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金庸似乎更加正統,而古龍小說似乎更有靈氣?
10 個回答

絕大多數人都看過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金庸,他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幾部小說被港臺內地百拍不厭,可也算是中國電影電視的經典題材了。古龍的小說,相對來說,似乎沒有金庸小說那麼熱乎,但其幾部經典如《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系列、《七種武器》系列等也是武俠迷們萬分熟悉的。所缺的是未能很好的搬上熒幕,且次數也比不過金大俠被熱捧的那幾部小說。更不知為何,古龍的小說被拍出來後,離原著也就差了十萬八千里!甚至感覺有那麼點心痛!呵呵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金庸

金庸的小說情節緊湊有序,步步為營,邏輯性強,也更為平和,小說多了些“科學性”。主人公的的前塵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歷史典故,雖然不甚真實,放置於小說中,卻銜接連貫自然,對於不知歷史的,有以假亂真之效!如《天龍八部》、《射鵰》、《神鵰》等幾部小說都是在動盪不安的歷史背景下展開的。金庸小說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備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點,如郭靖的憨厚老實,楊過年少時的倨傲,張無忌的躊躕不定。

古龍的小說情節相對散漫,卻更為典折離奇,寫的輕靈飄逸,灑脫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說開篇對盜帥楚留香欲盜“白玉美人”而以便箋:“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風撲面而來,別開生面!古龍小說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陸小鳳》、《楚留香》等是以偵探模式在武俠世界裡多管閒事,最終挫敗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對手往往在最後才出現,即使出現也另有後著。而且無論武藝都大大強過小說主人公,但卻往往失敗於被主人翁以弱勝強或終因天網恢恢而邪不勝正。古龍的小說對於仇恨的描述最佳的莫過於《小李飛刀》,小說中主人公一直處於一種謙仁,疾病纏身加心靈受煎熬的狀態,令讀者感同身受!李尋歡的“謙讓”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而林嘯天對於李尋歡反就此生下了怨恨之心!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卻似人間少有,故事也似曾見識過的傳奇。

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主人公一開始大多都不太厲害。讀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長過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緣的綜合,慢慢變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角大多能結交個很可愛的女孩,層出不窮的好運也往往由助人為樂,不貪,善良等美德帶來。這是金庸的童話:成長過程中的故事總是最多姿多彩的。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時,這本書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古龍

古龍的童話呢?一個武林奇才,幾乎誰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裡來的,也幾乎從沒敗過。甚至沒人見過他出手(他會略帶寂寞地告訴你:“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對一個天底下最神祕的大陰謀,大黑色組織,大懸案,全靠主人公的機智,武功,魅力一個人來解決。他身邊也會有美女,也會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脫險,而不是與他貼心,助他成長的那種。等到案件解開,賊首失敗,真相大白時,你就已翻到了書的最後一頁。

所以金庸從第一本《書劍》到最後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試圖更上一層樓(他自己也認為後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長篇比短篇好),因為以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還是成長,因為他只在進步中感覺樂趣。等到他認為不能再有大的突破的時候,就象他的書一樣,他隱退了。

古龍呢?一個稀世奇才,才華橫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麼進步,有什麼發展。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他的才華已儘夠了。他面臨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再去對付下一個,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覺不出他文章越寫越好,而只知道他臨死前還是一樣的爬格子換酒喝。

金庸在寫第二本書《碧血劍》時,功力就已經超出古龍。就象郭靖學了一招亢龍有悔,超過了靈智上人。此後郭靖一直成長到華山論劍,天下無敵,而靈智上人終究還只是和樑子翁、彭連虎他們混在一起。

武俠小說,首先是小說。

小說,和語錄、寓言、哲學都不一樣。古今中外多少偉大的小說,也不知有多少共同點,但有一條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說,通過講一段故事,讓你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讓讀者如臨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輸,要讓讀者去自己體會。

金庸的小說,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聰明如楊過,豪放如蕭峰,無賴如小寶,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聰明絕世,加上奇遇怪事層出,按理講和讀者生活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讀者的個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讀起來仍覺得篇篇故事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網上想娶金書女角的,想當男角的,大有人在,可為一證)

原因何在?金書中的主角配角,時間地點,武功對話,都很合身分。即便是一個無關大局的小配角,說的話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這樣一來奇遇再奇,祕笈再祕,讀者也覺得這些事是可能發生的,這些人是可能存在的。也就不知不覺的有了參與感。

我們雖然不能純從配角寫得好壞來判斷一個作家的能力,但一個好作家是應當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寫好的。所以個人認為,在這一點上,金庸是絕對的大家,而古龍不是。

古龍的小說,我認為是以情節詭異取勝,論起可信度卻不太行。古龍對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筆墨,還是不會花,總是寫得千篇一律。還時常有那種在一個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擔夫,乞丐……)都忽然變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擊我們主角的可笑場景。難怪讀古龍書總是覺得那是另一個世界裡的事情,有些遙遠。其實即便主角,古龍也不是寫得很正常,大多數有一種受虐後自認偉大的孤獨。

叨叨嘮嘮了半天,只是想說,金庸筆下的主角,從人品、武功、性格、經歷上都不比古龍筆下的人平凡。所以我不贊同金庸要把男主角寫得平凡來討好讀者一說。金的主角之所以可信,並不是因為他們平凡,而是因為金大師的高超功力把他們寫活了。

至於古龍的那些“警句”,就不用說了吧。強灌的格言,終究不如自己從書裡生活裡體會得來的深刻。   武俠小說,除了小說外,是寫武功,和俠。寫武功,離不開比武。

這裡有一個現象,就是比武雙方的人越厲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這一戰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圍棋的人,提起當年吳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總是激動不已,津津樂道。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他們那時代的數一數二的高手。高手決戰,不用知道詳情,說起來就令人激動。

古龍可以說深知此點,而且很好地利用發揮。他筆下的所謂“一戰”很多,而且都是絕世的高手對決。這一點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可謂發揮到了極點:他給天下高手來了個大排隊。所以全書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氣氛,比後回味無窮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寫武功的風格。

但這實在是一種投機取巧之道。因為這樣寫很賺便宜,可以很好地掩蓋他對詳寫武功的想象力的缺乏。咱們來看看在他筆下反覆提及的“昔年xx與xx那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戰:上官金虹與李尋歡(《多情劍客無情劍》)是關在屋子裡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劍客(《浣花洗劍》)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宮主(《絕代雙嬌》)等我們到時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觀音(《楚留香》)是打鏡子,西門吹雪和葉孤城(《陸小鳳》)打時我們只能聽到幾個觀眾評論……如此一次是新穎,二次是風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則不能不承認他不太會寫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雙方的地位,和這一戰的重要性,來吸引讀者。   其實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龍》裡面提到的,當年寫乾坤大挪移的人,寫到了第九層,自己功力也已不夠,只是悠然一念之間,縱橫想象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麼武林高手,但以他無比的想象力,寫出了象張無忌光明頂獨抗六大派,張無忌戰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眾人戰東方不敗(《笑傲》),桃花島三考郭靖(《射鵰》)等等截然不同,驚心動魄的精彩場景。寫得詳細、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這一份功力,古龍如果有,他筆下主角也就不會總是略代寂寞地說:“見過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類的話了。

舉個例子,古龍寫武功象是連環畫。大家哎喲作勢半天,卯足了力氣,一招就沒了。金庸則象是個拍得很好的電影,有特技,有慢鏡頭,遠拉近挪,看得過癮十倍。

我始終有一個感覺(可能是錯覺),就是古龍筆下的英雄,和他們與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最讓古龍迷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津津樂道的地方。情節的曲折,武功的詭異,結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帶的優點。   金古相比,寫作技巧不論,武功高低不講,談否戀愛不提,有一個很大的區別,私下認為,是古龍筆下的人消極避世,自我封閉,痛苦不堪,而金庸筆下的人積極入世,改革開放,快樂無比。

那金庸迷和古龍迷之間的區別,也就不遠了。

一頂大帽子扣上,有一點玩笑的成分,但細想想,古龍書中印象最深的李尋歡、阿飛、楚留香、西門吹雪、蕭十一郎、傅紅雪他們幾個人。裡面除了楚留香外,大家似乎都是痛苦的。

他們痛苦,從根本上是因為他們都是孤獨的。不是說孤獨有什麼不好,但古龍筆下的英雄,在心理上與世完全隔絕。朋友,只是他們自我的一個延伸,除了極少數的朋友外,他們就又把自己封閉起來(蕭十一郎的case有點不同,他自我的延伸是個紅顏)。除了朋友外,世界在他們的眼裡是不公平的,是極度黑暗的。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朋友”在他們的世界裡是如此偉大和重要。為了朋友李尋歡可以拋妻棄家,痛苦一世,阿飛在數度掙扎後終於發現女人是假,李尋歡(朋友)才是真。有沒有想過,阿飛如果沒有李尋歡,傅紅雪(?)如果沒有葉開,會成什麼樣子?

許多人神經失常,正是因為被他們的“朋友”出賣。那就象自己的手持刀捅了自己,不發瘋才怪。如果李尋歡有一天出賣了阿飛,阿飛會不會發瘋?他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就想到了金庸的《連城訣》,狄雲在受了那麼多的苦,和折磨,和出賣,和背叛之後,他最多想,世人太難了解了,或許我笨,不能明白。他仍然不恨誰,仍然願意相信世人,仍然願意愛與被愛。相比之下,古龍的人物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氣了?(傅紅雪,蕭十一郎……)

我相信,金庸之所以在《連城訣》全篇大悲劇的最後,寫了一段稍帶喜劇的結尾,無非是想表達對人生的一個看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即使人生是不公平的。

本來挺喜歡古龍的。可是一有人拿他跟金大師比,我就特別的不舒服。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嘛!古龍的很多書很好看,但如果因此就說他與金庸不相上下,是否有一點對金大師不尊敬?

古龍的毛病之一,個人以為,就是他不懂女人。你如果看過金庸的書,現在回想一下,應該能想起不少女主角,個性鮮明,可親可愛,跟活的一樣。再想想古大俠書中的女角,嘿嘿,能想起誰?我閉上眼想了半天古大俠筆下的女人,只能想起以下三類:

第一類,以楚留香的那幾個紅塵知己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溫柔似水,心胸開闊,面目不清。心胸開闊是指她們或者只求一夜,或者數女共事一夫,相親相愛。面目不清是指她們根本可以互換,毫無個人性格。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這種女人只是古龍的幻想,真實世界裡即便有一倆個也不多。

第二類,以林仙兒為代表,特點是:貌美如花,身材誘人,總愛脫衣,以為一脫可以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其實美女一脫,的確可以征服大多數男人,不過這是題外話)。我總會猜想古龍曾上過這類女人的當,所以會認為世間美女都是此類。

第三類,像朱七七一類,比較正常的,可惜很少。這一類女子是你我日常能見到的,應該好好寫,可古龍就讓人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個人猜測是古龍總夢想第一類的,卻總碰上第二類的,而對第三類的瞭解不足。

當然古大俠在書裡也寫過“如果誰自以為了解女人,就是個大傻瓜”之類的話(大實話!),但這並不能做為他寫不好女人的臺階。如果你認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你可能認為寫不好女人不能算做大缺點,但我認識的很多人中,看武俠是武俠與愛情並重,那麼古龍就決比不過金庸了。

關於金庸和古龍作品的區別,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金庸和古龍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創作出發點的不同,金庸寫人的江湖,古龍寫江湖裡的人

金庸先生在成為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之前,已經是非常著名的時評家,他的身上富有傳統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也正是這種歷史責任感,使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選擇了借古喻今這條路線,所描述的,是大時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主角還是配角,都為推動整個故事服務,最終所傳達的都是“為國為家,俠之大者”這一觀點,這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情懷,更是一種治世理念,為了實踐這一理念,郭靖戰死襄陽,蕭峰捨身取義,張無忌掛冠而去,韋小寶也放棄了滿漢之別拒絕刺殺康熙,當一個人的武功天下無敵,名望足以呼風喚雨,卻能勇於犧牲,放棄權勢、地位甚至生命,去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無疑使人深受觸動。

各種金庸式的悲劇,都來自於固有觀念造成的偏見、衝突,而自我犧牲是金庸式俠客最為突出的特徵,至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政治隱喻,結合創作時期特殊的歷史事件和背景,網上也有很多分析文章,武俠小說能夠具備如此深度的作品,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金庸的作品因其格局和深度,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的侷限,一代文學大師,當之無愧,有人說金庸穿鑿歷史,就我個人的觀點,這種穿鑿本身恰恰是最為難得的創新,歷史是發生過的事實,如何在歷史中敘寫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而古龍出身貧寒,自幼混跡社會底層,雖然其本人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但是他和黑社會份子關係密切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方面制約了古龍的眼界,但是另一方面卻使他對人性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早期古龍為了混稿費,也寫過很多不成功的作品,但是在他不斷求新求變這一理念下,從《歡樂英雄》開始,古龍驚人的文字天賦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相結合,終於大放異彩。

在金庸的作品中,讀者為大俠高尚的情操所感動,而在古龍作品中打動我們的,卻往往是人性中共通的部分,寂寞,軟弱,痛苦,迷茫,當然也有絕境中的樂觀,困窘時的灑脫,如果說武俠小說本身是一種超現實的創作,古龍小說中關於人性的現實寫照,才是最讓讀者感動的部分。

通過挖掘人性中的缺陷和弱點,使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更為閃耀,每一個古龍所創造的成功角色都是複雜矛盾的,為情所困的李尋歡,玩世不恭的陸小鳳,痛苦扭曲的傅紅雪,就算最接近神的盜帥楚留香,也如渣男般四處留情,但是也恰恰是這些不完美的部分,拉進了人物與讀者的距離,金庸一代宗師令人高山仰止,古龍卻是每一個武俠愛好者心裡的朋友,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無數痛哭失聲的夜晚,有歌有酒的時候,那些迥異而鮮活的俠客,便如一縷涓涓細流,陪伴著你,撫慰著你,鼓勵著你。

我們總是能從古龍的小說中得到一種力量,去挑戰自己不敢面對的事情,那些使我們痛苦的,也許是宿命,但是能夠戰勝這種痛苦的,也正是我們自己。


最後我想引用金庸作品和古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兩段話,通過這兩段話,也能夠看到立意上本質的不同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金庸

痛苦能使人清醒,人活著就是痛苦,那本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事情,你若能記住這句話,你一定能活得更堅強些,更愉快些。因為你漸漸地就會發現,只有一個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義,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古龍


1:金庸大部分小說開頭主人公一定是家或國發生仇殺,然後主人公得奇遇最後報家或國仇(如天龍八部裡的喬峰)。而古龍大部分小說一出來就是一個大俠。(如陸小鳳、楚留香等)

2:金庸小說朝代標誌性極重,古龍小說朝代標誌可有可無。

3:金庸小說主人公先從小人物歷盡磨難最後成為一代大俠。古龍小說主人公一出來就是一位大人物,到最後還是一位大人物。

4:金庸小說重點描寫武功高低。古龍小說重點描寫智商高低。

5:金庸小說重點寫儒家思想(多仁義,愛眾人)。古龍小說重點寫道家思想(重邏輯,好逍遙)。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武俠小說,我們不能不說到金庸。金庸的俠寫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天龍八部裡面最後的結局不就是阻止國家之間的戰爭嗎,然後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郭靖楊康不就是靖康之恥嗎?金庸先生的俠,是大俠,為國為民。古龍先生的俠,是小俠,與友為鄰。古龍先生的,沒有牽扯到軍國政治,僅僅是江湖。他取名的楚留香,李尋歡,不也反映了,對生活的熱愛,沒有郭靖楊康,包含的,靖康之恥。下面這一段對話,完全可以反映先生的俠!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武俠小說裡總少不了要流血的故事。不是武俠小說裡少不了要流血,而是人世間永遠都避免不了這樣的事。在這個世上的每一個角落,隨時隨刻都,可能有這一類的事情發生。這種事難道就不能阻止嗎?當然可以阻止,只不過付出很大的代價。這種代價雖然每個人都可以付出,但卻很少有人願意付出。為什麼?因為要付出這種代價就是犧牲,犧牲自己,抑制自己的憤怒,容忍別人的過失,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都可以算是一種自我的犧牲。世上血腥暴力一直很難被阻止,就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管,犧牲任何事情都很容易,要犧牲自己卻非常難。先生的俠就是容忍!就是愛心!就是犧牲!

這一段話,反映了先生對人性的認識,對世事的瞭解。晚輩後生,也不敢妄評,先生所刻畫的人物。一個藝術家的創造,和他的性格才智學養有關,更和他的身世際遇,心境感悟等密切相關,尤其是文人,把心中之感,形諸文字,如果你沒有那種感受,你怎能寫出那種意境。先生的一生是短暫的,也是精彩的。先生的一生讓我想起了國外的另一位小說家,巴爾扎克,有著相同的境遇,也都英年早逝。對刻畫的人物卻都入木三分。也許就是這樣的經歷,才能更讓他們明白人性,刻畫出更深刻的人物形象。先生,他那不足為外人道的童年身世,他與自己親長之間的情怨糾葛,他與異性之間數不完的悲歡離合,他那已經天各一方的妻兒骨肉。他十七八歲離家出走,踏入江湖。別人越不瞭解他,他愈痛苦,酒喝得也愈多,他酒喝得愈多做出來的事也就更怪異,別人也就更不瞭解他了。先生,真的是嗜酒如命。而酒,最終吞噬了他的生命。那一年,他才48!所以有的人說金庸寫的是武俠,古龍寫的是江湖;金庸寫的中規中矩,古龍寫的劍走偏鋒;金庸寫人物,古龍寫人性;喜歡金庸的讀者是生活中循規蹈矩性格善良的人,喜歡古龍的讀者是生命中另闢蹊徑智慧孤獨的人。

回顧先生的生平,與小說。才知道,當他說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得有多少經歷壓在心裡,說出的話才那樣雲淡風輕。得有多少故事壓在心裡,才能那樣灑脫。先生一生灑脫,不敢妄評。先生的作品,更經時間的考證。此文,僅懷念先生的,奇才也!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我想現在的網絡小說,如過江之牛毛,卻滿滿的套路,更缺少一種,內在的精神。或說的淺薄一點,是缺少古龍先生的經歷,或者缺少金庸先生的博學。反正總感覺,差一點!

我覺得他們兩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描寫上了。而不同的描寫的原因又在不同稿費計量標準上。

金庸當時的稿費計量標準是按字計算,所以金庸小說金庸的小說端莊大氣,跌宕縝密,動輒就是百萬字的大長篇,語言風格極為講究實化,對人物的外貌,場景的介紹,武大的一招一式都層層雕琢,細緻入微。比如對於降龍十八掌來說都要帶入易經的思想,寫的有形有質。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正如金庸所描寫的那樣,好美。)

而古龍的稿費計算更接近現在的計費標準,簡單來說就是按行數來計算,就是說如果一行有20個字,你只寫了一個字,那也按20個字的稿費算。所以古龍對與場景描寫,人物武功描寫採用的都是意識流,用破碎化的語言化實為虛,刻意用簡短的語言營造一種朦朧感。比如,詩化:秋,木葉蕭蕭,夜,冷月西垂。別有一番意境是吧。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正如古龍風格,意境流。)

稿費的蝴蝶效應引來的不同的描寫風格,一個儘量把場景實化,從而採用大篇幅的描寫鋪墊,引人入勝,造成武俠空前盛世,成為武俠大家。一個儘量化實為虛,描寫簡化詩化,營造意境,形成獨特的古龍體,為今人所膜拜造就不朽豐碑,成為武俠奇客。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金庸小說:

他聞擦大怒,拍桌而起,使出武當派的梯雲縱,然後真氣凝至右掌,向對手後心凌空一掌(別問我凌空一掌怎麼打到人),對方看他掌風凌厲,奧妙,想要拆解已經來不及,馬上使出一招懶驢打滾,這個懶驢打滾乃是崆峒派的絕學,乃是崆峒派一代祖師的成名絕技,管你招式如何凌厲,招式如何狠毒,都讓你琢磨不透,使對方拳拳打空!雖然懶驢打滾招式精妙,但是他初學,作用不太嫻熟,那一掌還是打在他的大腿上!

古龍小說:

誰也沒有看到他出手,誰也沒有看到那一刀!只見那人直挺挺站在那,然後倒了,死了,誰也不知道他怎麼死了!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知道,他死了!

在中國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一直是泰山北斗,文采飛揚,各有千秋。他們兩人的思想觀念、文風與人生經歷,大不相同,也就造成了各自小說的標新立異、各領風騷。

金庸先生,學識淵博,滿腹詩書,他的小說,多以歷史背景為框架,文化底蘊極厚重,天文地理、奇門遁甲、五行八卦、詩詞歌賦,均能運用自如。金庸小說,大氣磅礴,波瀾壯闊,包羅世間萬象,寫盡人生百態。筆下英雄豪傑,重情重義,視死如歸,忠君愛國,俠骨柔情,一身忠肝義膽,無愧於天地良心;其筆下紅顏,明豔動人,貌美如花,善解人意,溫婉恬靜。金庸寫武林、寫英雄兒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小說中的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充分體現了中國文人的忠貞傲骨與中華民族的抗爭精神。

古龍先生,是江湖文豪、武俠浪子,他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不拘一格,劍走偏鋒,將詩歌、散文、推理及人生見解,融匯於武俠小說之中,其簡潔生動、灑脫飄逸、清新豪放的散文詩創作風格,即“古龍體”,深受萬千讀者喜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小說,懸疑重重,跌宕起伏,高手如雲,愛恨交織,讓人讀起來回味悠長、過目難忘,他書中的主人公,以少年高手、成名刀客居多,個個是英俊挺拔、愛憎分明、風流瀟灑、狂放不羈。他的小說,非常浪漫,有詩意,會給你許多留白,任你去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他犀利、深刻的人生見解,仿若哲理,你讀罷也會不禁感慨,書中所述,多是現實社會中的真實寫照。

“愛、勇氣、寬恕和俠義”,一直是古龍小說的創作主題,他寫人性,寫江湖兒女。在古龍先生筆下,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就連絕世梟雄,也必然有他獨特人格魅力的一面,或沉迷權勢,或為情所困…古龍筆下的美酒佳人,更引人入勝,有的女子是清秀柔美、溫柔多情,有的或是成熟嫵媚、萬種風情,更有甚者是風騷妖冶、身段迷人…

關東落日馬場入關買馬,河朔大俠萬君武飲酒暴斃,青樓美女思思無故失蹤,180萬兩鏢銀忽然被劫,正直、勇敢的縣城捕頭舍死追回鏢銀,反背上劫鏢黑鍋…………。所有這一切,原來均是一武材神祕幫會‘‘青龍幫’’的連環計。為洗不白之冤,追回被劫鏢銀,並與相愛之人永遠相聚,從未暴露自已真實身份的揚錚被迫舉起了其父遣留給他的武器…………被視為武林凶器的‘‘離別釣’’…………本書是古龍先生武俠小說創作由青年步入壯年的標誌,其情節的構思,人物的刻劃,語言的細膩,等等,更加引人入勝。古龍在作品中常說:沒有相聚,哪裡有離別?可是古龍更強調,沒有離別,又哪裡來相聚?在臺灣、香港、泰國、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六個地方,一九七七年的十大賣座電影中,古龍的原著佔了四部。這是一個空前的紀錄。新加坡的大洋出版公司,也已經和古龍訂約,要購買古龍全部作品的英譯版權,這也是中國作家的一個紀錄。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之處太多,僅就一個角度妄論。

金庸善於宏大敘事結構,能把小說中的人物或事件巧妙的融合到真實的歷史人物或事件當中,而讓人渾然不覺突兀。

這在他的小說中屢見不鮮甚至成為特定元素,如成吉思汗,全真教,張三丰,朱元璋,康熙乾隆等,不論帝王將相還是儒釋道販夫走卒全都信手拈來。

而古龍善於密室描寫,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眾多人物粉墨登場,環環相扣。矛盾衝突此起彼伏。

比如李尋歡在骯髒油膩的小飯館內遭遇兵器譜上西門柔,諸葛鋼,郭嵩陽在內的幾大高手。

比如葉開在驛館和韓真,西門,衛八太爺,上官小仙鬥智鬥勇。

另外金庸幾乎部部經典,而古龍作品雖多,但早期作品和有人代筆的作品個人風格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金庸喜歡花大篇幅寫武功招式。古龍不去具體寫招式。而且古龍小說的語言很特別,也不能說有點繞吧,感覺有點推理小說呵呵。金庸小說特別喜歡寫兒女情長。古龍小說像《英雄無淚》就更突出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感情吧。兩個作家都喜歡。金庸筆下最喜歡亦正亦邪的金蛇郎君。古龍筆下最喜歡小李飛刀和卓東來。btw,古裝大美男焦恩俊先生,這三個角色都演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