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9 個回答
三国逐梦

公孫瓚是漢末諸侯之一,強盛時勢力遍及幽冀青兗數州,但最終公孫瓚卻敗亡於袁紹。

公孫瓚,字伯圭(也作伯珪),遼西令支人,長大後未在郡中當書佐,因為長得好,聲音洪亮,所以太守把女兒嫁給他,又派他到涿郡去隨盧植學習。畢業後又回到郡中繼續擔任小吏。此時太守因為犯罪要被押回朝廷,公孫瓚一路侍奉。到了洛陽才知道,太守要流放日南,公孫瓚選擇了同行,因為覺得自己不一定還能回來,於是在北邙山遙祭先祖拜別,看到的人為之唏噓,公孫瓚因此出名。後途中太守遇赦而還,公孫瓚也被舉孝廉,做了郎官,後來擔任遼東屬國長史,以強硬態度對待異族,曾經帶著數十人衝擊鮮卑數百人包圍,鮮卑因此不敢再入公孫瓚管轄的區域,後來遷升涿縣縣令。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直到中平年間(不是光和)涼州叛亂,朝廷派公孫瓚帶三千幽州突騎前往涼州平亂,這時爆發了張純張舉聯合烏桓丘力居叛亂,朝廷於是派中郎將孟益和公孫瓚討伐。期間公孫瓚因為有功,升任騎都尉,後來烏桓一部的首領貪至王率部族投降,公孫瓚又升任中郎將,封都亭侯。

但因一直無法平定叛亂,朝廷把宗室劉虞派到幽州擔任州牧,採取懷柔策略,懸賞了張純的人頭,平息了叛亂,公孫瓚受封奮武將軍,封薊侯,但和劉虞之間的矛盾加深。

後來因堂弟公孫越在攻城時中箭而亡,公孫瓚遷怒袁紹,於是袁紹委任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想要求和,但未能成功。此間公孫瓚擊破進犯勃海的三十餘萬黃巾,聲威大震,一口氣任命了三個刺史,給人一種勢力達到數州的感覺。但實際上這對他的實力根本沒什麼幫助,此刻已經是公孫瓚的巔峰,不久後界橋一戰,公孫瓚被麴義以八百強弩破數千騎兵,最終戰敗,返回幽州。

此時劉虞擔心公孫瓚造反,想要先發制人,卻被擊敗,公孫瓚俘獲劉虞後殺害,佔據幽州,但劉虞的手下聯合起來反對他,袁紹也再次攻來,公孫瓚於是退保易京,數年後被袁紹攻破,自殺身亡。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以此看來,公孫瓚的一生,實力並不怎麼強,只是曾經大破三十餘萬黃巾,聲威大震,戰績斐然,給他增加了光環。其失敗是註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一味強硬,不知變通。公孫瓚對異族的強硬有目共睹,幾十個人就敢衝擊幾百人;追擊丘力居時因太過深入被圍困,硬是拖了二百餘天,直到拖的丘力居疲憊不堪而退兵,這才得以返回,就是不肯服軟;劉虞到幽州後採取懷柔政策,他不願意暗中截殺使者。對袁紹也是如此,不理會袁紹的求和,主動發起戰爭,最終失敗。要知道“至剛易折”,異族是大漢幾百年來都未曾解決的問題,自然不是公孫瓚一個人能解決。然而公孫瓚的性格註定了他一旦決定做某事,就一條道走到黑,失敗是必然的。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第二,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看公孫瓚的為官經歷,為郎官就不說了,外出後第一個職位是遼東屬國長史,邊界屬國是用來安置內附異族的,自然不可能多富裕;之後是涿縣縣令,太平時節或者不錯,在大漢末年動亂的情況下,一縣之地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黃巾起義中沒有公孫瓚的消息也就不足為怪;之後歷任騎都尉、中郎將、奮武將軍,都是軍職,沒有自己的地盤;還是劉虞到幽州後,讓其領兵駐紮右北平,但右北平自然是有太守的,顯然也不是公孫瓚的地盤。公孫瓚就是靠著手下的上萬大軍(後增加到三萬餘)和袁紹爭鋒,豈有不敗之理。

第三,親近小人,不重視人才。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公孫瓚給人一種獨挑大樑的感覺,手下沒有什麼人才。劉備兄弟在公孫瓚手下沒起到什麼作用,趙雲也是一樣。除此之外,鄒丹被劉虞的部將攻殺,可見能力不怎麼樣;嚴綱在戰場被殺;單經也是個打醬油的;關靖一介酷吏,沒有謀略,就是他給公孫瓚出的坐守孤城的主意;還有田楷,身為青州刺史田楷卻未能給公孫瓚幫上忙……都是不入流的人物。《英雄記》載,公孫瓚統攝幽州後,與“卜數師劉緯臺、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定兄弟之誓”,這三人都是庸碌之輩,但都是億萬富豪。對於世族子弟,就打發到窮苦之地任職。這可能和公孫瓚的出身有關,身為庶子,自小被不公平對待,當然對世族大家子弟有意見,幽州的人才不為所用,自然比不上袁紹文武兼備。

最後,樹敵太多。袁紹是主要敵人就不用說了,劉虞是他的上司,卻被他殺死,以致劉虞的部將聯合烏桓鮮卑來攻打他;一口氣置三個刺史,樹大招風,別的不說,兗州刺史可是曹操,能對公孫瓚沒有意見?所以公孫瓚和袁紹大戰期間,曹操要集中精神對付呂布、征伐徐州,也沒放過給青州找麻煩的機會,以致田楷這個唯一有實力的刺史沒有幫上忙。

魁说历史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三國演義中,早期有不少勢力強大的軍閥,如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劉璋等,他們巔峰時期佔據一州或數州,兵強馬壯,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這就和玩撲克牌一樣,這些大佬們摸得一手好牌,不久兵敗人亡,輸的連褲衩也沒了。

其中公孫瓚仗著“白馬義從”精騎,威震塞外遊牧民族、大破十幾萬黃巾軍、與袁紹爭奪冀州、斬劉虞佔幽州,大有一統中原之勢。之後,他的處境急轉直下,敗亡的速度太快了,於公元199年兵敗自焚,以下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其一,公孫瓚凶殘弒殺,失去了民心。如公孫瓚曾暗中殺害歸附的少數民族使者及上司劉虞。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愛民如子,深得幽州和少數民族之心。他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北方的遊牧民族,而公孫瓚是一員武將,只知道有徵戰,才能有戰功,擴充自己的勢力。他是一個緊握軍權的大軍閥,自持兵力強大,放縱自己的部隊,搶劫老百姓及周圍少數民族。

公孫瓚與實行仁政的上司劉虞不和,後公孫瓚將上司劉虞殺害。他得到了北方四州,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然而,此時的公孫瓚雖然兵強馬壯,卻因弒殺失去了人心,只是一個紙老虎。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其二,公孫瓚和袁紹爭奪冀州失敗,聲色犬馬,與部將離心離德。公孫瓚和大軍閥袁紹矛盾日益升級,都為了爭奪冀州。公孫瓚爭鬥失敗,退回幽州,憑險據守。公孫瓚在易河挖戰壕,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圍牆,公孫瓚居住在中間,七歲以上男人就不許進入,裡面只有他的妻妾和糧食。他的這種做法,與忠臣良將及賓客關係日益疏遠。《後漢書》中記載如下:

“瓚慮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後袁紹派遣大軍,圍攻公孫瓚,圍住其一部將。那員部將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不肯相救,還振振有詞,“如果這次救他,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死戰。這次我們不去救援,以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己想辦法自救。”事與願違,袁紹大軍來攻時,公孫瓚的看到袁紹勢力強大,獨自對抗不了,又沒有援兵,眾人或降或逃。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其三,公孫瓚沒有重用趙雲。演義第七回,公孫瓚與袁紹大將文丑作戰,兵敗而逃,命在旦夕,被趙雲所救。這時的趙雲,還是一個少年,剛剛出世,武器裝備、作戰經驗不足,和巔峰時期無法相比。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卻和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落下風。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趙雲如此忠心耿耿,多次救公孫瓚性命,卻沒有受到他的重用。公孫瓚認為趙雲是從袁紹那邊投奔而來,或許是袁紹派來的奸細也未可知。因此,趙雲真心歸附公孫瓚,而公孫瓚卻棄之如敝履。好多和袁紹的戰役,如果公孫瓚重用、派出趙雲,無往而不勝,他卻時刻防著,沒有放手使用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公孫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後。遣大將嚴綱為先鋒。”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在劉備向公孫瓚借趙雲及兵馬時,公孫瓚眼睛眨也不眨,將其借給自己的好同學劉備。雖說公孫瓚和劉備關係密切,本著提攜幫助他的心思,那也不能將自己的大將說借就借啊,怎麼也得談一談條件吧。古代軍閥將軍隊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就連父子、親兄弟也不會借給。如袁紹和袁術兩個兄弟,如果聯合起來,那就是三國最強大的諸侯。然而,袁紹和袁術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拆臺,互相攻伐,最後雙雙斃命。

公孫瓚作為軍閥,也不會免俗,將軍隊看做自己的命根子。他和劉備既不是親兄弟,也不是像桃園結義一樣的結拜兄弟,只是普通的同學關係。他倆共同和盧植學過幾天學問而已。這樣普通的關係,公孫瓚很“大方”地將趙雲借給劉備,只能說明他不重視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總結:公孫瓚本來佔據北方幽州等肥沃之地,真的是一副好牌。如果他休養生息,在天下有變之時,南下爭雄,未必會輸給袁紹、曹操等實力派。可惜他自作孽,不可活,最後輸的一塌糊塗,血本無歸。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白话历史君

“白馬將軍”公孫瓚,在東漢亂世之初,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三千“白馬義從”打得匈奴人懷疑人生,威震塞外。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而作為當時漢末群雄之一,公孫瓚一度佔據北方四州,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實力不輸袁紹。甚至在與袁紹相爭的過程中,佔據上風。不過他最終還是輸給了袁紹,落得個困於高樓,引火自焚下場。

他為何會失敗?

第一點,公孫瓚“外交”工作做的不好。

當時他主要的對手是袁紹,雖然自己佔據著整個幽州,在兵馬方面比著對方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這個地區土地比較貧瘠,百姓的富裕程度也沒法跟袁紹的冀州相比。如果說在一開始就解決戰鬥,公孫瓚是不“慫”對方。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不過一旦展開持久戰,他只能被對手慢慢拖垮。所以在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以後,公孫瓚就一直處於被壓制的狀態。本來就不算好的局面,又因為公孫瓚外交工作不合理,他又跟北邊和東邊的少數民族結下了樑子。

這些勢力最後跟袁紹聯合,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重重打壓之下,怎會有不敗之理?

第二點,名望不夠。

公孫瓚的出身是“拿不上臺面”的,雖然自己是貴族子弟,但其母親出身非常卑微,這也讓他的名望以及號召力明顯不足。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雖說是亂世,但也講究個出身,劉備賣草鞋的不也自詡中山靖王之後,嗎?

雖然公孫瓚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定資本,不過跟對手袁紹比起來還是“不夠個”。汝南袁家“四世三公”的招牌非常響亮,雖說袁紹只是庶子,但人家出道早,在河北一代很有名望。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等袁紹佔據了冀州以後,天下各處的謀士英雄都紛紛投奔,袁紹陣營中的一流人才數不勝數。

反觀公孫瓚這邊,當趙雲前來投奔的時候,他哭喪著對趙雲說,聽聞你家鄉的人都願意投奔袁術,為什麼君迷昏了頭腦來投奔我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公孫瓚本人就對身世不自信。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第三點,盟友不能互助

公孫瓚一方和孫堅袁術以及陶謙是聯盟關係,雖然自己的這些盟友都很有實力,但可惜的是他們都幫不了盟友。

在當時的格局分佈情況下,公孫瓚的盟友們全部都遠在南方,他和袁紹對陣的地區又位於北方,自己的周圍有曹操、袁紹、以及袁紹的諸多黨羽。

己方勢力被重重包圍,而盟友們又不能及時前來幫助,在這樣的困境之下,他的失敗也是早就註定的了。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除去以上這些大方面的因素以外,他個人的修養眼光、陣營中的人才質量和數量,均不如對手那樣的強大,公孫瓚的實力總給人一種“虛胖”的感覺。雖然說有很多的兵力,但是能拿的出手的將軍還真沒幾個。

雖然說手下有趙雲這般的將領,不過他始終沒有發現人才並任用人才,這或許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吧。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這可能和他自身性格有關,他為人頗有些自傲孤僻,不像曹操劉備那樣平易近人,所以他和底下人關係並不好。

“瓚慮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

總的說來,公孫瓚也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要知道當時佔據的北方幽州等地,民風彪悍,實力並不弱。而且遠離中原鬥爭中心。他如果能夠休養生息,靜觀其變,看著袁家兄弟,曹操呂布等人亂戰,自己則坐收漁利。一旦時機成熟,他攜北境之兵南下,大可有一統天下之威啊!

范曄曾這樣評價公孫瓚:

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群者,或未聞焉。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瓚無間,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之隙,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所以啊,想來“白馬將軍”也是有些可惜啊!

日航通鉴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要理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先要理清公孫瓚手中有什麼好牌,然後再理清公孫瓚是如何輸的。下面請聽我來給你分析。

好牌一:好名聲

在三國時代,一個好名聲是一個諸侯最大的財富。我們可見劉備因為“皇叔”這個名聲,得以聚攏一大批人才,並且經年不到;曹操因為祖上被過繼給了宦官,因此常常被人譏諷為“閹醜之後”,同時,曹操也因曹參後人這個名聲而備受矚目。那麼公孫瓚有什麼名聲呢?

公孫瓚出身貧賤,沒有顯赫的家世,因為自身在塞外抗擊胡人有功,因此積攢下了良好的聲譽,北方豪傑多歸心於敢於異族作戰且屢戰屢勝的公孫瓚。憑藉自身抗擊胡人,保家衛國的功勞,公孫瓚贏得了好名聲。並且公孫瓚為人豪爽,待人真誠,也因此深得民心與軍心。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公孫瓚像

好牌二:白馬義從

在三國時代,幾乎每個稱雄稱霸的軍閥手中都有自己的招牌軍隊,如曹操的虎豹騎、袁紹的大戟士,董卓的飛熊軍等。在公孫瓚手中,也有著自己的一支王牌軍隊: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在長時間征討胡人過程中形成的一支精通騎射,來去如風的騎兵部隊,因為全部騎乘白馬,因此被人成為白馬義從。這支部隊經過了戰爭的洗禮,戰鬥力極強,在公孫瓚與胡人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成為了日後公孫瓚爭霸的資本之一。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遊戲形象

三、公孫瓚如何敗掉自己的好牌的

首先是好名聲,公孫瓚因為劉虞對自身的節制產生了對於劉虞的殺心,最終矛盾爆發,公孫瓚殺掉了劉虞,這就使得公孫瓚敗掉了自己的名聲。為何?因為劉虞是漢室宗親,並且是朝廷封的幽州牧,且劉虞愛民如子並沒有刻意針對公孫瓚。因此於公於私公孫瓚都沒有理由殺劉虞。劉虞之死徹底敗掉了公孫瓚的名聲。隨後公孫瓚不懂收斂,掠奪百姓,虐待手下,睚眥必報,徹底把自己最後一點人望也敗掉了。

再就是白馬義從。在界橋之戰中,公孫瓚不聽手下勸告,執意讓白馬義從出戰,結果白馬義從中了鞠義的埋伏,鞠義以弓弩兵大破白馬義從,橫行天下一時的白馬義從也損失殆盡,成為歷史。

最終,失去了名望和軍隊的公孫瓚困守在孤城,引火自焚,一代梟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公孫瓚劇照

四、總結

最後用范曄的話作為總結,其實范曄也看到了公孫瓚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了。

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群者,或未聞焉。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瓚無間,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之隙,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娄南散客

說實話,公孫瓚在漢末諸侯絕對不弱,但可惜他碰到的對手太強,不用懷疑,說的就是袁紹袁本初。在我看來,前期的袁紹袁本初堪稱東漢末年最優秀的軍閥,即使是曹操也遠不是他的對手。

被曹操稱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袁紹真有那麼強嗎

很多人提到袁紹,腦海中自然浮現出一個坐擁幾十萬大軍卻被曹操輕易擊敗的笨蛋形象。可是又有幾個想過,這廣袤領土,眾多軍隊,河北霸主的稱號可不是憑空得來的,都是他一拳一腳打下來的。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誠然,袁紹是一個官二代,甚至可以說是當時最頂級的官二代,不過相比他的兄弟袁術,他不是嫡子,只是小妾所生,天生比他低了一頭。但無論是論名望還是論人脈,袁紹都甩他十條街。

為什麼呢?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早期的袁紹,胸有抱負,禮賢下士,敢作敢為,是當時最著名的青年才俊,即使是曹操也甘願做他的小弟。這其中或許有他家世的原因,但作為庶子的袁紹遠超過嫡子袁術,也可見他的能力。

有的人在成功之前是真的厲害,有一定成就後反而歸於平庸,袁紹就是其中的典型。

前期的袁紹面對公孫瓚絕對是劣勢,他手下是剛剛接手人心不穩的冀州,軍隊數量不但少而且實戰經驗差,而公孫瓚則是虎踞幽州,手下是威震塞外的幽州鐵騎。在戰場上,從來不會看什麼家族聲望,有的只是誰的軍隊更強,名滿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只能被痛打一通。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面對壓力的袁紹是最強的袁紹,在這一時期內,他表現出的是最優秀君主的素質。也正是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田豐沮授這樣河北英傑的死心塌地,才能讓曹操繼續甘心表示臣服,才能成為天下諸侯望風景從的袁霸主。

總的來說,不是公孫瓚不強,只是他很不幸,遇到了前期巔峰“明主形態”的袁紹,這樣狀態的袁本初連曹操都恐懼。如果他處在的南方或者中原,未嘗不能成就一方霸業。

荣耀历史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這就像鬥地主一樣,拿到好牌亂打一通也會輸,那麼有信心搶地主的公孫瓚在手握2王4個2的情況是是怎樣輸牌的呢?

先來看看公孫瓚的底牌

強大的軍事能力

對外威鎮胡虜:公孫瓚的根據地是幽州,處於漢朝對鮮卑、烏丸等少數民族前線,公孫瓚作戰勇猛,打得這些外族服服帖帖,自己也憑藉著軍功從小小的長史硬是幹到了奮武將軍,還被封侯。在對外族作戰期間,他還依靠投降的遊牧民族騎兵組建了著名的“白馬義從”,作為東漢末年的特種兵,其戰鬥力也許只有後來曹操的虎豹騎能與之媲美了。

對內擊破叛亂:東漢末年各種起義不斷,給了公孫瓚表現的舞臺,他先是擊破張純與烏丸的聯軍,後來更是擊破30萬黃巾軍,聲望與威勢達到了頂峰,成為漢王朝最閃亮的明星。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周邊環境

與公孫瓚勢力相接壤的是袁紹、韓馥,韓馥自然不必說,雖然是冀州牧,但是隻是守著聚寶盆的孩子,誰來都能輕易奪走。真正有大志的是袁紹,但是此時袁紹有多大地盤?只有一個渤海郡,兵力少得可憐,就算後來奪得了冀州,但是在公孫瓚大軍攻打冀州時,袁紹還是趕緊把原來自己的根據地渤海郡送給了公孫瓚。可以看的出來,在當時的河北地區,並沒有諸侯能與公孫瓚對抗,其發展的環境是相當不錯的。

按照正常趨勢來說,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還有不錯的發展環境,那麼公孫瓚已經是穩紮穩打,逐漸統一河北,再虎視中原,那就沒有袁紹、曹操什麼事情了,劉備更是在公孫瓚手下混飯吃的。

那麼公孫瓚怎麼就突然腦子短路,被瑟瑟發抖的袁紹給逼到牆角,最後自焚而亡呢?

驕兵必敗

無論是面對鮮卑、烏丸,還是黃巾軍,獲勝的都是公孫瓚,經常打勝仗讓全軍從公孫瓚本人到普通士卒都變的驕橫。

因為堂弟公孫範的死,公孫瓚和袁紹結仇,起兵攻打袁紹。此時袁紹剛剛佔有冀州不久,本想求和,還任命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為渤海郡太守,相當於把渤海郡送給了公孫瓚,這更加助長了公孫瓚全軍的氣勢,變得目中無人。

面對著袁紹大將麴義800人的部隊,公孫瓚想都不用想直接命令白馬義從衝鋒,結果後方埋伏了強弩部隊,白馬義從損失殆盡,軍心大振,無心再戰,全軍潰敗,這就是界橋之戰,從此袁紹與公孫瓚實力對比發生偏轉。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戰略規劃不如袁紹

界橋之戰失敗後,公孫瓚並不是一蹶不振,他的大本營在幽州,但是後面幾年時間內,公孫瓚並沒有明顯的版圖擴張計劃,反觀袁紹,依靠冀州,拿下了青州,期間擊破袁術、黃巾軍等等,逐漸穩定了冀州和青州局勢,勢力大增。此時,實力的天平已經偏轉向袁紹一方。

殺劉虞是自掘墳墓

劉虞是幽州牧,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這也是公孫瓚最大的短板,他從來沒有真正擁有一州之地,這也讓他無法甩開膀子大肆擴充軍隊建立自己的勢力,更要命的是這個上司和自己想法總是相反。對待外族,劉虞的政策是安撫,而公孫瓚就是一個字——殺!劉虞也主張與民休息,一直髮對公孫瓚的窮兵黷武,雙方看不對眼,終於大打出手,最後公孫瓚打敗劉虞,並且殺了劉虞全家,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劉虞是皇室宗親,又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而且在民間富有賢名,甚至外族聽說劉虞被殺,都要騎兵為劉虞報仇。在劉虞兒子的組織下,原劉虞部下、袁紹以及烏丸三方聯軍,圍攻公孫瓚,公孫瓚連戰連敗,最後逃回易京固守。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昏招迭出

袁紹等人退兵後,公孫瓚竟然在易京建了一座高臺,只有自己和妻妾住在裡面,7歲以上的男性不得進入,他自己也不出來,專門訓練了一批嗓門大的婦女用吼的方式來傳達命令。因此公孫瓚逐漸與部下關係疏遠,後來袁紹再次攻擊公孫瓚,面對被圍的部下,公孫瓚拒絕發兵救援,於是公孫瓚的城池被袁紹各個擊破,最後被合圍於易京。更加可笑的是,公孫瓚給兒子發出求救信,竟然在信裡和兒子約定舉火把後內外夾擊袁紹,在被團團包圍的情況下還在信里約定作戰方式,如此愚蠢的錯誤竟然在以前百戰百勝的公孫瓚身上發生了,不可思議!不出意料地這封信落到了袁紹手中,將計就計,騙得公孫瓚出城作戰,全部被殲,公孫瓚逃回易京高臺,眼見大勢已去,自焚而亡。

總結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是隻踢了半場好球,前半生太過於順利,一旦功成名就後就忘乎所以,結果只能是被歷史淘汰。

无方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可以說白馬將軍公孫瓚前期還是很有優勢的,而且他手下的白馬義從更是騎兵中的王牌,手下還有後來聞名天下的趙雲,可竟然突然就被滅了?為此我特意查了資料正好可以與你一起交流。

1、公孫瓚過於好戰。眾所周知,軍事上的失敗必然有政治、經濟原因的主導,而公孫瓚周圍大多為武將,所以在計謀方面輸於袁紹太多,公孫瓚單憑一介猛夫之力,可以威震蠻夷,但想入主中原還是有點難度的。

2、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擁有很強悍的政治號召力和行為影響,在袁孫征戰之中,輿論大都會指向公孫瓚,天時地利未佔,人和先失,離敗亡就不遠了。

3、公孫瓚的政治決策稍差,雖然他和袁術等大將為同盟,但是盟友幾乎是幫不到他的忙。反過來看袁紹,即使當時只有曹操一個盟友,卻給了公孫瓚很多的壓力。

4、經濟落後,現代人都知道,打仗消耗的就是人口和錢糧,公孫瓚的幽州是在內蒙一帶的山西,人口少環境也不利,資源更是不夠,而反觀袁紹呢?袁紹當時是在冀州,是當時東漢人口最多,經濟也是很繁華,經濟最繁華的富豪之地。

5、晚年頹廢,不知道為什麼,公孫瓚晚年跟早期真的判若兩人,公元191年,公孫瓚和袁紹在界橋南二十里出交鋒,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被袁紹的麴義所破,這讓公孫瓚的作戰雄心降低了很多,隨後便自己建立了易京樓,在裡面貪圖享樂,對部下的任用也是走上昏庸的道路,親信奸詐小人,所以最終被袁紹擊敗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公孫瓚明明一手好牌,為何卻輸得褲衩都掉了?

公孫瓚對待烏桓貴族的掠奪,主張以牙還牙,武力還擊,保護了漢族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如此英雄人物,沒想到也會英雄遲暮,可惜可惜啊。

风云天下之谈古论今

公孫瓚在早期一直是北方一個很強大的勢力,多次打敗北方遊牧民族,名氣很大,實力甚至要比當時袁紹要強大的多。也正是因為他的實力更強,他與袁紹的第一次大戰也是他率先發動的,目的是為了搶奪冀州。剛開始的時候,公孫瓚打的十分順利,畢竟實力雄厚,軍隊戰鬥力很高,還有一支名為白馬義從部隊,冀州郡縣紛紛是望風歸降。

袁紹本來想求和,看著公孫瓚不給機會,只能硬著頭皮去打了,雙方在界橋大戰,史稱界橋大戰。這戰中袁紹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公孫瓚由於勝仗打多了,加上欺負麴義兵少,於是膨脹了,下令讓白馬義從直接衝鋒,結果被早有準備的麴義軍後面的千張強弩齊發,白馬義從損失慘重。白馬義從都敗了,公孫瓚軍慌了,頓時間全軍混亂,袁紹軍乘機掩殺,公孫瓚大敗。

這一戰中本來公孫瓚能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徹底拿下冀州的,畢竟在此之前袁紹差不多是四面楚歌了。可惜由於傲慢輕敵,浪費了機會,還被傷了銳氣。

不過即便公孫瓚敗了,但實力依然不在袁紹之下,可惜公孫瓚又作死殺了劉虞。劉虞是當時漢室宗親,幽州牧,愛民如子,忠於漢室,名氣很大,也是公孫瓚上司。公孫瓚不恤百姓、窮兵贖武讓劉虞很不滿,於是他出兵討伐公孫瓚,只想節制下公孫瓚,阻止他的惡行。但由於他過於仁慈,打仗都不允許傷害百姓,導致久攻不下,被公孫瓚抓住機會給打敗了。公孫瓚趁勢拿下幽州,殺死了劉虞全家。不過他雖然拿下了幽州,但由於殺了聲望極大的劉虞,他已經得罪了整個天下。他受到劉虞兒子、劉虞舊將、袁紹等多方勢力的圍剿,被打的無還手之力,逃到易京堅守不出。其實他只要堅守撐到他們走了,仍然有機會東山再起。可惜他驕橫跋扈,疏遠他人,只顧自己,與妻妾娛樂,甚至部將被困也不去救援,致使他身邊親信全無,謀臣猛將都離開了他。到了最後,他身邊幾乎沒人了,他也深知大勢已去,引火自焚。

公孫瓚因為傲慢,錯失了打敗袁紹,拿下冀州最好時機;因為錯殺劉虞,成為眾矢之的,兵敗如山倒;最後又因疏遠謀臣武將,導致身邊無人,最終於絕望之中自焚。公孫瓚其實有很多機會,可惜他一步一步走錯,最終導致勢力消亡,發展不起來也怪他自己。

黑兔子牙

第一,公孫瓚先天不足,雖是貴族子弟,但其母出身低微,因此只能任書佐。公孫瓚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打下了自己的事業,實現了逆襲。而袁紹雖然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眼高手低,就像易中天所說是一個漂亮的草包,但出身豪門。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一出道就身居要職,做事一直順風順水。十八路諸侯伐董卓,袁紹僅僅是渤海太守但卻被推舉為盟主,而他的直屬上司韓膚則只能甘居其下,聽其調遣,袁家的招牌可不是一般的響亮。袁紹奪了冀州後,天下人才紛紛歸附。趙雲投公孫瓚時,公孫瓚曾沮喪的說:“聞貴州人皆願從袁氏,君何獨迷而能反乎?”由此可以看出袁家的影響力有多大,公孫瓚還沒和袁紹打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第二,公孫瓚佔據幽州,兵精馬多但地瘠民貧,而袁紹佔據冀州,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百姓富庶,在短期內公孫瓚處於優勢,但時間一久公孫瓚就耗不過袁紹了,界橋之戰後公孫瓚一直被袁紹壓著打。此外,北方的鮮卑和東邊的烏桓等遊牧民族都和公孫瓚有仇,公孫瓚還殺了上司劉虞,造成了四面楚歌的困局。袁紹、烏桓、鮮卑、劉虞殘部幾方聯合圍剿公孫瓚,公孫瓚豈能不敗。第三,公孫瓚屬於袁術陣營的,和袁術、陶謙、孫堅是盟友,但盟友們都遠在南方,誰也幫不上他的忙。而袁紹陣營的主要勢力在北方,公孫瓚周圍的袁紹、曹操以及依附袁紹的張楊諸勢力將公孫瓚圍的水洩不通,公孫瓚孤軍奮戰,被袁紹一點點消磨掉。第四,公孫瓚雖然強勢但只是表面的,手下缺乏像樣的文臣武將,就趙雲和田豫兩個像樣的人物但都沒有得到重用,公孫瓚只靠個人勇武當然打不過人才濟濟的袁紹,一個鞠義就把公孫瓚搞得狼狽不堪,不要說袁紹手下顏良、文丑、張郃等多如牛毛的一流人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