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7 個回答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2018-11-12

李世民值得佩服的地方之一就是決斷。在下決心之前,他或者也猶豫焦灼,但一旦決心下了,就沒有什麼可以動搖的。一種領導者的果敢。

房玄齡杜如晦,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俗稱“房謀杜斷”,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李世民做秦王的時候兩個人就同心協力輔佐。

當李世民與太子建成儲位之爭最為激烈的時候,太子建成也在逐漸剪除李世民的勢力,方法之一就是把秦王府的大員們紛紛派給國家官職。根據唐朝的法律,任何人只要任了國家職務,就不再隸屬某王,與某王再有私下往來屬於違法。房玄齡與杜如晦也不例外,他們不再屬於秦王府私邸官員,而是朝廷官員,與李世民不敢私自來往了。

李世民下了“武 裝”奪 取政 權的決心後想找這兩個人商量,兩個人都不敢來。

李世民解下佩劍交給尉遲敬德,告知:如果這兩個人來則罷了,不來就拿著這把劍殺了他們。這表現出李世民當時的決心。

這兩個人間主君決心已下,深夜化妝入秦王府,參與謀劃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得到大位後,兩個人也更是大顯身手,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

可惜的是,杜如晦去世的比較早。房玄齡在太宗朝一直做丞相,是中國歷史上任丞相最久、成績最好的丞相之一。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反映出來的是李世民富有決斷的優良品質。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歡迎評閱《故宮之真實的延禧宮,真實的延禧秋色》

红黑圣西罗
2018-10-22

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李世民集團的核心人物,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實在是不可或缺的人物。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這二人力主李世民應該先下手為強,直接奪權,但李世民一直都猶豫不決。李建成為了打擊李世民的勢力,攛掇李淵把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出京城。等李世民下定決心,讓長孫無忌去接房玄齡和杜如晦回來,但二人卻說“敕旨不復聽王事,今若私見,必坐死,不敢奉教。”李世民知道後把自己的刀交給尉遲敬德,並且對尉遲敬德說道:“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其實這都是二人的表明之詞而已,他們很清楚情況,也很瞭解李世民,在說完後就回到了秦王府。

关东侠客
2018-10-22

房玄齡和杜如晦是秦王府重要謀臣,在玄武門之變中起重要作用。李淵稱帝后,大兒子李建成當太子是文官集團的代表,李世民領軍在外平定大半個天下,官拜天策上將軍是新軍事集團的代表。兩個集團為皇位明爭暗鬥勢同水火。房玄齡找李世民大舅子長孫無忌商量勸說秦王先下說為強,李世民一直舉棋不定。李建成和齊王商議分化拉攏瓦解秦王府勢力,通過李淵把李世民手下重要謀臣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到外地,這在這時突厥人來進攻。李建成策劃讓齊王李元吉掛帥出征,把秦王府的精兵勇將盡皆調出,並打算在檢閱軍隊時把李世民幹掉。李世民通過眼線知道內情。於是召集手下重要謀臣商量。房玄齡和杜如晦怕秦王下不了決心接到通知後說⺀"敕旨不復聽王事,若私見必坐死,不敢奉教。”意思是有皇帝旨意在,不能再聽秦王辦事,如果私自見面一定犯死罪,所以不敢聽您的命令。李世民聽二人如此回答就對猛將尉遲恭說:"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敕。"房玄齡和杜如晦看這次秦王真的下定決心了,就祕密回到秦王府策劃玄武門之變的細節,終於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二十七曰發動了震驚朝野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喧嚣平原
2018-11-14

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據《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確實將自己的佩刀交給尉遲敬德並告訴他,如果房玄齡和杜如晦不來,就殺了他們。為什麼李世民要殺掉“房謀杜斷”呢?因為李世民真的怕了。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要想弄清楚整個事情的來由,我們得先從太子李建成對付秦王李世民的手段說起。

雖貴為太子,但李建成知道他這個弟弟—李世民同樣具有野心,而且勢力強悍,不會乖乖屈服自己。因此,李建成聯合齊王李元吉對李世民展開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他們用了兩個辦法,其一是離間高祖李淵與李世民之間的父子關係;其二就是剪除李世民的羽翼。

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憚者,唯杜如晦和房玄齡耳”。

房玄齡與杜如晦可稱為是李世民麾下的極其重要的謀臣,李建成很是忌憚,便向李淵進言,將房玄齡和杜如晦趕出了秦王府。所以,玄武門之變前夕,房玄齡和杜如晦並不在秦王府內。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東突厥鐵騎圍攻烏城。李建成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率軍出征,同時徵調秦王府的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一干悍將隨軍出征。

這還不算完,李建成與李元吉密謀利用為李元吉踐行的機會,騙李世民到昆明池,命死士將其擊殺。

為什麼歷史上會是“玄武門之變”,而不是“昆明池之變”呢?

一個臥底登場了。王晊,東宮率更丞(官名),將太子與齊王的計劃告訴了李世民。

所以說,情報是多麼的重要。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好吧,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了,看你李世民該如何決斷。

秦王手下所有的文臣武將包括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瑾,個個苦口婆心、拼命苦勸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然而,李世民卻表現的猶豫不決。

是真的猶豫不決嗎?我認為,是真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李世民原本並不想弒兄殺弟。因為畢竟是一奶同胞,沒有人在正常情況下幹得出骨肉相殘的事情。即便此時是非正常情況,李世民也不願背上奪嫡篡位的罪名

不管怎樣,歷史已經給出答案。李世民在眾人的規勸下,最終還是做出了決斷,先下手為強。接下來,就是要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在這件事情上,李世民還是想聽聽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建議。於是,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去找房玄齡和杜如晦(因為被逐出秦王府,房杜二人並沒有參加此前的密謀)。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敕旨不聽復事王;今若私謁,必坐死,不敢奉教”。

長孫無忌去的快,回來的也快。房杜二人的意思是,皇上下旨不讓我們再聽從秦王的命令,如果我們私自去見拜見,肯定會死,所以不敢奉命。

當然,這肯定不是房杜二人的真實想法。他們畢竟沒有參加密謀,所以想以此來試探李世民的真實想法以及決心。如果李世民的決定不夠堅定,就可能會導致行動失敗,那麼不參加也罷,至少能給自己留條後路。

“玄齡、如晦豈叛我邪?”

李世民真的有點毛,先不說如果沒有這兩個智囊的參加,這次行動能有幾分把握成功。單是有兩個並不參與的人知道了行動意圖,也就夠危險的。一旦被太子與齊王知道,死的將是李世民。

要知道,有多少祕密行動是因為被告密而失敗的。單單是這次,要不是因為有人告密,就真成了“昆明池之變”。

當然,李世民也不願意相信房杜二人真的會背叛他。所以,李世民沒有讓尉遲敬德直接殺掉房杜二人,而是讓尉遲敬德“觀之”,如果真的不想來,再殺掉。

夠狠,殺人滅口。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殺掉被稱為“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是為什麼?

最終,房玄齡和杜如晦來了,為李世民謀劃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並在成功之後,與侯君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同被視為“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也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文獻參考《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可可潘琴
2018-10-24

班門弄斧,淺薄之見。

房玄齡,杜如嗨是大唐賢臣。正統之人。李世民殺兄斬弟亂倫之事。不恥所為。必被世人唾罵。而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謀某房玄齡,杜如嗨是不會讓李世民成功發動玄武門政變,只有先把這些正統的思想的人殺掉,朝中無人敢講李世民行為是亂倫,眾人回不到人論之人了,於是就豁出去殺兄斬弟兵變上位了。因為要當皇帝,當君子是不行 的。流氓的皇帝,被殺的君子。

八卦小一
2018-10-22

歷史一去不復返。想探究歷史真相,就要多讀史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找到事物之間的規律。看歷史,首先要看歷史背景,其次要看起因,經過,結果,再就看意義和經驗教訓,這個就涉及到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最後要說一句,可以說每個歷史學家面對一大堆史料,所得的歷史結論,也未必都相同。

库充村人
2018-11-13

其作用有二,

1向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等參與政變者展示其決心,秦王已定大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房杜帷幄心腹,不從亦死,其他人還敢有二心嘛?算是堅定團隊信心。

2隋末亂世,倒戈跳槽者比比皆是,招降納叛,防備反叛,是日常工作,太宗深諳此道。況且房杜大才,太子早已提前重金高官拿下也不是不可能,二人對太宗心腹事一清二楚,不從,殺了免除後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