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據貓眼數據,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和觀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為負,出現2011年來首次下降。2019年1-5月,中國電影分賬票房(不含服務費)累計249.41億元,同比下降6.35%。
10 個回答
朝阳似歌
2019-06-19

謝謝邀請,大致說點,不羅裡吧嗦

1由於稅收政策的變動,導致融資不暢、上市公司市值急劇縮水,也給電影企業經營者們帶來巨大壓力。去年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便提出一個觀點: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國內會有上千家影視公司面臨倒閉。

2首先是題材不具有豐富性,國內導演集體吃老本,不敢創新。一段時間內,國產電影一直在喜劇片、愛情片和青春片中打轉轉,但真正打破困境的往往是具有創新性的,比如動作片《湄公河行動》、懸疑片《無雙》、現實主義片《我不是藥神》等。另外,跟風性是市場的頑疾。當《無雙》成為票房黑馬後,短短一年,就有近三十部犯罪懸疑片被排上行程,比如《風再起時》、《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刺殺小說家》等。但這種試圖走近路,一味討好觀眾,沒有創新性的套路型創作,很難複製成功。只有做到類型的細分,才能多元發展。

其次是技術性的提高,電影是一個工業化的產物,依託於科學技術的支撐。美國的技術水平要高於國內,所以同樣一部商業片,觀眾會因為特效好選擇為好萊塢大片買單,而嘲諷國產片的粗製濫造。

在科幻題材越來越受歡迎的當下,電影的技術性必須有突破性發展,為觀眾營造視覺盛宴,而不是讓科幻片淪為玄幻劇一樣的下場。

3電影票太貴看不起了,在經濟下滑情況下人民收入縮水,某某電影票價漲到75觀眾直呼看不起。同時因為票價太貴了滋生了很多盜版現象出現,例如春節檔流浪地球 瘋狂的外星人等電影。

4爛片太多 ,上半年好電影國產片就一個流浪地球,好萊塢就一個復聯4能打, 什麼阿麗塔,沙贊,皮卡丘 、哥斯拉2、 黑鳳凰 一個個都喊著30億40億50億結果仆街了 。

5.經濟不景氣 ,節衣縮食,更別說娛樂了 市場不夠熱

6單身狗太多,沒人看電影。

7先總結這麼多

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與其一味強調寒冬期,不如把它看作挑戰,寒冬之後的春意才是業內從業者們真正需要在意的。把寒冬期看作過渡期,對影視行業充滿信心,潛心在內容創作上,才能更加從容的面對機遇。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小鱼聊电影
2019-06-20

你好 現在的觀眾不在像以前那樣盲目去看一部電影了 很多人在經過一次次的失望以後 已經學乖了 已目前的形勢來看 以後好口碑的電影 還是很多人去觀看 要是口碑不好的 或者純粹就是想圈錢的電影 觀眾不會買賬了 所有形成了 現在電影票房好的特別高 不好看的沒人去看 這樣就導致很多電影都是虧本的 有些拍的特別差的電影 以後再想讓觀眾買票去看他拍的別的電影 基本上很難了 比如大鵬就是一個典型 《煎餅俠》成功不是在電影本身 而是《屌絲男士》的成功 所有到後面《縫紉機樂隊》就沒人相信他了

那麼你問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差片太多 觀眾不買賬導致今年的電影市場平沒有太火爆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电影弹力喵
2019-06-20

謝邀!

前天剛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對答案再做一些優化回答題主的問題。

票房負增長,觀影人次銳減,意味著影院行業泡沫,目前雖未到泡沫波滅的程度,但也可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行業洗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影院建設速度過快,超過市場需求

國家鼓勵影院建設的這幾年間,每個城市的商業體瘋狂生長,幾乎每個商業綜合體都要招商一家影院。

誠然,影院作為商場最能拉動人次的商業形態,商場頂樓做影院的形式已經非常成熟,一家家商業體都想複製萬達的成功,導致所有的商場幾乎都千篇一律,除了為周圍的人提供便利外,不會再有過於主動的消費行為。

商業體快速建設,帶動影院的發展,影院建設速度超過了市場需求,目前不止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影院數量過剩,同一個商圈內超過五家影院的情況不勝枚舉。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影院數量的瘋狂增長,伴隨的不是市場越來越大,而是增長緩慢的觀影人次

目前中國銀幕數已超過北美,世界第一,但看似做大的電影市場,但其實背後沒有相應的觀影人次做基礎。

同一個城市內,除了排名前十的影院還能是較為盈利的狀態,十名到二十名的影院只能說一般盈利,而二十名以後的影院除了少數能保本經營,很多影院都在虧損線上苦苦掙扎。


三四線城市,影院市場高下沉、低滲透

影院建設高速發展,多年前早已開始下沉三四線城市,雖然影院建設是下沉了,但市場滲透卻不夠。

一方面是三四線人口基數有限,另一方面是沒有培養起三四線城市觀眾的觀影習慣。

在三四線城市的影院數量,相比一二線城市來說還不太多的情況下,影院的定價權也就更高。

例如早早佈局三四線城市的橫店院線,三四年前已經下沉到三級市場,甚至有一個三四線城市只有2-3家影院的情況。

掌握定價權的影院,票價甚至比經常做優惠活動的一二線城市還高,票價高導致三四線城市觀眾觀影習慣難以培養,市場難以做大,錢是賺了,但觀影人次基數少得可憐,只能靠賀歲檔時漲價來提升收入。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今年賀歲檔很多影院票價上漲,而上漲最嚴重的就是三四線城市,隨著春節大量返鄉人群,很多三四線城市影院迎來一年中最大的營業高峰,賀歲檔漲價大撈一筆之後,可能迎來的是長達十個月的淡季。


優質電影內容不滿足市場體量

目前中國銀幕數世界第一,加上我國人口大國帶來的人口紅利,市場體量巨大,已成為超過北美的世界第一大票倉。

但在這個體量面前,面對的是優質電影內容的缺乏,2019年整個1-5月,除了賀歲檔外,只有4月底上映的《復聯4》票房爆發超過40億。

觀眾觀影審美逐步提高,雖然每週都有眾多影片扎堆上映,但其中8成的爛片,質量堪憂的情況下,觀眾也不買單,80%的觀眾,也只會集中觀看每週新片中20%的電影。

按目前的是市場體量,真得要每月都有一部票房超20億的爆款電影存在,才能支撐電影市場的穩步上漲。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流媒體發展壯大,影院未來也不樂觀

國內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平臺發展壯大,會員付費習慣已經培養的非常好。

訂閱制的觀影方式,讓觀眾能夠用非常低的價格,看到包括電影、劇集、綜藝在內的豐富的內容。

除了小部分高票房電影外,大部分院線電影,選擇上映1-3個月後就登陸視頻平臺,以便增加影片盈利。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視頻平臺的大量自制內容,將來也會越來越優質,像國外的流媒體平臺netfilx那樣,從做網劇到做電影,反向入侵電影圈的情況也會很快出現在中國。

雖然目前流媒體平臺在觀影效果上,不能和影院的高規格硬件相比,但普通觀眾對觀影效果的追求不高,且流媒體有觀影時間更自主等優勢。

隨著未來10-20年技術的進步,如果VR技術得以逐步進化,VR設備越來越輕量便攜,那麼流媒體平臺通過VR,模擬接近影院的觀影效果,那還有必要去影院觀影嗎?未來的電影院除了面對面的社交屬性,還剩什麼?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隨手點個贊吧^_^!

歡迎關注【電影彈力喵】頭條號,彈出觀影新視角!

以种花家不语颜之名
2019-06-19

說到底就是沒有好電影

我國觀眾的審美在逐年提高,但是電影質量的增長卻相對滯後。除了個別其實文藝冷門的高質量地票房的小眾電影以外,幾乎所有質量好的電影在我國都有不俗的票房。比如《流浪》比如《婦聯4》的高質量高票房,比如撲街的《雪暴》《秦明》等一眾垃圾片。

所以,電影負增長地根源在於電影質量。

至於票補的下降,網絡平臺的盜版等,但這些都不決定因素,愛看電影的觀眾總喜歡去電影院觀看。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橙乡影视
2019-06-19

其實電影這東西,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性價比比較低的消費品。這在全世界都差不多,在美國看一場電影最少得10美元,如果帶兩個小孩,一桶爆米花11元,估計差不多就有100美元的水平。可能看到美國這麼高的票價,我們是不是很便宜的感覺,其實不然,我們的工資不高,大多是3000-4000的水平,而美國平均也得4300美元以上水平,我們的票價跟美國差不多。中國一張電影票按照35元,佔比3500元工資的1%收入;美國一張電影票按照15美元來算,相當於工資4300美元的0.3%。

對於性價比比較低的消費品,為什麼會出現熱銷呢?這當然與人的精神面貌有密切關係,尤其在過節的時候,帶著全家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是比較有意思的一件事。而最不在乎,消費品性價比的人群,往往是年輕人,因為年輕就需要刺激,需要各種感官享受,來愉悅自己,就不太在乎價錢的問題。

但是注意,隨著年輕人買單,在長期消費過程中是會逐漸提高觀感的。也就是說越到後期,對電影的品質追求越高,一般的電影很難吸引到年輕人去看,即便性價比再高,他們也不會去電影院觀影。

當下,中國經濟呈現下行壓力,各行各業的收入都呈現萎縮狀態,能保有一份工作已經相當不容易。在這種情形下,怎麼可能還有閒錢拿來在平時消費電影。總體來說,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也在減少,進一步壓縮觀影人數。

電影票房下滑,不是偶然,而是一個經濟綜合性的因素,不能單一的看待票房市場。在某種程度,票房下滑不僅與電影質量有關,更與經濟有密切關係,畢竟性價比不高的消費品對經濟的敏感度更高。也正悄悄暗示著經濟的疲軟。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大大酱看电影
2019-06-19

實際上,中國電影票房在4月、5月就出現了負增長,現在整個市場都在反思持續幾年高增長的票房為何突然慢下來,甚至負增長?對於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認為這反映了經濟下行衝擊了娛樂消費,還有人感覺到地產市場的火爆讓市場轉移了視線,等等。但是,宏觀經濟的變化並沒有如此明顯,更沒有發展到影響觀看電影這種小額消費行為。當然,票補額度從去年的40億下跌到今年15億元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並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因為電影不好看。事實上,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是一個“意外”,而非常態。以去年暑期檔為例,連續推出現象級國產片,例如《捉妖記》、《夏洛特煩惱》、《大聖歸來》、《煎餅俠》等,這種佳片(相對而言)扎堆出現製造了一種社會效應,即觀眾持續關注國產電影,成為一種全民討論的話題,認為中國電影出現了質的飛躍,這種氛圍吸引了更多人走進電影院。

這些佳片同時出現是一個意外,具有高度的偶然性,與此同時,其中的每一部電影本身也是中國電影業中的一個“意外”,所以,這種雙重意外創造了去年暑期檔國產片票房新紀錄,而今年同期即沒有單部電影給出意外驚喜,更沒有“驚喜”扎堆,對於觀眾而言,爛片太多讓人缺乏進入電影院的觀影慾望,進而又影響到整個觀影輿論氛圍,票房增速下滑也就理所應當。

需要反思的是,去年為什麼“佳片”扎堆,而今年卻不見蹤影了呢?經過研究可以發現,這幾部影片全部是新導演的作品,即都是他們進入電影業的首部作品,而不是專業的電影導演,帶來了與中國電影商業文化不同的製作風格;其次,他們準備以及製作的過程比較漫長,可以說是慢工出細活,品質比較高。

比如《捉妖記》製片人江志強與首次做電影導演的許誠毅為這個故事策劃了五年時間,投資高達3.5億元,也是國內首次運用新技術製作;《大聖歸來》整部影片經歷了8年醞釀,3年製作,也是導演田曉鵬的首部電影作品。至於《夏洛特煩惱》,則是由開心麻花團隊在2012年首度推出的話劇改編而來,也就是說故事和表演已經經歷幾年的反覆錘鍊;《煎餅俠》則是由長期製作網劇的大鵬執導,由他長期合作的團隊出演,萃取了過去幾年喜劇表演的精華。

這些導演的作品在中國電影市場屬於“異數”,按照目前電影業的規則,一般製作方式不會準備那麼久,也不可能製作那麼長時間。製作方厭惡風險而又想趁市場繁榮撈一筆的心態,導致電影製作公式化。以今年暑期檔為例,大部分電影模式是“顏值偶像+IP內容”,他們製作過程比較粗糙,急促,原本並不是想通過電影質量吸引觀眾,因為中國電影業還沒有這個自信,也會有很大的風險,“顏值偶像+IP”的模式意味著可以吸引偶像粉絲與IP粉絲的基本盤,實現票房保底。

說到底,去年的佳片是“工匠精神”的結果,但這種精神與目前浮躁的電影商業文化格格不入。首先,過長的製作時間與成本是資本不願看到的,因為資本不喜歡冒險,同時又特別貪婪,希望在保底模式下快進快出,賺取快錢;其次,與市場龐大的需求、資本瘋狂的追逐相比,能夠堅持工匠精神,做足準備的電影人太少,而且製作週期又比較長的話,那麼,這類電影的供給就比較少。

中國電影經歷了去年的高峰值後,正在往下走。因為現在市場上的資本開始大規模轉向網絡大電影,因為製作成本低,製作週期短,影片質量要求不高,對於製作方而言,不用去電影院冒險,因為製作、發行成本太高,而且電影觀眾很挑剔,而網絡大電影觀看成本低,廣告植入可以肆無忌彈,成本很容易收回。這種“下流”趨勢是以降低電影質量為代價,但可能在更大範圍內培養一批新人,為中國電影業的未來儲備力量。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票房9年來首次負增長”?
影投小黎
2019-06-19

誰還記得2019年新年檔的觀影盛況?《流浪地球》憑藉著高口碑、高製作、一舉收穫46億人民幣的票房,奪得年度票房冠軍(截至日前),《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甚至是《熊出沒》都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績。但似乎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電影市場彷彿就打開了高票價的潘多拉魔盒。張張電影票票價都高達60元、80元,一些特殊的場次甚至突破百元,逢年佳節,雖然票價昂貴但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和家人一起去看電影。

新年檔期過後,原本以為浮躁的票價能夠降到普通的10多塊,20塊的水平,卻不想一般的影院票價都比從前有所上升,上漲幅度10元到20元不等,即便是網絡促銷,也都沒有了從前的力度。

一直到今年4月《復仇者聯盟4》的上映,電影票票價終於迎來了真正的高潮,電影首映場的票價甚至突破了400塊,普通時間的IMAX場次也都沒有低於100塊的價格,但因為粉絲對電影的期待和喜愛,《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內地也收穫了42億人民幣的票房,創下了外國電影的最佳票房成績。


這一幕幕彷彿都在告訴我們,中國的電影市場蒸蒸日上,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照這樣的勢頭,很快我們就能與美國比肩,甚至成為第一大電影市場。但貓眼票房公佈的數據卻在網上掀起了激烈的討論潮。

原來,2019年1-5月中國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同比增速均為負,出現2011年來首次下降。2019年1-5月,中國電影票房累計249.41億元,同比下降6.35%。原本以為欣欣向榮的電影市場卻在9年裡首次迎來了負增長。從城市分佈來看,一線城市下滑幅度最小,僅下滑0.65%。二、三、四線城市同期票房降幅分別為4.52%,5.07%和7.55%。級別越低的城市,票房下滑的幅度也越嚴重。

我想這樣的下降與電影票票價的上漲是密不可分的,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票價上漲對他們的影響最小,但級別越低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越低,票價上漲對他們的影響自然也就更高。

網友們也分析,不僅是票價原因,更有影片質量問題,中國本土電影粗製濫造的現象屢見不鮮,頻頻使用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只為圈錢,卻從沒有想過提高電影本身的質量。種種原因共同導致了這次票房負增長的出現。

一些專家表示,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美國電影票房甚至已經連續兩年下降,幅度高達百分之10,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即便我國票房的增速放緩,也不影響我們在幾年後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不過,票房下降直接遭受損失的是電影的製造商們,我們自然喜聞樂見這樣的變化,畢竟只有當他們遭受了金錢的損失才會想著怎麼去提高電影的質量,怎樣製作出讓觀眾更滿意的電影不是嗎?

用户4021486001009
2019-06-20

一是電影質量不行,二是電影票價太貴

娱乐最鲜看
2019-06-19

經濟水平下降,沒錢吃飯了都,怎麼買電影票

从新开始学习
2019-06-19

現在電腦這麼普遍的網絡電視那麼普遍科技這麼發達、一般人很少會去電影院看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