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

【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

張迪學

張迪學,河南省林縣人,1924 年3 月出生,中共黨員。1943 年3 月參加八路軍,1944 年5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 年7 月轉為正式黨員。1947 年7 月,任二野三縱隊二十七團八連指導員。1950 年9 月轉地方工作,先後任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九區區委書記、公安局長、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縣長、政協副主席等職,1983 年離休,現享受正廳級待遇。

參加八路軍

太行山連綿不斷,橫跨北京、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市。林縣就坐落在太行山南段東麓,是八路軍一二九師,國民黨龐炳勳、孫殿英兩個軍與日本鬼子佔領區犬牙交錯的戰略要地。1943 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最後一年,日本鬼子為了鞏固在華北的軍事地位,頻繁地對林縣等地區進行掃蕩,施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當年春三月,林縣遭遇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吞噬了剛剛轉青的莊稼。日本鬼子的掃蕩和蝗災,使本來就窮得叮噹響的當地農民更無法生活。沒辦法,張迪學就和三哥張成用一起外出打工。在河南與山西交界的一個名叫“河西”的小山村,兄弟倆遇上了八路軍地方武裝——林縣黃花寺游擊隊。

游擊隊正在動員農民參加八路軍打日本鬼子,保家衛國。游擊隊指導員和他兄弟倆交談,動員他倆參加游擊隊。張迪學心動了,在徵得三哥同意後,就參加了黃花寺游擊隊。三哥沒有參加,在三哥離開時,指導員對三哥講,回去對任何人都不要說,只對父母講,日本人知道了要誅滅全家。為了家人的安全,三哥回家沒對任何人講。張迪學參加游擊隊後,就隨游擊隊在林縣黃花寺山裡打游擊,直到抗戰勝利後,1946 年,部隊經過他家時,才回家看望了一下父母。

林南戰役

1943 年5 月,國民黨軍第24 集團軍正副總司令龐炳勳、孫殿英率集團軍大部向日軍投降,日軍趁機侵佔了林縣縣城及其周圍地區。為重新開闢太行山南部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第129 師集中了11 個主力團和地方游擊隊,分為東西集團向林縣縣城、合澗鎮、原康等地的日偽軍進攻。這就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林南戰役”。

7 月,黃花寺游擊隊接到命令配合主力部隊行動。才參軍4 個月的張迪學隨游擊隊出發,分為二人一組,在敵援的路上埋地雷後,張迪學又和游擊隊員們頻繁的出現在平漢、白晉鐵路周圍打冷槍騷擾,使平漢、白晉鐵路日偽軍產生錯覺,以為八路軍要攻打白圭晉城,不敢出援林縣。

8 月16日部隊展開,18 日晨攻打林縣縣城,黃花寺游擊隊又奉命配合主力團攻打林縣縣城。縣城外是環城壕溝,壕溝裡放滿了水,在越過壕溝時,犧牲了不少的八路軍戰士。張迪學和游擊隊員們對付壕溝有經驗,他們衝到壕溝邊,藉著慣力,向前一撲,滑過水麵,手抓住對面的壕溝坎,一躍就過去了。在他們的示範下,八路軍戰士也向他們一樣越過了壕溝。當夜,攻克了林縣縣城。

在歷時9 天的作戰中,共殲滅日偽軍7000 餘人,擊落日機1 架,繳獲山炮1 門、迫擊炮20 門、輕機槍83 挺、步槍3118 支,攻克與收復據點80 多處,解放了林縣以南、輝縣以北擁有40 餘萬人口的廣大地區。

游擊隊整編

林南戰役後,八路軍迅速撤出縣城。黃花寺游擊隊編入林縣大隊,就在林縣周邊打游擊。日本鬼子重佔林縣縣城後,在城東三四里路的龍頭山,修築了一座碉堡。這座碉堡是掐著太行根據地和外面聯繫的咽喉。1944 年春的一個晚上,林縣大隊夜襲準備拔掉這個釘子,誰知道打了一夜都沒攻打下來。天快要亮時,林縣縣城增援的鬼子到了。部隊奉令撤退,但不能喊,只能是在戰壕裡一個拖一個,順坡悄悄撤退。張迪學拖他旁邊的戰友時卻沒動,伸手摸他的光頭,冰涼。他才明白這位戰友已經犧牲了,這是他參軍後,死在他旁邊的第一個戰友,他記不清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綽號:電光頭。

1944 年5 月,林縣大隊整編為八路軍大行軍區七分區43 團。整編後一個星期,就奉命從輝縣出發和其他部隊一起圍攻林縣縣城。張迪學已經調到團部當通訊員。這場戰鬥打得很慘烈,連長犧牲了由指導員指揮戰鬥。他原來的七班就只剩三人,七班長李季全也犧牲了。打了一個星期終於把縣城打下來,但是,有的營死傷過半。戰鬥後,張迪學和營長谷守信為死去的戰士難過得放聲大哭。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傳來。隨後,43 團便開進河南南部接受日本投降。

挺進大別山

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當時,張迪學已經是連隊指導員,在過隴海路時遇到敵人阻擊,張迪學身負重傷,一枚子彈從前胸穿過後背。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不斷有傷員從前線抬下來,傷員很多,衛生救護人員少,張迪學從火線抬下來,簡單處理了傷後,就臨時藏在一家老百姓房屋角用稻草掩著。過了不知多久,忽然聽見有聲響,原來是張迪學所在營營長,左手負傷的張國中路過草堆,見有異常,用腳踢開稻草,見是傷員,再仔細一看,覺得很面熟,就問:“你是張迪學?”,張迪學點了點頭。張營長立即找到部隊醫院院長和看護長( 護士長) 厲聲道:“國民黨部隊馬上就追起來了,他是我們3 營9 連指導員你們用穀草遮著就完了?”院長聽了,立即叫人抬著張迪學隨醫院轉移。爾後,張迪學在大別山一農民家裡養了幾個月傷,傷勢逐漸好後,又投入新的戰鬥。

人民的公僕

隨著解放戰爭節節勝利, 1949 年冬季,張迪學所在部隊在內江,開始抽調一部分同志到地方參加政權建設工作。張迪學隨部隊從內江經榮縣進入樂山地區,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他從10 軍30 師分配到五通橋軍管會參加地方工作。1950 年,張迪學曾任犍為縣第九區區委副書記兼組織委員、區委書記。1951 年2 月後,先後調任犍為縣公安局任局長、縣委組織部長、縣政府縣長、縣政協副主席。

在任犍為縣政府縣長期間,張迪學嚴格要求自己。他著衣簡樸,常常帶著一名通訊員,兩人下鄉檢查工作,在哪裡天黑就在那裡的農家住下。他和農民一樣的打扮,頭戴一頂舊草帽,赤著腳,褲管捲過小腿,在田埂上行走。見到農民在水田裡忙,他就撲通一下跳下田和農民一起幹活,誰也分辨不出他就是犍為縣縣長。有一年秋收,張迪學到一個區檢查工作,區公所除值班的人員外全部下鄉參加農忙。他中午到達,見一位副區長在矇頭大睡。他一見就火冒三丈,把那位副區長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叫副區長領他下隊。到了田裡,他才知道副區長參加秋收農忙熬了兩天兩夜,患病發高燒,是區長硬趕他回去休息的。知情後,張迪學馬上就對副區長道歉說,對不起。張迪學就是這樣一個人,常常以公僕的身份出現在老百姓面前。他一如既往,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直到1983 年3 月離休。

【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

離休後的張迪學

【紅色記憶】林州籍抗戰老兵張迪學

來源: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