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10 個回答
情感成长营

我覺得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像我家孩子如果她鬧、調皮,我告訴她孩子在家裡人人平等,你可以發表你的言論,用嘴巴表達,哭鬧解決不了問題。你現在已經是二年期的小朋友了,學了很多知識,上學的作用不僅僅是單純的認識字和考試,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哭鬧。我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語音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我們經常在家裡辯論,和孩子在一起,慢慢發現她也會教會你很多道理,所以不要壓制她的天賦。

就像前段時間奔馳投訴事件一樣,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知識的力量,社會上很多的不公平,如果我們讓她用忍和乖去當時對待,長時間孩子內心會有委屈,如果我們教會她合理的表達想法,那麼將來她一定是一位有獨立、有主見的人。

梦田的稻草人

感謝邀請。


看到一句話,很讓我自己感動:真正的愛,始於孩子不乖的那一刻。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想起來我家兒子小的時候,最喜歡看的一本繪本叫做《大衛,不可以》。大衛踩著凳子去夠媽媽不讓吃的糖,洗澡把水弄一地,還光著屁股跑出去。。。最不乖的大衛贏得了兒子的心,那段時間他也不停地數著有幾種不乖的孩子都做什麼不乖的事,那成了他最開心的遊戲。而我,就陪著他把書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記住了大衛不乖的樣子,哈哈大笑。而我,記住了最後一幅圖,屢屢犯錯了大衛在媽媽懷裡,媽媽說“大衛乖,我愛你”。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這本書絕對不是給不乖的孩子唱頌歌,但是,孩子要長得像個孩子,怎麼可能一直都是大人所要求的“乖”呢?健康的孩子就是活潑好動,充滿能量,充滿童趣的啊!總是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的家長,其實是自私的,這個要求摒棄了孩子的天性,滿足的是自己的清閒省事的要求。


事實上,每個孩子的精神內核,足以讓孩子成長為有秩序,會沉靜,懂分寸的乖孩子,只要他們在成長中得到了足夠的愛和自由。但是那種乖,是自發的,不是迎合的,是來源於內在力量,而不是以外部評價為導向的。這種狀態,在我們不要求孩子“聽話”和“乖”的時候,反而容易出得來。一味地強壓批評,不尊重孩子的天性,不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刻意要求強加給孩子的負擔有多大,叛逆的反彈就會有多大。


好的成長是讓孩子成為自己,有內在力量,有思想,有主見,不膽怯,不盲從他人,不屈從權威。聽話要聽對的話,做事要做對的事。陽光磊落,積極向上,坦坦蕩蕩。


而好的父母,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愛孩子本來的樣子。不以“聽話”和“乖”限制打壓孩子,多鼓勵肯定孩子的天性中積極的方面,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他自己。


與己共勉。

婧睿小猪

我的女兒十歲了,平時也很乖巧聽話,但是有時候也會很犟。她犟的時候我反而是冷處理,而聽話、乖之類的話語反而是在和她打鬧的時候說出來的話。

我覺得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不能一直站在長輩的角度來進行。我們和孩子的關係還可以是朋友,比如我的孩子,會告訴我她們班上誰和誰戀愛啦,誰和誰手拉手啦,每次我都是和她交流,沒有說這是早戀,不能拉手的說教。

只是不經意的說作為女孩子要自尊自愛,然後解釋一下什麼叫自尊自愛,告訴她還注意那些,但是都沒有刻意的去說。

所以我覺得現在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一味的用乖、聽話來要求了,而要走入他們的內心,多瞭解他們的想法,不經意的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阳光下的笑容依旧

“聽話”和“乖”,就是大人說的話都要聽,那孩子是不是就成為了大人意識主導的人,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搗蛋,這是讓孩子失去自我意識的開始。這種方式短期看起來孩子乖巧聽話大人比較省心,其實,孩子失去了主動表達的機會,父母失去了傾聽的機會。

我是個十歲孩子的媽媽,我自己的孩子也屬於特別乖巧聽話的類型,雖然我從來不曾這樣去要求他,事實上他真的成為了這樣性格的孩子,他上小學三年級,成績不錯,所有老師對他的評價都是,這個孩子特別乖,特別好,甚至有一次,老師跟我說他太乖了。現在,說實話我很怕聽到老師說他乖,那意味著,他不活波,不敢表現。我為此有過很強的焦慮,我諮詢過身邊很多孩子已經上初中、高中的媽媽們,她們說他們的孩子在小時候比較頑皮的在青春期來臨以後,比較平穩地過渡了,小時候特別聽話的,媽媽說讓幹啥就幹啥,不出錯不犯錯,安靜的讓你感受不到他的童年的,初二初三開始叛逆,父母說話不好使,學習開始走下坡路,開始自我意識覺醒,開始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要玩我要找到存在感,開始折騰,父母感覺很無力。所以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幼年時期,讓孩子像個孩子那樣去生活,你能感受到一個孩子在你跟前,他可以很頑皮可以很能搗亂,他說孩子氣的話,以孩子的視野表達著幼稚的小想法,可以發言可以辯論,讓他是充分地做自己,不要讓他具有不合適他年齡的成熟,大人做一個引導者,給他方向,做一個身體力行者,給予他正能量,而不是一味要一個乖孩子!我們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一起加油!

秦大大秦小小

所有的人都在反對用乖和聽話來管束孩子。

那我就非常奇怪了,那不以這個標準來管教孩子,又該以什麼標準來管教呢?

第一,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

中國的父母輩歷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事無鉅細的管教。然後到70後這一輩,西方的教育思潮開始對人們的思想進行衝擊,到了80後這一代,我們的思想更是比之以前有了極大的變化。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然後我們做了父母,開始反思從前所受的種種嚴苛管教,我們開始牴觸並且反抗,很多人甚至將西式的“和朋友做孩子”這一精神無限放大,大到了極致。

第二,方式千變萬化,真理只有一條!

教育的基礎是“講原則!”也就是要孩子懂得聽正確的話,懂正確的道理。

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訓練孩子“聽話和乖”,聽從長輩和師長的話,乖乖的接受家庭教育及社會法則。一個完全不聽話和不乖的孩子也就意味著一個毫無權威的父母和師長。

這直接導致一個越來越自我的孩子,我贊成一個孩子應該擁有獨立的人格,但一個完全自我的孩子一旦出現問題,會比嚴格教育的問題嚴重許多。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在此基礎上,在一個“”聽話和乖”孩子的基礎上,你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才能讓孩子決定自己的生活,也才能放心的不必太過煩惱的面對他的自由發揮。

不限制孩子在土裡打滾,但打滾的時候要不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可以在家裡的牆上開畫展,但能不能在別人家牆上留下印記?

自由決定買什麼衣物,那要不要衡量口袋裡金錢數量的多寡?

自行安排作息時間娛樂地點,那需不需要考慮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自由的行為離不開“聽話”這個大前提,那些口口聲聲叫你們放任孩子的專家,他們誰真的放任了自己的孩子?

第三,孩子各有不同,教育理念卻能相通!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①設立必須聽的底線,有可商量的範圍。

②限制隨心所欲的上限,然後放任自由。

③培養“聽從”和“服從”的習慣,之後再談平等和做朋友。

第四:

沒有線的風箏飛的最高!

可有線的風箏飛的最久!

在孩子的成長中,給與她尊重,自由非常重要,但是讓她學習做個聽話的好孩子,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不是嗎?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隐小七

我是很反對這個,因為80後基本上就是這麼長大的。

從小被教育,要聽話,要勤奮,這樣會少走彎路,成長更快,於是這種教育下出來的孩子都是乖乖牌。

按部就班的按照父母要求認真學習,好好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被保護得太好,不知道外部環境的險惡,屢屢出現單純到被騙,自己無法做出判斷的狀況。

所以大學後很多人像是放飛了自己,瘋狂地玩遊戲,躲在宿舍刷劇,積攢一個學期的襪子帶回家去種種情況出現,不排除獨生子女被嬌慣,更是一直被管束的一種反彈。人就像一個彈簧,被壓制到了極限,然後反彈的力會非常大,所以越乖的可能走出溫室後越叛逆。那可能是初中高中被閹割了脾氣後的,一種自然反應。

所以我非常反對這個,一個孩子調皮搗蛋是他的天性,沒有什麼是可以凌駕於他的,一旦凌駕之上,很可能反彈力更大。散養的孩子未必不能成材,他可能更早的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從而更早的開始自我規劃,可能成才的時間也會提的更早。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父母所期望的也不過是子女成龍,成鳳,與其束手束腳,不如早日給他自由,設定好底線,只要不出格,早折騰比晚折騰好,也更不容易出現大的問題。

綜上所述,設定底線,放飛天性,孩子會走得更順暢……

鸿翼君

首先,我從不用'你很乖,你很聽話'這樣的語言來評價我的孩子,因為我從不需要她這樣做,當她做某件事情或不做某件事情完全取決於她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和自己的看法。所以當你要求孩子乖和聽話時,你不如從小灌輸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一,孩子為什麼會很乖?

相對於熊孩子,乖孩子肯定更討人喜歡,因為他們禮貌、溫和、會察言觀色。但是我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只會心疼。這樣的乖孩子是建立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良好健康的親子關係上的,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父母才會喜歡他,而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就會生氣。而不是無論做什麼,爸爸媽媽都會無條件的愛他包容他接納他。就象一本經典的兒童繪本《我愛你》裡媽媽和孩子的對話一樣,…'如果我把你的東西弄壞,你還會愛我嗎?''我會生氣,但是我還是愛你'…。有一些父母,一旦孩子不聽自己的,就大聲的喝叱或嘮叨,長時間下去,孩子的這種順從和壓抑必然會在青春期顯現出來。

第二,允許和接納孩子的壞情緒和不同。

網上曾經流行一句話,'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很冷'。雖然只是一個段子笑話,卻不同程度映射了父母和孩子的代溝,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每年冬天,我媽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女兒穿秋褲,甚至為此大動肝火。我笑著解釋,首先,她的感官系統沒有失靈,不加衣服,說明她沒有感覺到冷;其次,她不是一株植物,如果她覺得冷,她完全有能力自己加衣服。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你只是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並陪他走一程的人,他不屬於任何人,所以,如果他和你不同,那麼,請尊重這種不同。再說,有那個父母就敢說自己的堅持就一定是對的,我在寫給女兒十歲生日寄語裡說,'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面對著你摸索前行,不斷修正自己。但源於對你的愛,讓我有信心努力作一個好媽媽'。

第三,在孩子自主權內給出合理化建議。

在一個有風的雨天,女兒要穿她最喜歡的蕾絲裙,勸說無果,我在她包裡塞件外套就出門了,果然被凍得瑟瑟發抖,我得意地望著她說:“今天我的決定是正確的”。並拿出外套給她穿上。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一定要讓他承受這個決定的後果。如果他聽你的話,不是因為怕你生氣,而是覺得你是對的。所以,在孩子的自主權內給出合理化建議,在他需要你時,給他支撐,在他羽翼豐滿時,適時離開。

我是鴻翼君,三個女兒的媽媽,如果你對雙胞胎孩子需要分享心得,歡迎關注,不吝點贊!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甘棠育儿

您好,看到了您的問答,把我剛剛寫的一篇文章發給您看看。

孩子叛逆不可怕,太聽話才可怕

(一)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傍晚時分,我在家門口的水果店賣水果,一排排五彩繽紛的水果,十分誘人。

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也在挑水果。

“兒子過來,想吃什麼水果?我買點給你帶到學校去。”

“媽媽,我不想吃。”

“吃水果對身體好,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

“別買了,我都跟你說了,我不想吃,更不想帶到學校去吃。”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讓你吃點水果就這麼難。”

媽媽說著說著,語言就提高了好幾度。

我聽到的,是這對母子也是很多家庭中最常見的一種對話方式。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是爸爸媽媽對付孩子最常用的武器。

但,這也是最無效的武器。

經常有媽媽問,孩子叛逆怎麼辦?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為什麼你非要讓孩子聽話呢?

讓孩子聽話,究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理需要,還是僅僅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呢?

(二)種下一顆種子,收穫一顆炸彈

有的父母把叛逆的孩子稱為“小討債鬼”。

然而他們看不到,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剛開始啟蒙,他們就需要通過與父母分離,實現自己的成長。

這時候叛逆就已經開始了。

孩子想自己穿襪子,父母趕時間,嫌太慢了,幫他穿。孩子就會大哭。

父母就批評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和自由。

到了青春期,往往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叛逆。

特別是被家長嚴厲管束的孩子,他們的叛逆行為往往更加嚴重。

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精神分析界的暖男溫尼克特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猶如播下一顆種子,收穫一顆炸彈。

孩子追求自我成長,必然伴隨著對父母不同程度的叛逆。

對此,中國的心理學家曾啟峰解釋為:

一個好的母親,能夠接納自己逐步失敗,甚至被拋棄的命運。

孩子的成長意味著,孩子終究要超越父母,在心理上與父母親漸行漸遠。

如同龍應臺說的那樣:我們也只能望著他們的背影,告訴自己,不必追。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那麼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母愛。

孩子註定是要超越我們的,就像翻過一座山,站在山頂,他才能夠看到遠處的風景。

從這座山上走過去,他才會擁有更加壯麗的世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過一首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三)過於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父母親一心要得到的不叛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有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藥家鑫案件?

那個有著一雙細長的手指,鋼琴通過10級考試的學藝術的大學生藥家鑫,就是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

父親對他的管束十分嚴厲。這是一個幾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十分完美的孩子。

當藥家鑫開車不慎撞倒了年輕女子張妙,看到張妙在記自己的車牌號時,藥家鑫心生恐懼。

他從後備箱裡拿出一把刀,捅向了面前的這個弱女子,連續捅了八刀。

在車禍中僅僅受了一些輕傷的張妙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對於 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行為,是藥家鑫自己的解釋是:

天太黑了,我不清楚她傷的程度,心裡特別害怕、恐慌。害怕農村人難纏,以後會無休止地來找我看病、索賠。

而這種極端的恐懼,其實源於他長期以來壓抑的情緒。

這個長期以來溫和安靜的大學生,在那一刻,他內心深處從沒有得到釋放的恐懼爆發了。

據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調查,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

那種平時特別乖巧特別聽話的孩子,他們的攻擊力一直沒有得到釋放。

在某一個時刻,也許會爆出令人根本無法想象的驚天大案。

還有一種聽話的孩子,就是在不管怎樣的生存環境下長大,他們從不反抗。

他們的自我被極度壓制,一生都無法長大。抑鬱症等疾病由此發生。

張國榮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小的時候,父母親住在做生意的地方。

而張國榮和他的兄弟姐妹卻是由保姆和祖母帶大的。

“我覺得我小時侯是出奇的安靜的”,他說,“客廳有很多的客人,但是就算沒人陪著我一個人在房間裡,外面的大人都不知道里面有個小孩。”

也許是因為沒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更加不敢叛逆吧。

張國榮一生待人溫厚,但是他的某一部分卻始終留在了童年。他的一部分就是那個膽怯的,缺愛的孩子。

而那個缺愛的的孩子,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年的愚人節。

當然,並非所有聽話的孩子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父母鼓勵孩子活出自己,而不是控制孩子,這樣對於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宮崎駿的電影《風之谷》中,娜烏西卡看到父親的朋友送給她的一個小動物,很喜歡,去接近它時,被狠狠的咬了一口。

娜烏西卡感覺到很疼,但她沒有動搖對它的愛,而且還深深地理解它的不安,沒有恨意地承受了這次攻擊。

就在那一瞬間,小動物徹底相信了娜烏西卡的愛,變成了娜烏西卡忠誠的朋友。

這一段情節,其實也適用於父母與青春期子女之間的交流。

叛逆是一種攻擊力。這種攻擊力在心理髮展過程中十分重要。

佛洛伊德說:人的生長驅力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性驅力,一種是攻擊驅力。

攻擊力也是一種生命力。恨和分離的攻擊力是一種黑色生命力。

這種黑色生命力同樣需要被接納,被承認。

甚至心理治療過程中,對於一個從不叛逆的訪客,治療師需要發掘他的攻擊力,讓訪客釋放自己的攻擊力,他才能夠心理成長。

國際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你攻擊我,而我帶著愛容納了你的攻擊,還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見,被我允許,並經由我愛的目光的看見,轉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愛和創造力就是那白色生命力。

這段話值得被所有孩子處於叛逆期的父母親珍視。

如何很好地去愛、用心去連接叛逆期的孩子?

很好地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是最好的愛與連接方式。

關於傾聽,羅傑斯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心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的很神奇!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的清晰起來。

如何更好地傾聽與連接孩子,如何真正活出有品質的生命狀態?

歡迎您關注《甘棠育兒》----一個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頭條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同理心教練、非暴力培訓師甘棠老師,將持續為您答疑解惑。

淘宝的能耐爸妈

作為母親,這個問題也是答主在養育淘寶和妹妹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思考幾個問題。

1、問問自己“為什麼要求孩子“聽話”、“乖””?

我們作為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就是讓孩子聽我們大人的話,我們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說話做事,而不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或者說不讓他們有和我們想法、要求不同的。這樣我們就覺得孩子很“乖”、“棒”。這樣,孩子就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我們就可以省好多心、好多事,不會再因為他們的淘氣、調皮、搗亂、耍賴而勞心費神了。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有這種想主要原因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惰性和霸權主義使然。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是要讓他們自己去成長、去經歷、去面對、去感受人生。如果我們不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不讓他們表達,剝奪了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那麼孩子就是我們的奴役而已,讓他一直活在被控制、被指使的生活中,他能建立起自己健全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嗎?當我們離開他時,他能獨自面對人生嗎?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2、問問自己“到底愛不愛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會說愛自己的孩子,並且用各種行動去證明,比如給孩子買最好的玩具、最好衣服、最好的食物、給孩子儘可能的提供最好的物質、教育等,但很多時候我們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你要聽話,你要乖”。

如果愛孩子,尊重TA是最起碼的前提。我們總是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意志去行,按照我們的要求是做,而不考慮TA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種“剝奪式”的愛其實是一種自私和貪婪。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3、問問自己“我是正確的嗎”?

我們要求孩子們“聽話”、“乖”,那麼我們所說的都對嗎?孩子聽我們的話不會被誤導嗎?每個人都不會是完全的,每一個父母也都不會是完全正確的,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需要成長,我們不是天生就知道怎麼做父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摸索,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成為更加合格、完美的父母。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還是個“小孩兒”,我們的個性、三觀還存在缺陷、還不健全,讓孩子聽我們的話是不是就被誤導了?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我們只是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但是我們無權掌控孩子的人生,TA不是我們的附屬品,讓孩子自己勇敢的去嘗試、去探索、去感知、去選擇、去表達,在對錯、曲折中建立起自己的觀念、意識,描繪自己的人生。

無論我們多麼的愛自己的孩子,都無法保護TA一輩子,我們只是和TA相遇陪他們走一段路而已。在這短暫陪伴的日子裡,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自己去走,及時錯了也不是什麼壞事,所有的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讓他們成為有想法、有主見、堅強、勇敢、自信、獨立的完整型人格的人,這是我們給予他們真正的愛,是他們一生的財富。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一種修行,愛TA,請給TA尊重、自由、空間。

TA是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是我們的朋友、老師、戰友、同伴,甚至哥們(兒)、姐妹。

沒有不聽話、不乖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請“高大”的父母們少說幾個“聽話”、“乖”,多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

二胎媽媽,註冊營養師,歡迎關注“淘寶的能耐爸媽”,一起交流學習,育兒育己~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小皮育儿经

T: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

作為一個2歲多孩子的媽媽,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很多人都說2歲的孩子非常可怕,可怕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突然會無緣無故打人、扔東西、你說東他往西、會頂嘴還有不不不……

其實從女兒出生起,我就經常聽到別人抱怨孩子有多難教,孩子太不聽話了,一點都不乖,可是帶女兒到現在,我並沒有覺得有多不乖,反而覺得她的有些異常行為比較獨特。

事例一

A媽說:我這個兒子真的是快把我氣死了,我去洗衣服,我讓他去看電視,結果非要跟著我一起去洗,一起洗也就算了,讓他不要玩洗衣粉,不要把自己衣服鞋子弄溼,結果理都不理你,我洗完衣服不僅還要洗地還要洗他,盡給我添麻煩,一點都不聽話。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在A媽觀念裡,孩子只有絕對聽自己話,叫他往東就往東,叫他往西就往西才算乖,可要是我2歲的孩子也這麼乖,我反而會覺得很恐怖,為什麼?因為2歲的孩子處於手的敏感期,是大小肌肉發育敏感期,這也就是他們閒不住,總愛動手和扔東西的原因。

我的孩子也很愛“管閒事”,洗衣服做飯洗碗什麼事都跟著,還會非常熱心的“幫忙”,趕都趕不走,那怎麼辦呢,讓她幫唄。

比如洗衣服時,我會把大桶的洗衣粉收起來,只留一點需要在她視線內,告訴她這麼多洗衣服是要洗這些衣服的,應該怎麼使用,然後給她穿上防水罩衣,根據季節穿上雨靴或者拖鞋,讓她盡情的幫我。

於是洗衣過程就是除非她要求我幫忙,否則都是我洗我的,她洗她的,有意思的是我洗完一件,將衣服扔到另一桶時,她也會說自己洗完了要換一件洗,那我就接手了她原來那件再給她另外一件,過程很和諧,雖然她一點忙沒幫上還讓我多了更多的事,但我絲毫不覺得她不乖不聽話,反而她這願意幫忙的勁我很欣賞。

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此刻她洗不乾淨衣服,沒幫上任何忙,不代表以後也不會洗,反而只要多看多動手,她的主動性還在,那麼她終究會能成為我們的好幫手,所以哪有什麼孩子不聽話,只是大人不會利用罷了。

事例二

B媽說:我女兒就是個犟脾氣,最愛做的事就是跟我對著幹,我說穿這件衣服,她就非要穿那件,我說先刷牙,她非要先洗臉,沒有一件不是對著幹的,不是不聽話,簡直就是欠揍了。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整天用“聽話”,“乖”來要求孩子嗎?在B媽的眼裡,自己就是權威,自己就是對的,孩子就應該無條件聽從自己的,於是孩子的不聽話就是叛逆,就是對父母的挑戰。

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開始知道”我是我,你是你,還知道我的就是我的,我的事情我自己可以做主。“於是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跟父母理念不同。

在大人眼裡,這麼點大的孩子能知道什麼,會做什麼?衣服穿不好,襪子穿的慢,幹活幹部利索,簡直一無是處。

在孩子自己意識裡呢,自己可牛了,會穿衣(雖然穿不好),會自己吃飯(雖然經常撒一半),會幹活(雖然活幹了比沒幹還糟糕),我這麼厲害,哪還需要別人插手,通通走開我自己來,於是就跟父母起衝突了,父母認為孩子太犟了。

有一段時間我的孩子也是如此,早上要自己穿衣,出門要自己穿鞋,我關門還不肯,非要我把門開了讓她再關一次才能停止哭鬧,於是平時我5分鐘就能完成的事她非要磨半小時才能出門,換做B媽,估計早把孩子吊打了,那麼怎麼做才比較好呢?

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折騰,每做一件事前先徵求孩子意見,在不觸犯安全和底線的原則內,全權放手,比如早起半小時讓她自己穿衣穿鞋,出門時先問她:今天你關門還是媽媽來關?

很多媽媽都很奇怪,說我女兒怎麼這麼聽話,平時一點都不怎麼鬧?

其實哪有孩子不哭鬧,只是我會充分尊重她的發展特性,理解她“不聽話”行為,就算我說東她往西,但只要在安全和底線原則內,我都會對她“不乖”的行為進行合作。

還有一點就是在每次哭鬧時我不會吼她或威脅她別哭了,煩死了/吵死了/有完沒完,而是會鼓勵她講出原因然後去改正,於是她用哭鬧錶達不滿的次數越來越少,用語言表達的次數越來愈多,她聽話的前提是因為我很“聽”她的話,所以即使她“不聽話”,我也認為她很“乖”。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邀約合作原創作者,愛學習愛分享,關注我,瞭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

PS: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侵權立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