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大山裡的老兩口,收養個兒子還鼓勵認回原門,老爺子欠老伴個婚禮
M河洛鄉村
1/12 我叫杜中原,73歲,我家住在河南省嵩縣木植街鄉楊山腳下。我是1965年讀的高中,後來接受“農村學生回鄉再教育”,回到山裡。那一年我23歲,經媒人介紹結了婚。當時農村缺乏教師,我就在村小學教書,一直教了33年。我們沒有生育孩子,收養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長大後,我讓他認回原門,傳宗接代。現在守著一面山坡,種一些果蔬,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自拍我的故事# 講述:杜中原 攝影:王懷卓
2/12 解放前的時候,我家並不在這兒。那時候不太平,我爺爺帶著我爹逃到這山裡面,剛開始用石頭壘砌在崖壁上,搭了個庵子,開墾荒地,給地主出苦力,一直到我們兄妹七個出生。解放後,村裡地主逃跑,村裡給分了兩間地主家的房子,我爹害怕報復,沒有要,申請了一塊宅基地,蓋了兩間土牆草房。房子蓋好的時候,我已經朦朧記事,再加上我這輩子沒有出過山,算是親眼見證了楊山腳下這幾個村子,從原來的不毛之地到現在一步步變好。
3/12 1974年,我到石磙坪小學教一年級。山裡學生本來就不多,再加上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識字沒什麼用,讓在家放牛,一到五年級,一共也才30多個學生。最早的學校是土房子,已經報廢了。現在不少人搬出了山,學生更少,即使蓋起了樓房,幾個村合併到了一起,學生還是不多。
4/12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是民辦教師,一個月7塊錢,還有250個工分,80年代漲到13塊錢。石磙坪村距離木植街將近60來里路,以前沒有公路,去鄉里需要翻兩座山。開學前領新書,開會,都需要天不亮就出發,走三個多小時。晚上沒有電燈,我就提前準備好“松明子”,放在這個挎包裡,需要的時候,綁在木棍上,點著照明。(“松明子”是選擇乾枯的松樹枝幹,用斧頭把木纖維砸鬆,便於引燃照明。)
5/12 以前山裡醫療條件不好,看病都是用“偏方”,到地頭找一些藥草,也沒有嚴格的劑量,回家熬成茶水,就喝了。誰家生孩子,也都是年紀大一點的來接生,沒有酒精,剪刀用開水燙一下,火上燒一下,就算消毒了……我們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生育孩子。後來收養了親戚家的一個姑娘,現在孩子長大成家了,在車村鎮買了房子,我們每年都會去住幾個月。\n\n
6/12 其實,我們還收養了一個兒子。那是我的一個學生,家裡條件很不好,自己在學校做午飯,都是帶的玉米麵窩頭。我就讓他跟著我做飯吃,後來供他上初中,上高中。孩子大了以後,生身父母都已經不在了,我問他想跟我,還是想認回原門,他不吭聲。其實我知道他的親戚們已經找過他了,就鼓勵他認回原門,畢竟山裡傳統思想重,還是要傳宗接代的。
7/12 70年代村裡還是大集體,生產物資也比較欠缺,過星期了,我回來背一些糧食,拿到學校裡,沒有蔬菜。我記得有一年分了一籃子蘿蔔,那是下雪下早了,生產隊還沒有來得及收,不少都凍壞了。我就拿了幾根糠蘿蔔,切成絲,用鹽淹一下,吃了一個冬天,從那開始,胃就不好受了。一直到現在,生瓜梨棗一般都不吃,不敢吃。
8/12 學校裡還得上晚自習,別看離家不是多遠,我基本上都住在學校,她在家裡種地。生產隊開荒地打著紅旗,喊著號子,各溝溝叉叉都成了地。那時候種的是一種“洋麥”,長熟了以後,一個麥籽頂兩個小麥長,青灰色,腸胃不好的人不敢吃,吃多了不消化。不過那種麥產量高,現在不見種了。我的腸胃不好,可能跟以前吃“洋麥”面也有點關係。
9/12 我是97年轉正的,成了公辦教師,轉正前有幾年還是6、70塊錢工資,轉正後就好多了,一個月400來塊錢吧。吃的也比以前好太多。我剛工作那幾年,主糧是紅薯,到了87年,都能吃上白麵饅頭了。以前白麵饅頭地主家也不經常吃,現在天天吃,真是感覺太幸福了。我們喜歡蒸饅頭時候揉進去一些水芹菜、紅蘿蔔纓之類的青菜,全吃細糧食,覺得太可惜了。
10/12 我現在一個月有3000多的退休工資,兒女也成家了,不靠我們,足夠俺倆花銷,再說山裡糧食是自己種的,房前屋後,都是豆角、黃瓜,吃不完。去楊山景區從咱門口過,要說有人來家裡串門,不管認識不認識,給一把豆角,摘幾根黃瓜,都是常事。反正是地裡長的,我們倆又吃不完,長老了也可惜了,你說是不是?
11/12 退休後這些年,縣裡注重旅遊開發,來楊山旅遊的人多了,我們也會採一些鹿茸菌,晒點黃花菜,有人要了賣一點。人不能閒著,咱山裡空氣好,我們倆也沒啥病,多活動活動,就是孩子們的福氣。現在生活是好了,年輕人的壓力也大,我們在山裡習慣了,不花什麼錢。攢下來的退休金都是孩子們的,也能幫她們一點。
12/12 老伴兒比我大三歲,25歲就跟著我,前半輩子都是受苦。我在學校,家裡幹農活都得靠她,我們結婚時候還不流行照相,除了擺幾桌菜以外,也沒有別的啥紀念。我看新聞,見人家老了還補拍婚紗照,我問她:要不咱到姑娘家的時候,去街上拍一張,補補?她不,她覺得這麼大年紀了,再拍個結婚照,說出去會叫人笑話……我總覺得欠她點什麼。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