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4 個回答
小达侃史
2017-09-08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和稱“邊塞四詩人”。
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河嶽英靈集》:評事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自遠。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餘所最深愛者:“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
《滄浪詩話》: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評:高適才高,頗有雄氣。其詩不習而能,雖乏小巧,終是大才。
《唐詩品》:常侍朔氣縱橫,壯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閭巷之間,殆俠徒也。故其為詩,直舉胸臆,模畫景象,氣骨琅然,而詞鋒華潤,感賞之情,殆出常表。視諸蘇卿之悲憤,陸平原之惆悵,辭節雖離,而音調不促,無以過之矣。夫詩本人情,囿風氣,河洛之間,其氣渾然遠矣,其殆庶乎!
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詩鏡總論》:七言古,盛於開元以後,高適當厲名手。調響氣佚,頗得縱橫;勾角廉折,立見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氣局深矣。
《詩鏡總論》:高達夫調響而急。
《詩藪》:達夫歌行、五言律,極有氣骨。至七言律,雖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贍,漸入中唐矣。
《詩源辨體》:五言律,高語多蒼莽,岑語多藻麗,然高入錄者氣格似勝,岑則句意多同。
《詩源辨體》: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猶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滄浪所謂“古律”是也。雖是變風,然豪曠磊落,乃才大而失之於放,蓋過而非不及也。
《石洲詩話》:高常侍與岑嘉州不同,鍾退谷之論,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渾樸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諸公為一手耳。
《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氣骨,非低甲庸淺所及。然學之者亦須韻句深長,而闊遠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無餘韻,仍是俗手耳。

March新媒体
2017-09-08

記得初中接觸的高適的詩,第一首是《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寫的真棒,充分的展現了他對朋友的真摯情懷,豁達胸襟,可以看出高適是一個真情懷的漢子。

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從周代起我國開始有封爵之賜,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

侯,一般封與周姓諸侯國君,極少封給異姓諸侯國君。高適就是封的侯,也是因為封了侯,才被稱為“詩之達者",顯達也。能夠成為自唐朝以來唯一的詩之達者,高適當然不是靠寫詩就能夠封侯了。

由於高適家境貧寒,年少孤貧,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到高適的時候,家道已經敗落,靠躬耕田壟過活。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高適家學淵源,雖然貧寒,但不至於苦寒,所以高適從小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喜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曾寫詩句“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年輕氣盛時就表現出胸懷大志,帶著股狂傲之氣。

二十歲時,高適赴京求官,自以為唾手可得,然而無人提攜的尷尬處境讓他失意而歸,長期“以求丐取給”,靠友人資助過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高適知天命之年時來運轉,遇到生命的第一個貴人——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安史之亂是高適人生起伏的分水嶺。戰亂爆發前,高適不怎麼得志,困頓了半輩子。戰亂爆發後,高適處在鬥爭的第一線。當時他跟隨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哥舒翰被俘,高適直接領導沒了,就親自跑去見唐玄宗,痛陳失敗原因,表現的慷慨悲壯又信心滿滿,鼓勵玄宗再戰。

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依照唐代陪葬規矩,其祖父陪葬皇陵的,子孫也可以死後陪葬皇陵。因此,高適出生時就頂著地府伴駕的大光環,在重視喪葬的過去,無疑為殊榮。他本人又在邊塞軍營多年,既有軍事才能,又有政治眼光。

唐玄宗帶著高適入蜀,為了平亂,玄宗打算讓三個兒子分頭帶兵,高適反對,說你這樣搞有可能會分裂。玄宗沒聽,結果永王李璘果然反了。而太子李亨沒和玄宗在一起,帶兵的太子已經宣佈玄宗退位自己登基,奪了老爸的皇位。即位後李亨對高適高看了一眼,相信他的政治眼光,讓他任淮南節度使討伐李璘,結果兵不血刃李璘投降。

如何理解唐朝詩人唯達者高適也?

可以說,高適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還是一位頗有膽識的政治家,軍事家。他長期漂泊,從軍多年後又馳騁沙場,對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有著真實情感。

從政,他雖然也有“負氣敢言,權幸憚之”,以至於為官起起伏伏,但是不能抹殺高適政績卓越,最終官至左散騎常侍, 因功封渤海縣侯,到達“詩之達者”之位。

岁月如梭水如歌
2017-09-08

高適,字達夫,滄州人。玄宗時舉有道科。肅宗時官侍御史,歷遷西川節度使。代宗時封渤海候。諡曰忠。有唐詩人之達者,適一人而已。常侍五十學詩,每篇一出,為時傳誦。初與王之渙,王昌齡齊名,繼與岑參齊名。其詩激昂雄健,邊塞詩《燕歌行》,描寫邊塞戰爭生活,內容豐富複雜。主題深層,思想沉鬱厚重,以現實入境,置情入理,鮮明對比,動態相襯。對當時的“征戍之事”,作了高度藝術的概括,與深刻的透視,有諷刺,有思想,有深深的情感取向態度與精神。其思想精神,《燕歌行》乃邊塞詩的壓軸之作。

其詩別於李杜,另闢一體。

我個人認為,《燕歌行》有極強烈的現實印象,給任何時代以深刻的啟迪與警示作用。它的思想已超出了時代,已成為一個又一個時代需要思考的邊塞人生與安全,安寧主題,生活嚮往的主題……

這或許也就是詩人之達者,的個人認識與見解。平臺自由,不足指正。

虎符66442850
2017-09-08

元稹,韋莊,上官儀,張九齡,李公垂等詩人都官至相宰,怎麼就高適獨達呢?高適當過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從三品),追贈禮部尚書,可白居易,韓愈兩公也不次他啊。另外,賀知章當過太子賓客(正三品),崔護當過嶺南節度使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