國的人在先秦諸子的各種典籍中,都是被嘲笑的對象。那些人一個個迂腐愚蠢,什麼傻事都做得出來。其實說白了,就是地域歧視啊。我們看看先秦那些著名的故事,一個個都成了諷刺成語,主角絕大多數來源於這三個國家:

鄭人買履:買鞋相信尺碼不信自己的腳,主角鄭國人;

刻舟求劍:船在江中,劍掉下去了,說在船上刻個標記,等船靠岸再找。主角楚國人;

買櫝還珠:賣珠子的把盒子做的相當漂亮,結果買珠子的花了錢只要盒子扔了珠子。賣珠子的是楚國人,買盒子的是鄭國人(一下諷刺倆);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揠苗助長:嫌苗長得慢用手拔高,結果苗全死了。主角宋國人;

守株待兔: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從此天天守著樹等兔子撞死,主角宋國人;

野人獻曝:一個農民發現晒太陽很舒服,覺得把這個發現獻給國君一定獲得重賞,主角宋國人。

這些只是很小一部分,宋國、鄭國、楚國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全天下嘲笑的對象。記載這些故事的人包括儒家的孟子、法家的韓非子、道家的莊子(他自己就是宋國人,還經常嘲諷宋國人)。當然這些其實都是寓言,不是真實發生的故事,就拿這三個國家開涮舉個例子。那為什麼就是這三家總被地域歧視呢?三家原因不一樣。宋國是因為“政治正確”,鄭國是“看你笑話”,楚國則是“非我族類”。

嘲諷宋國,因為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中國古代,對於前朝後裔,自然可以放肆嘲諷,不用擔心會被指責。就是所謂“前朝餘孽”啊,你們祖先都被我們祖先打敗了,嘲諷一下你們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那就是階級敵人啊,怎麼說你們都不為過。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讓宋國雪上加霜的是著名的宋襄公。在他治下,宋國一度達到強盛,還聯合了許多小國一起討伐楚國。結果宋襄公還特別守規矩,在會盟的時候不加防範讓人家綁架了。後來與楚國交戰,看人家沒過河、沒排整齊隊伍,就讓軍隊眼睜睜在那裡等,坐失良機,結果被打的大敗,自己也中了一箭,很快就掛了。於是列國就更把他當笑話看。其實呢,宋襄公比較守老規矩,顯得不合時宜,但其實不失為一個君子。但在本來就歧視宋國的列國看來,你這就是傻,活該。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鄭國與宋國不一樣,歧視鄭國倒不是政治正確,相反有點“讓你牛逼”的味道。鄭國是春秋時期崛起的第一個諸侯國。鄭莊公把一個原本並不強大的鄭國帶到春秋第一流。還破天荒的擊敗周天子親自率領的聯軍,打的周室面子蕩然無存,不得不承認鄭莊公的地位,答應他的要求。周室的聲望也自此急轉直下。其他諸侯眼紅的很。但就是這樣一個鄭國,在鄭莊公死後很快衰敗。於是,列國就有了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你們鄭國不是很厲害嗎?怎麼現在混成這樣了?叫你牛啊!就好像班級裡的學生,看到原本不如自己的同學考的比自己好,恨的牙癢癢,很快這個同學又比你差了,大家就特別開心。

相對而言,楚國就純粹了。真的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國是南蠻國家,風俗習慣都和中原諸侯不一樣,中原諸侯視楚國為未開化地區,而楚國又偏偏很強。這就導致列國只能精神勝利法了。

所以啊,歧視這種東西自古有之,無論是百姓還是賢人,都不能免俗。要正視這個問題,當然,我們現在越發文明,這類現象還是應該儘量克服,爭取杜絕!

阿斗不傻
2018-11-24

楚軍包圍宋國,宋國堅決抵抗,並派人向晉國求救,晉國因害怕楚國,就忽悠宋國說“頂住哥們,我們馬上到”。一般說馬上到,要麼沒出門,要麼沒上馬,於是宋國這傻缺一等就等了足足八個月。

這八個月等待,讓宋國受盡苦難,悲慘到什麼程度,簡單說開始人吃人,城中沒糧,樹皮也吃完了,觀音土也不夠,可悲的老百姓只能互相吃孩子,你吃我家我吃你家,也因此一個成語“易子而食”被髮明,宋國慘成這樣,馬上就到的晉軍還在路上,沒辦法的宋國只能投降,“城下之盟”這個成語也是這次戰鬥發明的。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簡單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成為笑話,根本原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後往往是面子掉地上被人當手紙都嫌臭,裡子還丟的一乾二淨,最終成為笑柄。

春秋戰國時期,其實就和現在國際社會差不多,有超級大國如楚國,晉國,有一流強國,也有無數中等國家比如鄭,魯,宋,還有就是袖珍小國,那就更多了。

國與國之間關係也和現在類似,只是現在沒有生死存亡問題,滅國問題。

大國和小國的區別無非是弄清不同道路而已,大國有大國爭霸術,小國有小國生存之道,當今世界也如此,除少數大國,多數都是小國,如何生存,如何有尊嚴生存,都是學問。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而宋國就是一個不懂生存之道國家。

我們先看宋國淵源,宋國是春秋時期一個不大不小國家,原是商朝原住民,周朝將商朝拆遷後,為了安撫商朝遺民,就給宋國分了不少安置房,還給很高拆遷費,位列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第一等公爵。不僅如此還免除他們進貢。

因為拆遷安置房位置好,拆遷費高,待遇也高,就給宋國錯覺。那就是“我是周朝客人。我是一等公爵,我最牛逼,我爵位最高。

簡單說:我比你高貴。

其實嗎,這自娛自樂精神一開始還沒什麼,在西周時期大家都比較守規矩,有事都聽老大周朝招呼,打架一起上,搶劫一起上,有老大在邊上,你嘚瑟哈也沒啥問題。

可時間來到東周時期,國際形勢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大家都開始不守規矩也不尊重啥爵位了,你看隔壁楚國就是這樣,什麼鳥公爵伯爵,我就稱王你能把我咋地?

可宋國道好,一點沒有感覺到國際形勢變化,還是擺出一副我是客人,我家爵位最高,我比你高貴態度,那就是自取滅亡了。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當時宋國口號是:獨立自主,永不結盟,四處出擊,小而霸道。

不結盟主義在現代世界是潮流,在當時亂世就是逗比行為。因為沒有盟友的小國是難以活下去的。這宋國如果僅僅只不結盟,還好想點,可他還喜歡到處亂串,沒事就打架。

據史書記載:不太強大的宋國,居然是春秋時期打仗最多國家之一,左邊沒事打打鄭國,右邊沒事打打魯國。

這二個國家其實都不好惹,鄭國曾經是小霸王,鄭莊公小霸的故事很多人知道。魯國也不是小國家,作為孔子老家的魯國也是春秋時期二等強國。和他們打宋國根本佔不了便宜。

左右都佔不到便宜,換個正常國家應該消停一下吧,可宋國這傻缺偏不消停,他開始上下看,上面北方是晉國,也是公爵國家,爵位跟我一樣,國家還強大,貌似惹不起,下面南方是楚國,啥楚王不就是個子爵嗎,(楚爵位子爵)又是南蠻子,那就惹你把,可是宋國國力不行又打不贏楚國,於是就經常派人打嘴巴官司,打架打不贏你,我會罵人啊,南蠻子,南蠻子,南蠻子。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這嘴巴罵人罵多了,是會出事的,楚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直接結果是,被罵的楚國沒事就喜歡打豆豆,哦,不對,不對,打宋國。

可是宋國人會守城,就是不投降。

春秋時期幾次著名圍城戰,主角都是楚國和宋國,劇情也差不多,楚國包圍宋國首都睢陽。宋國像晉國求援。晉國有時候馬比較快,來了,有時候馬很慢就沒來。

這樣事情發生過很多輪,下面說幾個

楚成王時期:楚國曾經率軍隊包圍宋國數月,宋國頂不住,向晉國求援。晉國出兵,引發城濮之戰,揭開晉楚爭霸序幕。   

楚莊王時期:楚國成霸主,當時楚國比晉國還強大,連晉國都不敢與楚國交鋒,可宋國敢啊

事情是這樣,當時楚莊王派兩個大夫出使晉國,齊國,要路過鄭國和宋國。按當時規矩,應開具“介紹信”借路,楚莊王估計是嫌麻煩,省了這程序。結果路過鄭國大夫順利通過,而路過宋國大夫被宋國給殺了,理由是“楚國不開介紹信,就是不把我們當一個國家”。 (還是要面子)後來楚國報復,派軍包圍宋國,宋國又一次向晉國求救,晉國這次鬱悶啊,你惹誰不好,惹南蠻子,只能派人忽悠宋國。

之後就是我在本文一開始寫的故事,宋國被圍8個月,發明二個成語“易子而食”和“城下之盟”。

宋國就這樣不停作死,最後結果就是,老百姓日子沒法過,原本是發達國家的宋國,因為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是把自己掰扯成了發展中國家,直到滅亡。

不知道那高傲的心態還有高人一等的爵位,在滅亡後有沒有讓宋國君主有優待。所以說啊,面子還有自尊心啊,這樣虛無的東西真害人,不僅害人還害國家。

历史与人像
2018-12-01

宋國之所以奇葩,本人做過研究,已發表過。

宋國的來歷。武王伐紂後,雖然商被滅了國,武王分封諸侯時,仍然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武王死後,武庚和管蔡叛亂,被周公平叛殺死,另封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宗祀。雖然是前朝後代,仍被周天子封為公爵,為武王滅傷貢獻最大的姜子牙的齊國,也僅僅被封為侯爵,低宋國一等。楚國最可憐,只是個子爵。

宋在周代爵位最高,尊為公爵,地位尊貴,到周天子那裡去都是周王室的客人,而非臣子。而且宋國也算是大國,有自己一套一直特立獨行。連太史公說宋地“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但後來因國力微弱而任人欺負,遂逐漸成為春秋時期的笑柄。

為何總被黑。最容易被黑的宋國之所以屢次在《韓非子》、《列子》等諸子書裡被作為活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宋國在戰國時代從大國之列淪為二流小國,國小實力弱,常常被人攻打。最後一位宋君偃又步紂王后塵,為所欲為,以至於最後被齊魏楚三國瓜分。二是春秋戰國之際,許多思想家和言論者喜歡講故事說語言,時間長了大家都形成一定的故事藍本或者說故事庫,彼此相傳。而宋國地處中原交通商貿要道,商人眾多文化發達,因此也促進了關於他們糗事的傳播。

被黑的故事。所以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野人獻曝等故事的主角都是宋國,那位“不擊半渡,不重傷,不禽二毛”的宋襄公,更是極品。被黑的最噁心的是事宋人舐痔。秦王得了病,召醫看病,能使秦王膿瘡破頭的得車一乘;能給秦王舔痔瘡的得車五乘。宋人曹商願意為其舐痔,則賞車五輛。治病的部位愈下,所得的賞賜愈多。莊子為這種行為所不齒。 雖然總被黑,但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但諸子百家裡,儒家的孔子祖籍宋國,墨子是宋國人,名家的惠施是宋國人,道家的莊子也是宋國人。

青果青橙娱乐
2018-11-22

宋國不善邦交,五國聯齊攻秦時被齊順手幹掉的。

宋國資源豐富,尤其是陶邑,是一塊很大的肥肉,各國都想把它吞掉,尤其齊國,宋國不善邦交,自己穩住發育,不得罪任何國家,不親賴任何國家,導致最後5國聯齊攻秦的時候,齊國反手把宋國滅掉了,打秦只是一個幌子,這是蘇秦的計謀,最終齊國因為攻打了最肥沃的宋國,不肯和別國分享,導致5國聯秦攻齊,攻下城池70多個,最後還剩兩個,齊國將軍田什麼來著我忘記了,使用了火牛陣,由兩個城池,一路又殺回去了,這是史上最出名的一個仗。宋國是被順便幹掉的,主要原因就是宋國不善邦交。

而知而行
2018-11-25

周王朝開國時厲行高壓,對殷商遺民的反抗進行了殘酷鎮壓,解除了殷商復國的可能,把殷民都集中在河南東部一帶居住,封建了一個公爵國——宋國。殷人畢竟不是自己的一脈相傳,周王室信不過,就在宋國周邊封建了眾多姬姓諸侯國來監視。

既然周王朝已經獲得了軍事優勢,為什麼不把殷商徹底消滅,還要封他們一個公爵國呢?

這與周王朝執行的“仁德”之政有關。殷商遺民眾多,如果官逼民反,所有殷民不予合作,新生的周王朝必然動盪不安。因此周王朝選擇分封宋國,其中也應有現實的考量。繼以殺戮之威(武庚作亂被殺)後,周王朝的繼絕之德才讓殷商遺民感激涕零。後來,周王朝索性封了前代三王朝的子孫,都給以王侯名號,稱三恪,以示敬重,分別是虞陳、夏杞、商宋。

後世王朝也多數繼承了這樣的制度,“興滅繼絕”成為了華夏德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清王朝雖然對朱明皇室成員大加誅戮,但最後還是封了朱明後人一個延恩侯來裝點門面。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殷商遺民被封在商丘一帶建宋國)

宋國就這樣跌跌撞撞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宋國雖然有著600年的燦爛的殷商文化,卻如同一座文明的孤島,在周文化的海洋裡漂流。商文化與周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最為明顯的區別是周王朝更重視“人”的價值,而商王朝更重視的“神”的諭旨。宋人有著自己的矜傲,他們如同看待一個暴發戶一般看待周人忙著建設城池、鎮壓叛亂的野人。

宋人淡然處之的背後,是宋人失國後的淒涼的心境,這一點在儒者的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

“儒”最初可能是從事喪葬的神職人員,革命之後“王官失守”,斯文掃地,就如同特洛伊亡國前的神殿祭司一樣,雖然供養的神祇不再護佑他們,但是他們還繼續穿著舊服飾,信奉舊鬼神。他們四處營生,雖自尊卻不為人所尊。作為“二等國民”的儒鑽營故家舊俗,通過對流風善政的思考,以及卜筮反思信仰,逐漸產生出了新的思想。

孔子作為其中的代表,他對周文化考察的結論即是“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是殷商遺民中最偉大的精神投誠者,他表示不能再“以德報怨”,而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此,儒者在精神上與周文化達成了和解,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站立在周人的天下了。早期的殷商遺民乃至原始儒者在精神都是喪家的。“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信義以為土地”。這看似冠冕堂皇,實則乃是喪失珍寶與土地的流浪者的自我慰藉。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儒者的精神勝利法)

儘管已經立國數百年了,但是宋國的君主身上仍然帶有先王的遺風,最突出的表現即是在王位繼承方面,沒有執行周天下的嫡長子繼承製,而是“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的混亂交織,這是商人在國家制度層面的缺失,只能依靠賢德的品行來彌補。然而這種賢德的品行卻不常見,所以宋國經常發生動亂。而作為客居在周天下的殷商遺民,周人的態度是放任自流。所以,周人與宋人的關係很是微妙,一直都像是客客氣氣的。在宋襄公時,賢德的品行再次閃耀起了光芒,他不僅自己舉著仁義的大旗,還想做周天下的盟主。說來可笑,周人再怎麼無人也不至於請一個外人來做盟主吧?此時宋人也慢慢接受了周人的天命理念,不再以“上帝自居”,宋襄公的哥哥子魚勸告宋襄公不要參與爭霸戰爭時就說“天之棄商久矣”。爭奈宋襄公鬼迷心竅,愣是不聽,最終又成就了一個蠢豬式的笑話。

在以孔子為代表的殷商遺民與周文化達成和解之前,宋人的家園處於周代人文思潮的包圍中,所以周人就像是看笑話一樣編排著很多關於宋人的段子。“地域黑”應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畢竟宋人太過於特殊了。三恪之中其他的兩個公爵國,只是做做樣子,畢竟年代久遠,他們早已服周。只有宋人,還在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文化道德。

這些段子裡,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以訛傳訛、拔苗助長等等。這些偏離了正常的事物發展規律的事情,都被編排到了宋人身上,即是諷刺宋人的食古不化與孤陋寡聞。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春秋初年的宋國也不弱)

《列子》書中,有一則故事,說宋國有一個叫華子的男人,中年時候得了健忘症,行止顛倒,請了很多大夫都沒有看好。後來魯國(周文化的根據地)有個儒生(已投誠周文化的殷商遺民)自薦說能治好他的病,華子的家人就許諾可以用一半的家產作為報酬。儒生說之前的治法不對,要改變華子的思想才可以。於是,儒生脫掉了華子的衣服,華子便去尋找衣服;不給華子吃飯,華子便去尋找食物;把華子關在黑暗處,華子便去尋找光明。之後,儒生又單獨和華子在室內待了7天,華子的病就徹底好了。但是清醒之後的華子卻大發雷霆,休妻罰子,用戈矛驅逐儒生。

宋人把他捉住了,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華子說:“以前我健忘,腦子裡空蕩蕩不知天地之有無,如今突然明白了過去的一切,數十年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千頭萬緒都出現了。我害怕將來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還要像今天這樣擾亂我的心,再求須臾之忘,已經不可得了。”

宋人的心理痼疾,渴求“須臾之忘”,與李後主貪圖“醉裡不知身是客”實是異曲同工,是宋人集體心理病症的縮影。真正瞭解病灶的是儒家。那個魯國儒生就是雅正的周文化的代表,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宋人必須改變傳統的路子,解放心靈,才能融入周天下。

宋人這樣的心境,如何能夠踏踏實實地接受周文化的洗禮呢?因此,有一些精神叛逃者,也有一些守舊頑固者,他們都是宋人。這在其他諸侯國的人看來,就更是有趣了。

然而,更讓宋人無法理解的是,當幾百年過去,仇恨已經雨打風吹去,種族隔閡也已經消亡殆盡,殷商移民已經無可避免地遺失了自己的傳統,孔子就說“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宋人嘗試著接受華夏文化的洗禮,融入華夏文化的進展也漸入佳境,然而卻碰上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孔子是殷商貴族後裔)

對於戰國時代的人們而言,周天子已經成為了吉祥物,周人自己已經不信“王道”,也不信“帝政”,紛紛崇尚起“霸道”來,宋人的“禮樂之教”幾乎是剛剛開始就已經進入了尾聲。孔子痛苦壓抑,惶惶然立在東門之外,並賭氣說“大道不行,乘浮浮於海”。

儒者痛苦之餘,宋人也不得不立刻改弦更張,再次跌跌撞撞地跟上流行趨勢。然而,宋人的秉性尚在,他們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部族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終於宋國又出現了君主戴偃。

這位後來被稱為宋康公的君主,力弱而不處卑,貪愎而拙交,身處四戰之地,卻滅滕伐薛,攻佔淮北,連敗齊、楚、魏三大強國。宋康公沉湎酒色之餘,竟然也學起了祖先“射天”的故事來。他用皮革袋子裝滿血,然後掛起來用箭來射。有大臣來勸阻,他也一併射殺。莊子說,這個戴偃比惡龍還要恐怖,諸侯也都視宋國為“桀宋”,並說“宋復為其紂所為,不可不誅”,宋國最終為魏、楚、齊三國瓜分。可見,即便過了800年,宋國人依然不能被周人視為自己人。紂王的黑歷史,也一直被周天下提醒著宋人:你是客人,要守本分。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宋國故里: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作為周天下“二等國民”的宋人,處於時刻被監視的狀態,在國民心理上天然弱人一等。宋人若要自強,便被諸侯合力攻滅。宋人可以做生意,甚至可以相對富有,但是在政治上要想有所作為,那就動了周天下的禁臠了。

宋人的幾次大的挫折,都是緣於這樣不識趣的政治抱負。宋人只有等宋國被徹底消滅了,“宋人”這個標籤再也不存在了,宋人才能夠徹底融入華夏。一直堅守著尊嚴與榮耀的種族最後在精神領域的淪陷,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民族融合。宋人就像是堂吉訶德一樣,不切實際地堅持著他們的理念,殊不知歷史的車輪早已碾過。

优己
2018-11-24

宋國淪為笑柄是因為宋襄公的仁義拒楚導致的。早在當初,宋襄公是齊桓公的鐵桿跟班,在齊桓公死後,齊桓公的兒子們因為爭奪儲君而打得亂七八糟,最終是宋襄公出面擺平了齊國內亂,所以宋襄公很得意,自以為繼承了齊桓公的衣缽,想當中原的霸主。但是這時候楚國不樂意了。

楚國在當時就是一個小混混的角色,看到有人太神氣了就會有那種看你不爽想揍你的想法,所以楚國就出兵30000去攻打宋國,這時候宋襄公也只能硬著頭皮點起了30000兵馬在淮河以北迎戰。這時候笑柄出來了,由於楚國是進攻方,楚軍必須越過淮河才能與宋軍交戰,這時候大家提議應該趁楚軍半渡擊之,但是宋襄公卻秉承仁義不乘人之危的想法主動後撤三裡讓楚軍安然渡河,然後雙方決戰,最終宋襄公戰敗,損兵10000多人。從此落下個假仁義真蠢的笑柄。

但是我並不認為宋襄公是蠢。楚國擁兵50萬,地方5000多裡,從綜合國力上來看比齊國還強,齊國糾集了晉國秦國燕國也才與楚國打平手;宋國算小國,總兵力也就30000人左右,物資更是不到楚國的一個零頭。楚國本有群毆的資本卻只出兵30000人擺明是小混混決鬥來的,如果宋國不守規矩很惱怒楚國,徹底滅國。宋襄公守著所謂的仁義,按規矩辦事,雖然打敗了,可是楚國隨後撤軍也沒有進攻宋城的軍事行動。

你我逝去的昨天
2018-11-24

笑話我覺得應該打個引號,我個人對於宋國印象最深的就是宋襄公了。此人有著稱霸尊王的野心,但確是一個極其講究仁義的人。本來其是有機會成為春秋一霸的,但是最終因為他講仁義,而夢想破滅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同晉國的一場戰鬥。本來他們人就少,對面人多。他們已經在河對面擺好陣勢了,對面還沒渡河和擺好陣勢。本來就應該趁他病要他命。結果這個二貨,非要講仁義,等對面度過河,擺好陣勢,才和對面打,結果不言而喻。逃回宋國後不久就死了。不能不說他真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一股清流和奇葩。在那個吃人的時代,他居然講什麼仁義。不過其個人品質沒話說,只能說生錯了時代。其實歷史上對於春秋五霸就頗有微詞。有的認為裡面就有宋襄公,不過人教版的歷史書上以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這是最被廣為認同的一種說法。但還有一種說法,有鄭國的鄭國公(記得不太清了,應該是叫鄭國公)。

mud341
2018-11-23

笑點一 被先秦諸子嘲笑

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經常舉一些例子來說明道理,而其中的反面教材就大部分是宋國人。比如《列子》中的"向士為盜",《孟子》中的"拔苗助長",《韓非子》中的"守株待兔"。宋人成為被嘲笑的對象,一因為其是商朝後裔,是個失敗者,弱小者,還擁有周初最高的爵位;二是宋國重視商業,注重金錢之利,這與當時各國的價值觀背離。

笑點二 不自量力

宋國宋襄公本是齊桓公的小弟,等齊桓公死了,恰逢其他國家內部動亂之際,動起了當霸主的念頭。有野心無錯,怪只怪沒有實力,結果為楚國擊敗,宋襄公抑鬱而死。宋康公時期,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掉滕國,取其地。雖然一時強勁,卻觸怒大國,被三國所滅。

笑點三 宋襄公的愚蠢

戰國時期,大魚吃小魚,小小魚吃蝦米。在這種大爭之世,各國或是變革,或是施行法制。唯獨宋襄公以仁義治國,成為諸國笑炳。泓水之戰中,宋襄公本可以以半渡擊之的策略擊敗楚軍。但是他卻堅持仁義,非要楚軍渡過河,擺好架勢才進攻,最後潰敗。

不知道大家怎麼認為的啊


周天子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有人說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温润如
2018-11-23

宋國,是周初封殷商之後,公爵爵位。

宋人是殷商後裔,善經商,重禮儀,為人古板,作風保守。境內陶邑是天下商業中心。

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興起,用寓言啟發民智,那誰是寓言中的反派呢?當然用前朝後裔宋人充當是最合適的,就象現代橫店拿日本人開涮一樣,不會犯政治上錯誤。

其實宋國國力還是蠻強大的,有五千乘勁宋之稱!

陕南小伙的乡愁
2018-11-22

宋國比起其他的諸侯國只是一個小國,國力弱。宋襄公一心想會盟天下諸侯做霸主,有稱霸的雄心,沒有稱霸的實力,所以被其他諸侯羞辱恥笑。更因為他下令不擊打半渡之兵,滿口仁義。落得個損兵折將,全軍覆沒,含恨離世,成為全天下的笑柄!可悲可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