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皖西六旬老漢五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老手藝活,年收入近兩萬
古虞人文風情錄
1/9 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黃家窯村,有一個63歲的老手藝人叫卓順安。他主要製作傳統陶器。製作陶器要經過挑選適合的陶土、過篩、成泥、沉澱、摔打出泥裡的氣泡、拉坯、晾晒、燒製等一系列繁複的過程,才能出產品。卓師傅從十三歲就開始學做陶,這一做就是50年之久,實在是很不容易。這可能就是許多老手藝人獨特的情結,他們樸實執著的堅守著那份傳統。這組圖片拍於2019年4月27日。(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2/9 卓師傅在拉坯,拉坯看上去簡單,實則要做到隨心所欲,那可是需要功夫的。看卓師傅拉坯像變魔術似的,那看似粗糙、笨拙的大手捱到陶器後顯得那麼輕鬆自如,一塊塊泥巴在手中瞬間成型。(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3/9 做好的陶器需要再次整形,卓師傅做的陶器主要是火籃盆、香爐、花盆、菜盆等,基本上都是大別山山區一帶傳統日用品,火籃盆是卓師傅的主打產品,這火藍盆大別山人冬天家家必備的烤火用具,也是當地百姓姑娘出嫁的陪嫁必備之品。(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4/9 卓師傅五十年積累下的製陶經驗,讓他的陶器得到了當地人的信任,所以卓師傅的產品銷路一點也不愁。不過做陶需要足夠的耐力、體力、耐心和耐得住寂寞。可能這正是我們要向這些老手藝人學習的東西。卓師傅說他1969年進入到當地陶瓷社當學徒,後來陶瓷社解散了,卓師傅便在自家院外建了一眼小土窯,開始了這五十年的製陶生涯。(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5/9 陶盆做好後,還要經過晾晒。整個做陶的過程中,不管是拉土、和泥、拉坯、晾晒,卓師傅都是一個人完成。簡陋的工作環境,繁雜的工序,每天面對的就是這些沒有生命的器物,卓師傅依然樂樂呵呵。他介紹說,一年下來他做的陶器有數千件,只是收入一般,一年下來也就兩萬元左右。卓師傅說,雖然收入不是太高,但自己也幹不了其他的,而且打心裡喜歡做陶,捨不得放棄。(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6/9 看著普通的土在自己的手中變換成各種器物,然後再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眾多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這可能就是老手藝人堅守下去的動力。(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7/9 這是卓師傅燒製陶器的土窯,雖然外表很簡陋,但當土在火裡淬鍊成型出窯後,它的那份不平凡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它就像卓師傅的無言的老夥伴,終日陪伴,毫無怨言。(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8/9 土牆、紅瓦、紅對聯,這就是卓老伯和老伴的老屋子,已經50多年了,土牆全部採用當地特有的黏土修葺而成,屋頂鋪著的紅瓦,也都是卓老伯親手燒製而成,屋內內部支撐均為竹木結構,房間冬暖夏涼。卓老伯的院子乾淨、整潔、樸素,院裡晾晒著的就是他做陶用的黏土。像卓老伯所住的老房子在村裡還有26座,他們的村子在2017年被列為省級傳統村落。(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9/9 圖為卓師傅親手製作的陶瓷香爐。這就是老手藝人,住的老舊土院子和現在很多人住的大房子無法比較,每年兩萬元的收入可能也和很多高收入的人群也無法比較。但他們能用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件事情,不為名利所動,這份執著真讓人感動。【更多圖文故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圖片來自 IC photo)\n(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