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患重疾,那麼重疾險是不是就白保了?

10 個回答
保险狼
2019-08-25

如果沒有患重疾,那麼重疾險是不是就白保了?

感謝官方邀請。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都這樣想過:我買了一份保險,如果用不上,那個錢不就白交了嗎?


我幫你算一筆帳:目前多數家庭最喜歡買的重疾險,是同時包含身故和重疾責任的,30歲男性,15到20年交,每年3000元左右,保額只有10萬左右。


你覺得每年交了3000多,萬一往後幾十年也不發生重疾,這錢就虧了。畢竟3000元和10萬元,還是10萬顯得比較多。如果能理賠的話就好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重大疾病保險的平均治療費用在30到50萬左右。咱們假設真的理賠了。就按30萬的治療費用來算吧,保險公司付了10萬,你還要自己再準備20萬。


現在你覺得,保險是理賠了好呢?還是不理賠好?


關於重疾險,太多人認識不足而產生誤區,雖然有保險意識,但在關鍵時刻保險產生不到它應該產生的價值。
所以,我在這裡額外給大家3條建議:


1、人這輩子患大病的機率太高了,所以重疾險必備


經常聽同業說重大疾病的罹患機率是72.18%,其實幾年前就這麼說了,我覺得這個機率應該會更高。因為我們都發現了一個事實:周圍患大病(或癌症)的人,越來越多了。


72.18%可能是某個團隊或機構,參考大數據得出的結論,這是從大的角度來看。我更願意相信小的角度所發現的事實。你回想一下,朋友圈的各種籌款是不是越來越多了?再提起癌症白血病什麼的,你是否已經快麻木了?


我認為每個人罹患重疾的概率是50%,只有患病與不患病兩個結果。有的人一輩子吃喝嫖賭,嘛事沒有;有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患有大病。所以說這也是每個人的命不同。


那你是否能夠決定自己就是不患病的那一類人呢?如果不能保證,趕快去買重疾險。重疾險不僅僅要買,而且要趕快買。因為疾病來的時候是不會給你打招呼的。


如果從患病的角度來剖析人生,每個人都是一張牌,翻開了上面寫著:會患大病和不會患大病。但這個結果只有等你生命快終結的時候才知道。所以你賭不起。


那些直到現在還在高呼‘保險就是騙人的’的人,我敬你是條漢子。你這是不做任何準備的向命運叫囂。聰明的人,早就準備好了向命運反擊的各式武器。



2、重疾險的額度不夠,買了等於沒買


既然人這一輩子可能患大病的概率非常高,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遇到重疾理賠的機會。只要患了大病,再買重疾險就會被拒保了,所以這個機會只有一次。


既然只有一次重疾理賠的機會,那為什麼不把保額堆的再高一些呢。現在咱們談論重疾險說這是‘保額’,但理賠的時候,這個保額就是一堆堆的錢啊。所以咱們現在買重疾險,就是為未來有一天患大病在存錢。


為什麼我說保額不夠,買了等於沒買?基於一個理賠案例。某個女性客戶患了乳腺癌,好在她家裡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買了保險。她一看保額只有2萬,傻眼了。


哪怕是今天看來保額挺合適了,在十年之後或更久,你也會覺得保險不夠用。因為社會在發展,醫療費用支出也在提升,你就只能跟著形勢不斷加保提額。


目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費用佔30萬到50萬,咱們不知道將來治療大病的平均費用。但最起碼的,在規劃重疾險的時候,保額要達到及格線吧。


設想一下,幾十年以後患大病,保險公司理賠了10萬。10萬對每個家庭來說很多嗎?不買保險的都能掏得起10萬,你交了十幾年的保險才理賠10萬?你覺得是不是少了點?


就好像你參加同學聚會,給他們炫耀,看我厲害吧,在單位幹了10年,獎勵我一輛汽車。你同學就很不明白你炫耀的點在哪,任誰工作10年,都能買得起一輛汽車吧。如果你在某單位堅持10年,就是為了他們能獎勵一輛汽車,那也太不值了。


3、重疾險和醫療險要搭配,才能真正的安心無憂


有位客戶非常認可重疾險,覺得這種險種簡直太好了。癌症什麼的可以提前給付,這錢用來治病還是消費,保險公司管不著。即使沒病也能到期返本,你的錢還是你的錢。


所以他一口氣買了50萬的重疾,但是在給他推薦醫療險的時候,各種不願意:這種是消費型的吧?不返本吧?必須得自己先花了錢再報銷吧?不要!


我就給他舉了個例子:假設張三年收入20萬,患大病了,治療費用要40萬,治療3年可康復。他有50萬的保額,還剩10萬,看起來很賺。


可是這三年來,他能不能工作?這三年不工作,單位會給你留職嗎?你一年能賺20萬,這3年就是60萬啊,這個錢誰來給你?這是因病的隱形收入損失。


張三不可能看病全程自己一個人吧,親屬或家人得請假或短工陪護吧,他們的收入損失或中斷誰來給?後期的康復費用怎麼辦?剩餘的10萬夠不夠?


所以不要把重疾險單純的看成治療費,治療費可以交給住院醫療險來報銷。自己花在醫院的錢,這錢本身就是你自己的,只不過通過社保+醫療險把這筆錢又撈回來了。


重疾險理賠的錢,是用來彌補未來3年不能上班造成的收入中斷的損失,以及家人陪護成本,還有後期康復費用的,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隱性收入損失才是大頭。


重疾險和住院醫療(包括百萬醫療)一直是業界公認的黃金搭檔。不要覺得它是消費型就拒絕它。還是那句話,規劃不得當,就是白規劃。重疾+住院醫療,才能患病無憂。


如果沒有患重疾,那麼重疾險是不是就白保了?

感謝官方邀請。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都這樣想過:我買了一份保險,如果用不上,那個錢不就白交了嗎?


我幫你算一筆帳:目前多數家庭最喜歡買的重疾險,是同時包含身故和重疾責任的,30歲男性,15到20年交,每年3000元左右,保額只有10萬左右。


你覺得每年交了3000多,萬一往後幾十年也不發生重疾,這錢就虧了。畢竟3000元和10萬元,還是10萬顯得比較多。如果能理賠的話就好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重大疾病保險的平均治療費用在30到50萬左右。咱們假設真的理賠了。就按30萬的治療費用來算吧,保險公司付了10萬,你還要自己再準備20萬。


現在你覺得,保險是理賠了好呢?還是不理賠好?


關於重疾險,太多人認識不足而產生誤區,雖然有保險意識,但在關鍵時刻保險產生不到它應該產生的價值。
所以,我在這裡額外給大家3條建議:


1、人這輩子患大病的機率太高了,所以重疾險必備


經常聽同業說重大疾病的罹患機率是72.18%,其實幾年前就這麼說了,我覺得這個機率應該會更高。因為我們都發現了一個事實:周圍患大病(或癌症)的人,越來越多了。


72.18%可能是某個團隊或機構,參考大數據得出的結論,這是從大的角度來看。我更願意相信小的角度所發現的事實。你回想一下,朋友圈的各種籌款是不是越來越多了?再提起癌症白血病什麼的,你是否已經快麻木了?


我認為每個人罹患重疾的概率是50%,只有患病與不患病兩個結果。有的人一輩子吃喝嫖賭,嘛事沒有;有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患有大病。所以說這也是每個人的命不同。


那你是否能夠決定自己就是不患病的那一類人呢?如果不能保證,趕快去買重疾險。重疾險不僅僅要買,而且要趕快買。因為疾病來的時候是不會給你打招呼的。


如果從患病的角度來剖析人生,每個人都是一張牌,翻開了上面寫著:會患大病和不會患大病。但這個結果只有等你生命快終結的時候才知道。所以你賭不起。


那些直到現在還在高呼‘保險就是騙人的’的人,我敬你是條漢子。你這是不做任何準備的向命運叫囂。聰明的人,早就準備好了向命運反擊的各式武器。



2、重疾險的額度不夠,買了等於沒買


既然人這一輩子可能患大病的概率非常高,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遇到重疾理賠的機會。只要患了大病,再買重疾險就會被拒保了,所以這個機會只有一次。


既然只有一次重疾理賠的機會,那為什麼不把保額堆的再高一些呢。現在咱們談論重疾險說這是‘保額’,但理賠的時候,這個保額就是一堆堆的錢啊。所以咱們現在買重疾險,就是為未來有一天患大病在存錢。


為什麼我說保額不夠,買了等於沒買?基於一個理賠案例。某個女性客戶患了乳腺癌,好在她家裡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買了保險。她一看保額只有2萬,傻眼了。


哪怕是今天看來保額挺合適了,在十年之後或更久,你也會覺得保險不夠用。因為社會在發展,醫療費用支出也在提升,你就只能跟著形勢不斷加保提額。


目前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費用佔30萬到50萬,咱們不知道將來治療大病的平均費用。但最起碼的,在規劃重疾險的時候,保額要達到及格線吧。


設想一下,幾十年以後患大病,保險公司理賠了10萬。10萬對每個家庭來說很多嗎?不買保險的都能掏得起10萬,你交了十幾年的保險才理賠10萬?你覺得是不是少了點?


就好像你參加同學聚會,給他們炫耀,看我厲害吧,在單位幹了10年,獎勵我一輛汽車。你同學就很不明白你炫耀的點在哪,任誰工作10年,都能買得起一輛汽車吧。如果你在某單位堅持10年,就是為了他們能獎勵一輛汽車,那也太不值了。


3、重疾險和醫療險要搭配,才能真正的安心無憂


有位客戶非常認可重疾險,覺得這種險種簡直太好了。癌症什麼的可以提前給付,這錢用來治病還是消費,保險公司管不著。即使沒病也能到期返本,你的錢還是你的錢。


所以他一口氣買了50萬的重疾,但是在給他推薦醫療險的時候,各種不願意:這種是消費型的吧?不返本吧?必須得自己先花了錢再報銷吧?不要!


我就給他舉了個例子:假設張三年收入20萬,患大病了,治療費用要40萬,治療3年可康復。他有50萬的保額,還剩10萬,看起來很賺。


可是這三年來,他能不能工作?這三年不工作,單位會給你留職嗎?你一年能賺20萬,這3年就是60萬啊,這個錢誰來給你?這是因病的隱形收入損失。


張三不可能看病全程自己一個人吧,親屬或家人得請假或短工陪護吧,他們的收入損失或中斷誰來給?後期的康復費用怎麼辦?剩餘的10萬夠不夠?


所以不要把重疾險單純的看成治療費,治療費可以交給住院醫療險來報銷。自己花在醫院的錢,這錢本身就是你自己的,只不過通過社保+醫療險把這筆錢又撈回來了。


重疾險理賠的錢,是用來彌補未來3年不能上班造成的收入中斷的損失,以及家人陪護成本,還有後期康復費用的,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隱性收入損失才是大頭。


重疾險和住院醫療(包括百萬醫療)一直是業界公認的黃金搭檔。不要覺得它是消費型就拒絕它。還是那句話,規劃不得當,就是白規劃。重疾+住院醫療,才能患病無憂。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通過 關注、留言、點贊、轉發 的方式表示鼓勵。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各位在文章底部留言。


我是 保險狼,致力於 讓保險更簡單、更實用、更有趣
歡迎大家來我的 公眾號 保險狼 作客交流,讓我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吧。

天下保险
2019-05-30

謝邀!

很多人認為,如果投保了重疾險,沒有患重疾,重疾險就白買了。

表面上,確實是很吃虧。

不論是消費型還是返還型,沒有得重疾,消費型的,錢沒有了,白花了;返還型的,到了約定年齡,或返還所交保費,或除了返還所交保費還另外返還一定比例的相當於利息的錢。一筆錢,經過幾十年,在保險公司放著,放到一定年齡,或70歲或80歲,不論返還所交保費還是另外加了一定比例的相當於利息的錢,能不能跑過這麼多年的通貨膨脹?恐怕很難。

若把這筆錢拿去投資,不論買銀行的理財還是固定每年存五年定期,幾十年後,也是一筆比較可觀的數目。

不過,需要明白的是

一、保險的槓桿作用。就是說,花很少的錢,出險了能賠很多錢。

二、保險保的是確實存在卻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風險。看過一篇文章講40歲後重疾的發生機率陡然提升。比如44歲以前的男生,發生重疾的概率僅為4.3%,44—59歲發生重疾的概率為18%,45歲前的女生,發生重疾的概率僅為4.6%,46—60歲發生重疾的概率為14.1%(這方面的文章很多,大家感興趣可以去找來了解。我引用的是其中一篇文章中的數據)

現實中,所有罹患重疾的人不論是否買了保險,都很後悔。買了重疾險的,後悔當初沒有多買,雖然獲得理賠,理賠數額太小,以後再也買不了保險;沒有買保險的,則後悔當初沒有買保險,花自家的錢,除了用於治療,也用於治療後的康復和營養及日常花費。

三、保險的強制儲蓄功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工作好幾年,月薪也不算太低,但幾年下來並沒有存下什麼錢。現階段,除了買房和買保險,能夠存下一筆錢,有幾個人能堅持每年每月固定存一筆錢的好習慣呢?

各位,誰也沒有長了後眼,能夠預料到自己將來一定會或不會罹患重疾,所以為了防備萬一,提前為自己規劃重疾險保障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看看經常朋友圈裡微信群裡,各種水滴籌輕鬆籌,各種號召大家獻愛心幫一把的帖子,不都是罹患重疾的病患家庭向全社會發出的求援呼籲麼?他們哪家的重疾是自己逢年過節燒香拜佛求來盼來的呢?

每個人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要什麼,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能承擔自己選擇帶來的後果。

如果誰堅定地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作息規律,心態平和,性格開朗,經常鍛鍊,絕不會得什麼重疾,即使得了,自己也有能力有信心面對,不願意買保險,那就不買。

如果誰覺得不放心,不管消費型還是返還型,都願意讓自己有個保障,防個萬一,那就提早規劃。

僅供參考!

阳宝妈咪工作室
2019-05-28

謝邀。

如果買了重疾險,終身都沒有罹患重疾,那麼是不是就白保了呢?這裡要看一下我們購買的重疾險都包括什麼責任。


1、消費型重疾險:

只保障合同約定的疾病,而且只保障到70週歲。

這種重疾險很便宜,槓桿非常高,那麼如果在70週歲前,未發生相應的疾病,那麼相當於把已經繳的費用消費掉了。

另外,消費型重疾險也有保障到終身的,比保障到70歲會貴一些,未發生相應的疾病,那麼要看合同中約定的責任,身故之後是否有相應賠付?

2、存儲型重疾險:

這種類型的重疾險,身故要麼賠付已交保費,要麼賠付保額,也有保障到約定年齡,也有保障到終身的。

如果選擇的是終身保障,而且包含身故責任賠付保額。那麼,即使未發生重疾責任,也會有保額賠付給我們合同中約定的受益人。

這種存儲型重疾險,因為一定會賠付,所以價格會比消費型重疾險貴。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

惜保家
2019-05-27

你說的,正是現在越來越普及的消費型重疾險,

不過你購買的是含有身故保障的終身型重疾險,如果沒得病可以在晚年退保、取回現金價值,或者身故後也將獲得一筆賠付。

羊毛出在羊身上,多獲得了利益,保費也會貴一些。

另外,如你所說,雖然重疾發生概率逐年提高、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但是,只要沒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概率就是零!

一次重疾的直接花銷在三五十萬,再加上收入損失和後期康復費用。這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級家庭,是難以承受的災難,

損失如此巨大,相比每年拿入一小筆錢,平攤到每天,可能只需要十幾塊錢,就可以轉移風險。

就好像修葺防水屋頂一樣,沒下雨的時候白費力氣,可下雨的時候,因為做好了充足準備,讓家裡免遭水淹,家庭能保持正常生活,不會被過多影響。這就是保險的意義所在。

風險不能避免,但是可以轉移。但是轉移也是有代價的,看你願不願意選擇了。

彭锋15118051703
2019-05-27

不一定,另外這種觀點不對。

首先,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統計,人一生患重疾的概率是72.18%,這個概率還是蠻高的。購買重疾險是一個很好的財務安排,而且一般來說都有槓桿作用。患病即賠付,可以獲得很好的經濟補償。

其次,即使沒有患重疾,也可以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或者身故保險金。因為現在絕大部分的重疾險為了迎合大眾的心理,設計邏輯是若客戶患重疾即賠付基本保額。若沒有患重疾,也可以擁有保單的現金價值,或者享有身故保險金。

最後,即使客戶購買的是消費型重疾險,即若沒有患重疾,就沒有任何保單利益,即不退保費,也沒有保單現金價值或者身故保險金。即使這樣,也不能說重疾險白買了。因為當你購買了重疾險後,你就擁有了一份潛在的風險保障,萬一患重疾就擁有保障。對客戶自己也是一份心理安慰或者說心安,心理上無形多了一分安全感。從這點上講,沒有患病,也不能說錢白交了。

财经创客007
2019-05-28

謝謝邀請。不會白買。

常見的重疾保險有三種。一種叫消費型,一種叫定期,一種叫終身。

所謂定期就是交一定期限,保一定期限。例如交20年保到80歲。那麼如果在80歲以內發生風險賠付你保額,如果沒有發生風險,到80歲我把你所有的保費都返還給你。

什麼叫終身壽,這是保終身的產品,現在都是重疾和壽險是綁定的。首先終身的不存在返還,是因為他確定100%會賠付。也就是說交20年保終生的產品。不論正常身故還是因為重疾而身故都會得到賠付。

那麼最後你說的,就只剩下一種就是消費型的。消費行為類似於我們的車險,交一年保一年。每年費用不會太高,不佔用當下的現金流。缺點是每年都得交。因為消費險主打的就是當下性價比,每年交的錢不多。從長遠來看,定期和終生是最合適的產品。定期和終身也是永遠不會白買的。因為一個要麼反錢,要麼給你保額,都是錢。

總結一下,我想說的是,保險就是轉嫁風險的一個最黃金的金融工具。我們的風險是無法預料的。實際上買的就是,我們內心的安寧。

你想想我們辛辛苦苦賺錢,捨不得吃,捨不得花為了什麼?我們攢錢的目的是,擔心未來我們要生病,孩子要上學,要買房子,父母要養老,我們擔心這些,所以我們要攢錢,這些都叫風險 。那麼這些都是保險可以解決的。有人會問我自己攢錢,和用保險解決又有什麼區別呢?那區別就是你自己攢錢攢1萬塊錢解決1萬的問題,保險是以小博大,500塊錢解決1萬塊錢的問題。聰明的人都知道以小博大,用別人的錢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都知道轉嫁風險。你要明白,抵抗風險只有兩種方式,只有兩種方式。風險自擔和風險轉嫁。那您是想風險自擔呢?還是想轉嫁給別人,讓別人來替你承擔呢?

什麼是白買?如果我買了重疾保險,然後發生重疾,您覺得這樣是賺了嗎?我們今天去寺廟裡面燒香 ,一炷香求的就是家人的健康平安,其次才是讓我掙更多的錢,等等等等。為什麼?因為健康是無法掌控的。其實你買保險也就相當於是在做慈善。也許交了保費沒有發生風險。但是你知道,別人發生風險用得是你的錢。你說是不是在做慈善?是不是在救人?而且是藉助在大數法則的基礎上,把個體風險轉嫁到群體上。是真正的大愛,是慈善,是活菩薩。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您的困惑。

扒姐读财
2019-06-01

這個問題問得讓我匪夷所思。沒人買重疾險是真的想患重疾吧,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有重疾,要麼是很難治好,要麼就是大手術,或者達到多少級殘廢。

這個問題問得讓我匪夷所思。沒人買重疾險是真的想患重疾吧,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有重疾,要麼是很難治好,要麼就是大手術,或者達到多少級殘廢。

這個問題問得讓我匪夷所思。沒人買重疾險是真的想患重疾吧,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有重疾,要麼是很難治好,要麼就是大手術,或者達到多少級殘廢。

大家買重疾險的目的是怕萬一真的遭遇不幸,能有份保障,到時既可以有錢去治療也不用給家裡增加太多的負擔,至於能不能治好就盡人事聽天命了。

所以不要有【沒患重疾,重疾險就白買了】的心理,要我的話,可能白買,也不願意有這種不幸。

關於重疾是不是白保,具體要看題主買的是怎樣的重疾險,合同是怎樣規定的,一般的重疾險要是沒有發生合同約定的重疾,合同到期就會作廢,保費一分都拿不回來,身故的話,一般會返還現金價值。這個現金價值要看到時的時間節點,可能比你總共交的保費高,也可能比它低。


【扒姐讀財】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科普理財知識。

江南笙
2019-05-27

中國均價壽命在逐年提高,現在人均已經突破70歲了,10-20年內達到80歲是大概率事件,而世界現有的工業體系下的居民人均突破70歲,基本上90%的居民都會得癌症,因為現代工業品和各種汙染和環境問題所以人體存活壽命超過70年癌變就是10拿九穩概率,所以未來居民基本都是癌症患者或者戴癌生存者或者說都會生一種或多種癌症,科學在不斷進步,尤其是醫學中的基因醫學在長足進步,癌症是基因突變造成的,而現在的各種基因治療正在日新月異的進步中,只要有足夠的費用和完善的術後康復護理,癌症的術後和帶癌的生存年限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慢常見起來,所以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晚年生活和帶病的生活質量,預備一筆足夠的癌症準備金顯得尤其重要和必要,所以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我推薦大家35歲左右或結婚有孩子後給自己和伴侶來一份重疾保險,當然條件允許40歲前在再追加保額,在保重疾的時候選大的保險公司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找一位懂行的專業人士給你做產品選擇,保險公司營銷員最好不要找,這樣確保沒有傾向性引導銷售!

条李清晰
2019-05-28


我們買重疾險,可不是想患重疾,拿理賠款啊!

1、風險本來就帶有不確定性。有很多人會得重疾,也有一些人一輩子不得重疾,我們買重疾險只是為萬一得重疾做準備。就像每棟大樓都要有消防栓、滅火器、消防通道,但不一定會發生火災。車上都配安全氣囊、安全帶,但不一定會出車禍。進工地就要帶安全帽,但不一定發生安全事故。你不能說這些東西都是白配了吧?難道要火燒起來了再去買滅火器,車撞上了才去裝安全氣囊,磚砸腦袋上了再去買安全帽?

2、保險本質上是一種互助行為,如果我們自己很幸運,那麼所交保費就會拿去給不幸的人作理賠,善莫大焉!


我們買重疾險,可不是想患重疾,拿理賠款啊!

1、風險本來就帶有不確定性。有很多人會得重疾,也有一些人一輩子不得重疾,我們買重疾險只是為萬一得重疾做準備。就像每棟大樓都要有消防栓、滅火器、消防通道,但不一定會發生火災。車上都配安全氣囊、安全帶,但不一定會出車禍。進工地就要帶安全帽,但不一定發生安全事故。你不能說這些東西都是白配了吧?難道要火燒起來了再去買滅火器,車撞上了才去裝安全氣囊,磚砸腦袋上了再去買安全帽?

2、保險本質上是一種互助行為,如果我們自己很幸運,那麼所交保費就會拿去給不幸的人作理賠,善莫大焉!

3、如果買了消費型重疾險,不出險就都沒了,心裡不舒服,那麼可以購買帶有儲蓄性的重疾險。保費多交一點,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對這些資金的運作,獲得收益,彌補理賠費用,最終可以實現還本付息。

以上回答如有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萱草花开
2019-06-05

如果沒有患重疾,那麼重疾險是不是就白保了?

那請有車車的同胞們回答一下,如果沒有出車禍,那麼車險是不是就白買了呢?

保險是防萬一的,是為極端情況兜底的。不是因為他一定會發生,所以要買保險,而是因為有可能會發生風險,會導致生活被改變,所以要買保險,防止生活被改變。

一步一步自己建設生活的人都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除非是富二代,否則是需要多年的累積和經營的。

那麼誰不希望自己多年的奮戰的成果能夠江山穩固?

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說了算的。比如風險,他要什麼時候發生?要發生多大的風險,誰能預測誰能料到?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風險的發生與否,但我們可以規劃,可以未雨綢繆,可以想好應對措施,預防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避免用心打拼的生活被風險改變。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然而光怕是沒有用的。我們要用保險圍追堵截,把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當然了,風險轉移也是有成本的,但與我們所防範的風險可能產生的損失來比,這個投入的防控成本又是很有限的了。

有舍才有得。

捨得保險費用,才能夠得到保險轉移風險的保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