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最近刷了一波《雍正王朝》,杜雨露老師飾演的張廷玉老成持重,讓人印象很深刻,尤其是須發皆白的張廷玉在朝堂上面對諸王逼宮據理力爭,重複看了三四遍,一番慷慨陳詞讓人不禁動容。但是張廷玉在九子奪嫡期間、雍正即位前後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尤其是在孫嘉誠力陳鑄幣弊端、雍正力推新政時都沒有看出張廷玉在其中的立場,想請大神分析一下。
10 個回答
历史闲话人
2019-07-03

《雍正王朝》是小說,小說背後又躲藏著歷史的影子,直白點說是野史。

下面,謹以《雍正王朝》為教科書,聊聊這個三朝元老張廷玉。

張廷玉絕對是個有故事的人。

《雍正王朝》是小說,小說背後又躲藏著歷史的影子,直白點說是野史。

下面,謹以《雍正王朝》為教科書,聊聊這個三朝元老張廷玉。

張廷玉絕對是個有故事的人。



(張廷玉劇照)

吟詩獲倖進

那一年,康熙帝閱兵古長城,看到長城的巍峨和壯觀,感慨自己擁有的錦繡河山。

這時,隨從的七品小官張廷玉、很不合時宜地吟出了一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康熙帝驀然警醒,萬里長城終究是比不上眾志成城。他記住了這個七品官,並把他提拔為上書房行走。

交心高士奇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大學士,並且為人愛說笑。而張廷玉卻是個冷麵人,幹完公事後就開始寫日記。

同事高士奇是個生性詼諧的,看張廷玉這範,有點象怪物。

一天,高士奇充滿好奇心地說他每天記些什麼。

張廷玉說:“朝局多譎異,我就記些日常事務,口說無憑,真到非常時刻,可以作為留檔的證據。”

張廷玉還說:“為臣秉性千萬種,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察顏觀色,我只堅持千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箴言。”

對話佟國維

推舉太子時,佟國維為八阿哥奔走效勞,逢人就亮手掌中寫下的“八”字。

一次,他問張廷玉對推舉太子之事怎麼看。

張廷玉說:“我看不準,也說不好。”

拒禮年羹堯

張廷玉漸漸獲得了康熙的信任,連四川提督年羹堯都給他送禮。年羹堯備下的禮品有:竹扇、四川錦綢、天麻和湖筆。

張廷玉收下了天麻,說明母親經常犯頭疼病,其它物品拒收,同時回贈年羹堯茶葉。

恫嚇隆科多

隆科多當上九門提督後,位置十分關鍵。

一次,太監傳旨隆科多面聖,隆科多猶豫是否和八阿哥商量好後再面聖。

進宮後他遇上了張廷玉,張廷玉說:“剛才,你如果進了八王府,那麼面聖這事就沒了,明天你也就不再是九門提督了。”

聽完這話,隆科多後背直冒冷氣。

訓戒眾皇子

太子初廢的當夜,康熙氣累得發病,需要休息。

一些皇子用請安的理由,想借機探聽虛實,還嘰嘰喳喳。張廷玉很生氣,就拿出太子太傅的身份,罰他們在北風呼嘯的空地上罰站了半夜。

統籌行遺詔

康熙帝過世,雍正立足未穩,張廷玉嚴謹地統籌著遺詔的整個執行過程。

八、九、十,三位阿哥很想鬧出點事來。他們原計劃在守靈時、三個人在一個靈棚裡,便於商量著行事。結果張廷玉給每個皇子搭建了一個靈棚,無形中就分開了他們。

後來,三人又計劃每二個小時一起在廁所裡碰頭討論。張廷玉安排每個皇子如廁都帶著侍衛,美其名曰是保護皇子。

君臣初對話

雍正初登基,張廷玉擁立居功至偉。

雍正帶有勸戒性質地對他說:“送你兩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張廷玉回贈雍正兩句話: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腰斬張廷璐

張廷璐是張廷玉的族弟,在主持科考時,考場內發生了嚴重的舞弊案。後被腰斬,斬而不死,用血寫下七個慘字。

此案開頭,張廷玉迴避;腰斬時,張廷玉全程觀刑。

事後,張廷玉告誡全族人:做人做官,要引張廷璐為戒,行止有度。若有違法,自己身為輔宰亦不可救。

密防太后喪

在太后的國喪期間,八王黨和隆科多相互勾連、蠢蠢欲動,想借國喪行政變。

張廷玉防微杜漸,牢牢地把控調兵印符,使危險消彌於無形。

補刀年羹堯

年羹堯因為演兵遭到了雍正的猜忌,張廷玉很深地參入到剝奪年羹堯兵權的事中。

年羹堯俯首受制以後,雍正說:“他肯聽命,朕不為己甚”,並且寫下了“過而能改、則無過矣”的硃批。

張廷玉沒有因為雍正的態度轉變而改變,他一直堅定地主導著年羹堯案往縱深推進,直至年死。

釣魚八王黨

隨著年羹堯的授首和隆科多的獲罪,八王黨成了沒有爪牙的腐蠹,破壞力有限但隱患長存。

八王黨終於找到機會,以田文鏡為突破口,進而攻擊雍正的改革,最後重提八王議政。

張廷玉一眼就看穿這個流於表面的政治鬥爭,他全程冷眼旁觀,間或提醒雍正保持冷靜、釆用一對一的辯論方式。即使被罵成“是滿人的一條狗”,他也毫無情緒波動。

在他眼裡:有御林軍在手,八王黨這個膿禍,僅僅是滅亡前的瘋狂,擠出來反而更有益。

許諾進太廟

雍正有感於張廷玉對自己全心的輔佐,承諾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

太廟只是供奉皇帝歷代先祖靈牌的地方,配享太廟是功臣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將靈牌供奉在太廟裡。

配享太廟的榮耀極尊,可以享受國祭,有清一朝,漢臣僅張廷玉一人。

《雍正王朝》是小說,小說背後又躲藏著歷史的影子,直白點說是野史。

下面,謹以《雍正王朝》為教科書,聊聊這個三朝元老張廷玉。

張廷玉絕對是個有故事的人。



(張廷玉劇照)

吟詩獲倖進

那一年,康熙帝閱兵古長城,看到長城的巍峨和壯觀,感慨自己擁有的錦繡河山。

這時,隨從的七品小官張廷玉、很不合時宜地吟出了一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康熙帝驀然警醒,萬里長城終究是比不上眾志成城。他記住了這個七品官,並把他提拔為上書房行走。

交心高士奇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大學士,並且為人愛說笑。而張廷玉卻是個冷麵人,幹完公事後就開始寫日記。

同事高士奇是個生性詼諧的,看張廷玉這範,有點象怪物。

一天,高士奇充滿好奇心地說他每天記些什麼。

張廷玉說:“朝局多譎異,我就記些日常事務,口說無憑,真到非常時刻,可以作為留檔的證據。”

張廷玉還說:“為臣秉性千萬種,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察顏觀色,我只堅持千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箴言。”

對話佟國維

推舉太子時,佟國維為八阿哥奔走效勞,逢人就亮手掌中寫下的“八”字。

一次,他問張廷玉對推舉太子之事怎麼看。

張廷玉說:“我看不準,也說不好。”

拒禮年羹堯

張廷玉漸漸獲得了康熙的信任,連四川提督年羹堯都給他送禮。年羹堯備下的禮品有:竹扇、四川錦綢、天麻和湖筆。

張廷玉收下了天麻,說明母親經常犯頭疼病,其它物品拒收,同時回贈年羹堯茶葉。

恫嚇隆科多

隆科多當上九門提督後,位置十分關鍵。

一次,太監傳旨隆科多面聖,隆科多猶豫是否和八阿哥商量好後再面聖。

進宮後他遇上了張廷玉,張廷玉說:“剛才,你如果進了八王府,那麼面聖這事就沒了,明天你也就不再是九門提督了。”

聽完這話,隆科多後背直冒冷氣。

訓戒眾皇子

太子初廢的當夜,康熙氣累得發病,需要休息。

一些皇子用請安的理由,想借機探聽虛實,還嘰嘰喳喳。張廷玉很生氣,就拿出太子太傅的身份,罰他們在北風呼嘯的空地上罰站了半夜。

統籌行遺詔

康熙帝過世,雍正立足未穩,張廷玉嚴謹地統籌著遺詔的整個執行過程。

八、九、十,三位阿哥很想鬧出點事來。他們原計劃在守靈時、三個人在一個靈棚裡,便於商量著行事。結果張廷玉給每個皇子搭建了一個靈棚,無形中就分開了他們。

後來,三人又計劃每二個小時一起在廁所裡碰頭討論。張廷玉安排每個皇子如廁都帶著侍衛,美其名曰是保護皇子。

君臣初對話

雍正初登基,張廷玉擁立居功至偉。

雍正帶有勸戒性質地對他說:“送你兩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張廷玉回贈雍正兩句話: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腰斬張廷璐

張廷璐是張廷玉的族弟,在主持科考時,考場內發生了嚴重的舞弊案。後被腰斬,斬而不死,用血寫下七個慘字。

此案開頭,張廷玉迴避;腰斬時,張廷玉全程觀刑。

事後,張廷玉告誡全族人:做人做官,要引張廷璐為戒,行止有度。若有違法,自己身為輔宰亦不可救。

密防太后喪

在太后的國喪期間,八王黨和隆科多相互勾連、蠢蠢欲動,想借國喪行政變。

張廷玉防微杜漸,牢牢地把控調兵印符,使危險消彌於無形。

補刀年羹堯

年羹堯因為演兵遭到了雍正的猜忌,張廷玉很深地參入到剝奪年羹堯兵權的事中。

年羹堯俯首受制以後,雍正說:“他肯聽命,朕不為己甚”,並且寫下了“過而能改、則無過矣”的硃批。

張廷玉沒有因為雍正的態度轉變而改變,他一直堅定地主導著年羹堯案往縱深推進,直至年死。

釣魚八王黨

隨著年羹堯的授首和隆科多的獲罪,八王黨成了沒有爪牙的腐蠹,破壞力有限但隱患長存。

八王黨終於找到機會,以田文鏡為突破口,進而攻擊雍正的改革,最後重提八王議政。

張廷玉一眼就看穿這個流於表面的政治鬥爭,他全程冷眼旁觀,間或提醒雍正保持冷靜、釆用一對一的辯論方式。即使被罵成“是滿人的一條狗”,他也毫無情緒波動。

在他眼裡:有御林軍在手,八王黨這個膿禍,僅僅是滅亡前的瘋狂,擠出來反而更有益。

許諾進太廟

雍正有感於張廷玉對自己全心的輔佐,承諾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

太廟只是供奉皇帝歷代先祖靈牌的地方,配享太廟是功臣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將靈牌供奉在太廟裡。

配享太廟的榮耀極尊,可以享受國祭,有清一朝,漢臣僅張廷玉一人。



張廷玉的自我鑑定很低調:認為自己有文無武、處事僵板瑣碎,一輩子謹小慎微。幸遇明主而沾光,若遇昏主則助紂為虐。

依上文所舉,我認為他公、忠、賢、勤的為臣美德俱有。

我是歷史閒話人,祝朋友們閱讀愉快!近一個月內,我會專注於剖析康、雍、乾三朝的歷史事件,如果大家感興趣,就順手點個關注吧。

HannibalLecter
2019-02-22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研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總纂官,死後配享太廟。

根據簡短的官方的簡介,我們就可以瞭解三個重要信息——

第一,他是歷經三朝,而且是清朝歷史上相對來說最重要的三朝的顧命重臣;康熙重用他,雍正留他輔佐兒子乾隆;第二,他的諡號是文和,在清朝,文正是最高級的諡號,接下來就是文和,文忠等;其實若不是他命長,在晚年得罪了剛愎跋扈的皇二代乾隆,而是跟著雍正老闆走的話,根據雍正對他的依賴,可能諡文正也是不誇張的;第三,他是唯一配享太廟,也就是說,入住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入住的宗祠的漢大臣。

這樣的身份和榮譽,尤其是被皇族接納進太廟的這種殊榮,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只要是涉及清宮劇,只要涉及康雍乾這三個皇帝,張廷玉這個角色,就是必須出現的,所以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才子佳人乾隆皇》、《滿清十三皇朝》、《九王奪位》、《食為奴》、《後宮甄嬛傳》等劇中,不同的演員,都扮演過這個角色。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杜雨露老師出演的張廷玉,是相對來說最接近史實的一個版本。這要從張廷玉其人的時代背景,出生,教育經歷,性格,職務,角色特徵說起。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研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總纂官,死後配享太廟。

根據簡短的官方的簡介,我們就可以瞭解三個重要信息——

第一,他是歷經三朝,而且是清朝歷史上相對來說最重要的三朝的顧命重臣;康熙重用他,雍正留他輔佐兒子乾隆;第二,他的諡號是文和,在清朝,文正是最高級的諡號,接下來就是文和,文忠等;其實若不是他命長,在晚年得罪了剛愎跋扈的皇二代乾隆,而是跟著雍正老闆走的話,根據雍正對他的依賴,可能諡文正也是不誇張的;第三,他是唯一配享太廟,也就是說,入住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入住的宗祠的漢大臣。

這樣的身份和榮譽,尤其是被皇族接納進太廟的這種殊榮,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只要是涉及清宮劇,只要涉及康雍乾這三個皇帝,張廷玉這個角色,就是必須出現的,所以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才子佳人乾隆皇》、《滿清十三皇朝》、《九王奪位》、《食為奴》、《後宮甄嬛傳》等劇中,不同的演員,都扮演過這個角色。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杜雨露老師出演的張廷玉,是相對來說最接近史實的一個版本。這要從張廷玉其人的時代背景,出生,教育經歷,性格,職務,角色特徵說起。

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第一,張廷玉不是草根,而是出身名門。他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往往人們都知道劉羅鍋劉墉是劉統勳之子,而張英家族,在歷史上其實相當輝煌,是出了名的進士專業戶,大學士專業戶,張英曾祖張淳為明隆慶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布政使。祖父張士維,官至中憲大夫,撫州知府。父張秉彝為貢生。叔父張秉文,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至山東左布政使;叔父張秉貞,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後降清,官至兵部尚書。張英之後,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十二人。張英長子張廷瓚,康熙十八年(1679年)進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張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很奇妙的是,從明朝開始做官,到了清朝還被重用,可見這個家族不是死腦經,在學藝至精,通達致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好,所以才人才輩出。張廷玉從小所受書香門第,鐘鳴鼎食的耳濡目染,對他後來個人的學識,本領,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行為端莊,性格正直,沉穩老練,不像那些奸佞小人,因為他有背景,有資本。

第二,張廷玉除了是家教極好的官二代,也是學霸,同時還是從基層做起,久經歷練的職業官僚。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他28歲那年,中進士,先是授翰林院檢討,入值南書房,後來又因為丁憂暫時離開官場。服喪完畢後,改任司經局洗馬、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在官場歷練了20年,到48歲時,也就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刑部左侍郎,因為奉旨辦案有功,調吏部左侍郎,史料上並沒有記載他如何幫助雍正登上皇位,因為1722年,康熙駕崩的時候,張廷玉實際上在政治舞臺上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與其說是他保雍正上位,不如說,是雍正上位以後,伯樂識馬,垂青了辦事穩重,老練成熟的張廷玉。當然,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他們兩個角色的年齡差還比較真實,張廷玉48歲,雍正44歲。片中張廷玉比雍正老一些。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研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總纂官,死後配享太廟。

根據簡短的官方的簡介,我們就可以瞭解三個重要信息——

第一,他是歷經三朝,而且是清朝歷史上相對來說最重要的三朝的顧命重臣;康熙重用他,雍正留他輔佐兒子乾隆;第二,他的諡號是文和,在清朝,文正是最高級的諡號,接下來就是文和,文忠等;其實若不是他命長,在晚年得罪了剛愎跋扈的皇二代乾隆,而是跟著雍正老闆走的話,根據雍正對他的依賴,可能諡文正也是不誇張的;第三,他是唯一配享太廟,也就是說,入住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入住的宗祠的漢大臣。

這樣的身份和榮譽,尤其是被皇族接納進太廟的這種殊榮,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只要是涉及清宮劇,只要涉及康雍乾這三個皇帝,張廷玉這個角色,就是必須出現的,所以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才子佳人乾隆皇》、《滿清十三皇朝》、《九王奪位》、《食為奴》、《後宮甄嬛傳》等劇中,不同的演員,都扮演過這個角色。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杜雨露老師出演的張廷玉,是相對來說最接近史實的一個版本。這要從張廷玉其人的時代背景,出生,教育經歷,性格,職務,角色特徵說起。

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第一,張廷玉不是草根,而是出身名門。他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往往人們都知道劉羅鍋劉墉是劉統勳之子,而張英家族,在歷史上其實相當輝煌,是出了名的進士專業戶,大學士專業戶,張英曾祖張淳為明隆慶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布政使。祖父張士維,官至中憲大夫,撫州知府。父張秉彝為貢生。叔父張秉文,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至山東左布政使;叔父張秉貞,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後降清,官至兵部尚書。張英之後,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十二人。張英長子張廷瓚,康熙十八年(1679年)進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張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很奇妙的是,從明朝開始做官,到了清朝還被重用,可見這個家族不是死腦經,在學藝至精,通達致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好,所以才人才輩出。張廷玉從小所受書香門第,鐘鳴鼎食的耳濡目染,對他後來個人的學識,本領,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行為端莊,性格正直,沉穩老練,不像那些奸佞小人,因為他有背景,有資本。

第二,張廷玉除了是家教極好的官二代,也是學霸,同時還是從基層做起,久經歷練的職業官僚。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他28歲那年,中進士,先是授翰林院檢討,入值南書房,後來又因為丁憂暫時離開官場。服喪完畢後,改任司經局洗馬、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在官場歷練了20年,到48歲時,也就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刑部左侍郎,因為奉旨辦案有功,調吏部左侍郎,史料上並沒有記載他如何幫助雍正登上皇位,因為1722年,康熙駕崩的時候,張廷玉實際上在政治舞臺上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與其說是他保雍正上位,不如說,是雍正上位以後,伯樂識馬,垂青了辦事穩重,老練成熟的張廷玉。當然,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他們兩個角色的年齡差還比較真實,張廷玉48歲,雍正44歲。片中張廷玉比雍正老一些。

雍正登基以後,亟需一些底子乾淨,有才幹且忠誠的新人,他看中了張廷玉。張廷玉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雍正相中他,並對他賦予厚望的理由——

第一是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

第二是他是雍正恩師張英之子,自己人。

雍正登基就授予張廷玉大學士銜,協同翰林院掌院學士阿克敦等辦理大事典禮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張廷玉非常感激雍正,自然處處都要維護雍正。這個在《雍正王朝》中已反覆體現。

第三,張廷玉的本職工作其實不是做決策,直接參與權力鬥爭,而是做祕書,只需要對皇帝負責。

1729年,雍正設立軍機處,加強集權,像雍正這樣事必躬親的工作狂,很多事都是自己決斷,發展到最後,張廷玉的職能相當於是一個辦公室主任。只要能夠很好的領悟皇帝的心意,高效率的處理文案,為皇帝分憂,就非常吃香,雖然是一人之下,他卻沒有實際權利萬人之上,但是也少了很多煩惱和風險。但是,伴君如伴虎,張廷玉必須非常忠誠,圓滑,謹慎,這在《雍正王朝》裡,多次體現。雖然有演繹的成分,但是所有場景無不是表達他的這些特點,比如,選太子,他不跟著佟國維選八爺,而是猜透了皇帝心意,單獨上摺子保廢太子,這是圓滑;八爺借八王議政一事逼宮,張廷玉站出來為雍正說話,這是忠誠;不結黨,不收禮,這是謹慎。

實際上,張廷玉一輩子中規中矩,鞠躬盡瘁,到了晚年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打報告退休,乾隆不放,第二件事是要求漲工資,和乾隆討價還價,一來是以凡人慾求為掩護,避免皇帝懷疑自己覬覦權力,二來是確實幹不動了。乾隆老闆卻只給他講情懷,還差點不讓他配享太廟。

纳兰婉儿
2019-06-16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病逝之際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是為雍正皇帝。當時康熙皇帝剛剛崩殂,所有的阿哥在一瞬間亂成一團,試圖擁兵抗議,可是不曾想到兵權對於胤禛構成的威脅已經解除。他們在康熙爺的屍體旁邊大吵大鬧,此時能夠穩住朝堂證據的是誰?


正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重臣---張廷玉。


張廷玉一生雷霆之吼,呵斥眾人,眾多的阿哥們也因為張廷玉的這句話停止了吵鬧和爭鬥。



張廷玉在影視劇中第二次突出的表現在於一句極其有分量的話。


那就是對於誅殺年羹堯的事情。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病逝之際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是為雍正皇帝。當時康熙皇帝剛剛崩殂,所有的阿哥在一瞬間亂成一團,試圖擁兵抗議,可是不曾想到兵權對於胤禛構成的威脅已經解除。他們在康熙爺的屍體旁邊大吵大鬧,此時能夠穩住朝堂證據的是誰?


正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重臣---張廷玉。


張廷玉一生雷霆之吼,呵斥眾人,眾多的阿哥們也因為張廷玉的這句話停止了吵鬧和爭鬥。



張廷玉在影視劇中第二次突出的表現在於一句極其有分量的話。


那就是對於誅殺年羹堯的事情。


年羹堯一事一直是雍正皇帝的心病,殺與不殺雖然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當時整個朝堂之上都為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吵得沸沸揚揚,都試圖死諫也要讓雍正皇帝誅殺西北重臣年羹堯。


可是年羹堯是什麼人?


雍正皇帝能輕易殺嗎?輕而易舉的殺了年羹堯就得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罪名,雍正皇帝並不想背這樣的一口大鍋,其實他一直在等老臣張廷玉的一句話,那就是是不是真的要殺年羹堯。


此時的張廷玉的一句話算是給雍正皇帝無奈誅殺年羹堯正名,不至於背上雍正皇帝誅殺功臣的罪名。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病逝之際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是為雍正皇帝。當時康熙皇帝剛剛崩殂,所有的阿哥在一瞬間亂成一團,試圖擁兵抗議,可是不曾想到兵權對於胤禛構成的威脅已經解除。他們在康熙爺的屍體旁邊大吵大鬧,此時能夠穩住朝堂證據的是誰?


正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重臣---張廷玉。


張廷玉一生雷霆之吼,呵斥眾人,眾多的阿哥們也因為張廷玉的這句話停止了吵鬧和爭鬥。



張廷玉在影視劇中第二次突出的表現在於一句極其有分量的話。


那就是對於誅殺年羹堯的事情。


年羹堯一事一直是雍正皇帝的心病,殺與不殺雖然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當時整個朝堂之上都為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吵得沸沸揚揚,都試圖死諫也要讓雍正皇帝誅殺西北重臣年羹堯。


可是年羹堯是什麼人?


雍正皇帝能輕易殺嗎?輕而易舉的殺了年羹堯就得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罪名,雍正皇帝並不想背這樣的一口大鍋,其實他一直在等老臣張廷玉的一句話,那就是是不是真的要殺年羹堯。


此時的張廷玉的一句話算是給雍正皇帝無奈誅殺年羹堯正名,不至於背上雍正皇帝誅殺功臣的罪名。


張廷玉是如何正名的?


皇上正在整頓吏治,年羹堯貪汙高達460萬兩,還有大不敬、跋扈之罪等等。


最為重要的是,張廷玉說出了最為摺子上最為重要的一句話:


年羹堯至今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何誠心?無非炫耀其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這些話從年羹堯的手中說出來,那就不是一般的分量的。而且年羹堯在輸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幫雍正皇帝正名了: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病逝之際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是為雍正皇帝。當時康熙皇帝剛剛崩殂,所有的阿哥在一瞬間亂成一團,試圖擁兵抗議,可是不曾想到兵權對於胤禛構成的威脅已經解除。他們在康熙爺的屍體旁邊大吵大鬧,此時能夠穩住朝堂證據的是誰?


正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重臣---張廷玉。


張廷玉一生雷霆之吼,呵斥眾人,眾多的阿哥們也因為張廷玉的這句話停止了吵鬧和爭鬥。



張廷玉在影視劇中第二次突出的表現在於一句極其有分量的話。


那就是對於誅殺年羹堯的事情。


年羹堯一事一直是雍正皇帝的心病,殺與不殺雖然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當時整個朝堂之上都為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吵得沸沸揚揚,都試圖死諫也要讓雍正皇帝誅殺西北重臣年羹堯。


可是年羹堯是什麼人?


雍正皇帝能輕易殺嗎?輕而易舉的殺了年羹堯就得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罪名,雍正皇帝並不想背這樣的一口大鍋,其實他一直在等老臣張廷玉的一句話,那就是是不是真的要殺年羹堯。


此時的張廷玉的一句話算是給雍正皇帝無奈誅殺年羹堯正名,不至於背上雍正皇帝誅殺功臣的罪名。


張廷玉是如何正名的?


皇上正在整頓吏治,年羹堯貪汙高達460萬兩,還有大不敬、跋扈之罪等等。


最為重要的是,張廷玉說出了最為摺子上最為重要的一句話:


年羹堯至今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何誠心?無非炫耀其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這些話從年羹堯的手中說出來,那就不是一般的分量的。而且年羹堯在輸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幫雍正皇帝正名了:

皇上正在整頓吏治!!!


影視劇中的八王奪嫡更是將這位曾經默默不語的重臣抬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麼做就是要彰顯這位老臣,只在說話的時候說極為關鍵的話。八王議政時候的局面已經呈現出雍正的敗績,可是張廷玉幾乎肺腑之言讓人無不為之誠服。就連一向精明的八爺也開始詭辯。

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張力說實話並不算十分突出,相反,這位三朝重臣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存在感。


其實從整部影視劇中來看這位老臣,說的更為直白點就是奉行中庸之道。對於張廷玉而言,他更為重要的使命是在重要的關頭,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說服眾人。


張廷玉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穩定朝堂政局的局面,這個人能辦事,也肯輕易辦事。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


他只在關鍵的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病逝之際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是為雍正皇帝。當時康熙皇帝剛剛崩殂,所有的阿哥在一瞬間亂成一團,試圖擁兵抗議,可是不曾想到兵權對於胤禛構成的威脅已經解除。他們在康熙爺的屍體旁邊大吵大鬧,此時能夠穩住朝堂證據的是誰?


正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的重臣---張廷玉。


張廷玉一生雷霆之吼,呵斥眾人,眾多的阿哥們也因為張廷玉的這句話停止了吵鬧和爭鬥。



張廷玉在影視劇中第二次突出的表現在於一句極其有分量的話。


那就是對於誅殺年羹堯的事情。


年羹堯一事一直是雍正皇帝的心病,殺與不殺雖然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當時整個朝堂之上都為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吵得沸沸揚揚,都試圖死諫也要讓雍正皇帝誅殺西北重臣年羹堯。


可是年羹堯是什麼人?


雍正皇帝能輕易殺嗎?輕而易舉的殺了年羹堯就得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罪名,雍正皇帝並不想背這樣的一口大鍋,其實他一直在等老臣張廷玉的一句話,那就是是不是真的要殺年羹堯。


此時的張廷玉的一句話算是給雍正皇帝無奈誅殺年羹堯正名,不至於背上雍正皇帝誅殺功臣的罪名。


張廷玉是如何正名的?


皇上正在整頓吏治,年羹堯貪汙高達460萬兩,還有大不敬、跋扈之罪等等。


最為重要的是,張廷玉說出了最為摺子上最為重要的一句話:


年羹堯至今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何誠心?無非炫耀其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這些話從年羹堯的手中說出來,那就不是一般的分量的。而且年羹堯在輸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幫雍正皇帝正名了:

皇上正在整頓吏治!!!


影視劇中的八王奪嫡更是將這位曾經默默不語的重臣抬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麼做就是要彰顯這位老臣,只在說話的時候說極為關鍵的話。八王議政時候的局面已經呈現出雍正的敗績,可是張廷玉幾乎肺腑之言讓人無不為之誠服。就連一向精明的八爺也開始詭辯。


張廷玉言語的分量在最後幾集更加彰顯無遺。


如果用比較客觀的說法評價張廷玉的話,那麼就是老牛犁地,勤勤懇懇。張廷玉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也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

杨角风发作
2019-06-21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二、

當然,說他完全不站隊也不是絕對,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這邊的,比如指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指出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比如舉薦新太子時,他悶著不告訴任何人,最後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舉了廢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於張廷玉的這個舉動,成功地讓自己榮升為上書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也是張廷玉緊隨其右。

甚至最後徹底廢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張廷玉書寫的聖旨,設計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說,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張廷玉在這一朝,只要緊緊站在皇上一邊,自然不會出大錯,即使不會飛黃騰達,也不至於招致麻煩,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煩事開始了……

張廷玉是託孤大臣之一,具備擁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說,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漢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這麼認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鐵桿。

這裡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畢竟他們跟張廷玉的矛盾在當初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

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並沒有拿內臣的標準來對待張廷玉,張廷玉也沒有以主僕的心態對待雍正帝,其實不僅僅是張廷玉,連老十三胤祥都在觀望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會發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八胤禩主持的鑄錢大業,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對頭,卻一登基就給了老八一個總理王大臣,作為一個漢臣,又不是內臣的張廷玉,敢隨便說話嗎?

這個僵局的打破,還是孫嘉誠打破的,因為他的愣頭青,因為他的直言,因為他的直接面聖,讓眾人看出,原來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鑄錢的弊端,這才逼著張廷玉不得不表態: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國庫是按銀收稅……可這兩千文制錢到了貪官汙吏們的手裡,他們便立刻兌換成二兩多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後來的雍正帝還是訓斥了孫嘉誠,讓他多讀讀書再來見朕!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二、

當然,說他完全不站隊也不是絕對,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這邊的,比如指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指出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比如舉薦新太子時,他悶著不告訴任何人,最後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舉了廢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於張廷玉的這個舉動,成功地讓自己榮升為上書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也是張廷玉緊隨其右。

甚至最後徹底廢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張廷玉書寫的聖旨,設計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說,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張廷玉在這一朝,只要緊緊站在皇上一邊,自然不會出大錯,即使不會飛黃騰達,也不至於招致麻煩,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煩事開始了……

張廷玉是託孤大臣之一,具備擁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說,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漢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這麼認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鐵桿。

這裡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畢竟他們跟張廷玉的矛盾在當初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

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並沒有拿內臣的標準來對待張廷玉,張廷玉也沒有以主僕的心態對待雍正帝,其實不僅僅是張廷玉,連老十三胤祥都在觀望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會發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八胤禩主持的鑄錢大業,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對頭,卻一登基就給了老八一個總理王大臣,作為一個漢臣,又不是內臣的張廷玉,敢隨便說話嗎?

這個僵局的打破,還是孫嘉誠打破的,因為他的愣頭青,因為他的直言,因為他的直接面聖,讓眾人看出,原來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鑄錢的弊端,這才逼著張廷玉不得不表態: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國庫是按銀收稅……可這兩千文制錢到了貪官汙吏們的手裡,他們便立刻兌換成二兩多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後來的雍正帝還是訓斥了孫嘉誠,讓他多讀讀書再來見朕!

三、

至此,雍正帝彷彿知道了一些什麼,才有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舉動,才明白自己的態度不明,導致眾臣摸不透脾氣,不敢亂講話。

而張廷玉內心是非常欣賞孫嘉誠的,他也要通過雍正帝對孫嘉誠的態度,來確定雍正帝這位皇帝的品性如何,這才向雍正帝舉薦:

“關於孫嘉誠,我看此人歷練一下,還是可以大用的。”

結果雍正帝的回答讓張廷玉有點驚喜,不用歷練,直接重用,這才有了張廷玉夜訪孫嘉誠的事件發生。大家可以數一數,張廷玉可是有名的清官,不結黨不營私,當年年羹堯登門拜訪,臨走時硬是回贈了一盒湖筆,還沒有見過他登門拜訪過某人,孫嘉誠是其中一位,足可見他對孫的欣賞。

由於此時張廷玉的寡言和隱忍,這讓老八胤禩一夥看到了希望,雖然他們之間有矛盾,但僅限於工作之間,如果能把敵人變成友軍,這是上策,這就是老八胤禩舉薦張廷璐出任主考官的原因所在。

張廷玉不是不知道張廷璐的兩下子,必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雍正帝同意了,其實雍正帝也是想拉攏一下張廷玉,最起碼以後能及時跟自己說實話。

張廷玉馬上舉薦了李紱任副主考,一方面也是舉賢,另一方面是希望李紱能監督一下張廷璐,讓他不至於犯大錯誤,自己呢,也多敲打一下他。

可是張廷璐還是讓張廷玉失望了,但張廷玉不傻,必然明白真正的背後主使者是誰,因為在科舉考試前,有一次張廷玉進宮,是碰見了張廷璐和弘時。

當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一是張廷璐這麼早進宮不符合規矩;二是他跟弘時並排有說有笑走,不符合禮節;三是回答問題都是弘時打斷的,說是來“校校筆鋒”,這不太尋常。

後來科場舞弊案案發之後,張廷玉是第一個猜到幕後主使者到底是誰的人,甚至早過老八胤禩。

而張廷璐面對李紱的質疑時,也是直接說了幕後人:

“只怕會牽連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必可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個案件大家追究的不是洩露考題的人,而是允許考生夾帶考題的人,這樣子的話,追查到張廷璐這一級就結束了,而這種結局並不是張廷玉希望看到的。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二、

當然,說他完全不站隊也不是絕對,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這邊的,比如指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指出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比如舉薦新太子時,他悶著不告訴任何人,最後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舉了廢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於張廷玉的這個舉動,成功地讓自己榮升為上書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也是張廷玉緊隨其右。

甚至最後徹底廢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張廷玉書寫的聖旨,設計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說,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張廷玉在這一朝,只要緊緊站在皇上一邊,自然不會出大錯,即使不會飛黃騰達,也不至於招致麻煩,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煩事開始了……

張廷玉是託孤大臣之一,具備擁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說,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漢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這麼認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鐵桿。

這裡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畢竟他們跟張廷玉的矛盾在當初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

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並沒有拿內臣的標準來對待張廷玉,張廷玉也沒有以主僕的心態對待雍正帝,其實不僅僅是張廷玉,連老十三胤祥都在觀望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會發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八胤禩主持的鑄錢大業,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對頭,卻一登基就給了老八一個總理王大臣,作為一個漢臣,又不是內臣的張廷玉,敢隨便說話嗎?

這個僵局的打破,還是孫嘉誠打破的,因為他的愣頭青,因為他的直言,因為他的直接面聖,讓眾人看出,原來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鑄錢的弊端,這才逼著張廷玉不得不表態: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國庫是按銀收稅……可這兩千文制錢到了貪官汙吏們的手裡,他們便立刻兌換成二兩多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後來的雍正帝還是訓斥了孫嘉誠,讓他多讀讀書再來見朕!

三、

至此,雍正帝彷彿知道了一些什麼,才有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舉動,才明白自己的態度不明,導致眾臣摸不透脾氣,不敢亂講話。

而張廷玉內心是非常欣賞孫嘉誠的,他也要通過雍正帝對孫嘉誠的態度,來確定雍正帝這位皇帝的品性如何,這才向雍正帝舉薦:

“關於孫嘉誠,我看此人歷練一下,還是可以大用的。”

結果雍正帝的回答讓張廷玉有點驚喜,不用歷練,直接重用,這才有了張廷玉夜訪孫嘉誠的事件發生。大家可以數一數,張廷玉可是有名的清官,不結黨不營私,當年年羹堯登門拜訪,臨走時硬是回贈了一盒湖筆,還沒有見過他登門拜訪過某人,孫嘉誠是其中一位,足可見他對孫的欣賞。

由於此時張廷玉的寡言和隱忍,這讓老八胤禩一夥看到了希望,雖然他們之間有矛盾,但僅限於工作之間,如果能把敵人變成友軍,這是上策,這就是老八胤禩舉薦張廷璐出任主考官的原因所在。

張廷玉不是不知道張廷璐的兩下子,必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雍正帝同意了,其實雍正帝也是想拉攏一下張廷玉,最起碼以後能及時跟自己說實話。

張廷玉馬上舉薦了李紱任副主考,一方面也是舉賢,另一方面是希望李紱能監督一下張廷璐,讓他不至於犯大錯誤,自己呢,也多敲打一下他。

可是張廷璐還是讓張廷玉失望了,但張廷玉不傻,必然明白真正的背後主使者是誰,因為在科舉考試前,有一次張廷玉進宮,是碰見了張廷璐和弘時。

當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一是張廷璐這麼早進宮不符合規矩;二是他跟弘時並排有說有笑走,不符合禮節;三是回答問題都是弘時打斷的,說是來“校校筆鋒”,這不太尋常。

後來科場舞弊案案發之後,張廷玉是第一個猜到幕後主使者到底是誰的人,甚至早過老八胤禩。

而張廷璐面對李紱的質疑時,也是直接說了幕後人:

“只怕會牽連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必可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個案件大家追究的不是洩露考題的人,而是允許考生夾帶考題的人,這樣子的話,追查到張廷璐這一級就結束了,而這種結局並不是張廷玉希望看到的。

四、

由於老八胤禩一夥火力全開,力保張廷璐,一方面繼續賣張廷玉人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火力,替弘時脫罪。畢竟這麼大一顆棋子能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大殺器,後來老八胤禩也確實利用弘時給了雍正帝致命一擊。

此時的朝中已經在站隊,大家不再追究事情背後的真相,而是因為意識形態正確與否問題,其中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派就開始對著老八胤禩幹了,你們保張廷璐,我們偏要彈劾張廷璐。

對於雍正帝來講,他也不傻,到底是誰能偷出考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是他不敢接受的事實,所以,他從內心來講,也願意快點殺掉張廷璐,早早結案。

整個事件張廷璐委屈嗎?

有點委屈,可是誰讓自己上了弘時的賊船了呢?一旦他衝其他人供出弘時,先死的必然是他,說不定還會連累到整個張家,所以他也只能沉默,認罪。

如果說張廷璐是咎由自取,那麼張廷玉就著實委屈了,自己明明知道弟弟是被冤枉的,一旦繼續深查,弟弟或許能免於一死,這才是他遲遲不肯表態的原因。

張廷玉上書保張廷璐,那麼必然會被雍正帝認為意識形態出現問題,竟然跟老八胤禩同樣訴求。如果他上書彈劾張廷璐,從自己內心來講,又實在不情願,畢竟這有違自己的良心。

後來的孫嘉誠也來了個深夜拜訪,他的到來,讓張廷玉冷靜了下來,要想獲取雍正帝的絕對信任,這一次就不得不丟掉弟弟。雍正帝收到由孫嘉誠代筆的張廷玉奏摺後,慶幸保住了皇子,馬上結案,甚至還殘忍的讓張廷玉前來觀斬,從那之後,雍正帝才正式把張廷玉納入內臣的範疇……

後來由於孫嘉誠被殺,張廷玉為了避嫌,也是不肯去弔喪,他擔心會成為清流派的領袖,事實上,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再後來,也有一絲替孫嘉誠報仇的意思,他的一句話,讓雍正帝下定了殺年羹堯的決心。

再往後,由於張廷玉徹底站到了雍正帝這邊,老八胤禩他們沒少排擠他,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老八胤禩沒少拿有違祖制的話反對雍正帝,由於新政觸犯到了旗人的利益,作為漢人的張廷玉更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等只剩下雍正帝、張廷玉和喬引娣時,雍正帝一句:

“朕不應該讓你再受委屈啊!”

讓張廷玉痛哭流涕……

在後來八王議政逼宮時,同樣也是張廷玉最後站出來痛斥老八胤禩,尤其說的這句話:

“把我也當成滿人的狗?”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二、

當然,說他完全不站隊也不是絕對,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這邊的,比如指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指出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比如舉薦新太子時,他悶著不告訴任何人,最後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舉了廢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於張廷玉的這個舉動,成功地讓自己榮升為上書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也是張廷玉緊隨其右。

甚至最後徹底廢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張廷玉書寫的聖旨,設計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說,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張廷玉在這一朝,只要緊緊站在皇上一邊,自然不會出大錯,即使不會飛黃騰達,也不至於招致麻煩,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煩事開始了……

張廷玉是託孤大臣之一,具備擁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說,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漢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這麼認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鐵桿。

這裡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畢竟他們跟張廷玉的矛盾在當初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

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並沒有拿內臣的標準來對待張廷玉,張廷玉也沒有以主僕的心態對待雍正帝,其實不僅僅是張廷玉,連老十三胤祥都在觀望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會發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八胤禩主持的鑄錢大業,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對頭,卻一登基就給了老八一個總理王大臣,作為一個漢臣,又不是內臣的張廷玉,敢隨便說話嗎?

這個僵局的打破,還是孫嘉誠打破的,因為他的愣頭青,因為他的直言,因為他的直接面聖,讓眾人看出,原來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鑄錢的弊端,這才逼著張廷玉不得不表態: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國庫是按銀收稅……可這兩千文制錢到了貪官汙吏們的手裡,他們便立刻兌換成二兩多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後來的雍正帝還是訓斥了孫嘉誠,讓他多讀讀書再來見朕!

三、

至此,雍正帝彷彿知道了一些什麼,才有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舉動,才明白自己的態度不明,導致眾臣摸不透脾氣,不敢亂講話。

而張廷玉內心是非常欣賞孫嘉誠的,他也要通過雍正帝對孫嘉誠的態度,來確定雍正帝這位皇帝的品性如何,這才向雍正帝舉薦:

“關於孫嘉誠,我看此人歷練一下,還是可以大用的。”

結果雍正帝的回答讓張廷玉有點驚喜,不用歷練,直接重用,這才有了張廷玉夜訪孫嘉誠的事件發生。大家可以數一數,張廷玉可是有名的清官,不結黨不營私,當年年羹堯登門拜訪,臨走時硬是回贈了一盒湖筆,還沒有見過他登門拜訪過某人,孫嘉誠是其中一位,足可見他對孫的欣賞。

由於此時張廷玉的寡言和隱忍,這讓老八胤禩一夥看到了希望,雖然他們之間有矛盾,但僅限於工作之間,如果能把敵人變成友軍,這是上策,這就是老八胤禩舉薦張廷璐出任主考官的原因所在。

張廷玉不是不知道張廷璐的兩下子,必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雍正帝同意了,其實雍正帝也是想拉攏一下張廷玉,最起碼以後能及時跟自己說實話。

張廷玉馬上舉薦了李紱任副主考,一方面也是舉賢,另一方面是希望李紱能監督一下張廷璐,讓他不至於犯大錯誤,自己呢,也多敲打一下他。

可是張廷璐還是讓張廷玉失望了,但張廷玉不傻,必然明白真正的背後主使者是誰,因為在科舉考試前,有一次張廷玉進宮,是碰見了張廷璐和弘時。

當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一是張廷璐這麼早進宮不符合規矩;二是他跟弘時並排有說有笑走,不符合禮節;三是回答問題都是弘時打斷的,說是來“校校筆鋒”,這不太尋常。

後來科場舞弊案案發之後,張廷玉是第一個猜到幕後主使者到底是誰的人,甚至早過老八胤禩。

而張廷璐面對李紱的質疑時,也是直接說了幕後人:

“只怕會牽連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必可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個案件大家追究的不是洩露考題的人,而是允許考生夾帶考題的人,這樣子的話,追查到張廷璐這一級就結束了,而這種結局並不是張廷玉希望看到的。

四、

由於老八胤禩一夥火力全開,力保張廷璐,一方面繼續賣張廷玉人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火力,替弘時脫罪。畢竟這麼大一顆棋子能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大殺器,後來老八胤禩也確實利用弘時給了雍正帝致命一擊。

此時的朝中已經在站隊,大家不再追究事情背後的真相,而是因為意識形態正確與否問題,其中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派就開始對著老八胤禩幹了,你們保張廷璐,我們偏要彈劾張廷璐。

對於雍正帝來講,他也不傻,到底是誰能偷出考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是他不敢接受的事實,所以,他從內心來講,也願意快點殺掉張廷璐,早早結案。

整個事件張廷璐委屈嗎?

有點委屈,可是誰讓自己上了弘時的賊船了呢?一旦他衝其他人供出弘時,先死的必然是他,說不定還會連累到整個張家,所以他也只能沉默,認罪。

如果說張廷璐是咎由自取,那麼張廷玉就著實委屈了,自己明明知道弟弟是被冤枉的,一旦繼續深查,弟弟或許能免於一死,這才是他遲遲不肯表態的原因。

張廷玉上書保張廷璐,那麼必然會被雍正帝認為意識形態出現問題,竟然跟老八胤禩同樣訴求。如果他上書彈劾張廷璐,從自己內心來講,又實在不情願,畢竟這有違自己的良心。

後來的孫嘉誠也來了個深夜拜訪,他的到來,讓張廷玉冷靜了下來,要想獲取雍正帝的絕對信任,這一次就不得不丟掉弟弟。雍正帝收到由孫嘉誠代筆的張廷玉奏摺後,慶幸保住了皇子,馬上結案,甚至還殘忍的讓張廷玉前來觀斬,從那之後,雍正帝才正式把張廷玉納入內臣的範疇……

後來由於孫嘉誠被殺,張廷玉為了避嫌,也是不肯去弔喪,他擔心會成為清流派的領袖,事實上,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再後來,也有一絲替孫嘉誠報仇的意思,他的一句話,讓雍正帝下定了殺年羹堯的決心。

再往後,由於張廷玉徹底站到了雍正帝這邊,老八胤禩他們沒少排擠他,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老八胤禩沒少拿有違祖制的話反對雍正帝,由於新政觸犯到了旗人的利益,作為漢人的張廷玉更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等只剩下雍正帝、張廷玉和喬引娣時,雍正帝一句:

“朕不應該讓你再受委屈啊!”

讓張廷玉痛哭流涕……

在後來八王議政逼宮時,同樣也是張廷玉最後站出來痛斥老八胤禩,尤其說的這句話:

“把我也當成滿人的狗?”

這句話,透露出漢臣幾多委屈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梦露居士
2019-03-29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就像一杯清茶,雖然沒有厚重的滋味,但越品回味越悠長。這個角色看似毫無主見,只是貫徹皇帝的意圖,但事實上老成謀國,公忠體國,往往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先說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老師。這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我認為導演挑選這個人來演張廷玉,真是用心良苦。杜雨露老師從長相上看,就是一臉正氣凜然,嚴肅中透著慈祥,絕對是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是個老戲骨,在不動聲色中就把張廷玉這個角色演活了。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就像一杯清茶,雖然沒有厚重的滋味,但越品回味越悠長。這個角色看似毫無主見,只是貫徹皇帝的意圖,但事實上老成謀國,公忠體國,往往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先說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老師。這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我認為導演挑選這個人來演張廷玉,真是用心良苦。杜雨露老師從長相上看,就是一臉正氣凜然,嚴肅中透著慈祥,絕對是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是個老戲骨,在不動聲色中就把張廷玉這個角色演活了。

再說張廷玉這個角色。首先從個人品德上來看,此人一清如水,公正無私。有一集年羹堯去拜望他,送了一些不太值錢的禮物,他卻堅決不收,最後替老夫人收下一包天麻,還回贈了一把好扇子。

他對皇帝忠心耿耿。有一集,在熱河,老十四假造太子手諭調兵,康熙被眾兒子氣暈過去了。醒來以後,張廷玉哽咽地說他擔心死了,說這個關頭可不能出什麼意外。這種表現不是溜鬚拍馬,而是出自真心。一方面他跟皇帝共事這麼長時間,都能聽出康熙的腳步聲,自然產生了感情;一方面當時局勢晦暗不明,如果皇帝突然駕崩,很可能天下大亂。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就像一杯清茶,雖然沒有厚重的滋味,但越品回味越悠長。這個角色看似毫無主見,只是貫徹皇帝的意圖,但事實上老成謀國,公忠體國,往往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先說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老師。這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我認為導演挑選這個人來演張廷玉,真是用心良苦。杜雨露老師從長相上看,就是一臉正氣凜然,嚴肅中透著慈祥,絕對是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是個老戲骨,在不動聲色中就把張廷玉這個角色演活了。

再說張廷玉這個角色。首先從個人品德上來看,此人一清如水,公正無私。有一集年羹堯去拜望他,送了一些不太值錢的禮物,他卻堅決不收,最後替老夫人收下一包天麻,還回贈了一把好扇子。

他對皇帝忠心耿耿。有一集,在熱河,老十四假造太子手諭調兵,康熙被眾兒子氣暈過去了。醒來以後,張廷玉哽咽地說他擔心死了,說這個關頭可不能出什麼意外。這種表現不是溜鬚拍馬,而是出自真心。一方面他跟皇帝共事這麼長時間,都能聽出康熙的腳步聲,自然產生了感情;一方面當時局勢晦暗不明,如果皇帝突然駕崩,很可能天下大亂。

張廷玉在康熙朝末期,九子奪嫡,政局不安的時候,能夠紋絲不動,不結黨,不營私。這也體現了他一心以國事為重,不論誰上臺,他都會衷心輔佐新皇帝治理天下。

但是他也不是沒有偏向。我認為他看不上八爺一黨假仁假義、收買人心。所以康熙讓大家推舉新太子時,他不推舉八爺,而是推舉廢太子。

張廷玉何嘗不知道廢太子胤礽舉止荒唐,不是做皇帝的料。只是推舉新太子已經鬧得滿朝風雨,只有再把胤礽推出來才能平息爭端,保護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我認為康熙此時心中已經認定胤禛了,只是還在繼續觀察考驗他。


張廷玉個性穩重,偏保守。比如康熙南巡時,想逼太子造反。他就很擔心會不會出問題,當然康熙見得多了,不會怕胤礽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但還是聽從張廷玉的建議,做了周密的安排。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就像一杯清茶,雖然沒有厚重的滋味,但越品回味越悠長。這個角色看似毫無主見,只是貫徹皇帝的意圖,但事實上老成謀國,公忠體國,往往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先說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老師。這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我認為導演挑選這個人來演張廷玉,真是用心良苦。杜雨露老師從長相上看,就是一臉正氣凜然,嚴肅中透著慈祥,絕對是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是個老戲骨,在不動聲色中就把張廷玉這個角色演活了。

再說張廷玉這個角色。首先從個人品德上來看,此人一清如水,公正無私。有一集年羹堯去拜望他,送了一些不太值錢的禮物,他卻堅決不收,最後替老夫人收下一包天麻,還回贈了一把好扇子。

他對皇帝忠心耿耿。有一集,在熱河,老十四假造太子手諭調兵,康熙被眾兒子氣暈過去了。醒來以後,張廷玉哽咽地說他擔心死了,說這個關頭可不能出什麼意外。這種表現不是溜鬚拍馬,而是出自真心。一方面他跟皇帝共事這麼長時間,都能聽出康熙的腳步聲,自然產生了感情;一方面當時局勢晦暗不明,如果皇帝突然駕崩,很可能天下大亂。

張廷玉在康熙朝末期,九子奪嫡,政局不安的時候,能夠紋絲不動,不結黨,不營私。這也體現了他一心以國事為重,不論誰上臺,他都會衷心輔佐新皇帝治理天下。

但是他也不是沒有偏向。我認為他看不上八爺一黨假仁假義、收買人心。所以康熙讓大家推舉新太子時,他不推舉八爺,而是推舉廢太子。

張廷玉何嘗不知道廢太子胤礽舉止荒唐,不是做皇帝的料。只是推舉新太子已經鬧得滿朝風雨,只有再把胤礽推出來才能平息爭端,保護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我認為康熙此時心中已經認定胤禛了,只是還在繼續觀察考驗他。


張廷玉個性穩重,偏保守。比如康熙南巡時,想逼太子造反。他就很擔心會不會出問題,當然康熙見得多了,不會怕胤礽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但還是聽從張廷玉的建議,做了周密的安排。

所以對於雍正推行的新政,他可能認為雖是好事,但太過激進。當然他也不會反對,只是在其中調和君臣矛盾,是大家和衷共濟。


八爺聯合關外諸王在朝上逼宮一場戲。當時局勢不明,誰能勝出猶未可知,張廷玉要是有私念,就該默不作聲地觀望。但他把個人榮辱置之度外,一心只有天下蒼生。所以張廷玉挺身而出,舌戰群王,實在是太帥了。

叶之秋
2019-06-14

 

  

  張廷玉是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大臣。他之所以能夠享受此等殊榮,說穿了,無非一個字“穩”!

  張廷玉乃三朝老臣,無論是在風雲變幻的康熙朝,還是在可以改革的雍正朝,抑或是一片祥和的乾隆朝,他都身居高位,幾乎不倒。除了晚年因為與乾隆較勁,差點失去名列太廟的資格外,一生幾乎沒有坎。

  歸根究底,還是張廷玉行事穩重!

  九王奪嫡期間,張廷玉常在康熙身邊行走,但是,他對於九王之間的爭鬥,幾乎從不置評。不評價並非沒有意見,而是不方便評價。

  他始終秉承一條規則,在九王之中,不偏不倚。一旦康熙明確表態支持某位皇子,他也就立刻跟班戰隊,支持康熙指定之人。

  張廷玉明白,無論什麼王也好,那都翻不出康熙皇帝的手掌心。唯有康熙皇帝選定的皇子,才能在諸多風波中渡過,最終繼承大統。

  至於雍正繼位後,張廷玉為何沒有立刻表態支持雍正新政,因為他不方便表態。

  雍正繼位之後,起用了一批自己的人作為馬前卒。這批人活著是官場新人,或者是雍正舊部,都是被貼上了雍正死黨標籤的人。他們為雍正新政搖旗吶喊,眾人都可以理解。

  但是,朝堂之上,雍正還有許多敵人。並非是說雍正當了皇帝,立刻就大權獨攬,看誰不順眼就滅誰。事實上,朝廷上勢力盤根錯節,八爺黨、十四爺等人的勢力還很大。加上年羹堯那邊打仗又不是很順利,保不齊雍正上船不久就翻船!

  因此,作為康熙留下的老臣,張廷玉必須為雍正保駕護航,但是又不能充當馬前卒。他只要在關鍵時刻推上一把,扶上一把,那就可以初成革新,或者挽回局面。

  正因為張廷玉如此做,深深符合雍正利益,雍正一朝才對張廷玉倍加器重。也正是因為張廷玉暗中調停,為雍正革新做出了很大貢獻,雍正才會早早表態,在張廷玉死後,讓他配享太廟!

張廷玉這個人,是個老官油子,深通為官之道。他主持國政數十年,翻看史書卻找不到幾條真正提出的好建議。因為他秉持一條:功歸於上!就如三國時期第一流的謀士荀攸一般,看似沒提出什麼厲害計謀,其實曹操的許多計謀都出自他手!

倔强的砖头123
2019-01-15

謝謝邀請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應該是非常恰當地演繹了二月河小說中的文學形象。

謝謝邀請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應該是非常恰當地演繹了二月河小說中的文學形象。

小說中寫張廷玉的性格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張廷玉性格沉穩少言,博聞強記有捷才,品行中正,城府極深。

張廷玉和名相高士奇有一段對話,可見端倪:

“張廷玉連忙起身還禮:“哎呀呀,高相,你……我乃後生小輩,實在不敢當。”  “不,你雖年輕,卻見識高遠,請向高某更進一言。”  “嗯——聖上喜歡你,是因你才思敏捷,善於在插科打諢、嘻笑怒罵之間,說出令人反思發人深省的話。可是,你高相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皇上也有厭惡你這一套的時候,那時恐怕就會失寵了。在下有八個字,敬贈高相。”  “好,請賜教。”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高士奇心頭怦然一動。啊!對呀,說了一萬句話,句句都是對的,也趕不上默然不語。對對對,真是至理名言,常言說,伴君如伴虎啊!”

在推舉廢太子時,張廷玉就展現出他的城府和不結黨超脫的性格,因為他知道一結黨,不是八爺黨的走狗就是張黨的頭頭,因為他已是上書房大臣了,因此他還被康熙狠狠地表揚了一頓。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帝王心術爐火純青,在九子奪嫡、雍正即位期間,張廷玉是託孤大臣。康熙還有一招,張廷玉在明處,方苞在暗處。張廷玉宣讀遺詔有變,還有方苞為康熙整理的起居注、晚年言論等佐證。當然張廷玉人品是信得過的,萬一雍正即位不穩,方苞還可以使一把勁。

謝謝邀請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應該是非常恰當地演繹了二月河小說中的文學形象。

小說中寫張廷玉的性格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張廷玉性格沉穩少言,博聞強記有捷才,品行中正,城府極深。

張廷玉和名相高士奇有一段對話,可見端倪:

“張廷玉連忙起身還禮:“哎呀呀,高相,你……我乃後生小輩,實在不敢當。”  “不,你雖年輕,卻見識高遠,請向高某更進一言。”  “嗯——聖上喜歡你,是因你才思敏捷,善於在插科打諢、嘻笑怒罵之間,說出令人反思發人深省的話。可是,你高相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皇上也有厭惡你這一套的時候,那時恐怕就會失寵了。在下有八個字,敬贈高相。”  “好,請賜教。”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高士奇心頭怦然一動。啊!對呀,說了一萬句話,句句都是對的,也趕不上默然不語。對對對,真是至理名言,常言說,伴君如伴虎啊!”

在推舉廢太子時,張廷玉就展現出他的城府和不結黨超脫的性格,因為他知道一結黨,不是八爺黨的走狗就是張黨的頭頭,因為他已是上書房大臣了,因此他還被康熙狠狠地表揚了一頓。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帝王心術爐火純青,在九子奪嫡、雍正即位期間,張廷玉是託孤大臣。康熙還有一招,張廷玉在明處,方苞在暗處。張廷玉宣讀遺詔有變,還有方苞為康熙整理的起居注、晚年言論等佐證。當然張廷玉人品是信得過的,萬一雍正即位不穩,方苞還可以使一把勁。

在孫嘉誠論鑄錢的時候和雍正力推新政時,八爺黨把朝局弄得雲煙模辯,張廷玉身在廟堂中,又身處黨爭之外,地位很是超脫,他知道自己只能表面中立,韜光養晦,不然就會被八爺黨盯上,自己抄家滅族是小事,有負聖祖之託才是大事。

實際上張廷玉暗暗幫雍正實心做事。他是真真正正的忠臣,康熙在時,張廷玉眼裡就康熙一人,雍正在時,張廷玉眼裡就雍正一人。雍正寫了《天下朋黨論》,張廷玉自然第一個做表率.

謝謝邀請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應該是非常恰當地演繹了二月河小說中的文學形象。

小說中寫張廷玉的性格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張廷玉性格沉穩少言,博聞強記有捷才,品行中正,城府極深。

張廷玉和名相高士奇有一段對話,可見端倪:

“張廷玉連忙起身還禮:“哎呀呀,高相,你……我乃後生小輩,實在不敢當。”  “不,你雖年輕,卻見識高遠,請向高某更進一言。”  “嗯——聖上喜歡你,是因你才思敏捷,善於在插科打諢、嘻笑怒罵之間,說出令人反思發人深省的話。可是,你高相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皇上也有厭惡你這一套的時候,那時恐怕就會失寵了。在下有八個字,敬贈高相。”  “好,請賜教。”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高士奇心頭怦然一動。啊!對呀,說了一萬句話,句句都是對的,也趕不上默然不語。對對對,真是至理名言,常言說,伴君如伴虎啊!”

在推舉廢太子時,張廷玉就展現出他的城府和不結黨超脫的性格,因為他知道一結黨,不是八爺黨的走狗就是張黨的頭頭,因為他已是上書房大臣了,因此他還被康熙狠狠地表揚了一頓。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帝王心術爐火純青,在九子奪嫡、雍正即位期間,張廷玉是託孤大臣。康熙還有一招,張廷玉在明處,方苞在暗處。張廷玉宣讀遺詔有變,還有方苞為康熙整理的起居注、晚年言論等佐證。當然張廷玉人品是信得過的,萬一雍正即位不穩,方苞還可以使一把勁。

在孫嘉誠論鑄錢的時候和雍正力推新政時,八爺黨把朝局弄得雲煙模辯,張廷玉身在廟堂中,又身處黨爭之外,地位很是超脫,他知道自己只能表面中立,韜光養晦,不然就會被八爺黨盯上,自己抄家滅族是小事,有負聖祖之託才是大事。

實際上張廷玉暗暗幫雍正實心做事。他是真真正正的忠臣,康熙在時,張廷玉眼裡就康熙一人,雍正在時,張廷玉眼裡就雍正一人。雍正寫了《天下朋黨論》,張廷玉自然第一個做表率.

在康熙晚年倦政時,張廷玉早就洞見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了,也讚賞胤禛的敢作敢為。雍正刷新吏治、改土歸流、、火耗歸公、攤丁入畝這些新政,張廷玉可能一開始也覺得操之過急,但國庫是實實在在的充盈了,吏治是實實在在有所改善了,所以在八旗議政毅然站出來力陳新政好處,力駁八爺黨謬論。

謝謝邀請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應該是非常恰當地演繹了二月河小說中的文學形象。

小說中寫張廷玉的性格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張廷玉性格沉穩少言,博聞強記有捷才,品行中正,城府極深。

張廷玉和名相高士奇有一段對話,可見端倪:

“張廷玉連忙起身還禮:“哎呀呀,高相,你……我乃後生小輩,實在不敢當。”  “不,你雖年輕,卻見識高遠,請向高某更進一言。”  “嗯——聖上喜歡你,是因你才思敏捷,善於在插科打諢、嘻笑怒罵之間,說出令人反思發人深省的話。可是,你高相也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皇上也有厭惡你這一套的時候,那時恐怕就會失寵了。在下有八個字,敬贈高相。”  “好,請賜教。”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高士奇心頭怦然一動。啊!對呀,說了一萬句話,句句都是對的,也趕不上默然不語。對對對,真是至理名言,常言說,伴君如伴虎啊!”

在推舉廢太子時,張廷玉就展現出他的城府和不結黨超脫的性格,因為他知道一結黨,不是八爺黨的走狗就是張黨的頭頭,因為他已是上書房大臣了,因此他還被康熙狠狠地表揚了一頓。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帝王心術爐火純青,在九子奪嫡、雍正即位期間,張廷玉是託孤大臣。康熙還有一招,張廷玉在明處,方苞在暗處。張廷玉宣讀遺詔有變,還有方苞為康熙整理的起居注、晚年言論等佐證。當然張廷玉人品是信得過的,萬一雍正即位不穩,方苞還可以使一把勁。

在孫嘉誠論鑄錢的時候和雍正力推新政時,八爺黨把朝局弄得雲煙模辯,張廷玉身在廟堂中,又身處黨爭之外,地位很是超脫,他知道自己只能表面中立,韜光養晦,不然就會被八爺黨盯上,自己抄家滅族是小事,有負聖祖之託才是大事。

實際上張廷玉暗暗幫雍正實心做事。他是真真正正的忠臣,康熙在時,張廷玉眼裡就康熙一人,雍正在時,張廷玉眼裡就雍正一人。雍正寫了《天下朋黨論》,張廷玉自然第一個做表率.

在康熙晚年倦政時,張廷玉早就洞見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了,也讚賞胤禛的敢作敢為。雍正刷新吏治、改土歸流、、火耗歸公、攤丁入畝這些新政,張廷玉可能一開始也覺得操之過急,但國庫是實實在在的充盈了,吏治是實實在在有所改善了,所以在八旗議政毅然站出來力陳新政好處,力駁八爺黨謬論。

隨想隨寫,陋見勿笑

為了個優質回答不容易啊,哈哈

胡项城
2019-06-15

張廷玉應該也稱得上治世能臣,託孤老臣,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康熙可謂是滿清入關第一位功勳卓著的君王,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所以張廷玉在康熙時代扮演的多是盡職盡力的辦差,和康熙的關係有點亦君臣亦老友的感覺,這一點在雍正王朝可以看出,康熙和張廷玉常常私密溝通,康熙出行也常只帶張廷玉;

張廷玉應該也稱得上治世能臣,託孤老臣,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康熙可謂是滿清入關第一位功勳卓著的君王,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所以張廷玉在康熙時代扮演的多是盡職盡力的辦差,和康熙的關係有點亦君臣亦老友的感覺,這一點在雍正王朝可以看出,康熙和張廷玉常常私密溝通,康熙出行也常只帶張廷玉;

而對於雍正,張廷玉扮演的角色多是輔佐雍正的角色,雍正時期正處九子奪嫡,八爺黨、清流派眾多,雍正可謂勞神費力,張廷玉常常出謀劃策為雍正分憂,而到了八爺黨提出八王議政逼宮雍正的時候,張廷玉挺身而出,為眾人普及了一番真正的八王議政,將八爺黨逼入牆角;

張廷玉應該也稱得上治世能臣,託孤老臣,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康熙可謂是滿清入關第一位功勳卓著的君王,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所以張廷玉在康熙時代扮演的多是盡職盡力的辦差,和康熙的關係有點亦君臣亦老友的感覺,這一點在雍正王朝可以看出,康熙和張廷玉常常私密溝通,康熙出行也常只帶張廷玉;

而對於雍正,張廷玉扮演的角色多是輔佐雍正的角色,雍正時期正處九子奪嫡,八爺黨、清流派眾多,雍正可謂勞神費力,張廷玉常常出謀劃策為雍正分憂,而到了八爺黨提出八王議政逼宮雍正的時候,張廷玉挺身而出,為眾人普及了一番真正的八王議政,將八爺黨逼入牆角;

張廷玉對於雍正新政的推行也是極力的盡心運作,支持雍正為雍正很多新的舉措奔走呼叫,作為人臣,張廷玉可以說是清朝重臣,位居凌煙閣,作為文人,他一生剛正不阿,堅守真理,在自己弟弟張廷路涉考場舞弊案時,大義滅親,以朝廷為重,以天下學子為重,一代名臣。

張廷玉應該也稱得上治世能臣,託孤老臣,他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康熙可謂是滿清入關第一位功勳卓著的君王,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所以張廷玉在康熙時代扮演的多是盡職盡力的辦差,和康熙的關係有點亦君臣亦老友的感覺,這一點在雍正王朝可以看出,康熙和張廷玉常常私密溝通,康熙出行也常只帶張廷玉;

而對於雍正,張廷玉扮演的角色多是輔佐雍正的角色,雍正時期正處九子奪嫡,八爺黨、清流派眾多,雍正可謂勞神費力,張廷玉常常出謀劃策為雍正分憂,而到了八爺黨提出八王議政逼宮雍正的時候,張廷玉挺身而出,為眾人普及了一番真正的八王議政,將八爺黨逼入牆角;

張廷玉對於雍正新政的推行也是極力的盡心運作,支持雍正為雍正很多新的舉措奔走呼叫,作為人臣,張廷玉可以說是清朝重臣,位居凌煙閣,作為文人,他一生剛正不阿,堅守真理,在自己弟弟張廷路涉考場舞弊案時,大義滅親,以朝廷為重,以天下學子為重,一代名臣。

青年史学家
2019-04-10

在清朝中前期的大臣當中,張廷玉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一個漢人,能夠混跡清廷統治中樞五十年屹立不倒,這在清朝中前期是非常罕見的,張廷玉也是清朝漢族大臣中死後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在清朝中前期的大臣當中,張廷玉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一個漢人,能夠混跡清廷統治中樞五十年屹立不倒,這在清朝中前期是非常罕見的,張廷玉也是清朝漢族大臣中死後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張廷玉生於康熙十一年,二十九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康熙朝的時候就已經被康熙帝所重用,先後在多個部門任職。雍正朝的時候是張廷玉最為飛黃騰達的時候,出任大學生和內閣首輔,同時還兼任過戶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到了乾隆朝的時候,張廷玉依然擔任首輔。

當然,作為漢臣要受到皇帝的重用,其自身能力必須是過硬的。張廷玉進士出身,本身學問的功底就非常深厚,同時因為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張廷玉自然也深受桐城的深厚的文風的影響。因而康熙帝在編《康熙字典》的時候,就委張廷玉以重任。而且還多次幫助康熙帝起草詔令和文書。雍正朝的時候,張廷玉的高學問依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張廷玉的不僅才華出眾,而且辦事效率和精力也是極高的,他能夠做到整天工作而很少休息,而且幾乎數十年如一日。

在清朝中前期的大臣當中,張廷玉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一個漢人,能夠混跡清廷統治中樞五十年屹立不倒,這在清朝中前期是非常罕見的,張廷玉也是清朝漢族大臣中死後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張廷玉生於康熙十一年,二十九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康熙朝的時候就已經被康熙帝所重用,先後在多個部門任職。雍正朝的時候是張廷玉最為飛黃騰達的時候,出任大學生和內閣首輔,同時還兼任過戶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到了乾隆朝的時候,張廷玉依然擔任首輔。

當然,作為漢臣要受到皇帝的重用,其自身能力必須是過硬的。張廷玉進士出身,本身學問的功底就非常深厚,同時因為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張廷玉自然也深受桐城的深厚的文風的影響。因而康熙帝在編《康熙字典》的時候,就委張廷玉以重任。而且還多次幫助康熙帝起草詔令和文書。雍正朝的時候,張廷玉的高學問依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張廷玉的不僅才華出眾,而且辦事效率和精力也是極高的,他能夠做到整天工作而很少休息,而且幾乎數十年如一日。

張廷玉對於皇帝的忠誠也是絕對的,幾十年在中樞任事,使得張廷玉養成了謹小慎微的個性,這就和五代時期的馮道是一樣的。不過因為在退休前,張廷玉向乾隆皇帝提出請求,請乾隆皇帝對雍正帝的讓張廷玉配享太廟的遺命表態。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極大不滿,不過最終乾隆帝並沒有把事情做絕,張廷玉最終還是得以成功配享太廟。

所以,張廷玉或許是一個忠臣,但是從張廷玉對清王朝政局的影響來看,或許不是好事情。謹小慎微成為了中樞大臣慣行採取的態度。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19-10-31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出身官宦門第,大學士張英次子。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其父張英的軼事,張家與鄰居因宅基地的原因各不相讓,兩家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當地知府不敢隨便判決,張家馳書一封給張英,盼他能主持公道。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見書頓覺汗顏,於是退讓了三尺。鄰居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

出身在這樣一個家族的張廷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級輕輕便進士及第,開始了他“登朝垂五十年,長詞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奉旨商度”的宦海生涯。張廷玉的仕途起步於康熙晚年,甚受康熙喜愛。皇帝對其頗看重,讓其入值南書房,參與軍機。涉政不久,他的才幹便嶄露頭角。

大學士張英為雍正皇帝在南書房讀書時的帝師,所以張廷玉一直便是胤禛一黨。在雍正朝,張廷玉被皇帝重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隨著張廷玉被委任為軍機處領事大臣後,張廷玉成為雍正皇帝在朝廷的主要幫手。而張廷玉也能很好的體恤聖意,很得雍正賞識,二人可謂君臣知遇榜樣。在雍正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自此張廷玉位極人臣,無以復加。

乾隆皇帝是一個重孝道的人,乾隆對先帝所託的顧命大臣也是倍加倚重,但是朝廷很快形成了以鄂爾泰為首的滿族大臣派系和以張廷玉為首的漢族大臣派系。乾隆與張廷玉的關係慢慢的也發生了變化,一開始乾隆皇帝對他倍加倚重,譬如,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卻封張廷玉為伯爵。然而,年逾古稀的張廷玉的固執,使他與乾隆帝之間漸生嫌隙,後又因為配享太廟和乾隆帝發生爭執。張廷玉死後諡號“文和”,乾隆仍讓他配享太廟,成為有清一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雍正王朝》由國家一級演員杜雨露飾演張廷玉,除了雍劇外,杜雨露老師還在《大宅門》、《紅日》等影視劇有過精彩演出。他飾演的張廷玉一心忠誠為國,敢於和八爺黨作鬥爭,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真正可以信賴的人,正是這種信任,張廷玉才能準確地把握皇帝的心理,並忠誠的為皇帝負責,成為雍正皇帝的“自己人”。

在康熙晚年,此時的上書房大臣有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但是真正受到康熙皇帝信任的唯有張廷玉。而且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康熙樂於傾聽張廷玉的意見,同時也只有張廷玉明白康熙的意思並維護皇帝的決策。在百官議舉新太子時,八爺黨看似處於上風,上書房也要聯名上摺子,當佟國維拿著熱乎乎的奶子讓張廷玉飲用的時候,張毅然謝絕。此時佟國維別用深意地對著馬齊說道:“快喝吧,涼了就不好喝了”。實在勸諫張廷玉,現在你不抱著八爺的大腿,等以後就晚了。

在公開議舉新太子的朝會上,張廷玉雖然只有寥寥幾句臺詞,但他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張廷玉,胤礽不會順理成章的被皇帝放出來。當康熙問馬齊可有人薦舉二阿哥的時候,馬齊理直氣壯的指出,薦舉二阿哥的人都是廢太子一黨的人。皇帝只得對著百官問道:“你們中間還有誰薦舉二阿哥?”此時張廷玉不失時機的站了出來,薦舉廢太子,並說出了“聖人的忠恕之道”等論據為皇帝找到了支點。此時局面霎時翻轉,皇帝又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拿了出來將了佟國維一軍。此時局面已經由皇帝掌握,佟國維氣急敗壞,八爺黨失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張廷玉不僅能夠明白皇帝的心意,而且是一個十足的辯論高手,他總能找到對方的缺點並一舉致命。在八爺黨逼宮那一段戲中,八爺等提出了“八王議政”並掌握了兵權以後,滿朝文武大臣皆做壁上觀,此時張廷玉敢於站出來,從法理上指出所謂“八王議政”的不合理之處。面對八王爺的逼問,他敢於直對對方的最弱點,反問八王爺:“若咱倆同時辭官不做,如何?”。為皇帝取得了大臣的支持,為十三爺贏得了時間,功莫大焉。

歷史上的張廷玉絕非雍劇中的張廷玉那樣性格單一,只是一心為國,但是他確實是皇帝的重要幫手,為所謂的“康乾盛世”發揮過作用,我們在看一個歷史人物時,也許已經被臉譜化,也許被真假故事蒙上灰塵。但我想無論是臉譜還是軼事,裡面都有人生可以學習的智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