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你支持還是反對?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10 個回答
禾茗

《弟子規》己經失去它的作用,不合時宜。孩子們背歸背,做歸做。他們的父母願意接受孩子弟子規,自己卻對父母,即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守《弟子規》!國學浩於牛毛,何選《弟子規》?不學也罷!

敏学
2017-06-07

2012年2月18日,太湖大學堂,當有人問南懷瑾老師,如何教育子女,南懷瑾老師談到了定門,慧門,另外還說到,千萬不要搞《弟子規》那一套。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弟子規》產生於清朝,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先生根據《論語》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編寫而成。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這個秀才以片面的理解,理解聖人之學,啟迪兒童教育,其主要內容是講述孩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讀書求學等方面的基本規範。

《弟子規》用“聖人訓”來欲蓋彌彰,通篇用愚孝和盲忠作為主旨,主張順從。要求人人循規蹈矩,不許犯上作亂。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滿清一方面對順從的男子,要求忠君尊上,女子要“三從四德”。另一方面,對有不同意見的反抗者,實行白色恐怖,對不服從的百姓們推行“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用種種高壓手段要百姓訓服,大興文字獄,因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滅這個讀書人一家。

康熙獲取了《弟子規》,如獲珍寶,作為教化順民的工具,而大力推廣。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有人說《弟子規》做兒童啟蒙,不可以嗎?

越是開蒙,越要拿高層次的東西。小孩學得越早,記得就越久,小時候學的東西往往跟一輩子。如果這時候學的是次品,一輩子的品位很難翻轉過來。所以第一口奶很重要!

兒童的思想是奇妙的東西,最寶貴的財富,沒有那麼條條框框, 很多成年人無法接受新鮮事物 那是因為與頭腦中約定俗成的東西想衝突 !年齡越大越固執!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每個人成長都與環境分不開的,也就是常說的代溝。父母認為正確的,其實是基於他自己成長和認識,也不是絕對正確。

所以家庭中,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看你怎麼去面對和解決他,而不是盲從!

最近關於《弟子規》的爭議那麼多,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孩子學《弟子規》?

有一句話說的好:養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你最大的失敗!

聽話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刘蟾大生
2017-03-17

本質上,孩子讀一本《弟子規》,也不至於就如何如何。所以,就一本課外讀物而言,孩子可讀可不讀。但是,當整個社會都推崇《弟子規》、誤導宣傳《弟子規》是經典、死板硬套來學,這就有大問題了。這種一哄而上的推崇、崇拜、誤導的行為,才是真正要反對和批判的。否則,《弟子規》熱過去了,又有別的東西出來。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學啥都有問題!

冷静观事
2017-02-07

筆者談不上對《弟子規》有多深研究,但讀懂之後還真不太欣賞傳統古文化中的某些“蒙學”即所謂啟蒙之學。《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此文在當時封建社會教育孩子識字兼懂得一些做人的規矩多少有些意義,但如以此來做為人處事的準則,則有不少問題,放到當今的社會就更不足為論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文化和科學日新月異,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有不少人之所以青睞《弟子規》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只教導人們畏首畏尾,愚忠愚孝,循規蹈矩,愚昧媚上,而把大儒家文化中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割裂掉了。用300多年前陳舊的行為準則來培養21世紀的青年學生堪比封建愚民教育,可笑至極,也行不通。比如《弟子規》“孝則”中說:“親有疾,藥先嚐。”父母生了病,讓沒病的子女嘗藥管不管用,這不是很愚昧無知嗎?事實上如今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規》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規》那一套?我認為無論研讀還是從未讀過的人,都不會從內心認可封建說教。如果不是出於其他目的,那一定是自欺欺人。

观鱼惜朝
2017-03-18

對於《弟子規》,千萬不要斷章取義。多誦讀幾次,與現實放在一起領悟。親,不要理解為雙親,理解為家庭;言,理解為說話與做文章等等。《弟子規》文字好簡單,很淺顯,當然批判性閱讀。弟子規中的話不是小孩子所能理解透徹的。三十幾歲的人才可能對一些道理有所感悟。需要時間漸漸摸那些道理。小孩子學弟子規,無非是解悶兒,如同小孩子搖頭晃腦讀論語一樣,但漸漸地年齡長大,讀書的味道才能來到。

骑士139040929
2017-02-11

一切發明,創造,設計,都有規矩。學習《弟子規》使小兒懂得為人處世的規矩,這很好。我的意見不能照搬,因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老則朽也,但也有可取之處,取精華,去糟粕,結合社情,引導默化,可行。否則,學則白學,在社會當今行不通,瞎子點燈白費油。

一镜走天下
2017-06-08

《弟子規》屬於國學經典,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或總結反思。但是,我的觀點是可以適量當國學文化學一學,瞭解一些傳統文化內容,但不可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來加以強化。

關於《弟子規》國學的意義,我不多說了吧。裡面的每一條都堪稱是行為楷模,道理也是一挖三盡深。

但是為什麼不可作為行為準則教育孩子呢?

因為《弟子規》太完美了!不要說一個五到十歲的孩子做不到《弟子規》,就連我們大人也做不到《弟子規》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的行為。既然我們大人都做不到,為何要苦逼一個孩子做到這麼完美呢?何況孩子太小,有些事理解不到位。

這裡要說到《弟子規》的出處,《弟子規》是清代李毓秀先生根據《論語》思想編寫的一套兒童啟蒙讀物,說明白些,就是一個大人按照聖人的標準給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設立的一套全面且入微的行為準則。既然是聖人的標準,不要說小孩子,大人能做到的萬中也出不了一個!這種標準是何其之高哉!

從現代意義上來說,一些行為規範不合適宜了,如鞠躬、跪拜等等,孩子學了又做不到,不就是瞎學一通麼。更不要提什麼24孝那麼變態的孝道了(只是一部分很變態)。

再來看看《弟子規》是怎麼學的,一般就是教學生背誦,厲害點就是理解每一條的意思,再厲害點就是穿漢服背誦,再高級點就是回家給媽媽洗腳……活動結束後呢,該回到什麼樣就回到什麼樣。一切都不過是演戲罷了!孩子們心理也都清楚,大人平日裡做不到的事,為什麼我們來做?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例如,我在班裡經常教育孩子要文明禮貌講衛生,衣服要乾淨,手和臉要勤洗。可是總是有一些同學做不到。後來,我到那些同學家訪,看到他們家裡亂糟糟的樣子,心裡一下子就全明白了。不是老師教育得少,而是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家族氛圍來引導。片面地靠老師的教育或是《弟子規》的活動開展,對孩子的成長不能說沒有意義,只是那點意義受現實生活的制約很大很大!

反過來,那些平時裡就比較文明禮貌穿著乾淨的同學,不用老師刻意去教,本身就做得很好了。

大宋小新
2017-02-16

弟子規都是古人經過總結出來的中華美德,是行為中的美德和榜樣,這有什麼爭議?國人早已不對古訓和傳統美德重視,好好的東西不再吸取而是視而不見或者開始拋棄誹謗,反倒是韓國日本和其他國家人更重視中國的國學,可悲啊!

晴之婉约
2017-02-07

其實關於國學一直就存在很多爭議,也不是最近才有的,我認為這種文化存在的價值,並不是要我們完全複製,這不現實。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一種沉澱,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吐故納新,需要傳承民族文化,同時也需要擯棄不適合我們自身的一些迂腐思想。

就《弟子規》而言,其中確實有部分言論和思維模式,不適合我們如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在給孩子做國學啟蒙時,很多東西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很多家長自身對國學的偏頗認知,也不足以撐起對孩子的教育。

我們家裡唯獨沒有《弟子規》這本關於國學的書,原因很簡單,我認為這本書沒有存在我和孩子的世界裡的理由。不要扯什麼上下五千年文化,文化也分精華與糟粕,太多的內容不符合當今社會,那麼為什麼不敢對它說“不”呢?沒有《弟子規》我的孩子一樣可以做個有模有樣的小紳士,同樣可以把國學知識爛熟於心,並且能結合實際,做到用行動力來向傳統文化的致敬。

一本好書帶給孩子的是一生的影響,家長良好的榜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向標杆。國學的精髓,我們需要一點一滴去滲透給孩子,而不是隻停留在朗讀與背誦的階段。

小小潘0614
2017-02-22

一、學習弟子規的好處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人生最好的交際,“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如果孩子有叛逆、好動、沉溺網絡,不願與人交往的表現,那麼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學習《弟子規》的禮儀開始。學習《弟子規》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不良風氣,從日常生活中的禮儀系統教起,從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他人做起。讓孩子從內心真正認識到禮儀的好處,利人利己。

二、學習《弟子規》的用處

孟子說:“得道者多助“,一個從小懂得禮儀知行之人,必定是一個有道德之人,那麼在以後的成長中,必定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必定是成就人生大器之人。

三、學習《弟子規》的妙處

弟子規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處事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規範,特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好讀物。學習《弟子規》和其他傳統經典,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及方法,還能從小讓孩子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等好處。這樣的孩子人見人愛、人親、人敬,將大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學習弟子規有什麼好處?

最近百家講壇正在播放錢文忠教授講解的弟子規,很好看。

我總結了幾點孩子學習弟子規的好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弟子規》融讀經與識字、為學與為人為一體,教導兒童讀誦並落實在生活當中。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注重家庭教育與生活實踐香結合,是待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

學習《弟子規》的好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的語感。《弟子規》言語流暢,三字一句、二句一韻,接近白話,讀誦時朗朗上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感,感受正確而自如地運用母語表達自己的快樂;

2、增長孩子的見識。《弟子規》是依據《論語》編寫的,學習過程中還會接觸到《論語》、《三字經》、《千字文》、《二十四孝故事》、《德育故事》等相關內容,其中蘊含了大量的風俗禮儀、人文智慧、成語典故、倫理道德等中國文化精髓,孩子在讀誦時,不僅體驗到母語的優美,同時又增長了見識;

3、提高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讀誦《弟子規》等經典內容,孩子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中國語言文字之根在文化經典當中,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範文。這些好語錄、文章、詩詞記得多了,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久而久之,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4、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儀。小孩子天真無邪,記憶力最強,最容易教導。《易經》上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就是講要給孩子很好的善良的教育,讓他奠定德行的根基。《弟子規》就是一本很好的啟蒙素材;

5、提升孩子高貴的氣質。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朱熹也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劉夢溪教授也說過“閱讀經典文本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受傳統文化資源薰陶得比較多的人和受薰陶比較少的人,其氣質風度是截然不同的;

6、心態方面。誦讀《弟子規》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使孩子變得安寧,減少浮躁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心態。

總之,學習《弟子規》還有很多好處,以上只是列舉了幾條比較顯著的,所以這麼好的書,是值得反覆學習的,而且大人也值得來學習。

總之,學習《弟子規》還有很多好處,以上只是列舉了幾條比較顯著的,所以這麼好的書,是值得反覆學習的,而且大人也值得來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