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農村老人改清淤設備獲專利,6年清淤山塘2000口,一年可接百萬活
新山影像
1/11 對於農村來說,最重要的可能是土地;對於農民老說,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利用土地如何創造更多的價值。然而,現在隨著農村外出勞動力的增多,很多村裡出現了老人、孩子留守,年輕人外出務工的局面。因此,山塘佈滿淤泥,田土也出現很多的荒蕪。於是,在漣源市三甲鄉張白村有這樣一位老人組建了一支專業清淤隊伍,7年時間清理了2000多口山塘。圖為清淤工作人員在勞作。\n\n
2/11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樑迪華,67歲。他的一生經歷了很多事情,曾經在當地鄉鎮做過幹部,後來被調到鄉鎮供電公司上班,直到退休。圖為工作人員在清淤。\n
3/11 \n樑迪華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對於土地,他有一種深深的眷念。退休回家後的他,看到眼前好好的土地被荒蕪,心裡總不是滋味,便想為家鄉做一點事情。他通過考察後得知,原本一些水土肥沃的地方因為山塘堵塞,導致缺水,於是便有了成立山塘清淤隊的想法。圖為清淤現場。
4/11 據水利普查數據顯示,婁底共登記了13.57萬口山坪塘,其蓄水能力為27761萬方,佔全市水利工程蓄水總量的34%。這些山坪塘大多建設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時間推移和農村形勢的變化,塘容淤塞、塘堤破損、塘水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圖為勞作結束後,工作人員的皮褲子裡倒出的汗水。
5/11 對於山塘的現狀,當地老百姓編了一首打油詩。稱當地群眾形象地打了個比方:“山塘像碟子、水庫像池子、渠道像爛腸子”。圖為勞動現場。
6/11 2007年,樑迪華組建了全市第一家專業清理山塘淤泥的隊伍。看到清淤設備陳舊,並且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不高,樑迪華就利用自己在電力公司上班的經驗對清淤設備進行改良,且獲得了專利。圖為工作人員在勞作。
7/11 2012年,樑迪華看到當地經常遭受乾旱、洪澇災害,於是他又組建防汛抗旱搶險應急農民服務隊,20名隊員全部來自合作社裡的困難家庭,且又熱心於公益的青壯年人員。圖為勞作現場。
8/11 工作人員告訴小編:經過樑迪華改裝後,我們現在使用的清淤設備是清水泵高壓清淤,跟傳統清淤來比的話,效率提高了30倍還要多;自2012年成立合作社以來,已經清淤水庫、山塘2000多口,相當於新建了一座蓄水能力60多萬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庫。
9/11 樑迪華告訴小編:我們將清理出來的淤泥通過管道可以輸送到600米遠以外的稻田和菜地,淤泥是天然的綠色化肥。
10/11 漣源三甲鄉張白村82口山塘清淤整修後,800畝天水田實現了旱澇保收,雙季稻面積增加了120畝,畝產也可以提高200斤左右。圖為清淤後,山塘恢復了清亮。
11/11 樑迪華說:合作社每年對外承接各種清淤工程100萬元左右,社內工程隊員人均年收入2.1萬元左右,合作社對接的9戶貧困戶目前已脫貧5戶,其餘的4戶今年也即將脫貧。圖為因環保問題關閉的磚廠,樑迪華從600米遠的山塘將淤泥灌溉進來,現在已插上了水稻。
2019-03-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