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看到楊伯峻老先生的論語譯註,裡面解釋道,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懷念鄉土是鄉愁的意思嗎?小人又怎麼理解?“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10 個回答
煮酒君
2018-11-18

《論語》作為流傳千古的儒家經典,是記錄孔子言行和孔門師生談話的一部書。

《漢書·藝文志》中說:“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可見《論語》的成書過程是累積而成的,而作為孔門師生的談話錄,行諸文字,難免有失出失入的地方,因此對於《論語》的閱讀和解析,不該報以嚴重的讀經態度。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全篇共有三十六章,主要談論以仁為主的道德修養,全文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較早的《論語》註疏家孔安國、包鹹等人,對此有簡明的註解。孔安國註解道:“懷,安也。懷土,重遷也。懷刑,安於法也。”包鹹註解道:“惠,恩惠也。”可見此處“土”字指的是故土、家鄉的意思,“懷土”則是安土重遷,沉溺於安逸的居住環境的意思。全文可以理解為:君子所關注的是高尚的德行,小人則沉溺於安逸的居住環境;君子所關注的是法律政令,小人則貪圖眼前的恩惠和利益。


古今中外,有關《論語》註釋和翻譯的著作浩如煙海,理雅各、威利、辜鴻銘、林語堂等人都曾對《論語》進行過註疏和翻譯。正是基於對理雅各翻譯版的不滿,辜鴻銘重新對《論語》進行了翻譯和註解,他所翻譯的版本,觀點新穎,富有哲思,算是所有翻譯版本中的佳作。


對於“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章,辜鴻銘的翻譯道:“君子看中的是人的道德價值觀,小人看中的只是人的社會地位和利益得失。君子關注法度,而小人渴求利益。”而關於文中的“土”字,辜鴻銘認為這是著書者的書寫錯誤,把“上”誤寫成“土”字,因為在古漢語中,這兩個詞表示職位,意思是完全相同的,這一說法頗為新穎,不過目前還未被證實。


縱觀整部《論語》,“君子”一詞共出現107次,“小人”一詞24次。自古以來,有關“君子”和“小人”的定義和爭辯也是眾所紛紜,難有定論。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德”為主,強調君子和小人內心道德境界的高下,另一種則是以“位”為主,強調君子和小人社會地位的不同,君子應當引領小人,關懷小人。然而,不管“從德說”、“從位說”,兩種說法都有失偏頗,君子作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應該是集品德、地位和才能為一身的人,而小人則更宜解釋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庸眾。


《論語》作為孔子後人所著的孔門談話錄,歷代相傳以來,難免有出入和矛盾之處,因此對於《論語》的研究和閱讀,不妨帶著閒適和包容的心情去看它。

薛暖暖
2018-01-17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想要準確的理解這句話,還需要聯繫上下文: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題主所說,楊伯峻老先生在《論語譯註》中解釋的“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在意思上是正確的,但可能對於還沒吃透《論語》的人來說,仍舊比較含混。下面,我們根據整句話的含義,來一一說明題主的幾點疑問:

第一,“土”應該如何解釋?“懷土”是鄉愁的意思嗎?

第二,“小人”應該如何解釋?

第三,整個句子應該如何解釋?

首先,“土”在此處,是故土、鄉土的意思。“懷土”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個常見意思,第一是安於所居之處,第二是懷念故土。此處應該採用第一個,也就是安土重遷,安於所居之處,並非鄉愁的意思。

其次,在《論語》中,經常有“君子”和“小人”對舉的例子,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於一般人而言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居高位者與無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為有遠見、有德行的人們,“小人”可以理解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人們。在簡單意譯中,也可以直接稱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別解釋。

=====

非常感謝大家在評論區的熱烈討論,《論語》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個關鍵問題,學界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裡陳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關於這個問題,另外補充幾點:《論語》中19次提到“小人”,根據這些對“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這類人的基本特徵是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只關心眼前利益,但是並不一定主動地為非作歹,在現代漢語中,更接近“庸眾”而非“壞人”。而《論語》中的“君子”,有從位說、從德說兩種解釋,但我傾向於“君子”作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體的,也就是說既有其名位官職,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現品德、發揮才能。

=====

第三,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於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國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貪圖小恩小惠。進一步解釋,就是君子眼界高遠,因而為了追隨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確的道德界限,不會隨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淺,因而只安於此時身處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題主~

大道之光
2018-06-01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里仁》。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一般人把這個“土”理解為鄉土,好像有些莫名其妙,理不通啊!

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

這個的確說不通。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其實這裡所說的“土”是五行之土。

五行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只有理解了“土”在五行裡的真正含義,才能看懂這段話。

說到“五行”,我們又要談到《易經》。

按照我們的《易經》思想來理解這個世界,世界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用陰陽、用五行全都可以解釋,陰陽五行也可以稱為“七要”。“陰陽”是兩個字,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五行是五個字:木、火、土、金、水。

不管宇宙是如何去變化的,“須一理而融貫”,就是用一個理論就可以融貫一切的變化現象;而這個“理”在哪裡呢?真正的“理”就是陰陽五行的相互生克變化。

土為生長萬物的要素之一,土代表養育、含吐萬物之意。

五行相生中,土生金。

五行中的“土”在術數中也稱為“庫”,主財,有土即生財之義。

我們來看易經中的“坤”,“坤”字的左邊是“土”是大地,右邊是“申”。

“申”字是田中的那一豎莊稼,向上可以順利長幹長技,向下可以紮根扎須。

“土”與“申”合起來之意,是大地可以為人類提供種植莊稼樹木花草的耕田。

中國自古以來就屬於農耕社會。

在中國古代,土地(田地)就是每戶家庭的財富基礎,就是每個家庭的根本!一般看哪戶人家有沒有錢就看他家有多少田地。田地越多代表財富越多。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大學》中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其實《大學》所說的這句話的含義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的內在含義是一樣的。

而且這裡的“懷”切不可用“懷念”解釋。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句話簡單地解釋就是:

一個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內在的品德,

一個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如何增加自己外在的財富;

一個君子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不違反法律(不犯錯),

一個小人心心念念所想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獲得更多實惠(利益)。

平凡2850
2018-06-06

謝邀。

先說答案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是“舒適之境”的意思。

本句出自《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一句的意思是:

孔子說:君子存其道德,小人沉溺於所處之安;君子畏於法,小人貪於利。


謝邀。

先說答案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是“舒適之境”的意思。

本句出自《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一句的意思是:

孔子說:君子存其道德,小人沉溺於所處之安;君子畏於法,小人貪於利。


類似含義的句子還有: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小人之辨

這一句寫的依然是君子與小人之辨。

儒家所說的君子,通常是指遵循人倫之道的人,這樣的人,修身齊家有成,可以擔任治國平天下的職責。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儒家所說的小人,通常是未受教化的普通人,這樣的人,無需對他們有過高的禮義方面的要求,但通過學習,小人,也可以成為君子。

王夫之認為,人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而心中所向往的,無論是不是已經得到了,或者是不是具有普遍認為的價值,都只是人所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的東西。

如果人所向往的東西是這樣的,那麼雖然經歷著不同的境遇,採取了不同的行為方式,但總是會向他所向往的東西而努力。

因此,君子小人之辨,不在於人的行為,而在於人的懷抱。

同樣的嚮往,人都是想實現希望的目標而安其心,但是實現目標的初衷是不同的,這就是“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比如說,同樣希望國泰民安,有人就希望國家長長久久,民族傳承不斷,有人就只是希望過好自己小家庭的太平日子。

君子行事求心安,是要同於道而有德,合於天倫,極於人倫。如果不這樣的話,行事就無據可依,也就無從行事。

而小人求其心安,只是貪圖境遇方面的舒適,不能過的舒服就無法自處,又哪裡會去尊道貴德呢?

同樣的境遇,君子因為合道而心安,小人因為舒適而心安,這就是君子小人的不同。

同樣的一件事情,目標相同,而方式不同,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小人則不然。這就是“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君子擔心自己行為的方式不正,不合天倫,不合人倫,不合法度,擔心違背道理而必然受天理、法規的懲罰,雖然不一定會有刑罰加身,但總是會感念到有東西阻止自己走錯路。

這裡的“刑”更多的是指失道背德而不得長久的天刑,而不是簡單的人為律法之刑。

小人則看到好處就衝上前去,即使是極其幸運不可能再僥倖獲得的,也只會想到自己還會再獲得,而不會考慮到隨後而來的懲罰。

正因為君子小人的胸懷不同,君子貴德,未得而求之,得而不失,即使世事變化,依然可以保其身存;

小人懷土,得之戀戀不捨,失之則多怨,步步深陷,迷失其間,遇到世事變化,凶危至矣。

以上。

有书博物馆
2018-11-05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其中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有著較大的影響。

這句話的原文是:“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刑法而治國,小人貪小利而為家。

首先說一下,將“土”解釋為“故土”、“鄉土”是錯誤的,因為當時並沒有後世的這種用法。這裡的“土”其實是“封土、封地”的意思。

先秦時期,諸侯從天子得分封,大夫從諸侯得分封,士大夫再得分封。分封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獲得土地,獲得“食邑”,這是先秦時期最重要的俸祿,更是地位的象徵,才是既富且貴的。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我們知道,里仁篇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而這一章也是說明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儒家所說的君子,通常是指遵循人倫之道的人,這樣的人,修身齊家有成,可以擔任治國平天下的職責。

儒家所說的小人,通常是未受教化的普通人,這樣的人無需對他們有過高的禮義方面的要求,但通過學習,小人也可以成為君子。

君子的根基是天下公道人心,失去這個公道人心的根基,君子就不再是君子。

小人的根基是個人的私心慾望,個人想得到什麼就去追求什麼,不管是不是已經有主;個人希望別人是什麼樣子就會去幹涉別人的事情。

君子看重外在禮制法規的約束,即使這些禮法對於君子來說,威懾力已經足夠微弱。小人看重誰與之友好,誰與之有過節。

遇到友好的人會希望雙方更加的友好,遇到有過節的人會希望對方立刻消失。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因此,這裡的的“土”又可以引申為安定的居所、安逸富足的個人生活等。

孔子所處的時代諸侯割據、禮崩樂壞,社會道德淪喪、法制不健全、世風日下,很多普通人都想著過好自己的日子,很少有人去關心國家大事,而這樣的重任就落在了士大夫階層肩上。

孔子站出來揮袖疾呼,讓更多的讀書人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本分。雖然君子和小人存在極大的差距,但是孔子提出了一種社會價值觀一樣的東西,而且,普通人在接受教化後也是可以和君子一樣的。

反觀當下,我們也是需要這樣的一種觀念,我們需要有一份美好的願景,一種共同認可得價值觀,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很有必要的。

孔子關於小人與君子的論述在當下也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七月流火140400643
2018-06-15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是《論語里仁》中的一句。把這句話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應該不難。因為理解的不同,翻譯的效果也不同。個人覺得,無論是古文翻成今文,還是外翻成中文,只要弄明白文字的意思,再弄明白這句話在文化系統和倫理框架中的位置,就好理解了。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要弄明白這句話,先要弄清楚在中國文化中延續了千年的“君子“與“小人”之辯。我們今天所說的君子,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指的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而在兩三千年前的孔子時代,“君子“與“小人”只是社會身份的不同,而不是一種道德評價。

要講君子,就要先講“君“,君是一個社會群體,比如部落,族群中的領袖人物。因為他們能力出眾,能夠帶領族群在殘酷的自然與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大家便推他為主,這就是所謂的“君“,君主持部落事務,稱為“主”,所以“君”與“主”是同義詞,合成一詞是“君主”。君主的兒子,就是君子。與之相對應的群眾,就是小人。這是“君子”與“小人“的本義。

部族的首領之所以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有本事,懂得按自然規律辦事。自然規律是“道”,明白“道”的人叫“有德”。所以,君是有德之人。以大禹為例,他是帶領群眾治水過程中最有本事,最有能力的人。

君主的兒子,是要繼承君主的事業,所以要學習君主的本事,學習本事的過程,就是道德提升的過程。只有道德提升了,才能勝任君主的工作。

君主的概念,與“天子”與“皇帝“是不同的。在中國傳統的“天下“理念下,天子具有唯一性,而君主不同,諸候國有國君,一家之主也可稱為“君”。王勃《滕王閣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區”中的“家君”即是此意。

“君子”的來歷講明白了,“君子懷德”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君子之所以稱為君子,本質的原因是“有德”。只是“德”的意思有兩個方面,除了道德感之外,還包含有本事的意思。所以,君子懷德如果翻一下大概意思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會時時想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與實際能力。

“小人”這個概念,是與“君子”或“大人“的概念對立出現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小人,也沒有絕對的君子。“小人懷土”之“土”說是鄉土,肯定沒錯。但把“小人懷土“之中的“懷土”理解為故國之念,思鄉之情的鄉愁,雖未必錯,可能也未必準確。鄉愁成為一種人文情懷,應該是在秦漢之後,流官制度建立之後。起碼《論語》中的這句話與此關係不大。

“小人懷土”之中體現的,應該是“安土重遷“之意。這裡小人所懷之“土“,與君子所懷之“德”,也是對應出現的。君子懷德是說,君子立身處世的根本是道德能力。而小人心中所重的是現實生活,物質財富。它們都建立在土地之上。古語有“破家值萬貫”之說。社會下層,能力不是很強,一般不願意搬遷。到另一個地方,重新安置,是要花費代價的。而君子,也就是有能力的人,是不在乎這些的。不管到了那裡,一切都會有。

《論語》中關於君子小人之辯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其中的“刑”與惠也是對應出現的。刑與惠之間看似沒有直接聯繫。如果加上一句俗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好理解了。君子懷刑,不是什麼利都要,所以能利身保命,小人看到利益之後什麼都忘了,最後會因利亡身。

《論語》中還有許多諸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講的都是君子小人之辯。

24帧半
2018-11-21

想要了解“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首先,要清楚這句古語出自哪裡方可使我們更快速尋求到所需要的答案了。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中的里仁篇。這一篇在《論語》整部中佔的分量極重。


全篇都集中於“仁”的觀點,無不體現出當時孔子對於仁的哲學思考之深入。我們應該都瞭解過,“仁”是一個直接關係到孔子社會理想與政治原則的重大問題。


瞭解它出處的背景了,理解起來,便輕鬆許多。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


在中華書局版《論語》中,這句話翻譯的意思是這樣的:“君子心懷道德,小人心懷鄉土。”那麼,土,即鄉土之意。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但有很多智者反駁,認為這裡的土並不是鄉土的意思,聖人也是人,也會懷念家鄉,不可能說懷念家鄉的人就是小人。


站在孔子當時所處的背景分析,用那個時代的眼光去看待孔子說的話,認為大概可以這麼理解:


“土”指一種私慾,在古代,誰土地多,誰就有勢力,因而,孔子他老人家是不屑於那種小人的,真君子都是以德服人。


詳細分析整句話得出詳細點的解釋應該是:君子為了道德仁義可以志在四方,而不把自己僅僅侷限在故土之上,修養不夠的人卻只顧留戀鄉土而不知推行道義。


當然,這裡面的分析,包含了個人的主觀在裡面,句子的解釋不是百分百的。

老慢
2018-07-28

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杜撰、瞎掰,講自己角度、自己認為正確的解釋。老慢註解《論語》,是逐字逐句的解釋,每個字,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本義是什麼,老慢就怎麼解釋。老慢認為,如此才能復原《論語》的真意。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土,象形為,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東西。古文字中,除了表示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土地,一般表示“固有的、本性、本能的東西”。帶“土”字邊的字,一般都在強調“固有、本身自我的”。

所以,“小人懷土”的真實本義是:小人的一切出發點都是,主觀、個體、自我。

說白了,只要你習慣於從主觀、個體、自我角度看問題,你就一定是孔子定義的小人。反之,如果你真正習慣於從客觀、整體、長遠角度看問題,那麼,你就是孔子定義的君子。

土,象形為,其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東西。古文字中,除了表示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土地,一般表示“固有的、本性、本能的東西”。帶“土”字邊的字,一般都在強調“固有、本身自我的”。

所以,“小人懷土”的真實本義是:小人的一切出發點都是,主觀、個體、自我。

說白了,只要你習慣於從主觀、個體、自我角度看問題,你就一定是孔子定義的小人。反之,如果你真正習慣於從客觀、整體、長遠角度看問題,那麼,你就是孔子定義的君子。

德,行+直。古文字中,行:十字路口,符合客觀需求的決策;直:完全符合客觀發展趨勢的路;故,德:一切行為舉止都是遵循客觀需求和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

所以,“君子懷德”的真實本義是:君子的一切出發點都是:走符合客觀需求和客觀發展規律的路。

所以,按照古文字的本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的真意是:講主觀、個體、自我的,必然是小人;講客觀和客觀發展規律的,必然是君子。

參見老慢著作《從漢字本義的角度解讀論語》,關注老慢,瞭解一點真國學。

高考元学力岳峰
2018-01-17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我有不同理解,在聖賢面前班門弄斧,斗膽與大家分享。

1.“君子”“小人”在論語中是一種泛指,“君子”可以理解為德行高尚的人,“小人”可以理解為普通人。君子與小人,遠非當今意義上的褒貶。孔老夫子僅僅是拿有德行追求的人與普通民眾(“泯然眾人”之“氓”)作一種對比,來說明自己的仁德義禮的主張。

原文語出論語“里仁篇第四”: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此為楊伯峻、楊逢彬兩位老師譯註,本人不才,對自己不同的理解分享如下:

2.“懷德”與“懷土”:古人有“懷瑾握瑜”一說,其意也是泛指,持有美好德行節操意(屈原即是也)。那麼“懷土”就是與之相對而言的,即僅有一般人的普通情懷。“土”並非實指,而是泛指像土一樣普通普遍之物。這樣理解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就會一目瞭然: 君子懷有美好德行美好節操,而普通人所持有的只有普通德行、普通節操。

3.“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恵”連起來理解,還可以作另一種解讀: 後面句子是說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程度,“懷刑”是指有德行之人對自己有約束,有嚴格要求,高度自律(慎獨);“懷恵”是指普通人對自己的要求較為寬鬆,(恵及自己)不忍讓自己有嚴格要求帶來的痛苦。這樣一來,前邊句子宜理解為一個人對他人的施予要求: 君子對他人是寬宏的,施以恩恵恩德的,普通人對他人是小氣不捨的(所施與的東西像土一般沒有價值)。這種理解符合國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德標準。

4.“君子小人”四句連起來還可以有另一種理解,前兩句為對人要求,後兩句為對己要求: 君子對人施以德行,傳播“瑾玉”一樣的德行,以德去作用於世,去影響世人;普通人對人施以(如沙如土一樣)無意義的價值觀點,對社會沒有影響。君子希望別人嚴格要求自己(懷刑),普通人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能夠施己以小恵)。這樣理解,也是很通達的。

本人一無所知,此等理解,博大家一笑而己。

有书共读
2018-05-30

各抒己見,百家爭鳴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首先,有書君先來看看,這道題問了幾個問題:


1、“土”應該怎樣解釋?

2、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3、懷念鄉土是鄉愁的意思嗎?

4、小人又如何理解?


要問一個字在一句話中的意思,首先要先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而要理解整個句子,就必須先去了解說出這句話,當時的歷史背景。


現在,這4個問題,有書君來為您一一解答。


答1、“土”應該怎樣解釋?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是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於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國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貪圖小恩小惠。


因此,“土”此處應該解釋是故土、鄉土的意思。


答2、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有書君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整個句子,當時,孔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君子眼界高遠,因而為了追隨德行,志在四方,他的心中有明確的道德界限,不會隨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淺,因而只安於此時身處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


答3、根據題目的描述:看到楊伯峻老先生的論語譯註,裡面解釋道,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懷念鄉土是鄉愁的意思嗎?


因為“懷土”在古代漢語中,有兩種解釋,一是安於所居之處;二是懷念故土。而結合本文句子所表達的意思,這裡應該是第一種解釋,就是安於所居之處,而非鄉愁的意思。


答4、小人又如何理解?


“小人”,本義專指喜歡明爭暗鬥,做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落井下石這一類壞事的人。


“君子”一詞,有三種釋義,1、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後來孔子為“君子”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指人格高尚的人。3、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其中的“土”應該怎樣解釋,整個句子又該如何理解?


孔子曾經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四不:不妄動,動必有道;不徒語,語必有理;不苛求,求必有義;不虛行,行必有正。


而在《論語》中,經常有“君子”和“小人”對舉的例子,因此,本文中這些“君子”“小人”, “君子”可以理解為有遠見、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可以理解為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人。


因此,君子平日所思,都是德行,而小人所思,都是有利可圖;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都是存著僥倖。


有遠見、有德行的人,心中常想的是怎麼以法治國,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人,心中想的是怎樣生存,怎樣謀私利,怎麼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當然,學術界關於“君子”和“小人”,有著各種各樣的見解,《論語》中“君子”和“小人”只是基於儒家思想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


但是,不管見解有何不同,每個人都要力求做一個君子,都要時刻關愛著普通大眾,遵紀守法。承擔起對社會和國家應盡的責任,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只有社會和諧,國家才會不斷髮展壯大。


有書君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夠幫助題主,也希望大家一起討論,各抒己見,百家爭鳴!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