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10 個回答
大国布衣
2019-04-13

唐朝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持續時間長達8年,直接導致了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的首惡安祿山在發動叛亂後僅僅不過一年多時間便被兒子安慶緒殺害,可為什麼安史之亂還是打了八年?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唐朝在經過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和“治宏貞觀,政啟開元”以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之後,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巔峰。但是唐玄宗統治中後期,天下承平日久,開始耽於享樂、奢靡無度。寵信楊國忠、楊貴妃兄妹,對胡人安祿山委以重任。天寶十四年(755年),早已謀劃很久的安祿山以除奸臣之名(此奸臣即楊國忠)起兵15萬反唐,叛軍起兵,天下震動,安祿山叛軍在短時間內就佔領了河北,同年十二月攻破東都洛陽,不久又大敗唐朝名將哥舒翰,潼關失守。天寶十五年六月(756年)安祿山叛軍進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奔成都,途中於馬嵬驛發生政變,楊貴妃被高力士縊殺,楊國忠被亂刀砍死。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進入洛陽的安祿山很快就稱帝建制,成為了大燕皇帝。叛軍進入長安後安祿山眼疾復發,不久即雙目失明。同時他在立儲之事猶豫不決,想廢長立幼,棄次子安慶緒而改立幼子安慶恩,安慶緒因此心憂如焚時刻擔心被廢。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夜,安祿山被安慶緒安排的宦官李豬兒弒殺。但是奇怪的是,叛亂首惡安祿山死後,安史之亂卻依然又打了六年,深挖原因,我們會發現這場叛亂遠非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首先,安祿山為發動這場叛亂顯然是籌劃多時準備充足,他在反叛前深受玄宗的恩寵和信任,他不僅身居要職而且還手握兵權,身兼范陽、平盧以及河東三鎮節度使。手上有錢有糧有兵,據《舊唐書》卷三十八《地理志》所載,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朝全國有軍馬八萬匹,而安祿山治下的范陽、平盧和河東三鎮就佔去了26000匹。安祿山出京之後,祕密操練兵馬,散其財資而招募胡人入伍,這些軍士訓練有素作戰勇猛極為凶悍,特別是騎兵人數眾多,在實力對比上,安祿山的叛軍與唐軍對弈中絲毫不落下風。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其次,唐朝統治階級內部本身腐朽不堪矛盾重重。大唐太平日久,玄宗本人耽於享樂,荒廢朝政,朝廷大小事皆委於楊國忠、李林浦等奸臣賊子,致使軍資不足,裝備簡陋備,馬匹廢弛,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平叛過急,沒有采取據險固守消滅叛軍銳氣待機出擊的正確平叛方式,而是反而過早出兵反攻。而敵軍崔乾佑養兵蓄銳,看準時機,引誘唐朝軍隊出戰;並在雙方會戰時,假裝偃旗撤退,實則引誘唐朝軍隊進入後方伏擊地,計謀得逞,致使平叛之戰沒能成功。同時玄宗聽信監軍宦官的讒言,冤殺大將封常清和高仙芝。名將哥舒翰率領二十萬唐軍扼殺潼關,玄宗又聽信讒言,且平叛心切,誥命哥舒翰出兵,知道必敗的哥舒翰被迫出關,結果唐軍果然大敗,他自己也被叛軍活捉了。一連串的戰略失誤反而使叛軍發展迅速,東西兩京的淪陷,玄宗的出逃更是一度使安史叛軍佔據了絕對上風。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最後,安史之亂的核心領導人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史思明作為安祿山手下的第一悍將絕非泛泛之輩。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也都是頗有領兵作戰的能力,安祿山被弒殺後,史思明獨撐大局,雖降而復叛但依然使叛軍苟延殘喘了許多年,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弒殺後,不認輸的史朝義帶領餘下的叛軍又堅持了一段時間,最終在唐朝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的全力剿殺下,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穿越再现彼岸
2019-01-09

“安史之亂”顧名思義,就不是安祿山一個人領導叛軍。“安史之亂”自755年12月16日至762年2月17日,歷時7年2個月1天。之所以大這麼久,叛軍先後出現了四位領導人物,分別是安祿山、安慶緒(安祿山次子)、史思明(安祿山部將)、史朝義,唐王朝內部也是互相掣肘,期間斷斷續續才打了這麼久。(安祿山劇照)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唐玄宗、楊國忠和安祿山叛亂

安祿山在唐玄宗時期是唐朝東北方向的三個節度使,擁有精兵15萬。河北這樣一地區由於“五胡亂華”的動亂,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聚集區,民族矛盾比較集中。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假借討伐楊國忠的名義起兵叛亂,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攻克了洛陽。唐朝名將哥舒翰和安祿山的部隊對峙在潼關,哥舒翰堅守待變,叛軍也攻克不了潼關,唐玄宗和楊國忠卻執意哥舒翰出戰,結果導致唐軍大敗,長安城也沒有積極佈防,隨即丟失了都城長安。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潼關之敗,丟失長安非將領不能戰,兵不夠強,而是唐玄宗、楊國忠的錯誤指揮造成的

安祿山之死和安慶緒

安祿山在打下長安後,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據史料記載,安祿山特別的肥胖,有眼睛疾病,腳部也有潰瘍,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對和自己一起領兵兒子安慶緒也不例外,身邊的侍衛也飽受其苦。安祿山有一個寵妃段氏,生了一個小兒子安慶恩,特別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安祿山的帝位,安祿山也有意費除掉自己的兒子安慶緒。

安慶緒知道後,擔心自己的帝位和性命,於757年正月初五,安慶緒和安祿山的侍衛謀殺了安祿山,安慶緒自己稱帝。(郭子儀劇照)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安慶緒沒有安祿山的威望,眾多的叛軍將領們搶奪了大量的財物和美女後無心戀戰。這時唐肅宗李亨沒打招呼給唐玄宗就自己稱帝了,唐軍在郭子儀、李光弼等率領下,紛紛擊潰安慶緒的叛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的部隊潰散,大部依附了史思明,而安慶緒只帶了1300人逃到鄴城(河北邯鄲臨潼)。

鄴城之戰和唐肅宗的策略

757年陝郡之戰,唐軍大敗安慶緒,安慶緒只帶領1300人逃到鄴城。按道理,應該快速進軍消滅安慶緒,可是鄴城之戰在一年後才開戰,這是為什麼吶?

這時唐肅宗在迎接太上皇李隆基迴歸長安,忙著權利分配,如何控制唐玄宗這個爹。控制好了 內部權利。唐肅宗又擔心了另一件事情,假如叛軍被打敗了,打敗叛軍的將領們要是成為第二個安祿山怎麼辦?唐肅宗特別寵信了一批宦官,如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等,讓太監魚朝恩監軍。(史思明劇照)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安慶緒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收攏潰敗的軍隊,迅速壯大起來。郭子儀、李光弼等九路人馬,圍攻鄴城,奇葩的是這麼多的唐朝軍隊居然沒有統帥,糧食後勤也供應不足。儘管這樣,唐軍仍然擊潰了安慶緒的主力部隊,安慶緒龜縮在鄴城等待史思明的救援,並許諾讓位給史思明。號稱60萬的唐軍與史思明5萬精銳部隊激戰,此時突然颳起了大風,天昏地暗,唐軍潰敗,九路唐軍各自迴歸各自的駐地,史思明乘勢奪去了洛陽。

這次唐軍的潰敗主要原因是唐肅宗對將領們的不信任,寵信太監造成的。不過這一戰後,史思明誘殺了安慶緒和他的主要將領,自己成了老大。

史思明之死和叛軍的覆滅

758年史思明為了麻痺唐朝政府,假意歸降,暗地裡卻在收攏潰散的安慶緒部隊,積攢力量。唐朝對史思明也是不放心,暗地裡也在積極謀劃消滅史思明部隊。史思明覺察到了唐軍的計劃後,與安慶緒相互為援,鄴城之戰後,誘殺安慶緒以及他的主要將領,自己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帝”。(僕固懷恩)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761年3月,史思明又犯了和安祿山一樣的毛病,自己也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乾死了,史朝義自己稱帝。不過史朝義的威望也不如史思明,軍隊的戰鬥力大大下降了。

762年,唐肅宗因為太監李輔國、程元振處理了張皇后,自己也被嚇死了。唐代宗即位,啟用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為統帥,聯合回鶻軍隊,合擊叛軍於洛陽,打敗了史朝義的固有部隊和主要援軍,史朝義敗。史朝義的殘部被原來叛軍的其他將領所不容,最後自縊在范陽城外的樹林中。

這次,唐代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議,大赦投降的叛軍,叛軍投降的主要將領被封為節度使。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

從此開始了宦官專權和範鎮割據的時代,唐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刚日读史
2019-03-30

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起,至763年止,歷時7年零三個月

之所以叫安史之亂,不叫安祿山之亂,說明除了安祿山,還有別的首領。在安祿山死後,其他的首領堅持了六年。

安祿山: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嚴格的來說,安祿山死後,叛軍確實是在走下坡路,叛亂一方和腐朽的唐王朝拉鋸一樣的拉了六年多,最終唐王朝取得了勝利。

唐玄宗天寶年間,政治腐敗,玄宗寵愛楊貴妃,重用楊國忠、李林甫,信任安祿山,讓他當三鎮節度使,擁有十幾萬精兵,客觀上為安祿山造反提供了條件。由於安祿山和楊國忠矛盾很深

加之安祿山又是胡人,這些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民族矛盾等各方面的矛盾結合在一起,終於量變到質變,引發了“安史之亂”。 初期,叛軍勢如破竹,連克洛陽、潼關,進逼首都長安。唐朝許多文臣武將紛紛投降。

叛軍進軍路線: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756年正月,安祿山稱帝,國號大燕。可是稱帝后的安祿山,由於身體越來越差,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對身邊的人也是刑罰日峻。

(757年)正月,其子安慶緒指使心腹李豬兒將安祿山刺殺,自立為帝。 逃難中的唐玄宗在馬嵬遭遇兵變,被迫讓位給兒子肅宗。肅宗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擊敗史思明,收復了河北

叛軍方面由於連丟長安和洛陽,內部矛盾越來越深,且史思明的勢力越來越大,安慶緒總想找機會除掉史思明,沒想到史思明先下手為強,先幹掉了安慶緒。

安慶緒: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盡歸史朝義。唐軍在回紇的幫助下,在洛陽大破史軍,763年,隨著部下紛紛降唐,走投無路的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被平定。 安史之亂打了七年多,其實,如果唐軍上下齊心,統帥得力,是有機會提前結束這場叛亂的

第一個機會是潼關保衛戰。當時守潼關的封常清、高仙芝採堅守潼關不出,叛軍攻打不下,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謅言,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

用哥舒翰後,又逼哥舒翰出戰,結果潼關丟失,長安不保。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接邊打了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只要守住潼關張引朔方軍北取范陽,覆叛軍巢穴,叛軍必潰。

老將哥舒翰: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第二個機會是758年,安慶緒被郭子儀部20餘萬人(後增至60萬)包圍,但由於肅宗聽信宦官魚朝恩讒言。對郭子儀產生猜忌,將郭子儀召回京城,大軍因此沒有統帥,以致叛軍大敗唐60萬大軍。

如果不是肅宗的神操作,此次是剿滅叛軍的最好機會。 所以,本該兩三年結束的戰爭,由於雙方都有神操作,結果打了七八年。

雖然安祿山這個罪魁禍首死了,唐軍也不能立刻平定叛亂,導致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脑洞趣味历史
2019-06-16

首先,安史之亂一共打了七年零兩個月。安祿山去世是在757年春天,安史之亂結束是在763年春天

至於安祿山為何造反一年後就死了,安史之亂還持續了六年之久,原因有五點:

一、唐玄宗決策失誤

唐玄宗決策的失誤體現在兩點上:一是不聽楊國忠和太子說安祿山要造反的警告,甚至安祿山造反半個月後,才相信大臣們奏摺上說的安祿山“造反”的事情;二是唐玄宗在封常清、高仙芝採取守勢時,殺死了這兩位名將,後來又逼迫哥舒翰用剛訓練的新兵去對抗安祿山的精兵,導致二十萬唐軍逃回來數千人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二、宦官誤國

安祿山的背叛,給皇帝帶來的教訓就是依靠大臣不如信任自己的親信太監。

司馬光說 “明皇始霎舊章 , 是崇是長 , 晚節令高力士省決章奏 , 乃至進退將相 , 時與之議 , 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 , 宦官自此熾矣 。... ...宦官之禍始於明皇。”

此時,皇帝讓太監任監軍,牽制將領,防止叛亂。但更多時候,卻是帶來災害,比如郭子儀因為和監軍不和,被罷免兵權;封常清、高仙芝因為宦官進讒言,被皇帝殺掉。

悻臣程元振 、魚朝恩在安史之亂中絕對算得上天坑,看他們如何舉報郭子儀的:時方握強兵 , 或方臨戎敵, 詔命徵之 , 未嘗不即日應召, 故讒謗不能行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三、唐軍在叛亂初期損失慘重

叛亂一開始,唐朝就損失了三員大獎,加上二十多萬大軍,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可以獲得的。

反觀安祿山一邊,15萬部隊起兵,由於勢頭太猛,遇到抵抗很少,加上一路收攏的降軍,勢力突破了30萬。

四、安祿山的死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安祿山的死,是軍師嚴莊、宦官李豬兒共同實施,但繼承人安慶緒卻是合理合法地。故而,安祿山死後,實力交接並沒有出現太多損耗。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五、史思明的接盤

安史之亂應該分為兩個部分看待,鄴城之戰前,叛軍首領是安祿山、安慶緒。但在後期,安慶緒被唐軍徹底擊潰後,史思明就接盤了他的殘兵和“燕國”,開始當上了“大聖燕王”。

所以,綜合五點理由,安史之亂在安祿山死後,還能持續六年之久。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我是赵帅锅
2019-02-16

唐肅宗李亨繼位後的第二年,大唐帝國開始組織大規模的反攻,僅僅一天時間就攻克了長安城;又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洛陽城收復;在此基礎上,中原戰場也開始全線反攻,於是叛軍開始紛紛投降,安祿山也在一片絕望之中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到此為止,安史之亂似乎就要結束了。但是很不幸,隨後不久,這場叛亂又死灰復燃,並且又持續了整整七年才結束,表面上看,是因為安祿山死後,還有安慶緒和史思明,他們率領叛軍繼續和唐軍對抗,等到史思明被殺後,還有史朝義。所以這場叛亂,才會持續這麼久。

但真實原因,顯然沒這麼簡單。因為,單從實力上分析,如果大唐皇帝的敵人只是安祿山、安慶緒和史思明等人,大唐帝國早就把他們給剿滅得乾乾淨淨。問題是,在大唐皇帝眼中,所有的軍方大佬,都是潛在的敵人,如果不好好防範他們,他們都會變成安祿山的。

換句話說,當時唐肅宗、甚至後來的代宗皇帝,內心最大的陰影,絕不是安史叛軍,而是那些掛著大唐旗幟的政府軍。因為,政府軍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要遠勝於安史叛軍,如果不構建各種有效的防範措施,就算把叛軍打敗,無非是前驅狼後入虎。

對此,我們可以看下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在安史之亂平定前,他們的地位都高得都不能再高。所以當時的唐肅宗都發愁的說,現在郭子儀、李光弼權力地位高到這種地步,如果他們收復兩京後,我該拿什麼封賞他們呢?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也正因為此,在唐肅宗的眼中,政府軍絕不是省油的燈,只要控制的力量稍弱,政府軍也會變得和安史叛軍沒有區別。在這種背景下,眼看著叛亂即將平定,唐肅宗卻開始大玩怪招。於是,大太監魚朝恩開始節制郭子儀、李光弼等軍方大佬。

這樣一折騰,軍方大佬自然在關鍵時候集體拉稀。因為,皇帝像防賊一樣的防著政府軍,顯然會削弱政府軍的戰鬥力。而且,前線九個大帥各自為戰,讓一個大監居中協調,肯定會把政府軍的戰鬥力削弱殆盡。

於是,政府軍被叛軍打得大敗而歸。然而,即使到了此時,大唐皇帝依然繼續出昏招,於是郭子儀被皇帝解除了兵權,賦閒在家。表面上看,這是大唐皇帝腦袋讓驢踢了,但實際上,是因為如果大唐皇帝一昧放任郭子儀,郭子儀也會變成安祿山的,就算郭子儀不想當安祿山,他手下的小弟也會哭著喊著支持他當安祿山。

因為類似的原因,無論唐肅宗、還是唐代宗,都是像防賊一樣的防著郭子儀。從來不會輕易把兵權完全交給郭子儀,就算因為特殊原因,不得不把兵權交給郭子儀,事情一結束,也會馬上把兵權收回來。因為在大唐皇帝眼中,如果給郭子儀的權力太大,郭子儀也隨時可能變成安祿山的。

事實上,在收復兩京之後,對大唐皇帝而言,真正的心腹之患,已經不再是安史叛軍。因為單純安史叛軍,它已經不算是啥大事,如果皇帝一門心思就是消滅安史叛軍,早就把它滅得乾乾淨淨。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對於當時的大唐皇帝而言,他最大的威脅,是軍人勢力日漸高漲,如果不能想出好辦法控制他們,平定安祿山,還會有王祿山;甚至而言,一個安祿山倒下了,還會有無數個安祿山站起來。

所以,唐肅宗在在收復長安洛陽後,開始變變本加利的用太監駕馭軍人。當然,唐肅宗的這種行為,自然會受到軍人集團的集體抵抗,因為叛軍還沒有被消滅,皇帝就這樣對待軍人集團;等叛軍被消滅後,皇帝還會給軍人集團活路嗎?

所以大唐皇帝在平定叛亂的關鍵時候,總是會莫名其妙的掉鏈子。很多人以可能會覺得,如果大唐皇帝能夠毫無保留的信任軍方將領,他們自然會對皇帝忠心。但問題是,這個世上還真沒有絕對的忠臣良將,尤其對於皇帝來說,一旦喪失制約,任何忠臣良將都會變成安祿山的!

對此,我們可以看下平定安史之亂最著名的的三個將領: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郭子儀早早被皇帝解除了兵權,而且一直嚴加防範,而郭子儀自己也能經起各種誘惑,所以最終功德圓滿。

李光弼已經半隻腳踏上亂臣賊子的道路,結果意外病逝,所以雖然沒有功德圓滿,但好歹沒有進入亂臣賊子的行列。至於僕固懷恩最後朝著亂臣賊子的道路越走越遠,蓋棺定論就是亂臣賊子。

所以,面對這種事實,哪個大唐皇帝敢相信將帥的忠心呢?既然皇帝從內心不信任軍方大佬,那麼在平定叛亂時,皇帝自然會時刻防備著軍方大佬。既然如此,大唐政府軍的積極性和戰鬥力,也無從發揮出來,平定叛亂也就變得遙遙無期。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新华通迅
2019-05-06

安史之亂前後經歷了整整七年兩個月的時間,但是讓人覺得搞笑的是,安祿山帶人打了一年多的亂就一命嗚呼。

為什麼亂黨能搗那麼長時間的亂呢?其實,朝廷本來是有很多機會一舉端了他們這些亂黨的,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的機會可謂是稍縱即逝的,不會多停留在你面前一秒鐘。朝廷一次又一次錯過這樣的機會,反而是和打持久戰,想要把他們這些人拖死,每一次基本上都是表面上平息了叛亂,但是還沒有起到根治的作用,叛亂得不到徹底的平定,只有接著打下去的。

當年安祿山是忍不住皇帝對他的不信任才突然起來造反的,但這個時候的安祿山今非昔比,手上的人馬無語有十五萬之多,雖然在這麼多人中,不能說任何一個都願意聽安祿山的話,但是很大一部分還是誓死追隨安祿山的。除了這些人之外,安祿山還自己招募了不少人,所以他才對別人說他手中一共有二十萬人,這麼多人一起向著南方打來了,剛開始皇帝還在夢中,不信安祿山已經反叛了,結果看了這麼多人已經行進了一段距離后皇帝才真正從夢中醒了過來。

沒過多久洛陽就落到了安祿山的手裡,而且在潼關堵截安祿山的另外二十萬人也是被安祿山輕輕鬆鬆的打敗了。

馬嵬坡兵變,促成了大唐的轉點。在兵變之前,太子已經和皇帝就不在同一條戰線上了,皇帝忙著趕緊逃跑,而太子忙著趕緊收復失地。

後來,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弄死了,這對那些對收復失地有著信心的人又增添了特別大的鼓舞,隨後,在太子的帶領下,集合最大能力,對安祿山的傻兒子進行了猛攻,安慶緒本來就沒什麼能力,那麼強悍的進攻他的人根本就擋不住,這樣一來,朝廷軍隊就把北方的很多失地都給收復了。

不久後史思明重新反叛,朝廷軍隊又開始起兵鎮壓,但是朝廷中又出現了矛盾,這時的皇帝對平叛不想原來那樣緊張了,反而放鬆了很多,他排出20萬人去攻打叛軍,但是沒有設置主帥,讓這20萬人像一盤散沙一樣,開始還比較順利,但是時間長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組織是不能有多大作為的。

後來史思明直接把安慶緒弄死了,史思明的能力讓朝廷特別頭疼,這個時候宦官摻和進來了,但把主帥陷害了,也使得皇帝和副帥產生不信任,這就讓朝廷軍隊越打越沒勁,平叛之路越來越艱難了。後來,史思明兒子把史思明弄死了,朝廷皇帝也換了,話說唐代宗還真爭氣,一上任就把史朝義給打敗了,還逼著史朝義自殺了,這樣經歷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了下來,大量叛亂軍都向朝廷投降了,可以說這次鎮壓真的太不容易了,簡直讓大唐的國力倒退了幾十年。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平安读历史
2019-06-28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率領15萬大軍起兵叛亂。這是唐朝歷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但是,安史之亂爆發一年之後,安祿山就死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大亂持續了8年才結束。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安祿山在剛剛開始起兵的時候進展迅速,很快就席捲了整個河北。在攻佔了河北之後,安祿山又迅速率領大軍南下,沿著黃河一線,向西迅速攻戰開封,洛陽等重要城市。封常清,高仙芝等大將,被迫率軍退守潼關,依靠潼關天險總算是擋住了安祿山叛軍的兵鋒。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但是此時此刻,唐玄宗李隆基卻犯下了很大的錯誤,將退守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兩員大將斬殺。接著唐玄宗派大將哥舒翰率領大軍鎮守潼關,同時派郭子儀,李光弼率朔方軍由山西進入河北,攻打安祿山叛軍的老巢。郭子儀,李光弼率軍接連取得勝利,對叛軍造成很大的威脅,而叛軍又無法攻下潼關,形勢看來對大唐一片大好。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而此時唐玄宗輕敵,逼哥舒翰大軍出潼關作戰,結果哥舒靜20萬大軍全軍覆沒,潼關和長安都被叛軍攻下,唐玄宗被迫倉皇逃往四川。中途在馬懷坡,軍隊發動兵變殺死相國楊國忠,逼死楊貴妃。同時太子率部分人馬北上靈武,在靈武登基稱帝,對叛軍展開了反攻。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而此時,安祿山意外身亡,有傳說是他的兒子安慶緒殺了他。唐軍經過多次苦戰,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被迫帶著殘兵逃往鄴城。當時坐鎮范陽的史思明軍力非常強大,當他看到唐軍逐漸取得優勢之後,也就投靠了朝廷。此時也就剩下安慶緒那一點點殘兵,應該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結束這次叛亂了。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但是唐肅宗此時過於心急,打算在解決安慶緒的同時,把史思明一塊解決了。但是解決史思明未能成功,這次事件也使史思明終於明白,自己既然隨著安祿山造反,就很難再獲得朝廷的認同,只能夠把這個反賊一直當下去了。所以此後,史思明降而復叛,並且出兵在鄴城打敗了圍攻安慶緒的唐軍。本來看起來馬上要解決的叛亂,由此之後變得遙遙無期了。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史思明在鄴城打敗唐軍,隨後殺掉安慶緒之後自己稱帝,接著沿著安祿山當年造反的路線開始向唐軍發動進攻。最終在洛陽大戰中,李光弼被打敗,形勢看起來對唐軍又不利起來。在長安的唐朝中央朝廷因為年戰爭耗費巨大,而江南的財物和糧食無法按原來路線運到關中,所以產生了極大的危機,各方面都千瘡百孔。幸好,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否則的話這個時候唐朝中央朝廷未必抵擋的住史思明的再次進攻。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在解決了唐朝中央朝廷的財政危機之後,唐朝才派軍最終攻滅史朝義,勉強算是結束了8年安史之亂。但是結束叛亂之後,大唐帝國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大唐帝國了,而是遍地軍閥,一直到唐朝滅亡也無法真正的實現真正的統一。

洛神昆仑
2019-05-06

安史之亂的幕後指使者是阿拉伯帝國,安祿山只是代理人,歷史上並不僅有北方遊牧民族想入主中原,從新疆來的殷商時期的印歐白種人鬼方和唐宋明代的穆斯林也想入主中原。阿拉伯帝國通過壟斷中亞和西亞的絲綢之路獲得鉅額財富,從而在中亞和西亞有幾個雄厚實力的財團,粟特族穆斯林財團就是其中一個,即今天烏茲別克斯坦人。阿拉伯帝國通過怛羅斯之戰發現大唐軍事實力雄厚,通過武力從外界征服是不可能的,只能讓堡壘從內部攻破。於是,阿拉伯帝國指使粟特財團勾結安祿山,以雄厚財力支持安祿山發動兵變,推翻大唐,以使得穆斯林貴族入主中原。雖然安史之亂未能掀翻大唐,但也終止了大唐在中亞擴張的步伐。並趁幾百年後北宋羸弱之機,阿拉伯帝國再次發兵新疆,支持蔥嶺西回鶻建立的喀喇汗國侵略新疆,滅了漢化的于闐國和歸義軍,對中亞五個突厥斯坦和高昌回鶻融合成的維吾爾族進行伊斯蘭化佔領新疆至今。中亞的五個斯坦和土耳其均為突厥後代,更名為回鶻的回紇是在貝加爾湖遊牧的丁零人的後代,而丁零和突厥同屬於鐵勒九姓,是同一個民族,又都信仰伊斯蘭教,有共同的種族和文化基礎,所以泛突厥主義連成一片是有基礎的。

嗔痴历史观
2019-06-24

所謂的安史之亂,是指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發起的政變,安祿山死了,還有史思明以及安祿山兒子安慶緒建在,兩人也不是那麼好對付,尤其是史思明。再加上當時大唐指揮戰爭的人不專業,錯失良機,才會讓安史之亂延續下去。


一、安祿山死後,史思明與安慶緒繼續對抗大唐

安祿山只參加安史之亂一年,就被自己兒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謊稱父親突發疾病暴斃,贏得忠臣信任,大家繼續擁護安慶緒積極對抗李唐。

而此時,安祿山好友史思明在幹嘛呢?他可也沒有閒著,原本他也對權利有著極度的渴望,如今安祿山死去,他也想乘機奪權,只是礙於名不正言不順。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但是史思明怎麼可能就此罷休,聰明絕頂的史思明選擇假投降於李唐,上演一出借李唐的刀幫他剷除異己安慶緒的大戲。

果然李唐選擇信任他,並且對他封官加爵,等待將安慶緒收拾的差不多之時,史思明再故意找茬繼續叛亂。

史思明有著非凡的軍事能力以及謀略,老奸巨猾用來形容他一點不為過,最主要最後他還把安慶緒設鴻門宴弄死,自己稱帝。

要不是他兒子史朝義將其殺死,估計李唐的天下不保,何談平叛。


二、李唐昏招不斷,導致錯失良機

先不說安祿山活著的時候李隆基派三大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去平叛最終吃敗仗死去的事情,單說安祿山死後攻打安慶緒一戰就足以證明李唐執政者的昏庸。

當時李光弼、郭子儀等名將一起率領所謂的六十萬大軍打算將安慶緒一舉拿下,可是群龍無首,沒有主將指揮,還派一個啥也不懂的宦官參與做副將,瞎指揮一番。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最後六十萬大軍被史思明率領五萬精兵戰敗,落荒而逃,慘不忍睹。原本這一戰是可以輕而易舉取得成功,但是皇帝李亨擔心大將勢力過大影響自己皇位,從而對權利把控過於謹慎,導致最終因作戰計劃有問題而失敗。

此戰之後,史思明與安慶緒關係又好起來,兩人合力應對李唐,更是拖延戰期,讓郭子儀一而再再而三去平叛才最後於史思明死後兩年平叛完安史之亂,可是為時已晚,安史之亂對大唐造成影響過大,以至於大唐正式走向衰落。


結語

之所以安史之亂延期那麼久,敵人實力不可忽視,但最重要還是大唐執政者的昏庸無能導致的!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历史公元
2019-12-31

“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死後,是誰領導叛軍堅持了八年?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戰爭不是兒戲,不是想要停止,說停就停下來的。

安祿山和史思明可以說是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也是以他們兩個為主,才造成的安史之亂。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安祿山起兵造反的資本,其實都是唐玄宗李隆基封給他的,這也是出於唐玄宗李隆基對安祿山毫無根友的信任,也是毫無防範。

安祿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辜負李隆基的信任,選擇了起兵造反。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就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了。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自從安祿山起兵造反以後,這個所謂的“大燕皇帝”一直流傳,是叛軍的領袖。

756年,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大燕;

757年,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

758年,史思明殺安慶緒,稱“大燕皇帝”;

761年,史朝義殺父史思明,即位稱帝。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這樣的一個所謂的“大燕皇帝”,就這樣隨著陰謀與背叛兜兜轉轉,最終在史朝義身上,兵敗自盡。

安祿山確實是死了,但是由安祿山挑起來的“安史之亂”,卻沒有結束。天下間數不盡的野心家,也在這一刻,揭竿而起,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野心。

再加上,唐朝內部唐肅宗、唐代宗,都不是特別賢明的皇帝,不能給予將領充分的信任。而朝廷軍隊內部分裂也比較嚴重,僅僅只是幾個藩鎮的軍隊拼湊起來的,也不是一條心。所以,“安史之亂”綿延日久。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安史之亂”結束了,但是,帶給百姓的是深痛的苦難。而唐朝也由盛轉衰,陷入藩鎮割據之中,再也不復之前的輝煌。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