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戰列艦是什麼?戰列艦為什麼不再裝備魚雷了?

2 個回答
青衫素人
2019-07-22

在戰列艦上大量裝備魚雷,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最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

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腦洞真的很大,相比較傳統英國海軍一大票以大艦巨炮聞明的戰列艦,以當時美國的國情和軍工技術顯然不能與之抗衡,這個時候美國軍方無疑是急需一種低成本、戰鬥效率高的新型軍艦,用來武裝美國海軍,使美國海軍的規模、戰鬥力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

要說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或者是艦載魚雷艇,其實它的實戰意義實際上並不算很大。早在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的戰列艦就裝備了魚雷和艦載魚雷艇,可惜的是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雞肋配置,因為戰列艦的甲板空間其實非常珍貴,有富餘的地方還不如裝備副炮來的實在。如果將魚雷發射管佈置在甲板上時,很容易被敵炮擊中,造成殉爆,達到二次殺傷。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戰列艦普遍航速已經超過了十五節,而且主要的口徑也最少達到了305毫米,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所以戰列艦根本沒有必要裝備魚雷。放眼當時,一直到二戰還對魚雷情有獨鍾的,恐怕只有德國人了,畢竟德國的施佩伯爵、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等等主力艦都裝備了魚雷。

在戰列艦上大量裝備魚雷,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最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

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腦洞真的很大,相比較傳統英國海軍一大票以大艦巨炮聞明的戰列艦,以當時美國的國情和軍工技術顯然不能與之抗衡,這個時候美國軍方無疑是急需一種低成本、戰鬥效率高的新型軍艦,用來武裝美國海軍,使美國海軍的規模、戰鬥力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

要說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或者是艦載魚雷艇,其實它的實戰意義實際上並不算很大。早在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的戰列艦就裝備了魚雷和艦載魚雷艇,可惜的是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雞肋配置,因為戰列艦的甲板空間其實非常珍貴,有富餘的地方還不如裝備副炮來的實在。如果將魚雷發射管佈置在甲板上時,很容易被敵炮擊中,造成殉爆,達到二次殺傷。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戰列艦普遍航速已經超過了十五節,而且主要的口徑也最少達到了305毫米,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所以戰列艦根本沒有必要裝備魚雷。放眼當時,一直到二戰還對魚雷情有獨鍾的,恐怕只有德國人了,畢竟德國的施佩伯爵、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等等主力艦都裝備了魚雷。

在戰列艦上大量裝備魚雷,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最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

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腦洞真的很大,相比較傳統英國海軍一大票以大艦巨炮聞明的戰列艦,以當時美國的國情和軍工技術顯然不能與之抗衡,這個時候美國軍方無疑是急需一種低成本、戰鬥效率高的新型軍艦,用來武裝美國海軍,使美國海軍的規模、戰鬥力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

要說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或者是艦載魚雷艇,其實它的實戰意義實際上並不算很大。早在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的戰列艦就裝備了魚雷和艦載魚雷艇,可惜的是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戰績。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雞肋配置,因為戰列艦的甲板空間其實非常珍貴,有富餘的地方還不如裝備副炮來的實在。如果將魚雷發射管佈置在甲板上時,很容易被敵炮擊中,造成殉爆,達到二次殺傷。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戰列艦普遍航速已經超過了十五節,而且主要的口徑也最少達到了305毫米,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所以戰列艦根本沒有必要裝備魚雷。放眼當時,一直到二戰還對魚雷情有獨鍾的,恐怕只有德國人了,畢竟德國的施佩伯爵、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等等主力艦都裝備了魚雷。


在二十世紀初,實際上魚雷在海戰中的處境十分尷尬,魚雷理論上確實是一種非常高效、而且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但受限於當時的魚雷技術並不發達,射程也並不遠,受海浪影響,距離遠了命中率又非常低,所以當時的魚雷只有在非常近距離的情況下發射才可以命中。但如果到了戰列艦動用魚雷自衛的地步,那麼只能說明戰列艦周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被擊沉了,敵艦也基本上達到了和戰列艦臉貼臉的地步,所以戰列艦被擊沉,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德國人使用戰列艦上魚雷的目的有點特殊,除了正常自衛之外,德國人更希望在撤退時可以釋放魚雷擾亂敵對海軍的追擊,使德軍艦艇能夠集中火力攻擊敵對海軍的前部追擊軍艦,這一點在施佩伯爵上得到了非常完美的體現)

就在二十世紀初,全世界國家的軍方都不再準備在戰列艦上裝備魚雷時,美國人卻一直對魚雷情有獨鍾。在美國人看來,魚雷是一種非常威力巨大、並且十分低廉、高效的武器,所以當時的美國軍方一直都希望可以在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上重新設計裝備魚雷。這時候的美國人對於魚雷已經不能用情有獨鍾來形容了,只能用走火入魔來形容,美國人非常極端的按照戰列艦裝魚雷的思路,產生了一個非常抽象的想法,那就是設計一種全新的戰列艦,在保持原有的裝甲、副炮、動力的基礎上,將主炮換成大量的魚雷發射架,並且增加魚雷的口徑,以達到威力最大化。正在美國軍方難做取捨時,一名海軍軍官在1907年提出了一個建造小型魚雷戰列艦的計劃,這名美國海軍軍官提出,可以建造一艘一萬四千噸左右的戰列艦,在保持原有的副炮火力的前提下,將主炮替換成1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而替換主炮節省下來的重量可以增加裝甲,或者提高航速,用來追擊敵軍大型主力艦。

其實這種所謂的魚雷戰列艦充滿了很多的弊端:

第一,當時的大口徑艦炮的射程最少也達到了17千米,而當時的魚雷的有效射程也不過三四千米,可見這中間是存在火力空檔的。也就是說要想追上敵軍戰列艦,必定會成為敵軍的集火對象。要想追上英軍的戰列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而且還要保證在追敵軍戰列艦時,自己還不能被擊沉、魚雷發射管不能被打殉爆。

第二,魚雷戰列艦的打擊目標群體非常狹窄。簡而言之,它只能打擊對方的戰列艦,要想打戰列巡洋艦、裝甲巡洋艦、驅逐艦、輕巡洋艦,就戰列艦這二十節的航速也追不上,而且戰列巡洋艦的火力並不比戰列艦差,對於魚雷戰列艦而言,基本上比戰列艦還難纏,比如英國新下水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的航速已經超過了25節,火力卻非常威猛。而像驅逐艦、輕巡洋艦,基本上副炮就可以解決,根本犯不上用魚雷。

其實美國人以魚雷打擊敵對戰列艦的想法並沒錯,但錯就錯在,戰列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魚雷發射平臺。魚雷雖然理論上打擊效率要比艦炮高效的多,但同樣也受限於魚雷的軍事科技。

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各國的海軍就已經認識到了魚雷的作用,和以後發展的前景。哪怕軍事外交羸弱的清政府都已經認識到了魚雷的作用,所以在兩廣總督張之洞委託福建船政局製造的三艘輕巡中,福州船政局大膽的將廣乙和廣丙兩艦縮減了裝甲和火力,並加裝魚雷發射管,將兩艦建為魚雷巡洋艦,這種巡洋艦造價低,航速也比較快,所以在豐島海戰中,北洋海軍廣乙號魚雷巡洋艦能夠藉著煙霧對日軍吉野等三艦實行機動靈活的攻擊,並伺機釋放魚雷,在這一點上,管帶林國祥可謂將廣乙作為魚雷巡洋艦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其實說是魚雷巡洋艦,其實更像是驅逐艦。

要說真正意義上的魚雷巡洋艦,還要說日本的北上和大井。

所以將傳統的戰列艦改造成魚雷戰列艦,不光是揚短避長,更是一種資源浪費。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2019-07-24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通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通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通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早在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裡海軍的武器快速發展,其中艦炮的快速發展尤為突出,由於冶煉、鋼材等技術原因上去了使得艦炮的倍徑越來越長,所以射程也越來越遠,但是當時各國海軍認為的交戰距離是在7公里以內,但是日德蘭海戰的交戰距離一開始就已經超過了10公里,而這麼遠的距離內魚雷兵器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更何況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部分與潛艇首尾佈置魚雷的方式是一樣,而戰列艦在進行對線炮轟時根本用不上魚雷,但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的設計又考慮到戰列艦海上拼刺刀,所以也就保留了魚雷的設計,不過各國在30年代的改裝中也還是拿掉了這個設計。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通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早在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裡海軍的武器快速發展,其中艦炮的快速發展尤為突出,由於冶煉、鋼材等技術原因上去了使得艦炮的倍徑越來越長,所以射程也越來越遠,但是當時各國海軍認為的交戰距離是在7公里以內,但是日德蘭海戰的交戰距離一開始就已經超過了10公里,而這麼遠的距離內魚雷兵器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更何況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部分與潛艇首尾佈置魚雷的方式是一樣,而戰列艦在進行對線炮轟時根本用不上魚雷,但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的設計又考慮到戰列艦海上拼刺刀,所以也就保留了魚雷的設計,不過各國在30年代的改裝中也還是拿掉了這個設計。

因為當時的魚雷還相對落後一點,不但射程近而且速度也慢,而魚雷攻擊強調的是快速、隱蔽,顯然這兩點戰列艦都不符合條件,而且還佔據軍艦的空間和噸位,所以各國都把自家的主力戰艦的魚雷給拆了。但是德國在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上並沒有放棄這一設計,在兩型戰列艦上並沒有放棄,不過沙恩霍斯特級是在1941年3月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給戰列艦裝上魚雷,當世界各國都在拆魚雷時德國為什麼會反其道而行之呢?估計是在進行破交任務的時候在近距離中覺得魚雷可以快速擊沉貨船吧,而俾斯麥就出了一次海蔘加了“萊茵演習”活動就沒回來,所以也就沒機會裝魚雷,而2號艦提爾皮茲號裝了。

其實不僅僅是戰列艦,在進入海軍假期之前的所有用於大洋艦隊決戰的軍艦都是攜帶魚雷的,參加戰列艦也是有攜帶魚雷的,不過和驅逐艦上那種魚雷發射裝置不同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多都在水線以下,有的甚至和潛艇一樣是固定發射角度的,只能通過艦體的角度來充當發射角度。不過這些都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拆除了魚雷發射管。至於說為什麼戰列艦不再用魚雷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戰列艦都是“大豬蹄子”,有了長倍徑火炮這個“新歡”就不要魚雷這個“舊愛”了。


早在19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初這段時間裡海軍的武器快速發展,其中艦炮的快速發展尤為突出,由於冶煉、鋼材等技術原因上去了使得艦炮的倍徑越來越長,所以射程也越來越遠,但是當時各國海軍認為的交戰距離是在7公里以內,但是日德蘭海戰的交戰距離一開始就已經超過了10公里,而這麼遠的距離內魚雷兵器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更何況戰列艦的魚雷發射管大部分與潛艇首尾佈置魚雷的方式是一樣,而戰列艦在進行對線炮轟時根本用不上魚雷,但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的設計又考慮到戰列艦海上拼刺刀,所以也就保留了魚雷的設計,不過各國在30年代的改裝中也還是拿掉了這個設計。

因為當時的魚雷還相對落後一點,不但射程近而且速度也慢,而魚雷攻擊強調的是快速、隱蔽,顯然這兩點戰列艦都不符合條件,而且還佔據軍艦的空間和噸位,所以各國都把自家的主力戰艦的魚雷給拆了。但是德國在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上並沒有放棄這一設計,在兩型戰列艦上並沒有放棄,不過沙恩霍斯特級是在1941年3月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給戰列艦裝上魚雷,當世界各國都在拆魚雷時德國為什麼會反其道而行之呢?估計是在進行破交任務的時候在近距離中覺得魚雷可以快速擊沉貨船吧,而俾斯麥就出了一次海蔘加了“萊茵演習”活動就沒回來,所以也就沒機會裝魚雷,而2號艦提爾皮茲號裝了。
被魚雷命中的巴勒姆號戰列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