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小恆美食系列】蕪湖的小籠湯包,為何這麼深受蕪湖人喜歡?

【蕪湖小恆美食系列】蕪湖的小籠湯包,為何這麼深受蕪湖人喜歡?
2 個回答
三观传媒
2017-10-22

走在蕪湖的街道上,要找一家小籠湯包店,絕不需要走10分鐘路。隨便一家小飯店,甚至是茶館、咖啡廳霄夜也可以叫上一籠小包子,這種情況世界上不會有一個地方有,除了咱們的江城蕪湖。

小籠湯包這個東西,世界上不可能有和中國抗衡的,中國最好,就是世界最好了。 中國的灌湯包可能起源於河南開封,宋時繁華,造就了富有創意和突破思維的灌湯包,隨著南宋偏安,小籠湯包也流傳到揚州、無錫一帶,又從這擴展到周邊上海、南京、蕪湖。和熱乾麵一樣,有名的是武漢,但是最熱愛的可能是河南駐馬店。小籠湯包今天最著名的是上海南翔,但是最熱愛,確實保持了中國最高水平的是安徽蕪湖。

今天,開封的第一樓仍然著名,但是開封顯然不是一個熱愛小籠湯包的城市,第一樓最吸引的還是初到開封的客人,這包子幾百年來變化也不多,口味只是鹹鮮,餡難成形,所以經常是癱在籠中。北方人還能接受,熱愛就談不上,南方人吃了,不少會覺得很上當。同樣的情況還有西安的賈三,這個城市差不多沒第二家湯包店了,出入多的也是外地人,大部分不會選擇再去吃。

開封的灌湯包,到了南方先在揚州一帶流行,就被加入更多口味,首先是包子變甜了。對北方人來說,肉里加糖,接受起來難,對南方人卻是必須的,加了甜味的小籠湯包有了更多口味變化,也更鮮美。從揚州、無錫等地流傳到上海、南京、蕪湖等地。 上海作為一個大都市,上海人對吃的講究和精細,讓小籠湯包比揚州和無錫更加出眾,口味也在不斷調整中,超越了死甜,變得更大眾化。大都市的影響,也使其更有影響。

小籠湯包也傳至南京,作為民國時的首都,南京人的選擇更多,對湯包南京人是接受而不熱愛,象地道的南京菜館是不會供應小籠湯包做主食和點心的,即使有,味道大都偏鹹,餡散,不成氣候。不過隨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南京逃到臺灣的人,在臺灣卻把小籠湯包做的很成氣候,鼎泰豐終於把小籠湯包做出了國際影響力,點水樓又後起之秀,不但老一輩臺灣人喜歡,日本遊客也非常歡迎。

蕪湖小籠的源起應該是從揚州傳入,這個沿江的城市,一方面聯結了徽文化,另一面又和淮揚文化交通,當地菜品也是融匯了徽菜和淮揚菜。這個地方物產豐富,山珍、河鮮,南方菜蔬豐富,人民關注飲食,講究而精細。小籠湯包到了蕪湖,就有了更多改良,包子的形要的是褶多,包子要開口、透氣。包子餡加上肉皮凍,上鍋蒸,餡很容易散。這餡不僅配料講究,打製也要費時,只有足夠時間的打製,餡才能成形,久蒸也不散。

口味上除原來的咸和鮮之外,蕪湖小籠湯包還加入了甜,甜卻不膩,加入了香。一年隨不同季節變化,進行口味的調節,夏天和各天有微妙變化,這些講究,是很多地方的小籠湯包不能比的。

蕪湖地處長江中下游,蕪湖三鮮聞名天下,其中蕪湖江蟹是江蟹之首,蕪湖的食客就把江蟹的肉和蟹黃剁成泥,攪入肉中,創立了蟹黃湯包,這江蟹的肉緊,黃多油,和肉結合,生出的鮮和香,讓湯包有了豐富、細膩、多層次、富於變化的味道。十月的鮮蟹製作出的湯包,非北方湯包可以理解的鮮美。

蕪湖小籠湯包天下第一,還在了蕪湖人對湯包的熱愛,大到知名大酒店,小到街頭小吃店,都會有小籠湯包,蕪湖人家庭聚會,吃小包子是一個最經常的選擇。全中國很多城市也有小籠湯包,經常只有一家店,幾家店,一兩個品牌。蕪湖卻有耿福興、金隆興、四季春、同慶樓、蔣記、來意濃、老卜等無數家知名與不知名的小籠湯包。

蕪湖小籠湯包的平民化還在手便宜,一籠10的小籠湯包,雖然有大酒店的極品蟹黃,高達88元一籠,大部分普通鮮肉包卻是20元以下,10元一籠也不鮮見,品質卻不因為便宜就差。

在蕪湖吃小籠湯包,自然要喝菜,最配的綠茶是太平猴魁,紅茶是祁門紅茶,還要佐以蝦子面和煮乾絲,化解了包子的油和香。當然水辣椒相配的臭乾子又讓味蕾要適應各種變化。這份吃小籠湯包的熱情、平民化、細膩與講究中國有哪一個地方可以比擬?世界又有哪個地方能夠超越?

影流三千里
2017-10-22

就像我這個重慶人吃小面一樣,蕪湖的小籠湯包完美的展示了蕪湖人對美食精緻細膩的極致追求,它可以說已經做成了一種習慣,變了了一種特有的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