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軍事丨據說當時A-50是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
火線航空
1/11 軍事丨A-50預警機;是以伊爾-76戰略運輸機為原型,再進行一系列改裝而成,是126型預警機的後繼型號。 該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78年底完成原型機生產並首飛,1984年開始服役。
2/11 二戰中雷達在空戰和海戰中起了巨大作用。戰後,人們想到,把雷達送上幾千米的高空,能減低地球表面曲度對雷達探測能力的影響,一定大大提高它的偵測能力。
3/11 20世紀50年代中期這一設想幾乎同時出現在美蘇兩國。當時蘇聯認為這一設想沒有前途,擱置了研製計劃。美國則幾十年努力不懈,它的成果就是令世人矚目的E-3空中預警機。前蘇聯在這方面沉寂多年之後終於開始奮起直追,但是始終落後美國2至3年。80年代初,前蘇聯空軍和防空軍裝備了第一代預警機圖-126,它是在圖-95的基礎上研製的。為此蘇聯組建了獨立的預警機部隊,後來部署在波羅的海。
4/11 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伊留申設計局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臺,加裝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預警雷達,研製出A-50預警機,作為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型於1984年研製成功,與前蘇聯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蘇-27等一起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體系。A-50一共生產了30多架,仍然有十幾架在服役。除基本型外,還有兩種改型:A-50М型和A-50U型。
5/11 A-50在原伊爾-76軍用運輸機的基礎上加裝了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預警雷達,並加長了前機身,其最明顯的特點是在機翼後的機身背部裝有直徑9米的雷達天線罩,比美國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視界不如後者,但採用高平尾,後半球視界優於後者。其雷達作用距離可達400-600公里,尤其低空識別力比美國的E-3預警機強。
6/11 A-50在飛機頭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頭錐內裝有氣象雷達,頭錐下後側雷達罩內估計為地形測繪雷達。A-50取消了伊爾-76的頭部領航員透明風擋。機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線罩,估計為衛星通信天線。機身腹部前後兩側有天線罩,裝電子對抗監視天線。垂尾根部有輔助動力裝置進氣口。尾部有天線罩。
7/11 A-50的動力裝置為4臺索洛維耶夫設計局的D-30KP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117.68千牛。在空戰中,A-50可用於配合米格-29、米格-31和蘇-27等戰鬥機執行防空和戰術作戰任務,引導戰鬥機攻擊敵方目標。
8/11 在引導能力方面,A-50I上可以佈置10~14個顯控臺,可以容納十幾名引導員同時工作。而且還可以攜帶多餘的人員用以換班。飛機上空間較大,能為乘員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有利於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而E-2C上的空間十分狹窄,只能佈置3個顯控臺和3名戰術引導人員,指揮能力遠不及大型預警機。
9/11 A-50可作為空中雷達、空中引導站和空中指揮所使用。與傳統的地面雷達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準確地顯示目標信號、種類、距離之外,還可以以全景方式顯示電子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及己方飛機的綜合情況,如機號、航向、高度、速度、剩餘燃油等等。
10/11 海灣戰爭期間,前蘇聯空軍飛行員曾駕駛A-50在黑海上空巡邏,監視毗鄰蘇聯領空的情況。此間,A-50對從土耳其境內機場起飛的大群美國殲擊機、海上游弋的艦船都瞭如指掌,各種信息歷歷在目。當時A-50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源源不斷地將各種情報發回大本營。
11/11 1996年,A-50預警機在攔截到車臣恐怖分子頭目杜薩耶夫的電話信號後,迅速實施定位,指揮俄軍戰機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成功展開空中打擊。
2019-04-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