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在樑思成的眼中,“建築師”才是對林徽因的終極定義
國家地理中文網
1/8 1936年林徽因測繪山東滋陽(今兗州)隆興寺塔時留影,盡顯優雅之態。此次樑林夫婦考察了山東歷城、濟寧、鄒縣等11縣的古建築,路途艱險,但所獲頗豐。而次年,當他們再次經過山東時,卻已是在逃亡的途中……供圖:於葵
2/8 1930年代林徽因考察山西古建築時的留影。這是營造學社境遇最好的時期。儘管林徽因在很多領域都極富才華,但她一生所事主要同建築相關,不論外出考察、整理史料、撰寫文章還是建築設計,她同樑思成一樣,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中國的建築事業。供圖:於葵
3/8 1934年的夏天,林徽因和樑思成應費正清夫婦的邀請到山西汾陽峪道河避暑,並結伴考察汾陽、文水、介休等地的古建築。在汾陽小相村靈巖寺遺址上,一鐵佛“低頭前傴,現憫惻垂注之情”,與仰望的林徽因似有一種超越時空的交流。供圖:於葵
4/8 1904年6月10日出生的林徽因幼年時便顯示出早熟聰慧的特質,1916年就讀北平培華女中,1920年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並立下攻讀建築學的志向。供圖:於葵
5/8 華嚴寺大雄寶殿是典型遼代建築。1933年樑林夫婦到此考察。受正統建築學教育、研習如帕特農神廟等西方古典建築、研究《工程做法》與《營造法式》的林徽因在《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中指出:“獨有中國建築經歷極長久之時間,流佈甚廣大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後代繁衍期中,諸重要建築物均始終不脫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結構部分,及佈置規模。”攝影:趙鋼
6/8 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頂層的十一面觀音像與密集緊湊的碩大斗栱。1932年,樑思成發表的《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奠定了他在中國建築學術史上的關鍵地位。他在《緒言》中特別提到“歸來研究,得內子林徽因在考證及分析上,不辭勞,不憚煩,與以協作”。攝影:楊昶
7/8 1924年和樑思成同時赴美學習,四年後二人在加拿大渥太華成婚。回國後他們加入營造學社,奔赴各地考察古建築,總結前人史料,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祕。於事業於祖國,她的才華和奉獻令人敬佩;於家人於兒女,她真誠樂觀、堅韌熱情,極富人格魅力。供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資料
8/8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林徽因墓簡潔、樸實、莊重,一方漢白玉浮雕花卉圖案是她親手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浮雕樣品。“建築師林徽因”是與其相守一生的丈夫兼同事樑思成對她最知心的定義。攝影:楊昶
2018-12-2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