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正定古城這座寺廟國寶眾多,樑思成、魯迅、單霽翔都給予高度評價
路燈攝影
1/20 石家莊正定縣是一座國際級歷史文化名城,眾多的文化遺存是名城構成的核心成份。清光緒年重修的《正定縣誌》中記有寺院46座,城內八大寺院尤為著名,尤其是隆興寺,位列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2/20 正定隆興寺,當地人習慣叫大佛寺,這裡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內無論建築還是佛像,國寶眾多,有許多之最。
3/20 “正定大佛寺,寺大山門遠。寺院在河北,山門在河南。”傳說隆興寺的山門建在河南大相國寺門口,其實是受地形限制,沒有建山門用天王殿代替。隆興寺前面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繞過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迎面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築天王殿,單簷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築,中有圓拱形大門,門上部橫嵌著康熙皇帝親書的“敕建隆興寺”金字匾額,兼有山門作用。
4/20 摩尼殿是該寺主要建築之一,坐落在中軸線前部,始建於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總面積為1400平方米。大殿結構屬抬樑式木結構,平面呈十字形。殿內的粱架結構均與宋《營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後乳栿四柱結構形式。中國古建專家樑思成稱宋代建築摩尼殿為世界古建築孤例。
5/20 與一般重簷建築不同處是把外牆砌到副階簷下,另在副階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頂抱廈,宋代稱“龜頭屋”。這種結構在宋畫中屢見,但實物卻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孤例,為隆興寺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最高的建築,也是寺中一絕。摩尼殿曾在977年至1980年重修。
6/20 摩尼殿前有一石香爐,此石香爐為宋代雕制,由爐身、爐座兩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爐身正面浮雕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四周侍立藥師十二神將,手持寶杵、寶劍、寶棒等兵器,給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覺。寺廟中早期的香爐保存下來的並不多,此座以佛教題材為雕飾的宋代石香爐保存至今,更為罕見。
7/20 摩尼殿內各壁滿繪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除內槽東西扇面牆內壁的《十二圓覺菩薩圖》和《八大菩薩圖》為清代補繪外,其餘皆為明代遺存。壁畫採用瀝粉貼金的藝術處理,色彩豔麗,層次清晰,在現存明代寺觀壁畫中實屬上乘之作。
8/20 摩尼殿內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觀音像高3.4米,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兩手抱膝,身體稍向前傾斜,面容秀麗恬靜,姿態優雅端莊。柳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視,恰與禮佛者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9/20 牌樓門,面闊一間,廡殿頂,曾被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樑思成譽為“珍品”。現存建築為1986年依據樑思成《正定調查紀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復建。南面題額“妙莊嚴城”,即讚美佛門乃絕妙善美之境地。背面題額“通津寶筏”,比喻佛法為普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之寶船。
10/20 戒壇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為座重簷三滴水,四角攢尖頂亭臺式建築,現存木結構部分建於清康熙年間,石壇為明代遺存,面闊、進深皆為三間,戒壇是寺院用於舉行授戒儀式的壇場。
11/20 戒壇內有座銅鑄雙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年)鑄造。面南者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雙手做禪定印。面北者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左手做禪定印,右手做慈悲印。在藥師佛像下蓮座正中陰刻銘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縣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呂氏諱旺謹造”。此種形制的造像在漢傳佛教寺院中極為少見。
12/20 \n慈氏閣建於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層樓閣。慈氏是梵語彌勒的意譯,故該建築稱慈氏閣。內部樑架結構採用減柱造,簡潔明朗,簷牆內立柱為宋《營造法式》所記永定柱的唯一族物例證。元、明、清均有重修。閣內二米高的須彌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為彌勒佛形象,或稱“慈氏菩薩”,是宋代遺物。
13/20 閣內所供木雕彌勒菩薩像,高7.4米,系北宋時期獨木雕制。彌勒頭戴天冠,著菩薩裝,手做說法印,身後飾高8.8米的火焰紋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無邊。1995年採用修殘補缺、隨舊著色的方法進行了復原性修復。
14/20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坐落在中軸線後部。閣高33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為五重簷三層樓閣。舊名“佛香閣”、”天寧觀音閣”。
15/20 大悲閣內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銅鑄大菩薩,稱“大悲菩薩”,高19.2米,立於2.2米高的須彌石臺上,是中國保存最好、最高、最大的銅鑄觀音菩薩像。菩薩像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稱“千手千眼觀音”。
16/20 銅鑄大菩薩下是一座石質須彌座,為北宋原物,高2.25米,由雙層上枋、上梟、束腰、下梟、下枋、圭腳組成。須彌座採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的表現技法,雕刻出力士、飛天、共命鳥、伎樂等形象,造型生動,雕工精良,為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藝術珍品。
17/20 龍藏寺碑是我國著名古碑刻之一。刻立於隋開皇六年(586年)。碑文記述了恆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勸獎州內士庶萬餘人修建龍藏寺的情況。其書體方整有秩,字畫挺勁有力,在南北朝至唐朝的書法藝術發展史上處於承先啟後的地位。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有“楷書之祖”“隋碑第一”之稱,為隆興寺六最之一。
18/20 毗盧殿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原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遷建於此。此殿面闊、進深皆為五間,重簷歇山頂、青瓦覆蓋、綠琉璃瓦剪邊。簷下懸掛清乾隆皇帝御書\毗盧佛殿\ 匾額。
19/20 毗盧,為梵文“毗盧遮那”之略稱,意思是“光明普照”。此銅鑄毗盧佛像為明代萬曆皇帝與其生母慈聖皇太后御製,高6.42米,由三層四身相連、面向四方的坐式毗盧佛和三層共雕飾一千尊小佛的圓鼓型蓮座摞置而成,通體共有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此尊造像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做工精良,為一件難得的明代藝術珍品,是隆興寺六最之一。
20/20 隆興寺是中國國內現存宋代建築、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築之一。隆興寺作為河朔名寺,歷經千年,見證了唐宋至民國時期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發展變化。圖文原創,歡迎關注:路燈攝影。每天為您分享旅途好風景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