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10 個回答
历史哨声
2019-01-20

其實原因和項羽的破釜沉舟、韓信的背水一戰一樣,鄧艾軍要麼嬴,要麼戰死,是沒有退路的。拼死戰鬥,或者還有一條活路,後退或投降都難保性命。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鄧艾偷渡陰平的背景

1、姜維採取以逸待勞、關門打狗策略,改變了以往魏延在漢中主動積極在險隘重兵禦敵的策略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魏延是重兵防守險隘,來一個殺一個,來一雙殺一對。姜維是重點部署,撤銷其餘關口,讓魏軍得以僅以,意圖用後勤艱苦來剋制魏軍人數的優勢而取勝。

結果在鍾會進攻漢中時,作為防守漢中的兩個重大關口漢壽、樂城,一個開門投降,一個是戰死,讓鍾會得以輕鬆攻入漢中,迫使姜維不得不退守劍閣。見圖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2、漢中失守,姜維主動放棄兩大重要關口:陰平和陽安關,集中兵力在劍閣。從姜維的這個策略來看,姜維並沒有吸取漢中失守的教訓,依然採取以逸待勞、關門打狗的策略。

姜維主動放棄陰平,讓鄧艾得以從陰平從小路直入蜀中,繞過姜維重兵駐守的劍閣

即姜維不放棄陰平,鄧艾沒有辦法偷渡陰平。見圖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和鄧艾之戰

鄧艾偷渡陰平後,直接到江油,江油城守將馬邈投降,鄧艾繼續進發。受命前來抗擊的諸葛瞻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沒有在涪城以江阻擋鄧艾軍,反而在前鋒被擊敗後,率軍後退到綿竹。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來看涪城的地形: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涪城是兩條江的匯合之處,完全可以阻隔鄧艾軍。

在心理上來說,鄧艾軍偷渡而來,必須速戰速決,不能緩慢的作戰。而蜀漢面對突然深入的魏軍,最需要的是穩定形勢、穩定人心。據險而守、待援慢戰是最佳的戰略戰術。

因為一旦失利,本來驚恐的人心,就更驚恐。這就是為什麼諸葛瞻一戰而敗之後,蜀漢乾脆就投降魏國的原因——人心大亂!

下圖是綿竹的地形,一片平原,和涪城相比,根本不是防守之地。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沒有大戰經驗,是諸葛瞻戰敗的原因。但諸葛瞻並非一無是處。諸葛瞻曾經上書劉禪,要求停止姜維無休止的北伐,讓蜀漢休養生息

“孫盛異同記曰: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

“工書畫,強識念”的諸葛瞻,更多是一個文臣而非武將。諸葛瞻被派擔任主將抗敵,一是因為大將都和姜維在劍閣,二是他是諸葛亮兒子而被寄予重望。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總的來說,蜀漢滅亡,根本在於姜維改變魏延時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改為縱敵入內而滅的策略。漢中因此失守,並沒有讓姜維反省自己的策略的失敗,反而放棄陰平,給了鄧艾偷渡陰平的機會。諸葛瞻本身並沒有打過什麼大戰,作戰經驗不足,沒有據守涪城待劍閣的姜維來援,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上将嗳福斯
2019-03-16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說的正是諸葛瞻。

蜀魏綿竹之戰,還沒開打,結局就已經註定。

第一,諸葛瞻沒有任何實戰經驗,根本不會打仗。

打仗這種事情,經驗非常重要,偏偏諸葛瞻沒有任何經驗,不敗才怪呢。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長子,因為他爹諸葛亮的德行人品太好。蜀國的人民思念諸葛亮,愛屋及烏,對諸葛瞻就寄予很大的期望。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但是因為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年紀還很小,沒有學到諸葛亮的真才實學。長大以後,一直待在成都,又沒有機會到前線歷練。因此,對於打仗這種非常專業的事情,諸葛瞻是個不折不扣的外行,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而他的對手鄧艾,卻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經驗豐富、膽略過人。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讓諸葛瞻去抵擋鄧艾,就好比讓太極雷雷去打泰森,能好的了嗎?

因為沒有經驗,而且優柔寡斷。諸葛瞻在綿竹之戰中連續犯了兩個大錯,最終失敗。

第一個錯誤,沒有搶險佔領險要的地形。

鄧艾偷渡陰平,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下一步就要衝出山區,進入成都平原。如果此時諸葛瞻能夠派遣一直強有力的奇兵,搶先佔領江油到綿竹的險要關口,憑險據守。就能擋住鄧艾。鄧艾前進不得,後無援兵,又無糧草。必然失敗。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黃崇勸告諸葛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

可是諸葛瞻猶豫不決,錯失了戰機。把鄧艾放進了成都平原。即便如此,事情尚有可為。

第二個錯誤,棄城野戰。

如果諸葛瞻能夠憑藉綿竹堅固的城池,堅守不出。雙方兵力相當。堅守綿竹一年半載也很有可能。其實只要堅守一個月,鄧艾軍中無糧,就會不戰自敗。姜維的援兵也會到來。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結果諸葛瞻放棄堅固的城池,擺開陣勢,與魏軍決戰。此舉正中鄧艾下懷!因為魏軍早已疲憊不堪,就靠著一口氣在堅持。所以魏軍利於速戰,而蜀軍利於持久。

諸葛瞻不懂其中的道理,一意孤行要出城野戰。結果全軍覆沒。

第二,蜀軍戰鬥力不如魏軍。

蜀軍的主力都在劍閣,由姜維率領。漢中還有相當數量的蜀軍。

成都兵少,只有三四萬。而且都沒有什麼戰鬥經驗,戰鬥力可想而知。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鄧艾的魏軍則不同,共有3萬人。他們穿越了700裡荒無人煙的山區,九死一生。到了綿竹,已經完全沒有了退路。只有拼死一戰。置之死地而爆發出來的戰鬥力,那是十分驚人的。

所以蜀軍敗了。因為諸葛瞻的失誤。

但是,諸葛瞻和他的兒子諸葛尚、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等一起戰死沙場,也算是滿門忠烈、為國盡忠了。關羽的兒子關平、關興,早已經過世,無法參加綿竹之戰。

小姐姐讲史
2019-02-26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

鄧艾審時度勢,英勇果斷又經歷過無數的戰役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士兵強悍。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263年魏發兵18萬,三面進攻蜀漢。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徵西,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主力,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他和蜀國姜維兩軍對壘,不分勝負。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鄧艾趁姜維被牽制在劍閣之時,他做了個英明的決策,計劃偷渡陰平小道,並且得到鍾會的支持,鍾會也派部將田章等跟隨配合。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鄧艾挑選了五千彪悍的胡羌族人過天險,當領頭軍。這是一次決定性的軍事行動。參考《魏書·鄧艾傳》記載,鄧艾率軍攀登小道,一路上困難重重,但從未退宿,領頭軍開路修橋逐步前進,在近千里荒無人煙高山深谷中,多次陷入困境,他帶領兵士們都能絕處逢生。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特別是在馬閣山,前面已是死路,鄧艾拿命賭了一把,他一閉眼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並命令士兵們跟隨。一路上兵士折損所剩大概兩萬,最後鄧艾直抵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鄧艾糧草得到充實,士兵得到很高的休養,經過收編精銳士兵增加。鄧艾還得到了馬邈交出的川中的詳地地形圖,鄧艾準備擴大戰爭範圍。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鄧艾軍紀嚴明

鄧艾的兒子鄧忠被派去攻打諸葛瞻的右翼,鄧忠、師纂失利,鄧艾的兒子就說:怕打不過諸葛瞻,差點被鄧艾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暫首示眾。鄧艾令其二人待罪立功,二人精神抖擻,一時間士氣大增。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沒有父親諸葛亮的計謀。

生不逢時,出生車票買的太晚。他出生時他爹諸葛亮都45歲了,他8歲時他爹就死了,所以沒有得到諸葛亮的真傳。

諸葛瞻沒有吃過苦,更沒有受過什麼挫折,17歲當駙馬,標準的官二代公子哥。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的才能遠遠居於鄧艾之下,並且諸葛瞻一直都是在宮中任職,溫室裡的小草。

蜀國後期都是姜維去前線打仗,諸葛瞻根本沒有去過戰場殺敵,20多歲在他爹的光環下當了輔國大將軍被鐵粉老百姓們崇拜寄予厚望,自己飄飄然起來。在國難當頭,硬著頭皮上戰場。沒有他父親諸葛亮的管教,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諸葛瞻的軍心渙散

當諸葛瞻的蜀軍聽聞天險被偷渡,前方戰敗的消息還有馬邈的投降,軍心已經大不穩。蜀漢面臨生死存亡!

諸葛瞻自傲不聽取建議

據《資治通鑑》記載:諸葛瞻領著禁衛軍出成都,打算在涪城防守,尚書郎黃崇良痛哭流涕多次勸他,要據險而守,阻止魏軍進入平原,因為蜀軍對道路和地形比鄧艾熟悉,在搶佔險要之地方面應該有優越性,說不定堅守險要地,會有很大希望,鄧艾可能會被前來支援它的蜀漢軍隊包圍甚至消滅,結果諸葛瞻根本不聽,被鄧艾大軍擊退到綿竹。關鍵時候諸葛瞻太令人失望。

諸葛瞻被鄧艾打敗退回綿竹

蜀漢和曹魏最後一場戰爭,根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諸葛瞻進屯綿竹,埋人腳步而戰,父子死焉”。諸葛瞻讓士兵們挖一條條深深的長溝,大概能埋沒士兵們的膝蓋,讓所有將士們把雙腿埋沒土裡與敵軍交戰,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亡,場面慘烈!諸葛瞻戰死,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聽到父親戰死,也衝入戰場為保衛蜀漢英勇犧牲。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2-27

一直很奇怪,鄧艾雖然偷渡陰平成功,但是,一來,鄧艾兵力很少。號稱兩萬人,浮誇加減員,很可能只有幾千人。二來,經過長途跋涉,鄧艾只是一支疲憊之師。三來,鄧艾因為翻山越嶺,基本上拋棄了糧草輜重。四來,鄧艾孤軍深入,根本沒有援軍。

反過來,蜀漢這邊,力量則相當強大。其一,諸葛瞻率領的是保衛整個京師的御林軍。雖然史料上沒有人數方面的記載,但應該還是不少的。而且既然是御林軍,肯定不會很差。二來,諸葛瞻有底氣。因為除了強大的御林軍外,姜維統領大軍在前方,分一部分回援,也是很容易的。同時,地方上各州郡還有部隊,南方還有強悍的少數民族軍隊。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鄧艾劇照)

可是為什麼,諸葛瞻兵強馬壯的御林軍,會敗在鄧艾疲弱之師面前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怕。

諸葛瞻的蜀軍非常害怕鄧艾的部隊。害怕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

一是鄧艾的軍隊來得很突然,讓蜀漢措手不及,搞不清楚鄧艾軍隊的底細。不知道鄧艾軍隊是怎麼來的?有多少人馬?因此,心中有一種面對無邊虛空的恐慌。

二是鄧艾在進入蜀漢境內的時候,先期遇到的那些郡縣已經紛紛投降,這更加增加了蜀軍的畏懼心理。

三是諸葛瞻在率軍抵抗鄧艾的時候,在抵抗之前,就是一片哀號之聲。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沒打仗,就是一片哀號之聲,主將都是這樣,士兵還會勇敢麼?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劇照)

二、亂。

諸葛瞻雖然帶著御林軍前往抵抗,可是一片慌亂,不知道仗該怎麼打。

打仗,無非就是靠“勇”和“謀”兩個字。可是諸葛瞻既無“謀”,也無“勇”。史料記載,諸葛瞻把軍隊帶到涪縣的時候,就畏懼不前。畏懼不前也沒有問題。但是,他卻並沒有進行防守。

尚書郎黃崇多次勸說他,把軍隊分派到險要的地方去守護,但是諸葛瞻就是不動。我們姑且不評論黃崇的計謀對不對,但總之你要有規劃。就算不分兵到險要的地方。而只是固守城市,那也就固守啊。可是諸葛瞻又沒有固守。當鄧艾來進攻的時候,他就像我們在古代演義小說中看到的那樣,率軍出去,前往迎戰,結果打敗。

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諸葛瞻害怕,只需要固守城池,鄧艾進攻一段時間後,攻不下來,他自己就害怕了。難道他還敢繞過這些城市,直接去打成都不成?由此可見,諸葛瞻完全亂成一團。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姜維劇照)

三、傲。卑。拗。

諸葛瞻自己是個很孤傲的人。在綿竹之戰前,他說他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進不能打勝仗,退不能保國家。這樣的話,就體現出了他極端自傲的一面。他把自己看成是第二個諸葛亮,希望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朝堂上下,一人說了算。又要管黃皓,又要制姜維。自己有本事幹這些嗎?

自傲的結果,就是自卑。後面那兩句,進不能打勝仗,退不能保國家,就是極端自卑的表現。諸葛瞻的這種自卑表現,明顯是一種負能量。要知道,諸葛瞻說這個話,是在自己打仗之前說的,不是在戰敗的時候說的。這種負能量,一下就在將士中傳遞出了一種悲觀情緒,對整個軍隊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自卑的結果,就是執拗。諸葛瞻非常執拗。不聽黃崇的建議,是一種執拗的表現。除此外,他還一根筋,只知道一味地督促將士和鄧艾硬碰,做出一副以身殉國的樣子,顯得非常執拗。這種樣子,怎麼能打勝仗呢?

總之,因為諸葛瞻這樣一個窩囊的領袖,就算是精銳的蜀漢御林軍,最後也敗在鄧艾疲弱之師的手下。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

悟空八卦历史
2019-03-01

喜歡《三國》的朋友對諸葛瞻和鄧艾對陣的過程應該都瞭解:諸葛瞻本應該率領部隊走涪城將鄧艾疲憊之師堵在左擔道上將其殲滅,然而,諸葛瞻不聽黃崇等人勸阻,直接將鄧艾放出山在平原上與之決戰,結果大敗。

鄧艾所率兵士不僅少而且已經非常疲憊,並且糧草已斷,為什麼卻可以把諸葛瞻的御林軍打得落花流水呢?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諸葛瞻是官二代,根本沒有實戰經驗。

在諸葛瞻8歲時諸葛孔明就死去了,所以劉禪對諸葛瞻是恩寵有加,在他17歲時就做了駙馬;18歲時就任羽林中郎將;到了35歲時已經任衛將軍和輔國大將軍共掌朝政,官路是一路亨通。可以說諸葛瞻基本上是沒有得到諸葛亮的真傳,更沒有繼承諸葛亮的軍事天賦。在率軍增援涪城之時,不僅猶猶豫豫,而且不聽黃崇的建議,因此貽誤戰機,失去佔據有利地形的機會,在鄧艾率軍進攻時又不能死守涪城,最後敗退綿竹。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原因之二:諸葛瞻所率御林軍沒有什麼戰鬥經驗,戰鬥力不強。

據《三國志》記載,240年,向寵率蜀漢御林軍討伐漢嘉蠻夷之地,向寵卻在這次戰鬥中陣亡了,御林軍除了有這次戰鬥經歷外就是綿竹之戰了,所以,可以說御林軍根本沒有實戰經驗,而且其戰鬥力不敢苟同。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原因之三:諸葛瞻對自己、對手認識不到位,輕敵了。

在綿竹之戰之初,諸葛瞻的御林軍佔具優勢,以逸待勞的打敗了鄧艾的魏軍,但當魏軍再次衝殺時,魏軍的士兵完全是不要命的衝上來了,這可把蜀兵嚇懵了,正所謂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由於蜀軍缺乏對軍隊士氣的訓練,看到血流成河的戰場時,士兵的意志開始崩潰,兵敗是遲早的事,這完全和實力無關啦。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原因之四:蜀國後期政治腐敗,劉禪已經無人可用。

諸葛瞻從未帶過兵打過仗,是一個軍事新手,卻當上了主帥,上前線保家衛國,這足以說明劉禪可派之人沒幾個了,而且願意為劉禪效力的也沒幾個了。據史書記載,劉禪已經開沉迷酒色,聽信宦官之言,致使賢者漸退,諸葛瞻也只能是不成仁便成義,主動出擊了。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原因之五:無名之輩對陣魏國名將。

此時,鄧艾已經是魏國的第一名將了,姜維和鄧艾的對陣戰績就是完敗,諸葛瞻既沒有帶過兵也沒打過仗,完全是名新手,讓新手對陣名將,怎麼可能打的過!最後的結局是:諸葛瞻被殺,其子諸葛尚衝入敵方陣地,力戰而死。

浊酒话烟语
2019-03-05

說話結巴幹事冒險,一代名將鄧艾

在魏國討伐蜀國的時候,當時鄧艾率領三萬軍隊從小路去偷襲蜀國。這次軍事行動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但這個時候有些人就好奇了,為什麼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領著蜀漢的精銳軍隊。卻打不過長途跋涉,人疲馬憊的鄧艾的軍隊呢?其實這也不能怪諸葛瞻,因為蜀國這個時候的國力已經是不行了。孫權曾經特意派使者去蜀國,等使者回來之後,孫權問其蜀國的情況到底怎麼樣?是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主公比較英明,國內的老百姓生活得比較好呢?當時使者直接就搖了搖頭,雖說蜀國整個國家是比較和諧的。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但我卻發現老百姓的臉色都不是很好,也就是說老百姓每天都吃不飽飯。蜀國的人口並不是很多,加起來不到100萬人。從這些人中頂多能夠拉起一支10萬人的軍隊,也就是說這10萬人主要是負責打仗的。剩下的老弱病殘負責耕種,還要拿出一部分糧食供前線的軍隊。即便是在運輸軍糧的時候也要派一定的人去送,照這樣的情況來看,蜀國的賦稅是非常嚴重的。司馬昭為了進攻蜀國,竟然集結了16萬的軍隊。就算沒有鄧艾的這3萬大軍,姜維還是要對付13萬的。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在這種情況之下,蜀國軍隊的供給根本就供應不上。再加上蜀國的老百姓很久都沒有遇到戰爭了,碰到敵人的話肯定是非常害怕的。因此很多地方在遇見這3萬大軍的時候直接就投降了,最後鄧艾就遇到了諸葛瞻。而諸葛瞻手裡的御林軍並沒有多少人,再加上鄧艾的軍隊突然就到了家門口。這不免令御林軍心裡面發慌,再加上諸葛瞻並沒有多少作戰經驗。還要和鄧艾正面作戰,因此很快就被打敗了。你對諸葛瞻有哪些瞭解呢?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逻辑文史游
2019-01-15

當鄧艾大老遠的“偷渡”到蜀國時,蜀國滅亡基本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蜀國之所以多年來一直在三國競爭中處於劣勢,除了前期較為“保守”的思想外,後期人才的匱乏以及無端北伐造成的國力喪失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今天的主人公諸葛瞻,從字面上來看他是諸葛亮的兒子,但從實力上來看,諸葛瞻並沒有像父輩那樣身上有多少亮點,嚴重缺乏實戰經驗的他也多少為自己的年輕付了代價。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亮生諸葛瞻時已經四十多歲了,在諸葛瞻還沒成年丞相就去世了,作為大咖之後諸葛瞻自然會受到獨特有待,而諸葛瞻也天資聰穎,人氣頗高。但遺憾的事,就算你再聰明再機智,單單侷限於理論上的知識並不能保全自己,所以縱使諸葛瞻在打綿竹之戰時已經三十多歲“高齡”了,但沒有實戰經驗的他一出場就指揮這場關鍵戰役,著實有點委屈他。

魏軍來襲時,蜀軍人心惶惶,尚書郎黃崇建議諸葛瞻儘快佔領要地,在關鍵的路線上佈置好路障和埋伏,這樣不僅能大大的提升鄧艾攻城的難度,也可以為多路大軍的呼應爭取時間。諸葛瞻對黃崇的建議也表示了認可,但後來一想這樣兵力會過於分散,如果被魏軍逐個擊破,這諸葛一氏的顏面可就都被我丟了,於是他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所以鄧艾一路向西直達目標。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論兩軍將士的狀態,長途跋涉而來的魏軍自然不能和以逸待勞的蜀軍相比,而雙方的兵力差距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所以我們也能看到諸葛瞻的先頭幾仗還是很佔優勢的。但諸葛瞻的部隊雖打著御林軍的旗號,其真實水平卻並不能高看,一些老弱殘兵和大赦出來的囚犯也別太高看他們。可別覺得鄧艾種了小半輩子田就不懂人情世故了,在上升到國家榮譽層面時,鄧艾的口才優勢就突顯出來了,於是他可能也瞬間不口吃了,幾番激勵魏軍士氣大振。而在私下鄧艾也派士兵散佈謠言,搞的蜀軍心態失衡,諸葛瞻的壓力瞬間上升到了史無前例的高點,於是在魏軍的攻勢下,諸葛瞻戰死,成都岌岌可危。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所以我們不能說諸葛瞻是個無能之輩,只是他的才能用錯了地點,自己有自恃清高,不願意採納眾人的意見,於內諸葛瞻也公開質疑姜維(雖說姜維北伐確實損耗了國力),內外異心,氣數已盡,一切都是天意。


文/邏輯文史游

你們知道諸葛果不…咋不來救她哥…

每日趣评
2019-08-15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鄧艾能夠以一支偏師迫降劉禪?堂堂蜀國難道就抵擋不了一支深入蜀國腹地的孤軍嗎?諸葛瞻率領的御林軍為什麼會崩潰?鄧艾到底帶了多少人呢?讓我來為大家解開這個謎團!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鄧艾入蜀到底帶了多少人。公元263年,司馬昭制定伐蜀大計。兵分三路,其中鄧艾領軍3萬餘人,從狄道進攻姜維。諸葛緒領軍3萬餘人,從祁山進兵至陰平,斷姜維歸路。兩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困住姜維,使姜維不能東進回漢中。第三路是鍾會率領的魏軍主力,十萬人,目標是奪取漢中。

漢中最重要的關口是陽安關,看下圖,防守漢中,第一是防守入蜀的三條棧道,其次是據守陽安關。當姜維知道魏軍到來時,急忙甩掉鄧艾,急行軍奔赴陰平,在這裡遇到諸葛緒堵截。沒有辦法,姜維佯裝向北進軍,攻擊諸葛緒尾部敵軍,諸葛緒掉頭回擊,姜維急忙率軍回撤從陰平急行軍通過,等到諸葛緒回過神,姜維已經早於一天前過去了。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姜維沒有料到的是魏軍的主力,大概十萬餘人已經進入漢中腹地,正在攻打陽安關。姜維還沒有到達陽安關,就已經遇到了正在撤退的蜀軍。陽安關失守,沒有辦法,姜維和張翼和董厥匯合之後退守劍門關,據險防守。至此,魏軍和蜀軍進入對峙狀態,我們可以在此時分析一下雙方的兵力佈置情況。

先說魏軍,魏軍的情況很簡單,此時鄧艾率領三萬餘人追擊到陰平後停止,諸葛緒率領三萬餘人奔赴劍門關和鍾會合兵。也就是說,此時魏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鄧艾的3萬餘人,後來偷渡陰平,另一部分是鍾會的12萬餘人,在劍門關和姜維對峙。那麼蜀軍兵力分佈是什麼情況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蜀軍的兵力分佈司馬昭最清楚,情況大概是這樣的:蜀軍共兵力9萬人,姜維領軍5萬人,當時滯留在沓中。漢中的漢城、樂城各有5000人防守。其餘3萬人分佈在成都、綿竹、江油、涪縣、雒城這幾個地方。

(司馬昭)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

考慮到成都的重要性,守兵應該不少於2萬。也就是說綿竹、江油、涪縣等地防守兵力很少,只有幾千人而已。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鄧艾三萬人偷渡陰平到達江油後,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了。魏軍太多,馬邈沒有準備,而且兵力嚴重不足,投降和防守失敗是必然的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回到問題,諸葛瞻率領御林軍和鄧艾大戰,雙方兵力到底是什麼情況呢?剛才講了,成都守軍大概不少於2萬。但是等到劉禪知道魏軍進攻漢中時,派了廖化去支援姜維,張翼和董厥去支援陽安關,這三人帶走的兵力不會少於1萬。因此,此時諸葛瞻率領的御林軍至多為1萬人。

而鄧艾率領的3萬餘人和姜維幾乎沒有交戰,因此也沒有什麼損失。偷渡陰平後仍然是原來的3萬餘人,而非題目中的一兩萬人。那麼雙方交戰是什麼情況呢?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鄧艾讓自己的兒子鄧忠和師纂率軍迎戰諸葛瞻,結果第一戰失敗而歸,兩人還感嘆道:打不過蜀軍呀!鄧艾氣急敗壞,怒喊道:千里行軍,只為最後一戰,哪裡有打過打不過的道理!於是下令,再有敢於撤退者,格殺勿論。於是魏軍再次進軍,勝利,斬殺諸葛瞻及所有蜀軍。

那麼為什麼諸葛瞻率領的蜀軍以逸待勞,反而打不過千里行軍的疲憊之師呢?有個詞叫哀兵必勝,剛開始的一戰,魏軍疲勞,蜀軍士氣高昂,因此不敵。魏軍深入蜀國腹地,一旦受挫,只會全軍覆沒,沒有別的路可走。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因此,鄧艾才如此氣急敗壞的大怒,鄧艾為了鼓舞士氣,讓全軍戰士置之死地而後生,他親自擂鼓,激起了全體魏軍的求生慾望和士氣,因此第二戰,魏軍取得了勝利。

這就是當諸葛瞻列陣於綿竹城外和鄧艾軍一對一對敵時的真實情況,那麼諸葛瞻只能這樣打嗎?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呢?有。

按照實際情況分析,蜀軍人數不敵魏軍,應該據險防守更有利,直接在平原地帶和魏軍對陣,是非常吃虧的。早在諸葛瞻率領御林軍出兵時,黃崇就建議,應該迅速抵達涪縣,據險防守,不能讓魏軍進入平原地帶,但是諸葛瞻沒有聽,反而率兵退守綿竹,在綿竹城外和魏軍對陣,焉能不敗?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瞻率領的御林軍之所以打不過疲憊的魏軍,首先是因為兵力不足,根據分析,御林軍人數只有1萬餘人,而魏軍有3萬餘人。其次是諸葛瞻軍事指揮能力堪憂,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據險防守,反而退守綿竹,把優勢讓給對方。第三是魏軍深入蜀國腹地,一旦受挫,會全軍覆沒。因此求勝之心和求生之心促使全軍必須勝,哀兵必勝,最後全軍奮力拼搏,終於擊潰了蜀國最後一道屏障,諸葛瞻的御林軍。迎接他們的是劉禪的投降,也算是險中取勝吧!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散仙读史
2019-03-07

鄧艾與諸葛瞻就個人而言,可類比白起和趙括。就部隊而言,鄧艾軍雖然人少,卻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可類比美軍的海軍陸戰隊;諸葛瞻雖然人多,卻只是老弱病殘的後備部隊,其中可能還包括部分衙役、囚犯和臨時徵召的平民,可類比美國的國民警衛隊。兩者的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1、鄧艾率領的不是疲敝之師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根據《魏書·鄧艾傳》記載,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在馬邈投降後,鄧艾部隊進入江油城,當然會進行適當修整,補充糧草、兵器,同時,也會將部分蜀軍精銳編入自己的部隊。

2、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引爆魏軍士氣,蜀軍士氣低落

鄧艾傳記載: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

這也很明顯,鄧艾在初次與諸葛瞻交鋒時是吃了敗仗的。由於是奇襲戰略,後面還有姜維的援軍,一旦陷入持久戰,鄧艾軍可能全軍覆滅,通過對士兵的動員,背水一戰也提升士氣。

而蜀軍卻軍心動搖,天險被偷渡,前方持續敗仗和馬邈的投降,無論是戰略還是精神上都大大打擊了蜀軍士氣。

3、諸葛瞻犯了明顯錯誤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諸葛瞻完全佔據了主場優勢,如果他堅持固守,一段時間後,想越塔搶人頭的鄧艾軍糧草不繼,自然全軍覆滅。諸葛瞻可不戰而勝。

4、鄧艾個人能力遠勝諸葛瞻

在冷兵器時代,將帥個人能力尤其重要。

鄧艾長期與姜維對戰,身經百戰,對蜀軍情況熟悉。同時,他是靠著戰功一步步提拔起來的,戰略戰術水平在當時已是最頂尖的,相當於遊戲中的滿級英雄,就是裝備差點。

諸葛瞻從未正式上過戰場,完全是靠父蔭當官的,雖然忠勇,畢竟經驗為0,1級英雄裝備再好也打不過滿級英雄。

兩人的此戰可類比白起與趙括的長平之戰。

铁马冰河wu
2019-08-08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公元263年4月,魏國司馬昭興兵滅蜀,魏將鄧艾率萬餘奇兵偷渡陰平,突然殺至綿竹,綿竹是拱衛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魏軍繞過綿竹圍攻江油,守將馬邈見勢不妙,獻城投降,鄧艾兵鋒直指涪城(今涪陵)。蜀二世劉禪聞訊派諸葛亮的公子諸葛瞻和黃權的兒子黃崇兩位“官二代”率軍馳援。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駐綿竹”。諸葛瞻率增援大軍抵達涪城,因為先頭部隊已被魏軍擊潰,被迫引軍退往綿竹。

《三國志·黃權傳》記載:“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率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陣見殺”。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從史料這段記載可以清楚的看出,諸葛瞻率精銳的成都衛戍部隊(御林軍)進至涪縣時,猶豫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諸葛瞻迅速前進,儘快佔據有利地形,據險抵抗,阻止敵軍進入成都平原,謹小慎微、患得患失的諸葛瞻卻不採納他的建議,黃崇心急如焚,痛哭流涕。等到鄧艾率軍長驅直入,諸葛瞻無險可守,只能邊打邊撤,退守綿竹。黃崇抱著必死的決心,率部浴血拼殺,最後全部陣亡。

諸葛瞻似乎沒有得到乃父諸葛亮的親傳,也沒有繼承其父的軍事天賦,他率軍增援涪城時,拒聽黃崇的建議,沒有及時佔據險要地形,而且進軍時猶猶豫豫、拖拖沓沓,貽誤了寶貴的戰機,等鄧艾率魏軍抵達後,他又不拼死守住涪城,而是再出昏招,退往綿竹。鄧艾佔領涪縣後,乘勝追擊,他寫信給諸葛瞻,勸其投降,諸葛瞻勃然大怒,殺掉來使,率軍出城與魏軍展開激戰,蜀軍被打得大敗虧輸,死傷數萬人,諸葛瞻被殺,其子諸葛尚策馬衝入敵陣,力戰而死。

因為諸葛瞻的決策失誤,導致涪城和綿竹相繼失守,特別是綿竹被魏軍攻佔後,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已無險可守,蜀都的門戶洞開。破綿竹後,鄧艾繼續向成都開進。魏軍突然到來,蜀漢朝野一片混亂,守軍不聽調度,百姓紛紛逃亡,無法禁止,劉禪束手無策,惶恐不安,大臣們有主張投奔東吳的,有主張逃奔南中的,光祿大夫譙周則力勸劉禪投降鄧艾。劉禪最後根據譙周建議,派侍中張紹捧璽綬向鄧艾投降,又派遣太僕蔣顯傳令姜維投降鍾會。至此,立國42年的蜀漢名實俱亡。

諸葛瞻率領蜀漢御林軍,為何打不過鄧艾的一兩萬疲憊之師?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