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10 個回答
萨沙
2019-03-29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真正的原因,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我們作為局外人,只能分析分析。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第一,朱元璋試圖建立一個傳位制度。

朱元璋很聰明,知道以往很多朝代之所以垮臺,源自於皇位繼承人之間互相殘殺的火拼。

朱元璋之所以表示皇位一定會傳給大兒子朱標,死前又確認將皇位傳給嫡長孫朱允炆,就是試圖建立一個制度。

也就是,除非嫡傳長子長孫太不成器,不然皇位就是他們來繼承。

這樣一來,即便嫡傳長子長孫可能存在能力有不足的缺點,但至少會避免皇族之間互相殘殺。

在朱元璋看來,後者對國家危害更大。畢竟明朝的君主集權制度還沒有滿清那麼誇張,皇帝會有很多大臣來輔佐,能力差一些也不會太要緊。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第二,朱元璋對未來國家的規劃。

朱元璋擊敗了蒙古人,將他們趕到大漠。

朱元璋死前幾年,逃到大漠的北元已經滅亡,北元皇帝被蒙古實力派部落誅殺。

當時蒙古分為韃靼、瓦剌、兀良哈,互相攻殺,實力大減,已經不足為患。

在朱元璋看來,下面的重任不是軍事,而是好好的建設國家。

朱標和朱允炆的軍事才華不如朱棣,但前兩個人性格都寬厚,仁慈,頗有些治國才能。

就像孫策和孫權一樣,此時是需要用到孫權的時候,而不是孫策。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事實上,雖然朱棣上臺以後毀掉了朱允炆的歷史,但我們可以看到朱允炆還是不錯的,對國家進行了司法、經濟、行政等很多改革,他的新政讓大明有著很大的發展。

即便朱允炆消除藩鎮手段拙劣了一些,但和朱棣反叛並沒有直接聯繫。

因為朱允炆之前取消了5個叔叔的藩鎮,這幾個王爺也沒造反。有意思的是,朱棣逼死朱允炆以後,將5個兄弟的地位恢復,卻有3個弟弟直接謀反,還有1個弟弟謀反陰謀暴露全家自焚,只有1個勉強善終。

朱棣之所以造反,主要還是處心積慮要做皇帝。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第三,朱元璋對於朱棣小看了。

其實,朱元璋最大的問題,是死前沒有把朱棣的軍權剝奪。

作為朱元璋這麼老辣的人,應該想到向兒子朱棣這種人,手上有10萬大軍,又如何能夠安分守己。

唯一的可能是,朱棣的演技高超,讓父親對他不太看重,認為他不可能造反。

朱元璋對於兒子處理不好,導致大孫子朱允炆最後跳火自焚。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第四,朱元璋對朱棣不太喜歡。

大家注意,在古代嫡出和庶出有很大區別。

朱標是朱元璋正宮皇后馬娘娘的兒子,同其他弟弟是不同的。

而朱棣的母親,是朝鮮人,應該是朝鮮進貢的妃子。

這也不稀奇,早在元代,朝鮮就會進貢貴族美女給蒙古皇帝為妃,還做過皇后。

但朱元璋應該是有著比較強烈的民族情節,本能不喜歡這個混血兒朱棣。


事實上,朱棣此人是相當殘忍的政治家,對自己的兄弟也毫不留情,也難怪朱元璋不喜歡。

站在一個父親角度,誰會喜歡能夠隨便殺死自己兄弟的孩子,即便從政治角度來說朱元璋可以理解。

Mer86
2019-03-25

首先,朱棣能打贏靖難戰爭,一方面是他的能力強。但主要原因是朱允炆自己作死。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來看,朱允炆身為大明的皇帝,難道還打不贏一個藩王?或者說,朱棣區區一個藩王,他有膽子敢謀反

其次,朱標病死的時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還都活著。不考慮朱元璋的個人喜惡,就只按照“父死子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來說,太子死了,最應該被立為儲君的也是秦王朱樉。哪裡輪得到朱棣?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一、為什麼要立朱允炆?

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4歲了。朱元璋為了能讓朱標順利繼位,整整給他鋪了25年的大路,為他扶植了一個龐大的太子黨。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利益集團。

如果說,因為朱標先走了,朱元璋就要徹底推翻掉先前他為朱標扶植的太子黨,重新再構建一個新的太子黨,這個工作量,明顯不是已經64歲高齡,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的朱元璋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朱元璋只能在朱標的兒子中選擇,讓自己的嫡孫接朱標的盤,繼承太子朱標原有的勢力。這是比較穩定的方案。

不過眾所周知,朱標有幾個兒子,並不是只有朱允炆一個兒子。朱元璋在四個皇太孫當中選擇了朱允炆,也有他的打算。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當時,真正的嫡長孫是朱允熥,他其實最符合朱元璋的儲君標準。但是朱允熥的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兒,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屬於常氏利益集團的骨幹。朱元璋擔心傳位給了朱允熥,到時候主少國疑,常、藍兩個外戚集團會架空朱允熥,重蹈當年東漢的外戚干政,影響朱家的利益。於是,朱元璋就沒有選擇真正的嫡長孫朱允熥。

相比於朱允熥,朱允炆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的生母呂氏並不是大家族出身,不太可能影響到朱家對大明的統治。於是,朱允炆就被朱元璋選中,變成了大明的繼承人。

朱允炆被冊立後,朱元璋非常果斷的殺掉了藍玉和常升(常遇春兒子),繼而又殺掉了包括會寧侯張溫、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等十五位明朝開國功臣。這些人都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太子黨。但由於他們又都跟朱允熥有利益糾葛,為了給了朱允炆鋪路,朱元璋只能狠心把這些人全殺了。

這些人的被殺,歷史上稱為“藍玉案”。朱元璋給藍玉一黨編造了“謀反”的罪名。但其實明眼人都知道,藍玉死的冤,他只是因為妨礙了朱允炆繼位,才被朱元璋所殺。

因此,朱元璋立朱允炆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偏愛朱標或者偏愛朱允炆,也跟什麼宗法制度沒有必然的聯繫。他立朱允炆,實際上依據當時的那個情況,為了政治權衡,作出的一個最優選擇。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二、朱元璋為什麼沒料到朱棣會造反?

按照馬後炮的說法,朱元璋確實沒有料到朱棣會造反。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外藩造反,成功案例屈指可數。朱元璋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朱棣會造反,並且還能造反成功。

那麼中國歷史上的藩王造反,為什麼就那麼難成功呢?我歸納了幾點:

首先,外藩實力弱,中央實力強。外藩與中央的實力不成正比,無法與中央匹敵。這是用腳都能想得到的。

第二,藩王造反就意味著顛覆當下秩序,對立面太大;就拿後來朱棣造反來說,有幾個藩王陪他一起造反?

第三,藩王的身份高貴,衣食無憂,造反的風險實在太高了。只要皇帝不往死裡逼,藩王是真的不想造反。

結合以上三點,朱元璋當時沒有料到朱棣會造反,這是很正常的判斷。

事實上,後來朱允炆削藩,雷厲風行,接連廢殺五王。把刀架到朱棣脖子上,逼得朱棣只能靠裝瘋賣傻,乞求朱允炆放過他時。朱棣也依然是瞻前顧後,難以下決心,不敢造反。這恰恰就證明了朱元璋的判斷是沒有錯的,朱允炆優勢之大,讓朱棣這種猛人也很畏懼。

但是朱允炆是個奇葩,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把這三條藩王的劣勢,自己的優勢,全部給排除掉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首先,大家以為朱允炆是削藩,結果朱允炆的真正想法是廢藩。他不僅要廢掉藩王,而且還要把藩王趕盡殺絕。這麼下狠手,藩王沒有了退路,豈能不反?

第二,朱允炆一邊廢藩,還一邊改革。他減免浙江的稅收,卻提高北方省份的稅收。此外他還搞官制改革,裁減官員數量。這無疑是把一部分人的民心所向往朱棣那邊推。當朱棣起兵造反後,跟隨朱棣造反的人確實不多,但是向朱允炆效忠的人也沒有多少。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坐山觀虎鬥,看著朱棣和朱允炆叔侄兩人內鬥

當朱允炆的優勢不在,朱棣縮小了自己與朱允炆的實力差距後,剩下的就是朱棣與朱允炆的能力大比拼了。而朱棣是什麼水平?朱允炆是什麼水平?這還用問?

因此,靖難戰爭會爆發,靖難戰爭的最後結果,都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如果朱元璋能再重新選擇一次,他必然是不會選擇朱允炆這個奇葩了。



三、為什麼不直接立朱棣?

朱元璋不立朱棣,除了前面提到的立朱允炆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朱標病死的時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還都活著,朱棣只是老四而已,在老二和老三都活著的情況下,憑什麼輪到他繼位?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雖然說,秦王和晉王都不如朱棣,但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來說,如果讓朱棣繼位,那麼皇位繼承還有章法嗎?這是不是就等於承認皇族人人都有權當皇帝?

如果這樣的話,其它藩王會怎麼想?會不會也鬧出明朝版的“八王之亂”?當年的八王之亂就是因為沒有宗法約束,藩王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當皇帝,所以才興兵叛亂,打得天下大亂,斷送了司馬氏的江山。(司馬懿和司馬昭靠政變起家,上樑不正下樑歪,沒給後代子孫做好榜樣)

後來朱棣堅持立朱高熾,而不是他自己更中意的朱高煦,其實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廢長立幼並非不可,但是廢長立幼就必須承擔其它藩王覬覦皇位野心的風險。

朱元璋是何許人?他豈會犯這種失誤?朱棣從他出生那天開始,他就不可能被朱元璋立為繼承人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四、總結

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繼位,這是朱元璋當時自我判斷,最合理的選擇。雖然最後朱允炆沒能保住皇位,但這個鍋不能讓朱元璋背。畢竟朱元璋的鋪路工作做的很到位,該殺的功臣他全部都殺了,該背的罪名他全部背了。對朱棣這樣的藩王也是嚴密監控,隨時都可以逮捕。

後來朱允炆繼位,他至少有十次機會可以直接殺掉朱棣。但是朱允炆很奇怪,他明明是個心狠手辣之人,卻偏要裝出仁君模樣。有機會不把握住,最後被朱棣反殺,也算他活該了。

至於朱棣,他起兵奪位能成功,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朱元璋也沒有預想到,自己死後會破了藩王造反成功的這個記錄。

听历史说话
2019-04-05

朱元璋二十多個兒子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太子朱標。為了他以後能夠順利的接班,他不惜大肆屠殺功臣,製造了飽為詬病的“胡惟庸案”、“藍玉案”,牽連人數有幾萬個人。他又花費了很多心血,給朱標留下了一整套的太子班底,就想著江山的傳承從自己這一代開始可以綿延不絕,不出什麼亂子。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可惜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個兒子竟然是個短命鬼,還沒熬到自己去世就先他而去了。這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他知道,重選一個太子會引起朝堂怎樣的動盪,因為這裡面觸犯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可是沒辦法,太子死了,新的繼承人必須要選出來。就算為了他的大明江山,他朱元璋也要憋著一口氣活下去。

當時他還有其他的兒子,燕王朱棣還排在後面。不過燕王朱棣卻是最像朱元璋的一個兒子,有雄才大略,他對這個也比較的滿意。他當時也琢磨著要不要給這個兒子一個機會,把江山交給他自己也好放心。他自己一個人想了很久,才召來自己的心腹,正式提了這件事。這話一說,臣子們炸了鍋。他們勸告朱元璋,自古嫡長子繼承製萬古不變,又給他舉例子,說哪些哪些王朝就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一點導致爭奪皇位,國家大亂的。而且太子也不是沒有兒子,所以說最合乎常理的就是立太子的兒子。朱元璋一想也挺合理,再加上他自己也年事已高,最後從太子朱標的幾個兒子裡面選了一個朱允炆來當皇太子。

而當時朱元璋在立了朱允炆為太子以後,也有一些大臣上奏,就提到了藩王勢力過大,尾大不掉,將來可能會造成威脅這個事情。朱元璋有一次就和朱允炆談話,問他這個事情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他該怎麼應對?朱允炆當時也是愣頭青,給他爺爺說了幾句話,總結起來就是先禮後兵四個字。朱元璋聽了笑笑,沒有再說話。後來發生的事證明,朱允炆確實是這麼做的,他曾下令不準大軍殺掉朱棣,只能活捉。而這也是他覆滅一個重要的原因。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至於靖康之役,當時朱棣是打著清君側,恢復祖制的口號來進行的。朱允炆這傢伙也是太過理想主義了,他自己削蕃,就應該考慮到把他們逼急了造反這種可能性。而且他自己用人不當,臨陣換將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這幾點他做好了,那麼靖康之役不可能發生,朱棣也不可能成為藩王造反成功的唯一一人。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總結一下,第一,朱元璋當時出於現實考慮,不能立燕王朱棣為太子。如果立了他可能沒有靖難之役,但難保其他的兒子不會再來個造反,這也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如果朱允炆但凡果斷一點,用人得當一點,準備做的齊全一點,他就不會被人篡了位。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靖難之役也不過就是朱允炆個人武力值展現的一場大秀。可惜歷史就是歷史,朱元璋立了皇孫朱允炆,朱棣幹掉了皇孫,自己當了皇帝,靖難之役由此而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方圆论坛
2019-03-31

方圓論壇觀點!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在選擇繼承人這個問題上做的很過分。原本朱元璋的太子人選是他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的兒子朱標。而且在朱元璋稱王的時候就已經立朱標為世了。後來朱元璋稱帝朱標順理成章的晉升為太子。而朱棣做為朱元璋的四兒子是沒有資格當太子的。即使朱棣戰功彪炳。但首先朱標是馬皇后的兒子,這一點就讓朱元璋不能不重視朱標,其次朱標本身也很優秀,性格仁慈寬厚,對於自己的弟弟們也是十分的友愛。並沒有因為自己太子的身份而看不起別人。而且朱標也曾經多次幫助朱棣以及其他皇子,避免他們受罰。所以朱標在眾皇子之中頗有威望。本身朱標繼位完全可以避免之後的紛爭。但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因病去世。這下子就激起了其他皇子的皇帝夢。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原本朱標死後,按理說朱元璋應該在其他兒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但是朱元璋卻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但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之後,雖然其他的兒子不服,但也不敢明說。因為朱元璋這個草根出身的皇帝對於權利的把控不可謂不嚴。而且朱元璋殺性那就一個重啊。沒有哪個兒子敢反抗朱元璋的命令。朱棣這麼一個狠人在朱元璋面前都乖的好像鵪鶉一樣。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之所以立朱允炆為繼承人,一個是因為朱允炆確實有真才實學,其次朱允炆至孝,朱標死後朱允炆因為哀傷過度導致形容消瘦,這也使得朱元璋大為感嘆,因此對於朱允炆的印象更好了。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朱允炆和朱標實在太像了。這個像不是說長的相似商周。而是在性格上,在為人處事上,幾乎和朱標別無二致,而且同樣的出色。這就導致朱元璋更加傾向於朱允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之所以沒立同樣優秀的朱棣。主要是因為朱棣的血統不純。朱棣的生母是一個貢妃,也就是其他勢力孝敬給朱元璋的女人。朱棣的生母要麼是朝鮮人,要麼就是蒙古人。朱棣母親的身份本來就很低,而朱棣雖然能征善戰,但朱元璋也只是把他當做一個得力助手而已。朱棣的血統就限制了朱元璋不可能傳位給他。其次朱棣給朱元璋展現出來的是他非凡的軍事才能。而朱棣的政治才能並沒有給朱元璋展現出來。或者說朱元璋並不瞭解朱棣的政治才能。而朱允炆的政治才能朱元璋是一清二楚的。朱元璋想要大明朝千秋萬世就必須選擇一個懂得治國的皇帝。畢竟江山已經打下來了,之後需要的是治理。而朱棣這位無敵猛將則被朱元璋給pass掉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時候朱允炆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之後為了收權,所以開始大肆削藩。短短一年時間內五個藩王被廢。而強大的燕王自然而然就成了建文帝的下一個目標。而朱棣這邊本身就對建文帝繼位不滿,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不敢有所表示,而朱元璋死後朱棣自然無所顧忌。而且現在他的侄子都準備要他的命了。朱棣自然也不會和他客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造反了。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本身朱棣的勢力和建文帝差距很大。而且初期的時候朱棣還處於劣勢。但隨著時間的退役朱棣漸漸佔據上風。上面我們也說過,朱棣早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本身就是一位無敵統帥。而建文帝對於軍事方面知之甚少。由於朝廷指揮不當導致自身節節敗退。之後各地殘留藩王又相繼表示支持朱棣。所以最後朱棣統帥大軍攻破南京城,而建文帝朱允炆失蹤。下落不明到現在也依舊是個迷。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棣造反成功很大原因可以說是建文帝自己作死。本身建文帝是一個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皇帝。而朱元璋的兒子也沒有一個簡單的角色。建文帝繼位之後本身地位就不是很穩,而他匆忙的削藩導致各地藩王的敵視。這也是為什麼朱棣造反之後不僅沒有人勤王,反而各地藩王都支持朱棣。建文帝的莽撞害死了自己。沒有屠龍技還偏偏想當屠龍手。你說他不死誰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自撰是一种追求
2019-04-15

朱元璋是個彪悍的皇帝,也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如果當時有勞模的話,他肯定是諸多帝王中的勞動模範。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殺伐決斷,毫不猶豫,這麼個強人,在傳位時,難道沒有預料到骨肉相殘嗎?

朱棣,是所有皇子中能力最強的(帶兵打仗、治國理政),野心和手段也是最像他父親的,繼承大統的呼聲也是最高的。可朱元璋依舊傳給了自己的孫子,相比朱標,朱棣的成長環境就沒有那麼優越了,沒有專門的老師教課,也沒有鳥語花香的生活環境,只有戰場上不斷的廝殺,從小處於這種環境中,讓朱棣擁有比其他皇子更狡詐、更凶殘的手段,同樣也有更堅韌的毅力,戰場上的你死我活,絕不是靠皇子這個身份活下來的,相比朱標,他更像一個有血緣關係的大將,為帝國守疆擴土,但不能治國理政。

朱元璋十分喜歡朱標,除了朱標自身的仁和理,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是馬皇后的嫡長子,這個在任何境地都無怨陪著朱元璋的女人,也是朱元璋唯一聽從建議的人,從開始的不離不棄到最後的相夫教子,這是個讓朱元璋從內心深處深愛的人,成就偉業伊始便立朱標為太子,我相信這方面有很多馬皇后的原因。可惜朱標終究沒活到當皇帝,這個嚴肅的問題就擺在了朱元璋面前,穿孫子還是再找個兒子,朱棣排行第四,實力能能力確實能拔頭籌,可是老二老三同樣手握重兵,直接傳給朱棣跨度太大,免不了日後手足相殘。再加上治理國家不需要太多武力,朱棣常年征戰在外,殺心太重(繼位後,是為數不多可以上馬親征的皇帝),辛苦打下的江上需要修養生息,交給仁君才可以放心,顯然在朱元璋這裡,朱棣不是很符合這個要求,為了朱標能夠順利理政,自己已經將荊棘擼乾淨了,留下的武將要不是隻能防守,要不是沒有野心,怕的是傳位朱棣後,朱棣這麼像自己,萬一把幾個擁兵自重的皇子擼乾淨,也不是沒有可能,哪一個父親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更何況朱元璋還是開國皇帝。

相比之下,仁德兼備的朱允炆更像一個好皇帝,戰爭後的帝國需要這樣的人來恢復,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自己已經制定好了大明的萬年規則,只需一個仁君實施就行,該拔的刺,該殺的人,該提拔使用的人才,全找好了,下一任皇帝不需要用鮮血來維持秩序了,就是他了,朱允炆,希望像你父親一樣,以仁治天下。

可惜,朱允炆是個孝順孩子,是個好人,絕不是個優秀的皇帝,失去了朱元璋的庇護,同時失去了對他幾個叔叔,對朝野上下的掌控。但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朱棣確實能夠將大明的輝煌發展到頂峰,還是那句話,他不是個好人,但是個好皇帝。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2019-03-21

在朱元璋的認知裡朱棣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也就是說朱元璋根本沒有考慮過朱棣的繼承問題。原因主要在於: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在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的基礎上建立的,當時的華夏大地由於元朝的統治逐漸胡化,為了恢復漢家文化禮儀,朱元璋沒少制定措施,比如復衣冠如唐制,參考漢家之前的制度,恢復漢家傳統的禮儀,而皇位繼承製方面,朱元璋有鑑於之前皇室因為皇位問題進行的內耗,不說其他朝代以元朝為例在公元1308年到公元1333年短短的25年元朝換了9位帝王。

如此動搖國本的內耗,讓朱元璋決定嚴格遵從漢家一直流傳的嫡長子繼承製,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以此來杜絕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子,天然上失去了優先繼承皇位的資格,朱允炆因為其父朱標的緣故,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成為最合適的人選,這是內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則是元朝北遷後雖然實力不如明朝,但騷擾掠奪明朝還是可以的,為了解決外患朱元璋除了8次北伐之外就是設立邊塞九王,即讓自己表現不錯的九個兒子鎮守邊疆,朱棣充其量只是實力最強大的邊塞王之一,朱元璋沒想過他敢造反。

邊塞的磨礪給了朱棣造反的心,這點朱元璋是沒想到的。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馬上打天下,不代表可以馬上治天下,經歷過動亂的朱元璋明白之後的帝王推行文治比推行武治更容易讓國家長治久安,朱棣尚武,朱允炆尚儒,綜合考量之下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

文史频道
2019-03-23

文史頻道第155期長孫朱允文

1392年5月17日,朱元璋的長子朱標突然去世,這個消息讓朱元璋備受打擊,晚年的朱元璋性格大變,正是由於朱標的去世。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在當時已經64歲,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不可一日無儲君。

朱元璋除了朱標,還有25個兒子,按照古代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朱元璋並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力排眾議讓皇長孫朱允炆做了儲君。

在當時的形勢是,朱標坐鎮中宮,其他兒子鎮守各地。

朱元璋的設想是由自己的子孫來駐守邊關,不會引起異性王威脅朝廷,但是他卻沒有想到各地朱姓王爺卻擁兵自重,成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潛在威脅。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棣在各地藩王中的地位最高,實力最強,他負責鎮守北平,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犯。

如果朱標不死,那麼各地藩王會安守本分,因為朱標為人謙和,做太子很多年,已經成為實際上的繼承人。

但朱允炆則不同,他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代人,在朝廷中沒有半分的戰功和威信,各地藩王根本不會把一個大侄子放在眼裡。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即使朱元璋強行扶朱允炆上位,但並不能改變這些人對大侄子的看法。

在朱元璋去世後,各地藩王沒有了束縛,逐漸視朝廷命令如兒戲。

終於雙方的矛盾爆發,朱允炆開始了削蕃政策,而且像朱棣這樣位高權重的叔叔,成為了首要目標。

稚嫩的朱允炆跟本不是四叔朱棣的對手,在城破之時生死不明。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肯定沒有想到,當初正是自己大肆分封藩王,才導致了今日朱允炆之禍。如果讓他重新選擇,朱元璋肯定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End—


原創作品

作者:冷月鉤沉

玄坤
2019-04-16

朱標的母親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是朱元璋的原配,朱標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從身份和地位上來說符合嫡長子繼承製度,而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他的母親是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朱允炆並不是朱標的嫡長子,朱標的嫡長子虞懷王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朱允炆才成了朱標的長子,但是仍然是庶出。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因為風寒而死,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64歲了,朱標是在朱元璋稱吾王是立為了世子,開始培養,很顯然,在這個年紀朱標死後,朱元璋已經沒有精力再培養一個接班人了,但是在嫡子中選擇朱樉,朱棡,朱棣來做接班人也是可以的,這三人也不乏能力出眾的,特別是燕王朱棣,雖然按王位繼承朱棣排在第三位,但是,就算這樣來說也是輪不到朱允炆繼承皇位。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只是立朱標為太子,朱標沒有繼位,朱元璋更沒有退位,朱標死後,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很顯然會引起其他王爺不滿,朱元璋活著,有人鎮著他們,朱元璋一死,這幾位王爺也肯定要造反,那麼為什麼朱元璋還是一意孤行傳位朱允炆呢?拿到他就沒有想到,傳位朱允炆很可能會在自己死後會導致國家動盪嗎?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標是朱元璋最喜歡的一個皇子,他為人仁慈寬厚,在諸王之中,他也是十分有威信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敢直接造反,朱允炆也學自己的父親一樣,以仁德服人,在朱標病重的時候,一直在守在朱標身旁,對自己的兄弟友愛寬容,這也一直被朱元璋看在眼裡。朱標死後,朱元璋也考慮要選誰來做接班人,朱樉,朱棡能力有限,但是朱棣能力出眾,在候選人名單中。而朱允炆是朱標還在活著的長子,人也不錯,也可以立為皇太孫。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其實也很糾結的,按照正常來說應該傳位給朱棣,但是朱允炆又和朱標非常相像,朱允炆屬於仁慈寬厚的那一類,而成為一個好皇帝肯定是沒問題的,而朱棣青年時期就開始指揮大明軍征戰,立下赫赫戰功,頗具威望,也積累了不少的閱歷,並且聰明機智,就像頭獅子一樣,在藩王中也是地位最高的,所以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皇子,封建時期,一個帝國樣強大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而是一個凝聚力強,能輕鬆掌握朝政,平衡各方勢力的皇帝,顯然朱棣跟適合當皇帝。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非常為難,但是考慮到皇帝是一個國家的皇帝,於是他也諮詢了一下大臣們對兩人的看法,但是他沒想到的一個問題是,就大臣們而言,更希望皇帝不要太強勢,這樣的話自己的工作就會輕鬆很多,安全很多,所以大臣就進諫朱元璋說道:“朱允炆雖然年幼,但是卻同懿文太子一樣為人寬厚,仁德慈愛,深受朝廷百官的擁護,百姓愛戴,且懿文太子曾經在朝中頗有威信,將他的子嗣朱允炆立為皇太孫,順理成章可穩固大明江山基業,而燕王本為一方藩王,立燕王恐怕會讓其他諸王大臣們難以信服。”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聽後,也和眾多的皇帝一樣,其實不管讓誰做接班人,只要能治理好江山,反正都是朱元璋的血脈,誰來幹都一樣,但是朱元璋還在位子上,從他迫害功臣來看,他是希望把權利牢牢控制在手中的,顯然立燕王之後,燕王雖然也不敢造次,但是控制起來就明顯沒有朱允炆好擺弄,另外燕王朱棣和朱元璋是同一類人,也屬於強者,就一位開國皇帝而言,雖然希望自己打下來的江山能傳個千秋萬代,但是還是會希望自己能成為唯一的那位千古一帝,所以朱元璋由於再三,在在朱標時候不久就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但是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就在朱元璋去世一年後,朱棣便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戰爭,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南京城破之後,從此神祕失蹤。

清水空流
2019-03-30

不可以,從法統和封建宗法角度來說,這就不可以。再就是朝堂上下都一致反對。朱元璋再強勢,也不敢和封建宗法相違背。再就是朱元璋個人的意志。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當然,我們都是事後分析。覺得如果朱棣登基就不會靖難之役。那如果建文帝不削藩呢?所以說啊,有些事情很難說。而洪武皇帝到咋想的誰也不知道。從明面上最合理解釋就是:當時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還活著啊! 按照“父死子繼,立嫡立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來說,朱標死後,最該被立為儲君的也是秦王朱樉。後來,老二和老三都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未必敢立老四為儲君。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最終決定太子之位的只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在自己三個兒子和一個嫡長孫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情況下,應該是有些害怕。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5歲了。朱標穩做了25年的太子。就算不培養親信。身邊的利益集團也一定存在。而且應該很龐大了,朱元璋不已經很難再扶持起另外一個政治集團相抗衡了。時間已經不等人了。朱元璋也有點迫不得已的感覺。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定的繼承人規矩是立長制,他定了一個很明確的十六個字的規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自己定的規矩不能自己去違背。即便是強悍如朱元璋也不行。他若違反,後世就難做了。也就是說,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都輪不到朱棣當太子。如果說個人能力,老朱恐怕沒有那個遠見。即便是有,老朱也應該是把朱棣給廢了,而不是立他位太子。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而從朱棣角度來看,他不是馬皇后所生(朱棣改歷史記載)。文官集團反對,也就是說,在官僚階層裡威信不高。而朱允文作為嫡出,有著天然的合法性。後世哪怕朱標在位一年再駕崩,朱棣造反肯定不會成功。數十年以後,其子仁宗在位十個月就駕崩了。朱高煦學他爹造反,根本沒成事。只能說明朱允文運氣不佳。但從立太子行為來說。朱元璋沒錯。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史韵书局
2019-04-04

這就是個簡單的家庭財產繼承權紊亂的問題。這一點,朱元璋要付99%的責任。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朱元璋

家裡有30畝土地,5間房子,35兩銀子,9頭牛,本來三個兒子可以都分一點,另立家室,現在老爺子由於疼惜長孫,把全部家產都留給了長孫,那麼其他的兩個兒子,是不是會有怨言?直接就會停屍不顧,大打出手了,這是我們市井草民經常看到的無奈景象。萬里江山的傳承更要仔細慎重,不同於家裡的兩畝三分地,可以隨便賜予哪個兒子或者哪個孫子,全憑自己的個人好惡,弄不好,這可是致命的。江山的傳承需要符合法定程序、約定俗成,才能合理化,得到人民擁護。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合法繼承基本上都是:父死子繼,立嫡以長,就算沒有嫡子,也得按照輩分,在兒子輩中找出年長者傳承,而不是直接跳到孫子輩。老朱就是一個不懂規矩的老農民思維,將自己的孫子放到火爐之上,最後真的被大火燒死。為了給這個孫子創造良好的統治環境,不惜打壓兒子們的利益,大肆誅戮功臣,留給孫子的要麼是腐儒:方孝孺,要麼是高分低能:黃子澄、齊泰,要麼是紈絝子弟:李景隆,讓一個十幾歲的奶娃,去對付擁兵自重、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叔叔,這特麼就是找死啊。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果然,朱允文沒有辜負期望,一系列的失誤操作後,終於葬送了自己的帝位,這一場內戰持續了三年多,搞得華東一片狼籍。


可見,老人家一碗水端不平,就會導致災禍叢生、子孫相殘。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這樣豈不是可以避免靖難之役?


謝謝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