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27年前我娶了鄰村女孩,她沒要一分錢,但拉著我辦了兩個結婚證
圖說江淮
1/19 #我的故事#我叫丁奎均,今年52歲,出生於1967年,妻子張永芳比我大一歲,她今年53歲了,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我也算是娶了一位“姐姐”。我們1992年7月2日登記結婚,已有27年。今天,我來講一講我們倆的故事,還有我從父親那裡繼承過來的做小豆餅的手藝,養活了一家人。我們倆現在生活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濠城鎮街道,養育一兒一女,兒子是一名理髮師,女兒在縣醫院做護士。(丁奎均口述,圖說江淮整理並拍攝)
2/19 妻子每天中午都有午睡的習慣,現在,我們家裡也不種地了,本來就幾畝地,也不多,承包給別人種了。妻子張永芳每天和我一起,做手工豆餅。我們生活的老房子,還是結婚的時候蓋得,木床旁邊的兩個大衣櫃,還有衣櫃上的手提箱,都是我倆結婚的時候,置辦的傢俱,這樣的木製大衣櫃,帶玻璃鏡的,在上世紀90年代,特別的流行,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裝修歐式風格或者公主床一樣。
3/19 這個箱子,在當時是180元錢一個,那時候鄉鎮幹部的工資,一個月也才200元左右,所以,基本上一個吃商品糧上班的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才夠買的上一個手提箱,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基本上都是孃家買一個紅色拉桿箱,家裡親戚放一些壓箱禮在裡面,不會有人再買這樣的手提箱了,這兩個箱子在我們家,這麼多年也沒怎麼用過,也不出遠門。箱子旁邊的宣傳畫,還是1991年的時候貼上去的。
4/19 我倆結婚的時候,我不願意去辦結婚證,妻子非要我和他一起去辦結婚證,那一天去照相館照相,妻子還有點不高興,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我倆的照片,她還嘟囔著嘴,有一點不高興的樣子,其實,生活中的她,是一個挺愛笑的人,怎麼那一天就沒笑起來,現在想一想,都是我不好,惹她生氣了,沒想到,我倆僅有的這兩張照片,是結婚後到現在,27年裡拍攝的唯一的照片。現在看起來,挺傷感也挺幸福。
5/19 現在的結婚證,都比較的小,拿出我們倆的結婚證來,怎麼看都像是現在跟人家發的榮譽證書,或者學生的畢業證書。這結婚證也是一人一本,我倆一人一個。那時候要是外出住宿,都需要夫妻雙方帶著結婚證的,要不帶著結婚證,男女雙方是不能在旅館辦理登記住宿的。妻子中午還沒睡醒困,所以,還張著嘴打哈欠。
6/19 我們家的老房子,是典型的皖北平原上的磚頭蓋起來的民房,臥室牆上有一扇窗戶,這窗戶也是當時及時上的木匠做的,木床也有好些年頭了。牆上能塗個白石灰,牆下一米左右,基本上會塗一層水泥,或者再刷一遍彩漆。不過,我們這樣的房子,每年一到夏天的時候,就會回潮,牆壁上都會溼一塊幹一塊的。我和妻子又一次拍了合影,比起照片上的我們倆,有很大的變化吧?這就是歲月不饒人,誰都會老去的。
7/19 我從父親的手裡,傳承了做綠豆餅、綠豆皮的手藝,今年端午節,也就是前幾天的時候,在我們這個鎮子上,我一天賣了幾百斤綠豆皮還有綠豆涼粉,是我從小長這麼大,52年的時間裡,生意最好的一天,也有可能是端午節那一天比較的熱,所以,大家買回去涼粉回家也可以當主食吃,也可以拌涼菜吃,而我做的一般都是食物素材。
8/19 這是我做的涼粉,用綠豆粉做的涼粉。現在的生活好了,在我小時候,我家裡姊妹4個,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我小學沒畢業,也就是沒上完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沒重視學習,認為不上學也能過一輩子。一開始學手藝,跟著父親,不學這個也沒辦法,沒辦法。家裡從我曾祖父開始,還在清朝的時候,就做豆餅,那時候基本上都是手工。
9/19 這是我做綠豆餅需要的材料,綠豆還有豬油。小時候,我父親做豆餅的時候,也不能拿出去賣,做的話也都是偷偷地做,我父親那時候是生產隊隊長,白天在生產隊幹活,夜裡回家做做手工豆餅,一天晚上做一二十斤,維持一點油錢就不錯了,做好了之後,晚上再偷偷的送給街上的幾家飯店用。
10/19 這是我冬天做豆餅的場景,我還延續著父親和家裡的老手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豆餅是兩毛五一斤,現在,是五元錢一斤,現在一盆涼粉能賣到二三十元錢。家裡的這塊石磨,已經有好些年頭了,用手工磨出來的綠豆,做出來的綠豆餅比較純正。
11/19 以前,在這個鎮子上,會做綠豆餅的也不只是我們丁家一家,還有不少家,但是,能夠一直堅持手工做,並且沒有間斷過的,也只有我了。現在,我的這門做綠豆餅的手藝,被當地文化館上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小的時候,我們街上逢古廟會,都兩三萬人,現在,基本上沒什麼人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年人也不再能適應大機器幹農活了。
12/19 我妻子嫁給我之後,就跟著我學起做綠豆餅的手藝來,這門手藝還是比較辛苦的,雖然那時候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家做一點小生意,但是還是比較窮,比較苦。我們結婚的時候,農村流行下彩禮,叫百裡挑一,就是給101元,還有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洗衣機,也有的地方叫電視機,能買得起這三大件的,也要好幾千塊錢,放在現在也得換成好幾萬元。
13/19 妻子和我結婚後,沒有問我要這些彩禮,她是一個比較能幹的農村婦女。我們先後生育一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女兒4年前從大學畢業以後,去上海工作過,也去其他地方工作過,後來還是覺得老家好,就回到我們當地的縣城,考上了縣人民醫院的事業編制,現在是醫院的一名護士,1993年出生的,還沒有對象。我家兒子前幾天剛走,又出去了,之前在家裡開個理髮店,覺得生意不好。
14/19 我和妻子也是媒人介紹,家住的都不遠,就是溝東溝西的。現在,我們做的這個手工綠豆餅,被千里之外的天津電視臺來拍過,因為據說我們固鎮縣的方言是天津方言的根,前幾年,他們來文化尋根,方言尋根,來我家拍了一天的手工豆餅製作過程,可能是想把我們這裡的美食帶回天津,不知道他們那裡有沒有這種綠豆餅,我也沒有去過。
15/19 這些綠豆,都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比起機器生產的豆餅,我手工做出來的豆餅,無論是炒還是煮,都比較的勁道有力。這也是有很多老客戶的原因。我們縣城有很多老主戶,也有人會在週末的時候,打電話給我,讓我提前給他預留一點。說實話,做這個比較辛苦,幹這一行,其實就比較辛苦。
16/19 我們這裡的雨水也比較適宜,所以,種植出來的綠豆,顆粒比較飽滿。我做的這個小豆餅,經浸泡、去殼、拐糊、調配、淋糊、攤烙、蔭晾等多道工序,純手工精製而成。據說當年在朱元璋小的時候,他討飯跑到了我們這裡,因為中午比較餓,被一戶好心人給領到家裡,給了他一盤這個小豆餅吃,他越吃越好吃,後來坐了皇帝,也不忘這一次吃豆餅的經歷,還有個封號,叫做“吉祥餅”。
17/19 當年,朱元璋之所以走到我們這裡,是因為我們濠城鎮離鳳陽府不遠,就在臨邊。這種小豆並餅,直徑只有1公分長,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小的餅了,我也沒有出過國,也沒有去過國外,也不知道外面是不是真的沒有比這還小的豆餅了。因為綠豆有防暑降溫,還有利尿的左右,所以,除了作為美食之外,也成了很多外出的人,回到老家的一種記憶吧。
18/19 妻子陪伴我已經走過了快30個年頭。我是看著她一天天變化的,我小時候上學也晚,七八歲才上學,這一輩子基本上過了有一大半了,現在覺得人還是得有文化。做傳統手藝,很辛苦,我一個人的時候,喜歡看看手機新聞,喜歡看看網上的歷史故事,這也就是我最大的愛好了。我們這個鎮子,是著名的“垓下之戰”發生地,所以,我也很期待,這裡能被旅遊開發出來,那樣的話,我的小豆餅可能會被更多的人吃到。
19/19 從冬天到夏天,從夏天到冬天,寒來暑往,這個街上走了一群有一群人,小孩長大了,老人變老了,而我也52歲了,他們無論是男女老少,在這個鎮子上的人,幾乎都吃過我的綠豆餅。我又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能用更多的人,知道我,瞭解我,當然,我每天做的手工豆餅也有限,這就是我的故事。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2019-07-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