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0 個回答
风铃1777
2017-09-11

這個問題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至於說《楞嚴經》是佛經中最高的一部經典也欠妥。前幾次回答問題,我反覆強調大家應該認真閱讀佛的大乘根本了義經典。一般公認的大乘根本了義經典有這幾部:《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也叫《淨名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大般涅槃經》等。按時間分,可以確定的是《大般涅槃經》是佛說的最後一部經。《楞嚴經》應該是《大般涅槃經》之前最重要的一部經。從內容上看,《楞嚴經》應該是在《圓覺經》和《楞伽經》之後。從文字義理上講,《楞嚴經》固然甚深微妙,但《大般涅槃經》更全面,更不可思議。這也是佛自己在《大般涅槃經》上說的:所有其它經的功德加在一塊兒,都不及這部《大般涅槃經》功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當然,佛的這些說法呢就是個比喻,我們不必太較真兒。不過這也確實凸顯了《大般涅槃經》的重要性。當然《楞嚴經》的重要性就不必再強調了,歷代祖師大德都把這部經推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愣嚴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這個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虛雲老和尚曾經說:學佛其實不用讀那麼多,就把一部《楞嚴經》,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翻來覆去讀,融會貫通就夠了。我建議大家要格外注意四、五、六卷。第四卷從富樓那尊者與世尊的問答開始回答了宇宙人生是怎麼來的。這是佛最徹底最直接的迴應這個問題。也告訴我們所謂的根本無明是怎麼來的。第五卷重點講觀世音菩薩的耳門圓照法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耳根圓通是初發心修菩提道的最佳方便。第五卷後半部分,還有第六卷主要講戒淫、戒殺,戒盜三個根本清淨明誨。接下來講楞嚴咒,還有五十種陰魔境界。說實話,大家如果熟讀《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境界就很清楚了,就不會被各種裝神弄鬼的所謂大師忽悠了。這個很關鍵哦!

總之,《楞嚴經》無比高妙。常讀常新。可以讀一輩子的。

琼州大帅
2017-09-11

首先糾正下題目,“佛經裡最高的一部”這說法欠妥當。就佛經而言,皆能渡人本無高下,只對不同根基層次的人有不同作用。楞嚴經是返妄歸真,從凡入聖的過渡。有個說法“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華嚴經、法華經境界才叫高,但不建議一般人讀,需有次遞漸進才行,當然這些高都是文字相上來說的。對真懂讀經的人來說都一樣,讀到離開文字相,進入了無慾念清淨的自性才是真讀經,這種境界也叫三昧,讀愣嚴能進入楞嚴王三昧,華嚴經有華嚴三昧,那怕不讀經,唸佛也可進入唸佛三昧。萬法同歸,境界一樣。

經書只是個過渡,就如指月之手,剛開始看手,然後沿手的方向找到月。所以經文是要讀的,同時要明白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執著在文字上。

楞嚴經》的目的、內容、方向

高度歸納為四字:破妄歸真!

破除虛妄相找到真心就開悟了。

我們現在學《楞嚴經》、拜《楞嚴經》,目的只有一個:由染趨淨,息妄歸真。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首楞嚴”三個字就代表真心。“首”,代表第一,最高的一個;“楞嚴”就代表王三昧,禪定中最高的、像王一樣的,叫“王三昧”,這是佛果位的禪定。我們就是要恢復真心,修楞嚴大定。楞嚴大定包括佛的三身(報身、化身、法身)。“首楞嚴”譯為中文,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就代表五蘊、十二處等。
息妄歸真,即要明妄明真。什麼叫妄心?什麼叫真心?都是我們要明白的。去妄,即七處徵心這一段;歸真,即在八還辯見這一段。以這個次第來看,明徵什麼心?什麼是辯見?
其中明兩種根本。一種是生死根本;另一種是成佛根本。生死根本解釋流轉原因:由於妄識的無明和業,招引異熟果受苦。成佛根本指在修行中不攀緣外境,而返觀根性,恢復真性。如何修行?便說明二十五圓通的修證方法,經歷五十五聖位,最後說明修定須消滅五十種陰魔。這就是《楞嚴經》的主要內容。
息妄歸真,大家應有所瞭解。佛講的心是真心,不是肉團心,不是我們講的心臟、腦神經,它不是物質的東西。心臟是主血液流通的;腦神經這種微細神經,以佛法來分析,就是身根,微細神經叫勝義根。所以腦神經受損傷了,人就麻木,某種功能就沒有。一般人把肉團心當作心,把腦筋當成心,這都是很狹窄的,只就肉體而論,佛法講真心就不是這樣的。
心有真心、分別心、肉團心。肉團心就代表是肉體的心臟,或一般人認為的腦神經;分別心是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的虛妄分別、虛妄執著,也不是真心;真心必須是如來藏,熄滅了一切妄見,以正確的認識消滅妄見,轉成正智,就合乎真心。到如來境界,契證真如,真心就圓滿,我們現在學佛修行就是要消滅妄心,不起妄見,消滅虛妄分別,才能恢復真心。
以上是《楞嚴經》的目的、內容、方向。
丁景涛1
2017-09-11

建議你學楞嚴經前辨別一下真偽

因虛雲老和尚等對楞嚴經的推崇備至, 我以楞嚴經為主修行了幾年,特別是耳根圓通法門

後來......

因為讀經多, 對楞嚴經的很多不符合佛說的部分,以前都自己勸自己:方便法門.

後來實在是無法自圓其說的時候才開始考據, 結果.....

如果你考據確實是真的, 可以告訴我

其實上來, 說阿難將欲破戒, 其實, 阿難已經是初果了, 聖戒成就, 怎麼可能破戒呢?

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 阿難已經是初果了,法眼淨成就

後面的修行問題就更多了,包括耳根圓通法門,也只是修定,不是修慧, 定能生慧,但是要有生慧的基礎

包括否定因緣法, 包括例子: "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 ..這不符合物理常識, 包括後面的例子(用放大鏡點火,水中之日等)都不符合物理常識, 最後得出結論,全盤否定佛法的根本--因緣法, 而我們明白物理以後,恰恰知道,這些都是因緣法

"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净土行者
2017-09-12

因有多人發文妄稱:楞嚴經是偽經的此等極大錯誤。 某甲身為佛門子弟,不得不 發聲 澄清: 大佛頂首楞嚴經 是佛所說的真經,且是真了義經! 某甲也想貭問那些只依錯誤考證就說此是偽經的人: 請你自作或也找人(也可找一大群人)來偽造一部經看看?! 看看你(們)造出的偽經能否經得起眾人檢驗,經得起各高僧大德、開悟賢聖的檢驗並讓其信受,而能流傳千餘年?! 一般凡夫俗子,未登地菩薩,沒有那種證量本偽造出楞嚴經所有的內容(深理的部份就不多提,就五種蘊盡的各詳細境界,就難妄想出!)。地上菩薩更不會去偽造佛經! 再次求請拜託,你就造個經來看看,且過眾人檢驗。 否則請閉尊口! 南無 楞嚴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卍玅發
2017-09-13

《楞嚴經》在佛教中佔有非常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開悟的楞嚴”一說,也就是說《楞嚴經》是使人開悟的。《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或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楞嚴經》經中又稱作“妙蓮華王”。從20個字的經題就可以知道,《楞嚴經》是屬於了義經、是如來密因。又被形容是佛頂跟首,我們知道人的頭腦稱首,是代表著智慧,《楞嚴經》也一樣是指佛的最高智慧。在古代印度佛法和佛經的對外傳播和翻譯中,《楞嚴經》是被國王禁令允許向外傳播的,《楞嚴經》在印度被視為“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平時作為國寶被存放於王宮之中。在傳入中國時俱說是也歷盡了艱難坎坷,一部佛經在傳入當地時,也要看當地人的福德因緣。只有福報和因緣都具足了才會有機會接觸到並被人們所受持。同時,若經書被保存不捨向外傳播,這也是屬於吝法,吝法的結果還要受愚昧報。《楞嚴經》到了武周時期,才由印度高僧偷偷的帶到了中國,並組織多人包括被武則天當時貶到廣州的房融進行文學潤色,懷迪等人進行翻譯工作。後來又被翻譯成藏文。《楞嚴經》的內容就是佛陀在講述什麼是正信佛法和究竟了義。楞嚴能破除一切邪法和歪理學說。因此,它又被稱為降魔杵或照妖鏡。《楞嚴經》共分十卷,在第九卷之後,詮釋了共五十種陰魔的成因和魔境現象,它是修行人防止走偏和免入魔境的最好指導教材。《楞嚴經》最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修心要重於修行,一切行持都離不開一個心,心是產生一切萬法的根本,而證心與修行不能本末倒置。整部經一開始就是徵心。阿難示墮,被伽女施法引入淫席。佛敕文殊使楞嚴咒往去救護,並提將阿難和摩登伽來到佛所。而後,摩登伽從佛聞法反到先於阿唯開悟而直接證得四果。而阿難才只是初果。因阿誰由於所接受了大多的佛法知識,反而成了悟道上的累贅。佛知道阿難癥結所在,是因阿難未識本心。因此,佛與阿難七處徵心。佛問阿難心之在處,阿難先後探究所言七處均被佛示例分別予與否除。因此,古德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象阿難輩能常隨佛聽法,記憶力又無比能聽後不忘,久後還善能複述能一字不差。但此時,還不如摩登伽聞法瞬間即證得四果。所以說《楞嚴經》也告訴我們,不要被自己掌握的知識所束縛而把本來的智慧遮蔽。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能靈活變通的智慧。《楞嚴經》的中心思想就是認識本心,也叫“如來藏心”。《楞嚴經》跟其它經書不一樣的是,由於《楞嚴經》是了義經。因此,一般人沒有全面的佛教基礎,終是看不明白從而解釋不通的。因而出現許多人來否定它,這不奇怪。象《法華經》《大涅槃經》都沒有看過的人,一定是看不懂《楞嚴經》的。或者連《金剛經》都沒有認真看過的,就更別提《楞嚴經》了。《楞嚴》是高深的般若智慧,也是最高深的哲學,裡面蘊涵了否定之否定真理。佛陀最終是假以方便而使之導入究竟實相。

中星通心
2017-09-11

這部《楞嚴經》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部經典的全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為什麼是這樣的名字呢,我們來簡要了解一下,首先第一個字【大】,梵文稱為‘摩訶’,就是直指我們廣大無邊的真心自性,我們的心靈才是最廣大的。一切唯心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與眾生一樣具足這最廣大無邊,最無所不能的真心自性。【佛】指覺悟,我們要覺悟這廣大無邊的真心自性才能成佛。一切眾生雖然本來就是佛,但是你要覺悟了,懂了正確應用真心自性,才能成佛。就象誰都能開車,但是你要上了駕校,學會了駕駛技術你才能開好車。

那要覺悟什麼呢?就是這個【頂】,最至高無上的菩提般若智慧。我們人與畜生區別在哪?我們人類有智慧,所以才稱為萬物之靈。同樣佛與眾生區別在哪裡?佛覺悟了這無上般若智慧,證得究竟解脫永遠快樂的如來大涅槃了。而我們眾生還迷惑在無明妄想裡,只能任生死輪迴痛苦煩惱的宰割,就跟畜生任人宰割一樣。

【如來】是什麼啊?想什麼就來什麼,我們經常講‘做白日夢’,比喻這個人在想做什麼不可能做到的事。其實我們各各具足這樣的如來能力啊,本來就是這樣無所不能的,但是我們眾生不會用啊,結果把自己搞得生死煩惱了。所以佛為什麼要出世啊?就是要告訴我們眾生這個【如來密因】,告訴我們眾生這個天大的祕密,你關不是普普通通,會生老病死的眾生啊,這只是你執著的錯覺幻象啊!你本來的面目就是這想來什麼就來什麼,無有生死煩惱、神通廣大的‘如來法身’啊!

【修證】是什麼意思呢?佛不但告訴我們這個天大的祕密,還手把手教我們怎麼樣改正我們眾生的壞習慣,怎麼樣迴歸我們的如來法身。你光明白還不行,還要用佛教導的法門去修行,把這眾生壞習慣給修正過來,親身證悟到我們這無所不能的如來法身。【了義】是什麼意思呢?最真實最直截了當的佛法第一義諦。佛涅槃前就親口說了‘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楞嚴經》是【修證了義】的經典,也就是佛法的最終解釋權!

【諸菩薩萬行】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修行菩薩道要修六度法門,哪六度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己經統括了所有佛法了。而你只要修證【首楞嚴】法門,就己經統攝了這一切佛六度萬行的佛法功德了。就是《楞嚴經》中最為殊勝無上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 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帶這個疑問去看經典。我們一定要帶著疑問去看經典,不然的話什麼都接收不進去。沒有疑情就沒辦法開悟。佛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你就沒得悟,說明你連門都沒摸到。

大家看到【如是我聞】,佛的每一部經典開頭都有這四個字,很多人很天真地把這四個字粗略地翻譯成:這是我聽佛說到的。辜負了佛的一片苦心啊!釋迦牟尼佛無上慈悲智慧,為什麼讓阿難把這四個字放在每一部佛經的開頭啊?就是告訴我們這成佛的四字真言:【如是我聞】!這整整十卷的《楞嚴經》,甚至這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一切的佛法經典,都是在註釋講解【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你如果不明白這四個字的話,你下面的《楞嚴經》也別看了,你只會迷失在這文字迷宮裡去了。而你用這四個字為總綱去看《楞嚴經》,那就勢如破竹,一切義理都會迎刃而解了,什麼樣彎來繞去的文字再也迷惑不了你了。

這個比較重點,所以跟大家詳細點解釋。第一個【如】, 就代表無上如來菩提妙覺法身,就是清淨圓滿、微妙自在的真心自性啊。我們心想什麼,就能顯現出來什麼,成佛是這【如】,做眾生也是這【如】。這是佛與我們眾生本來就具足的,成佛沒有多一點,下地獄也沒有少一點。

那第二個【是】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真心自性能夠隨心幻化一切萬法萬物啊。我們在心裡想什麼東西,馬上就顯現什麼幻象,我們的真心自性就是這麼微妙自在的,這個就是【是】!這宇宙虛空大地,這山河湖海,這世界一切的萬法萬物是由誰【如是】出來的?就是我們眾生啊!但是我們眾生迷惑在無明妄想裡,跟夢中的人一樣,還以為自己是生活在真實存在的現實世界裡面,等你從夢裡醒過來,是不是就會覺得夢裡的人很可笑啊?所以佛說我們眾生是可憐又可悲的,就是這樣子的。這【如是】兩個字,佛就己經把這菩提心如來藏的佛法第一義諦都開示給我們了。

而【我聞】是講什麼呢?就是講這最究竟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啊。你明白了這‘菩提心如來藏’的佛法第一義諦,還要去修證解脫啊。就象人人都能開車,但是你不去學的話肯定就開不了。你要練練練,把開車動作練習成我們的本能,那你就可以非常自如的開這輛車了。

那【我】是指什麼呢?就是指我們眾生精明靈知的識性,我們有這樣精明分別的靈識心,才具有主觀能動性啊。就像汽車一樣,你汽車再有馬力,跑得再快。如果沒有人在上面駕駛,那再好的汽車也只是一塊廢鐵了,它自己沒有這靈識心嘛。所以我們有這精明識性,就是我們眾生的‘佛性’。跟諸佛如來是無二無別的,就稱為有情眾生,佛法裡面就稱為‘含識’。而石頭木頭等無情眾生它沒有這‘佛性’,就不可能成佛。

然後【聞】是指什麼呢?指我們耳根的知覺性,就是俗話講的‘聽覺’,在《楞嚴經》裡稱為‘聞性’,就是一個意思。這個就是《楞嚴經》非常非常重要的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我們眾生要修證成佛,必須要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知覺性去起修,佛稱為‘覺者’。很多人理解為佛是‘覺悟的智者’,那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十方諸佛如來都是通過不生不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最圓滿顯現如來法身的耳根聞性,一門深入修證斷除無明習氣,才證入這不生不滅的如來法身,所以稱為‘覺者’! 明朝交光大師在他所註解的《楞嚴經正脈疏》,就指出來六根知覺性對修行的重要性,對這個‘舍識用根’註解的非常好,己經非常契合《楞嚴經》的如來真實義。所以我們要感恩這些祖師大德,沒有他們辛苦的註解,我們今天可能就不知道這《楞嚴經》講的是什麼義理。

這【如】【是】【我】【聞】己經包含《楞嚴經》所有內容了。大家帶著這四個字作為指導去參悟《楞嚴經》,你把這四個字套進去:【如】。我們的如來菩提真心自性是怎麼回事;【是】,是怎麼幻化顯現這一切萬法萬物的;【我】我們有情眾生的識心佛性是怎麼回事;還有這【聞】,為什麼要通過耳根聞性去圓滿究竟的修證成佛。

无执虚幻永守自性
2017-09-11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謹供參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中心思想;[破五陰、五十種陰魔——開悟——明心見性——七處徵心八還辨見——當知虛空生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況諸世界在虛空。 二十五圓通。首楞嚴大定。]

[簡介說明;《楞嚴經》則是一部對中國佛教之禪、淨、律、密、教都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大乘經典。該經雖有真、偽之爭,但內容十分宏大,思想體系極其嚴密,幾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論都概括其中,故然自從問世後,就廣泛流行。該經以理(解)、行(修行)、果為框架(證果),講一切眾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如來自性),但因不明自心不得清淨(如來自性受到六塵汙染遮蔽、不能顯現、不能發揮般若妙智。),故然流轉生死輪迴,如若能修禪證道,(開悟起修)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楞嚴經的內容,說明四種清淨明誨( 其心不殺——不起殺心

  其心不盜——不起盜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語——不起妄語心。),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五十陰魔的境界。

破五陰——入大定後,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種陰魔;陰魔破故,即破五陰(五十陰魔即五陰各各有十境,五乘十為五十,故五陰總共有五十境);五陰破故,得度[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再證三昧——五陰魔破,即身證得三昧,究竟、堅固、不動。

  再證圓通——證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復歸一精明,無復根隔,內外圓通,諸根互用,身心無礙,理事無礙,是名圓通。](參閱《金剛經》《心經》互證解悟證悟《楞嚴經》)

常寂光土
2017-09-11

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直至今天簡稱,楞嚴經,首楞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刺蜜帝譯,十卷。全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每卷分都有其核心思想:第一卷序分,講述此經說法因緣,佛譴文殊師利以神咒保護阿難免受摩登伽女的誘惑破戒,併為其說修禪定,能斷煩惱,以顯常住真心性明體等。第二卷至笫九卷為正宗分,主要闡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無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眾生不明白心:性淨妙體,故流轉生死,當修禪定,以破種種、顛倒、之見,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階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第十卷為流通分,講述此經永流後世、利益眾生等等::::阿彌陀佛,謝謝,感恩。

我乃天空
2017-09-12

佛門之中,唯愚昧的白痴,才會視所謂的楞嚴經為“最高的經典”!其所謂:“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還不如老子的一句“致虛極守靜篤”。不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如心經所謂“了無掛礙”。佛說“空”,道言“無為”。真言至簡至白。“楞嚴經”,楞即楞角分明。亦即巢臼之範、規矩之約。以生活俗話而言,楞就是傻子,嚴就是要緊要命,經就是不可改變的意義。一句楞嚴經,就已自昭傻楞痴呆的要緊要命,終生不得解脫、不可改變!

明珠寺一高尚
2017-09-11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心。

  哆侄他。唵。阿那隸。毗舍提。

  鞞囉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謗尼泮。

  虎信·都嚧甕泮。莎婆訶。

  楞嚴咒咒心注音:

  duō zhí tuō。ōng。ā nà lì。pí shě tí。

  pí là bá shé là tuó lì。pán tuó pán tuó nǐ。

  bá shé là,bàng ní pàn。

  hǔ xìn,dū lú yōng pàn。suō pó hē。
佛經最高的一部經典《楞嚴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