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再京劇界素有“小冬皇”美譽的王佩瑜,通過大學講座宣傳、現身各種綜藝節目等形式不遺餘力的宣傳京劇。\n相聲界當紅小生張雲雷接受採訪時也談到:我就想以我自己現在的能力,去給90後(80後的比較少)普及中國傳統的東西,去告訴他們什麼是京劇、什麼是評戲、什麼是大鼓、什麼是曲藝。\n傳統戲劇曲藝確實需要宣傳和推廣,才能使更多年輕人認識、接受並喜歡。但也有戲迷質疑王佩瑜荒於專業、勤於炒作,有報紙質疑張雲雷“熒光棒相聲”是娛樂圈流量小生等等。\n您贊同藝人應該推廣傳統文化藝術嗎?哪些質疑聲音您怎麼理解?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一梦十二年12138

我還能怎麼看?無非是為瑜老闆,為張雲雷鼓掌叫好唄。

我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藝術形式和美妙的民族樂器?京劇、評劇、梆子、曲劇、豫劇、崑曲、越劇、評彈、大鼓、潮劇、漢劇、蓮花落、黃梅戲,相聲、評書、快板、二胡、三絃、古琴、笛子,等等等等,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去了解其中的精彩,感受其中的韻味?

但是,永遠不缺熱愛傳統,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人。

郭德綱先生創辦德雲社二十多年,憑一己之力,使相聲漸漸煥發了新的生機,近幾年各地的相聲園子也開始春筍般層出不窮。當他有能力時,又開辦了京劇班子“麒麟劇社”,初期寧可每個月賠錢幾十萬也要堅持下去,直到現在門票場場售罄。而今,他又創辦了評劇班子“太平劇社”。這一切不都是因為一腔熱愛嗎?

瑜老闆是餘派女老生,近年來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地宣傳京劇,她說過最打動人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因而,讓這一部分還沒能參透京劇妙處的人愛上京劇,便成了她不懈的追求。

張雲雷比他們都年幼幾歲,是個90後,但是通身所散發出來的儼然是一副“老藝術家”的做派。他自幼浸泡在曲藝行,五歲時便津津有味地坐在臺口聽京韻大鼓,再長几歲又很幸運地拜得名師,自此算是正式步入了傳統藝術的門。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五點起床吊嗓子,每天學習太平歌詞、京韻大鼓、蓮花落等各種曲藝形式,快板、御子、三絃也都有所接觸。十一二歲便能登臺演出,小小的人兒面對觀眾絲毫不怯場,不論唱什麼都是高亢嘹亮,清脆悅耳。可以說從小開始,曲藝就刻在他的骨子裡。及至後來倒倉等各種變故,如今的他,對曲藝之心不改,而且發現自己似乎隱隱可以帶動一批粉絲也愛上傳統,於是他把“讓傳統走進年輕人”作為自己的使命,不論在什麼場合,但凡有合適的機會都會盡力宣揚。他不光讓大家聽他唱,還希望大家能夠聽那些真正的大師如何演繹。每當粉絲學會了新的曲目,他都不吝誇獎,大加讚揚,時時關注大家的學習情況,及時佈置新的作業。老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何愁教不會學不好呢?

有了這些人,後面還會有更多人,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也不是不可能,這一切,不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願意看到的嗎?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瑜洲Y张大雷的燕子

嗯!作為一個後入門的二奶奶我必須誇一下前輩們!這裡先放上我們辮兒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最開始我聽的是辮兒的小曲兒,很有韻味,很有意思,對於京劇戲曲不太感冒,就算是辮兒唱出來我也不太喜歡,直到有一次聽到了張雲雷和粉絲合唱的乾坤袋,那是我第一次認真聽戲曲!第一次感覺,哇!不錯哎!然後自己學了一下,哎!我好像也會了!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這是我接觸戲曲的第一步,而真正算有點興趣應該是因為陶陽,陶雲聖他跟郭麒麟一起唱的擋涼,我反覆聽,真的很有味道,我突然感覺自己愛上了戲曲(當然是錯覺)因為打開別人的還是聽不下去!給二爺丟臉了😲所以最開始,我對戲曲感興趣的第一步其實是因為各位前輩,各位二奶奶才有的!所以說起推廣戲曲,誇我們辮兒的時候也得誇誇我們二爺的粉絲們,很給力!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好像說到最後又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嗯!反正喜歡辮兒喜歡大林喜歡陶陽喜歡德雲社的各位角兒們😘😘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yaya

瑜老闆做為當紅餘派老生放個架子走下舞臺來到廣大群眾之中講京劇,普及京劇知識為發展京劇做出貢獻,此舉功大無比,點贊,點贊。京劇是國粹,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精華,百年來多少藝術先輩為發展京劇藝術嘔心瀝血,潛心研究京劇唱腔和表演手段,舞臺上的一招一式都是藝術家的心血,在京劇人共同努力下才使得京劇百花爭豔,創立了百姓歡迎的各種流派,使京劇藝術長青不衰傳承至今。京劇歷來講究普及和提高,從宮廷京劇走向百姓舞臺,又從舞臺走向普通百姓之中,這種接地氣的做法代代相傳。到群眾中推廣京劇到青年人講京劇應該是京劇人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中國開放各種藝術種類對傳統藝術更為衝擊下,保護和發展京劇這一國椊更為重要,王佩瑜、張雲雷先行一步,做京劇宣傳的使者實在可敬。此舉如大力推廣,京劇藝朮的群眾性一定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更多青年人愛京劇必成現實,一個年輕人愛京劇,唱京劇的埸面指日可待,京劇的明天會更加燦爛精彩。那些對瑜老闆此舉有偏見的種奇談怪論休矣!為了發展京劇,讓此舉之風來的再猛烈些吧!

鲁班715

誰推廣都沒戲,不是說京劇不好,是時代變了。京劇雖然是國粹,怕是都出不了京津兩地或者再具體點,都出不了京城。普通話雖然是我國各個民族互相交流的通用語言,但是我國各個省市自治區,都有自己的地方方言,從而形成了各個地方特有的戲曲文化藝術。這些年來各個地方政府也都在挖掘、整理、宣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文化項目,對京劇的推廣動力並不是很大。比如說:東北二人轉、秧歌、河北有梆子、評劇、皮影戲(都快失傳了)、秧歌,河南有豫劇,陝西秦腔,安徽黃梅戲,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地的越劇,兩廣地區的粵劇,湖南花鼓,湖北漢劇、楚劇等,其他省市、少數民族自治區就不一一列舉,各有各的特色……中國各地的戲曲類團體數不勝數,表演的也大多是地方戲,真正唱京劇的並不多。京劇頂著國粹的頭銜本身就限制了它的發展,現在以及將來也只能是出現在電視節目和人民大劇院裡。這樣也挺好,國粹就應該花團錦簇,這樣才顯得精緻。(純屬個人看法,請勿上綱上線,如有錯誤請指教,附耳傾聽)

岑詮

不管京劇還是傳統曲藝,時至今日還有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願意掏錢且花時間走進劇場聽一段,這在當代“娛樂至死”的社會,何等難能可貴。

戲迷和票友有自己的道理和出發點,不可褒貶,只不過傳統藝術的延續和傳承,還是需要培育受眾度,戲迷只是小眾。一門藝術如果總是隻有臺下寥寥數名懂行的“票友”在欣賞,杞人憂天的說,離消亡也不遠了。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王珮瑜未必真是京劇界的“小孟小冬”——甚至難以逾越,但能以一己之力推廣京劇,讓更多年輕人接觸、瞭解並融入傳統戲曲,戲迷不該過多指責,而是必須多以褒揚。

有人甚至質疑王珮瑜是在利用京劇炒作自己、成就自己。其實,換個角度看,王珮瑜是在利用自己炒作京劇。

藝人可以炒作自己的熱點和方式很多,何必拿一門幾乎無人問津的戲曲,更何況憑王珮瑜的曲藝界知名度,大可按照當下炒作流量娛樂新星的路數、炒紅自己,然後大撈一把,沒必要花大把時間和精力到大學客座講解京劇,還要招致各種非議。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在弘揚傳統文化之路上,德雲社同樣是必須大書特書。從創辦德雲社宗旨的“說真正的相聲”,再到郭德綱表演各種傳統相聲、曲藝,再到張雲雷的《探清水河》、《鎖麒囊》。

從德雲社最慘時只有一個觀眾,到如今郭德綱每逢商演必“滿坑滿谷”、以及張雲雷的“熒光棒相聲”和“千人大合唱”,再到許多年輕女孩樂於走進德雲社聽傳統曲藝,每一次對傳統藝術的討論都離不開德雲社和張雲雷,何等幸事。

必須感謝像王珮瑜、郭德綱、張雲雷、陶陽等不遺餘力宣揚和普及傳統藝術的藝人,否則我們的民族哪來的文化自信,老祖宗留下的隗寶何以傳承。

elicxxx

兩種人,兩種態度吧。

德雲社的態度是低姿態,按老郭的口頭禪,他們是相聲的小學生,觀眾是衣食父母。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德雲社這麼多年,對於觀眾始終是尊重的。他們懟過同行,懟過記者,甚至懟過電視臺,而且都懟的大鳴大放的。但是,見他們懟過觀眾嗎?他們的做法是先用作品把觀眾吸引到劇場裡來,當觀眾喜歡上他們的作品,接受了他們的表演方式再開始逐步的推廣他們的理念。而且是很小心的那種,一旦發現觀眾,市場的接受度不好,甚至有反彈,立刻收手,該修改修改,該放棄就堅決放棄。所以德雲社才能逐步壯大,才沒有成為曇花一現,相聲也重新變成了老百姓喜歡的藝術形式。

而京劇則是另一張面孔了,他們都是大師,都是藝術家,他們是來帶領廣大土鱉們脫離低級趣味走向高雅的。所以,要他們抬頭看看觀眾,看市場是不可能的。開口傳統,閉口規矩,彷彿從來就不知道二十一世紀都已經過了快20個年頭。既沒有新作品,也沒有新唱腔,既不反映現實生活,也不跟上時代發展。崑曲的才子佳人也好京劇的帝王將相也罷,想要引起觀眾的共鳴已經很難了。

暮里暮外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背有些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只不過是他們兩個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佼佼者。這個時代從來不缺流行,缺的只是被我們遺忘的曾經的“流行”。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發揚與傳承來講,這兩位無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瑜老闆從小備受京劇薰陶,當代第一坤生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京劇是一門太美太美的藝術,然而大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傳承卻越來越難了,瑜老闆想當京劇的一扇窗,讓人們打開這扇窗,願意走到京劇的殿堂裡,也願意這樣一輩子做下去。不關係什麼樣的方式傳播,京劇的魂是不變的,根兒是不變的,更多的年輕人願意駐足在京劇世界,京劇,是要流傳下去的啊~

張雲雷,從小京評梆韻薰陶,自幼含蕭彈弦長大。不管是把相聲開成演唱會,還是聽相聲帶熒光棒,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帶動了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傳統藝術。他的觀眾,能唱評劇,能唱京劇,能唱鼓曲,能唱太平歌詞,能打玉子,能打快板。當然也有人說張雲雷不行,相聲說的不好,舞臺風格不好,反正覺得他哪哪都是不好,可是刨去這些個不好,平心而論,單憑他能讓這麼多的人愛上傳統藝術,他的努力就是有用的。師父調侃他“太平歌詞老藝術家,正經從老藝術家一步步蛻變成鮮肉”,他身上的能耐,單摘出來一樣,單說把它學會就夠學好久的了,更別說學精了。有人說他一夜成名,可是那一夜成名的本事是日日夜夜練出來的!他願意用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傳統藝術,他費心了!

願二位角兒前程似錦,也希望我們更多的年輕人願意瞭解傳統藝術,去學習,然後儘自己微薄之力去傳承!

最後放上兩位角兒的大褂圖,這是中國傳統藝人最美的服裝!

(圖源見水印)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秋风客者

京劇值不值得推廣,和怎麼推廣,這是兩個問題,放在傳統文化身上同樣適用。

我的看法是,推廣不切實際,傳承迫在眉睫。

理由很簡單。現在戲劇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能完整唱一出兩齣戲的有多少?

之前看過一個節目,一個從小學京劇的人改行了,在節目裡唱了一齣戲,並說這是自己最後在舞臺唱戲,因為現在在劇場的工作養活不了自己,決定改行。很悲哀。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好,但也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很好的傳承下來。西方最流行的音樂不是古典音樂,舞廳裡常跳也不是芭蕾,但這兩樣永遠都不過時,是最莊嚴高貴的。

反觀我們的傳統文化,包括戲劇在內,現在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西方那一套開班授課似的教育方式,當真比老一輩一帶一師傅教徒弟的方式先進且有效嗎?

現在京劇所謂的角,跟梅蘭芳時期的角比,是進步了還是退不了呢?

我們的年輕人不懂歷史,不懂古典禮儀,不識人物,不識典故,怎麼能看懂京劇呢?

京劇如今的發展現狀,不是京劇的問題,而是我們到底是以什麼眼光,看待自己歷史以及文化的問題。

因為如果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過去,就不能正確的面向未來。

屠户集锦

個人覺得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什麼責任傳承。

無非是把自己喜歡並擅長的東西推薦給其他人而已。

我喜歡打籃球,那我就想讓身邊的朋友也喜歡打籃球,這樣我們就能一起打籃球了。

如果我籃球打的非常好,那我更要推廣籃球了,不僅要讓男性朋友和我一起打,還要女性朋友觀看。這樣才能體現我的優秀,我才高興。

如果我身邊的人都不喜歡籃球,那我要多難受。

同理,他們要推廣京劇,推廣傳統藝術。

而且,京劇和傳統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他們的飯碗,能不推廣嗎?

以上。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咸鱼茶馆

張雲雷:你們喜歡我,我就分享我會的東西給你們。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王佩瑜:京劇很牛X,我也很牛X,應該有更多的人喜歡我(和京劇)。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這就是我個人對這兩個人的簡單總結,先說一說相對來說我比較熟悉的張雲雷吧。我不是飯圈的人,他的相聲也好,小曲小調也好,都不是我喜歡的款。但張雲雷有一個我最認同的特質,那就是這人不擅長裝,尤其是在粉絲或者自己信賴的人面前。所以題主列出他說的那些想要給年輕人普及傳統文化京劇評劇什麼的,多半就是面對媒體背詞兒罷了,他有那種遠大抱負才見了鬼。張雲雷內心其實和小男孩差不多,你把他當成朋友圈一個比較出色的人更合適,而他的那些粉絲也真不是去接受他在臺上灌輸傳統教育的,他就是展示自己,說完相聲段子以後,問問臺下的粉絲們,你們想聽什麼,我給你們唱,如果你們也會,那就來個大合唱,有熒光棒的舞起來,那邊的不亮了,抖一抖把熒光粉抖勻了就可以亮了。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張雲雷是在玩,他從來也沒去揹負什麼傳承傳統文化,給優秀文明續命的歷史責任感,他才不會去找這些麻煩事兒,因為他內心就是個喜歡和粉絲一起鬧的小公舉罷了。

而王佩瑜卻和他相反,她確實是在推廣京劇,並且她深愛這門她賴以生存的藝術,併為它去參加各種綜藝節目。我對她的質疑和有些反對方一樣,到底是推廣重要,還是傳承更重要?你到底是在推廣京劇這門藝術,還是推廣會京劇的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什麼她那些粉絲都有一種王老闆傷綜藝是在降低身段,而王老闆話裡話外也有這種感覺,京劇什麼時候變成這麼一門高高在上的藝術了?我看不透王老闆的真實想法,而且我也沒追過她的所有綜藝,只看過《圓桌派》和《吐槽大會》,吐槽大會那些段子多半不是她自己寫的,估計就是李誕的策劃團隊炮製的和她形象比較符合的碎包袱,當然也是得到她認可的,否則她也不會那麼眉飛色舞的講出來。當時網上很多人對她的評價是“酸腐味濃厚的吐槽”,我覺得倒沒那麼嚴重,只是她那種“無敵是多麼寂寞”的氣場確實很明顯,有能耐的人應該有傲氣,但王老闆你在推廣一樣小眾的東西,你覺得這種高高在上的嘴臉真能讓更多人喜歡京劇嗎?還是說你希望推廣的京劇就是這種“我這麼牛X你竟敢不喜歡”的設定?

京劇“女老生”王佩瑜致力於推廣京劇,張雲雷說:給年輕人普及傳統的東西。你怎麼看?

而圓桌派就更加讓我接受不能了,那是我第一次認識這位名角兒,就覺得她保養得很好,像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談吐也很優雅,這種優雅就是端著講話的優雅。但是她和王蒙、竇文濤說話時,有一種強烈的違和感,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我和這群外行人聊京劇我很委屈”的感覺,圓桌派本來是四個人的聊天,除了竇文濤和樑文道是主持加話題緩衝帶之外,一般另外兩個都是嘉賓,權重不會有太大差別,但那一期王蒙也幾乎把所有話題都給了王老闆,三個人給她遞活兒。而她一直保持那種“我為了推廣京劇不得不和這些外行人聊天”的委屈氣場,說實話那一期是我最不喜歡的圓桌派。

說實話京劇在現代社會變得小眾,絕對不是因為太牛X或者太高雅,而是人們審美選擇更多,可以獲得精神愉悅的渠道也更多,所以京劇這種需要一定門檻的觀賞藝術不再那麼有市場。我覺得既然時代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審美,就沒必要強行去推廣一樣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東西,更加不能刻意把它無限拔高,在推不動的時候痛心疾首的說“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觀眾”,這樣估計不但推廣不動京劇,更會讓大家逆反心理爆發,更加對它接受不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