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風新時代
1/11 上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2/11 鎮館之寶:大克鼎(西周)。1890年出土於陝西的扶風法門寺鎮任村,清代著名收藏家潘祖蔭重金收購。抗戰時,日寇曾覬覦此器,潘氏後人潘達於將鼎深埋宅中,躲過劫難,1951年,潘祖蔭的孫媳潘達將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大克鼎讓人稱絕之處在腹內壁上刻有28行290字銘文,為西周大篆的典範之作。
3/11 鎮館之寶:晉侯穌鍾(西周)。1992年在曲沃縣北趙村出土,是16枚一套的銅編鐘,均為甬鍾,鐘上刻銘文355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7字,是建國以來出土青銅器中最長的一篇銘文,其中14件由上海博物館從境外購回入藏,其餘2件出土於晉侯墓地8號墓中入藏山西博物院。
4/11 鎮館之寶:孫位《高逸圖》(唐)。絹本,設色畫。縱45.2釐米,橫168.7釐米。現藏上海博物館。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刻劃了魏晉士大夫的精神氣質,主體人物是四個封建士大夫分別坐於華麗的氈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出於對文物的保護,一般遊客應該很少能看到。
5/11 鎮館之寶:《淳化閣帖》(北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上博收藏的《淳化閣帖》是數年前從美國人安思遠手中用450萬美元低價購回的,中國書貼中頂級的寶物。這件展品只展出過一次,而且似乎展的是仿製品。
6/11 鎮館之寶:懷素《苦筍帖》(唐)。唐代草書名家懷素的代表作,真跡。上書“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書法俊健,墨彩如新,清吳其貞《書畫記》評:“書法秀健,結構舒暢,為素師超妙入神之書。”這件作品09年曾展出過。
7/11 鎮館之寶:王獻之《鴨頭丸貼》(唐)。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寫的善本,共十五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明末清初的書畫鑑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8/11 鎮館之寶:子仲姜盤(春秋)。香港太陽集團總裁葉肇夫捐贈。春秋早期用於盥洗的青銅器。形體較大,整器風格質樸渾厚。盤內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極具春秋早期的特色。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轉動,是商周青銅器中僅見的孤品。
9/11 鎮館之寶:越窯青釉海棠式碗(唐)。上博收藏瓷器中的代表作。此碗呈橢圓形,口部被壓出了四個凹楞,形似海棠花,似乎是仿造波斯金銀器所制,為海內孤品。碗內和底足上都有泥珠墊燒的痕跡,顯然是採用大器套燒小器的疊燒法燒製而成的,此碗通體施青釉,釉色純正,是唐代越窯青瓷巔峰之作。
10/11 鎮館之寶:王羲之《上虞貼》(唐)。《上虞貼》是書聖王羲之的一通行草書手札,是唐代的摹本,因為貼中有“今在上虞”四字得名,是王羲之中年以後的重要作品之一。此貼自五代以來,歷朝傳承有序,文革期間險些被毀,1972年被人從垃圾中揀出,收入上博。
11/11 鎮館之寶:雍正粉彩福壽橄欖瓶(清)。粉彩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現的一種釉上彩,在雍正時期到達頂峰。在傳世的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中,瓶類作品較為罕見。瓶身上的蝠桃紋樣,象徵“福”“壽”,見於橄欖瓶就此一件,是傳世孤品。2004年,張永珍女士用4150萬港元將其購回並捐獻給上博,創造了清代瓷器拍賣第一高價。
2018-12-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