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是否就是彌勒佛?他的布袋有什麼作用?

布袋和尚是否就是彌勒佛?他的布袋有什麼作用?
6 個回答
蒋小志
2017-09-05

彌勒菩薩 名“阿逸多”,是釋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

後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菩薩。據佛經上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流傳一萬年。其後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須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過八百餘萬年後,彌勒菩薩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見《增一阿含經》、《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也有把布袋和尚塑像稱作彌勒菩薩的。

我國五代時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攜布袋,教化群眾,很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樂山大佛塑的彌勒菩薩應該是阿逸多的像,而大肚彌勒佛是布袋和尚的形象。

布袋和尚在五散人中,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人物。布袋和尚的原型,是五代後梁的僧人契此,號長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嶽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長相猥瑣,常以杖背一布袋,四出化緣,隨處坐臥。天將下雨,他便著溼鞋;天將乾旱,他便拖木屐。人們據他穿鞋著屐,便得知晴雨的變化。他雖瘋瘋癲癲,但與人談禍福吉凶,卻很靈驗。他死前口占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時人便據這佛偈,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彌勒佛的化身。因此現在寺院門口的彌勒佛,塑造的就是蹲坐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彌勒像旁常有這樣一副對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開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聯語詼諧幽默,是頗合身矮腹胖、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的。

說不得大師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氣袋,質料奇妙,非絲非革,乃天地間的一件異物,尋常刀劍也無法把它刺穿。《西遊記》中的彌勒 佛有一個人種袋,法力巨大,神妙無方。黃眉童子盜去後,竟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及諸天神將也束手無策。乾坤一氣袋雖無人種袋那樣的無邊法力,但其神異之處也是不可思議的。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說不得這個人物,比較符合當時元末的歷史事實。

元末的農民起義,大都以白蓮教宣傳組織群眾。當時的白蓮教,是個混合有佛教、明教、彌勒教等內容的祕密宗教組織。其教義是崇尚光明,認為光明定能戰勝黑暗。各地起義首領,便常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相號召,發動起義。因此作為彌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選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在《倚天屠龍記》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因指責周顛不肯同上光明頂,而被周顛一掌打落幾枚牙齒時,竟是一言不發,淡淡一笑。這正是「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具體表現。

而布袋,就代表了彌勒佛的胸襟,肚大能容天下事。

薛白袍
2017-09-04

彌勒佛是未來佛,又名懼留孫佛,他在尸利沙樹下成道。所以『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十二弟子中有一位懼留孫,後來入了釋門。

布袋和尚是否就是彌勒佛?他的布袋有什麼作用?

彌勒菩薩居住在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為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

據說再過56億年彌勒佛才會在地球上出生來度化眾人。

但是,彌勒降世的傳說卻不停被利用,比方說明末反抗元朝的農民軍用的口號之一就是:白蓮花開,彌勒降世。

而布袋和尚一般指五代時期的和尚契此,他臨終前留下一首偈語曰:

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

所以一般認為契此是彌勒佛萬千化身中的一個。

契此和尚是浙江奉化人,據說常凱申的祖上蔣宗霸曾慧眼識和尚,拜契此為師,蔣宗霸曾跟隨布袋和尚雲遊三年,契此晚年在鄞縣東鄉天童小盤山築庵靜修,圓寂後就埋葬在此。 布袋和尚在圓寂前對蔣宗霸說:“我以布袋贈你,使你的子孫代代為衣冠世家。

果然此後蔣家世代興旺,直到凱申終於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真正的人生巔峰。

既然契此和尚是彌勒佛的億萬化身之一,那麼,他的布袋就有了彌勒佛的神通。

彌勒佛布袋名曰後天代俗稱人種袋。

在西遊記小雷音寺中,彌勒佛的座前的黃眉童子,只用一個後天代,就把孫悟空和一眾天上地下的神仙們打的潰不成軍。

網上至今還有人討論到底是彌勒佛的人種袋厲害還是太上老君的金剛鐲厲害。

彌勒佛的形象一開始也是寶相莊嚴的,現在的形象據說是根據契此和尚塑造的,經此一改,笑呵呵的彌勒佛有了很多人間煙火氣。

风采莲曲
2017-09-06

布袋和尚是否就是彌勒佛?他的布袋有什麼作用?

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弟子,也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而在中國佛教史上,曾有一位契此和尚,被稱為彌勒菩薩的化身。契此和尚挺一個大肚子,背一個大布袋,成天嘻嘻哈哈,因此人稱布袋和尚。現在中國漢地很多寺院的天王殿,就供奉著大肚彌勒,而非天冠彌勒。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將彌勒菩薩這個袋子稱為人種袋,那麼這個袋子究竟裝了什麼東西?又有什麼祕密?

  精、神、魂、魄、意,分別藏於腎、心、肺、肝、脾。意如奔馬,最難調馴。若能意定,則脾必健。意定,神則閒,精神內守,抱元守一,真氣必充盈之。真氣充盈,邪安可幹?但若想意定,談何容易。功名利祿,聲色犬馬,在在讓人心旌搖動、目亂意迷。對此,令人想起禪修公案中布袋和尚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古時有個契此和尚,大腹便便(相傳笑佛彌勒的形象塑造即來源於他),成天揹著個大布袋來來去去。
  有市井無賴見他跡近瘋癲,便欺辱他。他老人家倒好:“痰涕唾面上,風吹自幹了,人若打老拙,老拙自躺倒,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也有些獨具慧眼之士,恭敬求教於布袋和尚。他將肩上布袋往地上一放,然後望著來人“嘿嘿嘿”一陣傻笑,嗨,居然來人就向和尚五體投地行起大禮!
  當然,也有被布袋和尚的傻笑弄得一頭霧水的,見此,和尚戛然止笑,背起布袋便走。
  待到有天清晨,人們在橋邊看到布袋和尚坐化而去後留下的“彌勒真彌勒,化身百千億,布袋住鬧市,閒人皆不識”的偈子,方才恍然大悟,跌足慨嘆!
  由此想到贊彌勒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笑佛化身的布袋和尚,他那一刻不離身的布袋,裡邊到底裝了些什麼寶貨,以至有些大聰明人也跪倒在他面前?
  我們人生在世,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掙錢養家餬口,江湖揚名立萬?抑或搏得個光宗耀祖、青史留名?那麼即使做成這些,又是為了什麼?為了生活得好?生活得好了,又為了什麼呢?我們孜孜於許多莫名其妙的追求,累得身心憔悴。到頭來,往往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對人言僅二三。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苦多樂少,樂偶一現後,苦倍加苦,以至樂也是苦。睜眼閉眼,如影隨形,抽刀斷水,水更奔流,被這樣的濃重煩惱包圍窒悶,還不“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耳邊悠忽響起楊洪基唱的《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真不由得“念千古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再看人類歷史,有記載的不過五千餘年,發展到文明高峰後,會永遠居高不落麼?冰河期一來,人類文明還會留下多少?上個冰河期,人類文明又曾到什麼高度?自身的生命來源及諸多問題,人類至今仍然是一團漿糊。靠幾乎墮於科學拜物教的現有科學體系,能將人類從週期性類似冰河期的自然“調整”中拯救出來麼?
  每思及此,我們人類的煩惱就更深重幾分。您說“意定神閒”,除聖賢或白痴,誰辦得到!
  其實,生命源頭,越上溯越少枝蔓而清澈單純;隨波逐流,支岔則增,支再分支,岔再有岔,源頭之相不失也失矣。更何況,意識之風推波助瀾,生命之流遂濁浪排空,陷溺其中,力求自保尚且不能,何得有暇閒庭信步般、返觀逆溯?此之所以為煩惱所困一大根源。
  生死、死生,本即為門,照鏡失頭如演若達多,本性一迷,狂亂蔽真,我們便在無明顛倒中討生活。並不明白生命之本質本就無生無滅,只不過在其運動的過程當中形成一段一段的分離之相,造成一種生死持續的流轉幻影。
  試觀之,人從呱呱一墜地起,口雖“苦啊、苦啊”大哭不止,小手卻緊握一團,伸手指給他,便會抓住不放。之後,一生都在抓,一直抓到眼一閉、腿一蹬,最後抓住了什麼呢?“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
  用堆積如山的財富去換取一刻的額外壽命都不可得,財富於其人與垃圾何異!
  布袋和尚背來背去的大布袋,無論其中裝的是什麼,又與垃圾何異!
  “放下即菩提”,布袋和尚演示得絕佳,我們若悟不到,那是我們貪求之心還太執著。一旦明白,頭本自在,並未因照鏡而失掉,生死之絕大塊壘便脫然而落。苦根既斷,枝枝杈杈不除自亡,靜意寧心,有何難哉!
  正思維而修習,更像是論修道。其實養生、修身,與修道本來是一回事。全波即水,全水即波,水與波何曾相悖?

  如此,則如玄覺大師《永嘉證道歌》所歌:“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读者161417345
2017-09-05

布袋和尚是否就是彌勒佛?他的布袋有什麼作用?
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一個化身。

彌勒菩薩的俗名叫阿逸多,漢譯無能勝。彌勒菩薩,又稱為梅怛麗耶菩薩、末怛唎耶菩薩、迷底屢菩薩、彌帝禮菩薩,意譯作慈氏。

據史書《宋高僧轉》和《佛祖歷代通載》中記載,在唐末的五代後梁時期,即公元907年―916年的時候,他在浙江奉化,也就是蔣介石的故鄉嶽林寺出家,他的原名叫契此,他的法號叫長汀子(汀:是水邊平地的意思),他生得矮胖,肚子出奇的大,經常用根竹杖挑著一個大布袋,在鬧市中頻頻出現,面帶笑容,四處化緣。

這個怪和尚言語無常、居無定所,到處都是他的安身之處。因總是揹著布袋,所以世人稱之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不但掛算的很靈,而且還是個天氣預報專家,天將下雨,他即穿溼布鞋,晴天時他即著木屐,周圍的人“以此為驗”卻實很靈。他還把化緣得來的食物等傾倒在地上,因此,布袋和尚的瘋癲行為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因則名噪一時。

有一天,布袋和尚來到奉化嶽林寺東廊,在一塊盤石上端坐而說偈語曰:“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說罷,就安然入寂了。

契此入寂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胖布袋和尚,即是彌勒佛的化身,為了表示對契此的敬仰,人們便把他的肉身葬於嶽林寺西二里的山上,並起名“彌勒庵”。

從宋代開始,在江浙一帶人們就按“布袋和尚”的模樣,塑成“彌勒菩薩”供養,並安放在天王殿中,令入寺進香的信士,先生歡喜心,忘掉煩惱,我國現存最早的大肚彌勒佛形象在杭州的飛來峰石窟。

在中國人眼裡,大肚彌勒佛,比起莊嚴肅穆、眼觀鼻、鼻觀心、超脫凡塵、摒棄七情六慾、凝神入定、一副悲天憫人的洋菩薩更親切、更可愛,於是造出一些“靈應”,誰要是撫摸一下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災祛病、平安順利。

在吳承恩的名著《西遊記》中,彌勒佛又是專管“裝人”的“人種袋”持有者,後來便出現了“五子戲彌勒”的塑像,只見幾個大胖小子,在彌勒身上爬上滾下,與他耍戲,逗得彌勒佛嘴都合不壠了,這就是民間的“送子彌勒”。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長開,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幅對聯,可以說是對此佛的最好的寫照。

彌勒,三月三日赴元始會,所取搭包兒是其後天袋,俗名喚做“人種袋”。

弥和园雕刻艺术
2017-09-05

布袋和尚是中國的彌勒佛化身,積累了中國式的智慧和幽默,真正把佛教的喻意從經書上演繹在平凡生活中,所以被稱為人間活菩薩,其布袋代表佈施,人家不要的裝我布袋,人家有所需,儘管取之

田师傅19631212
2017-09-06

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化身,彌勒佛是未來佛龍華三會世尊佛祖,他手中的布袋是後天人種袋也是百寶乾坤袋,是龍華三會度人修真用的法寶,誰得到他的法寶就可以在龍華會上修成正果。

龍華三會喜事多,

袋中撒寶遍娑婆,

那家得寶勤出力,

共助彌勒掃妖魔,

掃得乾坤乾乾淨,

掃得苦海變及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