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10 個回答
炒米视角
2019-02-05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司馬遷在《史記》裡寫到:“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但是大致可以理解為“大將軍衛青的姐姐的兒子霍去病年方18,受到漢武帝的寵幸,成為了他的侍中。”

受到漢武帝寵幸,這沒什麼疑問。但是”寵幸”和”寵幸”的意思真的不一樣。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同樣在《史記》裡,在《廉頗藺相如列傳》
中,有一段話“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這是大太監繆賢舉薦藺相如時,說的藺相如勸自己的一段話。這裡的“幸”,就是不帶色彩的寵幸。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但是漢朝不一樣,漢朝好男風。司馬遷特地開闢了《佞幸列傳》的,而且開誠佈公地提到“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這意思就是專門有男的以男色伺候皇帝。漢武帝就有兩個被點名的,一個是韓嫣,一個是李延年。但是漢武帝的男寵絕對不止他們兩個。

另外”侍中”雖然在漢朝只是一個可以隨意出入宮禁,管理雜務的皇帝侍從。但是在漢武帝一朝,玩出了花樣。

《齊職儀》裡記載:“漢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也就是說18歲的霍去病當了漢武帝的侍中,要負責漢武帝的車馬出行,衣服穿著、各種器物等等,甚至還負責給皇帝端尿壺(褻器虎子)。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有人要問了,這不是太監乾的活嗎?幹嘛要一個18歲眉清目秀的小男生去做呢?炒米對此也表示非常有疑問。

但是說明了一點,霍去病18歲那年,就成了漢武帝不避諱的近臣了,霍去病可以隨意出入漢武帝的後宮,在漢武帝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否已經上來搭把手。

漢武帝非常喜歡年輕漂亮的男孩子,還有一個佐證。

那就是金日磾(匈奴王子,投降後被收到宮裡,後來還成了託孤大臣),他有個兒子,因為混血,所以長得非常漂亮,深受漢武帝喜歡,就成了漢武帝的“弄兒”(供人狎弄的童子)。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這個弄兒荒唐得很,當著金日磾的面,摟著漢武帝的脖子各種曖昧,金日磾大為光火,要揍他,漢武帝急忙阻止,讓他不要生自己“弄兒”的氣。因為”弄兒”可以隨時出入漢武帝后宮,所以搞大了好幾個宮女的肚子,金日磾一怒之下,將自己的兒子給殺了。漢武帝知道後,傷心了很久。

所以“髒唐爛漢”,在漢武帝時期的“幸”字,和其他的“幸”字真的不一樣。但是用司馬遷在《史記·佞幸列傳》中對衛青和霍去病的評價,”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不管衛青和霍去病曾經是漢武帝男寵,這事是真的,還是司馬遷刻意詆譭?但是他們都是大漢的英雄,他們的功績足以彪炳史冊。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奕天读历史
2019-02-03

漢武帝“幸”霍去病的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靠每個人各自的見解了。但是,我們不妨把當時相關的史料,放在一起類比一下,也許會讓各位大吃一驚,真相竟然果真如此!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由於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但是,為了滿足各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我們還是嘗試用史料,用事實來說話,分析一番。

先來看《漢書·佞幸傳·韓嫣傳》的記載,漢武帝還是膠東王的時候,“嫣與上學書相愛”。嗯,讀書的時候武帝和韓嫣兩人“相愛”了,這裡的相愛,就是相互喜愛的意思。

等到武帝被立為太子了,“愈益親嫣”。

鄭重說明一下,韓嫣,“嫣”字雖然從女子旁,但此人卻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男子。

等到武帝繼位,“嫣常與上共臥起”。劃重點,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時間久了,總會有人不滿,“嫣侍,出入永巷不禁,以奸聞皇太后”。以“奸”聞太后,韓嫣被人告發了。這句要翻譯成白話文頗有點難度,但是跟大家理解的那個“奸”的意思是一致的,後面有太史公司馬遷的證詞可為佐證。這個稍後再說。

總之,韓嫣因為這件事,被太后賜死,武帝沒能阻止。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自然,孤證不立,還有其他的證據。

韓嫣死了,“嫣弟說,亦愛幸”。漢武帝的問題,此時已經昭然於天下了。

劉備也經常和關羽、張飛還有趙雲同塌而眠,也沒人說劉備有問題。只能說武帝的睡法有點特殊。

當然,除了韓嫣、韓說兩兄弟,還有其他人的事蹟可以用來佐證。

武帝的“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可不是玩虛的。

我們繼續尋找蛛絲馬跡。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漢書·佞幸傳·李延年傳》中記載,“延年坐法腐刑”,腐刑就不用多說了,就是“欲練神功,揮刀”之後的狀態,確認李延年是可以修煉《葵花寶典》的。李延年有個妹妹嫁給了武帝為妃,而李延年又善於音樂詩賦,因此李延年得到了武帝的寵幸。延年“佩二千石印綬,而與上臥起,其愛幸埒韓嫣”。剛掛了一個韓嫣,這又和李延年睡到一起去了,而且其“愛”還甚過韓嫣。

感覺吧,武帝帶起了一股宮廷潮流,“延年弟季與中人亂”,這裡的中人就是宦官。李延年的弟弟跟宦官的事情,已經可以非常的確定,宮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到這裡,在武帝一朝,“幸”字的意思已經非常確定了。武帝“幸”女子,基本上無歧義。武帝“幸”某地,也比較清晰,去某個地方。而武帝“幸”某位大臣,其實也比較清晰,只要沒有進“佞幸傳”的,那個“幸”其實就是信任的意思。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但是,衛青和霍去病在《漢書·佞幸傳》中被特別提及了,“是後,寵臣大氐外戚之家也。衛青、霍去病皆愛幸,然亦以功能自進”。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史官是非常有骨氣的,這麼安排必有深意。

類比韓嫣兄弟、李延年兄弟的事蹟,衛青和霍去病得到的“愛幸”是什麼,很明顯麼。除了韓嫣是武帝的同學發小之外,李延年、衛青、霍去病均為外戚。漢武帝之後多讓外戚“侍中”,這基本上已經是公認的事實了。

如果說《漢書》中的記載,還比較隱晦,那麼太史公所寫的《史記》就是針針見血,直指要害了。

《史記·佞幸列傳》開篇就說明“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劃重點,“色媚”,不用多解釋了吧。要給太史公一百個贊,太史公被稱為華夏第一史官,絕對不是吹出來的。而且《史記》可是被漢朝廷認可的,如果記錄的漢朝廷的事情是假的,早就被更正了。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看看《史記·佞幸傳》就知道了,太史公說此類事情,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了。“昔以色幸者多矣”,這是太史公寫的《史記》原文。漢高祖有籍孺,漢惠帝有閎孺,太史公記載“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而文帝時,有鄧通,“然鄧通無他能,不能有所薦士,獨自謹其身以媚上而已”。

太史公還專門解釋了最初“郎侍中”的作用,“郎侍中皆冠口口(生僻字顯示不出來,一種鳥的羽毛),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衛青 、霍去病皆做過此官。

太史公在“佞幸傳”中所寫之人,全是以“色”而得上寵之人。正是按照這個標準衛青、霍去病也被太史公列在了“佞幸”之中,李延年、李延年弟、衛青、霍去病,皆“貴幸”。只是呢,衛青、霍去病“頗用材能自進”,所以,太史公專門在“佞幸傳”之外,又另外為衛青、霍去病立了傳。

後世史官對“佞幸”的定義有變,更多指奸惡之人。所以,才讓後人覺得衛青、霍去病被太史公列入“佞幸傳”很不可思議,因為兩人畢竟皆為大漢忠臣、功臣,並非大奸大惡之人。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也正因如此,才更加坐實了漢武帝“幸”衛青、霍去病的“幸”,和“幸”後宮嬪妃的“幸”,就是同一個意思。

鑑於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所以,本文所有原始資料皆出自正史《史記》、《漢書》,如有興趣,不妨讀一下其中《佞幸傳》的原文,自然是別有一番情景。

大家好奇心得到滿足了,一個贊,給一個鼓勵,揭示更多歷史上的祕密給大家。

西堤君
2019-07-06

史書上記載,衛青給漢武帝那啥過屁股,因為漢武帝得了痔瘡,古人治痔瘡的方法裡有這樣一種方法,不斷的舔痔瘡,把痔核舔掉。衛青的這種做法,令漢武帝以後的很多人不齒,大才子蘇東坡就在他的文章裡揶揄過衛青。

那麼霍去病被漢武帝“幸”,我猜測有可能就包括這種治病。被因緣際會或者別有用心的人說成漢武帝和霍去病關係不正常,謠言。

其實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嫁給了漢武帝,那麼衛青就是漢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呢,因為是衛青的外甥的關係,也跟漢武帝有了一層親戚關係。

既然是親戚,又是臣子,給親人漢武帝舔菊花治病,其實是沒什麼可說的。

古代二十四孝裡有個人,為了檢查父母的病情,親自去嘗父母的大便,被人認為是大孝子,衛青霍去病跟他比算不了多噁心。

那在古代,“幸”這個字,在帝王那裡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臣子來說,就是寵愛的意思,信任,寵信。沒有那些齷齪的東西。

當然,對於妃子,女性,也許有時候有那個意思。

《史記》記載,藺相如也曾“幸”於趙王,能說藺相如也跟趙王關係不正常嗎?當然不能。

後來人不讀書啊,特別是現代人,對古書半知半解,甚至無知無解,就亂相信別人瞎說的那些捕風捉影的謠言,實在悲哀!

一般明月
2019-07-24

漢武帝與衛青、霍去病,好一圈著名的龐雜的親戚部落。

漢武帝還不是漢武帝的時候,他的大姐叫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當然家裡也是奴僕成群,其中有個姓衛的女奴僕,跟一個叫鄭季的小吏不停的偷情,生了三男二女一群私生子。衛青是其中的一個,當然自小便是奴才。

漢武帝四歲的時候,有一次躺在平陽公主的懷裡,徜徉道:我要是娶了陳阿嬌,就給她蓋一座黃金的房子,這就是金屋藏嬌的來歷。其實,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個皇后,也是政治婚姻,估計沒有愛情,也沒有子嗣。

漢武帝有一次到平陽公主家做客,平陽公主把家裡有姿色的婢女都在漢武帝面前展示了一遍,漢武帝不為所動,直到衛青的三姐衛子夫出場,漢武帝突然一見鍾情(後來漢武帝對好多女人一見鍾情過,最著名的是傾國傾城的李夫人),於是廢了陳阿嬌,立衛子夫為皇后,衛青成了小舅子。

衛青二姐叫衛少兒,遺傳了她媽媽的本領,與一位姓霍的偷情,有了霍去病,姓霍的後來娶了妻子生了霍光。霍去病要不是有個皇帝的姨夫,一生估計也會很淒涼。

話說平陽公主後來守寡了,平陽公主在列侯裡選男人,眾人異口同詞推薦了衛青,平陽公主對於昔日的家奴如今的大將軍假裝猶豫,於是漢武帝特賜衛青大將軍與平陽公主為夫。小舅子成了姐夫。

漢武帝組建了衛青軍團與霍去病軍團,十年間把匈奴的三十萬人馬斬殺了二十萬,差不多快解決了匈奴之患。飛將軍李廣與後來牧羊的蘇武的父親蘇建都是衛青手下的將領。

衛青一生忠誠漢武帝(後來漢武帝重用的是霍去病),四十五歲病死,霍去病23歲被匈奴下毒而亡,李廣被漢武帝或者衛青設計侮辱自殺,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漢武帝駕崩後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死後被滅族。

漢武帝接受西漢帝位時是在“文景之治”後,剛好處在西漢國力最鼎盛的時代,漢武帝有的是文采武功,但是不停地窮兵黷武終究讓西漢從此衰落也被後世批評,當然他自己也有一篇“輪臺詔”算是自我批評。

晚年無奈還是選擇了和親。

不知道你有沒有答案。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时事百晓生
2019-02-12

漢武帝是一個雙性戀帝王,他既喜歡漂亮的女人,也喜歡帥氣的小鮮肉,男女通吃的帝王。漢武帝從小就有一個男寵叫韓焉,他們同睡一床,韓焉可以不受約束進出後宮,陪伴漢武帝,韓焉後來不知自重,惹怒了太后,被太后賜死。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裡的“幸”指的是寵幸,信任。用我們現在人的語言表達,就是漢武帝睡了霍去病,之後霍去病官運才會步步高昇。衛子夫的親弟弟衛青同樣也是如此,和漢武帝有褲帶關係,才會被重用。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霍去病和衛青都是非常有實才的悍將,在漢武帝的寵幸下,他們兩人官運亨通,步步高昇,成為漢朝勇猛的悍將,也成就漢武帝的宏圖霸業,他們之間的故事傳頌千年,成為一代帝王傳說。

兰台
2019-10-28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哈哈,這個問題我一定要來答一下,因為我之前和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都吵過。

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有一個章節《史記·佞幸列傳》。

這裡都有哪些人呢?

籍孺、閎孺、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周文仁、韓嫣、李延年、衛青和霍去病。

這裡面,如果拋開衛青與霍去病,那麼剩下的都是100%皇帝男寵。

而且在《史記·佞幸列傳》裡,“貴幸”這個詞一共出現了三次。

“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

“延年佩二千石印,號協聲律。與上臥起,甚貴幸,埒如韓嫣也。”

“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除了最後衛青與霍去病這段,其他兩個“貴幸”和“與上臥起”緊緊挨在一起。

司馬遷想說什麼,我覺得已經很明顯了。

另外,司馬遷在《史記·衛青霍去病傳》裡也專門提了一句:“是歲也,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為天子侍中。”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出處,關於這個“幸”字,有很多解釋,但是可詭異的是班固在《漢書》裡特意把“幸”字刪掉了:

“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

為什麼班固要特意把“幸”字刪掉呢?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好了,回過頭,我們看看“幸”到底是什麼意思——

《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媚貴幸。

那御又是什麼意思?《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

到了這一步,有人會說,你胡說,如果司馬遷真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古代沒人看出來?就你一個聰明人?

誰說古人沒有看出來?

古人早就看出司馬遷的意思了。

同為二十四史的《南齊書》裡,作者特意把韓嫣和霍去病放在一塊說,而且《南齊書·倖臣列傳》裡除了霍去病,其他也都是100%確定的皇帝的男寵:

《南齊書·倖臣列傳》裡,作者把霍去病與韓嫣並列,其中的意思可謂不言自明。“有天象,必有人事焉。倖臣一星,列於帝座。經禮立教,亦著近臣之服。親倖之義,其來已久。爰自衰周,侯伯專命,桓、文霸主,至於戰國,寵用近習,不乏於時矣。漢文幸鄧通,雖錢遍天下,位止郎中。孝武韓嫣、霍去病,遂至侍中大司馬。迄於魏、晉,世任權重,才位稍爽,而信幸唯均。”

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貴幸”究竟是不是那個意思?

大家知道,名詞在每個歷史時期有不一樣的含義,比如今天流行的“老公”,大家都知道是妻子對丈夫的愛稱,但是在明清,“老公”這是指的“太監”,不能拿著今天“老公”的詞意來說明在明清,老公也是丈夫的意思,那樣的話就要鬧大笑話了。

那麼,“貴幸”至少在西晉的時候,依然是那個意思。

我們來看《晉書》相關章節:

《晉書·王雅傳》“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舉觴,其見重如此。然任遇有過其才,時人被以佞幸之目。帝起清暑殿於後宮,開北上閣,出華林園,與美人張氏同遊止,惟雅與焉。

最後,再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司馬遷在這裡用“幸”這個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有书共读
2019-05-29

司馬遷在《史記》中確實寫過:“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這句話裡面的“幸”字讓很多人產生猜測和聯想,總揣測是不是霍去病,18歲的時候就成了漢武帝的“男寵”了呢?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這句曖昧的話實在是讓人浮想聯翩,也引起很大的爭議,因為那時候漢武帝確實有這個愛好,所以讓人很容易往上面去想。


特別是我們現代人,對這個愛好可不認同。如果坐實這句話,就會對霍去病的英雄形象大打了折扣。


那麼,這個“幸”在這裡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在同期的《朝鮮列傳》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記載:“左將軍素侍中,幸,將燕、代卒,悍,乘勝,軍多驕。”這句話也就是說,左將軍在宮中天子面前像許多名將一樣,特別有能力得到重用,這裡面並沒有一點點暗射左將軍是天子“男寵”的意思。左將軍又與霍去病是同一時代的人物,那麼這個“幸“”的意思應該也是相同的。


其實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已做出瞭解釋:“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這句話也就是在說衛青、霍去病因為是外戚關係得到了特別的信認和重用,外戚也就是漢武帝孃家那邊的人,他們只有憑藉自己的本領才會不斷的得到進取和提升。司馬遷在這裡很清楚的說明了衛青霍去病是靠自己的本領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喜歡的。霍去病既是漢武帝孃家那邊的親戚,漢武帝甚至準備把女兒嫁給霍去病,那麼這個霍去病是漢武帝“男寵”的猜測也就更自然地不攻而破了。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漢武帝喜歡重用外戚,並會創造出許多有利條件給外戚,讓他們有機會嶄露頭角,成為自己的得力干將,進入統治集團的核心。衛青,霍去病就是這樣被漢武帝啟用,本人又盡心竭力,皇帝也給機會,所以才成就了他們的青史留名。


所以現在的我們真的不要再去糾結這個“幸”字與霍去病是個什麼樣的意義了,衛青、霍去病確實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他們武功、能力超群,為漢室的江山鞏固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有書君覺得我們永遠要記住的是鐵血名將霍去病“不破匈奴誓不還”的慷慨與豪邁,你說是嗎?!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用户4130325716
2019-05-25

古文字的“幸”字,從“犬”從“矢”,大概是會意字,但現在還沒破解是什麼意思。但從《說文解字》和《漢語大字典》來看,“幸”字的本義是“吉利,逃避了凶事”,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僥倖”“幸運”的意思,其微妙意思更近於“僥倖”。

《左傳》裡說:“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意思是,如果是賢良的人當領導,管理整個國家,則那個國家裡就沒有僥倖的老百姓。也就是說,老百姓不不幹活,別想僥倖致富;幹了壞事,別想僥倖逃脫,是一定會被法律制裁的。這樣的話,老百姓都會謹慎,勤勤懇懇,不敢犯錯,國家才會蒸蒸日上。但《史記》裡說:“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這個“幸”字,不能理解為“吉利,逃避了凶事”。因為霍去病並沒有做壞事,談不上僥倖避開禍患。如果說他“僥倖”得到漢武帝寵信,則說得過去。但“僥倖”現在是個貶義詞,而這裡沒有貶義的意思,所以最好理解為“幸運”。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霍去病十八歲,就被漢武帝提拔為侍中,這確實是一般人所無法企及的“幸運”,你理解為“僥倖”,當然也是可以的,但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會本能覺得沒有“幸運”貼切。也有人認為,這個“幸”是被動用法,是“被寵幸”的意思,也通順。古書裡“幸”字常常有“被寵幸”的意思。為什麼?因為詞義引申,從“僥倖”的意思,很容易引申出了“喜悅”“高興”“喜歡”“寵愛”等意思。邏輯很簡單,一個人做了壞事能夠僥倖不受懲罰,肯定是很“幸運”的,從而也是很“高興”的。很“高興”的事情,總是“喜歡”經常碰到的。而“喜歡”和“寵愛”,基本上是一回事。從另一個角度想,也是這樣:一個人得到寵愛,肯定是很僥倖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寵愛的。因此,把霍去病的“幸”,理解為“被寵愛、寵幸”的意思,也是很合適的。這句話省略了施事者,漢武帝。霍去病不是被別人寵愛,而是被漢武帝寵愛。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父母或者其他地位不高的人寵愛,沒有太大意義,只有被皇帝寵愛,才是稀罕的事,才能稱得上是“幸運”和“僥倖”,所以,後來只要是皇帝對某人甚至某處幹了什麼,都叫“幸”。皇帝跟某個妃子同了一次房,也叫“幸”了那個妃子;皇帝去了某個地方,也叫“幸”了某處。這些意思,都是從“幸”的本義“僥倖”“幸運”引申出來的。

北门猿
2019-09-10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靠譜的辦法,當然是看司馬遷本人是怎麼使用這個“幸”字的。

粗略統計了一下,史記中“幸”字大概有如下用法:

1.表示某事做成是某人的幸運。

(張)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

2.表示一種希冀。

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3.皇帝專用語,表示駕臨某地。

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

4.寵愛——由於古漢語的彈性,這個詞可以做動詞,表達寵愛:

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

可以做動詞,表達被寵愛:

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

也可以做形容詞,表達被寵愛的狀態:

穨當孽孫韓嫣,貴幸,名富顯於當世。

需要說明的是,做“寵愛”講時,這個詞不僅可以用於皇帝的寵愛,其他人也可以用。皇族也可以用,別人也可以用。只是在用法上,只要用到了“幸”,似乎就隱含著一種以上對下,雙方地位不對等的意思。

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

張湯是一介臣子,而也可以用這個“幸”字。

然後從這個意思,還可以引申出一個用法,專指生命的大和諧……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

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

這用法似乎就是皇帝專屬了……

題目中提到的記載是這樣的:

大將軍姐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

顯然,這個“幸”是上面的釋義4。很多人據此以為,既然“幸”了,顯然二人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男男關係。確實是這樣嗎?

其實非也。雖然說是“寵愛”,但這種寵愛卻不一定是男寵那種關係。對此,在史記中我們可以找出不少反證。

  • 例如:

左將軍素侍中,幸,將燕代卒,悍,乘勝,軍多驕。

這位“左將軍”名叫荀彘,在史記中記載不多,後來徵朝鮮是,因為爭功誤事,被砍了腦袋。這似乎看不出是一個男寵。那麼被貼上“幸”的標籤的,也未必就是男寵。

尤其是,這句話的結構,和上面《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提到霍去病那句話的結構,簡直一模一樣。這也可從側面說明霍去病並非男寵。

  • 再有例子: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

既沒有證據說始皇是同性戀,也沒有理由始皇如果是同性戀,非要去找一個獄卒——身為皇帝,找什麼樣的人找不到?“獄吏得親倖”怎麼想都不是因為某種不可言說的關係,那麼“幸”所指的,也未必就是男寵。

  • 還有一個有力例子:

主父方貴幸時,賓客以千數。

這是說主父偃“貴幸”,當此之時,他有多大了呢?

人或說偃曰:“太橫矣。”主父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主父偃自結髮以來,遊學四十餘年,年紀至少六十往上。如果這把年紀劉徹都能“幸”的下去……莫非漢武帝愛大叔?

可見此處“貴幸”絕沒有什麼特殊含義。推而廣之,說“幸”,也不能代表這兩人之間有特殊關係。

總結:這個“幸”字,只能說明霍去病受到寵愛,其餘的什麼也說明不了。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9-13

《史記》原文是:大將軍姐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這話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大將軍是衛青,衛青姐姐的兒子名叫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被漢武帝寵幸,提拔為天子近臣侍中,可直接往來於宮廷。這是真的特別寵愛了。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漢武帝寵愛霍去病是毋庸置疑的。冠軍侯名垂青史,固然是自己奮鬥獲得,與漢武帝的寵信和信任不無關係。司馬遷春秋筆法寫《史記》,連上司漢武帝都不客氣,其實古時候人們不會對這個“幸”字有疑義的。但放在現在就有了點不同的色彩。畢竟一說到帝王“幸”,往往和臨幸有關係,漢武帝又是有名的龍陽之癖。嚴格來說,我也不好說這個字具體含義。但我認為霍去病作為漢武帝晚輩,漢武帝就算喜歡也要注意點臉面。霍去病後期成就千古軍功,當不可為人之男寵。畢竟漢武帝寵男寵是一時之興,對被寵信之人極可能是一生之悍!霍去病有此心結,未必有心帶隊打仗!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史記》記載霍去病十八歲得漢武帝“幸”,最可能是得到漢武帝寵信,提拔為侍中。侍中也就從霍去病開始,官職不斷擢升,到魏晉竟然儼然成了宰相!

其實最被人誤解的不是“幸”字,而是侍中。侍中有一項特權,文武大臣加上侍中名號可入禁中受事。說白了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如果當初霍去病是白鬍子老頭不會有人傳緋聞,漢武帝也沒那麼重口味!偏偏霍去病十八歲,翩翩少年正青春,漢武帝又有龍陽之癖,凡事就怕聯想,有些事已經聯想可以腦補出一百集電視劇。最要命的是《史記. 佞幸列傳》霍去病名列其中!
史記裡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這個“幸”是什麼意思?

霍去病作為千古名將!一生戰功彪炳!“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的豪氣,勇氣足以為中國人表率。沒必要故紙堆中找瑕疵,幸,就是寵信。畢竟17歲可以帶兵打破匈奴,換成誰都會得到皇帝的寵信!

我是君箋雅看紅樓,多岐為貴!偶爾侃侃歷史和文化,多謝關注,多謝點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