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4 個回答
众推君
2018-12-11

瀉藥~

劉邦奪取天下不容易,早先剛起義就經歷過雍齒叛變。

一路艱險好不容易拿下咸陽,又被自己人打醒,迫於壓力讓給了項羽。

之後被委屈地打入蜀地,遠離家鄉。

楚漢相爭幾番被項羽打得傾家蕩產,關鍵時刻韓信還來了個“假齊王”。

最後滅項羽,韓信彭越爽約。

平定天下後又是韓信,又是英布彭越。

白登差點讓匈奴給辦了。

你說經歷這一切劉邦怎能放心?況且,你從劉邦用人來看就知道,劉邦是很識人的,實際上,劉邦在歷史上就是以識人、用人著稱的,所以他知道包括呂后在內的“潛在威脅”,所以呂后問他後事,他才會有那番回答。

而白馬之盟可以說是宣佈一種誓約,自秦朝被推翻、項羽被滅,天下幾番易主,說明朝代更替的可能性是個事實,如果劉邦不借此說明劉姓的漢朝正統,那其後其他人推翻漢朝也會被認為理所當然,這是誓約的必要性。

大致如此,有認識不到不全之處,歡迎討論指教,謝謝~

文踪旅迹
2018-12-10

我來簡單說說劉邦和群臣殺白馬、立盟約(白馬之盟)這件事吧。

白馬之盟是殺牲取血、立誓為盟的意思。劉邦與群臣們蘸血發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確保劉姓為王,防止大權落到其他人手裡。

我們知道,秦未時候亂象環生。為了確保自己力量上的優勢,楚漢爭雄時,劉邦採用了分封異姓王的方式籠絡人心,穩定各路力量。當時這種方法的確起了作用,劉邦最後勝了項羽,成功立國。立國後,劉邦被迫將功績卓著的一批將領封為諸侯王。日子長了,劉邦擔心諸侯王坐大,危協到自己對天下的掌控,他下決心要削弱各路諸侯的實力。

在這件事上,劉邦把各種手段都用上了。他用技巧和武力幹掉了韓信之後,又貶殺了英布、盧綰、彭越諸王。

儘管如此,劉邦心頭的愁雲還沒有完全消散。加上身體又出了問題,劉邦心中的擔憂始終困擾著他。“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大風歌》裡,劉邦的憂愁啃噬著靈魂。加上這時候的呂后一族,勢力又突顯出來了。他無法採取更加便捷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劉邦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與劉氏諸王們殺馬取血、立盟起誓。這個盟誓大體有這麼幾個意思:大家只要竭立讓劉氏天下永續存在,子子孫孫們就會享有榮華;如果不是姓劉的統治,大家都要共同征討,無功者不得封侯等。

這件事最實用的效果在於,劉邦死後,呂后的力量受到嚴重製約。雖然她“臨朝稱制”,但終於不敢向前再起一步。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白馬立盟制了呂后,卻在後來讓劉姓王越長越瘋。文帝時濟北王和淮南王公開抗漢,甚至在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等。劉徹為解決劉姓諸王的威脅,不得不大幅削弱他們的力量。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2018-12-11

其實劉邦立白馬之盟最開始防範的是自己的妻子呂后,可惜盟約只是盟約,在劉邦死後基本上沒有約束力,後來經過漢文帝的強化,白馬之盟才沒有成為擺設,那麼具體細節是什麼呢?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異性王對劉邦而言,當初若沒有他們的支持,劉邦還不一定能取得天下,不過成就帝業後劉邦發現,異性王總歸不是自己人,共同利益消失之後,這些人會威脅自己辛苦建立的天下,於是劉邦以各種理由和藉口將異性王一一貶殺。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在處理異性王的過程中劉邦的妻子呂后也出力不少,不方便劉邦做的,劉邦都通過呂后來實行,結果異性王雖然消滅了,但以呂后為代表的一方勢力卻形成了,劉邦擔心不已,但歷史給予他的時間又不多,所以在晚年劉邦當著群臣的面,殺白馬,立盟誓其中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劉邦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白馬之盟號召群臣來拱衛劉氏天下,可惜劉邦想多了,他去世後,呂后獨掌大權,然後分封自己的親族為王,對劉氏皇族展開屠殺。幸運的是呂后當政並沒有多長時間,呂后去世後,在忠臣的幫助下,劉氏又奪回天下,漢文帝繼位。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漢文帝掌權後意識到白馬之盟對劉氏皇族非常有利,開始身體力行的強化這個盟約,並號召後代也要嚴格遵守,所以總得來說劉邦提出的白馬之盟,漢文帝的擁立推行這才奠定了白馬之盟該有的盟約誓言,當然劉邦的目的也達到了。若想細緻瞭解這段有趣的歷史可以查閱歷史君之前的文章,或者私信也是可以的。

啃史君
2018-12-10

啃史君 不讀歷史的財務不是好運動員 歡迎關注 歡迎吐槽


謝謝邀請,下面是我的一點拙見,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到底有沒有白馬之盟?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白馬之盟,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而且出現過兩次,除了《呂太后本紀》之外,還在《絳侯周勃世家》出現。呂太后本紀說: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絳侯世家說: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除掉異姓王的潛在威脅後,劉邦為何還要立“白馬之盟”?

可以說,這是一件事關漢朝江山社稷的大事,但這個事情,除了這兩處寥寥數筆,其他的文獻記載隻字未提。盟約什麼時候制定的?在何處制定?參加的人員有哪些?時間地點人物統統沒有,而且這個話還是王陵說的,有沒有白馬之盟,這是個問題。

白馬之盟的目的是什麼?

王陵說這個話,是在呂后行使皇帝的職權之後,也就是惠帝去世,少帝剛剛登基的時候。一天朝會,呂后召集大臣們商議,打算冊立自己的諸位侄子為王。她先問時任右丞相的王陵,

王陵說:“高帝曾殺白馬,和大臣們立下誓約,‘不是劉氏子弟卻稱王的,天下共同誅討他’。現在如果封呂氏為王,是違背誓約的。”太后很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高帝平定天下,封劉氏子弟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職,封呂氏諸兄弟為王,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太后大喜,於是退朝。王陵責備陳平、周勃:“當初跟高帝歃血盟誓時,你們難道不在嗎?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臨朝執政的女主,卻要封呂氏子弟為王。你們竟然縱容她的私慾,迎合她的心願,違背與高帝立下的誓約,將來還有什麼臉面見高帝於黃泉之下呢?”陳平、周勃說:“如今在朝廷上當面反駁,據理諍諫,我們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漢天下,安定劉氏後代,您又比不上我們。”王陵無話可答。

大家都知道,最後平定諸呂,安定大漢的就是陳平、周勃。

所以如果有,那麼也只能說,白馬之盟是王陵自己編出來,阻止呂后擴大外戚勢力臨時編的一個故事;又或者是陳平、周勃這群漢朝開國老臣為了掩飾自己清除外戚集團而找個一個藉口,加重呂后的罪孽,抹殺呂后的威望,這都是後世之人常用的伎倆!

這是我給出的答案,謝謝大家,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