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6 個回答
蓉儿是妹纸
2019-06-12

我媽和奶是白族,外婆白彝,父系漢族,我就一民族大團結的結晶。

白族有自己的文字的,很早以前就有了。是根據漢字來創造稱“僰文。原來認識的人就很少。一般是官方用來記錄各種歷史文件,還是各種社會事件的,為了區別於中央王朝。

“僰文

“僰文”是白族參照漢字創造的一種記錄白語的文字。部分借用漢字,其實有不少的發音及意思都和古漢語相同,完全可以用漢字來代替;而白族的語言很多保持的古漢語的發音和意思。這說明白族和中原華夏人有受很深淵源的。

山花碑僰文,和漢字幾乎一樣↓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例如白族民間跳的霸王鞭,和陝西,山西霸王鞭有類似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這種感覺。

白族霸王鞭↓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白文的字體結構分兩類:

一是借用漢字;

借漢字的音,表示白語的意思。按漢字的意思,讀白語的音。直接使用漢語藉詞和漢字完全一樣。

二是自造新字。

參考漢字的結構體系自造新字。

書寫形式,也是方塊字書寫。

僰文書寫的經文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老白文在明朝的時候被大量摧毀了,到現在搞的美麗可愛的花兒們,以為白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明朝的時候,雲南沐英和傅友德攻下大理,斷然回絕了大理段氏首領的請降和歸。

附底的破壞了大理大姓土著統治的基礎。

而由沐英這個義子的子孫,世襲黔國公永鎮雲南。(不是雲南王,沐家一直未當過雲南王)

為此雲南土著造反,起義是經常乾的運動。

明軍便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毀滅運動,將南詔和大理六百年曆史下累積的所有書籍,所謂“在官之典籍,在野之簡編”,盡數付之一炬,再通過嚴刑峻法壓制當地勢力,將已經傳承了數百年的南詔和大理文明連根拔起,近乎不復遺存。

自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臨之以武,胥元之遺黎而盪滌之,不以為光復舊物,而以為手破天荒,在官之典籍,在野之簡編,全付之一燼,既奏遷富民以實滇。

從唐朝時南詔立國起,借用漢字和漢字偏旁創立了僰文(“老白文”),並記錄其獨特語言,大理國延續下來,六百多年下來,已經累積了大量用僰文撰寫的書籍。

而明朝一把大火,僅漏過極少量遺存。搞得現在研究白子國,南詔國,大理國,存在了很大的困難。

橫掃中南半島的歷史,就這樣沒被世人認識。

歷史不止北邊遊牧民族厲害,我們南邊的一樣不差!

僰文↓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當時,沐英等明將平定土著造反,動亂時,要求本地人蔘與,有些本地人用各種理由拒絕,平定好後。

開始秋後大算帳,不支持的,反抗的,強行遷徙到山東地區,並很快徹底融合為漢人。

時至今日,山東很多地方還有祖先來自“小云南”的傳說。

又從江浙、江西、湖廣等地的約300萬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雲南。

就這樣,雲南大理白族只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

不過現在又創造出了新白文。不過我認識的人幾乎沒人會,好像現在學校要學,不過用不上,時間長了都忘了。

我覺得沒有必要花這種時間去搞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白族跟漢族有什麼區別?統一融合,這才是大趨勢,雖然我有一半白族血統。但從DNA檢驗,白族的華夏03基因比例和漢族一樣,正經的華夏正脈。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牛颂民族史话
2019-06-21

白族分佈在我國的雲貴高原地區,以雲南省人口最多,貴州,湖南以及四川重慶地區也有分佈,白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緬語族彝語支,也有專家認為這個民族語支未定,也有不少學者主張單獨劃分出白語支。

白語按地域範圍分為南中北三大方言片區,南部和中部方言比較接近,與北部方言差別較大,但能互相通話,使用南部方言的人較多,白語有22至29個輔音,有大量漢語藉詞。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新詞術語都直接借用漢語,是藏緬語族中漢語藉詞較多的一種語言,詞彙近60%為漢語藉詞,多數人通曉漢語,受強大的漢語言文字影響,廣泛吸收運用漢語言文字,導致白族長期沒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

白族曾經創制過本民族的文字,唐代時曾參照漢字創制了方塊白文,歷史上,白族用白文記述歷史,創作文學作品,留下一定數量的白文古籍,這些典籍大致有:白文經卷,白文殘瓦,白文史書,白文碑刻,白文祭文,白文唱本和白文對聯等。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語文專家徐琳、趙衍蓀等,擬定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白族文字方案(草案)》,到了1982年又對原方案進行了修訂,簡稱“新白文”,新白文有聲母27個,韻母37個,修訂後的白族文字能夠科學準確的書寫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的白語兩大方言區內的百萬白族成員口語。

白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從考古發掘的蒼洱遺址來看,其本質異於華北的仰韶龍山文化,是一種地方色彩甚重的區域性文化,歷史上,白族人曾自稱“白子”,“白尼”“白夥”,統稱為“白人”,其他別稱還有,“民家”“那馬”“勒墨”“勒布”等不下60種。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過去漢族人稱白族為“民家”,以區別於“軍家”,元朝和明代史籍稱之為“白人”或“僰人”,納西語稱之為“勒布”“那馬”,傈僳族語稱之為“勒墨”,藏語稱之為“勒波”,彝語稱之為“婁哺”“洛本”“羅基頗”。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在貴州一帶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羅苴”“龍江人”“南京人”等不同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11月,根據廣大白族人民的意願,正式確定以“白族”作為統一的族稱。

叶夕小先生
2019-06-11

想問一下閣下是在哪裡看到的白族沒有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

我的個人認知裡,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

1.白族及其語言

白族是中國的第十五大少數民族,從起源開始就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從明朝開始逐漸的漢化,但是他們仍然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白語。白語是白族人民日常的主要交流工具。現在很多地方的白族人都是會雙語的,即白語和漢語。而一些邊遠地區,白族同胞只懂白語,大多都不懂漢語。對於白族人來說,從古至今,白語和漢語一直都這麼均衡的發展著,並沒有很明顯的吞併或者萎縮,那麼由此來說,白語在以後不短的時間內應該還是白族同胞主要的交流工具。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2.白族的文字

白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因為社會發展和生活的需要,很早就開始使用漢字來記錄白語,到南詔中後期,又通過增損漢字筆畫域仿照漢字的造字法將漢字偏旁部首組合成字等辦法,創造了"白文",用來書寫本民族的語言。這種文字歷史上又稱為"僰文",為了和建國後創制的拼音白文相區別,又稱"老白文"、"古白文"、"方塊白文"或"漢字白文"。它是一種典型的漢字系文字。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由於南詔帝國和大理國一直以漢字為官方文字,沒有刻意的對白文進行推廣和發展,所以白文沒有成為整個白族統一的通用民族文字,但是民間還是有很多人一直使用,特別是知識分子階層和統治階級。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白文的使用範圍也在日漸縮小。老一輩白族人所說的白語詞彙、固定說法、歇後語、典故等,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白文得到各界的重視,又創造了新的白文,或者叫拼音白文。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符號基礎的拼音文字,採用拉丁字母,字母次序、名稱、書寫方法、讀音都和漢語拼音方案大致相同,後來在劍川、大理推廣的很好。

以此來看,白族的民族文字——白文,不僅存在,而且經歷了兩個階段,老白文和新白文。

3.白文的傳承和發展

目前來看,白文的推廣力度還是不夠的。

白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應該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而應該好好的被傳承和發揚光大。

白族的年輕人更應該成為擔當這個民族重任的主力軍。

相關政府也應該以制度的形式來規範和推廣白文,並且加大投入,增加相關師資力量等等。
為什麼白族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感悟:希望中國的所有傳統文化都能夠源遠流長。

乐舞盒
2019-06-11

此問本身是個偽命題,對侍歷史要慎之又慎,且莫混淆視聽,誤導他人。

堂堂南詔帝國,大理王朝,怎的無有語言文字,怎麼可能呢?

白族有兩種民族文字,老白文和新白文。

老白文,南詔時期,通過增損漢字筆畫,仿漢字的造字法將漢字偏旁部首組合成字,創造了″白文",用來書寫本民族語言。這招日本,朝鮮都用,誰叫漢語言文字那麼強大呢?

老白文形成後並沒有成為全民通用文字,與明代在雲南大肆焚燬民族古蹟不無關係。從明以前的白文碑銘和書面文獻看,南詔時,白族用白又書寫歷史著作,文學作品,說明白文在當時使用是很普及的。

新白文,新中國成立後,以拉丁字母為符號基礎的拼音文字,只因書寫方法,讀音,名稱與漢語拼音方案大致相同,58年的設計,並沒有推行。

日漸漢化,這是原因也是結果。

旧西风
2019-06-10

一來,白族本是改土歸流早已漢化二來,它有語言,而假借漢字,也無再造新字的必要三來,說句大多數人可能不認同的,這個民族劃分,應該是當年學前蘇聯吧?本人倒是覺得有點生硬,和不是那麼絕對有依據四來本就是漢藏語系也沒有那麼特別大的差異化,以至於體系獨立,不創新字不行

墨隐之门
2019-06-10

白族其實就是漢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