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10 個回答
梧桐树边羽
2019-01-07

詩仙與敬亭山著實有緣。

關於敬亭山的詩,李白寫了九首。唯獨這一首成為千古名篇,為何?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李白的一生,於官場來說是失敗的,當了兩年翰林供奉之後,便“賜金放還”。說明李白文采天縱,可並不會當官。在權力中心盤旋了兩年之久,編制都沒混到,朝廷連老都不養。但即便如此,李白在詩壇和江湖的地位已經極其崇高,所以後來十多年四處浪蕩,不管到哪裡都有人接待,總有人慕名相請,比如汪倫。天寶十二年(753年),李白受邀到了宣城: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
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這個時期,李白的心情是愉快的,與熱情接待他的文人仕子“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甚至在山下安了家“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生活悠閒自在,日日歡飲。

可也正是這些愉快豪情的歲月,反襯出《獨坐敬亭山》的孤單傷感。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天下風雲突變。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接受了永王李麟的邀請,成為入幕之賓,自以為能開啟平定天下的一段人生,結果被高適平叛下獄,期間被營救,被流放,被赦免,也算是經歷了人生最後一段大起大落。上元二年(761年),他收拾殘軀,再次來到敬亭山。世間滄海桑田,友朋人事已非,再也沒有人來與他唱合,飲酒。他的心態反而平靜了下來,看著無數次登上的敬亭山,想起陶淵明的隱士生活,寫下了這首五絕。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能夠接受時間考驗的友情啊,就只有敬亭山你這老朋友了。”

這是一種極為安靜壞境的描寫,鳥飛盡,雲也閒了。“孤雲”出自陶淵明的“孤雲獨無依”句,“相看兩不厭”也借鑑學習了“悠然見南山”的寫法,將山擬人化,更加體現安靜和李白內心的孤獨,也說明了李白當時心中想的就是陶淵明的隱士生活。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個恬靜的場面,鬱悶一生的李白,終於找到了知音。

一個人的欣慰不在於發達之時的高朋滿座,而在於孤獨流離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知音能相對無語,心領神會。

哪怕是沉默的敬亭山。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谢小楼
2019-04-02

《獨坐敬亭山》,是李白最經典的五言絕句之一,在這首詩中,李白表達出了他那種孤高絕世的孤獨。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年過花甲,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經歷了牢獄之災,經歷了帶罪流放之後,李白第七次、也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來到宣城,他獨自一人步登上敬亭山,獨坐許久,吟下了《獨坐敬亭山》這首千古絕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盡:沒有了。孤雲: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雲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雲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閒:獨去,獨自去。 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

群鳥高飛漸漸消失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飄蕩。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彼此之間兩不相厭。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看過很多鑑賞這首詩的文章,都是這麼寫的,詩人李白獨坐在敬亭山上,鳥飛盡了,雲自去了,彷彿世間一卻都厭棄自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與詩人兩不相厭,聊慰李白內心的孤獨。這鳥雲,自然是影射世人的。

不過我總覺得這樣來讀這首詩太過淒涼了,而李白的孤獨不是淒涼的孤獨,而是浩瀚的孤獨,是一種自我精神異常強大的孤獨,唯此,李白的孤獨才能稱得上是曠世的。

這樣的解讀,著眼於一個厭字,重心變成了詩的前兩句,認為詩人是用只有敬亭山不厭棄自己來反襯自己被世人厭棄的淒涼。但是詩的重心顯然應該是後兩句,雖然用詩中用了“厭”字,用了“不”字,但依然能感受到詩人與敬亭山的脈脈情懷。這樣的解釋恰恰相反,詩人李白是用世人都厭棄自己來反襯敬亭山不相厭的難能可貴,世人的厭棄李白會在乎嗎?對他而言,有一敬亭山相知足矣。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其實,上述兩種解釋都太過於看重李白寫這首詩時淒涼的背景,詩人寫詩的背景自然會對詩的內容有一點的影響,但是文學作品是有很強的獨立性的。

如果只關注這首詩本身的內容,而不是將詩的內容附會詩人寫詩的背景,我們會發現,也許李白這首詩的主題根本就不是寫世人厭不厭棄他,就只是寫他在敬亭山獨坐的內心體驗,這在題目中已經點明。詩人的人生經歷只是這首詩裡的遠山淡影,只是這幅獨坐圖裡的一些隱約的背景。

眾鳥高飛盡,山中的聲音多是鳥發出的,沒有了鳥,山由躁而靜,孤雲獨去閒,在山中,能大幅運動的,也只有鳥與雲,雲也自去,山由動而靜。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當耳中聽不到聲音,眼裡看到不運動,再也沒有外物來分散人的注意力,人的內心就會漸漸靜下來,於是,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面前的敬亭山上,他眼中只有山,山面前也只有他。

相看兩不厭,厭在古漢語中,還有滿足的意思,這裡應該就是指詩人李白與敬亭山相互看不夠,他在獨坐中,已經與敬亭山物我交融,此時敬亭山即是李白外化的自我,而他自己,也已經與敬亭山融為一體。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敬亭山,就是詩人李白內心自我的外化。山沉靜如此,任鳥自飛,雲自去,李白鍾情敬亭山,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他才不會去在乎世人是不是厭棄自己,他就像這敬亭山一樣,沉靜,絕世獨立。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李白是孤獨的,但他的孤獨是強大的。

偉大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像李白這種有時想上天摘星,有時想下海撈月的人,尤其孤獨,因為他的內心太過於浩瀚了,一般人難以理解。

《唐詩別裁》雲:傳“獨坐”之神。《唐詩訓解》雲:描寫獨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看過眾多解讀,唯此二語得我心。

答者:謝小樓

刘楚云817
2019-01-31

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此詩作於天寶十二載(753)李白秋遊宜城之時。李白一生七遊宜城,這次遊歷距他被迫於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己有十年,由於仕途不順,現實黑暗,李白寄情于山水,這首詩正是他內心孤獨的寫照。詩人獨白坐在敬亭山中,由於內心孤寂,景物也染上了一層寂寥的色彩。鳥兒飛盡,雲兒去盡,一切都離詩人而去。只有眼前這座敬亭山安然不動,似乎只有它願意與詩人做伴。這首詩於恬靜之中,流露出詩人歷盡人事後心底的孤寂落寞。這首詩將情與景高度融合,創造出一片‘寂靜"之境,十分傳神。

賞讀這首詩

风西夜昨
2019-04-05

清代詩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對李白的五絕名篇《獨坐敬亭山》給予了“傳‘獨坐’之神”的美譽,唐詩五絕眾多,僅是李白所作就有數十首之多,為何單是這首詩獲得瞭如此高的評價?作為一個唐宋詩詞的“超級迷”我將作以下解析,歡迎眾師友不吝賜教!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獨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整首詩於靜寂恬淡中,透露出一份格外清麗動人的美。詩中所指敬亭山位於唐時宣州(今安徽宣城),是六朝以來的江南名郡。著名的大詩人謝靈運、謝朓都曾在這裡做過太守。李白一生曾七遊宣城,這首詩作於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此時距李白遭遇尷尬的“賜金放還”已有十年之久。十年裡李白四處漂泊,嚐盡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故地重遊時,再次獨坐山中靜思,便有了以下感慨: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眾鳥皆棄我而去,消失在天際的盡頭。就連一片漂泊無依的白雲,來去間也是那麼的悠閒無戀。與我靜守,縱使相處時間再久,相看時間再長,都不會感到厭棄的,便獨獨只有這座敬亭山了。

生性豪爽豁達不羈的李白何以發出此番感慨?要想更透徹地領略這首五絕別於他作的獨特之美,我們需要先來了解詩人李白和兩位人物的深遠淵源。第一位便是上文提到的宣城太守謝朓。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謝朓是南齊時代傑出的文學家。李白與謝朓雖相隔二百年之久,但仍阻擋不了李拜謝為偶像的事實。狂放的李白之所以對謝公“情有獨鍾”皆因他們之間有著眾多的相似點:同為少年成名;兩人在政治生涯上有著相同的遭遇,兩人雖不同朝代卻都曾獲當朝皇帝的賞識,最後皆因奸佞小人讒言誹謗,一個被下獄處死,一個被賜金放還,而謝朓去世後便被葬在敬亭山;兩人都喜歡遊歷山水,創作的山水名篇都有著類似的清新自然的風格;兩人有著相同的政治觀點,都希望以自己的過人才華“濟蒼生、安社稷”卻同時又都厭惡官場的黑暗,鄙棄朝政的腐敗……眾多的相似點讓李白視謝朓如隔代故交般親切,所以當遭遇政治失意、人生不順時他總要到宣城的敬亭山來會會自己的“隔代知音”。李白的眾多詩篇中都曾留下了謝公的影子,除了這首《 獨坐敬亭山》,《謝公亭》、《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等詩作都力證了兩人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李白作這首詩還源自於另一位人物: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李白一生好道,與同為修道之人的玉真公主一見傾心。後經玉真引薦,李白才得於有親受皇上賞識的機會,但最終終因李白的狂放不羈而被玄宗評價為“不適合在朝為官”,而這才被賜金放還。得知此消息後,玉真公主非常生氣,不惜與自己的皇帝哥哥鬧翻了,甚至為此放棄了萬貫家財和公主的身份。晚年的玉真公主為了李白隱居敬亭山,在敬亭山等候浪子一樣的李白達七年之久,最後未及等來李白而抑鬱而終,最終也葬身於敬亭山,即今天的敬亭山“公主墳”是也。

政治的失意讓李白要找知音傾述,他要到敬亭山;為追懷故人表達無以復加的悔愧與心痛同樣要到敬亭山,因為此淵源李白何以覺得“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有了以上兩位人物作鋪墊,我們再來解析這首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在寫景,實則在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眾親皆離的淒涼失落之情;末尾兩行“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所言的,使李白唯覺不厭不棄的恐怕不只是敬亭山,更有一位自己引為知音的謝公和一位至死都在痴心盼著自己的深情之人吧!想想,這首篇幅短小的五言絕句,既飽含了作者對神交知己的傾慕,又隱含了詩人一段極具傳奇與浪漫色彩的動人故事,能不令古今讀者深念一份悽美情韻而愛不釋手嗎?

祁门小谢
2019-04-03

謝邀。

最近天天掰扯李大爺的我露出了迷之笑容。實話說我並不喜歡好在哪裡這種問法,喜歡是一種感覺,美好也是一種感覺。就好像見到美人,你說她美在哪裡?那是不可形容的,你偏要說她的眼睛多好看,她的鼻子多好看,她的嘴巴多好看,豈不是俗了。

她的美,是一種感覺。

曹植說:彷彿兮如輕雲之閉月,飄搖兮如流風之迴雪。

大約如此了。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李大爺是個奇人,每每想起他,腦海裡便是白衣醉酒四個字。世人都知他瀟灑飄逸,卻不知他背後也有意志消沉,說不盡的一肚子苦水。

我讀《李太白全集》,覺得李大爺滿腹牢騷,是憂是愁,是不甘是不願,和古往今來不少詩人一樣壯志難酬。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小學就學了這首詩,那會還專門為這首詩畫了一幅畫,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山腰浮著兩朵瘦弱的雲,左一朵右一朵,一朵在上,一朵在下。沒有畫人,因為不好意思把李大爺化成火柴人。

這首詩讀起來就給人一種很淡然的感覺,像極簡主義者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他對生活的態度。

他就坐在那裡,說他看到飛鳥,看到浮雲,他望著山,山也望著他。

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李大爺見敬亭山很孤高,料敬亭山見李大爺應如是。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整首詩想表達的意思不在詩裡,在題目裡:獨坐。

獨是飛鳥散盡,雲影飄忽。坐是與山相看。

李大爺是山,就是這座敬亭山。

聒噪的飛鳥來過又飛走,閒適的白雲飄來又飄去。他就在這裡,看盡時移世易,看盡人間變換。

當他坐在那裡,他就和山融為一體,山就是他,他就是山。又怎麼會厭煩呢?

很多人說李大爺獨坐在敬亭山是孤獨的,說這種話的人大約沒有好好爬過山。

當你走在山中,看著飛鳥,看著白雲,看著巍峨樹木,看著千峰萬壑,那時候你想到的一定不是孤獨,那時候的你一定是安靜的,悠然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和空曠,哪怕這世間只剩下你一個人。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世上很多事都是沒有理由的,好便是好,非要我說出個一二三四來讓你發現他的好,那還能叫好嗎?

好本就該是:你一目十行,一口氣讀完,屏息凝神,一掌拍在桌子上,由衷讚了一聲:“好!”

----------丸-----------

文:祁門小謝

傻吃闷睡871
2019-03-03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透過上面兩句詩,可見李白耿介倔強、蔑視權貴的性情,坦誠地說,這種性情在任何社會都混不好。

何況他長安三年,供奉翰林,在皇帝身邊,得罪很多人,最後以“非廊廟器”為名,而被趕出朝廷。

有誰知道,被趕出朝廷之後,他的處境多麼艱難啊。用杜甫的話說,即“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權貴們都想把他殺掉啊,受權貴影響,世俗之人也個個討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白才寫出《獨坐敬亭山》。

前兩句描寫純樸寧靜、悠閒自得的山間美景,旨在引出末尾,“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說實話,若非“世人皆欲殺”、世俗個個討厭的處境,詩仙再仙,恐怕也難寫出“相看兩不厭”的絕妙情懷!!

反過來,他之所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應該深深感謝其艱難處境的孵化孕育之功啊!

笑傲淩沧海
2019-08-22

“靜”是這首詩的靈魂。詩人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與周圍的環境高度融合,創造出了一種“極靜”的意境,並在其中表達出難以消除的孤獨之情,使這首語言質樸淺顯的小詩具有一種直透人心的感染力。因此,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稱讚這首詩能傳獨坐之神。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這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753)秋遊宣州寫的一首五言絕句。當時他離開長安已十年,這意味著他重返政治舞臺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奇緣那個政治報復已經幾成泡影了。十年間,他浪跡天涯,四處漂泊,嚐遍了世間心酸和人間冷暖,對現實愈發不滿。因此,當他獨坐在宣州的敬亭山上,抒發閒情逸致時。,也不禁流露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和孤獨。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既是在寫眼前之景,又是在寫詩人的孤獨之情:天上鳥兒都已經高飛而去,寥廓的天空有一片孤零零的白雲正閒適而緩慢的向遠方飄動,好像世間萬物都想遠離詩人一樣。“盡”和“閒”兩字營造了出一種安靜的氛圍。群鳥喧鬧著騰空而走後留下的清靜和遠望白雲“獨去”時內心的平靜共同作用,使作者沉浸在“靜”的狀態中。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採用了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的表現技巧。

接著,詩人描述了眼前的敬亭山。眾鳥高飛,白雲獨去後,留下來陪伴是詩人的只有這靜靜矗立在眼前的敬亭山了。詩人凝望著眼前這座肅穆的空山,彷彿覺得這座山也在一動不動的凝望著自己。詩人對此頗有感慨――世界上恐怕也只有這座靜亭山還願意陪吧。

“相”、“兩”二字,賦予了敬亭山生命和思想,是一種擬人化的手法。結尾句的“只有”二字意蘊深遠。一方面它強調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和敬仰之情,抒發了一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另一方面,有暗含偌大天地,似乎只有敬亭山能理解自己的無奈和感慨

李白的經典五絕《獨坐敬亭山》好在哪裡?

老马识途183228897
2019-04-05

‘’眾鳥高飛盡‘’,重點‘’眾‘’、‘’盡‘’兩字。言宿鳥于飛,呼朋引伴,相與扶搖天空,盡離敬亭舍我而去矣。

‘’孤雲獨去閒‘’,重點是‘’孤‘’、‘’閒‘’兩字。言雖是孤(與上‘’眾‘’字對)雲一片,無與徘徊(獨),然亦無心憐我,悠哉遊哉而出岫矣。

‘’相看兩不厭‘’,言眾鳥高飛,孤雲獨去,似於我無情,故厭我而舍我,彼既無情於我,我亦厭之而不惜也。

‘’唯有敬亭山‘’,言唯有此山,不飛不去,留而待我,似愛似憐,我亦有情,守之不去矣。

兴海亭
2019-01-31

科舉制度,失意者甚多,巫醫百工,失敗者眾。獨坐敬亭山正好刻畫了這種心情。別人都像鳥一樣的遠走高飛,只剩下自己與敬亭山為伍,而山是死的,原來就在這裡,實際上就只剩下孤家寡人我一個了,你看,有比這更慘的嗎?

微言196
2019-01-31

極簡,

極白,

極韻,

極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