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10 個回答
军武小咖
2019-06-14

《大決戰》系列電影,是我國在1991年為了紀念建黨70週年,而拍攝的三部戰爭題材影片。因為這三部影片的拍攝工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所以這三部影片在拍攝過程中使用的群眾演員數量,在國產影片中幾乎是空前絕後的。特別是拍攝《淮海戰役》影片中黃維軍團行軍畫面的時候,更是直接調動了解放軍戰士參演。影片中的黃維兵團,實際上是由1萬多名解放軍戰士來扮演的。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電影中的黃維兵團行軍的畫面,已經令人十分的震撼,而在歷史上黃維兵團的總人數高達12萬,在行軍的時候,要比影視劇中顯示的人數多得多。不過歷史上的黃維兵團在我軍的攻擊下根本不堪一擊,肯定沒有影視劇中解放軍整齊的步伐和英姿颯爽的軍姿。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發動的三大戰役之一,這次戰役共殲滅了國民黨55.5萬人,是三大戰役中消滅國民黨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而黃維兵團就是淮海戰役中,國民黨的一個主力兵團。黃維兵團下轄國民黨4個軍,12萬人的兵力,指揮官黃維是黃埔軍校一期生,深受蔣介石的喜愛。黃維在國民黨軍中素來有“書呆子”的稱號,他打仗指揮死板,崇尚硬碰硬的打法。在淞滬會戰中黃維指揮的一個師,打到最後連一個團都沒能剩下,雖然在事後國民黨當局嘉獎了黃維勇敢作戰的作風,然而黃維也因此落下了“書呆子”的綽號。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在淮海戰役爆發後,黃維奉命帶領軍隊向徐州地區靠攏,在運動作戰中被我軍在雙堆集地區包圍。在包圍黃維兵團後,我軍通過土工作業等方式,不斷的縮小包圍圈。由於國民黨的統治不得人心,黃維兵團內部早已人心惶惶,在幾次突圍失敗後,黃維兵團最終被我軍全殲,黃維本人也被我軍俘虜。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殲滅黃維兵團一戰,是我軍在淮海戰役中的一場關鍵戰役。黃維兵團全軍覆沒後,國民黨軍隊的其他軍團紛紛倉皇逃竄,大多在我軍的運動包圍中被殲滅。在黃維軍團被全殲20天后,淮海戰役正式結束。淮海戰役結束後,我軍徹底控制了長江以北的戰局,為以後渡江戰役打下了基礎。在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出場的時候非常的華麗,戰敗的時候也非常的狼狽。得民心者得天下,淮海戰役中人數和裝備都佔優勢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擊敗,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辽宁资深球迷
2019-04-03

這可以算得上是國產戰爭片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長鏡頭,據說動用一個整師進行拍攝,而電影中設定的對象也相當巧妙,把這次宏大的行軍放在了淮海戰役國民黨黃維兵團的頭上,有意思的是,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序列的軍隊中恐怕也就只有這個兵團能夠走出如此氣勢恢宏的行軍。

由於這部電影拍攝於80年代,在缺乏技術合成的時代背景下,電影中的大場面通常直接用人來堆積,雖然耗費巨大動用資源過多,但真正的實景拍攝,視覺效果卻遠勝於合成效果,更能彰顯出一支軍隊的恢弘場面,當年實際拍攝時只動用了萬人左右的規模,但在真實的淮海戰役上,黃維兵團整整12萬人,上萬人的景象都讓觀眾感受到了震撼,又更何況12萬人!我們也更能想象的到,那場匯聚了140萬軍隊,500多萬民工的大戰,當年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大場面並不是中國獨有,光是當年的前蘇聯在拍攝戰爭與和平、莫斯科保衛戰、解放等大型戰爭電影中,所呈現的大兵團場面要遠比我們大決戰系列要大得多,對於這個問題不能否認,但至少對於我們國家的國產電影來說,大決戰系列中所呈現的場面,已然讓我們感到震撼了!這就已經足夠了!

為什麼把這場行軍的戲放到了黃維兵團的頭上?恐怕也不是沒有理由,因為在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也許是為數不多的,在大部分時間段沒有呈現狼狽局面的國民黨兵團,所以也特意把這個特效效果加到了這個兵團的頭上,也可能提前出黃維兵團在整個淮海戰役期間的作用。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淮海戰役發生初期,我解放軍就集中優勢兵力向孤軍在外的黃百韜兵團首先發起圍殲,黃百韜兵團倉皇逃跑,卻仍然在碾莊被解放軍堵截,最終全軍覆沒,而在碾莊戰役期間,黃維兵團是唯一一支昂首前進、拼死向碾莊發起救援的部隊,而同一時間當黃維兵團拼死深入最終陷入到解放軍的包圍圈後,杜聿明兵團30餘萬人也再一次選擇敗逃南下,因此從國民黨各參戰兵團的狀態來說,也就只有黃維兵團能配得上這個氣勢恢宏的行軍設定,畢竟總不能在黃百韜兵團、杜聿明兵團敗逃的時候,弄出這麼一段戲吧?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在很多影視劇作品,甚至很多歷史資料中,經常將黃維兵團稱作機械化兵團,著名的連續劇亮劍中更強調黃維兵團的失敗是由於他自身的機械化,到了淮海戰役的黃泛區中造成難以移動,進而遭到圍殲,但實際上在整個淮海戰役期間,黃維兵團遠遠達不到機械化水平,各類汽車數量不過800臺(一說500臺),對於一支12萬人的兵團來說,按專業評定來看遠遠達不到機械化的水平,畢竟幾百臺汽車根本裝不滿12萬人,更別提還有大量的武器和後勤物資。但考慮到那個年代中國軍隊的技術性普遍偏弱,很多水準評定也要按最低的標準,也許在那個時候,能做到將重量最重的武器重裝備和部隊攜帶的戰略物資保持汽車化運輸,就已然成了最大的機械化,黃維兵團雖然只有數百輛汽車,但基本可以保持將所有物資實現機械化運輸,這也算的上是另一類的機械化!所以至少在那個年代來看待的話,把黃維兵團稱為機械化兵團也勉強可以理解。

從整個兵團的技術性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的實際表現力,黃維兵團也有資格配上這段宏大的行軍戲!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2019-10-23

看《大決戰》時,我感覺很震撼。

直到後來我看了蘇聯人在1972年拍的《解放》。

回頭再看大決戰,那場面完全就成了小兒科。

《解放》裡那個幾十公里縱深戰場的長鏡頭,估計到現在也只有好萊塢動用特效才能山寨出來,一個長鏡頭裡出現了數千輛坦克大炮和三萬多名士兵,而且是一個完整的縱深戰場而不僅僅是行軍場面,航拍飛機是從前沿陣地一直拍到後勤基地。

史学达人
2019-04-24

黃維兵團的長鏡頭,無非就是在著重講述這支兵團的重要性。要知道蔣介石交給黃維的這個12兵團,那可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軍隊。

陳誠大家都知道,他是最為蔣介石倚重的一個人,原來陳誠的“土木系”軍隊,其實都被分配到了12兵團裡面。

這麼說吧,凡是最能打的軍隊,幾乎都被蔣介石給組合到了12兵團當中了。

整個12兵團,有12萬人。

這些能征善戰的將士們,如此深受蔣介石的重視。他們的武器裝備,當然也是最精良的了。蔣介石給他們配備了,最精良的全副美式裝備。

很顯然這麼一支軍隊,蔣介石是想讓他們去戰場上,立蓋世奇功,扶大廈之傾倒去的。在選擇這支兵團的統帥的時候,蔣介石也是煞費苦心。

最終,他覺得啟用了“書生”黃維。

蔣介石之所以選黃維,就是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率屬於黃埔系,屬於是蔣介石的心腹。在一個就是黃維的資歷較深,他在“土木系”當過高幹。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若是黃維帶領這支兵團,部下也都會服氣。

很顯然蔣介石綜合考慮了很多,平衡了個方面的矛盾。

但是,百密必有一疏,蔣介石唯一的,沒有考慮的,就是黃維的才能。

他好像沒有特別的在乎,要知道打仗若是統帥指揮不力,即使部下在勇猛,也可能會全軍覆沒的。

戰國時期的主將趙括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因為紙上談兵,趙括贏得了趙王的信任。然後把廉頗給換下陣來,結果,四十萬趙軍在他的帶領下,被打敗了,然後四十萬趙軍全部被屠殺了。

我想,若是蔣介石在任用黃維之前,多讀讀《史記》,多看看趙括的事蹟,我相信他就不會用黃維了。

因為黃維的經歷和趙括何其的相似呀。

要知道蔣介石啟用黃維的時候,他已經不上戰場十幾年了。

沒有上戰場打仗的黃維,一直都是在學校裡,給蔣介石培養軍官呢。也就是說這十幾年黃維都是在紙上談兵。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讓這樣紙上談兵的黃維,帶著軍隊去和戰場上,實戰過來的劉伯承將軍帶領的中原野戰軍和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去打仗,談何容易呀?

所以說在蔣介石任命黃維,做統帥的這一刻,就已經揭示了12兵團悲催的命運。

蔣介石如此興師動眾,是命令黃維帶領的12兵團去淮海戰場上,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之即倒的。

儘管當時,淮海戰場上有黃百韜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延年兵團,當然了還有其他的一些兵團,大概六十萬人馬。

但是,當時的國民黨兵團一直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所以,黃維帶領的12兵團,此刻來救場,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可惜的是,黃維在來的時候,因為選擇了走小路,坦克,大炮受到了很多的拘絆。在加上一路走來,受到了解放軍的騷擾,行軍十分的緩慢。

所以,他們耽擱了時間。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等他趕到淮海戰場上的時候,黃百韜兵團已經被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給吃掉了。

黃維的行動,也落入到了劉伯承的視野之中。

劉伯承就想吃掉這支國民黨的王牌軍隊呢,正好黃維主動的鑽到了,劉伯承給他佈下的口袋陣裡。

剛到淮海戰場上的黃維,就被華東野戰軍給圍了一個水洩不通。

本來淮海戰場上的總指揮杜聿明,他想帶著自己的部隊向黃維靠攏,最好和黃維的兵團合在一起。

這樣的話他們進口攻,退可守。

可惜的是,蔣介石對這唯一正確的行動,採取了否定的態勢。他還很氣憤的指責了杜聿明,說杜聿明這樣瞎胡搞下去,會把自己弄亡國的。

不得已杜聿明只好放棄這唯一能自救的正確的戰術,最後無論是黃維的12兵團,還是杜聿明,都被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給圍困了起來。

然後,他們一點又一點的被消滅了,最終,杜聿明和黃維全部都做了俘虜。

總之,淮海戰役國民黨的失敗,黃維的指揮失誤,和蔣介石的不斷插手,起了關鍵行的作用,他們要負主要責任。

黃維的12兵團雖然武器裝備先進,但是被中原野戰軍給圍起來之後,只能等著被動挨打了,防守保命。這樣的軍隊,想打勝仗,就不可能的了。

度度狼gg
2019-09-29

從張靈甫的整編74師覆滅之後到淮海戰役之前,這一階段華野在中原戰場有兩股勁敵,一是邱清泉兵團,二是胡璉兵團,注意這是兩個沒有番號的臨時兵團,分別以整編第5師和整編第11師為基幹加強配屬部隊組成,在一年多的中原逐鹿中,粟裕數次試圖捕拿這兩支部隊予以殲滅,均未能成功。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黃百韜也很善戰,但在第七兵團成立之前,單單一個整編25師給解放軍所帶來的麻煩,程度上只能屈居第三。到1948年夏,國軍戰場形勢日趨惡劣,一二個軍(整編師已恢復軍的番號)根本不敢單獨活動,於是在幾大戰場組建了22個機動兵團,各轄三到四個軍。

淮海戰役打響之初,國民黨“徐州剿總”能夠動用的有四個機動兵團和四個綏靖區約60萬人馬,主力是邱清泉第2兵團、黃百韜第7兵團、李彌第13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黃百韜被圍碾莊後,邱清泉、李彌前往增援,孫元良接防徐州,華野主力16個縱隊42萬人已基本用於圍殲和打援。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中原野戰軍利用這個空檔,突然攻取了徐州和蚌埠之間的重鎮宿縣,切斷了國軍的鐵路補給線,顧祝同和劉峙迅速調動由綏靖區升格的李延年第6兵團、劉汝明第8兵團自南向北反撲,李兵團四個軍稍強,劉兵團兩個軍最弱,由此國軍會戰兵力增加到70萬,這倆兵團的番號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正是剛剛在遼瀋戰役中被殲的盧俊泉第6兵團(錦州)和周福成第8兵團(瀋陽)的番號,要說蔣介石也真是的,這兆頭就不好。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在大別山消耗很大的中野,淮海戰役共參戰7個縱隊約15萬人,正準備收拾這兩個相對較弱的兵團時,1948年11月6日,增援的“華中剿總”第12兵團到達安徽阜陽,“書呆子”黃維來了。

黃埔一期的土木系重將黃維,率領由四個軍和一個快速縱隊組成的第12兵團開來了,全兵團12萬人馬且大部裝備美械,配屬的第4快速縱隊還有幾十輛坦克和榴彈炮團,這幾乎是可以左右戰場局勢的一支強大部隊,國軍會戰兵力自此達到80萬。《大決戰淮海戰役》中對黃維兵團的浩浩蕩蕩開進給予長鏡頭特寫,也是在突出這個王牌兵團的危險性。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華野和中野的60萬人馬(加地方部隊)已經與70萬國軍開打,此時黃百韜正困獸猶鬥,華野已全部投入戰鬥,如果黃維兵團推進迅速、攻擊方向準確,突破中野攔截,將是左右戰場形勢天平的重要砝碼,電影裡搞點航拍很是應該,這可是陳誠攢了近20年的老本,茲當是氣勢洶洶的遺照吧。

黃維兵團的首要任務是奪回宿縣,匯合李延年、劉汝明後擊破中野,而後投入徐東戰場,七個兵團聯手一舉打敗華野。然而黃維在老同學陳賡的引誘下,一步步鑽進中野設計好的包圍圈,還沒有看見宿縣的城牆,就被困在了雙堆集,從此以後再沒有動過窩,一個機械化兵團成為一枚死子,我始終無法理解的是,在華野沒有解決完黃百韜的情況下,黃維12萬人是怎麼被中野15人包圍的,這幾乎是對等兵力!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然後是黃百韜兵敗身亡,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放棄徐州南逃,就快逃出生天了又被命令來搭救12兵團,終被華野追上包圍。而所有發生的這一切,黃維和他的精銳部隊只能在包圍圈裡眼巴巴地看著,直到華野援兵到達,圍他個水洩不通。

如果是胡璉指揮這個絕殺兵團,要麼臨機變更路線,要麼及早與李延年合兵一處,斷不會輕易上套。最搞笑的是廖運周以打頭突圍的藉口起義時,黃維司令官大加讚賞,吩咐第110師需要什麼儘管開口,結果廖運周帶走了兵團一半的重炮,黃維再組織突圍時火力都不足了。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白崇禧討厭胡璉,偏不許他當這個本屬於他的司令官,何應欽跟著起鬨,蔣介石和陳誠真就無可奈何,有人說過,國民黨之敗,非戰之罪,而是敗在戰場之外,我看靠譜。

1948年12月15日,兩大野戰軍發起總攻,第12兵團灰飛煙滅,胡璉隻身逃跑,黃維兵敗被俘。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谌人
2019-10-20

長鏡頭《黃維兵團行進》場面恢宏震撼!沒有之一。

拍攝這個長鏡頭,動用群眾演員和真實裝備之多,在中國電影史上空前絕後、載入史冊。請愛好者珍藏。

1988年,中國拍攝了慶祝建國40週年獻禮片《開國大典》,放映後反響熱烈,獲得巨大成功。

接下來,中國緊鑼密鼓拍攝慶祝建黨70週年獻禮片《大決戰》。

拍攝電影《大決戰》是“舉國工程”,拍攝地點涉及14個省市自治區,動用了原瀋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大軍區所屬三軍及武警部隊13萬餘名軍人,345萬群眾演員。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黃維兵團行進》航拍長鏡頭,出自《大決戰2:淮海戰役》,有一萬餘名正規軍人攜帶實戰裝備參與。為配合拍攝這2分鐘的的長鏡頭,京廣鐵路停運了3個小時。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拍攝這個長鏡頭,動用的資源既特殊又巨大,世界上絕沒有那個國家有能力山寨。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山中路过
2019-04-05

場面雖然宏大,卻是趕死去的。因為中原野戰軍要出場了,劉鄧在淮海戰役中也就打了這場大仗,也只起到個阻擊圍困作用,當然要給蔣軍一個宏大境頭,說明導演有政治頭腦,不是吃乾飯的。其實黃維一個兵團解救碾莊之圍,顯然兵力不夠。如果老蔣能再從華中抽一個兵團,淮海戰役結局就很難說了。單一個黃淮兵團,中原野戰軍幾乎動用了全部力量,最後攻擊雙堆集,中野基本沒有力量了,還是靠華野兩個縱隊上去才解決問題。試想老蔣再増加一個兵團,華野中野根本吃不掉。可惜歷史沒有假設,也該老蔣完蛋。華中白崇禧只做壁上觀,對增援行動消及推諉,危害黨國不淺。

壹佰高
2019-04-05

黃維(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在淞滬會戰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戰役中表現神勇 。曾任十二兵團司令長官,俗稱"黃維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1975年,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後任全國政協委員致力於軍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大決戰》電影中,用了二分多鐘時間拍攝了黃維兵團的行軍狀態,展示了黃維兵團各型火炮和坦克機械化及步兵行軍狀態,是在刻意告訴觀眾黃維兵團很強大,似乎不可戰勝,但最後還是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殲滅並俘虜了黃維。

這部電影的目的是就是告訴我們,凡於人民為敵的,再強大最後都逃不出全軍覆滅的下場。

南瓜报告
2019-11-12

記得當年看《大決戰》的時候還在上小學,那時候就喜歡看“打仗的電影”。《大決戰》每一部的放映時間雖然長,但真刀真槍打仗的時間也不少,而且八一廠超級用心……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大決戰》第一部《遼瀋戰役》非常好看,尤其是塔山阻擊戰和錦州外圍,打得異常激烈。整個電影看下來,四野和國軍部隊的裝備都展現得很真實,八一廠的服化道果然名不虛傳。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更牛的是第二部《淮海戰役》,八一廠服化道的水準只高不低,而且一段“黃維兵團行進”長鏡頭更是看得人“目瞪口呆”。當時年齡小,不覺得長鏡頭有什麼特別。現在回過頭看,那段“真材實料的長鏡頭”確實震撼。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當時,為了拍攝壯觀的《大決戰》三部曲,八一廠幾乎動用了所有力量,除了武器裝備外,就是真實的部隊了。

如何評價大決戰《淮海戰役》黃維兵團行軍的長鏡頭?

也就是說,“黃維兵團行進”長鏡頭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軍素質高,一氣呵成地拍了下來。

镇南少将
2019-10-21

非常不真實,要是當時黃維兵團可以如此嚴整的行軍,可以處變不驚,火炮落在身邊的水中也面無懼色。有這樣的精兵,還會被圍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