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6 個回答
晓文说财
2019-01-10

一、時間梳理

公元229年,孫權在建業(今南京)稱帝,標誌著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公元263年強大起來的魏國南下滅蜀,三國鼎立局面被打破;在曹丕為魏國皇帝之時,司馬懿就在魏國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後司馬家的司馬昭和司馬師的權力更是不斷膨脹,到了司馬炎時期也就是司馬懿的孫子輩時,司馬家族已經基本完全掌控了朝政,於是在公元266年司馬炎廢掉魏元帝自立為帝是為晉武帝,開創西晉王朝;公元280年,西晉滅掉孫吳政權,最終統一全國;

公元316年,西晉被匈奴所滅,西晉剩餘的皇室血脈和北方的一些世家大族紛紛開始南遷,史稱”永嘉南渡“;公元317年,西晉皇室司馬睿在南方建立東晉政權,與北方”十六國“政權對立,從此開始南北分治的歷史時期,在北方政權的建立者是少數民族,在南方是漢人建立政權,這一時期南方的政治呈現出一種“政局動盪,更迭頻繁”的特點,而北方則是“多個政權同時並存,戰亂不斷”。

二、重大歷史事件

①東漢末期: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VS曹操)中袁紹的失敗標誌著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大障礙被掃除,自此之後越過黃河,北方再無可以阻擋曹操雄兵之人,曹操將運用他的才能將一座座城池收歸麾下,所以它的影響即是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②東漢末期: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VS孫劉聯軍)爆發,這場戰役對當時整個局勢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當時曹操剛剛北征烏桓勝利歸來,有著“老驥伏櫪,烈士暮年”的雄心壯志,北方已在手中,現在只需要再進一步,打下南方,就可以完成一代偉業,然而現實卻給他上了最生動的一課,曹操最終狼狽敗走華容道,逃回北方;而孫劉聯軍雖然勝利,但是這場戰爭也耗費了兩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沒有能力乘勝追擊,所以戰後三方都沒有統一的實力,卻都擁有一顆一統天下的雄心,於是三方心照不宣開始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為最終的統一做準備,所以我們說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影響)。

③西晉初年: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持續15年之久,使得西晉迅速衰落,常年戰爭對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中原人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南遷,從而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④東晉時期:公元383年強大起來的前秦企圖南下滅亡東晉,統一中國,淝水之戰(前秦VS東晉)爆發,最終東晉大敗前秦。這次戰役後來還衍生出一系列成語“草木皆兵、投鞭斷流、風聲鶴唳、東山再起”等等。

⑤南朝宋王朝時期:由於宋武帝劉裕和宋文帝劉義隆兩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了宋文帝時期,國家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出現了南朝的盛世時期,即“元嘉之治”。

⑥南朝梁王朝時期:東魏投降樑朝的將領侯景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史稱“侯景之亂”,對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⑦北朝北魏: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地區,結束十六國的分裂混戰局面,但是統一之後的鮮卑上層統治階級仍舊保持這落後的風俗習慣,北魏的政治文化仍舊非常落後,要想統治好廣大的北方地區困難重重,所以在這種繼續“變革”的時代,繼任者孝文帝拓跋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漢化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舉措即遷都洛陽和推行漢化措施(用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制),大大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三、重要的歷史現象

①南方地區的開發:東漢末年以來由於北方戰亂不斷,而南方相對安定,因此北方人口不斷南遷,為南方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生產工具(主要原因),從而使得本就自然條件優越南方地區得到開發,為以後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②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由於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的吸引和強大政權的政府,在我國古代,一直有北方少數民族向中原遷徙定居的歷史。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內遷達到一個高潮,大量內遷的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雜居相處,彼此的風俗習慣不斷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到了北魏時期,孝文帝強有力的漢化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歷史進程。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後來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這是關於初中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階段的歷史,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吾才是傻瓜
2019-01-11

南北朝的歷史記載精簡如下 :

武帝劉裕在公元363年出生。公元404年,劉裕平定桓玄叛亂,成為東晉最後一個權臣。公元409年,劉裕北伐並消滅南燕。公元416年,劉裕再次北伐,攻滅後秦。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建立劉宋。

高帝蕭道成在公元427年出生。是西漢蕭何的24代孫。公元474年,蕭道成率兵鎮壓劉休範叛亂,此後便逐漸掌握劉宋朝政。公元477年,劉昱被殺,蕭道成等人擁立安成王為帝,蕭道成完全掌握劉宋朝政。公元478年,蕭道成平定沈攸之叛亂,並殺死黃回,將主要反對派消滅乾淨,開始做代宋稱帝的準備。公元479年,在蕭道成的逼迫下,宋順帝劉準禪位於蕭道成。劉宋滅亡。蕭道成登基稱帝,是為齊高帝,南齊建立。

武帝蕭衍於公元464年出生。公元500年,蕭衍起兵反對蕭寶卷,並於次年擁立蕭寶融為帝。公元501年,蕭衍率大軍擊敗蕭寶卷的軍隊,從此掌握南齊朝政大權。公元502年,在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後,蕭衍代齊稱帝,是為梁武帝,南齊滅亡,南粱建立。公元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信奉佛教的蕭衍先後捨身入佛門。公元548年,侯景之亂爆發。

武帝陳霸先於公元503年出生。公元524年,陳霸先在廣州平息李賁的叛亂,開始受到蕭衍的重視。公元548年,侯景叛亂,陳霸先率兵與之周旋,最終將侯景打敗。蕭繹即位後,將陳霸先封為徵北大將軍,後又進位司空。公元554年,蕭繹被殺,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后王僧辯又改立蕭淵明為帝,陳霸先殺掉王僧辯,廢蕭淵明,再立蕭方智。公元557年,陳霸先廢蕭方智,即位稱帝,建立陳朝,南齊滅亡。

北魏 : 道武帝拓跋圭於公元371年出生。公元377年,拓跋圭祖父拓跋什翼犍因部落內亂被害,代國滅亡。公元386年,拓跋圭在牛川會盟,即位為代王,同年改代為魏,自稱魏王。公元386年年底,拓跋圭大敗叔叔窟咄,解決了北魏的內亂問題。公元390~公元394年,拓跋圭征服和吞併了周邊大小部落,迅速充實了北魏的實力。公元394年和396年,拓跋圭兩次率軍大敗後燕,開始進入中原地區。公元396年,拓跋圭稱帝。公元397年,拓跋圭滅掉後燕以後,北魏成為北方地區最強大的政權。公元409年,拓跋圭被兒子拓跋紹殺害。

東魏 : 孝靜帝元善見被高歡於公元534年擁立為帝,隨後遷都鄴城,史稱東魏。(在位 :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西魏 : 文帝元寶炬於公元507年,(在父親元愉被軟禁的期間)出生。公元508年,元寶炬的父親元愉被殺。公元517年,元寶炬一家得以平反昭雪,此後,元寶炬逐漸成為北魏的朝中重臣。公元528年,元寶炬與北魏孝明帝密謀,欲殺亂政的胡太后,結果失敗,孝明帝被殺,元寶炬被革職。公元534年,高歡反叛,攻下洛陽,元寶炬投奔宇文泰。公元534年,元寶炬被宇文泰擁立為帝,建立西魏。

北齊 : 文宣王高洋在公元530年,(高歡的第二個兒子)出生。公元549年,高澄被家中的廚師刺殺,年僅19歲的高洋挺身而出,將東魏的大權盡收手中。公元550年,高洋逼東魏孝靜帝禪位,自己登基稱帝,建立北齊。公元555年,高洋率兵南征南粱,先勝後敗,不得不撤軍回朝。公元555年,高洋動用數萬民工,建造了西起今山西大同、東到今河北居庸關的900多里長城。

北周 : 孝閔帝宇文覺(北周的開國皇帝是宇文泰的第三子)。公元556年,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禪讓帝位給宇文覺。第二年正月,宇文覺正式即位,建立北周。但這個開國皇帝並無實權,國家大事都是由他的堂兄宇文護處理。…,…。到了靜帝宇文闡,公元580年,宇文贊被荒淫無度淘空了身體,終於一命鳴呼。這8歲的小皇帝宇文闡根本不懂治理國家,於是北周的朝政大權就都落到楊堅的手裡,一切國務均由楊堅做主,宇文闡成為楊堅的傀儡。公元581年,楊堅終於耐不住寂寞,逼迫宇文闡下詔讓位給他,建立隋朝。三個月後,楊堅又派人殺了宇文闡,北周正式滅亡。

(如有錯別字、漏字,敬請見諒。)

品历史春秋
2019-01-08

謝邀!

南北朝也稱魏晉南北朝,那是一個亂世爭霸、混亂不堪的年代,上承三國魏晉下啟隋唐,南北朝是由晉的司馬家族延伸而來,晉惠帝的老婆賈南風像瘋婆娘一樣亂政,而後爆發了“八王之亂”,晉室內鬥越演越烈,北方的遊牧民族趁虛而入,更加血雨腥風的“五胡亂華”開始了,匈奴、鮮卑、羌、前涼、西涼、後燕、前秦、後秦等七七八八十六個政權向後爭鬥不止,公元316年,西晉滅亡。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北方及中原成了異族把持弄武的舞臺,漢人紛紛南遷,公元317年,皇族宗室司馬睿在健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自始南北朝對峙而立於中華大地,北方繼續混戰,南方的東晉後來也發生“朋黨之爭”,先後出現宋、齊、樑、陳四個朝代。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公元588年,漢人楊堅通過受禪北周靜帝,發兵滅南陳建立隋朝,天下重歸一統!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六十餘年的大混戰時代!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尘风溪川
2019-01-08

南北朝是一段混亂且又神祕的歷史。

它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北朝在北方進行朝代更迭,南朝在南方進行朝代更迭,長期維持著這種對峙形式。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所以說他是混亂的。

說他神祕是因為在這一時期,玄學興起,佛教發展,道教的勃興,波斯希臘文化的傳入,使得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的碰撞,發展,鉅變。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一图一史
2019-01-08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南北朝歷史簡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南北朝簡介: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樑、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歷史簡史:

  南朝各國皇族主要是漢族或次級世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漢族或次級世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世族擁護,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鬥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國家離心力漸強,導致了很多原南朝權貴軍閥跟隨歸順南樑的侯景發動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也完全崩潰,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方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陳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響,皇室多為鮮卑族。朝中的漢族官員,多與胡人通婚,帶有胡人血統。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方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最後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關隴胡漢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並在篡奪北周建立隋朝之後,發兵南征滅南朝陳,統一了中國。

南北朝是一段怎樣的歷史?

南朝政區承襲東晉,實行州郡縣三級制。而僑州郡縣及雙頭州郡也因為土斷而變成一般州郡。自東漢末期實施的州郡縣三級制,到隋平南朝陳後改為州縣二級制而結束。南朝的州設刺史,郡設太守,只有丹陽郡因為是首都所在地而設尹。縣設令、長。自宋以後,令多於長。與郡同級的有王國和公國,設內史和相。還有特為習稱蠻民及僚族、俚族等少數民族設置左郡、左縣和僚郡、俚郡。例如有南陳左郡、東宕渠僚郡等。當時州郡縣有等級之分,大致上以距離首都遠近為品級高低之分,諸州佐吏則按州的等級設置官員。揚、荊二州還有「二陝」之稱呼。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繼承東晉疆域,基本上為二十二州上下。河南地於太初四年(422年)之後逐漸被北魏併吞,改以淮水為界。南朝齊基本上同南朝宋為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繼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時州郡設置和疆域變化很大,因北伐獲得淮北之地,一度達河南地。又開拓閩、越、平俚洞,破牂柯。到539年共有大小不一的一百零七個州。侯景之亂後,北齊佔領江北淮南之地,西魏佔領漢中巴蜀。西魏又受蕭詧之託,率軍奪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國西樑。南朝陳成立後國土不多,至569年開始陸續收復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並且一度奪下北周長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陳末時受北周入侵使得國土減少,僅剩長江以南至交廣地區。

北朝政區承襲西晉與十六國,如同南朝一樣為州郡縣三級制。然而州轄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級直接管理縣,使得郡級逐漸虛級化,到583年隋朝正式定為州縣兩級制。北魏也設有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如南雍州),並將州郡縣按人口數分等級。為了防範新附或異姓叛變,於406年將各級行政長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須一位為宗室。北魏原設有負責地方軍政的行臺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到北齊定為行臺制,北周則為總管制,都是負責數個州郡軍事與行政的政區單位。北齊因為州轄區越分越細,於是設置行臺兼管數州民政及軍事。西魏則改稱都督為總管,性質同北齊行臺。北周時,總管一般兼任駐州刺史,並以所駐之州為名。北魏還特為鮮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漢人除外)設置領民酋長來管理該族,地位只次於州刺史。又延續十六國政區,設有管理州境內其他民族的護軍。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廢除。還有鎮戍制,於重要的軍事要地設鎮。鎮由鎮將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鞏固首都平城的六鎮最重要,至孝文帝遷都後勢微。六鎮民變後,北朝的鎮戍專管軍事,不再具政區性質。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至439年統一華北而結束十六國時期。其屢次入侵南朝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魏分東西后東魏有八十州,西魏有三十三州。北齊建立後,開始整頓政區規劃,廢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縣。北齊江淮之地後被南朝陳佔領。西魏屢次攻佔南朝梁巴蜀之地與江漢之地。北周武帝滅北齊,取南朝陳江淮之地,領土大大擴充。到隋高祖開皇八年(588年)11月時南征南朝陳,開皇九年(589年)3月底統一南北。

南北朝政治制度   

南朝宋之後設有門下省,至此確定了三省制度。門下省負責獻計策和勸諫皇帝,參與機密之事,又成為大權掌握的機構。北魏在北魏孝文帝以後,官制模仿南朝,至唐代仍沿用。北周時按周禮,設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是隋唐之後六部體制的源頭。   

南北朝軍事制度

  在南北朝時期,朝代常因為軍權流入權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軍事制度大至延續兩晉兵制,然而世兵制衰落,所以以募兵制為主。北朝在軍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採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統一華北後逐漸成為世兵制。北朝後期出現府兵制,成為隋唐兵制的基礎。   南朝兵種以步兵和水軍為主,騎兵較少。兵源原本來自世兵制。但是因為戰爭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戶變為民戶,兵源趨於枯竭,於是改以募兵制為主。南朝軍隊區分為中軍(亦稱臺軍)及外軍。中軍直屬中央,平時駐守京城,有事出徵。在南朝宋時,宋武帝劉裕加強皇宮兵力,以圖扭轉東晉以來外強內弱的局面。然而,由於宗室自相殘殺而失敗,歷朝屢次有篡位之事發生。外軍則歸各地都督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與中央抗衡。   

北朝方面,北魏軍隊在初期以鮮卑騎兵為主力,其補給是由各部自行掠取。在統一華北過程中,漢族逐漸加入軍隊。當攻城戰增加後變為步、騎兵混合。之後步兵成為主力兵種。北魏統一華北後,軍隊分為中軍、鎮戍兵和州郡兵。中軍在平時守衛京城,有事則成為對外作戰的主力。鎮戍兵是為保衛邊防而設置的。鎮相當於州、戍相當於郡。初時僅設於北部邊境,後來擴展到南部邊境。州郡兵,是維持諸州治安的軍隊,有時也充作鎮戍兵或是隨軍出征。北魏後期也逐漸形成固定的兵戶。   

東魏和北齊的軍隊主要由六鎮鎮民和洛陽的鮮卑兵所組成,在北齊時又編成「百保鮮卑」。另外,也選漢族勇士來防備邊界。西魏和北周受到鮮卑族傳統和漢文化的影響,於550年創立府兵制。該制度將遷至關中的六鎮軍民編成六軍,並設立八位柱國大。西魏權臣宇文泰為最高統帥,西魏廣陵王元欣無實權,其他六個柱國則分領府兵,各督署2大。北周時又擴增柱國人數,並將兵權集中在皇帝手中。府兵雖為主力,但仍有守衛京師的中軍、地方的鎮戍兵及州郡兵等其他軍隊。而且由於世家豪族勢力強大,大都擁有實力不弱的私兵。府兵制的特色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達到兵農合一的目標。後為隋唐兵制採用,並影響之後的歷代兵制。

Juff2
2019-01-09

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也是正宗中華民族被衝散的時期,不要以為中國的歷史沒有斷過,想一想如果苻堅統一了中國那麼還算中國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