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何家村遺寶,那是一座永遠也看不厭的大唐寶藏
怡樂兒
1/34 西安與長安隔著一個夜,當華燈初上時,放佛又置身於長安城。而我們與唐人隔著一個何家村遺寶,它未必能代表大唐的全部,卻為我們掀開大唐盛世的一角。
2/34 在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第六集中,崑崙奴“葛老”提到了何家村,以及1356件金器,他說那代表著大唐的最高工藝,世上最美的東西。若排20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何家村遺寶必有一席之地!何家村到底藏了多少寶,讓人這麼惦記著?
3/34 1970年10月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水文巷的建築工地上共發現2個陶甕和1個銀罐,藏有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68件,銀餅22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環蹀躞帶1副,玉帶9副,玉鐲2副,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麩金、玉材、寶石、硃砂、石英、琥珀、石乳等藥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做工之精美,不少被認定為國寶,部分珍品還是全球範圍內的孤品。
4/34 如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文物落戶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陝歷博根據史料總結了這批文物的價值。“純金器298兩、純銀器3700餘兩、玉器若干……總值大約摺合當時三千八百三十萬錢,可購米300萬斛,相當於150萬男丁向唐政府交納的租粟”,這還是沒計算加工費用呢。
5/34 何家村在西安南門外不遠,至今仍有地名,但已沒有村子。看圖就知道,離皇城實在是太近了。雖然叫何家村,但其實古時候是唐朝長安城的興化坊,住的都是達官貴人,這才有埋藏寶貝的可能性。雖這批寶藏的身世來歷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們的發現就好像是一隻美人的玉手,為我們解開了唐代繁華與璀璨時光的面紗……
6/34 華燈初上,唐代人開始了他們的夜生活。一盞精美的掐絲團花紋金盃,憑藉著高貴的出身、巧妙的做工,成為一千三百多年前酒桌上當仁不讓的團寵。金盃全身用純金澆鑄成型,昂貴的材質彰顯出尊貴的身份。把手以十字形金片與杯身鉚接,杯腹表面裝飾有金絲焊接的四大朵團花。
7/34 大家仔細觀察,還會發現金絲外焊綴有一圈非常細膩且排列細密的小金珠,每個直徑不過0.01-0.03釐米。這是工匠將融化的金液製成小金珠焊接在表面的效果。在剛出土時,金絲內還可見各色鑲嵌寶石,可惜現在已經全部脫落。據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物帳碑》中記載得知,在器物表面焊接金絲編成的外框及細密的金珠,再鑲嵌以寶石的工藝在唐代被稱為“金框寶鈿”。不難想象,曾經散發著皇家貴族氣質的金盃,是多麼的完美和閃耀。
8/34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盃,高5.4釐米,重209克,呈八曲葵口,口沿外緣鏨刻一週聯珠紋,杯腹以柳葉條分為八瓣,下腹捶揲出內凹外凸的八瓣仰蓮以承托杯身,近圈足處為一週荷花。在口沿下一側焊接有多曲三角形指墊,上面凸起的圓片刻著一隻鹿。
9/34 杯身內部以水波紋為底,鏨刻摩羯紋和三條長尾、口邊有兩條長鬚的魚。當盛滿酒,彷彿能看到有水草漂浮,魚兒遊動。
10/34 在八個杯瓣外,是四幅《仕女遊樂圖》和四幅《狩獵圖》,如屏風畫般相間排列。
11/34 先來看《仕女遊樂圖》。第一幅,兩個高髻長裙、體態豐腴的仕女前後漫步;第二幅中一名仕女正悠閒的坐著看前面一撲蝶兒童,身後立一女侍;第三幅一抱琵琶仕女扭頭與手執團扇的仕女交談,不遠處一女侍正回頭望向她們;第四幅中兩名仕女相對而坐,一人彈琵琶,一人吹笙。
12/34 再看《狩獵圖》,男子皆為典型的胡人形象。第一幅中男子正張弓搭箭欲射向前方的野兔和鹿;第二幅男子臂架獵鷹追逐前面兩隻野兔;第三幅男子騎馬飛馳,回身拉弓射獵猛虎;第四幅男子騎著馬,手執棍狀獵具,追逐兩隻狐狸。這些畫面生動的展現了唐代宮廷貴族生活,而這件器物也體現了唐代各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13/34 鴛鴦蓮瓣紋金碗,這是迄今發現唐代金銀器中最華美的作品,俗稱大唐第一碗!\n
14/34 一起出土的還有它的孿生兄弟,大小、造型、紋飾幾近相同,高約5.6釐米。外壁捶揲出上下兩層外凸的蓮瓣,每層十瓣,上下蓮瓣內分別鏨刻出狐、兔、獐、鹿、鴛鴦、大雁等動物和花草。走獸或走或奔,禽鳥或飛或棲,動靜相宜,栩栩如生。下層蓮瓣內鏨刻的忍冬紋象徵著長壽,外壁密密麻麻的魚子紋。寓意多子多福。在內底中心,鏨刻了一朵薔薇式團花,而在外底中心,則鏨刻了一隻回首展翅、飛翔於花叢之中的鴛鴦。
15/34 那誰才能使用如此華麗精美的金碗呢?據《唐律疏議》記載:“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純金、純玉。”所以金碗只可能是皇家貴族御用,當然也有可能被皇帝用來安撫、獎勵有功之臣,或者是饋贈周邊少數民族的禮品。
16/34 由於赤金走龍被發現時,裝在一個銀罐裡,以至1000多年的光陰並沒有留下歲月的痕跡,所以個個完好如初,金光閃閃。\n高2釐米,身長4釐米左右,體重只有4克,十分纖細,但神態逼真,甚至可以看到頭上的雙角自然彎曲,身上的鱗片片片分明。四腿直立,似在駐足或是奔走。\n
17/34 大家一定很好奇金龍的用途吧。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唐代道教投龍儀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龍儀式,源於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時帝王舉行道教祭祀活動,為了溝通神界,祈求平安,免除災禍,往往會在三個簡書上書寫祈願內容,奏告“三官”,即投龍簡。投龍簡分為山簡、土簡、水簡。山簡投於高山之中,土簡埋於地下,水簡投於潭洞水府。)承載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將它傳遞給神靈,以求願望成真。
18/34 孔雀紋銀方盒,高10釐米,長12釐米,重約1500克,除底部為平整的素面外,其他各面紋飾均採用滿地裝的手法裝飾,繁複細密,富麗堂皇。
19/34 正面、左面和右面的主題紋飾為對稱構圖。正面是一對孔雀立於蓮蓬之上,其餘幾面分別刻有童子戲犬、山峰、流雲、花鳥等內容,只可惜其中的一隻孔雀僅鏨刻處輪廓,沒有完成腹部細膩的羽毛和腳下蓮蓬的葉脈、孔眼,究竟為何會如此,至今依然是未解之謎。
20/34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高3.6釐米,口徑11.2釐米,重152克。腹部捶打出均等的14條水波紋,其間鏨刻飛禽、走獸,陪襯以花草,山嶽,碗內底中心還貼焊著一隻鎏金海獸,生動有趣。\n
21/34 碗腹的14條曲線水波瓣紋樣,在中國傳統器物造型中從未出現過,而粟特銀碗器體多分曲或呈花瓣形,並以錘揲技法使之凹凸起伏,因此,這件銀碗波瓣的產生應該是受到粟特風格的影響。
22/34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幾件鎏金銀盤,採用錘揲工藝製作而成,為六曲葵花形。盤體有起伏的分瓣和僅在盤心裝飾一種動物紋樣的做法與薩珊、粟特等地區的做法相同。在盤底中心部裝飾有熊、鸞鳥、龜、狐狸,動物全身鎏金,使得整件銀盤金碧輝煌,絢爛奪目。
23/34 熊紋六曲鎏金銀盤,盤心處凸起並錘揲出一隻熊的形象,仰首張嘴、軀體圓渾、四肢肥壯、爪牙鋒利、尾巴短粗,形象逼真,躍躍欲出,具有典型的大唐盛世的風格。
24/34 鎏金鸞鳥紋六曲銀盤,鸞鳥紋飾通體鎏金,色澤光亮如新,金光燦燦。鏨刻工藝在此時得到充分的運用,耳朵、眼睛、勾啄及羽毛皆使用這種方法表現。
25/34 鎏金龜紋桃形銀盤,龜堅忍長壽,古人認為它能占卜吉凶,並將桃的造型與龜紋飾巧妙地融為一體,兩者結合似有神龜獻壽的含義。
26/34 銀盤為雙桃相連形,一隻狐狸回首俯視,另一隻回首仰視,兩隻狐狸均呈現出機警的神態。以桃、狐狸作為裝飾題材是迎合了中國傳統的“辟邪”和“祈福”的心理要求。
27/34 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兩件鎏金雙魚紋銀碗,造型和大小基本相同。碗底內有兩條鎏金的魚,當碗內盛滿水時,水波流動,碗底的小魚就如同在水裡遊動一樣。\n碗內底的雙魚和裝飾的水草均為錘揲而成,並鏨刻修身魚身,紋飾鎏金。圈足為焊接,出土時脫落。這種內底裝飾風格是在伊朗薩珊銀器上的徽章式紋樣的影響下創制而成的。
28/34 鎏金雙獅紋銀碗,碗底的主紋飾外圍環繞著繩索紋圓框的裝飾手法,應是波斯薩珊銀器影響的產物,其形式大都為中間是獅、鹿和瑞獸,周圍繞以繩索式圓框或花瓣。這種手法在薩珊銀器中被稱為“徽章式紋樣”。
29/34 銀碗中雙獅的對稱佈局符合中國傳統審美中均衡對稱的要求,而雙獅口中的折枝花和碗體裝飾的如意雲頭紋為典型的中國傳統紋樣。可以看出,唐代工匠們並不是單一地借用外來文化,而是將其有機地與本國的文化統一起來。所以這件雙獅紋銀碗可說是融合了中西方藝術風格的精美之作。
30/34 鎏金伎樂紋八稜金盃\n唱不盡的歌舞昇平竟濃縮在一個金盃的尺寸之間!鎏金伎樂紋八稜金盃侈口,尖脣,八稜形杯體,束腰,器體厚重。主題紋飾為八位手執樂器的樂工,分佈於八個稜面。樂工手執豎箜篌、曲項琵琶、排簫等,這畫面讓我聯想到春回小院,百鳥放歌的浪漫景象。
31/34 鸚鵡紋提樑銀罐\n鸚鵡是能言之鳥,在古代被稱為神鳥,由於唐朝宮廷對鸚鵡的寵愛,在達官貴人們專用的金銀器上大量出現各種鸚鵡形象,並與鴛鴦居於同等重要的地位。罐上的鸚鵡和鴛鴦紋飾,象徵著圓滿與吉祥。
32/34 蓋子內有唐代人墨書“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的題記。紫英記紫英石頭,白英即白英石,在唐代它們都是用來製作道家丹藥“五石散”或“三石更生散”的主要原料。
33/34 鎏金雙雁紋銀盒,盒面中央有相向站立的雙雁,做振翅狀,俱站於一蓮蓬之上。蓋側面飾十一朵流雲。盒底中央為四枚桃葉、忍冬連結花瓣,四瓣尖處各生長一朵闊葉折枝花,花瓣交匯的四結點處各生長出一朵蓮葉串枝花。大雁在古代象徵著夫婦忠貞不渝,彼此不離不棄,因有著這層吉祥寓意,所以也被用於裝飾圖案。這件銀盒上除了雙雁,還有蓮葉、蓮蓬圖案,則寓意了百年好合,多子多福,皆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福。
34/34 大唐風華,雖與今遠隔了千年歲月,但歷史的塵埃並沒有掩去這些金銀器的無限光芒。它們之中還存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探尋,也等待著人們用心去感知和欣賞唐朝的藝術內涵和文化,等待著人們將它的美麗傳承下去。
2019-07-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